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
• 下图显示了2005年重庆各区县31个观测站年平均 降水pH值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看出,重庆地区降 水酸性的地区间差异较大,主要可以分为4个不连 续的区域,即西南部、涪陵及其邻近地区、中部和 西南部地处四川盆地内侧,可能由于盆地的大气结构较 东南部、东北部。
稳定,污染物难以向外扩散,故而降水酸化的程度较严重; 涪陵及其周围地区的pH值明显高于西南和中部,可能存 在局地影响;中部和东南部的pH值也较低,酸化程度也很 严重;东北部可能由于地处四川盆地边缘,酸化程度较轻。 可见,重庆地区酸雨的局地性特征较明显,这与1980年 代有关研究结果认为重庆酸雨的来源主要是自身污染造 成的较一致。
1)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
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稻子的叶子,同时 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 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 足的养分,将枯萎、死亡。
2)土壤酸碱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
酸湖形成,鱼虾难存
土壤酸化,作物减产
3)破坏建筑物
酸雨使非金属建筑 材料如混凝土、砂浆和 灰砂砖等的水泥溶解, 出现裂缝,导致建筑物 损坏。酸雨使古迹文物 面目全非。 酸雨也造成暴露在 外的雕像受到侵蚀,这 造成文化资产的破坏, 令许多人担忧。
重庆市酸雨的季节变化
重庆市酸雨的季节变化
• 上图中给出了2005年各个季节不同程度酸性降水 的频率。可以看到,每个季节发生强酸性降水 (pH<4.5)的频率均大于弱酸性降水(4.5<pH<5.6); 强酸性降水在暖季(春、夏)出现频率较低,而在 冷季(秋、冬)相对较高;而弱酸性降水频率则相反。 因此可以说,秋季强酸性降水频率增加是导致其 降水酸性最强的主要原因;而夏季虽然弱酸性降水 频率不低,但强酸性降水频率最低,故总体看来 其降水酸性最弱。此外,空气中一氧化硫和氮氧 化物浓度一般在冷季(秋、冬)升高,暖季(春、夏) 降低目春夏的降水量明显多于秋冬,可能是导致 降水中氢离了浓度冷季明显高于暖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