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导入法例谈
- 格式:pdf
- 大小:209.85 KB
- 文档页数:2
实 践 讲 堂
怎样指导学生化学实验
王树科 (武安市磁山镇崔炉中学,河北武安0563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通
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得到直观而生动的感性知 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 作用.教师一定要做好化学实验的指导工作。教师对于学生实 验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三个方 面。 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只是在不同 的环节.教师的指导应该各有侧重而已 下面我们就结合学生 实验的各个环节来具体谈谈教师的指导问题 首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实 际情况为出发点.还要结合实验本身的特点.给学生讲明白实 验的目的和要求.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且要注意 提醒学生一定要遵守实验的要求.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以减 少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一是 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 因为学生实验都会受到一定的 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他们能顺利完成实验的关键之一 就是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因此.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实 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能够完成既定的实验教学目 标。这就需要教师要注意给以恰当的指导,语言简明.重点突 出,点明关键点,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想问题,发现实 验的核心内容。二是演示操作,引路示范 对于那些难度较大、 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操作.讲清实验的 要领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观察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 演示一定要规范、标准,以便学生在刚开始便学到规范的操作, 为以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学生开始动手实验之时.教师要注意:一是引导学 .址.址.址. 止.S屯.S .S止 .址.S止.S .工IL .址 生要有正确的实验态度.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这 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如某些强
酸的强腐蚀性、某些气体点燃时不纯的话会爆炸等等).教师都
要做好实验的引导工作,防止某些事故的发生.让学生产生恐
惧某些实验的心理:二是引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以
保证学生实验规范.操作准确,观察细致.记录科学。由于学生
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
能会有所不同.教师难以在实验前完全预测到可能要出现的所
有问题.因此,更加需要教师跟踪指导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遇
到具体问题.及时地具体分析。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易集
中指导演示规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领;对于个别问题,应该个别
指导:对于实验观察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
察的重点.而且还应该把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作为重点指导
的对象,教师自己要有耐心.还要要求学生有耐心。
再次.在学生操作结束之后.教师要注意从实验思维的角
度加强指导.及时地引导学生从实验操作过渡到实验总结中
来。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要求学生及时总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
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实验得出结论,这一步一定要趁热打铁.
及时进行:二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操作的亲身体会和自己已有
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以便找到规律性:三是引导学生针对A
已在实验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大胆地设想出改进的方法.进
行实验的创新: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
习惯 比如.在实验结束时按照一定的要求清理仪器.搞好桌面
和地面的卫生等等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化学
实验,给予必要的演示和指导,做好化学实验,养成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历史课导入法例谈
张忠良 (泰兴珊瑚中学,江苏泰兴225400)
新课导入是授课的起步环节,具有酝酿情绪、点名主题、引
导思路的重要作用 导语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直接
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下面本人结合实
践谈谈新课导入法及体会 一、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地穿针引线 历史课教学中.承旧起新法是普通采用的一种导入法 通 常教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再引入新课 这种方法的优 点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体现历史 教学的延续性和整体性 从实践来看.这种方法用得多了或方 法不得当.学生答题的热情度不高.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 绪.不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我的体会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 是“问题”,问题“新”、联系“巧”,情形就大不相同。如讲初三历 史《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这一课,我根据前后的内容设计了 j个问题:(1)自1640年英国着手建立起一座资本主义大楼 后.欧美国家竞相效仿.同学们,’就你们所知,已有哪些大楼建 成呢?(2)从时间上看,有一座大楼最早奠基,但f{{于种种原因 始终不能完工,谁能说出它的名字?(意大利)(3)造成意大利滞 后的原因有很多种.原因之一是长期四分五裂。它还有一个好 兄弟,也是处于这种状况,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呢?(德意志)这里 我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段,方法较特别,课堂上每个问题学生都 争抢着回答.气氛逐渐热烈,我趁热打铁说:德意志和意大利真 可谓一对难兄难弟.它们在统一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史实.让事实来回答吧。由此导人新课,学 生的求知欲明显增强 1 32 . IL.S|L.址.S止.址.址 .st 5屯.址.S止 二、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一种悬念.唤起学生追求 “悬念”的答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非常活 跃。如讲初二历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课,我这样开头
的:去年上这一课时,记得有一位学生问我“朱元璋抽烟吗?”我
一
听就懵了.朱元璋早已作古了.他抽不抽烟无从考证(学生大
笑) 好了!能回答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我现在请你们来给我一
个准确的答复.行不行呀?“行!”学生齐声响亮回答。“悬念”激
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于是我指导他
们自学本课的有关内容 这个问题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
进行讨论.锻炼了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他们得出
结论:朱元璋根本没有炯抽
三、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
历史情境的创设可缩短时空的距离.让学生贴进历史置身
于再造的历史场景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多地感知、理解历
史的人和事。创设历史情境方法多样.可用实物媒体.可用录
音、幻灯等电教媒体,也可以虚拟情境如角色扮演、形象模拟
等.这方面我做了多种尝试。如讲述初二历史《日本侵略中国的
“九.一八”事变》,我先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那悲凉又激壮
的歌词伴随如泣如诉的旋律飘扬在教室的上空 我们的心变得
沉甸甸的.似乎又看到了不堪回首的一幕:日寇的铁蹄肆意践
踏着中国的领土.东北的儿女妻离子散、四处流浪、有家难归。
“九.一八”这个令中国人感到羞耻的日子.我们怎么能忘记你
呢!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
数列通项公式的五种求-去
刘锦玉 (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高级中学,河北 唐山063000)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中.数列可以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
置。每年都会在高考中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在压轴题中出现的
频率大大增加。而对于数列来说,最基本的就是数列的通项公
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求法.以期对
大家能有帮助。
一
、
利用通项公式定义 f ≥2)
例1:若 和 分别表示数列{%J和fb )的前n项和,对任
意正整数an=一2(n+1),T.-3S.--4n。求数YU{b }的通项公式;
解:’. :一2(n+1) .‘.aI:一4 d=一2 =一n2_3n
.・.
