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教育弘扬中国文化不仅能够真正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提高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意识。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

一、创编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创编教材时融入中国文化不仅能够给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一条重要的传播途径,还能够为中小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在创编小学英语教材时要重视教材的全面性,既要保证能够有语言专家、翻转学家等专家学者的参与,也要保证中西方文化的专家参与,从而提高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我国对外汉语教材使用了中英文双语标注,很方便学生的学习。其次,在教材编写中应当尽量增加有关表达中国文化的文章,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比如民风民俗、地理环境、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思想等等。同时在这些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最后,应当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保证编制的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要保证编写的教材适合中小学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总之,为了保证中国文化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应当从教材编写入手,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利于中国文化传播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

识。

二、拓宽中国文化的融入渠道

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中国文化,在课外教学、校园活动等中融入中国文化。只有拓宽中国文化的融入渠道才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中小学英语教学中。

如可以在小英语教学中,选择一名外籍教师和本土教师共同教学,这样既能实现中外互补,也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全面地体会到中国优秀文化,最终增强中小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的生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灵活应用各种方式,通过课堂内外将中国文化渗透到学生心中,如在讲授部分词汇时教师可适当运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这样不仅可丰富词汇教学内容,还可以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或者是在布置教室的学习园地时可依据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和冬至节等,并组织学生画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美术作品、写上相应的节日语言。总之,在中外文化逐渐融合的背景下,为了突出中国文化,加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积极拓宽中国文化的融入渠道,并借助各种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增加学生的文化接触面,从而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是中国文化的完美融合。

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助力。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还可以通过自身的魅力影响到学生。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正确看待中国文化,并为我国优秀

文化的弘扬做出贡献。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哲学、历史、中医、戏剧、习俗等等。教师只需要简单的了解,并有一定的认识即可。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抓住进修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其次,中小学英语教师若要想把真正的中国文化传授给学生,就应当充分了解本土文化,并正确看待文化差异。这样才能逐渐使学生形成文化平等的意识,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最后,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当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交流平台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文化观点,以避免学生产生文化认识偏差。总之,为了保证中国文化与中小学英语能够完美融合,小学教师应当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本文文化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位,还能够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全世界。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合理的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从而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文档

浅谈英语教学中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一、前言 作为对外交流得预备力量,英语学习者担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知识得重任。然而笔者发现,现今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外国朋友曾在与笔者交谈时不止一次地提到,她们在于大多中国学生交流时,学生们在谈到一些西方节日与风土人情得时候语言滔滔不绝,但当她们想向学生了解一些中国得传统文化时,中国学生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说出口,只得哑口无言。胡文仲 ( 1997) 指出: “学了外语就丢了母语, 有了外国文化就抛弃本民族文化, 那么这些人仍就是‘单语人’, 这个世界仍就是隔离得世界, 如此, 外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成功得跨文化交际应该就是文化得双向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当中普遍存在得“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却令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当中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得特点 “语言学习要确立学习目得,而大部分学习语言得目得都就是为了交流,尤其就是进行跨文化交流。”(Widdowson,1983)那么,应该怎样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中国得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得英语表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准确 表达中国文化得英语词汇应当准确,不能信口编造。从19世纪末开始,辜鸿铭、陈季同、林语堂等一批学者较早地用英语出版书籍向国外介绍了中国得文化,很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也就是从阅读她们得著作开始。这些学者较早提出得一些中国文化名词得英语用法现在已经被国内外学界普遍接受,我们应当了解这些已经被认可得词汇,并在英语交际中准确地使用她们。 2、精炼 对于一些没有固定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词汇,我们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应当使用精炼语言进行描述。所谓精炼,就就是尽量使用简单易懂得词语,而不应将字典上一些比较生僻得词语生搬硬套得使用到交际当中。使用得语言也应当符合英语得表达习惯,尽量避免“中式英语”。 3、不可翻译性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得文化, 不同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既有普遍得共性又有各自得个性。文化之间得区别或个性则

