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州大学应用数学博士生导师简介

兰州大学应用数学博士生导师简介

兰州大学应用数学博士生导师简介
兰州大学应用数学博士生导师简介

钟承奎,男,汉族,出生于1958年11月6日,理学博士,安徽省肥西人,现任兰州大

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兰州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从事非线性泛函分析和无穷维动力系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在拓扑度理论、临界点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性成果,发表SCI论文50多篇,并于1998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重点项目的主持人。

李万同,男,教授,博士,博士导师,甘肃省会宁县人,1964年10月出

生。1983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7年6月毕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师从叶其孝教授,1993年3月毕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至1999年6月在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基础数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文源教授和范先令教授,提前一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应Shigui Ruan教授的邀请,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一年,2006年12月应辛周平教授邀请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现任兰州大学“萃英计划”特聘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和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甘肃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山东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杂志《Applied Mathematics E-No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fference Equations》、《Advances i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Pacific-A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Glob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Far-East Journal of Mathematics》及《Journal of Applicable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编委,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会《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欧洲数学会《数学评论》(Z. Math.)评论员,《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等20余种SCI杂志审稿人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通讯评议人。

李万同教授多年来在动力系统与微分方程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关注的是非线性问题。在上述领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杂志收录120余篇,并合作出版著作和教材各一部,其中与国际著名数学家R.P.Agarwal合作完成的英文专著《Nonoscillation and Oscillation Theory for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在国际著名的Marcel Dekker出版社作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系列第267卷》出版。先后主持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测度链上时滞动力方程的周期解与边值问题》(2005)、《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的泛函方法》(2001)、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既第二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项目《时滞动力系统理论及应用》(2001)、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基金《非线性泛函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解的性态研究》(2000)、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非线性微分方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2004)、教育部985工程项目《非线性演化方程中的若干核心问

题》(200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学基金等16项基金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

阮士贵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数学系教授

阮士贵教生于1963年4月,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

先后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加拿大阿尔伯特(Alberta)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在加拿大麦可马斯特(McMaster)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科研工作。其后担任加拿大道尔毫斯(Dalhousie)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美国范德贝尔特(Vanderbilt)大学数学系客座副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数学系副教授,现为美国迈阿密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学术成就包括白血病的数学建模和分析、非典(SARS)传播的建模与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I)的感染动力学研究、媒介传播(Vector—borne)疾病的建模与理论分析、生态与传染病模型的多参数分支分析、浮游生物系统的动力学等。

张志军男,汉族,1963年2月生,陕西省乾县人。1982年9月-1992年6月在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系学习,并获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1998年7月在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任教,1998年8月至今在烟台大学任教。现为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2002年被兰州大学评聘为应用数学兼职博导,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四理事会理事。国际学术期刊《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Applications》编委。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非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研究工作,对解的奇性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 收录30篇,SCI- 2区8篇。这些论文集中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SIAM J. Math. Anal.、J. Diff. Equations、Proc. Roy. Soc. Edinburgh Math. A、Advanced In Nonlinear Studies、Comm. Pure Appl. Anal.、Nonlinear Anal. 、J. Math. Anal. Appl. 上。论文近200篇次被其他学者在著名出版公司出版的专著、系列丛书和国际著名期刊引用。在科学出版社编译出版了《模型数学》,在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著作《数学分析中的一些新思想与新方法》。先后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第四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基金各1项(负责人)。2009年荣获山东省自然三等奖(首位),2次荣获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首位)。

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8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始终将现代数学的新思想与新方法贯穿到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指导的10名研究生,有2人考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3人分别考取兰州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有1篇获2008年省优秀硕士论文;所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2篇获省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

魏婷,女,1966年生,自1983年到1990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和数学

所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7月分配到兰州大学数学系工作,2002年去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期间,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工作期间为本科生开过数学模型,数学物理方程,优化方法与应用算法,高等数学,数值分析,数学分析及反问题选讲等课程。曾连续四年组

织和培训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的参赛队员,并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过1998年度的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为《兰州大学数学模型课程

的教学与实践》。

魏婷从事的专业是应用数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偏微分方程,目前

着重研究偏微分方程中的反问题的正则化计算方法。1999年至2007年间,先后三次在香港城市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作访问学者,期间与香港学者Y. C. Hon教授,日本国际著名反问题研究专家M. Yamamoto教授和复旦大学程晋教授等开展偏微分方程反问题,主要是椭圆方程和抛物方程的Cauchy问题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过2002-2003

年度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为《逆热传导问题与椭圆方程Cauchy 问题的正则化新理论和新方法》。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过两项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2006年度的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张和平甘肃天水人,1964年出生, 九三学社社员。1985年兰州大学数学专业本科

毕业,1994年四川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运筹学与控制论研究所所长,甘肃省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学会理事。在图的完美匹配理论和化学图论的研究工作中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李皓教授的简历

★学历、学位:

中关村小学毕业;1977年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在校高中生考入中国科技

大学数学系;1981年以在校生身份提前考入中国科学院系统所读研究生并于

1983年通过考试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硕士博士学位连读者之一;1986年获得运

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博士学位;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导师为许国志院士和朱永津

教授;1993年5月获得法国巴黎南大学(第十一大)Habilitation(即指导研究资格,作用是博士导师资格和大学教授资格).

