民族文化交流对唐朝服饰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走进一个辉煌的时代——唐朝,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时代。
唐朝,不仅以其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政治、多元的文化而著称,更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服饰的魅力。
一、唐朝服饰的背景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国力强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频繁,为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唐朝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成为中国服饰史上的一个高峰。
二、唐朝服饰的特点1. 多样性与包容性唐朝服饰具有极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当时,汉族、鲜卑族、突厥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唐朝的版图上,他们的服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唐朝服饰风格。
例如,唐朝的服饰在色彩、款式、图案等方面都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特点。
2. 崇尚华丽与精致唐朝服饰讲究华丽与精致,无论是皇帝的龙袍,还是百姓的日常衣着,都体现了这一点。
服饰的材质多为丝绸、锦缎,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刺绣工艺精湛,给人以美的享受。
3. 等级分明唐朝服饰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
皇帝、官员、百姓的服饰在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等级观念。
三、唐朝服饰的分类1. 皇帝服饰唐朝皇帝的服饰是最高等级的服饰,包括龙袍、龙冠等。
龙袍是皇帝的专用服饰,以黄色为主,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龙冠上装饰有金珠、宝石,彰显皇家的尊贵。
2. 官员服饰唐朝官员的服饰以官职高低分为不同的等级。
例如,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紫袍,四品以下穿绯袍。
官员的服饰上通常绣有表示官职的图案。
3. 百姓服饰百姓的服饰相对简单,以日常穿着为主。
女性服饰多为宽袖衫裙,色彩鲜艳,图案丰富。
男性服饰则以袍服为主,款式多样。
4. 胡服胡服是唐朝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
胡服的特点是宽松、舒适,便于骑射。
胡服的款式多样,有长袍、短袍、裤子等。
四、唐朝服饰的影响唐朝服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汉族服饰的影响汉族人本来不穿裤子,后来受到少数民族影响,开始穿裤子了。
这个影响是最大的,源于著名的“胡服骑射”我们知道,不穿裤子,穿大的长袍,是不利于骑马的,只能站在战车上。
有了裤子以后,才有了骑兵。
这个是受少数民族的服饰影响。
裤子在汉族服饰中的出现,是汉族服饰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女性的服饰,旗袍是受影响最大的产品。
和裤子一样,汉族本来是没有旗袍的,今天的汉式旗袍,是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虽然汉族旗袍与传统的满族旗袍的差别虽然很大,但是总体上,还是受到满式旗袍的很大影响。
旗袍自然、得体、大方、方便,适合近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添补了旧式汉族女装落后于实际生活的缺乏。
因此旗袍的出现,也是服饰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另外,像帽子,靴子,都是从少数民族中吸收过来的服饰文化,从而极大的丰富了汉族服饰的整体水平。
古代汉服赏析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一、地理环境、气候风土因素地理环境、气候风土,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每一个民族的产生和每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无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史前时期,人们的生产力低下,社会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农业在发展进程中的盛衰繁荣,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
服装作为民族文化中一个可视的、具有综合表现性的类型,同样也受到自然地理气候、地貌及其水文、森林、农田、湿地等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影响到了当地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意识,并付诸服饰的制作与选择,形成独特的服饰文化。
例如,传说远在黄帝时期,其妻嫘祖就开始驯养野蚕为家蚕,取蚕丝织成做衣冠的锦帛。
在古老的耕织图上,人们详尽地记录了古代蚕农育蚕、养蚕、缫丝、织绸的整个过程。
又如,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或肚兜上刺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连理枝、蝶恋花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中,来反映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
二、文化传播因素文化传播是指思想观念、经济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扩散,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报告中国古代的服饰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篇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古代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变化。
首先,中国古代服饰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时期:前秦到隋朝的南北朝时期和唐宋元明清的后来时期。
在南北朝时期,受到民族大迁徙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服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首先是北方服饰的影响,北方的汉族主要穿着“裘衣”和“包頭”,通过向北方的游牧民族学习,汉族人开始使用皮革来制作衣物。