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11833897.html, 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作者:都业振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4期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因 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中国文化,拓展视野,提升文化鉴别能力和交际能力。下面我将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探讨。[1] 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存在的现实问题 1.初中英语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教科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外研社版七年级教材目录为例,课文涉及的内容具有时代性、知识性、和真实性。教材中谈论着生活和学习以及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有很大程度的了解。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少之又少。这样的选材让英语与传统文化形成了明显的鸿沟,使学生逐渐淡化了传统文化,也就逐渐失去了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2] 2.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与学,二者相互依存并且都以文化为载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多的关注学生的词汇和语言输出能力,把重点放在“应试”上。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则认为是语文学科的范畴。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英语基本知识,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更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对语言输出的要求而且能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发表时间:2011-06-28T09:01:00.2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9期上供稿作者:石永红[导读]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石永红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056400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西方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素材,教师在讲授语言点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文化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可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进行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便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词汇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了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上。要让学生了解: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最具有代表性。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有关“dog”这个词的文化含义。汉语里有“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腿子”等贬义词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在西方文化中,狗以它的忠实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在英语国家里身价百倍,人们把它当作宠物,狗被称为“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的形象是正面的,与狗有关的词语也是褒义的,或是中性的。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如习语“a lucky dog”意为“幸运儿”。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使学生会正确使用。此外,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会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2、注意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如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喜食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 national drink (举国饮用的饮料),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一般情况下提问学生:“‘红茶’英语怎么说?”学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red tea.”随后可告诉学生“black tea”才是正确的,学生都会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由于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 三、体会真实情景,了解西方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在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致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跨民族接触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人教社新教材的编者们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涉及文化介绍的课文和日常生活的会话题材比统编旧教材增加了一些。这表明: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层面。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It is uni versally ack no wledged that Chin ese cultur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 n two thousa nd years, which once had great in flue nee on the world. Although China risks copying the Western lifestyle ' s worst aspects, especially of unhealthy eating and drinking, Which once gave rise to many problems. Fort un ately, Chi nese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e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examples might be given easil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added into our CET4and CET6,which help us get hold of it better. All in all, Chin ese traditi onal culture accompa nies our growth all the time, which has already deeply rooted in our daily lives. As a Chinese, What we ought to do is to transmit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nly with these efforts adopted can we en sure that Chi 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be leaded to a brilliant future.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e importa nee of protect ing traditi onal Chin ese culture, which is challenged or facing extinction because of the developing society and cha nging lifestyle. Besides, China is n ati on wide spari ng no efforts to do it.(36 words)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ee to Chines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lso to the harm onious developme nt betwee n local econo mic and social developme nt. In my opin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raditional culture 1 / 21 / 2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2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仙桃四中史丽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几经改版,几年前红遍全国的网络歌曲《李雷与韩梅梅》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大势所驱,而现有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西方文化,教材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与渗透。而通过教材来传递和渗透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外国文化而忽略了本国的文化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这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它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剪纸书法歇后语,谚语以及传统节日等等。。现有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渗透主要是课堂文化渗透和课中文化渗透,我一般把两者结合起来做。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中华传统食物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课文中间有涉及到食物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进行教学。如mapo tofu(麻婆豆腐),glue pudding /sweet dumplings(汤圆),steamed bread(馒头),soybean milk (豆浆),fried bread stick(油条) ,fried rice with egg(蛋炒饭),rice-meat dumplings(肉丸),egg and vegetable soup(蛋花汤),)。这些菜单名称可以结合问句“What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dinner?”“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进行操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活跃。学生们也沉浸于一种充满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气息的氛围中,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2.谚语格言 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的谚语格言,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后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的,并且与一些西方本土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以将谚语集中教授一部分或者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初一下册有一篇课文谈到中国学生在国外求学的文章,课文中有一句话“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翻译成中文就是“没有哪里像家”。在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ast, west, 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学生一下就可以记住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Abstract: English Language Study is not only study English vocabulary and English grammar; whil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neither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nor English grammar. They must involve culture, and establish a close tie with it. This thesis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Infiltrating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meanwhile, revealing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filtrat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Language Study;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Infiltrating 摘要:英语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英语教学也并非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的教学。英语学习和教学都应该而且必须涉及文化,并与之紧密联系。本文在介绍文化渗透与英语教、学两方面的关系的同时指出了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一、前言 英语学习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我国的英语学习也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新华网上海3月26日电(刘丹滕育栋)我国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占全国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加在一起超过1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虽然英语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效果却极其有限。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就开始了英语教育,可学生的水平却一直不能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甚至还没有初中生高。他们对要求的学习内容根本不能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所以,高职英语教学不得不一边补旧课,一边上新课。这样上课,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了“梦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相互脱节;各学校各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对我们来说,我们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只能从当下找到合适的办法以达到最理想效果。教、学是目前的主要矛盾,也是英语教育的着力点。

