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50个镇试点扩权强镇 下放审批权和执法权
- 格式:docx
- 大小:16.80 KB
- 文档页数:2
浙委办[2010]11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2010年10月11日)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一直是我省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培育发展中心镇摆上重要位置,部署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着眼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中心镇发展和改革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育发展中心镇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节点,以促进中心镇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走特色发展之路,使中心镇建设在推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将全省200个中心镇培育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成为经济特色鲜明、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县域中心或副中心。
力争100个左右中心镇的建成区户籍人口达到5万人或常住人口达到8万人以上,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达到45%以上。
工业功能区增加值占全镇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年财政总收入达到4亿元以上;努力把一批规模大、条件好的中心镇培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
二、主要任务(一)科学规划,促进中心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因地制宜调整行政区划,拓展中心镇发展空间。
依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修编中心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完善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优化中心村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
在2024年全市乡镇(街道)扩权赋能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聚焦高效能治理,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破立结合,针对“条块结合不畅”“运行机制不畅”“社会参与不畅”等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赋予街道“五权”工作,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形成“三赋三提升”基层治理扩权赋能模式,为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实践。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赋权提升统管能力从源头上破解“条抓块统”难题。
针对派出机构管理不畅、协调不力等问题,赋予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话语权”和统筹管理能力,从源头上做强“条块结合”统一管理体制,全面提升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统筹管理的能力。
一是执法统筹“一盘棋”。
赋予街道统一指挥调度权,成立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将部门派驻在街道的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中队以及公安、人社、卫健、应急、消防等监管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纳入街道统筹协调范畴,明确指挥调度条件及权限,“一支队伍执法”逐步实现。
同时,依托城运数字平台打造监管执法一体化的“城市管家”应用场景,推动实现诉求直应、指令直达、事件直办,以智慧手段提升执法效能。
西华街道统筹协调辖区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消防等执法力量,开展拆迁空地腾退行动,约谈企业、农户120人次,联合执法13次,腾退多年来“拆不掉、拆不动”的菜市场等违规搭建项目,实现急难险重难题“限时清零”。
二是干部任免“先投票”。
赋予街道对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免建议权,明确街道党工委为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人事任免的责任主体,从动议酝酿、征求意见、讨论答复、任免备案四个方面规范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免程序,制定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免工作流程图。
2022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和区综合执法局拟对20名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事前均征求街道意见,因与街道意见不统一,其中2名派出干部未予调整。
三是绩效考评“一杆秤”。
赋予街道对派出机构考核权,区分派驻和属地管理两种管理体制,出台《区部门派出机构和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等实施细则,按照街道考评占比不低于总分值的50%规定,制定“同一内容、同一流程、同一标准”考核评价工作流程图,确保行业主管部门派驻在街道的机构依法依规履职。
简政放权提效能行动部署讲话简政放权提效能行动部署讲话同志们:实施“简政放权提效能”行动,是保持党的纯洁性、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竞争优势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了确保“简政放权提效能”行动取得实效,全力营造“人人讲效率、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变作风大赶超”主题实践活动大会,下面我就“简政放权提效能”行动讲三点意见:一、推进简政放权提效能的总体目标一是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
在2021年推进扩权强镇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中心镇(开发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是有利于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发展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横店镇,凡是中心镇(开发区)需要且具备办理条件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中心镇(开发区)。
二是进一步清理削减项目。
围绕“把行政效能提到最高,把办事成本降到最低”的工作目标,本着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的原则,按照“流程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工作要求,切实巩固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工作成果,对全市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进行进一步清理和调整,最大限度地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力争使我市成为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县市之一。
三是进一步提速增效。
按照“能办就办、能减则减、能快则快、能**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清理减少审批材料,缩减办事环节,缩短承诺时限,以全省最低办理时限为标杆,平均再提速20%以上,最大程度优化每个项目的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二、推进简政放权提效能的主要举措(一)坚持简政放权,进一步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一方面,要认真梳理放权和削减事项。
各个部门都要对审批权、执法权、管理权等权限逐一进行梳理,凡是能放的权都要坚决下放到中心镇,对于审批事项,明确要求取消的必须取消;削减后不会导致失范的,务必清理;没有明令须由市级审批的,坚决下放;与行政审批事项相关联的服务项目,全面放开。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4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并将我省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
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现将《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2015年2月8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229号)要求,结合安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试点目标(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原则,围绕“人、地、钱、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城镇化道路。
(二)具体目标。
到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0%左右;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全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05•【字号】浙政办发[2014]71号•【施行日期】2014.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7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6月5日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加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的改革要求,理顺强镇管理体制,赋予与强镇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县级管理权限,提高强镇集聚人口、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能力,建立适应强镇发展需求的“小政府、大服务”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二)扩权原则。