同时,南方的江南地区受到外来民族的影响,开始流行“褐衣”和“白衣”,这些衣物通常由细薄的布料制成,适合湿润的气候。
而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服饰逐渐趋于稳定。
唐代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高峰时期,唐朝的服饰华丽而多样。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白色长褂,而女性则穿着飘逸的长裙和显眼的头饰。
此后,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服饰逐渐趋向统一。
宋代的服饰以素雅为主,强调端庄和朴素;元代受到蒙古族服饰的影响,服饰更加服贴和宽松;明代在服饰形状和材料上进行了一些改革,着重强调实用性;清代的服饰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发展出了独特的满族服饰。
古代服饰的变革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更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变化。
古代服饰的演变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在南北朝时期,由于不断的战争和迁徙,中国古代服饰开始受到北方和南方不同文化的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古代服饰的样式和材料,也促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而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中国古代服饰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样式和制作工艺,反映出社会的秩序和文明程度。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研究古代服饰,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习俗和生活方式,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关于唐朝文化融合的论据
1.唐朝女性服饰
唐代女性服饰变化,首先是流行风尚方面,出现了绝无仅有的露透之风、宽大肥美之风和胡服风尚。
其次,最为显著的风尚变化就是首服的演变,由最初的羃到之后的帷帽、胡帽,及至最后的露髻出行,本质上还是胡服风尚的一种。
最后,色彩更加多样,服装面料丰富,图案多样。
2.乐舞文化
唐代与少数民族关系融洽,西域乐器逐渐传入内地,其中以胡笳、琵琶和羌笛为主。
李白在《观胡人吹笛》中“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音”的描述,反映汉乐与西域音乐的交流和融合。
自张骞出使西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尤其唐时期,西域舞蹈盛极一时。
唐代乐舞主要分为软舞和健舞,后者则多是从西域传入我国。
唐代乐舞既继承了前朝的精髓,又吸收了西域民族特点,形成了独特风格,其中以被誉为西域三大乐舞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柘枝舞最为著名。
唐朝服饰的发展历程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服饰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
唐朝服饰以其丰富多样的款式和细腻华丽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服饰的发展历程,介绍唐朝各个时期的服饰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盛唐时期(618年-907年)1. 服饰特点盛唐时期的服饰以丰富华丽、多彩斑斓为主要特点。
上层社会的服装以充满华贵装饰的宽袖袍、补服等为主,展现了唐朝社会的富足和繁荣。
男子的常服是宽袖袍,长袍下摆通常为襦裙式设计,上衣前后有中开襟,衣袂宽大,袖口多用丝带系扣。
富贵人家的袍服常用锦缎材质,衣袂镶绣金银线,配以各种宝石装饰。
贵族男子通常佩戴带有玉佩、金镶宝石的玉带。
头戴簪花、发冠,脚穿高帮靴。
女子的服饰更加丰富多样,常用的服装包括补子、大袖灯笼袖、合欢袖等。
补子是一种四方形的袍子,由多块布料拼缝而成,颜色鲜艳,上面装饰有各种花纹,袖口宽大。
大袖灯笼袖是一种飘逸宽大的袖子,能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合欢袖则是一种袖口分叉的袖子,独特的设计使得手臂活动更加自由。
2. 社会背景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和军事都达到巅峰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服饰的多样化和豪华奢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富庶和繁荣。
唐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和服饰的影响也进入了中国。
例如,中亚和西亚的服饰元素融入了唐朝的服饰设计中,丰富了服装的样式和装饰。
三、中唐时期(907年-950年)1. 服饰特点中唐时期,服饰风格开始朝着简约、清新的方向发展。
服饰的面料开始多样化,使用了丝绸、棉布等更为舒适的材质,衣袖的宽度和袍袖的长度也有所减小。
男子的常服变得更加简约,取消了华丽的装饰,更注重身材的修饰。
衣袖变得短一些,袖口也变得较窄。
头部的装饰也相对简约,以钗簪为主。
女子的服饰以简约、清新为主,注重体现女性的柔美与婉约。
服装的设计更加合体,材质轻薄透气,更适合夏季的穿着。
发髻的高低、发式的变化也是当时女子服饰的亮点。
盛世唐朝魅力故都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后,国力日益强大。
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起来,各民族及外来者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使唐朝的服饰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服饰的式样沿袭了秦汉,继承了隋之的基础上在款式的造型上更加复杂化。
当时唐朝服饰的特点是:袒胸,长裙,宽衣大袖,没有纽扣而系腰带;裙子的线条流畅而优美。
在初唐时期以窄袖为主,盛唐则流行紧衣窄袖,至我晚唐时期从窄袖又变为半宽袖。
色彩沿袭了南北朝的遗风以红,紫为主。
另外在宫廷中也开始流行黄色并作为宫廷内廷官服,后来唐高宗禁止臣民穿用,它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用服装。
而在历代服装服饰中,唐朝无论是以款式的多样,色彩的丰富,装饰的豪华、面料的富丽都堪称精美之极。
第一节唐朝女子服装在唐时女子的服饰继续沿袭着宽松,离体的造型方式,到了晚唐时趋于华丽和繁琐。
其服饰的总体风格:款式撒谎那个丰美华丽,雍容华贵;装饰上奇异纷繁簪花樱落缀满头上,又配以大朵的吉祥富丽的牡丹花,女子多以胖为美。
