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和护理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4.76 KB
- 文档页数:2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进展与适应症和禁忌症--------------------------------------------------------------------------------据文献报告, 住院的病人中,可能有25~60%的病人有营养不良体征。
在临床工作中, 营养不良可导致∶(1) 术后并发症增多, 住院时间较长。
(2) 部份病人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
(3) 化疗及放疗常难以继续。
重度营养不良病人主要由于消化液酶的分泌受到影响,病人无食欲,无法接受普通饮食。
如果勉强进食,则会引起腹胀, 腹泻及吸收不良现象,加重病情。
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已挽救了许多肠功能衰竭的重度营养不良病人。
虽然肠外营养支持是治疗肠功能衰竭病人最有效的支持方法,但也有一些缺点, 如: (1) 导管置入操作的并发症。
(2) 感染并发症。
(3) 治疗费用较高。
(4) 营养素欠完全,如缺少谷氨酰胺等。
谷氨酰胺不耐高温,因而至今所有的肠外营养液中均不含谷氨酰胺成份。
经Wilmore 等多年研究, 发现谷氨酰胺是供应肠道粘膜能量的主要成份, 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可导致胃肠粘膜萎缩,粘膜屏障崩溃,致使肠道细菌移位入血等。
另外, 肠外营养还缺少纤维素的补充。
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研究和应用肠内营养。
接近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原则是: 一旦肠功能恢复,就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我国已近20年的历史。
现已被临床医生认为是各科营养支持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也是一门必修课,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于早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进行调理纠正,特别对轻度营养不良手术前后的病人,通过加强营养支持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
关于营养不良与术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1936年Studlry 提出,术前体重下降>20%,导致死亡率达30%,而另一组病人术前体重下降<20%,术后死亡率达3%,许多外科医生也进行了同样观察。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标准化手术室护理措施摘要: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与患者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情绪因素等联系密切,发病率逐年上升。
国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占第二位。
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常用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感较强,且对患者腹腔、盆腔脏器有明显影响,可导致肠道粘连,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逐渐在临床得到应用,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切口更为美观,且术后恢复快。
目前关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引言结直肠癌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手术作为对该病的首选治疗手段,能够彻底切除病灶,控制病情进展。
然而,常规的手术方式对患者伤害较大,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还会加剧痛苦。
在20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首次被应用到结直肠癌外科手术之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有着极为理想的作用。
但是,在对患者施术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手术室护理,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
1护理主要内容(1)在术前两周,需要帮助患者严格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避免出现熬夜行为。
如果患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改善病情后,方可进行手术。
指导患者进行胸式呼吸训练,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从而加快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结合营养状态,科学为患者提供饮食,提高耐受力,避免食用含有残渣较多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在患者术前24h禁食,但需要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并在术前30min,给予患者口服200mL葡萄糖。
并且,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工作,详细了解基础资料,评估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以及风险系数等。
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医外治研究探索摘要: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亦成为大家关心与探讨的热点,本文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外治法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胃肠功能,外治,综述引言近年来腹腔镜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术式,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瘢痕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治疗[1]。
但是由于术中脏器牵拉,手术创伤,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易造成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患者术后愈合,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尿潴留等[2]。