坚持权责统一、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
对于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事项,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依据明确由镇行使的,按照程序依法采取委托方式下放;其他行政管理事项,除法律、法规或规章有明确规定外,采取直接下放方式,赋予强镇相关管理权限。
二、扩权对象省级中心镇,重点是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三、主要内容(一)扩大管理权限。
围绕激发发展活力、方便群众办事、源头执法治理等三大重点,赋予强镇相应的经济发展、便民服务、综合执法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增强强镇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
1扩大激发发展活力的经济管理权。
赋予强镇有关企业(贸易)主体、个体工商户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权、鼓励和允许类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权、镇域范围内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类项目审批权、建设工程管理权、村庄和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权、城市绿化管理权、涉路施工活动许可权等经济管理权限(详见附件1)。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重点城镇扩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16•【字号】吉政发〔2015)18号•【施行日期】2015.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重点城镇扩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政发〔2015)1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开展重点城镇扩权试点,探索解决责任和权力不匹配、加快推动城镇向城市转型的路径”的改革任务要求,为激发重点城镇发展活力、增强重点城镇经济实力,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部分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城镇进行扩权试点。
为推动扩权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要求,依托现有行政体制,围绕创新管理体制、增强服务能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调整县(市、区)和试点镇两级政府的权责关系,通过扩大试点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试点镇统筹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激发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探索城镇向城市转型的路径,促进全省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
充分发挥试点镇在城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依法放权。
通过依法委托和授权,赋予试点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权限,明确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坚持有序有效推进。
对急需承接的权限、有能力承接的权限、创造条件可以承接的权限进行分类梳理下放,有效保障下放权限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推行简政放权和扁平化管理,该放的坚决放,该管的切实管好,充分调动试点镇的积极性。
区镇街简政扩权的调研报告区镇街简政扩权的调研报告镇街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层面,在统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渝北区审时度势,多次简政放权,使镇街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镇街在履职中仍然受到条块关系不顺、“人、事、财”不匹配,“责、权、利”不一致等体制性束缚。
我区要实现镇街区域经济大发展,城乡管理和服务水平大提升,需要进一步简政扩权。
一、15年来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状况渝北区简政扩权,始于1993年的撤区并乡建镇。
(一)镇街建制设置演变1、乡镇建制调整:数量减少,规模扩大1993年12月前,原江北县设有13个区和77个乡镇。
当年底,原江北县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撤销了13个区公所,将原有77个乡镇合并为46个乡镇(29个镇、17个乡)。
这次改革精减了作为县政府派出机构的区公所,减少了管理层次,扩大了乡镇管理规模。
1994年12月撤销江北县建立渝北区时,从原江北县划出11个乡镇交北碚区、江北区管辖(北碚区6镇2乡,江北区2镇1乡),渝北区辖原江北县35个乡镇(21个镇、14个乡)。
XX年,渝北区将人和等4个镇委托给新成立的重庆北部新区管理,同时,撤销两路、龙溪、回兴镇建立街道,渝北区直接管辖28个乡镇(24个镇,4个乡)。
XX年对乡镇建制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将28个乡镇整合为20个镇(撤销4个镇、4个乡),镇域规模进一步扩大。
XX年12月再次调整镇域规模,撤销9个镇,除悦来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外,渝北区现辖11个镇。
经过乡镇的多次精减合并,幅员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有7个镇,80-100平方公里3个镇,80平方公里以下1个镇。
通过建制调整,使镇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2、街道创设与调整:数量增多,面积缩小XX年,渝北区根据城区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撤销两路镇、龙溪镇、回兴镇后创设了双凤桥、双龙湖、龙溪、回兴4个街道办事处。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正文:----------------------------------------------------------------------------------------------------------------------------------------------------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皖发〔2000〕15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1999〕2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文件)和中央编委(关于省级党委机构改革的意见)(中编发〔1999〕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乡镇党政机构改革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一)改革的目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进一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为乡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依法行政。
维护社会稳定;精简机构,大力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和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乡镇管理体制。
(二)改革的原则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上来。
2、权责一致的原则。
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条块关系,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3、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兵简政,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4、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地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
5、依法行政的原则。
规范政府行为,完善运行机制,推进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96・中国卫生监督杂志•问题讨论•双随机”在基层执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实施的难点与建议张媛袁,陈宇(江苏省卫生监督所,江苏南京210008)[摘要]近年来,江苏省推进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实行部分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权下放,卫生监督机构的管辖权发生了变化。
本文通过梳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地区权力下放的范围、内容和实际工作交接情况,探讨“双随机”工作的实践应用,防止出现监管缺位。
