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0
英汉构词法比较及语义对比分析作者:王恺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2年第10期语音、词汇和语法为语言三大基本要素。
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和引导学生以比较巩固的母语知识为基础,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三大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词汇。
英语构词法母语知识语义对比一种语言必须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基本要素,词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中有意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离不开对词的分析、理解和运用。
本文从构词法、语义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和语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帮助教师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些方面的规律,以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一、英汉词的构成因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与“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字”是书写单位,也是发音单位。
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来说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
就其形体来讲,构成一个汉字的因素有笔划(点、竖、撤、捺、折、钩及其变型)、笔顺、偏旁和偏旁部首。
“词”是指一个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的最小单位。
汉语中,一个字可能就是一个词,如“天”“地”“大”“小”,也可能只是一个词的一部分,如“真理”“条件”二词中的“真”“理”“条”“件”。
英语属表音文字,只有字母和词而无“字”这一概念,其字母相当于汉语中构字的笔划,用各种不同字母组合起来的word相当于汉语中的词。
明白了汉语中“字”“词”与英语中“word”的区别后,我们再来看“词”与“word”的构成因素。
如果不考虑能不能独立运用这一点,词还不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单位是词素(morpheme),此点英汉两种语言相同。
汉语中的一个词,英语中一的个word,可以只有一个词素,也可以由若干词素构成。
如“书”只有一个词素,“学习”有两个词素,“现代化”则由三个词素构成。
英语也一样,“book”“cat”分别由一个词素构成,“bookish”“impossible”“unfriendly”则由两个或三个词素构成了。
英汉构词差异英汉构词差异内容摘要: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构词法进行研究,通过比对两种语言构词法的异同,从而分析研究两种语言的词汇结构异同,使学习者能够更好掌握两种语言。
关键词:英语;汉语;构词法;差异一、英汉构词法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英汉在构词法上有许多相似点也有各自比较独特的地方。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一些旧词的过时意味着需要人们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而新的词的产生,大抵服从语法的法则,有其规律可循。
语言的这种"弃旧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体现出一种规律--构词法。
1. 加缀法英语词缀的功能:改变词义、改变词性英语通过词缀的添加形成层级、向外辐射,构词能力非常强汉语词缀的特点:附加意义不明显例:老天、老虎、老婆、老哥、老乡、老外、老鹰、豆芽儿、头发丝丝、酸溜溜、闹哄哄、火辣辣、冷飕飕2. 复合法:英语:复合名词:daylight, daydream, outbreak hot line, driving license, self-control, pain killer复合动词:lipread, babysit, house keep复合形容词:planteating, heartbroken, dutyfree复合介词:into, throughout, without英语复合词的特点:词序排列主要受词的形态变化的因制约,尽量让后一词,来体现复合词的词性汉语:复合词词序主要受因果关系和句法结构关系的制。
例:古今、早晚、压缩、冷凝、美丑、中外、长短、私营、国有、打球、健身、黑发、高楼、开发、展开3.缩略法英语: ad, champ, chute, copter, flu, fridge, nark, per, WTO, NBA, MLA, TMD, USSR, UNESCO, NATO, SALT汉语:知青 = 知识青年,自刹厂 = 自贡刹车厂,上吊 = 上海吊车厂,四化=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4.叠音构词和词的重叠(1)叠音词英语:see-saw,ack-ack,yo-yo,flip-flop,lardy-dardy,fiddle-faddle,goo-goo,wishy-washy汉语:慢慢滔滔娓娓弯弯(的)红红(的)侃侃懒洋洋笑嘻嘻冷飕飕热烘烘气呼呼直勾勾毛毛雨哈哈笑聊聊天消消气慌里慌张傻里傻气邋里邋遢叠音词的特点:a. 一般都具有某种情感,起描写作用。
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相关推荐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摘要: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两种重要的语言,在词的构成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各自比较独特的构成方式。
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分析英汉词语来源,比较和归纳出英汉构词法的异同,对扩充词汇量、理解词意、进行英汉语言研究、创造新译词以及进行英汉翻译都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词;英汉构词法;比较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是从词组或句子里分析出来的,是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词汇是语言的体现。
正如安图尔特·蔡斯(StuartChase)在《词汇的力量》一书中所述:“是词汇将社会融合在一起”。
而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George W·Winkins)(1972)还认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
”可见在语言的运用中,词汇起着传达信息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现状传统的英汉对比研究中对于汉语词汇与英语单词之间的意义对比研究非常之多,而将汉字和英语构词进行比较的文章数量则相对较少,很少有对于研究英汉语构词法的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分析汉语与英语词汇构造特点着手,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两者在构词方面的异同,以期为英语学习者有效而准确地利用母语优势学好英语和对进一步英汉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英汉词汇对比1)词汇系统的形态特征比较语言按形态特征可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