★工作: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NRS)

1990至2006: 研究员(CR,titulaire)

2006: 主任研究员(DR)

—1993至今: 法国巴黎南大学(第十一大)博士导师

★实验室和地址:

Laboratoire de Recherche en Informatique

UMR6823 du CNRS-Université P aris-sud( Paris 11)

Bat.490, 91405-Orsay CEDEX, France

联系电话和email:33- (0)1-69-15-42-26

li@lri.fr

—2006年:兰州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导师

—2005年至今: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2006年:教育部春晖计划兰州大学工作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外)—2004年至今: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图论,组合和网络实验室海外主任。

—曾经在法国德国英国匈牙利和中国等地11个机构任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邀请研究员,顾问教授等

★社会活动

1.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前理事长(1996.2-1998.2)

2.全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联合会秘书长(2004-)

3.法国北京协会科技顾问(2004-)

4.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2004-)

赵敦

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助管理办法.doc

附件 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助管理办法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19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20号)以及《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做好研究生奖助工作的通知》(财教〔2013〕221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一、奖助对象 本《办法》的奖助对象为我校2014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具体界定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列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且人事档案转入我校的全日制非在职学习的研究生,MBA、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政策由所在学院根据相关政策自行制订。 二、奖助体系构成 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主要由奖励优秀、基本保障和针对不同群体的资助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奖励优秀部分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三好研究生及优秀研究生干部表彰和奖励;基本保障部分主要由国家助学金、助研津贴或实习津贴组成;资助政策包括国家助学贷款、新生绿色通道、研究生“三助”、特殊困难学生应急基金和社会类助学金等。 三、学业奖学金 为了奖励和支持表现优良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按照一定比例分等级设立,由各学院(研究院)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具体负责评定,报学校审核批准后一次性发放。为了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学业奖学金实行动态调整,每学年评定一次。 (一)奖励对象 我校2014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 (二)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品学兼优; 4.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5.有下列行为的研究生,不得参评学业奖学金: ①违反学术规范,经查实确有学术不端行为者; —1—

兰州大学校园环境改造计划精.doc

兰州大学校园环境改造计划 一、改造依据 根据《兰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兰州大学本部校区规划调整方案》、《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绿化景观规划》和百年校庆要求,制定校园环境改造计划。 二、改造目标 显著提升校园环境层次,全面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展现兰大风采,树立良好形象,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与学生的教育熏陶相得益彰。在学校百年华诞之际,使校园面貌得到整体改观和优化,建设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人文化、数字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三、改造原则 1.坚持遵循规划进行改造的原则。依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实施改造,既遵循规划原则和思路,又与时俱进,积极吸取先进的建设和发展理念。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环境改造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坚持传承校园文化的原则。环境改造中尊重和保留已形成的建筑与环境风格,同时,以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小品等人文景观,凸显兰大百年名校的精神和风貌,体现兰大自身的文化特色,营造积极进取,青春活泼的校园环境氛围。

4.坚持创建一流品质的原则。立足长远,立意高远,追求和体现一流品质,以通透、融合、清新、亲近等特征,展现一流大学校园环境品格。 5.坚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的原则。把握点与面、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结合,在实现过程中处理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关系。 四、改造思路 1、本部:围绕一条轴线、一个中心点、一条环形线、“五个广场”、“五个花园”进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景观点建设带动景观区建设。 一条轴线:校大门至图书馆。这是校园中轴线,本次不做大调整,待旧文科楼改造时一并考虑。 一个中心点:校园中心喷泉。这是校园中心点,也是校园绿化区域中心点。周围绿化已形成风格,只进行修剪和局部改造。 一条环形线:校园道路交通环形线。这是此次改造的重点。一是进行道路扩展;二是围绕环形线周边进行改造和布局。 五个广场:草坪广场,综合楼前;元素广场,二号化学楼前;明德广场,学生七八号楼;亲明广场,新文科楼南;至善广场,学生五六号楼包括西餐厅周边。(名称暂定) 五个花园:丁香园,信息楼前;桃李园,网球场东;榆梅园,人工湖西南;迎春园,人工湖南;樱花园,现花房处。 2、建筑外墙颜色保持原有风格。物理楼、化学楼、旧文科楼等蓝砖白色沟缝,颜色不变。生物楼、学生5、6、7、8号楼、浴室、

兰州大学专业介绍

公共卫生学院 联系电话:网址: 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年,是西北五省最早建立起来的公共卫生学专业。卫生部于年和年先后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和北京医师进修学院抽调教师充实师 资队伍。年全部并入医疗系。年恢复公共卫生系建制。年易名为预防医学系。年 更名为公共卫生学系。年月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年月随着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年月组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教授人,副教授人。有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 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 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为省高校省级重点学科。设有预防医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个本科专业。 毕业生适宜在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医院等机构工作。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既掌握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有较扎实的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 皮肤性病学、诊断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 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社会医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既懂医学基础理论又懂管理知识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解剖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 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公共卫生概论,流行病学、社会学、现代管理学、组织 行为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监督学、 医院管理学、逻辑学、社会医学等。 基础医学院 联系电话:网址:

兰州大学赋

兰州大学赋 数陇右之翘首,顾兰山之清幽。观金城之云卷,望黄河 之水流。垒石壁以凝伫,记母亲于回眸。⑴引二景于雄踞,衔九渊于龙蟠。纳七彩以执笔,吐九华于铺笺。照兰亭以聚 首,赋兰山于周环。路漫漫以今古,步焯焯于流年。纵横以 通衢,逶迤于瀛寰。 悉数行于路,冠名或学院、或至公,仰仲景以驱厉,念 俪生于史传。溯法政以昭彰,顺肇兴于中山。注神驰于道, 署名或华佗、或思邈、或时珍、或隆基、或树帜、或迪生, 据务本以阙填,获新知于捐妍。享安亭以文魁,正茂士于行键。逐步于楼榭,题名或恪勤、或明道、或天演、或思雨、 或闻韶、或精诚、或勤博、或碧野,但指于目前。观飞云于 湖泽,旋齐云于风鸢。驻观云以思绪,聚萃英于诗篇。行杏 林以格致,持贵勤于桂端。趋跃进以逸夫,揽胡杨于创关。 大楼通大路,大道接大坛。 起行艺苑,庄重悦色而雅,赞丹桂又芝兰之誉;采风东隅,席地动容相和,照绮韵紫薇于宣敷。春华秋实,中通外 直争植,觅清朗紫竹以高节;芳华鲜美,浪漫紫藤盘踞,望 掩映玉树于风旋。筑室有年,入门秉礼师生,南北重阶暖煦 可居;堂开数地,掩袖惇叙宾客,东西复台明窗讲筵。偿闻

欣以出彩,叙贺兰于祁连。经天山以陈迹,处昆仑于秀颜。 沾“虎气”以学苑,⑵ 奏铿锵于杏坛。记庭霰以昨夜,授林 花于后焉。如斯也,巡形胜以养志,捧《视野》而殊卓。邀 “文溯”而比名,⑶传《读者》于赛学。会于积石堂,使于 攀山岳。 于是号为湘人,左公宗棠。⑷于萃英门,名至公堂。⑸斯时贡院,学吏略商。己酉仲秋,⑹时轮正当。后继陕甘总督,升允奏章。⑺甘肃官立,法政学堂。经四年之春秋,逢辛亥 之风暴。委冰吾为校长,⑻开高等之学校。适时守于戊辰,⑼更中山之名号。自丙戌为国立,⑽冠兰州而称道。自辛树帜,⑿ 到江隆基。大张文脉,见论周知。真理不灭,科学何辞。 追求不舍,精神堪穷。传衍学脉,呼名训恭。兴隆起凤,盘 旋跃龙。携竹踏来,击缶歌起。训曰:“自强不息,独树一 如是照史馆于青霭,见博物于银钩。巡衡汉而星拱,推 户枢于埋头。处逸豫而必诫,偿宴慰于无求。虽困苦而芷若,但烽火于风猷。战歌清响,⒀此曲清音风发,专注抚《白雪》而压静;身影倥偬,不惜劳苦慷慨,用心弹《阳春》于生风。 昔日云集,只为研核物理,正逢寻斗赢以一水;犹睹今朝, 正负电子对撞,但能抵功敌于千钟。端庄行色,后影其长。

兰州大学2010-2011学年三好研究生、

兰州大学2010-2011学年“三好”研究生、 优秀研究生干部推荐人选名单 1.“三好”研究生(568人) 数学与统计学院(15人) 董瑶赵伟刚吴洁蔡俊青盛伟杰李灿蔡金转李建荣董震马云杰赵晶杨立朱玑王淑璠张宏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4人) 王星辉苏玉荣王媛何学敏张晶李志伟马治夏海艳张玉青王恒通杨科刘彬季旭张璐然朱革张佳赵飞虎王一帆白所童庆军周钊葛洪磊吴晓楠牟从普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5人) 李小军毛承胜胡晓东刘沙戚艳兵李志勇赵文孙喜成高黎明张海燕周炜超曲超杨民强张范勇刘雪梅石可福陈婧李兰兰范党平赵宁马媛徐艳霞张燕孔维杰孙彦猛 化学化工学院(44人) 张晟瑞张玉珍杨庆王芹周喜敏王诚祺李媛媛解玉龙李树文宋莹莹李博邓涛张金峰闫旭焕田昊江杰谢国强贾祯鑫刘耀宗陈自胜齐宪亮王红利李葆生孙萌宋增强张玲杨震祝海涛麻丽娟居旭辉黄宏丽阳铭李辉陈志华张月霞陈佳陈志敏王超胡五全王瑞王赟姣倪博立牛宗张洪 生命科学学院(44人) 赵青山柴尔青郑元章张文雅邵虹王娟王倩马涛

