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负数的认识

正负数的认识

正负数的认识
正负数的认识

正负数的认识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1)情境的作用是什么?应该为学习目标服务,不是仅仅追求“热闹”。

(2)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得它们更为有效?

(3)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了就要努力执行和实现。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应该为促成“目标”的实现服务。

(4)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最后达到寓教于“无形”之中。

(5)设计应该考虑单元或更大的范围。

认识正负数课件汇编

认识正负数课件 认识正负数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接下来由小编整理了认识正负数课件,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认识正负数课件【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正负数,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会用正负数描述在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感知正负数的作用。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正负数,会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课件、自制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一下我国的热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

风光! 师:出示课件,观察画面,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结合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正负数。 师:谁能解释零上13℃和零下3℃是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说。 师:谁能借助自制温度计来说一说,现在温度计上表示多少摄氏度?零上13℃在哪里?零下3℃又在哪里? 生:零上13℃是从0℃向上说13小格,零下3℃也就是从0℃向下数3个小格。 2、认识正负数及读写方法。 师:你能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零上13℃和零下3℃吗? 学生展示。 小结:为了便于交流,我们采用一种统一的说法。零上13℃通常用+13℃表示(板书:+13℃),它是正数(板书:正数)。零下3℃通常用—3℃表示(板书:—3℃),它是负数(板书:负数)。 师: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小结:“+”,表示正号,+13℃读作“正十三摄氏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练习题

1、生活中的数,比“0”大的数叫做______数,比“0”小的数叫做____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 3. 如果-30表示支出30元,那么+200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 m记作- 0.2 m,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5m 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向左移动12m,记作- 12m ,"记作8m"表示向____移动_____m. 6.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________米;海平面的高度为_______米。 7. 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支出200元应记作________元。 8.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层,那么它下降6层应记作_______层。 9.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应记作_________ 10. 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傍晚5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4℃,凌晨4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低8℃,傍晚5时的气温是____,凌晨4时的气温是_____. 11.请你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 5月4日爸爸工资收入1500元记作:_____________ 5月6日水、电、煤气支出200元记作:_____________ 5月12日电话费支出120元记作:_____________ 5月15日妈妈工资收入1400元记作:_____________ 12.工厂生产一批零件,要求零件的直径是40mm,现检验员检验其中的10件,检验结果如下:(单位:mm) 40 40 如果以40mm为标准,超过部分为正,不足的部分为负,则这10件零件可分别记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完成下面的表格。 下面的表格是全国各地的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单位:℃) 城市深圳广州天津上海江西哈尔滨 最高气温20 22 8 5 9 -1 最低气温15 16 -3 -1 3 -13

认识正负数

认识正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结合具体实例正确的读写正负数。 2、会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 3、在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简单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体验正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感熏陶、获取信息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值得游览。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非常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说它的特点,你来猜猜看它是哪个城市,好吗?(边说边出示信息) 这个地方“(吐鲁番)是我国最热的地方,夏季平均气温在38℃左右,(盆地中心)有的地方的平均气温达到49℃以上,有记录的地表最高气温达82℃,它素有“火洲”之称,堪称中国的“热极”。 猜出来了吗?没关系,接着猜, 这里一日的气温差别特别大,3月份,一天中平均最高气温在零上13℃左右,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有句民谣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就是这里。 现在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了吗?你可真聪明,这的确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出示新疆图片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咱们同学对吐鲁番还有哪些了解呢? (方案一)如果学生交流的水果比较多,师:是呀,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有首民谣说的好:“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一枝花。” (方案二)如果学生不能说,师:大家听说过火焰山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说的就是这里,而且也是在这实地拍摄的,不仅如此,这里既有干燥炎热的沙漠,又有两千年前的古城遗址,可以说这里处处充满着神奇,将来有机会大家可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哟。 二、回味信息、提出问题。

