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7.87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摘要】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本文从手术原理、操作技巧、临床疗效评价、并发症预防、护理及预后观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手术过程的详细描述和临床病例的分析,揭示了该技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不仅可以有效清除结石,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在结语中,本文对相关医护人员和家属的支持表示感谢,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输尿管镜、手术原理、操作技巧、临床疗效、并发症、预防措施、护理、预后观察、优点、应用前景、致谢1. 引言1.1 胆总管结石的危害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胆总管结石会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起胆囊炎、胰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总管结石还可能造成胰脏功能损害,导致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长期存在的胆总管结石还可能会导致胆道感染、胆石性肝炎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及时发现并治疗胆总管结石显得至关重要。
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不仅可以有效清除结石,还可以避免以上所述的各种危害。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2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早期胆总管结石,主要通过药物溶解结石或促进结石排出来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利胆药、胆碱酯酶等。
但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稳定,且对大、硬的结石效果不佳。
内镜治疗是一种介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内镜治疗包括经皮穿刺胆总管镜取石、经十二指肠镜拍打胆总管镜取石等。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合并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方法抽取74例合并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37例。
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微创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手术操作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置导尿管,术前使用抗生素,患者体位、术者站位及穿刺孔选择基本同lc(四孔法),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6 mm hg。
用电钩在胆囊管上下1 cm处电凝切开胆总管,切开处结石可用分离钳或抓钳直接取出,自剑突下套管或锁骨中线肋缘下套管置入胆道镜,助手或术者用无创伤抓钳轻轻抓住胆道镜头部,将其置入胆总管,遇到结石用取石网篮取出,小结石可以连同胆道镜及取石网篮一并从套管取出,较大结石可以用勺钳或结石收集袋取出。
对两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期间出血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1.3 疗效评价[3]显效:所有结石临床症状表现彻底消失,生命体征和血象表现都已恢复正常平稳状态,相关临床指标检查结果转阴;有效:部分临床症状表现消失,生命体征和血象表现基本正常,相关临床检验结果已有部分转阴或开始转阴;无效:所有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没有实质改善,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过程中所得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常规组患者经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结石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5.6%;微创组患者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后结石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4.6%。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陶桂珍;王浩炜
【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卷),期】2006(016)001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自2003年6月后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28例,随机观察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补液量、留置导尿、胆漏、疼痛,两组比较P<0.05,差别有显者性意义;术后胆漏、腹腔引流时间,两组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47-148)
【作者】陶桂珍;王浩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江苏,苏州,21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42
【相关文献】
1.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观察 [J], 张昌生;张学贞;韩宗明;朱鸿波;杨国华
2.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胆管一期缝合术后胆瘘的防治策略 [J], 牟秀芳;丁建华;王强;孔新亮;高君;柯山;王向涛;孙文兵
3.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疗效分析 [J], 许红卫
4.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研究进展 [J], 刘玉;许军
5.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分析 [J], 付振东;秦建伟;上官建营;肖毅;党政;李月胜;许树林;牛刚;蔺志鹏;缪佰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19368/ki.2096-1782.2020.23.014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夹闭T管的临床分析杨为中,周武元,李云玖,徐路徐州市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苏徐州221000[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夹闭T管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存在胆总管结石。
