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电功率计算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8
中考物理电功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
3. 能够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
3. 电功率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
2. 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电功的概念,引导学生引入电功率的学习。
2. 电功率的概念:讲解电功率的定义,解释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3. 电功率的计算:介绍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示例讲解。
4.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5.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
6.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
7. 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讨论如何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8.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综合练习题,提高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能力。
9.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讲解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P=UI 的公式。
2. 电功率的单位:介绍电功率的单位,如瓦特(W)、千瓦(kW)等。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功率计算和应用的问题,分享解题思路。
八、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功率问题:如家用电器的功率、电动车行驶的功率等。
2.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电功率应用案例,分享解题过程。
九、复习巩固1. 复习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课堂测试:进行一次电功率知识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十、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功率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doc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让学生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够区分它们。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2. 学习用实验探究电功率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2.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比较40W的灯泡和800W的电吹风机在同一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2. 讲解电功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解释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给出电功率的定义、单位(瓦特W,千瓦kW),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
3. 实验探究电功率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4. 应用与拓展给出一些与电功率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如:如何计算家庭电路中的总功率?如何判断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否符合标准?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灯泡、电吹风机、脉冲式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功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区分的能力。
初中物理认识电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和单位。
2.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和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电能表、灯泡、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电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和单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
2. 讲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3. 讲解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4. 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W表示电功,t表示时间,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四、实验探究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灯泡的电功率。
2. 学生连接电路,将电能表、灯泡、电源、开关、导线等器材连接起来。
3. 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现象。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巩固练习1. 让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电功率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和计算公式。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灯泡的电功率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中考物理电功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了解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公式计算电功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P:电功率,U:电压,I:电流)。
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1)根据电压和电流计算电功率;(2)根据电功和时间计算电功率;(3)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电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2)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电流、电压的概念;(2)引入电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通过演示实验或实例,展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与讨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2)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提出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激发学生课后探索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 思考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否正确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能否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3)能否将电功率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初中物理中的电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 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4. 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与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 通过动手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电能表、规格不同的普通照明灯泡、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 复习电能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电能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2. 提问:电能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那么电流做功快慢有没有差别呢?3. 演示: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100 W,接通电源,观察电能表的转盘转动情况。
4.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功率的灯泡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从而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1. 讲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即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
2. 给出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电功率P等于电流I乘以电压U,单位是瓦特(W),符号为W。
3. 介绍千瓦时(kWh)的概念,1千瓦时等于1千瓦乘以1小时,即1000瓦乘以3600秒,单位是焦耳(J),符号为J。
4. 让学生记住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三、电功率的计算与应用1. 让学生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功率。
2. 让学生通过电能表的转盘转动情况,判断用电器的电功率大小。
3. 讲解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
四、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1. 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区别,电功是电流做功的总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
2.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联系,例如电灯的亮度取决于电功率的大小,而电灯消耗的电能与电功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复习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育幼儿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更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我将结合本次教学活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幼儿复习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结合实物和图片,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复习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幼儿能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电风扇,让幼儿观察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引导他们思考电风扇的电功率是多少。
2. 讲解电功率的概念:我向幼儿讲解电功率的概念,让他们明白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瓦特(W)。
3. 复习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我引导幼儿回忆起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即P=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4. 练习题:我给出几道有关电功率的练习题,让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巩固他们的记忆。