[关键词]“双随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执法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DF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6131{2021)01-0096-03Doi:10.3969/j.issn.1007-6131.2021.01.021Difficulties and Suggestions of Implementing u Double Random M in the Reform ofGrassroots Law Enforcement SystemZHANG Yuan-yuan,CHEN Yu(Jiangsu Provincial Hea1th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Agency,Nanjing Jiangsu210008)[Abstract]In recent years,Jiangsu province promoted the empowerment of some pilot town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management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Some health administration enforcement powers were decentralized,resulting in changes of the jurisdiction in health supervision agency.To prevent the absence of supervision,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ouble-r andom work was discussed by sorting out the scope,content and actual work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ystem reform regions.[Key words]u Double Random”;Health Supervision;Integrated Law Enforcement;Reform of Law Enforcement System近年来,为推进落实“简政放权”改革要求,进一步做好权力下放精准赋权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03〕89号)、《江苏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苏发〔2016〕30号)H,江苏省稳步推进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苏南地区的部分县(市、区)已经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先后启动“镇、街道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改革或者“强镇扩权”试点,实行部分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权下放。
从扩权强县到强镇扩权:地方治理中的权力配置——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个案的考察与思考2010年06月22日10:12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吴兴智[我要发表评论][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原创评论·“民”换“商”实为躲避调控·罗杰斯的“历史机遇”印证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万元税负计算”背后的民生焦虑·推动银保合作向纵深健康发展·碳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发挥债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今日看点·被误会的税负引发真实的共鸣·亲自养猪不如亲自吃猪·樱花门票不只是钱·CPI“破5”央行或再度加息·房价控制目标不应是“涨价目标”·还有多少“纯玩考察组”没曝光提要:“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的关键是强化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而不是简单地把上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下级政府。
推进“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重要的是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在省、市、县、乡政府之间实现优化配置,要在扩大县域权力的同时也扩大各个乡镇的权力,实现地方治理中权力的优化配置。
一、强县扩权与扩权强县:从外部推动到内源式发展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包括浙江省在内的多个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核心的“省-市-县”政府间关系改革试点,其主要内容是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在浙江,从1992年到2007年,先后共进行了四次“强县扩权”的改革,同时,与“强县扩权”改革紧密相伴随的就是省直管县的改革,主要包括财政意义上的省直管县体制和县(市)委书记、县(市)长由省里直管的干部管理制度。
“强县扩权”有力推动了强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平衡加剧等一些新的问题。
特别是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绝大多数行业的利润增幅回落,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山东省出台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作者: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12期近日,山东省编委印发《关于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在继续推进广饶县大王镇等8个镇试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总量、人口和地域面积、产业特色、发展潜力等因素,在全省再选择12个经济发达镇列入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试点、深化改革。
《意见》提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按照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以扩权强镇、提质增效为重点,推动试点镇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县镇层级关系、优化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改进完善管理服务方式,不断增强试点镇科学发展的综合能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经过3至5年的努力,把试点镇打造成县域经济社会次中心,使试点镇成为人口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
《意见》明确了深化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是扩大管理权限。
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即放、权责一致”的原则,赋予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重点是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民生保障等方面的行政审批权和其他行政执法权。
凡是下放的管理权限应事先充分征求试点镇意见,列出详细的放权目录,明确县直部门和试点镇的职责,确保权限及时下放、规范承接、有序运转。
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在镇域范围内实行综合行政执法。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
理顺县镇职责关系,明确试点镇政府履职重点,依据职能赋予镇相应的管理权限和必要的财力保障。
改进和加强对试点镇领导,全面推行差异化目标考核。
强化试点镇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
结合试点镇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
积极探索拓宽事业机构优秀负责人选拔使用渠道。
三是强化服务功能。
健全农村社区组织体系,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负责、其他组织协同、农民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
安徽150个镇试点扩权强镇 下放审批权和执法
权
2009年06月22日00:27[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安徽在150个镇试点“扩权强镇”
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财政超收激励机制
本报合肥讯(记者王永群) 继县域扩权、省直管县一系列举措之后,日前,安徽省又
出台了《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与县域扩权首批小步推进不同的是,此次安徽
一次性选定150个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
促其加快发展。
按照《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的规定,镇扩权内容包括对试点镇下放部分行
政审批权和执法权,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以及在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食品
安全、工商等领域,依法委托试点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同时,赋予试
点镇一定的规划建设管理权,在试点镇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分局,负责核发镇区建设工程的
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
设的查处。
此外,还对试点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相应安排,明确试点镇在核定的机构、编
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需要可自主设立机构。在全县乡镇行政编制、财政供给事业单
位编制总额不突破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试点镇的编制。
据介绍,安徽此次改革旨在依法下放权限,实现权力与责任相匹配。在手段上,同县
域扩权一样,为了在扩权后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实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安徽实行鼓励
试点镇发展的财政政策,建立财政超收激励机制,以2008年财政收入为基数,超收部分由
县级财政全额返还,5年不变。在试点镇辖区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予以全额返还,
优先用于试点镇的土地开发和城镇建设,并且加大对试点镇建设的投入,试点镇符合条件
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各级政策重点建设项目,加大用地支持力度,
支持和鼓励试点镇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