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与环境保护期末考题(中山大学)

高分子与环境保护期末考题(中山大学)

高分子与环境保护期末考题(中山大学)
高分子与环境保护期末考题(中山大学)

高分子与环境保护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唇齿相依

自然环境:指环绕人群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主要有空气、土壤、水、动植物、岩石、矿物、太阳能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空间范围覆盖距地表高度不到23km 和海洋深度不到12km 的生物圈,其中地表上下100m 左右范围空间是生物最集中和活跃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人类文明演进而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

(2)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改造者和影响者,因认识和科技水平限制,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Q :为什么说固体废弃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固体废弃物有哪些?

(1)工业废弃物(废渣、粉尘、污染等)

(2)矿业废弃物(废石、尾矿石)

(3)城市垃圾(生活垃圾等)

(4)农畜物业废弃物

(5)放射性废弃物

Q :固体塑料废弃物产生什么污染?

(1)大气污染:塑料废弃物焚烧可产生大量CO2,HCl 等气体,尤其是呋喃、二恶英类化 合物的发生地;

(2)土壤污染:废塑料薄膜进入土壤不易被分解,阻止土壤透气率使土壤变坏;

(3)海洋污染:占海洋漂浮物的60%以上,破坏土壤生态系统且给航运带来安全隐患;

(4)景观污染:塑料袋、薄膜、一次性塑料制品随处可见,不易集中清理,不易腐烂。 Q :为什么人类生存的环境离不开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自身特点:原料多、易于生产、性能优良、质轻、加工方便、产品美观、实用、不易腐蚀、易着色等。

(2)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衣食住行及国民经济各领域,是无机材料、金属材料的理想替代品。

(3)高分子材料的生产特点:规模大、产量高、品种齐全。

有毒、易燃、腐蚀、反应、传统、放射

Q:为什么高分子材料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

(1)高分子交换树脂,具有离子交换、选择、吸附、催化、脱水等功能,可用于污水和废水、硬水处理,清除放射性唔知等;

(2)高分子絮凝剂,可用于工业生产与生活得地下水、污水处理,各种污泥脱水的絮凝分离,提高水质和水资源的利用等;

(3)高吸水树脂,可用于工业废油与乳化油的水分分离,回收油类和贵重金属,出离工矿污水等;

(4)高分子分离膜,包括微孔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离子交换膜、液体分离膜,可用于污水处理,有机混合液体分离,海水淡化,回收废水中药剂,有毒气体分离等。

●Q:高分子材料制备时面临的环境问题

(1)原材料,如氯乙烯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是诱变和致癌物质,丙烯酸酯类单体啫易对眼镜和皮肤等有危害;

(2)采用有毒原料生产方法造成的问题,如采用界面缩聚生产PC(聚碳酸酯)的原来之一光气是剧毒有机物,以氰化法生产有机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时采用氢氰酸,则为剧毒的化工原料;

(3)废液,如生产各种工程塑料使用的大量有机溶剂以及PVC悬浮聚合和ABS乳液聚合使用的大量水;

(4)废弃物,如树脂制备时落地料、齐聚物、过渡料等。

●Q:高分子材料加工时面临的问题

(1)使用重金属的添加剂引起的问题,如聚乙烯塑料中作稳定剂的镉铅系重金属化合物的毒性和粉尘污染;

(2)用作制冷剂和制备PU泡沫塑料等发泡剂的氟氯烃,是破坏地球高空臭氧层的罪魁祸首;

(3)用作摩擦和密封材料增强剂的石棉是致癌物质;

(4)残留单体,如氯乙烯、甲醛;

(5)一些增塑剂在加工过程中会以微粒形式飞溅到高空中。

●Q高分子材料使用时面临的环境问题

背景材料:美国1992年塑料废弃物达1500万吨,占固体废弃物的7.5%,体积的30%。

中国1996年塑料废弃物达300万吨。居高分子材料的第一位。

A.高分子材料的燃烧问题

(1)高分子材料的燃烧性

多数高分子材料具有燃烧性;

(2)燃烧时的发烟热

分解产物缺氧,热气流,黑烟,CO、CO2、HCN、COCl2、HCl

(3)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降低燃烧时的发烟率和毒害物质的逸出率

B.废弃高分子材料的问题

(1)品种繁多,涉及飞机材料、汽车部件、橡胶轮胎、计算机、光盘、用电器、农膜、包装材料、服装、鞋、门窗、地板、管道、生产部门的边角料;

(2)数目庞大,世界每年塑料废弃物约为其产量60%-70%,橡胶废弃物约为其产量的40%;(3)降解困难,绝大部分废弃物几乎不能自然降解,水解和风化;

(4)处理棘手,燃烧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溶解产生大量废水与污泥;

(5)称谓独特,白色污染或白色公害或白灾(塑料、农膜、餐具),黑色污染或黑色公害或黑灾(橡胶轮胎),彩色污染或视觉污染(电器、电缆、光盘)。

●Q降低高分子材料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1)探讨与环境相协调的再生循环技术,使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2)优化设计,根据高分子材料用途进行可降或长寿命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合成;

(3)开发高效生产技术,是高分子材料精细功能化,高性能化以及生态化。

●Q高分子材料再生循环技术

A.再生循环技术分类

物理循环

废旧高分子材料经收集、分离、提纯、干燥等处理后,加入稳定剂等各种助剂,重新造粒,并进行再次加工生产的过程。

化学循环

利用光、热、辐射、化学试剂等使聚合物降解成单体或低聚物的过程,其产物可用作油品或化工原料。

能量回收

以高分子材料作燃料或取热或产生蒸汽,进而进行发电或用高分子材料作助燃等过程。

◆一级循环

使用原来废旧材料物品制造相同的产品,如塑料瓶等。

◆二级循环

使用循环的材料制成新的产品,如原用于制牛奶桶的HDPE再生料制垃圾桶或排水管。

◆三级循环

从废材料回收化学原料或能量,如回收溶剂、裂解聚合物、回收油等。

◆四级循环

把废料进行焚烧处理以回收能量,用于加热、发电等。

B.物理再生的基本手段

溶剂化再生技术方法

(1)将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切片、水洗;

