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负数教案(3个)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负数教案(3个)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负数教案(3个)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负数教案(3个)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1)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重点、难点: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温度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教师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第一红点问题)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

(师板书+13℃-3℃)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课件出示海平面示意图)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评价。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正负数(2)

活动内容:教科书4-7页。

活动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进一步认识正、负数。

教、学具准备:课件、标签。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写出—3℃、—10℃)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课件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3 ℃与—10℃哪个温度更低?

师说: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表示的温度低。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评价,鼓励其进步。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8题

(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

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①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②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

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意思。

“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到(1500+25)毫升;

“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1.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

确结果即可)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课后反思

第3课时认识正负数(3)

活动内容:教科书第8页。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存折。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引入课堂。

师谈话: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谈话:同学们见过存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一页存折图。)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页存折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共同解决,复习本单元知识。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课件出示):

1.下表记录了某星期内股市的升跌情况,请完成下表:

时间升跌情况用正负数表示

星期一上升100点+100

星期二下跌50点

星期三上升60点

星期四下跌30点

星期五上升2点

2.(课件出示):

在4个不同的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

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

3.联系生活实际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4、(课件出示):

明天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

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下表:

姓名小明小宾小丽小亮小颖小山

身高144 140 165

身高与平均

身高的差值-1 +2 0 +3

(1)谁最高?谁最矮?

(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师谈话: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

师谈话: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正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类练习题

正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 数 学 练 习(一) 〔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练习〕 一、加减法法则、运算律的复习。 A .△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_,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9) 2、85+(+15) 3、(–361)+(–33 2) 4、(–3.5)+(–53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 . 互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相加得0。 1、(–45) +(+23) 2、(–1.35)+6.35 3、412 +(–2.25) 4、(–9)+7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___________。 1、(–9)+ 0=______________; 2、0 +(+15)=_____________。 B .加法交换律:a + b = 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_______________ 1、(–1.76)+(–19.15)+ (–8.24) 2、23+(–17)+(+7)+(–13) 3、(+ 3 41)+(–253)+ 543+(–852) 4、52+112+(–5 2)

5、- 57+(+10 1) 6、90-(-3) 7、-0.5-(-3 41)+2.75-(+721) 8、 712143269696????????----++- ? ? ? ????????? C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_____来进行。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a –b = a + ( ) 1、(–3)–(–5) 2、3 41–(–14 3) 3、0–(–7) D .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_______运算。即a + b –c = a + b + _____________。 1、(–3)–(+5)+(–4)–(–10) 2、341–(+5)–(–14 3)+(–5) △把–2.4–(–3.5)+(–4.6)+ (+3.5)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4 + 3–5 2、–2.4 + 3.5–4.6 + 3.5 3、 381–253 + 58 7–852 二、综合提高题。 1、 –99 + 100–97 + 98–95 + 96–……+2 2、–1–2–3–4–……–100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2.尝试读万以上的数。 教学实录: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2012年的奥运会你看过吗?知道我们国家在哪一年,哪个地方举办的奥运会吗? 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 师:对呀,北京奥运会上,各国的体育健儿们在“水立方”,在“鸟巢”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我们今天再次走进北京,看看那里的情况。(出示情境图。)学生读情境图中的信息,第2个顺利读出来,第2个情境图学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 师:怎么了孩子,有困难吗? 生:数太大了,读不出来。 其他学生点头,表示深有同感。 师: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这样的大数。(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切入,在现实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必要性,顺利将学生推到了学习主人的位置上。】活动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 1.感知十万。 师:同学们,“水立方”的面积达到十万平方米,十万是多少呢?谁来说说

看。 生:十个一万;10万个一。 我们借助订书钉看看十万到底有多大。 课件演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生:一大盒装了十小盒,也就是一大盒有一万个订书钉,。 师:大家可以继续往下想:两大盒有多少个订书钉?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 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 生:人民大会堂能坐一万人,十个人民大会堂能坐十万人。 师:同学们,我们两个教室大约100人,20个教室l千人,200个教室一万人,2000个教室才是十万人。 师:那要是十万人的会场呢? 师: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十万人的会场是怎样的一个场面,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生:人山人海。 生:我们班级的图书角,能放大约100本书,10个图书角就是1千本,100个图书角能放 l万本,1000个图书角才能放十万本。 师:下面我们请出计数器帮忙,重新感受十万是怎样形成的?从一万起,一万一万的数到十万。 学生操作计数器。 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 2.感知一亿。 师:像刚才那样,在计数器上,从十万起,接着数下去,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两人一组合作试着数。 小组代表汇报:

(完整word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正负数单元检测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姓名_____ 等级______ 一、填空题。 1. 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 2. 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3. +8.7读作( ),-2 5 读作( )。 4. 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 ,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5. 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6. 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 )边。 7. 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 点,A 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 点,B 点表示的数是( )。 8. 比较大小。 -7○ -5 1.5○5 2 0○-2.4 -3.1○3.1 二、判断对错。 ( )1. 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 的量。 ( )2. 0是正数。 ( )3. 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 )4. 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 )5. 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 A 、+0.02 B 、-0.02 C 、+0.18 D 、-0.14 2.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 、30 B 、-30 C 、60 D 、0 3. 数轴上,-12 在-1 8 的( )边。 A 、左 B 、右 C 、北 D 、无法确定 4. 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8吨记为-8吨 B 、15吨记为+5吨 C 、6吨记为-4吨 D 、+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5. 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

课题: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其中的符号转化方法. 重点: 正确认识正数和负数,理解0所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引言: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二、探究1 问题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气温为―3℃~3℃.“―3”的含义是什么?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答案:“―3”表示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3℃” 强调: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追问:“3”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 温差:3-(―3)=6

问题2:某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一年增长-2.7%. 追问1:“增长1.8%”是什么意思? 追问2:“增长-2.7%”表示什么意思? 答案:减少了2.7%. 问题3:夏新同学通过捡、卖废品,既保护了环境,又积攒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的部分收支情况. 收支情况表年月 答案:欠同学1.2元 强调1:像3,1.8%,3.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3,-2.7%,-4.5,-1.2,……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符负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强调2:“+”、“—”叫做数的符号,正数前面的“+”也可以省略.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练习1: 1.在数-5,- 2.8,0, 2 7 ,2016,3π中,负数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0是整数 D.0是什么数无法确定 答案:C 三、探究2 问题4: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 小华增长-1kg, 小强体重增长0kg. 追问:“增长-1”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认识正、负数(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楼德镇中心小学 一、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 +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 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3、+8.7读作( ),-25 读作( )。 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 ,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 ) 边。 7、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 点,A 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 点,B 点表示的数是( )。 8、比较大小。 -7○ -5 1.5○52 0○-2.4 -3.1○3.1 二、判断对错。 (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

义的量。 ( )2、0是正数。 ( )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 )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 )5、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 A 、+0.02 B 、-0.02 C 、+0.18 D 、-0.14 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 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 、30 B 、-30 C 、60 D 、0 3、数轴上,-12 在-18 的( )边。 A 、左 B 、右 C 、北 D 、无法确定 4、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8吨记为-8吨 B 、15吨记为+5吨 C 、6吨记为-4吨 D 、+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5、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 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 、155 B 、150 C 、145 D 、160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36、-56 、100、109

初一数学上册正负数练习题

初一数学上册正负数练习题 1.任意写出5个正数: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5个负数:_______________..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 -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32?,3.14,+3065,0,-239.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东行进-50m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50m C.向北行进50m B.向南行进50m D.向西行进50m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6.给出下列各数:-3,0,+5,213,+3.1,21,2004,+2008.其中是负数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

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 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某天中午11时的温度是11℃,早晨6时气温比中午低7℃,则早晨温度为_____℃, 若早晨6时气温比中午低13℃,则早晨温度为_______℃. 4.“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四组数-3,2.3,41;43,0,212;311,0.3,7;1,51,2中,三个数都不是负数的组是〖〗 A. B. C. D. 1.写出比0小4的数,比4小2的数,比-4小2的数. 2.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 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3、学校对初一男生进行立定跳远的测试,以能跳1.7m 及以上为达标,超过1.7m的厘米 数用正数表示,不足l.7m的厘米数用负数表示. 第一组10名男生成绩如下: +,-,0 ,+,+,-,0 ,+,+10 ,-3

四年级数学上册《万以上数的认识》知识点归纳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万以上数的认识》知识点 归纳青岛版 一、1、十个一万是,十个百万是,十个千万是。 个、十、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单位。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人的头发约有根。 560384918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834009000改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1950204650若"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亿。 省略190844321中万位后面的尾数时结果,约为万。 用2、4、5、6、0、9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用2、4、5、0、0组成读出1个0的数是。 如果"百万、百万"的数,数次就是一亿,用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大小的计数方法就是,简单来说"满几进一"就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时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法。 写出下列个数:四千零九万写作,二亿三千三百写作:,209874030读作,98007629000读作。 0、比较大小 76432378643292360100360 27万537XX40503000克40503