孤立语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孤立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汉语是孤立语。
而英语不是孤立语,而是典型的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而且大多数的印欧语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屈折语。
2)词汇中的思维方式西方习惯于直线思维方式,即就是表达出中心思想,即英语所说的层层推演,例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使学生掌握英汉对比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2. 对比分析方法的应用教学难点:1. 对比分析方法的运用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
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二、讲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1. 语音: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音节、声调、发音方式等。
2. 词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构词法、词义、固定搭配等。
3. 语法: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
4. 修辞: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差异。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对比分析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英汉对比研究的报告。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报告,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二、对比分析方法的应用1. 教师讲解对比分析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2.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分析一个具体的英汉对比案例。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 教师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差异、理解对方等。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比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汉语言文学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孔筱燕杨廷君摘要:语言有三大系统: 语法、语音和词汇。
其中,语法和语音相对稳定,而词汇则比较活跃。
网络流行语是词汇中比较活跃的部分。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与网络有关或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的新词热语应运而生。
网络新词以其简单独特、诙谐幽默和富有时代性的特点,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本研究从构词法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大量英汉网络新词的分析和分类,发现两者相同的构词方式主要有类比构词、缩略构词、谐音构词、借词等;而英语网络新词通常使用的融合构词和创造新词的方式,在汉语中极少出现,这是由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关键词: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产生原因共性与个性一、引言网络新词是指与现实社会所发生的热点话题或新闻事件紧密相关,通过网络和电视等媒体迅速蹿红,并广为大众所接受和使用的热门词语。
本研究所提到的网络新词是广义上的概念,既包括在网络生活中创造的新词,也包括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而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的社会热点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具有构词独特,新鲜有趣,感情鲜明的特点,能够折射出这个时代语言及流行文化的动态变化。
诸如“netizen、group-purchase、给力、被就业”等词语不仅仅是年轻群体的宠儿,也逐渐被一些严肃的官方报刊和学术文章所采用,成为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比较英汉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网络新词之所以能迅速在各种媒体和日常交际中得到广泛使用,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客观动因,主要是社会生活、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得大量新的事物和社会现象不断产生,而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唯有词汇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张绍全,2010:33)。
汉英构词法之间的差异
汉英构词法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英语中的词缀功能强大,可以通过添加词缀来改变词义和词性。
例如,通过添加前缀“un-”可以改变一个词的词义,如“unhappy”(不快乐的)或“unfair”(不公平的)。
同时,词缀也可以改变一个词的词性,如“-able”可以使一个动词变为形容词,如“readable”(可读的)。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词缀意义不太明显,往往不能单独使用。
例如,“老”在汉语中可以作为前缀添加到名词前面,表示年长或资深,如“老王”(年长的王姓人)。
但是,这种用法相对较少。
其次,英语中的复合词构词法非常普遍,可以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单词。
例如,“daylight”(白天)和“daydream”(白日梦)就是通过复合法构成的。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复合词往往是通过词语组合来形成的,而不是通过添加词缀。
例如,“白天”和“白日梦”中的“白”和“日”都是单独的词语,而不是词缀。
此外,英语中的派生法和逆生法也是构词的重要方法。
派生法是通过添加词缀来创造新词,如“unhappy”(不快乐的)和“unable”(不能的)。
逆生法则是通过去掉前缀或后缀来创造新词,如“unfriend”(删除好友)和
“reconsider”(重新考虑)。
总的来说,汉英构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反映了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点。
英汉新词的构词法比较梅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1 引言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思想和交换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汉两种语言都产生了成千上万的新词。
词汇是整个语言系统中最为动态化的、开放化的元素,因此也是变化最大、最活跃的子系统。
因此,从新词的构词特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词汇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更好地促进第二语言习得。
林承璋和刘世平(2012)提出,英语构词法分为主要和次要构词法两大类。