(2)加入合适溶剂使其溶解至最高浓度;

(3)加压过虑除去不溶解成分;

(4)加入非溶剂使残留在溶液中的聚合物沉淀;

(5)对沉淀的聚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

关键:根据不同高分子材料选择最佳溶剂和非溶剂。

PP(聚丙烯)的最佳溶剂是四氯化碳或二甲苯,非溶剂为丙酮;

PS(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最佳溶剂是二甲苯,非溶剂是甲醇;

PVC(聚氯乙烯)的最佳溶剂是四氢呋喃或环己酮,非溶剂为乙醇

热熔加工再生技术方法

(1)将热塑性废塑料分离、清洗、粉碎、干燥;

(2)通过混合机,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加工,挤出造粒,作再生原料出售或直接成型制品。

混杂废塑料的分离方法:

(1)手工分离法

(2)磁选分离法

(3)风力分离法

(4)静电分离法

(5)温差分离法

(6)密度分离法

(7)浮上分离法

C.化学再生的基本手段

油化还原技术

废弃高分子材料经热分解或催化—热分解还原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技术。

解聚单体还原技术

通过化学作用将聚合物还原为单体

600-800°C

PE 乙烯、甲烷和苯等单体

D.热能利用技术的基本手段

直接燃烧利用其热能

如:粉粒废塑料代替煤核油用于高炉喷吹。

固体燃烧化

把废弃高分子材料制成固体燃料,(颗粒或粉末)和液体燃料(稠油燃料或油),利用其热能。

一、生物降解塑料分类

●按降解机理分

(1)不完全降解性塑料

(2)完全降解性塑料:微生物合成高聚物、化学合成高聚物、天然高聚物及其衍生物

●按原料组成或制备工艺分

(1)天然产物降解塑料

(2)合成生物降解塑料:化学合成降解塑料、生物合成降解塑料

三、聚合物的降解方式

(1)微生物降解: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使高聚物转变成CO2,、甲烷及各种副产品。

(2)大型生物降解:聚合物被昆虫、动物或其他生物摄取、在它们咀嚼和消化活动中降解。(3)光降解:在日照下发生类劣化分解反应,一段时间内失去机械强度,其实质是在紫外照射下的一种快速光老化。

(4)化学降解

(5)水解

(6)氧化降解

四、可降解塑料

指在特定环境中化学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并在确定时间内出现,特定性能损失的塑料,根据

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机制不同,可分为:

(1)光降解塑料:添加光敏剂或采用含羰基的光敏单体与常规单体共聚,如PE、PS、PVC、PET和PA等。

(2)光—生物降解塑料:大都为聚烯烃类塑料,辅以适量的光敏剂、生物降解剂、促进氧化和降解控制剂。

(3)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

(4)可溶性塑料

Q:淀粉塑料产量占生物降解塑料的主要地位?

●淀粉是一类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由直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两种多糖组成。其中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状多糖,而支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元以α-1,4-和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树枝状多糖,约20个葡萄糖单元就有一个分支。

●淀粉塑料产量占生物降解塑料的2/3,其优势在于:①具备完全生物降解能力;②塑料中淀粉降解后,产生二氧化碳,不会对土壤或空气造成污染;③机械性能优良;④可再生,取之不尽。

Q怎样改善亲水性淀粉与惰水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

添加淀粉的接枝物作为增溶剂。目前使用的接枝单体主要有苯乙烯、丙烯腈、烷基丙烯酸酯、脂肪酸聚酯等。

Q化学与生物合成的生物降解新材料

●化学合成:脂肪族聚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聚氨酯及其改性物。

●生物合成:脂肪族聚酯、聚乳酸等生物聚酯等。

●主要问题:成本大幅度提高。

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

自然界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资源中的大分子一般称为天然高分子,包括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蛋白质、壳聚糖、天然橡胶等,它们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化工原料,尤其是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基团,可以通过化学与物理改性成为新材料。

●天然多糖改性作用生物功能材料的优势

(1)原材料来源十分丰富

(2)可生物降解或吸收

(3)生物相容性良好

(4)易于反应,识别或化学修饰

(5)成本具有相对优势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主要途径:热化学高效转化利用的热解气化发电(供热、供气);快速热解制备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以及生物化学转化技术等。

●木质生物质是以植物体形式存在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木质生物质组分中。木质素含量占20%左右,纤维素占40%左右,半纤维素占25%左右。地球上每年由光合作用生成的木质生物质总量超过2000亿吨,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木质生物质通过一定的降解或分解途径,可产生很多有重要价值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这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有葡萄糖、木糖、苯丙烷单体及二聚体。气态小分子如CH4和CO,液态小分子如有机酸、醛、醇,重要基础平台化合物糠醛、乙酰丙酸、木糖醇、乙醇等。通过这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可生产替代石油基产品的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Q:问答题

●纤维素是木质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石油价格进一步上涨,石油开采和加工成本的提高,以及公众和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探索从纤维素这种蕴藏十分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转化为清洁燃料和化学品乙醇以及补充或替代石油化学品有非常重要意义。

●纤维素转化为清洁燃料以及化学品乙醇的关键是寻找有效途径将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等可溶性发酵糖。纤维素是β-1,4糖苷键组成的长链分子,长链分子进一步形成一种具有高度结晶区的超分子稳定结构。这种稳定结构使得纤维素很难水解。

●纤维素水解主要有生物酶纾解和化学水解两种途径。酶水解作用时间场,得率低,成本高,现仍在探索其工业化应用前景。化学水解是通过无机或有机酸水解纤维素,使之转变为可发酵性还原糖,化学水解能克服酶水解的缺点,这种途径正在不断完善之中。