1、600040是6个和个是十组成的,有一个数,他的千万位和万位上都是1,百位上位3,其余各位上都是0,那么这个数应该是,9040300000是由9个,4个和组成的。一个数是有106个万和789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 一个九位数,他的最高位是位,一个十二位它的最高位是,最小的十位数和最大的九位数的差是,最大的八位数与最小的九位数的差是。最小的十位数减去一是位数。 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606006006006600060006 省略下面各数万卫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78408739XX5270642708983008733200 【】里面可以填哪些数字? 0【】710≈21万20【】710≈20万 【】5643≈10万【】38888000≈3亿

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与负数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在小学基础上深入学习。小学已经学习了数,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对于小学毕业的学生,经历了漫长并且没有作业的暑假后,大部分同学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有所减少,所以上节课将小学知识大致梳理了一遍,对于数的认识也再度深刻,所以这节课主要放在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和符号上。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判断原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能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养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原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 投影仪、黑板、粉笔、教材 五、教学方法设计:启发,探讨分析,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讨论法 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都学习了数,比如1,2,3,…;并且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有时在分配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师:上节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回去关注一天的天气预报是不是? 生:是的。 师:那有多少同学看了,举个手。 生:(举手)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我们都知道北方的冬天很冷,那么大家在冬天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听到说“零下7摄氏度”时,数是怎么表示的?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在黑板上写一下?下面的同学也可以在本子上写一写。 生:(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 师:那我们再举一些例子,19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零摄氏度;… 生:(在黑板上写9℃,-10℃,0℃…) 师:这位同学做得很好哈,大家来看一看同学写的,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这样表示的数。那么我们翻到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二)讲授法 1.师: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而负数的前面则必须加上“—”(负)号,例如,-3,-2,-0.5,…。 2.相反意义的量:(多媒体展示)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3: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4: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三)直接指导法 1.师:请读出以下温度。(多媒体出示课件)生:+19℃、-5℃、-12℃、+33℃、+28℃、-9℃。 师:请同学们对以上温度进行分类。 生:可分为两类:1.+19℃、+33℃、+28℃ 2.-5℃、-12℃、-9℃ 师:你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 生:我是以“0℃”为标准来分的,零上温度分为一类,零下温度分为一类。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青岛 版 教材、教法分析 《万以上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大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对自然数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以往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于大数的读法不够熟练准确,对大数的写法错漏百出。主要是学生对大数的意义缺少深入的理解,对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缺少足够的认识。经过我们教研组的集体研讨,教学中可借助方块模型和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较大计数单位,通过数位顺序表,将自然数中所有计数单位系统得整理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关自然数知识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计数器理解数的意义、学习读数,使学生将读数与数的意义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窗一主要分两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学习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第二段结合实例,教学万以上数的读法。 针对这两段内容,设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②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数位、数级,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③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能正确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2、过程与方法: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合作成功的乐趣体验。教学重难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认识正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正负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冰雕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非常好看的图片,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为什么冰雕能够在室外长期保存?(播放科件:《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创设情境引入: 同学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下面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那里的奇异风光。(课件展示) 提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 2、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及0度的含义。 师:信息中用了很多数据来说明吐鲁番的气候特点,我们先来看这两个温度。(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知道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吗? 师:(出示教具温度计)上面的1小格是1度,中间红色的纸条代表温度计的液柱,你能找 出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从0度开始往上数13个格是零上13摄氏度,从0度开始往下数3个格是零下3摄氏度。) 师:为什么零上13摄氏度要往上数,零下3摄氏度要往下数? 生:因为零上13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所以是从0摄氏度开始入上数13个格;零下3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所以是从0摄氏度开始往下数3个格。 师:零上8摄氏度怎样找?零下5摄氏度呢? 师结:也就是说,找零上温度从0摄氏度开始往上数,找零下温度从0摄氏度开始往下数。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3、探究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师:像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这种表示方法看起来有点麻烦。你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吗?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找到一种更简洁的表示方法。 学生交流。 师:你们想法与数学家的一模一样,也是用“+”“—”表示。(板书:+13℃、—3℃)以0度为分界线,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13”这个数读作正十三,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13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3”这个数读作负三,书写时,在3前面加一个负号。我们以前熟悉的“+、—”号在里是正负号。 4、了解负数的历史。 师:看来啊,负数的出现还真得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个国家最早出现了负数吗?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一起来回顾负数的历史。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 测试题及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正数和负数的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分) 1.若规定收入为“+”,那么支出-50元表示() A.收入了50元; B.支出了50元; C.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 D.收入了100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 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若a是正数,则-a不一定就是负数3.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A.+5 B.-51 4 C.0 D.8 3 10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最小的正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B.一个整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C.如果a是有理数,2a就是偶数; D.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 B.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零是() A.最小的有理数 B.最小的整数 C.最小的自然数 D.最小的正整数 7、下列说法:①零是整数;②零是正数;⑶零是偶数;④零是非负数,其中正确的有()个个个个 8.零上13℃记作+13℃,零下2℃可记作() A、2 B、-2 C、2℃ D、-2℃ 9、某市2009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A、-10℃ B、-6℃ C、6℃ D、10℃ 10. 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30米 B、向东行进-30米 C、向西行进30米 D、向西行进-30米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2页第一单元信息窗一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在生活中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3.了解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理解表示的意义,并会进行分级。 4.通过数学活动主动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感受“十万”和“亿”,认识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2.会根据数位的特点进行分级,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数位顺序表、计数器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都非常地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滋养心灵,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了让大家读更多的书,所以,班里有图书角,家里有小书橱,学校有图书室,高等学校建有不同规模的图书馆。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感受一下那里的书香 气息。(课件出示情 境图:清华大学附属 中学图书馆约有图 书十万册) 提问:看到这条 信息,你有什么话想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