郝媛媛郭睿王瑶柳逸月荐圣淇彭守璋侯睿唐俊峰王飞李宏林赵德鹏曹一明张根杨东旭岳丰卓芳芳张世佳何雯婷蒋景龙孙枝红程小芳武振华武海军周文期宋春丽贾红磊刘荣直胡岩峰安家兴尹红菊金素奎王立光岳潇轩刘杰冯娜白彩娟 资源环境学院(20人) 李晓丽方利江王荣军张华安张春梅马宁吕卉黎浩许张贺飞吴有方谢娜朱佳君张旭昇闫业庆张馨王静宋相奎赵四东尹亚于琳荣 西部环境研究院(10人) 张芬黄伟何建华蒲焘鱼腾飞范天来李芙蓉张肖剑杜军张彧瑞 地矿学院(4人) 杜宝霞白涛郭小花牛刚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8人) 张莹王钊齐彭清青郑丽娜郝敏王娟吴永娜楚秉泉大气科学学院(13人) 冯爱霞李霞张宇张敏杨杰陈思宇阎虹如赵俊虎陈志昆胡定珠郭毅鹏金红梅张世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15人) 王晓敏张海宇杨育梅熊立婷张娟娟周旭李敏彭宁波贾晓东李玲王少一张春峰王运兴宋丙辉李江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14人) 杜洪川郭志强刘作业张守伟朱天宝张成俊孟祥厅李平张昱莹谈存敏郭波龙段小江齐伟邹春燕 基础医学院(12人)

兰州大学简介

著百年风雨见世纪辉煌 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3年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828亩,有盘旋路校区、榆中校区、医学校区、一分部、二分部、草业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8个校区,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校医院4所直属医院。盘旋路校区面积684亩,地处市区繁华地带,功能以科研、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榆中校区于2001年9月投入使用,面积2353亩,距市区42公里,处于规划中的甘肃大学城和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带,陇海铁路和巉兰高速公路都从旁边经过,交通便利,环境清新,其功能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以部分专业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为补充。医学校区面积583亩(包括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与盘旋路校区毗邻,目前主要功能是医学教育。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通信网络中心(同时也是甘肃省网络中心)、计算中心、医学实验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图书馆面积63495多平方米,藏书240万册,年订购中外文期刊4000多种,有音像资料和电子出版物2000余种。榆中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6480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4.5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学校大学科技园于2002年启动建设,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初见成效,已于2004年9月顺利通过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评估验收。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2000年经教育部批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

兰州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 报考学院(研究院>名称报考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 准考人 数 统考 推 免 单 考 强 军 人 数 其 中: 少数 骨干 数学与统计学 院 025200 应用统计硕士17 8 0 9 0 0 数学与统计学 院 070101 基础数学35 31 0 4 0 0 数学与统计学 院 070102 计算数学26 22 2 4 0 0 数学与统计学 院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9 16 0 3 0 0 数学与统计学 院 070104 应用数学124 115 3 9 0 0 数学与统计学 院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14 11 1 3 0 0 物理科学与技 术学院 070201 理论物理37 26 0 11 0 0 物理科学与技 术学院 070205 凝聚态物理58 37 1 21 0 0 物理科学与技 术学院 070207 光学 3 3 0 0 0 0 物理科学与技 术学院 070220 ★高等物理教育 5 5 0 0 0 0 物理科学与技 术学院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16 9 0 7 0 0 物理科学与技 术学院 080502 材料学15 14 0 1 0 0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 子学 29 20 0 9 0 0 物理科学与技 术学院 085204 材料工程 6 1 0 5 0 0 物理科学与技 术学院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 4 3 0 1 0 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70208 无线电物理10 6 0 4 0 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0902 电路与系统47 45 0 2 0 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86 69 2 2 0 15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9 6 0 3 0 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50 45 0 4 0 1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87 78 1 9 0 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63 142 2 2 0 19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9 8 0 1 0 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45 35 0 10 0 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5211 计算机技术28 21 0 7 0 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085212 软件工程10 8 0 2 0 0 化学化工学院070301 无机化学22 14 0 8 0 0 化学化工学院070302 分析化学77 68 0 9 0 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简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简介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兰州大学心脏中心-心内科简介 兰州大学心脏中心-心内科前身为大内科心血管病组,1981年独立成科。科室目前共有床位91张,其中普通病房床位75张,CCU床位16张。心脏中心-心内科是由一病区、二病区、冠心病及心脏重症监护病房、2个导管室、心脏无创检查和起搏器随访中心和实验室等单元组成的实力雄厚的大型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也是目前西北最大的心脏监护中心之一。随着新住院部大楼的落成,预期2014年底心脏中心-心内科将有普通病床150张,独立的CCU病床24张,建成4个导管室,包括1个杂交导管室。 科室现年诊治患者86000人次,住院部收治各类心血管患者5000余人次,其中重症抢救监护患者约1200人次/年,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门诊患者3万余人次/年。现有心导管室2个,数字血管造影机2台,介入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高,并发症率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广大患者好评。随着新心导管室的起用,进一步缩短了住院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同时相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方便广大患者就诊。科室拥有国内先进的医学设备,西门子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心脏生理刺激仪、射频消融仪、血管内超声、冠脉内旋磨仪、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OCT、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除颤监护仪、中央监护系统(16床)、心电遥测监护(8床)、高压注射泵等。 2000年被评为甘肃省卫生厅心电生理介入重点学科。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是我省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和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9年成为甘肃省心脏临床医学中心。 2012年经评选成为“美国心脏学会(AHA)专业示范中心”,2012年成为“中国正常成人心电数据库项目研究基地”。2013年成立“甘肃省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兰州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战略,我校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为举措,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参照《兰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校研字〔2008〕54号)及《兰州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校研字〔2010〕29号)的改革思路及总体精神,2012年,在原有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比例和额度,同时增设助研助学金。为了加强管理、规范程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准及比例 学校按照全日制非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人数的70%分别设立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助学金(以下简称“奖助学金”)。奖助学金资助年限最多为3年,其中助研助学金每年按10个月资助。具体资助标准及比例见表《奖助学金的资助比例及标准》。 第三条参评范围