英语教学中进行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是我们的民族之根,中学生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一定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给他们。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教材本身很少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我认为,英语教师我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带进英语课堂,使英语课堂不只是学习外语的地方,也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学生大部分是90后或者00后,他们热衷于西方的文化和新鲜事物,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中学生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和课堂气氛的调整。中学生大部分都不擅长英语,有些同学26个字母也认不下来,所以英语可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头疼,很多同学坐不住就开始说话,课堂纪律有些混乱,但是在英语课堂上增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调整课堂气氛,避免英语课堂的单调。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讲究的“尊师重道”,“孝道”,又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他们对于自己违反纪律的行为又有一定的限制。

二、英语课堂中实施传统文化的策略 教材内容的调整。目前使用的中学英语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为了更好的使同学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务必需要多增加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单词到短语再到文章。 首先,可以多增加一些表述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的英语词汇,比如清明节、端午节,粽子,饺子,龙舟,屈原,孔子,孟子,孔融等等。 其次,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作为阅读内容,现在的中学教材,大部分的文章是英语文化的文章,学习英语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对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更加重要,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可以加入比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卧病求鲤》等这样的内容,这样,同学们不但学习了英语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最后,在考虑到西方文化知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国学经典的英语翻译,将中国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渗透其中,在为同学们增加跨文化交际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doc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人们一定会渗入文化的教学。同样,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应当有意识地将文化渗透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避免一些语用方面的错误。 因为,一方面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知识、经验是由语言来描述、来储存的,人类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等也是由语言来描述和分析的。可以说语言就是文化的折射;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一种折射,语言本身也深受文化的影响。比如说在一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几乎就没有关于雪的词汇,因为他们那里从来不下雪,理所当然,他们对雪就没有理性和感性认识。而爱斯基靡人却对雪做了非常仔细的分类,因为他们居住在冰冷的北极圈附近,雪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阿拉伯语中有几十个词汇来称呼骆驼,而汉语中只有一个词“骆驼”而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不可分,我们在教中学英语时,应该努力将文化渗透于中学英语的教学之中。我在教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不同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对等的词汇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我们在讲解词汇时应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而文化内

涵只有部分相同。如在英语中,family指丈夫、妻子和孩子, 而汉语的家庭很可能是丈夫、妻子和孩子还包括祖父母;又如birthday party在英美国家非常普及,多是指好朋友聚集一堂.吃生日蛋糕,赠送小礼物,还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如:舞会、酒会、烧烤、野餐等,而中国生日开晚会不太普遍,大多是年长的人做整十的生日,亲朋好友一起吃顿饭而已。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例如,龙在汉语中有吉祥之意。如龙飞风舞,龙风呈样;而dragon在英语中是一 种凶猛的、邪恶的动物,指人时常含贬义。在Collins Cobui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这本字典中,有这样的句子: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you mean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又如凤凰有祥瑞之意,如龙风呈样;而phoenix却有再生之意,指长生鸟在沙漠生活了数百年后,自焚于火柴堆中,并由此再生,开始另一循环。还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文化中有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松常比喻人具有坚定不移、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而pine则没 有此意;汉语中的虎有勇猛威武之意,而tiger则没有这样的内涵。当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还可以想很多其它的好方法将文化有意识地渗透于语言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人们一定会渗入文化的教学。同样,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应当有意识地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张鹏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Shaanxi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English Language Study is not only study English vocabulary and English grammar; whil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neither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nor English grammar. They must involve culture, and establish a close tie with it. This thesis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Infiltrating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meanwhile, revealing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filtrat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Language Study;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Infiltrating 摘要:英语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英语教学也并非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的教学。英语学习和教学都应该而且必须涉及文化,并与之紧密联系。本文在介绍文化渗透与英语教、学两方面的关系的同时指出了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一、前言 英语学习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我国的英语学习也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新华网上海3月26日电(刘丹滕育栋)我国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占全国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加在一起超过1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虽然英语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效果却极其有限。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就开始了英语教育,可学生的水平却一直不能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甚至还没有初中生高。他们对要求的学习内容根本不能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所以,高职英语教学不得不一边补旧课,一边上新课。这样上课,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了“梦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相互脱节;各学校各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文化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文化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使用大量的专业性词语。传统文化爱好者对英语文化新闻报道中的专有名词了若指掌。但是,不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障碍。如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翻译:LanternFestival(元宵节),而“lantern”本是“灯笼”的意思;TombSweepingDay(清明节),而“tomb-sweeping”本是“扫墓”的意思;DragonBoatFestival(端午节),而“dragon-boat”本是“龙舟”的意思。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中有时牵涉到成语、谚语以及古诗词的翻译,此时要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不要一味地追求句式的对仗工整。再次, ___传统文化的翻译是建立在了解其浓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不仅要了解它的、典故,还要了解它的传统民俗如食品、服装、节日、礼节、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生态教学指的是把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和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和环节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指引下有机联系、协调统一、相互促进。生态课堂各要素、环节中始终贯穿的是联系、发展、共生、平衡、开放等生态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翻译能力方面,需要教师的教授、讲解、分析、指导和学生的学习、讨论、总结、交流有机结合。