引导学生提出“十万”是多少?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感受“十万”,探索新的计数单位。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说出10个一万是十 万。说说生活中的十万。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这个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你还能接着往下数吗?请同桌两人用手中的 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看看还会 有什么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说 一说、写一写。通过拨珠让学生感 受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从而引出一亿。 2.感受“一亿”。 通过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一亿张纸的厚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谁高。感受一亿的大小。 3.明确概念,写出数位顺序表。 (1)知道什么叫数位什么叫计数单位。了解每一个计数单位都会对应着一个数位。 (2)亿后面有省略号,这是什么意思? 数位……千亿 位百 亿 位 十亿 位 亿位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万 位 万 位 千位百 位 十位个 位 数级…… 计数单位…… …. 千亿百 亿 十亿亿千 万 百 万 十万万千百十个 4.独立分级。 为了使用的方便,我们能不能给这些数位划分一下小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

初一数学正负数精炼题

正数、负数和数轴综合练习题 一、知识小结练习: 1.大于零的数叫 ,在正数前加一个“-”号为 . 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2.和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为: 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按正、负来分 3.规定了、和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表示,但并不是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________,原点左边的数表示_____,原点及原点右边的数表示.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_____边的数总比____边的数大。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⑴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⑵正数都 0,负数都 0,正数一切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5、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的数是,距离表示-1的点有3个单位的数是; 6.数轴上的点A所对应的数是4,点B所对应的数是-2,则A、B两点之间的距

离是. 7.写出所有比-5大的非正整数为,比5小的非负整数,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有. 8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mm),表示零件标准尺寸为k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_______,最小不超过___________. 1 -8.1 2 9.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的大括号内:-11 4.8 7 3 -2.7 6 3 -π 0 - 4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正分数集合{} 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负分数集合{} 10、若p,q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请用“<”或“>”填空. ①p______q;②-p______0;③-q______0; ④-p______-q;⑤-p______q;⑥p______-q. 解答题: 1、画出数轴并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下列各数连接起来。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练习题【精选】-精心整理

1.1正数和负数 1、5 2 1,76,106,14.3,732.1,34,5.2,0,1----+-中,正数有____, 负数有_____。 2、如果水位升高5m 时水位变化记作+5m ,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记作___m ,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__m 。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___ 的意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零是正数不是负数 B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 、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5、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 A 、向东行进30米 B 、向东行进-30米 C 、向西行进30米 D 、向西行进-30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__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m. 7、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__℃~__℃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8、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 记作移动-5m ,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 是什么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远? 9、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10、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1、零上13℃记作+13℃,零下2℃可记作( ) A 、2 B 、-2 C 、2℃ D 、-2℃ 12、某市2009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A 、-10℃ B 、-6℃ C 、6℃ D 、10℃ 13.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 -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分析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体会用“万”或“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引导学生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在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能自觉和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设有4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北京知多少”,分别呈现的是北京的水立方、鸟巢、奥林匹克公园、中国国家大剧院四大建筑的外景图以及相应的信息等。通过“十万是多少?”“一亿有多大?”这两个问题,引出学生对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并了解十进制计数法。通过解决“横线上的数怎么读呢?”这一问题,教学万以上数的读法。第二个信息窗是“星球知多少”,借助太阳系的情境,激起学生学写万以上数的欲望,通过解决“横线上的数怎样写呢?”这一问题,教学万以上数的写法。第三个信息窗是“世界地理知识知多少”,通过问题“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学习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第四个信息窗是“世界之最知多少”的情境,通过解决“上面的几组数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认识近似数,并通过解决“11030大约是几万?178680000大约是几亿?”的问题,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四个信息窗之后,教材还安排了拓展平台——编码,呈现的是某市举行科技小发明竞赛,许多学校的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的情境。以“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的问题,引发对编码知识的探索。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巩固拓展本单元知识的目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初一数学:正负数提高认识讲解系列(二)