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负数(二) 导学内容:P5——7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一4、5、6、7题导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导学重点: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导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预习学案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6 + -4 5 + 7 12 0+305 -88 2、如果+25%表示增加25%,那么-10%表示。 3、一天傍晚,大连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8摄氏度,这天傍晚大连的气温是摄氏度。 导学案 学习例3: 1、小组探究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 1、2、3、4、5、6、7、8)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和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学习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 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课堂检测 一、动动脑,填一填。 1、零上35℃,用正数表示是()。 2、零下16℃,用负数表示是()。 3、0既不是()数,也不是()数。

认识正负数_数学_小学

认识正数和负数课堂实录 课前互动(利用说反话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轻松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做“说反话”。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即可。 1.师:向上看(生:向下看) 2.师:向前走200米(生:向后走200米) 3. 师:电梯上升15层(生:下降15层)。 4. 师: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生:取出了500元)。 5. 师: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生:扣了20分)。 6. 师:在经贸节活动中我赚了5元。(生:亏了5元)。 一、情境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都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课件出示“爸爸去哪儿”宣传海报) 生:喜欢。 师:你喜欢看什么节目? 生1:奔跑吧,兄弟。 生2:爸爸回来了。 生3:爸爸去哪儿。 师:前段时间卫视热播了一个节目叫做“爸爸去哪儿”,你喜欢里面的谁?(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的名字,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从中挖掘优秀的品质,提出对大家相应的期待)生1:我喜欢Kimi ,因为他长得很可爱。 生2:我喜欢Grace,因为她很可爱也很勇敢。 生3:我喜欢阳洋,因为他很纯真。 生4:我喜欢悦轩,因为他很勇敢。 师: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因为在他身上有你喜欢的一些品质在里面,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这节课里,也能发挥自己所喜欢的小朋友的品质,好不好?那卢老师就带着大家上演一期“老师,去哪儿?”的节目。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1)师:卢老师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旅行将要去哪儿呢?出发之前,先来关注一下那里的天气。

认识正负数

五年级数学《认识正负数》 昌邑市卜庄镇马疃小学陈佳佳 一、教案背景 1、面向五年级学生; 2、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节; 3、课时:1 4、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写好教案,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知识点,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 意义的量。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所以学好这课知识也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延伸。另根据本课内容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体验正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认识正、负数的大小。 课前利用时间,在网上用百度搜索《认识正负数》的相关视频。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实验与探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对各种搜集资料开展讨论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观察对比法:通过对正数与负数的归纳类比,让学生自己找出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

1、预习: 正负数的含义,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比较负数的大小。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再看课本思考: 问题1:正负数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2:你会表示正负数吗 问题3:怎样比较负数的大小。 二、合作交流: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知道中国最热的地方是哪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的吐鲁番。 (出示新疆吐鲁番图片及相关信息) 【百度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b53426970.html,/view/71505.htm 【百度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b53426970.html,/view/71543.htm

认识正负数

《认识正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七单元第88--89页“正、负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进一步认识负数,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 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运用正、负数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正负数 1.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天天气预报(长春最低气温零下8℃,上海最低气温4℃,天津最低气温零下2℃,青岛最低气温0℃,北京最低气温零下4℃…),请同学们记录上海、青岛、北京的最低气温。 2.汇报 上海(4℃)青岛(0℃)北京(零下4℃) 出示三所城市图,提问:北京与上海最低气温一样吗? 3.说明:(以0℃为界,上海的最低气温是零上的,而北京的气温是零上。一个在零摄氏度以上,一个在零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我们在数学上是如何区分和表示零上4℃与零下4℃的呢? (零上4摄氏度记作 + 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板书) 上海的气温可以读作十4℃;北京的气温可以读作-4℃ (此设计环节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温度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正负数是互为相反的量,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正负数 1.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①、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图(如下图) ②、介绍海平面:图中的这条红线就表示海平面。你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④、反馈、总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板书:海平面),比海平面高8 844.43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记作+8844.43(板书+884 3.43);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记作-1 55米(板书:-155)。 ⑤、学生齐读:珠穆朗玛峰海拨+ 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拨-155米。 看来用这样的数还能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用正负数表示比赛得分情况

