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新九针疗法在治疗疑难杂症有着神奇疗效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5
“古法九针”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疗效显著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本部中医科针灸推拿门诊开展“古法九针”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髋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等颈肩腰腿疼痛,效果显著,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古法九针”治疗理念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六经辨证,整体观念,四诊合参,行临床诊治。
九针是九种针具的总称,出自《黄帝内经》,即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灵枢·官针》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
中医针灸疗法调和气血提升自愈能力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独特治疗方式,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提升自愈能力。
这种疗法在中国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并且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应用。
一、中医针灸的起源与发展中医针灸疗法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
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长期实践和总结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疗法不断发展完善,并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
如今,中医针灸已成为中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医针灸原理与作用机制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在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运行。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的疾病与气血的流通不畅有关,通过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流动,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针灸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等。
三、中医针灸的应用范围中医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等。
它对于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以及康复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
比如,针灸可以减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疼痛症状;对于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也有一定辅助疗效。
四、中医针灸疗法的优势相比于现代医学中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是自然疗法,无药物的副作用和手术的创伤;其次,针灸操作简单安全,可以在家庭中部分应用,提高了病人的便利性;此外,通过中医针灸,可以引导病人自愈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
五、中医针灸疗法的展望与挑战中医针灸疗法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针灸师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问题,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另外,针灸的治疗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希望通过科学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针灸的作用机制,提高疗效和可信度。
六、结语中医针灸疗法调和气血提升自愈能力,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对改善人体健康、治疗疾病有着独特的作用。
新九针疗法简介新九针包括磁性圆梅针、毫针、梅花针、三棱针、铍针、锋勾针、鍉针、鑱针、圆利针、火针(包括单头针,它又分细中粗,多头火针,火鍉针,火铍针)及配套器具微型酒精灯和针线包,毫针针盒。
(1)磁圆梅针:综合圆针、梅花针与磁疗作用于一体,主治范围极其广泛,最擅长治疗静脉曲张。
(2)鍉针:主治小儿疳积、腹泄、急性扭伤、肌肤表面的小血管瘤、疣赘、浅表色素痣、老年斑、内痔、白癜风、久不愈合的疮面、瘘管、肛裂、宫颈糜烂、阴道炎、咽炎伴有滤泡、扁桃体炎等。
(3)锋钩针:主治一些急慢性、痉挛性、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病症,如神经血管性头痛、肩周炎、腱鞘炎、腰背肌劳损、中风后遗症、胃痉挛、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音哑、颈椎病等。
(4)铍针:主要用于皮外科的一些病症。
主治较大的赘疣、肌肤痈疡脓肿、肛肠息肉、外痔、皮脂腺囊肿、陈旧性肛裂等。
(5)火针:适用于近百种病症。
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三叉神经痛、头痛、头晕、胃脘痛、慢性结肠炎、肩周炎、瘰疬、脊柱结核、腰痛、滑膜炎、骨质增生症、痛经、乳痈、鸡眼、美容、肛肠疾患、骨结核、外阴白斑、疣赘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6)梅花针:主治范围十分广泛,凡气滞血瘀,风、火、热邪所致临床各科病症,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患,以及血循环障碍、新陈代谢低下和皮肤疾患等,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7)三棱针法:主治急性热病、头痛、咽喉肿痛、中暑、昏迷、小儿惊风、疳积、急性淋巴管炎、结膜炎、痤疮、急性扭伤、无名肿毒等30余种病症。
(8)圆利针:主治一些顽固性腰腿痛(如骨痹、筋痹等)。
(9)镵针:具有泄热解毒、祛瘀活血、调整肠胃作用,多用此针划割口腔粘膜、耳穴及耳背静脉,治疗外感表热证、胃肠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和某些皮肤病(如脓疱疮、黄褐斑、皮肤瘙痒)等。
新九针疗法的六大特征(1)有效性,新九针疗法对许多目前治疗乏术的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如镵针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火针治疗痹证、外阴白斑;梅花针治疗脑血管系统疾患;毫针“滞针手法”治疗术后肠粘连等。
中医针灸疗法提高免疫力的神奇效果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已经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疗效。
针灸的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针灸疗法在提高免疫力方面的神奇效果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针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1. 刺激免疫细胞活性:中医针灸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特别是免疫细胞富集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等,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促使免疫细胞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增加免疫细胞的抗病能力。