奖助学金的评定范围为我校按期注册的全日制非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包括MBA、MPA、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强军计划)。学业奖学金主要用于资助研究生解决全部或部分学费,助研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研究生解决部分生活费用。 第四条参评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规、政策,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 二、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前一学年各门课程成绩合格,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并通过考核; 三、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科研能力; 四、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实习、实践环节。 第五条申请程序及评审要求 一、各学院、研究院需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奖助学金评定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设置类别和基本标准以及评定程序等,并将实施细则上报研究生院审批备案。 二、学校在每学年末确定各学院、研究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学金指标,并以书面形式下达到各学院、研究院。 三、各学院、研究院根据下达的奖助学金指标和实施细则,具体组织评定。新生奖助学金评定主要参考考研初试、复试成绩,优先考虑推免生;在读研究生则根据学习、科研、实习、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考查评定。助研助学金的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

2018年兰州大学本科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论文 (本科生) 中文标题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研究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Kuai65 Typesetting System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学生姓名快论文 指导教师***教授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计算机 年级2013级 兰州大学教务处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研究 摘要 快论文(https://www.doczj.com/doc/b611654736.html,)是一款专业的毕业论文在线排版系统,上传论文草稿,选定学校模板,点击一键排版,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论文排版,免费下载预览,满意后付款。快论文平台现已汇集了全国617所高校权威毕业论文模板,均源自各校官方最新发布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基本涵盖了各类高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据统计,毕业论文排版涉及的几十项格式设置中,80%的操作都属于不常用操作,因此绝大多数同学以前没用过,以后用到的概率也很低,但为了达到排版的规范,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读论文撰写规范和学习这些不常用的word操作。面对复杂的格式规范,大多数同学熬夜反复调整修改却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剔除了人们手动排版时不可避免的误操作,和由于视觉疲劳导致的错漏等,较之传统的人工排版方式,质量更可靠,价格更优惠,速度更快捷。快论文平台秉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充分研究分析人们的操作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充分考虑其个性需求,设计并开发完成了一个界面简洁、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毕业论文排版和编辑系统,帮助大学生提高毕业论文写作效率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快论文根据各个高校官方的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分别构建了属于各高校自己的定制模板,更准确,更便捷,是国内最大的毕业论文排版平台。 关键词:快论文;专业排版;质量可靠;价格优惠;值得信赖 I

兰州大学研究生国奖奖学金评定办法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评定实施细则(试行) 根据《兰州大学关于开展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与《兰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奖励对象、标准与申请条件 第一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涵盖范围为我院全体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硕士生修学年限不得超过3年。 第二条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 第三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申请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身心健康; 四、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五、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参评内容包括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业绩、社会实践活动及日常综合表现。其中,科研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兰州大学,且不得重复使用。科研业绩正式发表时间截止到学校当年文件下发之日。 (一)科研业绩(占70%权重) 成果分类标准以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类标准(试行)为参考依据。成果署名中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视为第一作者加分,第二作者之后署名不予计分)。 得分说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者A类成果20分、B类成果10分、C类成果5分、D类成果2分(基础分值);增加每篇A类成果加10分、B类成果加5分、C类成果加1分、D类成果加0.5分(累加分值)。以第二作者发表A类成果10

