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之旅谈1
- 格式:doc
- 大小:337.00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同步练习一1.(2011呼和浩特)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B.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C.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露水凝固而成的D.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升华现象2.(2011荆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变B.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发生了升华现象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3.(11龙东)下列有关热现象的阐述正确的是()A.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B.用敞口的锅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逐渐升高C.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
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汽,汽油蒸汽遇明火容易燃烧,甚至引起爆炸D.蜡、冰、铁都是晶体4.(11鞍山)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5.(11鞍山)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6.(11长春)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河面上的冰B.屋檐上的霜C.草叶上的露D.江面上的雾7.()如图所示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冰雕大赛中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
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8.(11哈尔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9.(11芜湖)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10.(11三明)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蔬菜装入保鲜袋后放进冰箱C.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D.从泳池上来用浴巾包裹身体11.(11龙东)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例如:冰、钻石、水晶、金属、石英、海波、明矾、食盐、萘非晶体:没有熔点。
例如:玻璃、塑料、石蜡、松香、沥青、蜂蜡二、物态变化气汽化液化吸热放热升华液凝华吸热熔化凝固放热吸热放热固1、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过程要吸热。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a、晶体熔化过程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加热停止,熔化也停止。
例如:冰的熔化(课本P6 图11-9)b、非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继续升高。
时间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过程要放热。
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a、晶体凝固过程要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时间2、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过程要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A、蒸发:①定义: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例如:地上的水变干,晾晒衣服……②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④特点:吸热致冷B、沸腾:①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⑤沸腾的现象:容器底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水蒸气⑥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2)、液化:①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液化过程要放热。
例如:“白气”、雾、露、出“汗”、小水珠、眼镜变模糊玻璃窗出现的雾或小水珠(在温度高的那侧)②液化的方法:a、降低温度;b、压缩体积。
③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例: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3、升华与凝华(1)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选择题:1.盛夏,打开冰糕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些“白气”是()A.冰熔化后产生的小水滴 B.冰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C.冰熔化后,先蒸发后液化成的小水滴D.冰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滴2.盛夏,打开冰箱门常看到白雾,这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严冬,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户外进入温暖的房间,镜片上会雾蒙蒙的,这是因为()A.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水附着在镜片上B.空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液态空气附着在镜片上C.热气附着在镜面上D.以上说法都不对4.若100℃的水蒸气穿过100℃的水,则()A.水蒸气不会液化 B.一部分水蒸气被液化C.全部被液化 D.无法确定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A.给小镜子消毒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6.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得模糊,但经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凝固后熔化7.有一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了”.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缸有裂缝,水才渗出来 B.是水的蒸发现象C.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是水分子的液化现象8.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有()A .熔化、凝固、凝华 B. 熔化、汽化、升华 C. 凝固、凝华、液化 D. 汽化、凝华、液化9.下列不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冬天吉林著名的“雾凇” B. 窗上美丽的“窗花”C.钢水浇铸的火车轮子D.电灯泡用久了变黑二、填空题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____.2.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遇到_______液化成的_______.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的缘故.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5.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6.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9.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夏天的自来水管上常有一层水珠,这是为什么?2.北方寒冷的冬夜,为什么窗上形成一层“冰花”?答:3.为什么被100o C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o C开水烫伤更严重?答案:100o C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皮肤时要液化,放出大量热,皮肤吸收这么多热量就会被烫伤一次,当液化为100o C水后仍要放热降温,而皮肤再次吸热第二次被烫伤,而100o C开水只烫伤一次,所以比水蒸气烫伤轻。
《从水之旅谈起》复习单元测试一、填空题1._________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11.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38℃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二、选择题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29℃B.32℃C.30℃D.35.5℃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B.先下降,后上升到26℃C.低于26℃D.等于26℃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熔点低于0℃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9.如果把5000 g 0℃的水和5000 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2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2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24.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6.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Ω形的伸缩管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三、实验题27.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物质?(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参考答案一、1.固体晶体非晶体相等2.35℃~42℃0.1℃36.8℃37℃3.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4.液化吸5.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6.507.升华8.液化汽化液化凝华9.压缩体积10.气压降低沸点降低11.液固液固12.48℃ 5 min海波二、13.C14.B15.B16.B17.ABC18.B19.A20.A21.C 22.D23.B24.A25.D26.A三、27.(1)水(2)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3)BC段吸热融化,DE段吸热沸腾(4)熔点是0℃,沸点是100℃。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选择题1.要使水的沸点高于100℃, 以下哪种办法是可行的 ( )A.移到高山上加热B.加大火力C.延长加热时间D.加密闭的盖子2.关于物质的熔化与凝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 .C.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溶液凝固时要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3.某地冬季气温为-30℃, 河面结了冰, 这时冰与水交界处和河底水的温度分别为( )A. -30℃, 0℃B. -30℃, 4℃C. 0℃, -4℃D. 0℃, 4℃4.下列物质属于非晶体的是( )A. 萘B.食盐C. 冰D.松香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固体熔化时, 吸收热量, 温度可能会升高, 也可能不升高B. 冰在熔化前后密度不变C. 冰在0℃时一定会熔化, 因为0℃是冰的熔点D. 夏天打开冰棍纸, 会看到冰棍冒“白气”, 这是汽化现象.6.下列各种物质中有一定熔点的是( )A.玻璃B. 铁C. 沥青D. 松香7.喝开水时, 如果感到热水烫嘴时, 我们一般都向水面吹气, 主要原因是 ( )A.热水温度高而所吹气的温度低, 从而吸收水的热量使其降温B.吹动液面, 使散热面积加大, 而降温C.将液面蒸汽吹走, 避免蒸汽烫嘴D.加速水面空气流动, 使热水加快蒸发, 吸热而降温8.室内有两只温度计,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装有酒精的敞口烧杯中,则它们的示数甲()乙。