●目前,纤维素的化学水解仍以酸水解为主,其它的水解方法如超临界水解方法尚在探索之中。

(1)浓酸水解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速度快,糖得率高,但是浓酸腐蚀性强,不利于环保,酸回收困难,回收处理工艺复杂,无疑增加了成本。

(2)稀酸水解不需要回收酸,直接中和就可以满足需要,但其反应温度和压强都比较高,

对设备要求高,糖得率低。

(3)超临界所需要的条件过于苛刻。

因此酸水解的发展方向是期望建立易回收,利用的酸介质对设备腐蚀性不强,反应条件温和,糖得率高,成本低。

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剂:使水体中的溶质、胶体或悬浮物颗粒产生絮状物沉淀的物质都叫做絮凝剂。

●絮凝剂的分类:

(1)按药剂的化合物类型:分为无机絮凝剂(氢氧化铝)、有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三大类。其中有机絮凝剂分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两种。

(2)按分子量大小:分为高分子絮凝剂、低分子絮凝剂。

(3)按官能团类型及官能团在水中离解所带的电性: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型及非离子型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按来源分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两种。

(1)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自60年代以来,人工合成有机絮凝剂已在给水和废水处理及污泥调理中广泛应用。

①阴离子型絮凝剂主要是重复单元中包含—COOM基团,其中M为氢离子或金属离子或—SO3H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主要品种有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含聚丙烯酸钠)和聚苯乙烯磺酸钠。

②阳离子型絮凝剂主要是分子重复单元中含有带正电荷的氨基(—NH4+)、亚氨基(—CH2—NH2+—CH2—)或季铵基(N+R4)的水溶性聚合物。

③非离子型絮凝剂的主要品种为水解的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和聚氧化乙,聚丙烯酰胺是用量最大的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2015-2016 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原题(文字版)

一,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共47题,每题1分,共47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H7N9列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2. 世界卫生组织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中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险程度制订了危险度等级的划分标准(WHO的危险度1级、2级、3级和4级),与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四类完全一致。() 3. 生物安全柜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 4. 皮下注射针可以作为移液管使用。() 5. 目前有记录的国内外实验室相关感染事件,主要是由于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病原体感染实验室人员或泄露到周围环境而造成的。() 6. 生物安全柜即可保护操作者不受病原体感染,又可保护样品和环境不受污染。 () 7. 二级隔离(防护),又称二级屏障,是操作对象和操作者之间的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和各种个人防护装备等防护设施来实现。() 8. 生物安全管理硬件是指建筑设施;管理软件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 9.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0. 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Ebola病毒属危害程度二类,研究应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所有材料均按A类运输包装。() 1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是以科学为基础对病原微生物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界定、特征描述、暴露量评估和描述的过程。() 12. BSL-1实验室操作对象为人体、动植物具有高度危害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高度危险的致病因子。() 13.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 14. Ⅱ级生物安全柜能满足操作危害程度为一、二、三、四类的致病因子要求。() 15. 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16. 生物因子泛指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对人和动物产生危害的生物制剂。() 17. 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中,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对动物成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18. 血清分离时,移液管使用后应立即灭菌清洗,以备重复使用。() 19. 临床实验室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等)。() 20. 实验室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他物质。()

(最新整理)年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生物学试题

2013年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生物学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3年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生物学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3年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生物学试题的全部内容。

中山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生物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请按顺序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并注明序号) 1. 2002 年的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给了两位英国科学家和一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么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1)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2. 细胞中水对于维持细胞温度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是(2)。 3。中膜体是(3)形成的,具有类似线粒体的功能。 4。从进化论的观点,细胞学说的创立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4),即生命的同一性问题。 5。纤粘连蛋白与细胞结合的结构域具有特征性的三肽结构,简称RGD 序列,代表的三个氨基酸是:(5)。 6. 原核生物的mRNA 通过(6)与核糖体rRNA 结合,而真核生物的RNA 则通过(7)与核糖体rRNA 结合。、 7. 在细胞外基质中,具有抗压作用的分子是(8)。 8。 NO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体内主要由精氨酸产生,它的半衰期很短,故只作用于邻近细胞,它作用的靶酶是(9)。 9. K"离子很难通过人工膜,但加入短杆菌肽A后,对K"的透性大大增加,原因是(10)。 10. NAPs 是了解得较多的一类肽类激素,它可以降低血压。这类信号的传递需要通过第二信使(11)的放大作业。 11。在动物细胞的运动中,关于运动力的产生有两种假说,一种是:(12),另一种是(13)。 12。当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进入线粒体时,需要(14)和(15)提供能量来推动。 13. 类胡萝卜素在光合作用中主要是帮助叶绿素提高光吸收效应,作用机理是(16)。 14。(17)包被小泡介导的是选择性分泌,而(18)包被小泡介导的是非选择性分泌. 15。 Bip 蛋白是一种分子伴侣,它在内质网中至少有两个作用:(19)、(20)。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错误标x 号。每题1 分,共2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并标明题号。) 1.引导蛋白质定位到过氧化物酶体中的信号序列完成蛋白定位后不会被切除。 2. CsC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样品时,样品要和CsCl 混匀后分装,离心时,样品中不同组分的重力不同,停留在不同区带。 3.细菌的细胞膜是多功能性的,它参与DNA 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信号转导、蛋白质的分泌、物质运输等重要的生命活动。 4. Na + —K + 泵只存于真核生物的细胞之膜而不存在于囊泡膜。 5.载体蛋白,又称为通透酶,它象酶一样,不能改变反应平衡,只能增加达到反应平衡的速度;但与酶不同的是,载体蛋白不对被运的分子作任何修饰。 12.激素类蛋白分子在Tran s 高尔基体网络分选时会被包裹进网格蛋白包被小泡。 13.细胞质膜的细胞质面的锚定蛋白也是由膜结合核糖体合成,并通过小泡转运到质膜上。 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间发生的分子重组是随机发生的。 15.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中,核仁的大小和数目都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和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呢个的旺盛程度有关。 16.将同步生长的M 期细胞与同步生长的S 期细胞融合,除了见到正常的染色体外,还可见到细线状的染色体. 17.叶绿体的核酮糖二磷酸骏化酶是由16 个亚基组成的聚合体,其中8 个亚基是核基因编码的。 18.微管蛋白异二聚体的α和β两个亚基都能同GTP 结合,亲和力也一样。 19.细胞总多数微管都是单管形式存在,只有鞭毛、中心粒等结构总的微管是以二连管的形式存在。 20.由中间纤维合蛋白(intermediate filament-associated protein,IFAPs)将中间纤维相互交联 6.Ⅱ型内含子的剪接与核剪接机理相似,都要形成剪接体和套索结构. 7.胶原在内质网中是可溶的,在细胞外基质中是不可溶的。 8. 5SrRNA 是由RNA 聚合酶Ⅱ转录的,它使用的是内部启动子。 9.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并且多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10.控制细胞周期的STAR T 基因是从线虫中发现的。 11.真核生物和原生物核糖体RNA转录后都要进行加工,包括对某些碱基的甲基化和间隔序列的切除,