2. 调节免疫平衡:中医针灸能够通过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刺激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影响免疫功能的平衡。
针灸可以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调节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使机体免疫系统更加协调,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挑战。
二、针灸与疫苗接种的协同效应1. 增强疫苗效果: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后结合针灸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增加抗体的生成率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
2. 缓解疫苗副作用:在疫苗接种后,常常会出现注射部位肿胀、发热等不适反应。
中医针灸疗法可以缓解这些疫苗接种的副作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接种舒适度,增加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三、针灸提高免疫力的典型案例1.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常常导致打喷嚏、鼻塞等不适症状。
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鼻部的穴位,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减轻症状,提高免疫力。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病人对抗过敏原的敏感性,减少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2.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力低下疾病,患者长期面临疲劳、乏力等症状。
中医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能量平衡和免疫功能,缓解疲劳综合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力。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针灸疗法提高免疫力的治疗时,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针灸诊所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九针针灸真的假的
九针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但是关于它的疗效却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九针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九针针灸只是一种伪科学,其疗效并不明显。
九针针灸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12条
经络,通过针刺经络可以达到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目的。
九针是指九种不同形状的针,每种针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但是,九针针灸的疗效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明。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九针针灸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有些甚至与安慰剂效果相同。
此外,由于九针针灸的操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会造成伤害或感染等副作用。
因此,对于九针针灸的疗效与安全性,我们应该持谨慎的态度,不应该盲目追求。
如果需要进行针灸治疗,最好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 1 -。
中医针灸之新九针PK古九针中医针灸之新九针PK古九针中医针灸之古九针】尽管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国粹,但现在的情况却令人堪忧,很多传统绝学在不断地流失,例如《黄帝内经》中的古九针即是其中之一。
传说中有“伏羲制九针”一说。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了九针针具的名称、形状及用途,其功用随长度和形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而在《灵枢·官针》中记载了九种针具的适应证和各自的性能,并详细论述了为适应不同病情、经脉疾患、脏器病患和邪气的深浅程度等而应采用的九种针刺方法。
可见上古之时九针之道颇为盛行,到明代《针灸问对》著者汪机在谈到九针时,这样说过:“今之针士,决痈用锋针铍针,其他诸病无分皮肤肌肉血脉筋骨,皆用毫针,余者置而不用”。
这是为何呢?自古来就有重药轻针之风。
针术相对于用药而言,显得太简单快捷,即使不懂医术之人,依葫芦画瓢也可以胡乱扎扎,只要不往要害处扎,一般也不会有多大事。
虽然这些人乱扎得来的疗效并不如意,但此举恰恰凸显得针术层次低贱,可以任人践踏,不如用药的表象那么复杂深奥,普通人如果不明药性药理,是轻易不敢给人喂药治病的,这就显得用药的层次较高。
虽然真正善用药者与善用针者一样,其实大道至简,并不会复杂高深,越复杂越深奥的往往是不得其要者。
但药物给人的感觉就是常人无法轻易明白的,作为学医者来讲,更愿意掌握一门旁人无法轻易掌握的医术,显得尤为高深,这样一来,自己的地位也更加稳固。
所以学医之人用药者良多,研习针术者稀少。
或许,这也是针术逐渐失传或荒废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九针”是原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
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
根据新九针创立的新九针疗法,特别强调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选用不同的针具,发挥每种针具的特殊作用,达到系统治疗的整体综合调治目的。
古九针造福华夏,新九针独秀杏林——师怀堂“新九针”治验【师怀堂简介】师怀堂(1922—2012),“新九针”疗法创始人,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创始人及首任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获终身成就奖,山西针灸学会授予“针灸泰斗”荣誉称号。
【编者按】师老一生勤于临床,屡起沉疴,登门求治者踵趾相接,诊务虽忙,无不细致诊察,一丝不苟,一一耐心施针处治;待患者热情亲切,遇重症患者来邀出诊,往往亲至病家,如遇贫困患者则不计报酬。
师老勤于思考,既博采典籍各家,又虚怀民间效法,遇有疑难则苦思冥想,朝夕如斯,毫无倦容,必得善法方才罢休。
晚年卧病,人事多忘,但说起治疗过的病例连细节也还记得。
师老醉心于新九针的临床应用,倾其一生心血,治疗的疑难杂病不胜枚举,现择其要法分述如下,虽不能道尽师心妙用,也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供同道发挥之。
-----------------------------一、治杂病擅针夹脊夹脊穴系经外奇穴,位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共计34穴。
师老在此基础上加上C3~C7五组,名为颈夹脊。
由于夹脊穴处于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之间,又恰好是脊神经所在之处,师老用新九针治疗神经科、骨伤科、内、外、妇、儿科等多科疾病,尤其是在治疗脊柱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方面,疗效显著。
根据先贤经验,脏腑经络辨证,神经分布规律和师老多年临床经验,师老对夹脊穴的主治范围进行了归纳和总结:1.颈夹脊主治颈部、上肢疾患,如颈部及肩关节扭伤性疼痛、肩关节周围炎、上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症。
2.胸夹脊夹脊T1-3主治上肢疾患及胸部疾患,如气喘、咳嗽、胸痛等;夹脊T4-6主治胸部疾患;夹脊T7-8主治胸部及上腹部疾患,如胸闷、呃逆、泛酸等;夹脊T9-12主治中、下腹疾患,如肝区痛、胁肋痛、胃痛、呕吐、胆绞痛、胆道蛔虫等症。
3.腰夹脊夹脊L1-2主治腹部疾患,如腹痛、腹胀、肠粘连、阑尾炎、肠炎、痢疾等及大腿根部痛;夹脊L3-5主治腹部及下肢部疾患,如下肢疼痛、腿软无力、瘫痪、腰痛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