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565.00 KB
- 文档页数:8
射阳县陈洋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检测数学试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计7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1.=0300sin ▲ .2.集合{}1,0,1A =-,{}2|1,B x x m m R ==+∈,则AB = ▲ .3.若复数z 满足i z 31+-=,其中i 是虚数单位,则z = ▲ . 4.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 . 5.已知幂函数()f x 的图像经过(9,3),则(2)(1)f f -= ▲ .6.函数1()(1)()22(1)xx f x x ⎧<-⎪=⎨⎪≥-⎩的值域是 ▲ .7.函数xx x x f )34(log )(22-+=的定义域为 ▲ .8.函数2sin (09)63x y x ππ⎛⎫=-≤≤⎪⎝⎭的最小值是 ▲ . 9.若函数321(02)3x y x x =-+<<的图象上任意点处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α的最小值是 ▲ .10.曲线y= 323x x -有一条切线与直线3 x+y=0平行,则此切线方程为 ▲ .11. 要得到x y 2cos =的图象,只要将)42sin(π+=x y 的图象向右平移最少 ▲个单位长度.12.设△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1,b=2,41cos =C ,则sinB= ▲ . 13.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3177,10,n a a a S =+=为其前n 项和,则使得n S 达到最大值的n 等于 ▲ .14.若函数3()3f x x x a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题,共90分.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满分14分)在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a (n ),C cos ,c b (m =-=→→2)A cos ,且→→n //m .(1)求角A 的大小;(2)求)23cos(sin 22B B y -+=π的值域.16.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实数10≠>a a 且,命题p :)2(log ax y a -=在区间]21,0[上为减函数;命题q :方程03=-+-a x e x在]1,0[有解。
南京市、盐城市20XX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考前须知:I. 本试卷共4页,包括填空题(第1题-第14题),解答题(第15题-第20 卷总分值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考试结束后,交答复题纸.• • •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V=j5/n 其中5为锥体的底面积,力为锥体的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5分,计7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清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 指定位置上)1. 设集合 A = B-2VxV0}, 5=(x|-l<x<lb 那么AU8=▲2.假设复数z=(l+mi )(2-i )(i 是虚数单位)是纯虚数,那么实数m 的值为A3.将一骰了连续抛掷两次,至少有一次向上的点数为1的概率是▲ 4. r•个月以30天计算,估计这家面包店•个月内日销售/不少于150个的夭数为5. 执行如下图的流程图,那么输出的X 的值为▲6.设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S 〃・假设S3=£,且S ,52, &成等比数列,那么 <加等(笫5题(第4题校锥的体枳是AM<f )的最小正周期为汗,且它的图象过点(一令,->/2).那么那么不等式大对三一1的解■是 ▲ .F V 2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r=2/zrt/>>0)的焦点为F,双曲线元一春=1(“>0, Q0)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3两点(A ,B 异于坐标原点。
)・假设直线八8恰好过点尸,那么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一 ▲・11. &△ ABC 中,A=I2O% A8=4.假设点 D 在边 8C 上,且 BD =2 DC ,人/)=十,那么 AC 的长 为 ▲ ・12. 佃O : ?+r=h 圆M :仃一亦+侦一^+公』].假设国由上存在点P,过点P 作圆。
的两 条切线,切点为A, 8,使得匕AP8=60。
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t?A.£ 19.15.B. £ 9.18.C.£9.15.答案是C.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At a flower shop.B. At a concert.C. At a wedding.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A photo.B. A drawing.C. An artist.3. How does the man sound?A. Surprised.B. Fearful.C. Worried.4. Who wants to borrow the book?A. David.B. Alice.C. Jane.5. Why did the woman get a ticket?A. She drove too fast.B. She ran a red light.C. She parked illegall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自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y does the man talk to the woman?A. To take a picture of her.B. To apply for a new ID card.C. To check his personal information.7. How will the man get the bill?A. By having it mailed.B. By picking it up in person.C. By downloading it from an email.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乎应在中唐前后。
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有了自己的现实性格。
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
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山水,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
它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
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异。
经过中晚唐的沉溺声色繁华之后,士大夫们一方面仍然延续着这种沉溺,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美的世界之中,这就是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世界。
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这批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环境,处在与他们现实生活亲切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
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既不再是在门阀士族压迫下要求奋发进取的初盛唐时代,也不同于六朝贵族的掠夺开发时期。
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
门阀士族以其世袭的阶层地位为荣,世俗地主则以官爵为荣。
这两个阶级对自然、农村、下层人民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
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
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从而对这个阶层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