因此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外治法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医外治法1.穴位贴敷穴位敷贴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是指选取一定的腧穴,并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使药物直接渗透皮肤,通过经络与药物的刺激作用,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6]。
桂屏等[7]运用子午流注择时理论,将蜂蜜和大黄粉调成的药丸敷于患者脐部,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腑气不通且属实热证患者,可缩短其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减少患者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等发生率;陈润清[10]等运用和胃通降穴位贴敷贴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及内关穴,以治疗妇科腹腔镜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患者,总有效率为97.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0.05)。
总之,穴位敷贴中医药外治法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及辨证施治精神,其疗效确切、迅速,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容易控制,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2.耳穴压豆《素问·口问》有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中医认为,耳穴通过经络联系脏腑及全身各个部位,通过耳穴压豆刺激穴耳反射区,可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66例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行腹腔热化疗循环灌注的作为研究对象,给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本组6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 HIPEC,成功率100% ,未出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结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在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出院,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腹部肿瘤患者术后;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66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s who underwent intraperitoneal thermochemotherapy perfus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HIPEC wa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all 66 patients, with a success rate of 100%.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liver and kidney dysfunction, cardiopulmonary failure and so on.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and discharge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after 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Key words]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nursing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
腹部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进展胃肠减压是一个较简单而有效的治疗腹部外科疾病的手段。
胃肠减压是否恰当、有效,关系到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由此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现对胃肠减压胃管置入长度、胃管的选择、胃管的固定、胃管留置期间的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1 胃管的插入长度临床上插胃管长度通常是测量患者前额发际正中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按此长度插入胃管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1]。
燕纯叔等[2]认为,如果按教材上描述成人一般插胃管长度置入45~55cm即可到达胃,针对普外科患者的特点及置管的目的,我们的置入长度一般是55~68cm,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部,再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
此时胃管前端胃窦与胃体之间,术后均能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使肠蠕动恢复加快。
杨惠吟等[3]研究认为,胃管插入深度到达贲门10cm以上才能充分引流胃液。
钱国英[4]认为传统胃管插入长度45~55cm,术中探查发现胃管插入太浅,胃管端孔在贲门下2~5cm处,而有部分侧孔留在食管,采用耳垂-鼻尖-剑突-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插入长度约为60~65cm,术中证实胃管端孔及各侧孔均进入胃体中下部,且胃管在胃内无盘曲、打结、折叠现象。
梁秋霞[5]研究证实进行胃肠减压时,插入长度55~70cm才能保证胃管侧孔完全进入胃内,术后患者无腹胀,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这与姚娇[6]、易先梅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吴继红等[8]以身高为自变量,以实际置入的鼻胃管长度为应变量总结出鼻胃管与身高之间的回归方程(Y=0.238x+19.72)。
老年患者胃的位置比年轻人稍有下垂,按传统体表标志法留置胃管,经手术医生术中探查,胃管前端仅到达食管下端或贲门部,造成引流效果不佳。