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及大小比较说课稿

《正负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屈鸿雁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三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一)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负数,初步理解负数意义基础上学习的。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根据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式数的比较完整的认识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认识数轴,建立数轴的模型,并且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 教学难点: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小数、分数、正数、负数基础上学习的,0他们虽然很熟悉,但他们并不知道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还不认识数轴及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正

五年级数学认识正负数测试题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负数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2.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3.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4.+8.7读作(),-读作()。 5.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 6.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7.比较大小。 -7○-51.5○0○-2.4-3.1○3.1 二、判断。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3.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吨记为-8吨 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 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 A、30 B、-30 C、60 D、0 3.数轴上,-在-的()边。 A、左 B、右 C、北 D、无法确定 4.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

五年级数学认识正负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五年级数学认识正负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 wtt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认识正负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认识正负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与0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我对本节课细细揣摩,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1、情境内容源于实际生活,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两个班篮要球比赛的得分情况”,以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我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购物小票上认一认;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增多、高于、正方向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减少、低于、反方向的意义。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把温度计横放后抽象出数轴,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次在关键处设问“上海(零上4摄氏度)和北京(零下4摄氏度)的温度相同吗”“—5℃、—20℃比较谁低,谁高”“+5℃、—5℃之间相差多少度“……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就明显。 3、深挖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正负数大小的比较参考答案

正负数大小的比较参考答案 典题探究 一.基本知识点: 二.解题方法: 例1.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正确.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专题:压轴题. 分析:我们知道,在数轴上,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负数位于0的左边,正数位于0的右边,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由此可知,正数大于0和一切负数,0大于一切负数. 解答:解:正数大于0和一切负数,0大于一切负数,因此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是考查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和一切负数,0大于一切负数. 例2.负数都比正数大.×.(判断对错)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专题:运算顺序及法则. 分析:根据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可知负数都比正数小, 因此所有负数都比正数大这句话不对.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及大小关系掌握的熟练程度. 例3.在中,最大的数是 1.5,最小的数是.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专题:数的认识.

分析:我们知道正数大于0和负数,0大于负数,这组数中,+1和1.5是正数,1.5大于+1; 剩下的三个负数,在数轴上﹣3在最左边.据此可判断出大小. 解答:解:正数大于0和负数,+1和1.5是正数,1.5大于+1;剩下的三个负数,在数轴上﹣3在最左边. 所以最大的数是1.5,最小的数是.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正、负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例4.将5.6、﹣5.6、、56.%、5.6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5.66>5.6>56.%>﹣5.6.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专题:数的认识. 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首先把、56.%分别化成小数,然后根据正、负数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排序即可. 解答:解:≈5.667,56.%≈0.5656, 因为5.667>5.66>5.6>0.5656>﹣5.6, 所以>5.66>5.6>56.%>﹣5.6. 故答案为:>5.66>5.6>56.%>﹣5.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以及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 演练方阵 A档(巩固专练) 1.下面各数中,小于﹣4的是() A.1B.0C.﹣3 D.﹣5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分析: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标出各数,根据“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看﹣4的左边是哪个数,那个数就比﹣4小. 解答:解:如图: 因为﹣3、0、1都在﹣4的右边,所以它们都比﹣4大,只有﹣5在﹣4的左边,所以小于﹣4的是﹣5;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正、负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轴进行比较,比较直观、易懂.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2-正负数的认识-教师版

三、概念理解 1、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0 ),最小的一位数是( 0 )。非零自然数的单 位是( 1 );自然数n 的后面一个数是( n+1 ),自然数的个数是( 无限 )的。 2、数轴是规定了( 原点 )、( 正方向 )和( 单位长度 )的一条( 直线 )。 3、在数轴上,表示( 正 )数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表示( 负 )数的点在原点的左边。 ( 原 )点是表示整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 4、如果把小明向东走了10米,记作+10米。则 ①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走了500米,再向西走了200米,此时小明离家( 300 )米。 ②小明向西走了300米,记作( -300 )米。 5、某地2月份的最高温度为5℃,最低气温为-2℃,则此地的温差为( 7℃ )。 精解名题 例1、如右图,已知△ABC 的面积是362 cm ,2BD=DC ,AE=EC ,求△ADE 的面积? 解:由2BD=DC 得,2ABD ADC S S ??= 36÷(1+2)=12(2cm ),21224ADC S ?=?=(2cm ) 又由AE=EC 得,24212ADE S ?=÷=(2 cm ) 例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如图),DE=EF=FC ,3GB=BD ,三角形GEF 种的是小白菜,面积是8 m2,求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是多少2 m ? 解:连结G 、C 。经分析, 233824()DCG GEF S S m 又3GB=BD ,则2DG=GB 所以,2224 212()GCB DCG S S m 22 241236(),36272() BCD ABCD S m S m