1.课堂教学内容应体现整体性和联系性生态理念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一个整体之中,整体是部分存在的前提。在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以联系性和整体性作为指导。其一,教学内容要体现相邻知识系列的整合,要体现性质相近课程的整合。在传统文化翻译教学中,应恰当地融入英美文学、语言学、词汇学、修辞学等课程内容,体现与其他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整合。其二,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与其生存环境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联系意识的培养。 2.课堂教学过程应体现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传统文化翻译教学过程应贯彻动态性、联系性、发展性等生态理念。教学过程应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多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另外,还应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拓宽彼此视野,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3.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文化翻译课堂教学方法应贯彻多样性、联系性等生态理念。一是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与导入。背景介绍主要指教师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课的同时讲解给学生,使他们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特定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进行不同的文化对比指教师在讲解本国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侧重与外国文化内容进行联想和比较,使

浅谈文化渗透与英语教学

浅谈文化渗透与英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0-06-24T09:48:49.297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赵金月 [导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制约着语言的发展 赵金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教学方法与途径,对于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听力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文化渗透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682(2009)08-0052-02 一、当前高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基础语法及语法、句法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将英语学习看成是枯燥无聊的机械记忆,而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实在意义。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文化的渗透,这样会便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并指导自己的英语学习。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制约着语言的发展。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复杂渗透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同时它也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化是学习语言的一部分,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语言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文化导入,抓准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强调英语的理解,有助于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体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因此,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语言交际、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等。现简谈在语言交际范围内,最常见的差别。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其它区别。在美国 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他们具备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且能够对篇章做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在这个阶段,如果继续沿用高中传统的模式教学,单一侧重讲解语法知识,势必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有关于英美国家背景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文化渗透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使用英语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英文中许多表达都有其文化内涵,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后,再去了解就变得水到渠成,容易许多。例如,当学到“ To meet one’s Waterloo”已成了决定性的代名词。由此可见,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记忆起来自然也就不再费力了。例如,汉语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旨在激励人们坚持锻炼身体,“三伏”和“三九”在英语里可以表示为 three fu和three nine,若换一种表达方式,例如: 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就可以了。 3.了解文化差异有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使用起来也有很大差异。不了解文化背景,就容易带来用语错误,无法有效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无法理解别人的语言所表达的交际功能,甚至会导致误解和尴尬的局面。例如,在英语中,我们用“You lucky dog.”表示“你这家伙真幸运”,如果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很容易产生误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若教师能通过这个句子给学生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不难使学生理解了,在汉语中,狗一般用作贬义,而在西方除了极少数情况外,狗都有中性或褒义的涵义。如: “He worked like a dog.”表示“他工作很卖力”而没有贬低之意。因此,只有了解了文化差异,才不至于在交际时产生误解。 四、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途径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教师在讲解英语日常交际用语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语言本身的知识外,还要注意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差异,一般语用差异是由交际双方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造成的。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学习中,同时给学生提供情景,让他们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反复训练,逐渐培养起他们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运用语言时不仅准确、流畅,而且得体,使交际得以正常进行。例如,在我校 08级高职学生英语课本中,有一章内容关于天津的饮食文化,根据这一内容,教师可以适当插入有关天津的传统文化,并可以拓展到国外的一些饮食文化等。再比如,“家庭”,教师可以在这一章给学生加入中西方在家庭、婚姻及子女教育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总之,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内容,把它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2.树立文化意识,注重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 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不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