复合法、词缀法和转换法是三种主要构词法,首字母拼音法、截短法、拼缀法、逆向法、专有名词普通化法、重叠法、类比法、拟声法等则属于次要构词法。
任学良(1981)提出,汉语构词法主要分为形态构词法、句法构词法、修辞构词法和语音构词法。
2英汉新词构词法的相同点2.1类比构词增多类比构词是通过比照某个已经存在的同类词,在语义上进行联想类比,替换其中某个词素,构造出结构与之对应或类似的新词来。
类比是现代英汉语言中最重要的构词法,因为它符合人们的思想习惯,操作方便,具有强大的造字能力。
在当今时代,大众传媒为了吸引着读者,通常模仿已有的词汇,来编造新的词汇,使得英汉语言中涌现了大量类比新词。
根据周旭强的调查,类比构词在英语和汉语分别占10%的比例。
例如,在汉语中,人们由“富二代”类推出“贫二代”,由“白富美”类推出“矮穷挫”,由最开始指代体力劳动者的“蓝领”类推出指代高级专业人士的“金领”。
同样地,在英语中,人们从 alcoholic(嗜酒者)类推出work alcoholic(工作迷),由cyber(网络)类推出cyberbullying(网络暴力),由Bookworm(书虫)类推出networm (网虫)等等。
2.2 缩略词激增这种快速高效的构词方法是社会节奏变快的反映。
为了满足交际的经济高效原则,人们经常使用那些语言符号少、信息容量大、交际性强的表达式。
英语缩略词的数量是巨大的,仅首词就占总数的25%数量。
- 200-校园英语 /英汉新词的对比研究湖南女子学院/黄振华【摘要】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指导下,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汉新词词汇系统的区别,认知语用上的特点,以及英汉新词和各自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清楚的了解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加深对语言习得中文化学习的重视。
【关键词】英语新词 结构 语用 文化 差异一、引言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新词语首先要将新词语至于具体的文化背景中,本文试着从英汉新词的结构,语用,文化内涵及互相影响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二、结构上的异同从构词上来说,英汉新词都用传统构词手段构成新词,其中主要有复合法,词缀法和转化法,除此还通过旧词添新义,吸收外来词等途径。
复合法因为其灵活方便性,无疑是最活跃最高效的构词方法,如英语中的Soap opera ,career-fan ,汉语中的“职粉”,“坑爹”、“新常态”、“沪港通”等。
词缀法在英语中比汉语中更常见。
因为英语的词缀往往是词素,由音节转化而成,因此在构词中更灵活;汉语是象形字,每个字基本固定,难再拆分组合,所以汉语中词缀法构成的新词并不如英语新词多。
缩略法在英语中更为常见。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语缩略词多从词中提取字母或音节而成,如DINK ,brunch;而汉语中的缩略词往往由词语的关键词构成,如“占中”,“反腐”等。
三、语用上的异同从语用上来说,英汉新词都达到了经济省力,情感表达到位的效果。
王德春先生(2006)指出,任何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于交际的方向发展。
新词的创造者、使用者和推广者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的语言使用追求新奇,简洁和高效,这反映在新词上就是语义简明,表达生动喻意丰富。
英汉新词的表现力强大,往往一种现象,用一个词就能表达到位,既容易理解,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比如英语中表达在看到一样特别让自己心动的东西时,不顾一切地把它买下来后,又害怕自己买亏了,于是忍不住和其他商店的价格进行一番比对的心态,这叫retro shopping(购物反刍)。
英汉新词语构词方式比较研究作者:杨静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22期杨静(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变化,许多新词语应运而生。
本文试图从词缀法、复合法、类比法、缩略法和吸收外来语五种构词方式,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发现英汉新词语在构词特点上既有明显的共性,同时也有差异。
关键词:构词方式共性差异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15-01作为人们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工具,现有的词汇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于是人们便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做及时有效的补充。
产生新词语的方式很多,有传统的构词法,吸收外来语,旧词赋新意,修辞造词法,谐音造词等。
本文试图从词缀法复合法类比法缩略法和吸收外来语五种构词方式,对英汉两种语言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和构词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意在探析英汉两种语言发展变化的共性与差异。
1 英汉新词语的产生途径词缀法是将词根与前缀或后缀相结合构成新词。
词缀法是现代英语构词法中运用最多的形式,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
据American Speech杂志的不完全统计,以词缀cyber-生成的新词就有300多个。
例如:cyber-cash(网络货币)、cyberworld(网络世界)、cyberculture(网络文化)、cyberpunk(电脑朋克)等等。
英语词缀强劲的词语生成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与其他语言(尤其是日语、英语)的接触及类比式思维方式的盛行,汉语构词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的词缀化倾向,产生了一大批能产的词缀。
[1](P84)类比法是指通过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在语义上进行联想类比,替换其中某个词素,创造出与之对应或近似词的构词方式。
如:由blue collar(蓝领阶层)类比出pink collar(粉领阶层)、gray collar(灰领阶层);由brain drain(人才外流)类比出brain gain(人才流入);由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到cultural pollution(文化污染)、visual or eye pollution(视觉污染)等。
2013-12教育研究智障学生情感由于受其身心缺陷的因素制约,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多呈现麻木、冷漠的情感状态,甚至有许多人认为他们是没有情感的。
对于这些情感发育迟缓的智障学生,特殊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方法与之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
一、打开智障学生情感世界的入口智障学生由于本身的身心缺陷,情感不易外露,甚少与外界交流,导致这一群体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所以他们的情感世界更需要小心呵护和广泛关注。
关注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但由于他们身心存在的问题,导致心理发育迟缓,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情绪的控制、行为规范与性格特征方面都与正常学生不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一般落后于正常学生,所以对于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迫切。