分、B类成果5分、C类成果2.5分、D类成果1分(基础分值),增加每篇A类成果加5分、B类成果加2.5分、C类成果加0.5分、D类成果不计分(累加分值)。 网络成果每篇第一作者为0.2分,第二作者为0.1分;若该网络成果被转载,其第一作者累加0.1分,第二作者累加0.05分。已发表成果被知名网络转载,累加原有分值的10%。 参编著作、教材等成果,2万字以上者按出版社级别核算分值(属社科查询中权威出版社目录按B类成果第一作者计算,其他出版社按C类成果第一作者计算)。科研成果得分=学院审核研究生成果级别与篇数按标准得分。 个人申报成功且主持研究生课题者,每项+5.0分;参与导师课题项目每项+1分,参与其他教师课题项目每项+0.5分。各类课题项目以学校正式立项为准,参与非导师科研项目须由项目主持人提供纸质版签字证明。 (二)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占20%权重) 社会实践具体指为学校、学院或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每项+1分(不包含专业实习)。参与各类学术或实践竞赛获奖情况(省级以上每项+2分、省级以下每项+1分。 (三)日常综合表现(占10%权重) 日常综合表现具体指参评研究生在校时应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六、在读期间,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或违纪受处分记录、存在欠费情况等均不得申请本奖学金。 第四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第二章评审组织与名额分解 第五条学院按照《兰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成立由学院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研工组负责人、研究生培养机制领导小组成员、

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助政策

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助政策 兰州大学2017年研究生奖助政策 一、奖助对象 本《办法》的奖助对象为我校2014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 在职研究生,具体界定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列入全国研究 生招生计划且人事档案转入我校的全日制非在职学习的研究生,MBA、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政策由所在学院根据相关政策自行制订。 二、奖助体系构成 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主要由奖励优秀、基本保障和针对不同群体的资助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奖励优秀部分主要包括国家奖学 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三好研究生及优秀研究生干部表彰和奖励;基本保障部分主要由国家助学金、助研津贴或实习津 贴组成;资助政策包括国家助学贷款、新生绿色通道、研究生“三助”、特殊困难学生应急基金和社会类助学金等。 三、学业奖学金 为了奖励和支持表现优良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按照一定比例分等级设立,由各学院(研究院)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具体负责评定,报学校审核批准后一次性发放。 为了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学业奖学金实行动态调整,每学 年评定一次。 (一)奖励对象 我校2014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 (二)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品学兼优; 4.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5.有下列行为的研究生,不得参评学业奖学金: ①违反学术规范,经查实确有学术不端行为者; ②参评学年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各类纪律处分者;③参评学年学业成绩不合格者; ④恶意拖欠学费者。 (三)等级和标准 1.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和标准见表1 表1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 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见表2 表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 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见表3表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标准 (四)优秀生源奖励政策 1.直博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阶段确定身份参与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在选修硕士课程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选修博士研究生课程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第一学年一律享受硕士研究生特等学业奖学金。 2.“985工程”院校的推免生,第一学年享受二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先享受一等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其他院校

兰州大学人才培养基地情况简介

兰州大学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简介 为了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从1991年至1996年,国家教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四批在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8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基地”),这其中包括兰州大学地理学(1991年10月)、物理学(1993年11月)、化学(1993年8月)和生物学(1993年8月)基地;1995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5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文科基地”),其中包括兰州大学历史学基地;2002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批准在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36所高校建立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除此以外,兰州大学还建立了“甘肃省数学人才培养基地”(1990年)、“甘肃省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2001年)、“甘肃省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甘肃省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含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放射化学2个专业方向)、“甘肃省理论与应用力学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甘肃省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甘肃省管理学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2003年,兰州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共同建立了“大气科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这种局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模式也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至此,兰州大学拥有人才培养基地14个,拥有国家理科基地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四,是少数几个基地相对集中的高校之一。并且,兰州大学主办了《高等理科教育》杂志,多次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有关工作会议,在兄弟高校有广泛的影响力。 目前,兰州大学人才培养基地在结构上形成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力学、农学、信息、核学、史学、经济、管理”学科齐全、有利于发挥整体效能的格局。多年来,兰州大学将基地建设置于带动整个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经过探索与实践,学校基地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思路进一步明确,形成了适合基础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和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基地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 兰州大学基础学科齐全,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学校素有重视本科教学的优良传统,并且一度形成高等教育界的“兰大现象”。学校的基地办学指导思想包括:基地整体性建设;打破专业方向界限,按一级学科培养人才;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标准、强培养、严要求、高质量”的方案;坚持本科培养阶段的相对独立层次,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上保持与研究生教育的恰当衔接;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单独设班等。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探索出了“强化基础,加强实验,因材施教,重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地的师资队伍 学校基地教师队伍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高职教师比例、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科研实力等,在校内各学院都是最好的。公共课任课教师在全校公开聘请,坚持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给低年级学生讲授基础课的传统。专业基础课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其中既有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也有国家跨世纪人才和留学归来的学术新秀。

兰州大学2014-2015学年三好研究生、

兰州大学2014-2015学年“三好研究生”、 优秀研究生干部推荐人选名单 1.“三好研究生”推荐名单 公共卫生学院 彭丽霞祁小玲朱安何世娇聂丹晚亚雄孙铱钒吴珊黄迪石艳荣 口腔医学院 宋付祥李琴曹振庞云清马彬王晔林炳鹏王宁曹琳 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诚翊辛旭东杨甜于小淳肖坤郑梦莹王紫茵任振宇何星洁 生命科学学院 胡冲李会强吴玉俊鲁松松周莉娜孙焱张莉张静吴忠亮王立龙钱东南琼毕敏慧何进王弢习月方超王理中鲁志强董龙伟高云飞高婵婵陈明赵成周张丽芳秦明森李博文贺真钟源张鹏飞周小龙梁德飞吕玲玲程进张骁王梅竹吴文杨周程王进宝罗光杰刘方庆安文珍周秀美王佩 艺术学院 佟宇 大气科学学院 张莹苏涛王莹程善俊马盼吕巧谊李登宣刘源