=
3 +4 :一3n2 5n当n=l时, =6l=一3—5=一8当 I>2
时,6 l=-6n-2.‘.6 =一6n一2。
二、累加法
例2:已知数列{an}满足 +l=%+2n+1,al=1求数列{ }的通
项公式
解:由q l=珥 +2n+1得an+I—an=2n+l贝0
a.=(an-an_1)+(c 卜l—c )+……+(n3一n2)+(02一n1)+口l
=
[2(n-1)+1]+【2(n一2)+1】+……+(2x2+1)+(2xl+1)+1
=
2[(n-1)+( 一2)+……+2+1]+(n-I)+1
=2 +(n—1)+1
=
( 一1)(n+1)+1
=n2
所以数列{ l的通项公式为 I:n 。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an ̄,=an+2n+l转化为%+厂
an=2n+l,进而求出(%一%一1)+(%一l—an-2)+……+(d3一n2)+(n2—01)+
a.,即得数列f%}的通项公式。
例3:已知数列{ l满足 “=an+2x3n+1, =3求数列{ )的通
项公式。
解:由 l+ 2×3 +1得an+l—an=2x3 +1则
an=(an-a._1)+(( 广Ⅱh_2)+……+(03一乜2)+(Ⅱ2一口1)+0l
=(2x3 ’+1)+(2×3 2+1)+……+(2×32+1)+(2x3’+1)+3
=
2(3 +3 。+……+3 +3’)+(n一1)+3
:2 +(n—1)+3
l—j
=
3 一3+n+l+3
=
3"+n-1
所以口 =3n+ 一1。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 ,;%+2×3 1转化为‰广
an=2x3"+l,进而求出an=(an-a,,一t)+( 一广 -2)+……+(n3一Ⅱ2)+(n2一
a。)+ ,即得数列{ }的通项公式。
三 累乘法
例4:已知数列{%1满足al=l,an=-al+2th+3o ̄+……+(n—1)%一l
(n≥2),求{%}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an=al+2n2+3Ⅱ3+……+( 一1)an_l(n≥2) )
所以an+l:0l+2啦+3口3+……+(n一1)an_J+nan 9
用②式一①式得 l—a,,=nan。则an+l=(n+1) (,l≥2)故 L=
an
实 践 讲 堂
n+l(n≥2)
所以 ・盟……a3・az=[n(n-1)…・4x3]oa= 啦③
由an=al+2a ̄+3a3+……+( 一1)%一I(n≥2),取n=2得a,z=al+
2a2,则n2= ,又知 =l,则n2=1,代人③得an= 一(n≥2)。
f1 n=l
综上,an的通项公式为an={ ≥2本题解题的关键是 【Z
把递推关系式an+l=(n+1)an(n ̄2)转化为 L=n+1(nt>2),进
an
而求出 一. L……..a3.啦,从而可得出当n≥2时, 的表
%-1 an-2 啦
达式,最后再求出数列{%l的通项公式。
四 公式法
例5:已知数列{ }满足 +.=2an+3x2",al=2,求数列fanl的通
项公式。
解:nn+l=2%+3× 两边除以 ,得 一 +},则 一
an 3
,
故数列{争}是以 _-__2=l为首项,以争为公差的等
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 =1+(n—I)睾,所以数列
{an} ̄N公式为 (} 一 )2 。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an+.=2an+3x2 转化为
}一鲁=},说明数列{鲁】是等差数列,再直接利用等差数列
的通项公式求出鲁:1+( 1)÷,进而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
五、构造等差或等比或口 口棚或口 = n)
例6:已知数列(n,‘}满足al=1,‰l=2an+l(n∈ )求数列{%j
的通项公式
解:‘.’ l=2 +l(n∈ ),
. .
口 l+l=2(an+1),
.・.
{%+ll是以 +l=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an+l=2 即an=22-1(n∈ )。
在上述的文章中.我用讲解例题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了五
种常用的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最后要向读者强调的几点
是:
1.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
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的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
去应用。
2.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
当变形。
3.“巧用性质、减少运算量”在等差、等比数列的计算中非
常重要,但用“基本量法”并树立“目标意识”,“需要什么。就求
什么”.既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条件.又要时刻注意题的目标。往
往能取得与“巧用性质”解题相同的效果
业 } 妇 } 业 业业业 业 坐妇 业 妇 j 盥
撼,难道他们不应该好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吗?总之,历史情境的
设计必须切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提高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 语言的魅力无穷.教师通过对文字的艺术加工。用喜闻乐 见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乐于接受。如讲初一历史《南宋 与金对峙时的中国》,我编了一段导言:“话说南宋高宗年间,天 下实不太平,战乱频起.这情形造就个英雄岳飞.他从小受母训 导,精忠报国。尽心尽力。堰城大战.杀得那金人哭爹叫娘、溃不 成军。差点儿把金的头目兀术送上了黄泉路。这兀术不甘心,巧 计除岳飞.秦桧夫妇狼狈为奸,花言巧语骗的高宗昏头昏脑,连 续下了十二道诏书.催逼岳飞班师还朝。可叹!奸人秦桧陷害忠
良,留下千古骂名。”在朗朗上口而又生动的语言中导入新课,
学生感到新奇.趣味顿时倍增
当然,新课导入法不拘一格。新课导语的设计,关系着教师
上课能否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前
提。方法一般。则平淡无奇;若富有创意,则犹如投石击水.能使
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历史课导语的设计创新是新
形势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
新能力和创新方法.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当务之急
XUEZH0UKAN
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