二、开发智障学生的情感智障学生的情感培养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智障学生的情感,如,以唱歌、跳舞、画画等活动寄托他们的情感,在活动中点滴积累细微的情感萌芽,借着他们对艺术的追求,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情感,打开他们的情感入口,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对智障学生加以关爱,首先主动付出情感,让他们渐渐感觉到情感的流动,长期的坚持会让这些智障学生对情感有所感觉,长期的情感注入,能增进教师与智障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可能会出乎意料得到情感回报的。
这种师生间情感互动会极大地调动智障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关注智障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智障学生进行情感互动,不仅仅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学生家长的己任以及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特殊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需要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因此,要多方协作共同与智障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让智障学生健康生活在有爱、有情感的世界。
参考文献:[1]银春铭.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6.[2]谢光琼.关于智障学生教育的几点体会.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3(08).(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富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编辑鲁翠红关于智障学生情感互动的探讨文/程英秀摘要:随着特殊教育体系的日趋完善与成熟,智障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情感互动对于智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汉英语复合法构词方式的对比与分析汉语复合构词方式具有多样性与能产性的特点,复合法是汉语中能产性最强、应用性最广泛的构词手段。
英语复合词的构词成分可由各种词类表示,而且其组合不受英语句法在词序排列上的限制,比较灵活,复合法在英语构词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复合词构词方式对比与分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词性的独立词按照一定排列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新词叫复合词。
汉语是单音节语言,两个词素直接并列或者重叠构词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汉语中复合词所占的比例很高。
复合词在英语词汇中也占很大比例,尤其在现代英语中,许多新词、新语都是借助于原有的词组合而成的。
一、汉语复合词的类型根据《现代汉语》(张登岐,2005:101),汉语中的复合词依据词根与词根之间的各种不同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五种:第一,联合式。
这类复合词中的几个词根地位平等,无主次之分,在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例如:“领袖、反正、买卖”等。
第二,偏正式。
这类复合词中的几个词根之间存在着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前一个词是修饰、限制性的,后一个词是中心。
例如:“黑板、皮鞋、雪白”等。
第三,主谓式。
这类复合词中几个词根之间存在着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前一词根是被陈述的主体,后一词根表说明。
例如:“海啸、手软、气馁”等。
第四,述宾式。
这类复合词中几个词根之间存在着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一词根表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
例如:“司机、知己、破产”等。
第五,补充式。
这类复合词中几个词根之间存在着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前一词根是中心,后一词根从结果、程度等方面进行补充说明。
例如:“提高、记住、车辆”等。
二、英语复合词的类型英语中复合词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既可以根据词性分类,也可以根据词义分类。
根据词性分类,Bauer把英语复合词分为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复合形容词、复合副词、复合介词、复合代词等。
而每一种复合词又有不同的构词方法。
现代汉英语构词法的对比导语:构词法在汉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下面YJBYS店铺讲解现代汉英语构词法的对比,欢迎参考!一、汉英构词法对应关系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遵循各自的语言特点建立了独立的构词法体系。
要分析汉英语构词法的对应关系,应该首先明确汉英语的构词法体系。
现在把汉英语各自的构词法体系图示如下:Ⅰ、现代英语构词法体系:动词名词:water (浇水水) 转换法名词动词:hand (手传递)形容词动词:warm (暖和使升温) 前缀+词根:tri + gono + metry → trigonometry派生法词根+后缀:micro + scop + ist → microscopist前缀+词根+后缀:bene + fact + or → benefactor英开放式:reading room , dining hall , acid rain语合成法连接式:hand-over ,duty-free , face-to-face, up-to-date构密合式:sidewalk , handwriting, handbook , watermelon词缩略法:法简缩法截取法:逆向法:截合法:拟声法:coo , howl, mew, bang, wheeze, giggle音译法:Confucius, Mencius, Tao, gong fu, Shanghai, Wushu [作者简介] 张跃东(1971-),男,山东曲阜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言教学方向研究生。
Ⅱ、现代汉语构词法体系:单音词:水、天、眼、马、电、我、高、走、红、打、三、再、和双声词:琵琶、忐忑、澎湃、流连、秋千联绵词叠韵词:伶仃、腼腆、窈窕、葫芦、徘徊单纯词非双声叠韵词:嘀咕、芙蓉、牡丹、疙瘩音译词:沙发、石榴、克隆、罗汉、奥林匹克、伊拉克叠音词:狒狒、纷纷、猩猩、堂堂、潺潺、姥姥、蝈蝈汉拟声词:轰隆、乒乓、扑通、叮当、布谷、喀嚓、呼噜语联合式:国家、声音、岁月、师傅、教学构偏正式:红旗、瓦解、龙眼、马路、皮包多词补充式:提高、打倒、说明、雪花、枪法复合词动宾式:司机、关心、入迷、抱怨、扫盲音主谓式:地震、心虚、月亮、神往、兵变连动式:报销、退休、领养、借用、考取词兼语式:请教、引见、促进、召集、逗乐合成词前缀+词根:老师、阿姨、小丑、第五、阿Q、老虎缀合词词根+中缀+词根:糊里糊涂、微乎其微、古里古怪词根+后缀:骗子、骨头、画儿、学者、作家、绿化重叠词:姐姐、妈妈、年年、刚刚、看看、恭恭敬敬、干巴巴简略词:人大、劳模、人均、政协、环保、三好、四化、奥运会二、汉英构词法的共性正如上文所述,汉英语构词法既有相对应的地方也有不能对应的地方,都各自有独特的构词方式。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范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民族传统习俗特色。
英汉两种语言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的论文如何写呢?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浅谈英汉广告对比摘要:广告语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和英语的广告语言有一些共通的特点,同时也各具特色。
