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加减法评课

分数加减法评课

分数加减法评课
分数加减法评课

《分数加减法》复习课评课

金真

今天,邬朝辉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扎实而又富含深意的<<分数加减法>>的复习课.分数加减法是建立于学生已经充分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加深理解,并为分数的相关计算内容作指引的一块重要知识内容.

在本学期内,分数加减法的内容包括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算理、运算法则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用分数解决问题等知识内容。

邬老师在数学设计中从基础概念入手,步步落实知识点的复习,循序渐进,学生在引导中,积极举手,回忆知识内容,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规范解题步骤、书写格式。学生跟随着邬老师逐步加深了相应知识块的认识与复习。邬老师紧抓基础概念,强调突出分数加减法算理的重要性,通过充分的练习,纠错,改错,认识错误原因,巩固算理、算法,解决了部分学生在经典易错题目中的对于知识内容模糊不清的问题,有效地扫除了知识盲点与误区。在基础题的解决中,邬老师面面俱到,充分照顾了后进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复习,也给优秀学生起到巩固的效果。在众多练习中,一道发散性题型的设计不失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在练习三的设计中,邬老师对于求“多少”与求“多少吨”的问题设计,也使学生加深了对于单位“1”与“具体数”的理解与区分,通过用线段图表示的方法更直观地比较出两者不同的教学方法也非常棒。

在听课过程中,我也觉得有几点值得探讨。邬老师对基础知识的回忆与板书花费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课件制作也与板书重复了,而且回忆过程中跳跃度比较大,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性语言不够准确。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比较做得很到位,但是涉及面不广,学生讲理由时声音过低导致后面的学生基本听不到。练习三设计的线段图表示出示过早,可以由学生先自己动手画然后老师板演,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好。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不成熟的看法与思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执教:东山二实小陈丽敏点评:前楼中心小学孙耀发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师:同学们喜欢拼图吗?(出示由15个三角形拼成的小狗图)这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有哪些颜色?每种颜色的三角形个数占三角形总数的几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红色 7 15 、紫色 1 15 、蓝色 2 15 、黄色 1 3 2、复习分数单位。 7 15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1 3 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 3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提出问题,列式。 师:从刚才获得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的一步计算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吗?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算式。 4、分类。 师: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为几类? 5、教师说明什么是同分母分数,什么是异分母分数。 6、口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揭示课题。 二、探索。 1、估算1 15 + 1 3 2、笔算验证。

①每个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 1 15 + 1 3 ②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汇报交流。 把讨论的3个问题逐一汇报。对“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个问题在学生充 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图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 1 15 和 1 3 的分数单 位不同,所以它们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从而理解了算理。 ④掌声表扬估算正确的同学。 3、即时练习:7 15 — - 1 3 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反馈时要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通分?”教师小 结,板书:分母不同先通分 相同的分母 4、交流“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老师小结计算方法,看书第66页结语,全班齐读。 三、应用。 1、书上第67页第1题 2、书上第67页试一试:3 4 + 5 8 9 10 - 1 6 3、数学门诊。 1 2 + 1 3 = 2 5 () 7 8 — 3 4 = 4 8 = 1 2 () 1 3— 1 7 = 7 21 — 3 21 = 4 21 () 5 6 + 1 4 = 20 24 + 1 24 = 21 24 () 4、书上第67页第2题 先估算,再进行计算比赛。 5、写出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使下面的等到式成立。 ()+()= 7 18 ()-()= 1 6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 3月5日参加了我校35岁以上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上午的时间聆听了本组三位教师所执教的三节风格迥异的数学课,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触颇多。尤其是段校长执教的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从课前准备到课中探究,再到课后延伸,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两个例题引发探讨,时间安排井然有序,各环节过度恰到好处。我想,何为高效课堂,如此是也。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文字和字母表示。本节课在比较加法算式中感悟运算的规律,自发提出关于规律的猜想,在例子中体验、验证猜想,坚定猜想的正确性,从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与方法。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下面就段老师的这堂课说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课前,老师借助“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生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创设了良好地氛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脑中形成转换的思想。这点睛一笔对本堂课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规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朴实无华中张显教学魅力。 整堂课,教师始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紧紧地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提出一些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用等号连接吗?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三道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问:“是不是其他的数之间也存在这种规律呢?请你再举一个这