付鹏张京朋赵舒曼胡玉玲莫欣岳 经济学院 王磊公梓安甘雪薇史洁雅冉小慧冯丽梅朱震刘听见祁应军李宏伟张晓丽庞娟赵林倪鲲鹏唐晶康岚外国语学院 张爽赵静矫慧雒娜娜郭春雨殷瑶朱思奇李杰数学与统计学院 梁星亮梁兆正步真会樊宏涛王佳兵窦艳张维红马健钧周建玲孙少龙段春红高晓璐杨帆韦阳王涛郝悦乔少霞隋美钰任旭敏孙津郭田琳高策 历史文化学院 袁宝明潘海莉贾陈亮孙雨谢思佳王默魏冰韩晓媛巴责达韩静茹董斌伏奕冰高秀军贾凯李建雄李晓明齐倩楠史志林王志通魏晴晴杨芸芸殷盼盼张彦龙 化学化工学院 杨艳枚陈高松职丽华申婷婷王鹏戴仲然茹嘉喜何曼曼张健健梁美娟潘聪洁许亚丽刘娟娟卢晓锋马龙飞陈涛杨彬淼翟明明陈斐葛春坡张有丹张立志赵倩倩刘亚萍陈道乾赵高原许世炎田天邱一峰马艳娜段树铭李玉龙魏宏博岳二林徐国强魏杰魏肖肖赵玉坤甄文龙杜晓强赵旭波侯晨武文玲陈苏莉李丰孙泽斌相李奎马豪杰吴萍韩庆鑫崔桂嘉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董俊玲张凡胡万龙王文佳潘振杰王雪莲 哲学社会学院 马斌李汶芮侯泽宇田睿瑶徐静郭润黄震宇何雪

兰州大学药学院导师简介

李红玉,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198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沖肃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丨993年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博士毕业于洧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优秀博十毕业生称号”;同年进入兰州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出站后留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丨:作。工作后被中国科学院聘为高级访问学者,其间乂作为兰州大学的卨级访问学者在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先后担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了生物学系上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兰州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3前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现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蜗金、多项畨部级稱金以及企业横向蜗金。刃外,还参加了 3项国家大型项0。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专利等 封士兰,女,1957年出生,天然药物化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执业药师,兰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2002年被评为4肃省555人才,2002年获4肃省园丁奖,2003年主持原兰州医学院申报药物分析硕士点,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 研究内容:中草药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及质景标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体内分布

和代谢研宄、中药新药研究。 主讲的课程:天然药物化学,现代色谱及芄在氐药中的应用,中药制剂分析 社会任职:兼4肃畨药学会理事及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咗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4肃色谱委员会委员。 研究成果: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项口 1项,省攻关项02项。获省级科技奖2项;近五年发表研究论文40佘篇,2篇被501收载。 倪京满教授1988年硕丨: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药学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甘肃省药学会常务埋事。2001年荣获由甘肃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朴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颁发的爾畨第三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沖肃劣第五届靑年教师成才奖;1998年被畨教委确定为叱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1年入选4肃街“333”人才X程一、二层次人选。现任兰州大学药学院副院於。倪京满教授多年来从事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研究生3名,在读硕士生7名。主持完成一项付肃省自然科学耥金项0,2003 年通过省科技厅主持的成果鉴定。参加完成

十年砍柴:四载系一生——关于兰大的回忆与随想

四载系一生 ---------关于兰大的回忆与随想 十六年前的盛夏,金城兰州槐荫蔽日。兰山脚下的火车站台上,泪眼纷飞,充溢着离愁别绪。我透过车窗,望见南面山坡上,一棵棵还未成材的树木,那是我们兰州大学的绿化基地。四年里,我们每年都要从红山根爬上去,为树苗松土、除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蓦地南唐后主这句词涌上心头。对那个即将寄身于兹的都城,我有许多的憧憬,也有一丝丝惶惑。我不知道,兰大四载的受教,能否使我在满城冠盖的京华生存下去,进而崭露头角。 由此在上溯四年,那是一个初秋,天高云淡。我,一个湘中乡村长大的农家子,辗转了五十余小时,从这个车站出来,一路怯生生地打听,终于步行进盘旋路的兰大校园。在校医院南侧的7号楼303,我找到了那张属于自己的床位。疲惫之极,来不及和即将共度四年的兄弟打招呼,就躺下来酣然入睡。瘦弱、土气、从未有过城市生活经历的我毫不胆怯。因为我知道自己年轻,不惧怕未来所有的挑战,我以为四年很漫长,来得及尝试所有的新事物。 而今,我在这座钢筋水泥构建的森林里,栖身的时间已是大学时光的四倍,而且还要继续栖身下去。按理说,兰大对我而言,只是暂驻的驿站。可这驿站,却一次次在梦境中出现。夜深人静,我常梦回那个不大却精致的校园,小亭翼然,柳丝拂面,榆叶梅盛开。我明明知道那是梦境,我身在北京,离兰大关河万里,可舍不得从梦中醒来。 心理学家分析,梦中常出现的事物,一定是那种事物有一种密码植入体内。兰大,对我而言,植入了什么密码呢?让我人到中年还魂牵梦绕?是青春的激情?是友谊的纯净?是爱情的青涩?是,又不全是。 这是一个难以深究的问题,简单地说,兰大对我一生,是不可替代的。这不仅我把最美妙的四年韶华留在那里,还因为我的气质、我的品格、我处事阅世的方式、我求学为文的门径,都和兰大这所大学,兰州这座城市有着莫大的关系。 离校后的十数载里,我曾去过全国各地许多大学校园,如北大之燕园,中大之康乐园、武大之珞