本文就英汉广告的词汇在其拼写、音韵、构词、功能转换等方面的创意现象做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发现英汉广告用语中词汇使用的共性及差异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广告用词英汉共性差异一、引言广告语言是一门浓缩起来的艺术,在用词方面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在英汉不同的广告用语中,通过词汇的不同技巧的运用,从而达到各自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煽动效果。
即用五个字母来形容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为:AAttention抓住眼球/ I Interest引发兴趣/ DDesire刺激欲望/IImpression印象深刻/AAction采取行动。
二、英汉广告语词汇的共同特点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广告语言,都是为了劝说,达到鼓动消费者的效果。
因此在英汉的广告语言中,都有广告自身的“推销作用”,使消费者在看到或者听到广告后产生消费的愿望,故结合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有如下几点是共通的。
一名词出现频繁由于名词是关键词,不可或缺。
所以,评价一则广告是否妙,是否能达到效果,主要在于是否恰当使用名词。
英汉广告中名词的选用都达到了绝妙的程度,突出了产品的特色、特点和作用。
如:There are many forces that motivate you to run, emotional stability,mental clarity,skinny jeans. Luckilyonce you motivate to lace up your shoes,the running part has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itself.Reebok 跑鞋其中force,stability,clarity,jeans等从性能、材质的角度说明了该跑鞋的优秀。
目录 1. 英汉构词法文献回顾............................................................................................... 3 2. 英汉构词法的对比 .................................................................................................. 4 2.1. 派生法...................................................................................................... 4 2.2. 转换法...................................................................................................... 6 2.3. 混乘法...................................................................................................... 7 2.4. 合成法...................................................................................................... 7 2.5. 借代法...................................................................................................... 9 2.6. 音译借入 .......................................................................................................... 9 2.6.1. 义译借入 ....................................................................................................... 9 2.6.2. 半音半义................................................................................................... 10 3. 结语.................................................................................................................. 10 摘要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事物和复杂的概念也不断产生,原来有限的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便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来表达新的事物和概念。构词法便是人们按照语言一定规律创造新词的方法。构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结构,即将词分析为最小的结构单位—词素. 语言学家研究单位的性质、语音、意义,以及如何相互组合而构成新词。英汉语在构词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了解这些相似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记住英语单词。这篇论文在现代语言学的指导下,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法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特别是在派生、转换、混乘、合成和借代五个方面。这篇论文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献回顾,分析了英语词汇学与汉语词汇学以及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包含五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关于派生法。通过在派生法方面的比较,我们知道派生法是英语构词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英语主要通过增加前缀或后缀的方法来构词,但是在汉语中词缀却比较少。第二个方面主要讲了转换法。由于汉语是一种孤立语,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依赖于词尾变化的形式,因而汉语中的许多词是兼类的,谈不上转化不转化。第三方面关于混乘法,混乘法在汉语和英语中是非常不同的。第四方面关于合成法。不管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复合法都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因此复合词在两种语言中所占的比例都很大。第五方面关于借代法。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外来词,并且相互借用。第三部分是总结。