中山大学分子生物学_复习总结

1. 原核基因组与真核基因组(prokaryotic genomes and eukaryotic genomes) 大小(size):原核生物的一般都比较小,且变化范围也不大(最大/最小约为20)。 真核生物的一般要比原核生物的大很多,且变化范围也很大(最大/最小可达8万) ?基因结构(gene structure: continuous coding sequences, split genes) 原核基因组:环状,较小;通常由单拷贝或低拷贝(low-copy)的DNA序列组成;基因排列紧密,较少非编码序列——“streamlined” 真核基因组:多线状;大小一般要比类核基因组大好几个数量级,且变化范围很大;有大量的非编码序列(重复序列、内含子等) ?非编码序列(non-coding sequences: repeated sequences, introns) 局部分布的重复序列(localized repeated sequences):串联式(tandem)的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ated sequences):重复单位的长度从几bp到几百bp,可重复几十万次或更多,常见于着丝粒、端粒和异染色质区域 散布的重复序列(dispersed repeated sequences): 短的散布式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 SINEs):500 bp以下,可重复10^5次或更多,很多SINEs都是反转录转座子(retroposon);长的散布式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s, LINEs):5 kb以上,可重复10^4次或更多,很多LINEs也是与反转录转座子相关的序列 内含子(intron):I 类(group I intron)、II 类(group II intron)、III 类(group III intron)、核mRNA内含子(nuclear mRNA intron),即剪接体内含子(spliceosomal intron)、核tRNA 内含子(nuclear tRNA intron)、古细菌内含子(archaebacterial intron) ?细胞器基因组(organelle genomes: mitochondrial genomes, chloroplast genomes)线粒体基因组:在不同类型的生物中变化很大 多细胞动物:细小、致密,没有或很少非编码序列 高等植物:复杂、不均一,比动物的大得多 原生动物、藻类、真菌:或偏向于动物型,或偏向于植物型,但又有其各自的独特之处 叶绿体基因组: 比较均一,85 ~ 292 kb(大部分都在120 ~ 160 kb之内) 2. 转录(transcription) (1)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原核生物:1种,全酶(holoenzyme)由核心酶与σ亚基组成,σ亚基的作用 真核生物:3种,由多个亚基组成 cis- 顺式、同一分子trans- 反式、不同分子 in vivo 体内、细胞内in vitro 体外、无细胞体系 in situ原位in silico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体系 sense strand有义链)= nontemplate strand antisense strand(反义链)= template strand (2)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cis-acting elements and trans-acting factors) 启动子(promoters)、增强子(enhancers)为顺式作用元件 原核启动子:-10 box (Pribnow box), -35 box 真核启动子:I类,II类,III类 RNA聚合酶I识别的启动子(I类启动子,class I promoters) 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II类启动子,class II promoters) RNA聚合酶III识别的启动子(III类启动子,class III promoters) 增强子:较多在真核生物中存在;能增强转录的元件,但又不是启动子的一部分(无位置、

中山大学_细胞生物学_含答案

序号《细胞生物学》题目与答案章 节 1.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包含哪几个层次?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 01 2. 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③.新细胞来源于已存在细胞的分裂。 01 3. 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没有参考答案,请提供一些例证说明。 01 4. 原核生物有什么主要特征? ①.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称为拟核; ②.DNA为单个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 ③.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 02 5. 病毒(Virus)基本特征有哪些? ①.个体微小,可通除滤菌器,大多数病毒必须用电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02 6. 什么是蛋白质感染因子(prion)? 是一种变异的蛋白质,可引起同类蛋白质发生构象改变,从而使变异蛋白数量增多,在 细胞中积累,引起细胞病变,所以也叫朊病毒。羊瘙痒病、疯牛病都是由蛋白质感染因 子引起的。 02 7. 什么是电镜冰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 亦称冰冻断裂(freeze-fracture)。标本置于干冰或液氮中,进行冰冻。然后用冷刀骤然 将标本断开,升温后,冰在真空条件下迅即升华,暴露出了断裂面的结构。冰升华暴露 出标本内部结构的步骤称为蚀刻(etching)。蚀刻后,再向断裂面上喷涂一层蒸汽碳和铂。 然后将组织溶掉,把金属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replica)。复膜显示出了标本蚀刻 面的形态,可置于电镜下观察。电镜下的影像即代表标本中细胞断裂面处的结构。 03 8. 如何提高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 ①.增大镜口率; ②.使用波长较短的光线; ③.增大介质折射率。 03 9.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 ①.磷脂分子以疏水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外,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 骨架。 ②.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具有方向性和分 布的不对称性。 ③.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04 10. 简述质膜的主要功能 ①.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②.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 ③.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 ④.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04

高等数学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全)