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
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对照组开放T管,观察组夹闭T管。
分析结果。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ALP、y-GT、DBIL、TBIL、GPT、GOT指标明显更高[(133.26±11.28)U/L vs(148.52±12.26)U/L、(103.62±2.82)U/L vs(116.36±5.24)U/L,(56.42±13.22)滋mol/L vs(63.82±8.13)滋mol/L,(85.14±22.33)滋mol/L vs (106.52±7.78)滋mol/L、(85.14±22.26)U/L vs(108.25±22.26)U/L、(101.26±22.25)U/L vs(128.63±22.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1、12.484、2.780、5.272、4.281、5.030,P<0.05)。
两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以及第5天ALP、y-GT、DBIL、TBIL、GPT、GOT指标[(98.25±13.26)U/L vs(98.52±15.26)U/L、(77.63士8.52)U/L vs(75.26±6.93)U/L、(41.24士13.22)滋mol/L vs(40.88±11.22)滋mol/L,(84.42±13.77)滋mol/L vs(82.62±9.64)滋mol/L、(78.96±15.29)U/L vs(77.63±19.63)U/L、(96.36±15.28)U/L vs(95.66±23.25)U/L,(75.19±12.28)U/L vs(73.26±10.26)U/L、(73.62±4.29)U/L vs(72.51±4.48)U/L、(30.88±4.44)滋mol/L vs(29.13±4.32)滋mol/L、(63.29±11.44)滋mol/L vs(64.26±12.82)滋mol/L、(60.13±12.44)U/Lvs(56.26±12.28)U/L、(64.25±15.28)U/L vs(62.36±15.28)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EST(经皮内镜胆管探查术)和EPBD(内镜下腔镜球囊扩张术)是两种常用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EST 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经皮内镜插入胆囊和胆总管,利用内镜和特殊器械将结石从胆总管中取出。
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法,E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一般来说,EST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较小且结石数量较少的患者。
利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成功率高。
根据研究显示,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
并且研究还发现,EST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清除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减少结石复发的几率。
EST术后患者疼痛感轻、恢复快,一般数天内即可出院,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EPBD是一种借助内镜下进行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球囊扩张技术将胆总管扩张,以便引导结石排出。
相对于EST,EPBD的治疗范围更广,适用于更大和更复杂的胆总管结石病例。
研究显示,EPBD的成功率在80%以上。
EPBD也可以通过电切、碎石等方式,将较大的结石或较复杂的结石完全清除,从而降低结石复发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EPBD对胆管损伤的风险较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技术娴熟的医生进行操作。
EST和EPBD都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结石的性质,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EST适用于结石较小且数量较少的患者,EPBD适用于结石较大或复杂的患者。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患者在术后都需要遵守医嘱,进行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调整,以促进康复和预防结石复发。
EST和EPBD是两种常用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它们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并通过手术将结石清除,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保证康复和预防结石复发。
�临床经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聂云贵丁佑铭汪斌张爱民陈晓燕王卫星严际慎随着年龄的增长,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常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夹杂证,因此麻醉耐受能力较差,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非常重要�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 a p a ro s c opi c c h ol edoc h o t om y expl or a t i on ,LC E )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 a pa ros c op i ct ra n sc y st i cc om m onb i l e du c t exp l ora t i o n ,LT C B DE )两种,且都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良的微创方法�相比而言,LT C B DE 对胆总管的生理解剖影响较小,而且术后常不需放置T 型引流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5月至2010年8月对34例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行LT C BD E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8.4� 4.5)岁�术前彩色超声或M R C P 报告所有患者胆总管扩张(820m m ),胆总管结石直径最大者8m m �其中30例有明显右上腹疼痛或剑突下疼痛�术前有胆管炎5例,20例伴有黄疸,黄疸时间为5�30d ,4例伴发热,25例经M R C P 检查显示胆囊管内径�3m m �34例患者中单纯合并高血压病的5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7例,9例尿素氮7.710.2m m ol /L ,7例窦性心动过缓(其中6例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病例选择标准:(1)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和M R C P 检查显示胆囊内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无肝内胆道病变;(2)彩色超声或M R C P 显示胆总管扩张(>8m m );(3)排除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占位引起的胆总管扩张病例;(4)对有黄疸病史的患者除外内科黄疸;(5)无急性重症胆管炎病史;(6)年龄�60岁�2.