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2022.3英语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1. C2. C3. B4. A5. A6. A7. C8. C9. B 10. A11. A 12. B 13. A 14. B 15. B 16. C 17. B 18. C 19. B 20. C第二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37.5分)21. C 22. D 23. A 24. A 25. B 26. A 27. C 28. B 29. D 30. A 31. D 32. D 33. B 34. C 35. C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 5分,满分12. 5分)36. A 37. G 38. D 39. C 40. E第三部分语言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41. B 42. D 43. C 44. D 45. C 46. B 47. A 48. C 49. D 50. A 51. B 52. A 53. B 54. C 55. A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15分)56. doubling 57. are burdened 58. restrictions59. fewer 60. without61. shared62. that63. practical 64. which65. though/however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满分15分)Elegant Art into CampusLast Wednesday witnessed the activity of Elegant Art into Campus, which was intended to make elegant art more accessible.A group of local professional artists were invited here. In the school hall, Butterfly Lovers,a great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al elements, wassuperbly played. Then came a lecturecentered on basic knowledge of the universal language—music.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learnt quite a lot and expect to have more exposure to elegant art in the future.(80 words)第二节(满分25分)Upon recovery, Mike announced on social media to take a cross-country trip.He wanted to cycle to James’s grave site to pay his respects in person. It seemed fitting to make the journey by bike—to show how transformative the heart was. Mike was back to cycling and gradually builtup his body. Blessings for the ride flooded in on social media. “What a biker with a big heart,” someone commented. Hearing about Mike’s decision,Christine and David decidedthey would meet him there when he arrived. (75 words)Mike got off his bike and walked straight to Christine, who was waiting at the grave site. “Thank you. Thanks for coming.” said Christine as they folded into a deep hug. Then came the tears. They werenot the deep weeping tears of grief, but tears of relief from a mother who knew she’d done right. At James’s headstone, Mike squatted down and took a deep breath, feeling the strong pulse of James’s heart in his chest. He told James how thankful he was and promised to take care of his heart. (75words)书面表达评分建议应用文写作(满分15分)一、评分原则1. 本题总分为15分,按5个档次给分;2. 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3. 词数少于60和多于10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4. 评分时,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 内容要点的覆盖、表达的清楚程度以及合理性;(2) 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准确性、恰当性和多样性;(3) 上下文的衔接和全文的连贯性。
江苏省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3.3.26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2.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B. C. D. 3.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时期 郡县数 西汉 三国 西晋 隋朝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4郡50县 5郡70县 7郡43县 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4郡51县 6郡58县 7郡19县 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1郡9县 2郡14县 1郡5县 5州28县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5.“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 6.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洋务经济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农民负担减轻 7.某学者认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失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9.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10.右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战争形势示意图,与图中战役表述相关的是 A.全面内战爆发 B.实施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打响 D.渡江战役开始 1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部是自己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变更 B.分配方式调整 C.生产关系变革 D.生产规模缩小 12.右图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高秉涵老人当选的主要因素是 A.发展了“九二共识” B.推动了“一国两制” C.消除了两岸隔阂 D.彰显了民族亲情 13.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1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实现这一局面应归功于 A.苏格拉底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海 报 主讲人:李放 主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交化 地点:学术报告厅 时间:2012年6月21日下午
15.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16.“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7.右图为一学术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中与讲座 主题内容不相符的是 A.英国的国有化政策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D.自由主义的兴起 18.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苏共中央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 19.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共101个。其中1979年以前12个、1980年—1989年20个、1990年后69个。从区域分布来看,欧洲39个,南北美洲40个,亚洲6个,非洲8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7个。由此不能看出世界区域性合作和一体化组织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跨地区现象出现 C.90年代后增速加快 D.阻碍经济全球化 20.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1题15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3分,第24~25题各10分,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5分)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二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三 (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此外,你认为元杂剧繁荣还有哪些因素?(6分) (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与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3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者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9分) 请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