05级高数(2-3)下学期期末试题 (A 卷) 专业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填空题 (每题4分,共32分) 1. 213______4 x y kx y z k π +-=-==若平面与平面成 角,则 1/4 2. 曲线20 cos ,sin cos ,1t u t x e udu y t t z e = =+=+? 在t = 0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3. 方程z e xyz =确定隐函数z = f (x,y )则z x ??为____________ 4. ( ),dy f x y dx ?1 交换的积分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221,L x y x y ds +=-=?L 已知是圆周则 _________π- 6. 收敛 7. 设幂级数0 n n n a x ∞ =∑的收敛半径是2,则幂级数 21 n n n a x ∞ +=∑的收敛半径是 8. ()211x y ''+=微分方程的通解是 ()2121 arctan ln 12 y x x c x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 (每题7分,共63分) 1.讨论函数 f ( x, y ) = 221 ,x y + 220x y +≠, f ( 0 , 0 ) = 0 在点( 0 , 0 )处的连续性,可导性及可微性。 P 。330 2.求函数2 222z y x u ++=在点)1,1,1(0P 处沿P 0方向的方向导数,其中O 为坐 标原点。 3.2 1 2.1n n n n n ∞ =?? ?+?? ∑判别级数的敛散性 P .544 4.设u=),(z y xy f +,),(t s f 可微,求du dz f dy f x f dx y f '+??? ??'+'+?'2211. 012 112x y z ---==z z yz x e xy ?=?-211sin ____________1 n n n ∞ =++∑级数的敛散性为

生物工程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2012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200字以内)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具备生物产品研发能力,能在生物技术及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可在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以及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环境生物工程、发酵工艺等。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400字以内) 1.学生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热爱所学专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熟练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分析和制药、微生物检测与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要求通过4-6级考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另外,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学生应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5年)。 三、授予学位 根据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四年内修满155.5学分,成绩合格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精选)大一高数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 2 1 lim() x x x e x →-= .2. ()()1 2005 1 1x x x x e e dx --+-= ? .3.设函数()y y x =由方程 2 1 x y t e dt x +-=? 确定,则 x dy dx == .4. 设()x f 可导,且1 ()()x tf t dt f x =?,1)0(=f , 则()=x f .5.微分方程044=+'+''y y y 的通解 为 . 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设常数0>k ,则函数 k e x x x f +- =ln )(在),0(∞+内零点的个数为(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2. 微分 方程43cos2y y x ''+=的特解形式为( ). (A )cos2y A x *=; (B )cos 2y Ax x * =; (C )cos2sin 2y Ax x Bx x * =+; (D ) x A y 2sin *=.3.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若[][]b a d c ,,?,则必有()()??≤b a d c dx x f dx x f ;(B )若0)(≥x f 在[]b a ,上可积, 则()0b a f x dx ≥?;(C )若()x f 是周期为T 的连续函数,则对任意常数a 都有 ()()?? +=T T a a dx x f dx x f 0 ;(D )若可积函数()x f 为奇函数,则()0 x t f t dt ?也为奇函数.4. 设 ()x x e e x f 11 321++= , 则0=x 是)(x f 的( ). (A) 连续点; (B) 可去间断点; (C) 跳跃间断点; (D) 无穷间断点. 三.计算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 计算定积分 2 30 x e dx - 2.2.计算不定积分dx x x x ? 5cos sin . 求摆线???-=-=),cos 1(),sin (t a y t t a x 在 2π= t 处的切线的方程.

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一)真题

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一)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答案请标明每题的序号。 1、生化教材中氨基酸结构通式常用兼性离子形式表示,意为_________条件下的结构。 2、含全部标准氨基酸的蛋白质,强酸下完全水解后,检测不到的氨基酸是_________。 3、某蛋白质在280 nm处有强的吸收,其最可能含(一种氨基酸)_________。 4、肌红蛋白中不存在的二级结构有_________。 5、粗肌丝中的肌球蛋白分子是_________聚体。 6、纤维素是D-葡萄糖单体通过_________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7、剧烈运动较长时间后,体内T状态的血红蛋白比例_________。 8、任何蛋白质在细胞内折叠都需要的一类辅助蛋白是_________。 9、联合多糖包括脂多糖、糖脂、糖蛋白和_________。 10、如果柱床体积和密度相同,则上样体积小,洗脱流速慢的常用柱层析是_________。 11、目前,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最准确的方法是_________。 12、某肚不含Pro, Arg和Lys且rza酶不能水解,则此肤可能是_________。 13、酶的特殊基团的催化作用是指酸碱催化、共价催化和_________。 14、酶在体内的活性调节方式主要有共价修饰调节和_________。 15、抑制剂的浓度增加,测得的Km和V-,同比例减小,则属于_________。 16、细胞合成ATP的手段包括光合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_________磷酸化。 17、真核细胞的TCA循环在_________中进行。 18、脂肪酸进行β-氧化前先进行活化,其活化形式为_________。 19、酮体包括丙酮酸、乙酞乙酸和_________三种成分。 20、脂肪酸合成的基本原料为乙酞CoA,脂肪酸合成的前体为_________。 21、绝大多数转氨酶以_________作为氨基的受体。 22、完整的尿素循环仅存在于_________细胞。 23、为尿素循环直接提供N的氨基酸是_________。 24、胸着酸是在胸昔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由_________甲基化而合成的。 25、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具有5'-3`的聚合酶,5'-3`的外切核酸酶和_________活性。 26、真核细胞mRNA的3、端含有一段多聚腺营酸序列尾巴,这是在转录后添加上去的。最重要的加尾信号的一致序列为_________。 27、翻译时氨基酸的活化形式为_________。 28、端粒酶的蛋白质部分具有_________活性。 29、尿素循环和嗯咙核昔酸生物合成的共同代谢中间产物是_________。 30、痛风是由_________过量产生或排泄不畅引起。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30分),答案请标明每题的序号。 1、生物体内的甘油醛和3-磷酸甘油醛的构型不同。 2、共价修饰调节的过程中,酶的构象不发生变化。 3、溶菌酶的镜像蛋白不能催化肚聚糖的水解。 4、以螺旋和p折叠都能使蛋白分子内氢键的数目倾向于最大。 5、阳离子交换层析介质表面带负电荷。 6、蛋白质A与B的进化具有协同性,说明他们可能在结构和(或)功能上具有相互依赖关系。 7、阮病毒是一种易于被诱导发生构型变化的蛋白质。