5. 实际问题解决:我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家庭电路的总电功率,培养他们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复习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幼儿能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幼儿们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激发了他们对电功率知识的兴趣;在讲解和练习过程中,他们巩固了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解决环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家庭电路的总电功率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还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物理知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 学会使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掌握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4.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功率与用电器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动手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理解。
2. 电功率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1. 电能表、不同规格的照明灯泡、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电能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电能的定义和单位。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能,那么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如何表示呢?3.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瓦特(W)。
2. 介绍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电功率,W表示电能,t表示时间。
3. 讲解电功率的单位:千瓦(kW)和毫瓦(mW),以及它们与瓦特的关系。
4. 讲解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瓦时 = 3600焦耳。
三、实验演示1. 演示不同功率的灯泡消耗电能的快慢,让学生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功率与用电器的关系。
四、动手探究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灯泡的电功率。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灯泡的电功率,并比较大小。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 强调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家庭用电器(如电视、冰箱、空调等)的电功率。
2. 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电能,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探究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功率计算【教学设计思路】电功率计算专题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一直觉得这章公司繁多,混乱不清,所以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让同学们很快掌握这些公式的运用,应该对这些公式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要对这些公式适用条件搞清楚以便加以区别。
本节课设计让学生理清电功率的所有涉及到的公式,结合一些例题让学生巩固,形成一个网络系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一章的计算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梳理归纳,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脉络更清晰。
2、发掘各知识点中更深层的含义和联系,通过复习课提升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类比,并进行生生、师生间概括方式的交流,培养学生归纳复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态、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2、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对现有设备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提出初步的改进意见。
【教学重点】1、在交流对比过程中,领会知识梳理、归纳的做法与作用。
2、加深对本章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对于知识点的应用是否熟练【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解计算题的信心。
快速回顾基本公式。
2、如图4所示,当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现有两只小灯泡,上面有:”字样,如果将这两灯串联起来3、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V圈的电阻为2Ω,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这台电动机两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相等质量的水,水中的电阻丝阻值分别为R1和R2,且、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灯12W”,只闭合S1时,灯L1正常发光;再闭。
初中物理功率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学会使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功率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学里的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 引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功率这个物理量。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3. 讲解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1瓦特等于1焦耳/秒。
4. 通过例子解释功率公式的应用,如起重机和工人运货的例子。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功率实验,使用实验器材测量不同物体的功率。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功率与做功多少、时间的关系。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相互讨论,解答练习题,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功率、机器设备的功率等。
3.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对功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功率公式,避免计算错误。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电功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掌握电功率的单位换算。
3. 能够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熟悉电功率相关的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5.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电功率的单位及换算。
3. 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5. 电功率相关的例题解析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电功率单位换算。
3. 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探讨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2. 讲解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3. 分析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示例题并解析。
4. 讲解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5.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换算等知识点。
2.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分析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 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步骤1. 电功率的概念介绍:通过PPT展示电功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基本含义。
2. 电功率计算公式讲解: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包括P=UI和P=I^2R等,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 电功率单位换算练习:通过PPT展示单位换算关系,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情景三:调皮的小梁同学实验时不小心将灯L2损坏了,只剩灯L1,但他还想继续探究灯泡亮度与什么?他需要那些实验仪器?设请各位专家利用这些器材设计电路图并设擂和攻擂。
师:滑动变阻器50Ω 1A,电流表0~0.6A, 电源电压24V,电压表0~15V问题预设1、求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流2、求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的电阻。
3、求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变化范围。
4、求电路的最大功率5、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6、此电路有缺陷吗?有如何改进?7、…………………………当堂训练1、(2016•泰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5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 1A”,小灯泡L标有“2.5V 1.25W”(灯丝电阻不变),在保证小灯泡L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6A②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 4Ω-10Ω③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V④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0.5A.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生:开关、导线、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生:设计电路并展示各组所创设和解决的问题各小组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让学生能充分参与2、(2016钦州27题8分)某学习小组在实践活动中设计了调光台灯电路,用铅笔芯代替电阻线,模拟制作一盏实验台灯.如图所示是台灯的原理图,AB表示铅笔芯,P是滑片,L是标有“6 V 3 W”字样的小灯泡.闭合开关S后,把滑片P移到A 端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把滑片P移到B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假设小灯泡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1) 电源的电压;(2) 小灯泡的电阻;(3) 铅笔芯的最大阻值;(4) 当滑片P滑到B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课堂巩固3. (2016柳州27题8分)如图所示,灯泡L 标有“8 V 4 W”字样,电源电压U=9 V,电源电压及灯泡电阻均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电压表量程是0~3 V.求:(1)灯泡的额定电流;(2)为使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3)为使整个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
中考物理电功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为瓦特(W)。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3.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例题解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2. 讲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确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技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对电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相关例题。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评估。