初一数学:正负数提高认识讲解系列(二)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m/n(m,n都是整数,且n≠0)的形式。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比如π, 3.1415926535897932384626...... 而有理数恰恰与它相反,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包括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此分数亦可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这一定义在数的十进制和其他进位制(如二进制)下都适用。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 a 和一个非零整数 b 的比(ratio),通常写作a/b,故又称作分数。希腊文称为λογο ,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 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分为正整数、负整数和0 分数又分为正分数、负分数 正整数和0又被称为自然数 如3,-98.11,5.72727272……,7/22都是有理数。 全体有理数构成一个集合,即有理数集,用粗体字母Q表示,较现代的一些数学书则用空心字母Q表示。

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相关的内容见数系的扩张。 有理数集是一个域,即在其中可进行四则运算(0作除数除外),而且对于这些运算,以下的运算律成立(a、b、c等都表示任意的有理数): ①加法的交换律a+b=b+a; ②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③存在数0,使0+a=a+0=a; ④对任意有理数a,存在一个加法逆元,记作-a,使 a+(-a)=(-a)+a=0; ⑤乘法的交换律ab=ba; ⑥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⑦分配律a(b+c)=ab+ac; ⑧存在乘法的单位元1≠0,使得对任意有理数a,1a=a1=a; ⑨对于不为0的有理数a,存在乘法逆元1/a,使 a(1/a)=(1/a)a=1。 ⑩0a=0 文字解释:一个数乘0还于0。 此外,有理数是一个序域,即在其上存在一个次序关系≤。有理数还是一个阿基米德域,即对有理数a和b,a≥0,b0,必可找到一个自然数n,使nba。由此不难推知,不存在最大的有理数。 值得一提的是有理数的名称。“有理数”这一名称不免叫人费解,有理数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事实上,这似乎是一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胶州市常州路小学王红、赵晓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2.尝试读万以上的数。 教学实录: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2012年的奥运会你看过吗?知道我们国家在哪一年,哪个地方举办的奥运会吗? 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 师:对呀,北京奥运会上,各国的体育健儿们在“水立方”,在“鸟巢”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我们今天再次走进北京,看看那里的情况。(出示情境图。) 学生读情境图中的信息,第2个顺利读出来,第2个情境图学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 师:怎么了孩子,有困难吗? 生:数太大了,读不出来。 其他学生点头,表示深有同感。 师: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这样的大数。(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切入,在现实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必要性,顺利将学生推到了学习主人的位置上。】 活动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 1.感知十万。 师:同学们,“水立方”的面积达到十万平方米,十万是多少呢?谁来说说看。 生:十个一万;10万个一。 我们借助订书钉看看十万到底有多大。 课件演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 生:一大盒装了十小盒,也就是一大盒有一万个订书钉,。 师:大家可以继续往下想:两大盒有多少个订书钉?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 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 生:人民大会堂能坐一万人,十个人民大会堂能坐十万人。 师:同学们,我们两个教室大约100人,20个教室l千人,200个教室一万人,2000个教室才是十万人。 师:那要是十万人的会场呢? 师: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十万人的会场是怎样的一个场面,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生:人山人海。 生:我们班级的图书角,能放大约100本书,10个图书角就是1千本,100个图书角能放 l万本,1000个图书角才能放十万本。 师:下面我们请出计数器帮忙,重新感受十万是怎样形成的?从一万起,一万一万的数到十万。 学生操作计数器。 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 2.感知一亿。 师:像刚才那样,在计数器上,从十万起,接着数下去,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两人一组合作试着数。 小组代表汇报: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999999999,再加一个是多少? 生:1亿。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数到了一亿,一亿到底有多大呢? 结合资料引导学生想象: 师: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个成年人的头发集合在一起大约有多少根?100个人呢?1000个人呢?(学生边想象边回答。)睁开眼睛比划一下。 师: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 师: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3年多的时间。让我们跟随秒针跳动的速度来数数看。

初中数学:七年级正负数教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正负数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1正负数(第二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活动2 揭示规律活动3知识应用活动4 布置作业及小结通过复习回顾正负数的知识导入新课. 利用温度中的零度来解释与理解数“0”的意义。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及零的分界意义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复习回顾正负数的概念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问题2:引入负数后,

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师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活动2]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展示老师的存折—1000表示什么意思+15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