A. 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9.把10克0℃的冰投到1000克0℃的水中, 若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 则会有 ( )A.少量的水结成冰B.冰不会熔化成水C.水全部结成冰D. 冰不会熔化成水,水也不会结成冰10.下列所述各项内容中,跟液体蒸发快慢无关的因素是( )A.液体温度的高低B.液体表面积大小C.液面上方气体流动的快慢D.液体质量的多少11.物质在状态发生变化时, 要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熔化、汽化、升华B. 熔化、液化、凝华C. 汽化、液化、升华D. 凝固、液化、凝华12.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可能降低C.一块糖溶在水中是属于熔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属于汽化现象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露的形成B. 霜的形成C.雾的形成D.冬季里, 在室外活动的人呼出的“白气”14. 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时( )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15. 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B.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C.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 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16.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A.石蜡 B.固态酒精 C.玻璃 D.松香17.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是()A.固态 B.液态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18.在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0℃的水中,过一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质量增多 B.冰质量增多C.水和冰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9.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持续上升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20.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C.蒸发性能强 D.较易流动2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是()A.没有吸收热量B.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C.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D.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汽化22.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三)(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 以下现象属于所学过的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烧开水时冒的〝白气〞属于_________,夏天湿衣服晾干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解热属于_________。
2. 有一瓶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第一变成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氨和液态氧的沸点分不为-︒33C 和-︒183C 〕3. 戴眼镜的人从冰冷的室外进入温顺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________液化而成的。
人们在盛夏大汗淋漓,靠汗的_________吸热,使体温不致升高。
4. 冬天冻冰的衣服放在室外-︒5C 的环境中也能干,这属于_________现象,窗户上的〝冰花〞是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5. 填写以下物态变化名称:雨后柏油路面专门快变干是_________现象;冬天,人在室外口中呼出的白气是_________现象;储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直至消逝是_________现象;夏日早晨草叶上的露水是_________现象。
6.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菜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专门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环境中,使冰直截了当从固态变为__ 态.7..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觉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觉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而形成的.8.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状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以下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缥渺的雾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 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装饰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能够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试分析文中的有关物理过程10.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能够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___.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以下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 用笤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B. 用塑料袋包装菜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文中句子 物态变化 吸、放热情形 液化 凝重的霜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12. 关于湖面上显现的雾气,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 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13. 关于汽化和液化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 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一定会沸腾B. 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蒸发一定加快C. 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够液化D.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液化14. 当水被烧开时,能看见水面上冒出〝白气〞,这白气是〔〕A. 喷出的高温水B. 水蒸气C. 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D. 水蒸气凝聚的小水珠15. 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B. 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C. 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显现小水珠D. 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16.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A. 先增大后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C. 一直增大D. 一直减小17. 夏天,当躯体出了许多汗以后,坐到电扇下吹,躯体感到专门凉快,这是因为〔〕A. 电扇扇的风温度低,风吹到人身上感受到凉快B. 使人体汗水蒸发加快,因为蒸发要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C. 使汗水蒸发加快,带走了人体的温度D. 电扇扇的风吹到人身上,吹跑了人体的热量,因此感到凉快18.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19.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能够在返回大气层时爱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2、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雪、冰晶、霜、雨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露的形成D.雪的形成3、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窗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叶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4、水烧开后,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A.先液化再蒸发B.先汽化再液化C.先升华再液化D.先汽化再凝华5、在桶中盛水,水中有一块冰,外界给的热量恰好能使冰全部熔解,则: []A.由于冰的熔解水温下降B.由于冰的熔解水温升高C.水的温度不随冰的熔解而改变D.由于冰的熔解水面将升高6、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时间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7、用同样多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品,事实证明,用冰的效果更好一些。