浅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

浅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8-09-20T10:34:54.12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作者:修丽媛[导读] 如何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和实践的问题。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核心标志。“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中国当代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毫无疑问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和实践的问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将会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中教学;英语 当今,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而教育,成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笔者深深地觉得,学生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却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所谓的“韩流”等流行文化已经开始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间的流失让人不寒而栗。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势在必行。 大部分人认为,在教育领域传播传统文化主要靠母语教学来实现。在语文和历史两个学科中尤为重要。但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利用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碰撞,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对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高中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又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课上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英语课本内容多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学等文化知识和日常生活习惯,但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这样的课文结构让英语教学内容与高中学生的普通生活之间形成鸿沟,使学生产生我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的疑惑,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合理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与课文所涉及到的英语国家文化间的横向对比,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外研社新标准学生用书必修3第6模块中,教材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更立西山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将之翻译为“walls of stones to hold back clouds and rain till a smooth lake rises in the narrow gorges.”。笔者在教授此课时,利用了课外的中国诗歌的译文,让学生来猜出自于哪首中国传统诗词。例如“So let us wish that man,will live long as he can!Though miles apart,we wi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even though miles apart.”“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学生不仅直观地体会到了英语与汉语使用的差别,更体会到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和中国诗词的独特结构和优美意境。进而鼓励学生,连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的汉语都能学会,学好英语更不在话下。教育学生与其用网络流行语来标显自己的“与时俱进”,不如用中国的古语来展现你的“技高一筹”。以此例推,无论课文涉及到音乐、节日、文学作品还是交际等哪一个方面,都可以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既寓教于乐,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既学会了英语知识,又开阔了眼界;既提高了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又自觉承担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但要注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味地贬低和抵制外来文化,凸显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地看待文化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不是“自傲感”。 二、课外拓展,深化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要延伸到高中生的生活中。教师可以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网络、杂志等为途径,布置含有文化知识探索为内容的课后任务。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学的英语译本,用英语写读后感想。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演讲比赛,“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哪个对我影响更大”的辩论赛,用英语来表演中国的传统剧目等等。让学生摆脱死学英语的尴尬状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深化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势在必行,却也任重道远。很多高中生甚至不知道学习英语到底有什么用,更别提将英语学好。高中英语教师既要将基础的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应对考试,又要想方设法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教学中,这并不容易实现。它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坚持,又需要学生的理解与配合。但它值得每一个高中教师去探索去实践。 三、结语 2016年11月30日,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提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的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高中生承载着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教育要给高中生的文化传承提供机会和平台。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1]王建.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英语教学[J].校园英语(中旬),2014(8). (作者单位: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 116300)

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英语教学-精品教育文档

将xx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英语教学 改革的背后是对当前中国教育的深刻反思,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熟视无睹,对外来文化的盲目狂热,已经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长此以往不知道我们培养的高中生究竟是为谁服务?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使我们的高中生不仅“放眼世界”,而且“胸怀祖国”。 一、通过课上对比学习,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结合英语课文教学向高中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对比,让高中生就某一方面找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异,使高中生在逐步掌握英语这门交流工具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从而激发高中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例如,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Relics的阅读部分是关于俄国传奇文化建筑琥珀屋的历史介绍,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以下两个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尽量用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amazing,design,fancystyle,belongto,inreturn,receptionhall,atwar,thereisnodoubtthat,select,decorate,treasure 等) 1 What other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do you know? 2 Which of these cultural relics are you mostinterested in?and why? 通过讨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文化古迹的恢宏气势和巧夺天工,真诚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非凡智慧,从而对祖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总之运用对比学习提高高中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程度和鉴别能力,培养高中生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们在学习外来语,接受异域文化的同时提高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保证母语文化不受威胁,认识到本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衰退的严重后果,自觉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加强中国文化输出的题中之义。 二、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