同分每分数加减法

《同分每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听了覃老师执教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让我吸取了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经验 让我感受到了课堂上覃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 他精彩的课堂教学 愉快的课堂气氛 绚丽多彩的教学情景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观点。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程标准要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这节课 覃老师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并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有效途径。如 覃老师利用我们荔波的特产――分柚子进行导入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为课堂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又为学生探究新的数学知识激发了欲望。总之一节课下来 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 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二、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这节课 深深吸引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 是因为他们的课能够放的开 收的住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整个课堂上 普遍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如覃老师让学生根据两个学生分得柚子提数学问题 并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并展开

讨论 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根据几个课件的讨论情况进行小结 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开放课堂 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覃老师创设的学习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 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生活化、艺术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来源与生活。四、激励评价 激活创新思维在这节课中 覃老师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 “孩子你真细心”“孩子你真行”“孩子你知道的可真多”。“孩子你真勇敢”“孩子你火眼金睛””等等。这些话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 有时想想自己平时的态度 真是自叹不如。看来 我真的需要学习了 你看这些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 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发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总之 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 收益匪浅 让我真正领略到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 深厚的理论素养 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 借鉴覃老师的教学方法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足之处:探究分数减法部分再放手,为后来练习给予更宽松的时间。以后还要修炼自己的课堂艺术,总结经验教训。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通分》评课稿

五年级《通分》评课稿 五年级《通分》评课稿 4月29日听了吴老师上的通分课,“通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又是今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新课伊始,教师从比较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这些旧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起到铺垫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伏下较好的一笔。但是教师在此时所用的时间比较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时间布局,也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旧知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如在同分母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同分子的,在同分子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从而制造了多次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也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吴老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教师讲的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同时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方面有欠缺,在教学通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放慢教学脚步。如:让学生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练习时,老师不要太放手只是让学生讲自己怎么做,我觉得在每一步时也应加以说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导致后面让学生讨论总结通分的步骤时无法入手。 3、每个教学环节我们都应该讲求教学实效,而不只是一个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既注重教学过程,更要关注教学结果,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服务。如:在学生展示比较方法:1/4 =1×2/4×2=2/8,2/51/4时,教师能不能在这个部分给学生讲一下,这个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教师在这部分只是让学生说,然后就一带而过。 4、对于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通分,但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较大小,反而把通分的内容设计时间花的较少,而这里的通分部分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要多花点时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由于旧知的复习所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学生探究知识和新知识应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5、最后吴老师作为大四应届毕业生,在短短的两个月教学中能在课堂中如此自由、放松的教学以十分了不起,特别是她的粉笔字还是十分漂亮的,还需努力,学会倾听,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好老师。

人教版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精品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 稿 人教版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李实存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条理清晰,有张有弛,朴实之中闪着亮点: 一、引入巧妙、新颖。 首先由折纸活动引入,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利用数形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分数加法意义与整数加法意义相同,体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对算式的分类,巧妙地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并且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出尝试提示: ①可以用纸折一折,涂一涂。 ②可以用以前学的知识尝试算一算。 ③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线索,还注重了学生学习间的交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

.精品文档. 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理解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本堂课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探索——交流——尝试练习一一总结算理算法一一运用练习”的学习过程,这就是一个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在交流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没有急于给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而是让学进行尝试练习,在有了更深的学习体验后,再引导学生总结算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这堂课我还有小小的一点意见: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