唐朝女子服装款式常见有三种:窄袖短袖配长裙,衫短而窄及腰,对襟或右衽斜领,宽袖长至腕部,着拖地长裙,束腰高抵胸部,此款为百姓常服;袒胸窄袖且衣袖过手的衫襦为宫廷舞伎穿着;袒袖大袖衫,一般为贵族女子穿用,袖口宽大肥阔并袖有很宽的花边。
女子常穿的衣着有衫、襦、袍、半臂、披肩、裙等,下衣以裙为主。
衫主要在夏季穿着,一般用罗、纱灯轻薄织物襦为冬季穿用。
一,襦裙服:是指唐朝女子上衣着短襦或衫,袍,下着裙及回鹘服装。
(一)襦服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
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
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
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
,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
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
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唐朝服饰及其文化的关联每个朝代的文化在其所居住的时代的人得身上良好的体现了出来,人们那时候到底穿什么,服饰又如何特点都与当时的许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唐代汉族服饰也呈现出交流融合的多民族性。
这种多民族性是汉族人民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结果,同时也呈现出其发展演变的多方面成因及特点、首先,就是强大的经济和国力的依托。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上看是相当富足而强大的,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少数几个文明昌盛的大帝国。
唐代有丝绸之路的繁荣商贸做后盾,其封建经济也达到了前朝无法企及的发达程度。
一方面,在国内传统经济的发展方面,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唐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对于新兴的城市经济表现出相当的接纳和认同。
商贸业、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对外贸易发达,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从史料可以看出,在唐代妇女三种典型服饰之一的襦裙服中,裙幅之丰,有“裙拖六幅湘江水”、“东邻起样裙腰阔,剩蹙黄金线几条”等诗句为证。
妇女衣裙的颜色也绚丽多彩,“金缕鸳鸯满绛裙”、“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柳花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诗句表现出紫、红、绿、黄妇女衣裙的争奇斗艳。
不仅如此,其服饰开放程度也令今人瞠目,出现了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袒胸露臂形象。
例如,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中,梳高髻、半露酥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即是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的“以露为美的开放的社会审美风尚”的生动塑造。
另外,流行于南北朝及唐代中原地区的短襦式样,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
其次,就是社会氛围和思想的影响。
服饰流行的社会基础除取决于社会高度文明之外,还会受到社会思潮的直接影响。
因为服饰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是时代风貌的镜子,服饰的变迁直接反映出流行于那个时代的文艺思潮和当时人们的处世哲学”。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对唐朝服饰的影响作者:朱颖吕钊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4期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服饰历史文化,素有衣冠王国之称。
唐朝服饰是我国服饰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它在保留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引进外族文化,用全新的审美观念看待服饰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让人们体会到大唐盛世、衣冠王国的风采。
唐朝服饰文化的繁盛是世界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为服装设计的继承和借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中论述了我国唐朝胡服盛行的表现和原因。
关键词:唐朝服饰文化;少数民族服饰;胡服前言:胡服并不是在唐朝才开始进入中原地区的,根据史记记载赵武灵王时期就有了胡服骑射的传统,这是汉服和胡服的第一次碰撞。
到唐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繁荣,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这种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在唐朝服饰文化中可见一斑。
唐朝服饰成功运用拿来主义,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发展,吸收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使唐朝服饰对外对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唐朝胡服盛行(一)女穿胡服着男装唐朝是华夏文明的鼎盛时期,唐朝服饰文化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现,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人文心态,对于后世研究唐朝的历史文化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任何时代都是女子服饰更丰富和具有特色,所以要研究唐朝服饰中少数民族元素最好的方式也是从唐朝女性服饰入手[1]。
唐朝服饰材质精良,造型多姿、新奇时尚,其艺术风格博大辉煌、富丽华美、仪态万千,是大唐开放雍容、博大自由的体现。
唐代女子喜欢穿全套的胡服,戴绣花尖帽,穿窄袖的紧身外翻领的长袍,里面衬圆领的丝质衣服与敞口合裆裤,脚上穿高勒皮靴,腰扎皮带。
这些服饰中帽子、翻领、皮靴、皮带有鲜明的异域风情,属于胡人的服饰形制。
胡人男女同装,受到胡人的影响,在唐朝开放的背景下女子们也都喜欢着男装。
有的女子只是穿男子主服,有的穿上男子全身的装束。
