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45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三节,主要讨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教材从遗传学体系中提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线索,来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使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以上节课填图练习引入,又通过孟德尔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紧紧把握这个关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生成的问题情境中分析,交流获取知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2,能力目标通过提前发放导学案,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能力通过分析孟德尔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能力.2,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完成实验的艰辛过程,对学生进行的刻苦钻研的思想教育.(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判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四)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虽然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本节孟德尔实验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通过提前发放导学案预习以及让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家庭成员眼皮类型,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2.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2.调查探究法:通过调查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五).学习过程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1.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的桥梁是什么?)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通过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引入学生思考基因和一对相对性状的关系,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学生能够知道当受精卵的基因是Aa时,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
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二章第3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导学案一、考点总览1、性状的显性和隐性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关系;2、正确绘制遗传图解并运用其解决遗传问题;3、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复习要点➢要点一: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为亲本(P)进行杂交,子一代(F1)全部表现为;子一代(F1)自交,得到子二代(F2),发现后代中,且。
➢要点二:性状的显性和隐性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关系1.相对性状具有和之分。
2.显性性状由控制,隐性性状由控制。
3.习惯上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基因的显隐性,显性基因如果用D表示,则隐性基因便用表示。
4.体细胞基因是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
5.基因组成是的个体性状表现为显性;基因组成是的个体性状表现为隐性。
6、基因组成是Dd的豌豆,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可以遗传。
7.判断性状显隐性的方法:①相对性状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未表现出的性状为。
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中表现出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该性状为;亲本的性状为。
(无中生有为隐性)➢要点三:遗传图解绘制请在以下空白处绘制出 DD×Dd、Dd×Dd、Dd×dd 的遗传图解。
➢要点四:禁止近亲结婚1.我国婚姻法规定,和三代以内禁止结婚。
2.近亲结婚易导致。
3.常见的一些有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导致的遗传病,如人类的红绿色盲症、、等。
三、习题精炼1、父亲有耳垂(A)为显性,母亲无耳垂(a)为隐性,生下的女儿无耳垂,则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AB.AaC.aaD.AA或Aa2、已知某夫妇都能卷舌,且基因组成都为Aa。
从理论上推算,他们生一个能卷舌孩子的可能性是()A.25%B.50%C.75%D.100%3、鸡冠有玫瑰冠和单冠之分。
如果亲代个体都是玫瑰冠,后代个体中既有玫瑰冠也有单冠(受R/r基因控制),则以下叙述正确的()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B.单冠是显性性状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组成均为Rr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组成均为Rr4、(2019四川绵阳)能卷舌与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