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按4孔法操作,建立气腹时C O 2充气速度为1.0� 1.5L /m i n ,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m m H g (1m m H g =0.133kPa )�观察腹腔大体情况�胆囊颈部�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自胆囊颈部开始解剖C a l ot 三角,充分游离出胆囊管,并显露胆总管�近胆囊颈部夹闭胆囊管,暂不切除胆囊�于胆囊管近端纵向切开其前壁,置入O lym pu s P-20Q (外径3.7m m )或O l ym pu s P-20型(外径4.9m m )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直视下用取石篮取石,若进入胆囊管困难,可用10号气囊导管扩张,必要时可延长纵向切口至胆总管交汇处,取石后用4-0薇荞可吸收线缝合胆囊管切口,并加以双重夹闭�较大结石采用液电碎石后套取,注意观察O ddi 括约肌开口情况及松弛度�然后常规切除胆囊,温氏孔置放橡皮引流管1根�术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 g 2d ,以减轻O ddi 括约肌水肿,降低胆道压力�二�结果1例因C a l ot 三角呈冰冻样黏连,解剖关系难以辨认,中转开腹,1例因胆囊管绕过胆总管在左侧汇入胆总管致胆道镜探查困难而转为胆总管切开取石,其余32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30m in ,平均(9235)m i n ,失血量2095m l ,平均(4320)m l �2例肺部感染,经抗炎�雾化吸入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9.01.4)d �术后随诊6个月,彩色超声或M R C P 检查未见胆道残余结石�三�讨论1.术前准备和适应证:老年患者常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老年慢性疾病,导致机体代偿及应激能力减弱�对于患有胆道疾病的老年患者,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也是临床常见问题�高血压�糖尿病和窦性心动过缓等不应作为该手术的绝对禁忌证�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40/90m m H g 以内,半年内无心肌梗死和心脑血管意外病史,术前空腹血糖应<10.0m m ol/L ,对于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心率设定范围为60�70次/m i n ,本组有6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的最慢心率为34次/m i n �肝功能为C hi l d A 或B 级,不伴有�级或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老年人胆石病病史一般较长,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胆道常有水肿且与周围组织黏连,手术操作比较困难�胆管结石的老年患者由于抗感染能力降低及O ddi 括约肌松弛,肠道细菌逆行感染易致重症急性胆管炎�鲁蓓等[1]认为对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梗阻性急性胆管炎的患者,可先行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缓解症状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本组患者中5例有胆管炎病史,但未表现出休克及神经系统症状,经抗炎�糖皮质激素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成功实施了LT C B DE 术�由于胆道内胆汁易使切口及腹腔感染,因此本组常在手术开始前使用一次抗生素�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地前提下,老年患者的LT C B DE 手术适应证与一般患者无异,即:(1)胆囊管内径>3m m ;(2)结石直径<8m m ,Ly a s s 等[2]认为结D O I :10.3877/c m a .j .i s sn .1674-0785.2011.10.056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腔镜外科通讯作者丁佑铭,E ma i l y o u mi n gdi n g @y a ho o.c om :::石直径<10m m 亦是该术式的适应证;(3)胆总管内结石数量不超过5枚,过多的结石意味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且反复进入胆道探查取石易致胆道水肿和撕裂;(4)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解剖正常(胆囊管在右侧或右后侧汇入胆总管)�而对于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考虑采用LT C B DE :(1)胆囊管过细(直径<3m m )或闭塞,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存在解剖结构上的变异,经扩张后仍无法插入纤维胆道镜者;(2)结石过大或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合并缩窄性乳头炎�2.术中气腹的管理:老年患者膈肌常较松弛,建立气腹后,由于腹内压升高和腹腔膨胀极易引起横膈上抬,胸腔压力也随之升高,胸壁和肺的顺应性下降,导致肺膨胀受限�M ei n i n ger 等[3]证明持续给予5cm H 2O (1c m H 2O =0.098kPa )的呼吸末正压(PE E P ),有利于动脉氧合和防止肺不张�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减弱,腹内压增高时易压迫腹腔内动静脉�当增高的腹内压压迫肾实质及肾动静脉时,甚至会引起少尿及肾功能障碍[4],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该积极监测尿液引流量�对老年患者建立气腹时,我们选择1.01.5L /m i n 的充气速度,以免过快充气引起腹内压骤然升高,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应该在保证术野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较低的气腹压�本组所有患者选择腹内压力为10�12m m H g �由于建立气腹时充入腹腔的C O 2能迅速吸收入血,且只能通过肺代谢,而麻醉期间不能将所有吸收的C O 2全部排出,蓄积在体内的C O 2就会在手术恢复期排出�尽管术中维持正常通气量,但是术后仍然有可能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对于老年患者在肺储备功能降低的情况下(如合并肺气肿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果过早停止机械辅助通气,而仅靠患者本身的呼吸,极易引起C O 2在体内的蓄积,引发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本组患者一般在术后进入恢复室苏醒恢复,待3�6h 后送回病房�另外,C O 2气腹能诱发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动脉血压升高�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和心脏指数降低[5],这种改变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引起老年患者心脑血管意外�因此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心功能状况并请内科医师协助评估风险�3.