这是借鉴了胡服中不分男女界限,可以通穿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独到见解和讲究。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服饰从古至今一直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传统服饰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汉服:古代中国的代表性服饰汉服是指中国古代自秦汉至唐朝时期的传统服饰。
汉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致的细节被誉为中国服饰的典范。
儒家文化对于汉服的影响巨大,它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尊重礼仪和重视人际关系的精神。
汉服的特点是色彩斑斓且注重曲线美。
男性通常穿长袍和襦裙,而女性则身穿长袖长裙,头佩发饰和发髻。
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唐装:富丽堂皇的华夏之魂唐装是指中国古代的唐代服饰,其被公认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巅峰之作。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唐朝的文化繁荣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都对唐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唐装主要包括长袍和长裙,其特点是华丽且注重礼仪。
男性的服饰多用丝绸材质,饰以金银线,配以宽大的头巾。
女性的唐装主要体现了丰满和优雅的美感,多使用绸缎和彩绣。
唐装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服饰的美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美的追求。
三、旗袍: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起源于清代并在现代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旗袍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服饰的元素,既保留了中式服装的独特魅力,又具有现代时尚的风格。
旗袍的设计简洁而优雅,注重展现女性的曲线美和自信。
它通常由绸缎或丝绸制成,贴身裁剪,突出女性的身材曲线,袖口和衣襟上常配以精致的刺绣和装饰。
旗袍在中国历史的变迁中一直是女性最受欢迎的传统服饰之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人士。
四、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在传统服饰之中中国的传统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感。
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传统价值的体现。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关键词]唐朝;女性;服饰特点一、唐朝女性服饰风格形成历史背景唐朝女性服饰色彩鲜艳、款式多种多样、配上新式的装饰品,显现出典雅华贵的服饰风格特点,在中国服饰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分析唐朝服饰发展特点,离不开其开明的政治环境,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繁荣的文化背景,这都是形成唐朝女性服饰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政治环境开明唐朝服饰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其政治环境,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时期,其政治环境非常开明,加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唐朝服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朝的政治文化开明为其服饰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因而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繁荣与昌盛。
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时期就针对隋朝灭亡教训为例,研究成就一个朝代昌盛的政治观点,最终得出结论:政权如果过分暴虐,当百姓生活困苦,无法忍受时必然会推翻当下政权,这样的政治思想与战国时期的荀子的“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相同。
因此,唐朝时期政治开明,提出许多发展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的政治举措。
例如选贤举能、兴修水利等,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巩固了国家政权,提高了社会稳定性。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唐政府建交的国家也逐渐增多,这样长安城中除了汉民族百姓以外,还包括回绝族、龟兹族、吐蕃族、南绍族等少数民族。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不仅带动唐朝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绘画、音乐、雕塑方面也取得了融合与进步。
在唐朝女性服饰方面,更是通过兼收并蓄,不断的求新求异。
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唐朝的审美观,为服饰交融变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超强的经济实力唐朝时期政权稳定,社会安定统一,这也为唐朝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经济发达与当时积极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密切。
唐朝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繁荣,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深入发展。
唐代对外贸易促进了纺织业、手工业的发展,这也为唐代服饰风格发展提供了平台。
唐朝初期,纺织业和印染业是当时最发达的工业,丝织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手工业,在唐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丝织种类、样式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胡人服饰对盛唐女性穿衣观念的影响摘要:盛唐时代的社会新思潮涌动,妇女们的穿衣观念也发生了全新的转变。
