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6.82 MB
- 文档页数:27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关健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护理[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如何将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
方法:通过总结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科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共25人的护理过程。
结果:2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成功出院。
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将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护理工作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其采集方法简便,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痛苦相对较少,易于被患者个人或供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
病人在入层流病房后,我们紧紧围绕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来护理病人。
在护理自体干细胞移植病人中取的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科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共25例。
其中男性12例,女13例。
其中淋巴瘤17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急性白血病4例(M5型2例、M2型1例、M1型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
2、护理方法2、1.五官及全身皮肤的护理口腔粘膜、牙龈、眼结膜、鼻腔、肛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做好口腔、眼睛、鼻腔、肛周的护理至关重要。
具体做法:①1.口腔,每日用1:4朵贝氏液及4%碳酸氢钠液交替餐前、餐后漱口,之后以每3 h含漱1次,每次含漱时间为5 min左右,特别注意在两颊部和咽部要充分接触。
口腔护理2次/日。
②.眼睛、耳、鼻腔,每日用氯霉素和0.1%利福平眼药水交替点眼4次/日,75%乙醇擦外耳道4次/日,用1∶2000洗必泰液擦鼻腔4次/日。
③. 会阴、肛周每天及每次便后用1∶2 000洗必泰溶液坐浴,并用红霉素软膏涂抹肛周。
会阴抹洗2次/日。
④.每日用1∶2 000洗必泰擦浴,饭前和便后用1∶1000洗必泰液毛巾擦手。
护理过程中注意口腔粘膜、眼结膜、鼻腔、肛周有无异常。
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Nursing care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y patients undergoing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林红霞Lin Hongxia(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10029China)摘要:[目的]总结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方法]对1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加强心理支持、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结果]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病人移植期间均发生程度不同的口腔溃疡及胃肠道反应,发热8例,消化道出血2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移植6个月后复发。
[结论]加强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是移植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护理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care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y patients undergoing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Methods:A total of 10cases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y patients accepted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t the same time,thepsychological support,care of hemopoietic stem cell reinfusion,nutritionalsupport,the observation and care of the complications were strengthened forthem.Results:All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10patients was successful.During transplantation period,all patients had thedifferent degree of oral ulcer 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and 8cases had fe-ver,2cases with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one case with drug-inducedliver injury.A multiple myelomatosis patient got recurred at 6months after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Conclusion:Tostrengthen the nursing care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y patients undergoing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suc-cessful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 hematologic malignancy;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care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10.00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4A-0877-0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是应用大剂量的化疗和重组人造血细胞刺激因子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中,然后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浓集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含造血干/祖细胞)并冷冻保存,待大剂量化/放疗尽可能杀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后,再回输给病人,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力求达到治愈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目的[1]。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绝大多数有吸烟史,病变主要累及患肢的中小动脉,使动脉腔狭窄、闭塞,缺血严重最终可能导致截肢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致下肢缺血60例(72条患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50例,女10例,年龄27~42岁,平均35.3岁。
所有病例均有吸烟史,6~25年,病程3~26个月,全部患者均有足部和(或)下肢发凉、疼痛,曾出现间歇性跛行50例,发展为静息痛46例,足趾溃疡10例。
右下肢21例,左下肢27例,双下肢12例,共72条肢体。
24例下肢动脉造影,48例下肢动脉cta 检查,均有股动脉狭窄、腘动脉闭塞,膝关节以下没有流出道。
全部患者经过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病例选择: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造影或cta检查显示腘动脉闭塞,膝关节以下没有流出道者;或者经过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
下肢有感染病灶、过去5年内明确有恶性肿瘤疾病或血中肿瘤标记物(afp,cea,psa,ca19-9,ca125)水平明显升高者、目前仍在吸烟又不准备戒烟者除外。
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原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硬膜外或椎管内麻醉下患肢沿血管走行区点状深部肌肉注射(深度1.0~1.5cm),每个点0.5ml~1.0ml单个核细胞悬液,点距2~3cm。
移植后常规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3 整体护理3.1术前护理3.1.1 心理护理由于下肢缺血性静息痛甚至溃疡、组织坏疽,病程长,久治不愈,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活动少,睡眠质量差,情绪也可能变得易激惹或抑制[1]。
护理人员要针对病人的疼痛、焦虑程度,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基本原理、预后情况、目前治疗慨况等,恢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清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该院血液内科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患者48例,将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
分析对比两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质量与临床指标。
结果观察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观察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采集时间,提高一次采集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综合护理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受供者来源限制、无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井发症、移植费用相对较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并成为某些放化疗敏感性实体瘤、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2020年1月~2021年11月,该院先后为48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现将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对思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l 资料与方法l.l 一般资料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该院血液内科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患者48例。
纳入标准:年龄16~65岁,男女不限,白细胞>10>109/L,血小板>50>109/L,凝血6项正常;排除标准:外周静脉血管差,需深静脉置管者。
将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
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6岁,其中淋巴瘤9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白血病4例。
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39.8岁其中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白血病4例。
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采集前向患者讲解采集需要注意的相关注意事项,采集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与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配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T)采集是指抽取经化疗药物或重组人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动员的患者血液,经过抗凝,泵入旋转的离心杯内,根据细胞大小、比重,血液被分离成各种成分,在离心杯内形成不同层次,收集富含单个核白细胞,其余成分回输给患者,直至达到需要的造血干细胞的这一过程[1]。
现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23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9~63岁(平均42岁),体重53~75kg(平均60kg);急性白血病4例,恶性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
1.2 方法采用化疗联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动员前接受化疗4~6周期,当白细胞降至最低点的次日开始每天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直至APBSC采集结束前1天。
当白细胞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进行APBSC采集,采集目标是单个核细胞(MNC)≥2×108/kg,CD34细胞≥2×106/kg。
采集使用美国MCS+血细胞分离机LN971E,选择干细胞采集程序,全血流速70~80ml/min,全血ACD-抗凝剂比率11~12:1,全血处理量6998~11223ml(平均9786ml)。
采集的APBSC于无菌环境下按4:1加入干细胞低温保护剂,不需速率降温直接放入-80℃冰箱保存。
采集全过程实施全面的护理配合。
1.3 结果23例共采集50次(1 例采集1 次,20例采集2次,3例采集3次),其中8次外周静血管条件差采用深静脉穿刺外,其余15次采集均顺畅。
每次采集量67~110 ml(平均85ml);采集时间273~380min(平均320min);采集的MNC均≥2×108/kg,CD34+细胞≥2×106/kg。
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到目前为止无移植相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