朱守林[9]对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留置长度进行循证医学研究认为:患者胃管长度按照常规长度,分别根据患者性别、身高、体型对患者的胃管长度分别增加5~15cm(常规女患者身高165cm以下增加5cm左右,165cm以上增加8cm左右,男患者175cm以下增加10cm左右,175cm以上增加15cm左右),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完善了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长度指标,即一般长度在55~68cm之间,但这个长度也不是绝对的,置管长度与置管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型、疾病等均有密切关系。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进展胃癌是我国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针对胃癌,手术仍是没有手术禁忌的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
但由于肿瘤消耗,而半数以上的消化道肿瘤的患者会伴随营养不良的并发症[1]。
术后禁食水,手术应激以及手术引起的高代谢状态,往往会进一步加重这种营养状态,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手术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40%左右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与营养不良相关[2]。
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尽快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更有利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从应激状态中恢复过来。
同时,正确的早期肠内营养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力,对患者的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防止因肠道菌群转移而发生感染。
而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患者能否顺利接受肠内营养,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给药时机、制剂及方案选择、效果评估以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等角度,对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展加以总结。
1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合理的给药时机传统的外科护理观点认为,胃癌术后的患者应该禁食水足够长的时间,并予以静脉营养支持,以期吻合口能够更好的愈合,避免可能出现的术后肠梗阻。
而近些年来随着围手术期营养干预措施临床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相关措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早期肠内营养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合理的开通肠内营养的时间也是ERAS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3-5]。
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小肠在6-12小时即恢复吸收和蠕动功能,肠内营养即可以开通,同时,肠内营养制剂可以刺激肠道粘膜,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6]。
有研究表明胃肠道肿瘤手术后1-2天开始经口进食并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7]。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在术后1-2天开通肠内营养是安全的,并且有利于患者的加速康复。
结肠癌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新进展郝阿芸:【通讯作者】摘要:结肠癌作为消化系统范畴常见恶性肿瘤疾病,有较高发病率。
该疾病多出现于中年人群当中,诱发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对于结肠癌常见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联合化疗放疗干预,可有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把控。
但结肠癌患者大多数存在机体质量较差以及器官老化等问题,因此,对患者机体耐受性产生一定影响,使得患者在结肠癌围手术期间出现诸多并发症,延缓术后恢复效果。
对此,应当积极在结肠癌手术患者治疗当中,实施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肠癌;术后护理;研究;进展结肠癌在临床治疗当中较为常见,该疾病多出现于直肠及乙状结肠交界处,有较高发病率。
对于结肠癌疾病早期治疗方法,常采用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可积极控制患者临床疗效,并得到较好治疗效果。
但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治疗后,需保留腹部造口,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同时,对于患者精神方面产生较大压力。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民众对于自身健康意识有所增强,因此对护理服务质量也有更高要求。
对此,为积极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应当在患者手术治疗后,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办法,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在经过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多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含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肝肾功能及心电监护。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由于机体创伤、麻醉以及疼痛等因素,易导致生命体征发生较大波动。
中老年人群作为结肠癌高发群体,由于自身机体存在明显功能减退,因此在术后更易出现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对此,应当及时给予患者术后吸氧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分析患者血糖及血气指标后,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面对疼痛加剧患者,应当及时观察患者疼痛部位,必要时可使用镇痛泵以及镇痛药物,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
在云庆丽学者研究文章当中[1],对实验组25例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水平均有明显提升价值。