这是因为( )冰可以和食品充分接触冰比水的温度低一些冰熔化时要吸大量的热水结冰时要放大量的热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温度升高到0℃就一定会化成水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把20℃的水放入20℃的房间里,水仍可蒸发二、填空题9、如图9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
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登上南极的最高点——冰穹A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这样的温度计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当地的气温。
图910、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热。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三)(9)班级 姓名一、填空题〔24分〕1.深秋时节,在教室的玻璃内表面有时会看到一些水珠,这是 现象;严冬时节,玻璃内表面会显现冰花,这是 现象〔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2.依照右表提供的信息,你认为,使用 制作液体温度计可提高灵敏度;使用 制作温度计能够测低温。
3.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在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沁人。
缘故是空心的铜柱中装进了许多冰块,由于冰块熔化时 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而且水的 较大,温度不易升高,因此宫殿里专门凉快。
4.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时总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专门少的枝芽,如此做的目的要紧是为了 ,使树在根扎入泥土前不至于枯死。
5.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把内能转化为 ,当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时会冒 〝黑烟〞,这时发动机的效率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6.在高山上用一般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填〝大〞或〝小〞〕,且一般锅的气密性不行,锅内气压受外界气压阻碍,从而使水的 低于100℃.7.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
通常情形下,丁烷是气体,人们是用 的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从微观角度看,丁烷能从气态变为液态讲明丁烷分子间存在 。
8.火柴能够擦燃,也能够放在火上点燃,使火柴燃烧,前者是利用 的方法,后者是利用 的方法.9.分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刻变化的图象如下图,由图象能够看出, 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10.内燃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但在使用内燃机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污染,这要紧是指污染和 污染.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由如下图的内燃机能流图能够看出,它的能量缺失所占的百分比是:废气内能35%,散热缺失30%,机械缺失10%,那么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我们在高效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爱护环境.11.焚烧生活垃圾放出的热量用来发电,是综合利用垃圾的一种方法.据资料显示,仅2001年全国都市生活垃圾就达1.5×108t .假设燃烧1t 垃圾可放出1.5×1010J 的热量,假如将2001年我国的都市生活垃圾全部焚烧,那么放出的热量是 J ,它相当于 kg 煤物质名称 水银 酒精 凝固点/℃ -38.8 -117 比热容/J(kg ·℃)-1 0.14×103 2.4×103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煤炭的热值为3.0×107J/kg)。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检测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热。
2、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填“内”或“外”)表面。
3、图1是表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图象上的段。
4、上右图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观察这个图像,可以得知,水在____ _____时的密度最大。
5、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______,使水温下降。
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_______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6、在箱子里存放毛衣、毛裤等毛料衣服时,为了防止虫蛀,常常要往箱子里放几个樟脑丸,到了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这个过程中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________液化而成的。
人们在盛夏大汗淋漓,靠汗的_________吸热,使体温不致升高。
8、蒸发和沸腾是的两种方式。
图3中甲、乙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是沸腾时的情况。
9、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___成小冰晶(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小水滴和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10、如图4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它的熔点是℃,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 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题3分,共45分)11、关于湖面上出现的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12、夏天,当身体出了许多汗以后,坐到电扇下吹,身体感到特别凉快,这是因为()A. 电扇扇的风温度低,风吹到人身上感觉到凉爽B. 使人体汗水蒸发加快,因为蒸发要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C. 使汗水蒸发加快,带走了人体的温度D. 电扇扇的风吹到人身上,吹跑了人体的热量,所以感到凉快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1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1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16、在冬季,汽车驾驶员常把水和酒精的混合液装入汽车的冷却系统,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沸点B.凝固点C.比热容D.燃点1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18、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19、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放热B.汽化吸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20、物态变化现象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2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的是:A、同样的容器放在同处,其中盛60℃的水比30℃的水干得快B、同样的酒精,倒在碟子里比装在瓶子里的干得快C、同样擦在手上的酒精,用嘴吹的酒精干得快D、洒在阳光下的水比放在屋内瓶中的水干得快23、我国发射的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24、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有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的密度比锡小 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 D.铁的熔点比锡高25、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三、实验探究题(26题6分,27题6分,28题8分,29题15分,共35分)26、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
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呈在______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7、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6所示,请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___时,响度最大.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28、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7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__℃左右.(2)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
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
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
当积雪厚度在5~15cm ,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
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方法:道理:答案一、1、凝华 吸 2、凝华 内 3、BC 4、4℃ 5、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液化,液化放热 6、升华 7、水蒸气 镜片 蒸发 8、汽化 甲 9、蒸发 液化 凝华 10、80 15 吸时间/min二、11C 12B 13A 14A 15B 16B 17C 18A 19B 20D 21A 22A 23C 24D 25B三、26、_室外室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27、答案:99.0 95℃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28、(1)22(2)水的温度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下降得越来越慢,最后基本保持不变29、猜想: 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理由: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
方法:在车轮上装防滑链道理: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