手术技巧:穿刺孔位置的选择对于术中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应保证能够有利于牵拉胆囊暴露胆囊管�分离�取石�缝合等操作�先从脐上T ro c a r 置入腹腔镜观察肝脏及胆道境况,根据患者胆囊和胆总管的位置,确定剑突下主操作孔及另外2个辅助操作孔的定位�同时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腹壁组织脆弱,穿刺时不可猛然用力,以防刺伤腹腔内脏�尽量全程游离胆囊管至胆总管入口,以便在经胆囊管纵向切口插入胆道镜困难或结石较大难以取出时可以适当扩大切口�另外,我们常用从乳胶手套上剪取的指套盛装结石,这样可以待结石取尽后一次性取出,避免结石遗漏腹腔�当胆囊管相对细小时,可以选择10号气囊导管扩张胆囊管,这种方法较轻柔,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取石时应尽量减少在O ddi 括约肌乳头部的操作,以免引起乳头水肿�另外,在手术过程中,应警惕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走行异常�Mi ri z z i 综合征及胆囊动脉的变异,如出现此种情况,应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转为LC E 或中转开腹�本组中有1例因为胆囊管从胆总管左侧汇入胆总管,致使胆道镜置入困难,所以在试探失败后,果断转为LC E �我们在前期研究中通过比较LT C BDE 和经胆总管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术(l a p a r os c opi cc h ol edoc hot om y wi t h p r i m a rysu t u re ,LC PS ),证明了LT C B DE 在对患者手术创伤程度及住院费方面优于LC PS [6]�E b n er 等[7]研究证明LT C BDE 的术后并发症和恢复过程与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似�LT C BDE 对胆总管解剖形态及功能无影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的风险性也低于胆总管切开术后[8]�本组结果表明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较短,平均(9�1.4)d ,也未出现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K oi -vu sa l o 等[9]的研究表明即使对于处于美国麻醉师协会(A S A )麻醉分级�级和�级的高危患者,建立气腹施行腹腔镜胆道手术也是安全的�本组34例患者中32例成功实施LT C BD E 术,无胆漏及出血并发症,经过6个月的随访,无胆道残余结石,这说明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把握适应证,术中精细的麻醉管理及手术操作,术后精心的管理的条件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可以安全接受LT C BD E 的�LT C B DE 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优良的微创方法,可成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10]�参考文献[1]鲁蓓,石玉宝,康金旺,等.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探讨[J/C 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159-1160.[2]Ly a s s S ,Phi l l i ps E H .L a pa ro s c o pi ct ra n s c y s t i cc o m monb i l e d u c te x pl or a t i o n .S u rg E n do s c ,2006,20:S 441-S 445.[3]Me i n i n ge r D ,B y ha hnC ,Mi e rdlS ,e ta l .Po s i t i v e en d-e xpi r a t o ry pre s s u r e i m pro v e s a r t er i a lo xy ge n a t i ondu r i n g pr o l o n g ed pn eu moper i t o n e u m .A c t aA n a es t he s i olS c a n d ,2005,49:778-783.[4]Mi kiY ,Iwa s e K ,Ka m i i ke W ,e ta l .La pa r osc o pi cc hol e c y s t ec t omy a n d t i m e c o u rs e c ha n g es i nr en a lf u n c t i on .T he e f f ec to ft he r et r a c t i onm e t hod o nr en a lf u n c t i o n .S u r g E n do s c ,1997,11:838-841.[5]J o ri s J L ,Noi r otD P ,Leg ra n d MJ ,e ta l .H emody n a m i cc ha n g e s du r i n g l a pa ro s c o pi cc ho l ec y s t ec t omy .A n e s t h A n a l g ,1993,76:1067-1071.[6]陈晓燕,丁佑铭,王卫星,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两种术式的比较研究.临床外科杂志,2007,15:520-521.[7]E b n er S ,R ec hn e r J ,B el l er S ,e ta l .La pa r os c opi cma n a g emen to fc omm o nb i l e du c ts t on e s.S u r g E n dosc ,2004,18:762-765.[8]R o j a s -O r t e g a S ,A ri z pe -Br a v o D ,Ma r n L pez E R ,eta l .T r a n s c y s t i cc o m monb i l e du c t e x pl or a t i o n i nt he ma n a g emen tofpa t i e n t s w i t hc hol e do c ho l i t hi a s i s.J G a s t ro i n t es tS u rg ,2003,7492-498.[9]Ko i v u s a l o A M ,Pe re P ,Va l j u s M ,e ta l .La pa r o s c opi cc ho l ec y s t e c t omy wi t h c a rb o ndi o xi de pn e u mope ri t o n e u m i s sa f e ev e nf or hi g h-ri s k pa t i e n t s.S u rgE n d os c ,2008,2261-67.::[10]H a n i fF,A hm e d Z,S a mi e MA,e ta pa r os c o pi ct r a n sc y s t i cb i l e du c te xpl o ra t i on:t he t re a t men toff i rs tc ho i c e f o r c o m m o nb i l e du c ts t o n es.S u rgE n dos c,2010,24:1552-1558.(收稿日期:2011-04-15)(本文编辑:马超)聂云贵,丁佑铭,汪斌,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0):3063-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