中药吴茱萸在胃肠功能恢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陈明霞,石 涛*,毛瑜俊,管宏雪,於青梅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650118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E v o d i a a p p l i e d i n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f u n c t i o n r e c o v e r y n u r s i n gC H E N M i n g x i a ,S H IT a o ,M A OY u j u n ,G U A N H o n g x u e ,Y U Q i n gm e i T h eT h i r d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K u n m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Y u n n a n 650118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H IT a o ,E -m a i l :2840018774@q q.c o m K e yw o r d s E v o d i a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f u n c t i o n ;n u r s i n g ;s c o p e ;m e t h o d ;e f f e c t ;r e v i e w 摘要 综述中药吴茱萸在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护理中的应用范围㊁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吴茱萸应用的标准化㊁规范化㊂关键词 吴茱萸;胃肠功能;护理;范围;方法;效果;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2095-8668.2023.21.011 胃肠功能障碍是外科术后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气㊁排便时间延长,腹胀,恶心㊁呕吐等,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1-2]㊂研究显示,40%~75%的腹腔镜术后病人会出现恶心㊁呕吐症状[3],不利于病人术后营养补充及伤口愈合,延缓术后康复进程㊂胃肠功能障碍轻者会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重者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病人生命㊂临床主要采用胃肠减压㊁床旁活动㊁咀嚼口香糖㊁早期进食㊁针灸㊁电刺激等方法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但有20%~30%的病人存在恶心㊁呕吐㊁肠麻痹等状况[4]㊂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吴茱萸所含的生物碱㊁黄酮类物质等可调节胃肠功能失调[5],其气味俱厚,适合外治,可通过皮肤吸收,对穴位㊁经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具有经济㊁方便㊁安全㊁副作用小等优点㊂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将吴茱萸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护理应用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㊂1 应用范围吴茱萸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医临床常基金项目 云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度院内护理课题,编号:2020-H L -Z -01作者简介 陈明霞,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 石涛,E -m a i l :2840018774@q q.c o m 引用信息 陈明霞,石涛,毛瑜俊,等.中药吴茱萸在胃肠功能恢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2023,9(21):3874-3877.用的四大温理药之一,多用于治疗脘腹胀痛㊁眩晕㊁呕吐等症状,具有镇痛㊁抗炎㊁降血压等作用[6]㊂王伟等[7]最先应用吴茱萸热熨联合经胃管注入大承气汤㊁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及电针双侧足三里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效率高达91.67%㊂随后吴茱萸被广泛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㊁重症病人㊁老年人㊁化疗病人及心力衰竭等胃肠功能障碍病人,通过吴茱萸膏穴位贴敷,吴茱萸热奄包热敷㊁热熨等中医护理技术,缩短病人排气㊁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缓解病人的腹胀㊁便秘等情况㊂近年来,吴茱萸逐渐被推广应用于胸科㊁骨科㊁头颈科等手术病人,降低了病人术后恶心㊁呕吐发生率㊂另外,吴茱萸单用或联合西药用于失眠㊁局部疼痛㊁癌因性疲乏㊁尿潴留㊁高血压等疾病治疗[8-10],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㊂2 应用方法2.1 吴茱萸膏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中药制成敷贴贴于病人特定穴位,利用药物药力作用以及对相应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调节脏腑气血㊁扶正祛邪的目的,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㊁腹泻㊁便秘[11]㊂2.1.1 具体方法1)吴茱萸膏的制作:将吴茱萸粉3~50g ,加入不同比例的黄酒/醋/蜂蜜/甘油/姜汁等液体中调制成膏状,制成1元硬币大小的药饼,按压平整后,置于透明敷贴中间;2)使用时间及频次:吴茱萸膏首次贴敷时间为病人术后返回病房1~6h ,化疗病人在化疗前1h使用,贴敷时间为30m i n至12h不等,每日1~3次,干预3~10d或胃肠功能恢复即可结束治疗;3)穴位贴敷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清洁穴位局部皮肤,将药饼贴于病人的神阙㊁双侧内关㊁中脘㊁足三里㊁天枢㊁关元㊁气海㊁涌泉等穴,贴膜中央对准穴位无张力粘贴牢固,以药膏不外溢为宜[12-14]㊂2.1.2应用效果吴茱萸膏制好后,可直接使用,操作方便,节省护理时间,且病人体验感良好;吴茱萸膏携带方便,病人居家使用便捷;吴茱萸穴位贴敷单用或联合其他中医疗法在治疗急性胃肠炎㊁化疗相关性呕吐等方面疗效显著[15-16]㊂但在相关研究中,吴茱萸膏穴位贴敷的开始时间㊁贴敷时长及频次不一致,且吴茱萸膏的配制比例不统一,未形成吴茱萸膏穴位贴敷规范的使用流程及配制方法,无法确定吴茱萸膏的最佳使用量及时间,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㊂吴茱萸穴位贴敷由于剂型㊁赋形剂的不同,药物的吸收效率也有差异,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剂型及赋形剂,不断提高穴位贴敷药物的吸收效率[17]㊂因此,学者可进行严格的循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最优的吴茱萸膏贴敷使用方法㊂2.2吴茱萸热奄包干热敷热奄包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2种,干热敷是最简便的使用方法㊂热奄包制作:取吴茱萸250g+粗盐250g/150g或者单用吴茱萸250g直接装袋或研成粉末装袋,通过微波炉或电热恒温箱加热至适宜温度后使用[18]㊂研究显示,热熨包大小㊁材质㊁内容物的质量与配比均会影响吴茱萸热奄包加热后的温度,而且不同的测温位置也会对测温结果有较大的影响[19]㊂应用方法:取吴茱萸热奄包置于微波炉中大火/中火加热3~7m