中山大学1996-2015年度外科学考博真命题分科归纳

总论: 1.水电解质平衡 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治疗原则(8分) 3.若病人体液急性丧失达体重的5%,有何临床表现? 4.等渗性缺水5%的临床表现? 5.等渗性缺水的机体代偿机制? 6.低渗性缺水的原因。(4分) 7.急性等渗性失水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8.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表现及诊断。 9.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10.低钙血症常见于那些疾病?临床表现? 11.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治疗? 12.多器官衰竭诊断标准 13.M ODS的中英文名称及定义 14.M ODS的常见外科病因 15.引起MODS的常见外科病因。 16.S IRS的中英文全名及诊断的临床指标? 1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无尿期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哪些? 18.休克引起心功能障碍的原因有那些? 19.休克指数是什么及临床意义 20.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6分) 21.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22.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23.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5分) 24.什么是脓毒症和菌血症? 25.什么是脓毒症、菌血症(3.5分) 26.引起脓毒血症的常见病因? 27.手部无人区 28.手术器械消毒的条件。 29.手术器械消毒方法应该具有的条件。 30.简述手臂洗手消毒后为何还需戴消毒手套? 31.在手术切口铺无菌巾或者贴无菌敷料的目的? 32.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预防潜在的HIV感染? 33.伤口按表现不同如何分类?手术切口愈合如何分级?试举例说明。 34.晚期癌症三阶梯治疗方案,列举每阶段两种以上代表药物 35.心肺复苏术中初期复苏治疗措施 36.S IRL写出中英文全称,及临床指标(5分) 37.简述创伤的并发症(3分) 38.简述输血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5分) 39.与成分输血相比,输全血有何缺点(3分 40.简述肠外营养的并发症(10 41.输血的常见并发症。 42.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高等数学BC期末试卷(A卷)

《高等数学b 、c 》期末考试试卷(A 卷) 1.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 ) e n n n =?? ? ??+∞ →21lim (B ) e n n n =? ? ? ??++∞ →2 11lim (C ) e n n n =?? ? ??+ ∞ →211lim (D ) e n n n =?? ? ??+ ∞ →211lim 2.函数)(x f 在点0x 处连续是在该点处可导的( ). (A )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B )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3.设函数)(x f 可导,并且下列极限均存在,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0() 0()(lim 0f x f x f x '=-→ (B ))()()(lim 0000x f x x x f x f x '=??--→? (C ))() ()2(lim 0a f h a f h a f h '=-+→ (D ))(2)()(lim 0000x f x x x f x x f x '=??--?+→?. 4.若0)(0='x f ,则点0x x =是函数)(x f 的( ). (A ) 极大值点 (B ) 最大值点 (C ) 极小值点 (D ) 驻点 5.曲线1 2 +=x x y 的铅直渐近线是( ). (A )1=y (B )0=y (C )1-=x (D )0=x 6.设x e -是)(x f 的一个原函数,则=? dx x xf )(( ). (A )C x e x +--)1( (B ) C x e x ++-)1( (C ) C x e x +--)1( (D ) C x e x ++--)1( 1.当0→x 时,)cos 1(x -与2 sin 2 x a 是等价无穷小,则常数a 应等于 . 2.若82lim =?? ? ??-+∞→x x b x b x ,则=b . 3.函数123 ++=x x y 的拐点是 . 4.函数)(x y y =是由方程y x y +=tan 给出,则='y . 5.双曲线1=xy 在点)1,1(处的曲率为 . 6.已知)(x f 在),(+∞-∞上连续,且2)0(=f ,且设? = 2sin )()(x x dt t f x F ,则=')0(F . 1.求极限x x x x x sin tan )cos 1(lim 20-→. 2.设曲线的方程为09)cos()1(3 3 =++++y x y x π,求此曲线在1-=x 处的切线方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 共24分)

中山大学微生物

中山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微生物学 专业:微生物学 一、中文、拉丁文互译(附加5分)(提示:每小题0.5分,可任意选做,做错不扣分。满5分为止,记入总成绩) 1 大肠杆菌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枯草芽孢杆菌 4普通变形杆菌 5苏云金芽孢杆菌 6 梭菌属 7 链球菌属 9 衣原体 10 酿酒酵母 11 八孢裂殖酵母 12 路德类酵母 13 白色假丝酵母 1 4 粗糙脉孢菌 1 5 Thiobacillus 16 产黄青霉 17 总状毛霉 18匍枝根霉 19 里氏木霉 20 白地霉 21 Saprolegnia litoralis 22 Vibrio cholerae 23 Aspergillus niger 24 Samonella typhi 25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26 Bdellvibrio spp 27 Pseudomonas 28 Mycobacterium 29 Rhizobium 30 Clostridium botulinum 二、基本知识多重选择题(40分)(提示:只要选出100个得分点(每点0.4分)即可得满分。注意排除逻辑干扰项,选对一个得正分,选错一个得负分) 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包括:(1碳源、2氮源、3能源、4生长因子、5无机元素、6水分、8明胶、9葡萄糖、10酵母膏、11蛋白胨)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包括:(12光能无机营养型、13光能有机营养型、14化能无机营养型、15化能有机营养型)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包括:(16单纯扩散、17促进扩散、18