文章通过由内敛遮蔽转为开放暴露,由色彩单一转为绚丽多姿,由妩媚阴柔转为阳刚健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盛唐女性穿衣观念改变,揭示了盛唐女性在服装穿着上深受胡人服饰的影响,她们的穿衣观念因胡服的引进而逐渐向开放性、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盛唐;胡服;女装;开放性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9-0094-03(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龚桐刘晓平∗∗∗第41卷第9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9月Vol.41No.9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Sep .2021收稿日期:2021-04-17作者简介:龚桐(1997-),男,广西玉林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专门史;刘晓平(1972-),男,湖南石门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专门史。
一、盛唐女性穿衣观念受胡服影响的社会背景隋唐时期,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出现了许多游牧民族部落,如突厥、契丹、吐蕃、回纥等,这些部族加上当时中亚、西亚的许多小国被中原人统称为“胡”,那里的人民称为“胡人”。
[1]唐太宗贞观年间,唐朝军队打败了北突厥,统一了漠南漠北的广大区域,大唐周边的部族胡人为了躲避战乱及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断涌入长安、洛阳等中心城市定居。
[2]一些自称“昭武九姓”的中亚粟特商人也跟着这股迁徙人流来到长安等地,进行他们最擅长的交易、商贩活动。
此外,由于唐朝国力强盛,周边小国畏惧唐廷的威势,不断派遣上层贵族和皇族子弟进入长安充当人质,担任朝廷禁军侍卫,他们在长安过着稳定的生活,有的留居时间达二三十年之久。
[3]这种民族的融合进程在唐玄宗开元时期达到顶峰,周边各部族胡人齐聚长安城,如东西市、朱雀大街等标志性地点,无处不见他们奇特的身影。
唐朝服装特点来历介绍
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服饰也因此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唐
朝服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款式多样:唐朝时期,服饰的款式非常多样,不仅有宽袍大袖、长裙长袍等传统款式,还有许多创新款式,如窄袖短衫、短裙短袍等,这些款式简洁、轻便、时尚,符
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
2. 色彩丰富:唐朝时期,服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各种颜色都有,如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人们喜欢用各种颜色来装饰自己的服饰,使得整个服饰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3. 图案精美:唐朝时期,服饰的图案非常精美,有各种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这
些图案构图精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质地优良:唐朝时期,服饰的质地也非常优良,人们采用各种丝绸、麻布、棉布等
材料制作服饰,这些材料质地优良、手感舒适、耐用性好,深受人们喜爱。
唐朝服装的特点来历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唐朝时期,国
家统一,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同时,唐朝时期也是
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外来文化的传入对唐朝服饰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也非常开放,人们追求自由、个性、时尚的生活方式,这也促进
了服饰的创新和变革。
唐朝服装的特点是多样、色彩丰富、图案精美、质地优良,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当时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不仅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
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后世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女子服饰风格变化及影响因素作者:廖原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随着朝代更迭也几经变革。
隋唐时期作为乱世之后的治世,其服饰与前朝相比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和发展。
隋唐女子服饰吸收外来文化,在唐朝极度开放的社会风气下,汉服发展史上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特殊性,并对别国服饰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尝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隋唐女子服饰的变革,以及其变革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
关键词:隋唐;女子服饰风格;变革;影响因素1.引言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混战和征伐,开启中国的又一盛世。
魏晋的纷乱终结,留下了焕然一新的隋唐文化。
服饰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隋唐女子服饰的变化,或许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
当今对于隋唐女子服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风格变化或时代因素两个方面。
如陈斯明在《浅析隋唐服饰反映出的时代特点》[1]一文中,通过隋唐服饰的特点总结出唐朝的时代特点,主要描述了唐朝南北融合、胡服盛行和社会风气的社会风气景象。
而王典在《锦绣山河——隋唐服饰文化》[2]一文中主要提及了隋唐时期的女装和女妆的基本特点以及多重样式,并总结了文化对服饰影响。
但是少有研究联系两个方面对隋唐女子服饰进行研究的。
本文就将联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隋朝女子服饰风格变革隋唐女子服饰与前朝最大的不同在于形制的变化。
隋唐时期,女子普遍流行穿襦裙。
上襦窄小,袖子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宽大,而是不影响生产劳动的窄袖。
而下裙也多为紧身,裙头系得较高,多在腰部以上,也有系在腋下的。