i n,微波法能保留中药有效成分,取出后待温度为35~70ħ时敷于病人腹部或神阙穴㊁双侧内关㊁中脘穴等穴位㊂利用热力使吴茱萸直接透过皮肤进入机体组织,发挥药效,促进病人胃肠蠕动㊂每次热敷时间为15~40m i n,每日1~3次,干预7~12d或至胃肠功能恢复停止,吴茱萸热奄包首次热敷时间为病人术后返回病房时或术后第1天㊂吴茱萸热奄包可重复使用[20-24]㊂苏敏等[19]建议,微波加热重复使用吴茱萸热奄包的次数不宜超过9次㊂吴茱萸热奄包干热敷需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位置,使用过程中需防止低温烫伤,低温烫伤局部皮肤出现红肿㊁水疱㊁脱皮或发白的现象,严重者可造成深部组织坏死,甚至发生溃烂,影响病人康复㊂低温烫伤面积不大,痛感不明显,热敷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㊂护理人员在研究开始前应建立并完善防烫伤应急预案,便于在意外发生时积极应对㊂2.3吴茱萸热奄包热熨热熨不同于热敷,热熨是将药物加热后在相应部位来回推熨,推熨过程中对穴位进行热熏,最后定位热敷[25]㊂吴茱萸热熨具体操作:热奄包由吴茱萸及粗盐各250g混合制成,或单用250g吴茱萸制成,微波炉中火加热2~3m i n,至吴茱萸散发出芳香气味取出,待温度适宜后,沿着所选穴位(如神阙㊁中脘㊁天枢㊁气海㊁关元等)顺序或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用力推熨数分钟,推熨时需均匀有力,以病人自述耐受为宜,推熨初时手法轻而快,随着药包温度的降低,用力增强,速度放慢,到达穴位处稍加用力点按,并停留3s,推熨结束后热敷20m i n,每日2次或3次,连续治疗7d或胃肠功能恢复即可停止[26-29]㊂使用吴茱萸热熨时遵循子午流注法选择热熨时间,以脾经㊁胃经为主,循经走向热熨㊂相关研究中,中药热熨包的加热时间多依据经验决定,热熨包的温度需要多次调整,增加了临床护理操作的准备时间[19]㊂多数研究未对热熨包加热及降温的规律,热熨包合理的使用次数进行验证㊂吴茱萸热熨的穴位多以腹部腧穴为主,将其用于伤口未愈合的腹部术后病人,存在以下问题:腹部伤口有敷料覆盖,一定程度上影响腹部腧穴的定位㊂热熨讲究手法的运用及力度的精确控制,腹部术后病人腹部疼痛敏感,热熨手法会加重病人的不适㊂因此,吴茱萸热熨用于伤口未愈合的腹部术后病人需要进一步探讨㊂2.4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是温中补虚㊁降逆止呕的常用方㊂该方药物组成简单,临床应用广泛,在大量文献中均有记载,其对呕吐㊁呃逆㊁腹痛㊁胀满㊁泄泻㊁痢疾㊁眩晕㊁头痛㊁心悸㊁痛经㊁带下㊁青光眼㊁肿瘤等20余种病症均有显著疗效[30]㊂吴茱萸汤味苦,病人口服体验感不佳,护理方面应熟知吴茱萸汤的作用机制㊁用药方法㊁药物使用指导,做好用药后不良反应及病情观察㊂3应用效果3.1促进肠鸣音㊁排气㊁排便恢复吴茱萸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功效主要体现在腹部手术后及危重症病人肠鸣音恢复及排气㊁排便时间提前,缩短禁食时间,病人能够早期经口补充营养,减少液体输入,进入快速康复阶段[31]㊂一项200例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常规护理的剖宫产术后病人比较,使用吴茱萸膏穴位贴敷的剖宫产术后病人首次排便㊁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提前了7.11㊁4.81㊁3.70h,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缓解了病人的腹胀情况[32]㊂吴茱萸在缩短排气㊁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的护理效果较腹胀㊁便秘㊁恶心呕吐更明显㊂同时,吴茱萸联合其他中医疗法,在促进外科术后病人肠鸣音恢复,加快排气排便时间方面也取得良好效果,避免或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㊂3.2改善腹胀㊁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吴茱萸能有效改善术后病人㊁老年人及长期卧床病人的腹胀㊁便秘症状㊂温碧云等[24]对行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腹胀病人进行吴茱萸加粗盐热敷,有效促进了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腹胀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92%,同时缓解病人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㊂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进行的吴茱萸热熨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33]㊂另外,穴位点按联合吴茱萸热奄包腹部热敷治疗哮喘病人的腹胀,治疗率高达93%,提高了哮喘病人的生活质量[22]㊂使用胃动力㊁导泻药易使病人对药物产生依赖,可加重便秘㊂吴茱萸药效温和,没有药物依赖性,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尤其适合老年人及长期卧床病人㊂3.3预防及缓解恶心㊁呕吐陈锋等[12]研究显示,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热敷使肺癌病人术后6~12h㊁12~24h恶心㊁呕吐例数少于对照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证明其能有效预防肺癌术后病人恶心㊁呕吐的发生㊂根据子午流注法使用吴茱萸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㊁呕吐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㊂有学者发现,应用吴茱萸可使输注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12.1%[35]㊂此外,吴茱萸在预防及缓解化疗病人的恶心㊁呕吐疗效显著[36]㊂相较于电刺激㊁注射止吐药等治疗方法,吴茱萸是非侵入性操作,可减轻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及疼痛,护理操作简便,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速康复进程㊂3.4预防及治疗腹泻2016年以前,吴茱萸多用于治疗小儿腹泻,以后逐渐用于其他腹泻病人治疗㊂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吴茱萸中的有机酸主要作用于醛酮还原酶,调整机体糖代谢,发挥止泻作用,初步阐明了吴茱萸经皮治疗腹泻的物质基础和可能的分子机制[37]㊂郑艺等[38]对50例脾肾阳虚型老年腹泻病人应用吴茱萸热敷神阙穴,热熨治疗组病人腹泻消失及缓解的总有效率(92%)高于普通护理组(76%),减少了腹泻相关皮肤并发症,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㊂温针灸联合吴茱萸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腹泻病人,可疏通肠腑气机㊁温中止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39]㊂复方吴茱萸散外敷神阙穴能够预防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避免病人口服止泻药导致的恶心㊁呕吐㊁便秘