3. 实验器材:如电压源、电流表、电阻等,用于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的复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具体章节为:1.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电功率的测量方法3. 电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电功率的公式的灵活运用,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电功率相关的日常生活情景,如家用电器的功率标识,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功率的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的记忆和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题包括:(1)一个家用电风扇的功率为40W,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2)一个学生用电饭煲煮饭,电饭煲的功率为800W,煮饭时间为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电功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功率概念:电功率是指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单位为瓦特(W)。
计算公式:P = UI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1)一个家用电器的功率为100W,工作2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2)一个学生用电灯泡照明,灯泡的功率为40W,照明时间为1.5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答案:1. 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是指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单位为瓦特(W)。
中考物理电功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部分电功率之和。
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难点: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采用例题解析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2. 讲解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
3. 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4. 进行例题解析,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知识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时,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六、教学练习1.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电功率的计算和应用。
2. 练习题应涵盖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电功率问题。
3.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电产品的功率标注、节能环保等。
第七章电功率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更好地掌握电功和电功率概念、单位、公式及意义(2)能灵活运用知识解有关问题,特别是电功率公式的正确选用;(3)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4)测定电功率的方法——P=UI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3)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
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三、知识梳理电热功率公式电热的利用和危害⎪⎪⎪⎪⎪⎪⎪⎪⎪⎩⎪⎪⎪⎪⎪⎧⎪⎪⎪⎪⎪⎪⎩⎪⎪⎪⎪⎪⎪⎨⎧⎪⎩⎪⎨⎧<<>>======⎪⎪⎪⎪⎪⎪⎩⎪⎪⎪⎪⎪⎪⎨⎧⨯=⋅⋅====,用电器不能发挥正常,当,用电器易被烧坏,当,用电器正常工作,当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单位:公式:做功的多少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功的快慢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电功率(测量仪表:电能表或单位:公式:形式能的过程实质:电能转化为其它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发光、发声等现象动、发热、种用电器使之产生的转表现形式:电流通过各)额实额实额实额实额实额实P P U U P P U U P P U U kW W R U R I UI t W P P J h kW h kW J tR U Rt I Pt UIt W W 22622)106.31(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出示问题:将一个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接入220V 的电路中,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将它分别接在220V 与110V 的电路中,哪种情况下灯比较亮?为什么? 若把“220V 、100W ”与“110V ,100W ”的两灯泡分别接在110V 的电器中,哪个灯亮?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涉及到电功、电功率的知识? 二、复习内容及过程 (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教案:物理九年级电功率复习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电功率的单位和发电机、电动机的功率计算方法。
3.能够分析电路中的功率转换和利用。
二、教学重点:1.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发电机、电动机的功率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电路中的功率转换和利用。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功的概念。
例如:什么是功?有什么种类的功?Step 2:讲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定义电功率:电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
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W)。
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P=W/t。
其中,W表示电功,t表示时间。
3.通过实例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Step 3:讲解电功率的单位和发电机、电动机的功率计算方法1.电功率单位:瓦特(W),即每秒钟转化或转化的电能为1焦耳的功率。
2.发电机的功率计算方法:P=UI。
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电动机的功率计算方法:P=UI。
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Step 4:分析电路中的功率转换和利用1.电功率转换:电路中的电能会在不同元件之间进行转换,例如电阻中的电能转化为热能,电动机中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2.电功率利用:电路中的功率可以用于驱动各种设备工作,例如电灯、电器等。
Step 5:练习提供一些有关电功率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
Step 6:总结和拓展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电功率的应用。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实验任务,例如测量不同电器工作时的功率消耗等。
2.导入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家庭用电器总功率,分析电动汽车的功率需求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功率转换和利用,使学生对电功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功率教学过程修改栏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 (U额相同)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 (U额相同)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 h消耗的电能。
P=W/t 可使用两套单位:“ WW J、s”6、测量:I、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②电路图: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kw、kwh、h”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
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一”接线柱流出。
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注额/R选择量程。
n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秒表原理:P=w/t二、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6V, R1的阻值为2Q, R2的阻值为3Q , R的阻值为6◎。
求(1) S i、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2) S、险都断开时电路的总功率。
复习测电灯泡实际功率的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分组完成例题和习题。
2、下图是广东顺德市伟士德电器燃具厂生产的电热开水瓶的铭牌。
经实践验证,当开水瓶内装有体积为2L、温度为20 c的水时,电热开水瓶正常工作25min可将水加热至沸腾(当时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电热开水瓶型号WSD880电源220V— 50HZ 额定功率700W容量 5.5L求:(1)电热开水瓶在烧水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2)如果在用电高峰时间使用, .电源的实际电压只有198V,则此时该电热开水瓶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瓦?(设电热开水瓶的电阻不变)3、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了普通家庭后, 楠楠同学统计出家里现有家用电器及其额定功率分别如下: (额定电压均为220伏)电称 用名 家器照明灯具 厨房用电 器电洗栩电婶 空调罂 飒斗颠定功 率(瓦)200 25090225 125 700500(1)楠楠同学家安装的电能表 如图所示,问她家里的电路能承受的 用电器的最大功率是多少?简要写 出计算过程。
电功率计算
【教学设计思路】
电功率计算专题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一直觉得这章公司繁多,混乱不清,所以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让同学们很快掌握这些公式的运用,应该对这些公式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要对这些公式适用条件搞清楚以便加以区别。
本节课设计让学生理清电功率的所有涉及到的公式,结合一些例题让学生巩固,形成一个网络系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一章的计算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梳理归纳,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脉络更清晰。
2、发掘各知识点中更深层的含义和联系,通过复习课提升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类比,并进行生生、师生间概括方式的交流,培养学生归纳复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2、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对现有设备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提出初步的改进意见。
【教学重点】
1、在交流对比过程中,领会知识梳理、归纳的做法与作用。
2、加深对本章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对于知识点的应用是否熟练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解计算题的信心。
快速回顾基本公式。
有的计算公式,学生回忆并且记忆。
一只家用电能表标着“3000r/(kW·h)”现在室内只接了一只灯泡,测出转盘3min内转了15转,利用这些数据,算出灯泡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灯泡的功率是多少瓦?
2、如图4所示,当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
现有两只小灯泡,上面有:”
12V,6W”的字样,如果将这两灯串联起来
3、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V,线圈的电阻为2Ω,通过线圈的电流为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灯的规格为“6V 12W”,只闭合S1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