并且隋唐时期摒弃了封建礼教对女子行为的束缚,女子着装偏向暴露,坦装就是这一特点的表现。
女子胸部半露,不着内衣,外披轻薄大袖衫,露出身体的曲线。
隋唐还出现了挽在臂弯处的披帛,行走时飘带当风,更表现了女子的美好曲线。
在隋唐女子服饰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特别的现象,如女子着男装戎装,这种违背传统礼法的行为,在当时也是允许并且流行的。
唐朝服饰发展历程
唐朝服饰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变革。
在唐朝初期,服饰多基于汉朝的传统风格,同时受到外来族群的影响,如突厥和吐蕃。
在初唐时期,男性的主要服饰有袍、衫、裤、袜等。
袍是官员和贵族的主要服装,以丝绸制成,形制上分为短袍和长袍。
衫则是一种类似于现在的上衣,也是中下层人士所穿的常见服饰。
黄袍是当时皇帝的专用服装,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至于裤子
和袜子,则多是富商和平民阶层所穿的常见服饰。
女性的服饰则相对更加多样和精美。
早期的唐朝女子常穿褙子,是一种类似长袍或裤的下身服饰。
随着时代的推进,女性服饰逐渐演变为曳地长袍(乐袍),这是一种华丽而富有装饰性的服装,常见于贵族和宫廷女性。
随着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服饰也逐渐丰富多样。
中唐时期,服饰开始注重细节和装饰,如衣褶上的褶饰、袖口的套绣等。
华丽繁复的服装更加突出了贵族阶层的地位和身份。
此外,外来民族的影响也使得服饰上带有异域的特色,如胡汉服饰的结合。
到了晚唐时期,服饰进一步演变为更加宽松和舒适的风格。
袍子的样式和质地有了一些变化,丝绸和绢绸依然是主要的制作材料。
裙子和褙子的流行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尤其是装饰品的设计更加精致。
总的来说,唐朝服饰在经历多个时期的变革后,呈现出了多样化、华丽而又独特的风貌。
它不仅是时代变迁和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民族交流对服装文化的影响及其新价值浅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传播的深入,各国之间的民族交流日益密切。
服装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民族交流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主要论述民族交流对服装文化的影响及其新价值。
一、民族交流对服装文化的影响1.文化融合不同民族的服装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风格。
例如,在唐朝时期,随着唐与西域国家的交流,汉族服饰开始加入了许多中亚元素,如宽松袍、旗袍等,形成了唐代服装的独特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各国之间的服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各种不同的服装文化在交流中混搭,形成了新的服装潮流。
2.色彩与图案不同民族的服装文化在色彩与图案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交流中,各国之间通过互相借鉴,逐渐形成了新的服装色彩和图案,使各种元素得以融合。
如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龙纹、凤纹被借鉴到了国际服装设计师的设计中,成为了时尚的代表。
3.材料与款式不同国家的服饰材料和款式也有所不同。
通过民族交流,各国之间可以互相了解对方的服饰材料和款式,从而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和款式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服饰。
例如,哈萨克斯坦服饰中的马毛、兔毛、羊毛等被吸收进了日本服饰中。
二、民族交流对服装文化的新价值1.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服装在每个国家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通过服装文化交流,不同国家之间能够了解彼此的文化,并进一步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服装文化的交流可以为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和文化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2.丰富服装设计民族交流可以丰富服装设计的元素和风格,创造出更多更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服装风格。
世界各地的服饰材料、款式、色彩和图案都可以为服装设计师提供更广泛的选择,使服装设计更具创意和多样性。
3.挖掘文化价值民族交流可以挖掘服装文化的内在价值,使得传统服装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传统服装元素被融入现代时尚设计中,使得它更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态度。
综上所述,民族交流对服装文化的影响和新价值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服装设计,同时挖掘服装文化的内在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唐装的来历和特色
唐装是指中国古代唐朝时期(618年-907年)的服饰风格和面料。
以下是唐装的来历和特色:
来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繁荣和开放的时期,与其他国家和文化进行着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这个时期,服饰风格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唐朝的服饰以着重强调身体曲线和自然美为特点,展示了较为宽松、舒适和富丽的风格。
特色:
1.宽松舒适:唐装注重舒适感,采用宽松的剪裁和大袖设计,
使人在穿着时感到轻松舒适。
2.着重强调身姿:唐装注重展现身体的曲线美,采用身躯贴
身,裙摆宽大的设计,凸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
3.丰富多彩的色彩:唐装善于使用丰富多彩的色彩,如红、
绿、黄等。
这些色彩鲜艳明亮,给人带来欢乐和繁荣的感
觉。
4.精美细致的刺绣和装饰:唐装经常使用精美的刺绣和装饰,
如金线、银线、珠片等,为服饰增添华丽和独特的风格。
5.不同款式的领子和襟边设计:唐装颈部和襟边的设计非常
独特,种类丰富。
比如,男性常使用交领、立领等设计,
而女性则多采用宽大的领口和水滴领等款式。
6.高质量的面料:唐装采用高质量的面料,如丝绸、纱和布,
以及细腻的纹路和绣花图案,给人一种高贵、豪华的感觉。
总的来说,唐装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华丽风格的代表,它体现了唐朝社会繁荣和文化交流的特点,既注重舒适性又兼具美感。
如今,唐装在中国传统节日、婚礼和演出等场合仍然被广泛穿着,并且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