兰州大学特色

兰州大学特色 兰州大学招生人数:(共计3100人) 学术型: 专硕型: 二、学校特色及简介 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展壮大,迅速崛起。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开发大西北”、“建立战略后方”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肩负起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使学校的学科更加齐全,综合优势更加突出,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强、办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1954-1968年间,学校共培养研究生68 名。1978年,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后,经国务院批准,兰州大学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从此,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新时期。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目前共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4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1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2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校研究生115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70人,非学历教育研究生1222人。 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在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历尽筚路蓝缕之艰难,饱经呕心沥血之辛苦,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实践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的战略,已建成层次完整、门类齐全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大学将以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弘扬兰大精神,强化开放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

兰州大学历任校长毕业证文凭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

兰州大学历任校长毕业证文凭毕业证样本 学位证样本 兰州大学学院的简介、地址与历史沿革 兰州大学(外文名:Lanzhou University )简称:兰大,英文缩写LZU ;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一所以涵盖理学、工学、农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学校前沿是1909年创办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学校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2002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2004年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学院学院设置及主要专业 兰州大学院系设置有;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研究院、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药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萃英学院、哲学社会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省联合中等专业学校、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大气科学学院、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体育

教研部、公共卫生学院。设置有特色专业;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历史学、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草业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兰州大学历任校长及学校代码;10730 学校设置有历任校长:刘冰:1979年1月;1982年3月,任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1982年3月;1984年4月,任兰州大学校长;徐躬耦:1984年4月;1985年3月,任兰州大学校长;胡之德:1985年3月;1993年3月,任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1993年3月;2006年5月,任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2006年5月;现在,任兰州大学校长。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为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和奖助机制,根据《兰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校研字〔2008〕54号)、《兰州大学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校研字〔2008〕23号)及《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助管理办法》(校研字〔2014〕42号)的相关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现制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如下。 第一部分总则 一、评定原则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设立对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激励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每位研究生的切身利益。大气科学学院在评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工作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竞争原则。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及《办法》进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 (二)公正性原则。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在学院研究生奖助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注重发挥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及研究生班级作用,评定过程公正。 (三)公开评定原则。《办法》的制定及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过程向学院全体师生公开。 (四)优先考虑困难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 二、参评对象 参评对象为我院基本学制内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少数民族骨干、强军计划研究生包含在内)。 评选当年,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学业奖学金的评定: 1.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者; 2.学位课程考试有一门以上(含一门)不及格者不能参加学业奖学金的评定;

3.在学术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违背学术道德行为者,或在科研工作和教学、科研实践中,造成重大事故及损失者; 4.故意拖欠学费的研究生不能参加学业奖学金的评定。 三、评定办法 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工作主要依据学院制定的《办法》来实施。由学院研究生奖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对每位参评研究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打分,按综合得分的高低,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名单及等级。 第二部分评定细则 一、硕士一年级奖助学金评定办法 (一)学业奖学金评定原则 奖学金评定范围为非在职全日制学生。原则上按照入学成绩评定学业奖学金。推免生享受二等及以上学业奖学金并根据入学成绩、推免层次决定享受学业奖学金等级。统招生根据入学成绩及志愿填报决定享受学业奖学金等级。 具体参照如下: 1.直博生第一学年一律享受硕士研究生特等学业奖学金; 2.“211工程”及以上院校的推免生,第一学年享受一等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其他院校的推免生,第一学年享受二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被录取的推免生均全额享受国家助学金。 3.第一志愿考取我校的“一流大学”建设院校和毕业专业学科排名(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准,下同)为B+及以上院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第一学年享受一等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第一志愿考取我校非在职全日制学习方式专业的“一流学科”建设院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第一学年至少享受二等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第一志愿考取我校的“985工程”院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第一学年享受三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先享受二等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4.调剂录取为我校非在职全日制学习方式专业的“一流大学”建设院校和毕业专业学科排名为B+及以上院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第一学年至少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