关键词 构词法,对比,英语,汉语,派生法,转换法,混乘法,复合法,借代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any new things and complicated concepts came up. The original limited wor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people, people then create some new words to express something new and concept. Word-formation is a method that people created new words based on language rules. The word formation studied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word,that is to say, analyzed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s--morpheme. Linguists studied the properties, phonetics. meaning of the morphemes and how to create now word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and Chinese. Knowing similaritie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English words easily and quickly. This paper makes a full and contrastive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linguistic theory, especially on derivation, conversion, blending, compounding and borrowing . In the first section, we talk about literature review, introduce the process of predecessors mad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formation.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t contrasts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in detail. It has five parts.First part is about derivation. According to contrast in derivation, we know that derivation is an important word formation in English. English people were used to create new words according to add a prefix or suffix to the root, but in Chinese, there are little affixes. Second part talks about conversion. According to study, we realize that because of Chinese was a non-inflectional language and its word-class is not decided by its suffix, conversion is not used to create new words in Chinese. Third part is about blending. Blending in Chinese is quite different with in English. Forth part compounding is talked. Compounding is very important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but relatively, as the most productive and widely-used word-formation, it has a bigger portion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The last part borrowing is discussed.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orrows words from foreign country, but because of influence by different culture, society and national psychology, the two languages show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in number, ability of assimilation and extensiveness. Key words word-formation, contrast, English, Chinese, derivation, conversion, blending, compounding, borrowing.
1. 英汉构词法文献回顾 在西方,公元前400年印度语言学家帕尼尼(Panini)发表了Ashcadhyay一书,详细描述了梵语是如何构成的,他的构词法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词汇学家们,然而在他之后,这一观点却没有得到发展,原因是:首先,尽管在19世纪,形态学占有一席之位,但是构词法还是不受重视;再次,从当时形态学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单词结构,而且在20世纪初研究构词法远没有研究语言学那么受欢迎;最后,早期的转换语法学家认为句子是由语素构成的,单词没有任何意义。自从1916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理论,这一理论就一直影响着现代语言学领域,然而与之相近的词汇学研究却很少被人重视。直到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发表了Syntactic Structure,句法在当时就变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然而其他结构学家却继续研究语音学和词素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构词法在西方有了很大的转变。构词法成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1960年Marchand Hans出版了他有影响力的著作The Categories and Types Present-Day English Word-formation,其中他表明了不赞同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来研究字词。乔姆斯基在他的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一书的最后一章阐述了如何用复杂的符号来分析特定的形态学现象。这是转换语法学家首次开始关注形态学和构词法。不久,他就宣称把复杂单词关于派生等的问题当作一个独立于句法的研究对象。他的这个做法导致了转换语法学家内部的分裂,区分了词汇学家和转换语法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言学家开始从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的角度研究构词法。 在中国,构词法的研究可以说开始于《马氏文通》,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著作。马建忠对于构词现象没有专门的说明,都是在讲语法的时候附带论述的讲构词。《马氏文通》提出了“骄列”、“加字”或“前加”、“殿字”或“后附”等概念。并且将“骄列”分为“两字同义”、“两字对待”两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成词。《马氏文通》研究的对象是文言,没有形成现代的完整构词体系,却不妨碍马建忠成为现代构词法研究的第一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大多数研究者从意义的角度研究汉语的结构,胡一鲁是国内第一个建立汉语构词法完整系统的人。 自《马氏文通》(1898)之后,构词法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列入了各家语法学、词汇学著作之中。纵观这一百多年的构词法研究历史,不难看到一条明晰的发展脉络,即构词法研究从语义分析开始,20世纪中期以后发展到侧重于句法结构形式分析;八十年代以来,构词法研究出现了多元的研究态势,有纯语义的构词法研究,有从语音、韵律角度切入的构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