备选例题 例1、右图中AB=3厘米,CD=12厘米,ED=8厘米,AF=7厘米.四边形ABDE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解:AED ABD AEDB S S S ?=+四边形312278246=?÷+?÷=(2 cm ) 例2、如图,已知每个小正方形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______. 解:S=6×8 - (2+4)×1÷2 – 2×4÷2 - (1+3)×3÷2 – 2×3÷2 -2×3÷2 – 2×3÷2 - (3+4)×2÷2=19(平方厘米)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下午1时的气温是6℃,傍晚6时的气温比下午1时下降了4℃,凌晨5时的气温比下午1时低9℃。傍晚6时的气温是( 2℃ ),凌晨5时的气温是多少( -3℃ )。 2、从6摄氏度上升5摄氏度,结果记为+11℃。 (1)从6摄氏度下降10摄氏度,结果记为( -4℃ )。 (2)从零下4摄氏度下降8摄氏度,结果记为( -12℃ )。 (3)从零下6摄氏度上升14摄氏度,结果记为( 8℃ )。 3、在括号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 -6 ) (-3 ) -1 0 2 ( 4 ) 4、薯片袋子上标有重250±10克的字样,表示这袋薯片的标准重量是( 250 )克,最多是( 260 )克,最少不少于( 240 )克。 5、某西装的产品标签上注明袖长40±1CM ,说明实际产品的袖长在( 39 )厘米-( 41 )厘米都是合格的。 6、在海拔-100米处有一只潜艇,在潜艇的上方40米处有一条鲨鱼,则鲨鱼位于海拔( -60米 ) 二、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负数教案(3个)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1)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重点、难点: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温度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教师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第一红点问题)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 (师板书+13℃-3℃)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课件出示海平面示意图)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练习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练习题2.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 3. 如果-30表示支出30元,那么+200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 m记作- 0.2 m,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5m 记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向左移动12m,记作 - 12m ,"记作8m"表示向____移动_____m. 6.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 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________米;海平面的高度为_______米。 7. 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支出200元应记作 ________元。 8.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层.那么它下降6层应记作_______层。 9.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应记作_________ 10. 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傍晚5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4℃,凌晨4时的气温 比中午12时低8℃,傍晚5时的气温是____,凌晨4时的气温是_____. 11.请你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 5月4日爸爸工资收入1500元记作:_____________ 5月6日水.电.煤气支出200元记作:_____________ 5月12日电话费支出120元记作:_____________ 5月15日妈妈工资收入1400元记作:_____________ 12.工厂生产一批零件.要求零件的直径是40mm.现检验员检验其中的10件.检验结果如下: 【单位:mm】 39.7 40 40.1 39.9 40 40.3 39.8 40.2 40.1 39.9 如果以40mm为标准.超过部分为正.不足的部分为负.则这10件零件可分别记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完成下面的表格。 下面的表格是全国各地的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单位:℃】 城市深圳广州天津上海江西哈尔滨