等不良反应㊂吴茱萸外敷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药效温和,有散寒止痛㊁助阳止泻㊁和胃理肠的功效,适合风寒型腹泻及慢性腹泻病人㊂4小结及展望胃肠功能恢复是外科术后快速康复的主要内容之一㊂吴茱萸外用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功能,预防及缓解恶心㊁呕吐㊁腹泻㊂相关研究证实其具有经济㊁安全㊁疗效明确㊁作用时间长㊁操作方便且不良反应少的优势,病人易接受㊂但相关研究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临床研究多为小样本,缺乏大数据前瞻性的临床分析总结;2)研究中吴茱萸的使用方法㊁剂量㊁频次等没有统一的标准;3)吴茱萸膏及热奄包的配方比例多为自行拟定,缺乏科学依据;4)缺乏不同应用方法(穴位贴敷㊁热奄包干热敷㊁热奄包热熨)的比较研究,哪种方法效果最佳尚不明确㊂未来可开展多中心㊁大样本㊁随机对照试验,从分子生物学方面测评胃肠功能恢复水平,提高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及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研究的高质量,从而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以规范临床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推动吴茱萸在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标准化㊁规范化应用㊂参考文献:[1] L I J,Y U A N M,L I U Y,e ta l.I n c i d e n c eo f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i ns t r o k ep a t i e n t s: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M e d i c i n e, 2017,96(25):e7225.[2] B R O C KC,B R O C K B,A N N E G R A V EP A,e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 o ft h e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d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a u t o n o m i c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d i a be t e s[J].W o r l d JD i a b e t e s,2016,7(16):321-332.[3] B A C K E SJR,B E N T L E YJC,P O L I T I JR,e t a l.D e x a m e t h a s o n er e d u c e s l e n g t ho f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a n d i m p r o v e s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a i na n dn a u s e a a f t e r t o t a l j o i n t a r t h r o p l a s t y:a p r o s p e c t i v e,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J].J o u r n a l o fA r t h r o p l a s t y,2013,28(8):11-17.[4] G U A Y J,N I S H I MO R I M,K O P P S.E p i d u r a l l o c a la n a e s t h e t i c sv e r s u s o p i o i d-b a s e d a n a l g e s i c r e g i m e n s f o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p a r a l y s i s,v o m i t i n g a n d p a i n a f t e r a b d o m i n a ls u r g e r y[J].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S y s tR e v,2016,7(7):C D001893.[5]刘丽,张笑敏,许浚,等.吴茱萸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 a r k e r)的预测分析[J].中草药,2020,51(10):2689-2702.[6]裴相俊.吴茱萸临床量效关系及运用特点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7]王伟,谭志健,秦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3):21-22.[8]周容霞,江平频,刘翔,等.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失眠的护理观察[J].黑龙江医学,2022,46(20):2546-2548.[9]张清花.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10]裴燕翔,裴迎霞,祁鑫,等.吴茱萸循经热熨干预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J].中医学报,2022,37(7):1547-1551.[11]张素秋,孟昕.中医护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44-49.[12]陈锋,庞增粉,张千坤,等.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热敷在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4):4-6.[13]黎秋艳,李砺,吴树芬.吴茱萸姜汁穴位贴敷对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8(1):61-64.[14]王银芝,李逗逗,檀长艳,等.吴茱萸贴敷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6):42-44.[15]吴青青,王燕飞.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艾盐包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 C T㊁C R P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5):874-876.[16]肖莹.加味吴茱萸方穴位敷贴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性呕吐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 [17]孔先云,陈祖琨,杜洋洋,等.吴茱萸穴位贴敷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光明中医,2022,37(13):2332-2336.[18]张继康,徐晋.中药热罨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7):157-159.[19]苏敏,王莹,鲍黎,等.不同时间微波加热对吴茱萸热熨包温度调控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8,33(9):1737-1740. [20]方素鹏.