主动运输、19基团移位) 4、配制培养基的物理化学条件中最重要的有:(20PH、21渗透压、22水势、23氧化还原势) 5、 EMB是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关键成分有:(24蛋白胨、25酵母膏、26乳糖、27葡萄糖、28伊红、29美蓝、30结晶紫) 6、分批培养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包括:(31延滞期、32指数期、33稳定期、34衰亡期、35一步生长曲线) 7、微生物连续培养方法主要有:(36恒浊法、37恒化法、38恒浓度法、39恒密度法) 8、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物理化学因素包括:(40温度、41氧气、42PH、43Eh) 9、专性厌氧菌受到氧毒害的原因是:(44缺乏SOD酶、45缺乏过氧化物酶、46过氧化物酶) 10、理因素杀菌的典型代表是高温灭菌,依其方法分为:(47干热灭菌、48湿热灭菌、49火焰灼烧、50巴氏消毒、51间歇灭菌、52连续加压灭菌) 11、规定检测表征灭菌强度的指示菌及状态参数是:(53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54Salmonella typhi、55 121摄氏度、56 30分钟) 12、抗代谢药物典型代表是磺胺类药物,他的作用机制是:(57与PABA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58阻断二氢碟酸合成酶) 13、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包括:(59抑制细胞壁合成、60引起细胞壁

2014中山大学微生物总结复习

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所有无细胞结构的病毒、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等。不是一个分类学单位,研究方法独特,如无菌技术和分离纯化技术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 a)体积小,比面值大:P8,其他四大共性的基础 b)吸收多,转化快: c)生长旺,繁殖快: d)适应强,易变异: e)分布广,种类多:物种,代谢类型,代谢产物,基因,生态类型多样性高 3.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 a)定义: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群体和系统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 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在工农业、医药卫 生、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应用的科学。 b)任务:开发利用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和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服务。 5.试讨论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6.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医疗卫生领域:传染病的防治、抗生素 工业:罐藏食品、发酵技术 农业:害虫防治、饲料、食用菌、 能源:生物能源(乙醇、氢气) 环境治理:物质循环、污水处理、生物修复 科学研究:模式生物 7.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第一个制造显微镜让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细胞; 杂居混生: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纯种分离; 因果难联:巴斯德运用灭菌技术,发现了腐败的来源,推翻自然发生学说而确立了胚种学说。 8.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 第二章原核生物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几类?还有哪些特殊形态?**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螺旋菌中,螺旋不足一环称为弧菌,2 至6 环、小而坚硬的称螺菌,超过6 环、长而柔软的称螺旋体。 除此以外,还有芽生和有附属物的细菌,以及丝状细菌。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菌落(colony):在固体培养基上,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集团。 菌苔(bacterial lawn):多个纯种菌落连成一片即形成菌苔。 2.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G+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是极厚的肽聚糖(含量高达95%),其中嵌有磷壁酸,脂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与细胞膜间存在周质空间。G-细胞的细胞膜与外膜间有周质空间,包括一层薄的肽聚糖,和脂蛋白,脂蛋白再连接由磷脂层和脂多糖层构成的外膜,其中嵌入外膜蛋白和孔蛋白。 1)在厚度上,G+细胞的细胞壁远大于G-细胞的;2)在组成上,G+的较简单,主要含肽聚糖和磷壁酸,G-则成分复杂;3)在层次上,G+细胞的较简单,而G-细胞的层次

细胞生物学试题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

06年细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细菌质膜的多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具有_______的呼吸作用、具有_______的分泌作用,同时具有质膜的信 号传导作用。 2.乌本苷和毛地黄是治疗心脏病的重要药物,可使心肌更强烈地收缩。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不过 在治疗中要注意用量,一旦其中一种药物用量过大,将会产生毒害作用。 3.植物叶子萎蔫时,细胞内的_______减小,结果其细胞壁有张力但没有_______作用,如同自行车橡胶轮胎 一样,不再提供刚性。 4.2005年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被两位_______科学家获得,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_______。 5.蛋白酶体既存在于细胞核中,又存在于胞质溶胶中,是溶酶体以外的蛋白质水解系统,主要降解两种类型 的蛋白质:一类是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 6.线粒体是一种需氧的细胞器,但氧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氧中毒,这可通过_______的作用进行调节。 7.端粒酶属于DNA合成酶,但与其他的DNA聚合酶不同的是:_______,并且_______。 8.如果将双线期灯刷染色体在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中培养,然后通过放射自显影进行检测,大部分的放射性 将出现在_______上。 9.精细胞与卵细胞的结合,激活了_______,最终引起皮层反应。 10.卵母细胞中存在大量mRNA,并且是_______分布的。 11.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与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的意义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___,后者是_______。 12.对引起家族性乳癌的基因测序时发现,这些基因编码的多肽含有锌指蛋白模体根据这一结果,可推测此类 基因产物的正常功能是:_______。 13.参与信号转导的受体被磷酸化修饰后可改变受体的活性:_______,或_______失去信号转导的作用。 二、判断题(判断各题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20分。) 1.当NaCl溶于水时,与这些离子靠得最近的水分子会倾向于这样的取向:使其氧原子朝向钠离子而远离氯 离子。 2.Gly-X-Y序列是弹性蛋白与胶原蛋白的重复单位,其中X和Y常为赖氨酸和羟赖氨酸。 3.细胞中Ca2+浓度升高与IP3直接或间接相关。 4.尽管植物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但还是需要线粒体。 5.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糙面和滑面内质网。 6.细胞内如果没有微管,内质网就会向细胞中心收缩而无法遍布在细胞内。 7.在细胞减数分裂的双线期可见到染色体交叉,但交换却发生在粗线期。 8.整个细胞周期中,各细胞周期蛋白的量总处于一个恒定的状态。 9.酗酒者及肝癌患者的肝细胞都会发生增殖,二者诱发的机制是不同的。 10.核质蛋白的主要功能是降低组蛋白的正电荷,协助组蛋白与DNA形成正常的核小体结构。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1分,共10分) 1.在电镜下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但却不能肯定是新发现还是因技术原因造成的人工假象,下列哪一种做 法可帮助找到答案? A.在不同的(或无)固定剂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中找相同结构 B.在若干个不同来源的相同制备样品中找这一结构 C.在若干个相同来源的相同制备样品中寻找这一结构 D.在不同染色方法制备的样品中找相同结构 2.缬氨霉素: A.是一种水溶性的抗生素 B. 是一种脂溶性的抗生素 C. 嵌入质膜后可协助K+的运输 D. 嵌入质膜后可协助Na+的运输