比较负数和正数的大小

比较负数和正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 2、 3、 4、 5、 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认识正负数完整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正负数》教学设计 威海市鲸园小学林凌燕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将正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单元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单元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材分析: “认识正负数”这一单元的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与过度,是以后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丰富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正数已经非常熟悉,“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本节课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利用学生身边的、现实的课程资源来认识负数,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经历自身创造符号、统一符号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涵 教学过程: 一、正、负数引入: 1、用符号表示。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要和数打交道,你们对学过的数熟悉吗?那现在我说几件事,你能把听到的数据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吗? 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 (1)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 个球。 (2)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0名同学。 (3)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交流方法。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引出用正负数表示的方法。 2、认识正、负数 上面这一行,这样的数是什么数呢?(正数)下面的数呢?(负数) 这里用到的加、减号和以前的意义不一样了,“+”叫正号,“-”叫负号。(同时板书:+正号 -负号) 3、正号可以省略 快速抢答读数:-100、+6.8、-1.5、36 为了书写更简便,可以把正号省略不写。符号能不能省略? 4、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正、负数。(板书:认识正、负数)

五年级数学认识正负数测试题5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正、负数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 2.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 ,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3.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4.+8.7读作( ) 5.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 )边。 6.在数轴上,从表示0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 )。 7.比较大小。 -7○ -5 1.5○52 0○-2.4 -3.1○3.1 二、判断。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 2.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 3.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8吨记为-8吨 B 、15吨记为+5吨 C 、6吨记为-4吨 D 、+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 、30 B 、-30 C 、60 D 、0 3.数轴上,-12 在-18 的( )边。 A 、左 B 、右 C 、北 D 、无法确定 4.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 、155 B 、150 C 、145 D 、160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 2 3 -3 43 5 -5 4.下面是601班6名女同学的身高。以她们的平均身高为标准,把平均身高记为0cm ,超过的身高记为正,不足的身高记为负,用正负数表示她们的身高。

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负数(二) 导学内容:P5——7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一4、5、6、7题导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导学重点: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导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预习学案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6 2.9 +0.16 -4 5+ 7 120 +305 -88 2、如果+25%表示增加25%,那么-10%表示。 3、一天傍晚,大连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8摄氏度,这天傍晚大连的气温是摄氏度。 导学案 学习例3: 1、小组探究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 2、 3、 4、 5、 6、 7、8)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学习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https://www.doczj.com/doc/b53426970.html,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 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 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课堂检测 一、动动脑,填一填。 1、零上35℃,用正数表示是( )。 2、零下16℃,用负数表示是( )。 3、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4、如果自行车链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mm 记作+2mm ,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mm 应记作( )。 二、我来当裁判。 1、大于零的数是正数。( ) 2、0的意义就是表示没有。( ) 3、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 4、最小的负数是-1。( ) 三、将下列各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3,-5,-4 -9,16,-11 -12 ,0,-1 -1.6,1.6,-0.16 课后拓展

认识正负数教案

《认识正、负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结合具体实例正确的读写正负数。 2、在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简单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体验正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看过《西游记》吧,在《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经过一座非常热的山,火焰山,火焰山的气温非常的高,在中国也有这么一个地方,气温非常的高,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让学生读信息。 提到最多的信息是什么,测量温度用什么工具?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 活动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再看零上13℃和零下3℃的信息,你能在没有标0℃的温度计(课件)上找出零上13℃和零下3℃吗?学生找不出,发现没有0℃,课件温度计上标上0℃,再让学生从温度计上找出零上13℃和零下3℃。 提出问题:0℃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我指几个零上的温度上学生说出度数,你发现0℃以上的温度都是什么温度?指几个零下的温度上学生说出度数,你发现0℃以下的温度都是什么温度? 如果有很多温度需要记录,你觉得怎样?你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请你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零上13℃和零下3℃?学生试着表示。针对学生的表示方法及时鼓励,如果我们各有各的符号来表示,你觉得怎样?——统一符号 板书:零上+13℃-3℃零下 领着学生正确读正负数 课件展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最低盆地吐鲁番盆地 比海平面高+8843.43米怎样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怎样表示? +8843.43米表示什么?-155米表示什么? 板书:比海平面高+8843.43米-155米比海平面低 学生自己表示出吐鲁番葡萄去年减产8吨,今年增产10吨? +10吨表示什么,-8吨表示什么? 板书:增产+10吨-8吨减产 这些数跟以前学的数一样吗? 像+13,+8843.43,+10这样的数叫正数,像-3,-155,-8这样的数叫负数。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注:通常“+”省略不写。 让学生举正负数的例子。 8是什么数,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