吴茱萸热奄包外敷联合腹部按摩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19,51(4):260-262. [21]韦瑞丽,李兰,曹慧,等.吴茱萸粗盐热敷联合穴位理疗㊁针灸㊁按摩对结直肠癌术后病人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 35(14):2597-2599.[22]邹生燕.穴位点按联合吴茱萸奄包热敷改善喘病患者腹胀[J].护理学杂志,2018,33(11):44-46.[23]郑淑凤,邹晓燕.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腹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16):182-185.[24]温碧云,伍惠凤,卢妙英,等.吴茱萸加粗盐热烫对行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术后腹胀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6):53-56.[25]姚啸生,王禹,戚晓楠,等.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 e t 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9):2232-2234. [26]朱早兰,陈淑怡,姚小燕,等.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在I C U机械通气腹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147-149.[27]林丽君,刘张苑珠,何军明,等.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对肝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程度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20,19(9):32-36.[28]李高富.吴茱萸热熨法促进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133-135.[29]施剑丹,范国勤,李爱华,等.粗盐联合吴茱萸循经中药热熨对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0):127-129.[30]蒋姗,李云,郭杰,等.基于现代临床文献的经典名方吴茱萸汤主治病症及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4): 181-193.[31]辜斐,杨华,海映梅,等.吴茱萸热敷腹部对改善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2): 214-215.[32]陈爱莲,冯雪坤,吴静璇,等.吴茱萸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4):30-31.[33]吕翔燕.吴茱萸循经热熨及穴位贴敷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2):211-213. [34]万桃红. 子午流注 指导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㊁呕吐的临床研究[J].药品评价,2021,18(12):734-736. [35]章海燕.吴茱萸包热敷对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9):1553-1554.[36]张海燕,宁风风,赵壮.吴茱萸药包外敷神阙穴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7):23-25. [37]周建新,沈硕,杜茂波,等.基于U P L C-Q-T O F-M S技术和整合药理学方法探索吴茱萸经皮成分及其治疗腹泻的分子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7):112-120.[38]郑艺,唐旭丽,黎莹,等.中药吴茱萸热敷神阙对脾肾阳虚型老年腹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5):89-90. [39]王威岩,刘军,孔令丽,等.温针灸配合吴茱萸贴敷神阙穴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1):108-109.(收稿日期:2023-03-14;修回日期:2023-10-01)(本文编辑张建华)。
・1370・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42 卷第 15 期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Lniversity,2021 , Vol.42, No. 15
•护理园地•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部创伤患者术后康
复及疼痛的影响
林静华 许柳琴 郭秋兰 肖玉兰 袁群弟 胡志敏【摘要
】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ERAS)
的护理干预对腹部创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一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
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
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肠蠕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分 别为(9.85±2.74)min、(38.24±4.53)h、(22.38±3.41)h、(6.13±2.41)d,短于对照组的(13.65±3.10)min、
(46.22±5.09)h、(27.64±3.92)h、(8.97±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 两组疼痛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2 h疼痛评分(3.33±1.07)分,低于对照组的(4.24±1.29)
分,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
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于
ERAS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腹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
,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 关键词】 腹部创伤;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疼痛; 并发症; 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O.3969/j .issn.1002-1256.2021.15.023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RAS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and pain of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