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蒲蛰龙纪念章程

蒲蛰龙科学基金 优秀研究生奖实施细则 蒲蛰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是中山大学昆虫学科和昆虫学研究所的创始人,他毕生辛勤耕耘,为昆虫学科、尤其是害虫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鼓励青年学子奋发向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根据蒲蛰龙教授的遗愿和蒲蛰龙科学基金章程有关条款,特设立《蒲蛰龙科学基金优秀研究生奖》。 1、评奖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集体,热心助人。 (2)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各科平均分数不低于85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创性见解并已取得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基础研究主要看论文,应用研究主要看发明专利和成果应用情况)。 (4)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最少要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SCI论文或完成1篇拟投较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或至少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或已受理1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发明专利;硕士研究生最少要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核心刊物论文或完成一篇完整的英文论文。 2、评奖范围: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昆虫学及其相关分支学科研究的在读研究生均可申请。在攻读硕士或博士期间,可分别参加一次评奖。

3、申请、评审及奖励办法 (1)采取本人提出申请和导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推荐名额限于2名以内,硕士生导师限于1名。按要求填写《蒲蛰龙科学基金优秀研究生奖申请表》,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2)奖励名额:每年奖励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 (3)奖励金额:一等奖每人5000元人民币,二等奖每人3000元人民币。 (4)每年5月10日至20日为申请书提交时间,由蒲蛰龙科学基金委员会受理,地址设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昆虫学研究所办公室内(电活/传真:84112297)。 (5)由蒲蛰龙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每年5月21日至31日组织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对申请书进行评审;采取书面初筛和答辩相结合的评审方式。 (6)答辩人需预先准备好ppt,每人报告15分钟,问答5分钟。 (7)答辩评审组由5-7名老师组成,各自独立打分。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课题的意义占20分,研究结果的创新性占30分,发表或完成的论文、专利、成果应用等占30分,ppt制作占10分,答辩表现占10分。 (8)根据评审结果平均总分的高低决定获奖候选人,经基金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后确认奖励名单,名单公示7天后如无异议,由蒲蛰龙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大会颁发奖金和证书。 4、本奖励实施细则由蒲蛰龙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解释。 蒲蛰龙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0年4月6日修订

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题原题

一.选择与填空题(每小题3分, 共18分) 1.)(x f 在0x 处可微是)(x f 在0x 处连续的( )条件. (A )必要非充分; (B )充分非必要; (C )充分必要; (D )无关条件. 2. ① 2sin 1a a x dx x -?+= +??___________ ②设32a i j k =--r r r r ,2 b i j k =+-r r r r ,数量积a b r r g = ,向量积2a b ?r r = . 3.下列反常积分中收敛的是( ). A .1+∞ ?; B .1 2016 01dx x ?; C .dx x ?101; D .201611dx x +∞?. 4.比较积分值的大小: 1 20x dx ? 130 x dx ?;(注填:),=,<). 5. 曲线222016410x y z ?+=?=? 分别绕x 轴及y 轴旋转一周,所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分别 为 和 . 6. 设函数()ln f x x =,则()f x 的可去间断点为( ). (A )仅有一点0x =; (B )仅有一点1x =-; (C )有两点0x =及1x =-; (D )有三点0x =,1x =及1x =-. 二.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 ①求极限0tan sin lim arcsin ln(1) x x x x x x →-??+. ②11lim ln 1x x x x →??- ?-?? . ③011lim 1ln(1)x x e x →??- ?-+? ? 2. ①讨论函数1ln 2+=x y 的单调性,极值点,及其图形的凹凸性与拐点. ②求曲线) (sin 12-= x x x y 的水平和垂直渐近线

2017年中山大学675生物学综合考试大纲

2017年中山大学675生物学综合考试大纲 来源:中大考研网发布时间:2017-02-21 12:41:3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部分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有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的,但是这方面的信息相对难找,为此,鸿儒中大考研网特意整理收集了2017年中山大学675生物学综合考试大纲及初试参考书目,考生可以准备好教材,按大纲复习,如果考生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官网右侧的咨询老师。 Ⅰ.考试范围 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Ⅱ.考试目标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科目中的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达到研究生入学水平。 Ⅲ.答题方式及时间闭卷考试,180分钟 Ⅳ.试题分值150分 Ⅴ.题型结构及比例 1.比例:

细胞生物学约33.3% 生理学约33.3% 微生物学约33.3% 2.题型 单选题63分,1分/题(5个备选答案) 名词解释27分,3分/题 问答题60分,12分/题(6题中任选5题) Ⅵ参考书目 《医学细胞生物学》陈誉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生理学》王庭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或《生理学》刘先国,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医学微生物学》李凡、徐志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或同类型的其他教材。 细胞生物学 一、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特性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和脂筏模型 3.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作用。 二、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1.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转运的过程 2.内膜系统对新合成蛋白质的糖基化过程 3.内膜系统内细胞器之间的膜流,信号肽及信号假说,分子伴侣及标志酶的概念。 4.溶酶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5.囊泡与囊泡转运概念,囊泡类型,囊泡定向转运机制。 三、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1.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2.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过程 3.ATP合成的结合变构机制 四、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1.微管、微丝的分子组成,装配和生物学功能 2.中间纤维的组成及类型、装配和生物学功能 3.微管、微丝在细胞运动中的作用 五、细胞核 1.核膜和核孔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染色质的多级螺旋模型及放射环模型 3.核仁的结构与功能 六、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