100以内加法评课稿

评课稿 最近几次参加数学研讨,听从专家的教诲,都是让一线教师把握好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解决好算例与算法的关系。今天刘老师这节计算计算课却给我们一种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1、课前导入设计合理 青岛版教材中有的情景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情境应尽可能接近学生的经验,能引起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刘老师能引领学生到美丽的青云湖游玩,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气氛活跃 刘老师在组织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小组讨论等环节中体现出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很强的亲和力,形成了一种“活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课堂。现在教学提倡教师离开讲台走近学生了,这样的课堂活跃了,学生再也不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了,他们的头抬起来了,手动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挺起来了……这说明新课程所倡导的新观念,已经开始影响、引导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此同时,许多教师普遍感到: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了,特别当学生真的“动”起来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固然活跃,自己却难以控制,常常使课堂陷入“天下大乱”,使自己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 2、在优良的教学情景中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可,作为课程目标,必须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但前一个目标是容易量化检测的,后两者却难以测量,传统的计算教学只是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单一的训练形成计算技能,采用了“满堂灌”、“满堂练”,而忽视了学生通过积极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教学尤其是计算复习教学变得乏味无趣。而本节课位老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滨河路小学 张晓艳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设计者】登封市滨河路小学张晓艳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89、90页 【课程标准】 1 、经历计算、操作、概括等实践活动,在和同学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内容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以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并且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了解。但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1 、经历计算、操作、概括等实践活动,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概括能力。

【评价设计】 通过环节一、环节二的1、2、3、4、5 成目标1 通过环节三的1、2、3 达成目标1 通过环节二的4、5 、7 达成目标2 【学习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提示 一、互动引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这张纸,老师把 它对折,再对折,现在展开你想了哪些分数? 生: 4 1、 4 3… 师: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几,像 4 3里有几个这 样的分数单位? 生:分数单位都是 4 1, 4 3里有3个 4 1。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分数单位是 4 1的分数? 指名学生发言。 师:大家说的可真多呀,这些分数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 生:分母相同。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分母 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设计意 图:兴趣 是最好 的老师, 通过既 复习了 已经学 过的分 数单位 的知识, 又激发 了学生 的学习 热情。(一)出示第89页例1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十月十日,王艳老师在七年级一班给我们上了一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公开课。《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第一单元的一节新授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对小数、分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它又是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认识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听完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1、教师上课的教态自然亲切,手语清晰。 整堂课比较出色的是教师镇定自如,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关注。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从情境引入到新课教授,到练习的设计,最后总结,有条不紊。 3、多媒体的教学比较直观易懂。 4、通过类比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较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5、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小数、分数互化,小数、分数加减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不同的题目来说,或者选用分数计算,或者选用小数计算更好,所以本节教学选用了按题组让学

生进行计算、讨论,目的是使学生对一般的情况取得一些判断,选择算法的经验,提高对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安排了对错题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新授内容应逐步进行讲解,依次板书,速度不能过快。如在例4的教学中,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把小数化成分数时,需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通过通分、计算这几个步骤完成。而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时,不需要通分和约分,只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就可以了,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选择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以便在以后的计算中能更快、更准确选择方法并计算。 2、在运用课件的过程中,应以课件为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以课件为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而在讲解时一带而过,学生没有深入学习,就不能理解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哪一种更简便。 3、板书要规范。在黑板上书写的数学任何符号等都要规范、整齐,切不可以随意,潦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学生吸收成自己的知识,不规范,不正确的方式,会导致学生书写的随意、潦草和混乱。

《通分》观课报告评课稿

《通分》观课报告评课稿 听了老师上的通分课,“通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又是今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新课伊始,教师从比较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这些旧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起到铺垫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伏下较好的一笔。但是教师在此时所用的时间比较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时间布局,也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旧知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如在同分母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同分子的,在同分子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从而制造了多次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也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老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教师讲的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同时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方面有欠缺,在教学通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放慢教学脚步。如:让学生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练习时,老师不要太放手只是让学生讲自己怎么做,我觉得在每一步时也

应加以说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导致后面让学生讨论总结通分的步骤时无法入手。 3、每个教学环节我们都应该讲求教学实效,而不只是一个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既注重教学过程,更要关注教学结果,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服务。如:在学生展示比较方法:1/4 =1×2/4×2=2/8,2/51/4时,教师能不能在这个部分给学生讲一下,这个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教师在这部分只是让学生说,然后就一带而过。 4、对于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通分,但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较大小,反而把通分的内容设计时间花的较少,而这里的通分部分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要多花点时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由于旧知的复习所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学生探究知识和新知识应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1、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至109页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减法》。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同分母 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 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体会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 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 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的良好习惯,以及小组合作意识,渗透数形结合 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只把 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的道理。 4、课型教法: 1. 教学方法:新授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进 行教学、自主探究学习。 2. 教具:PPT、教学卡片。 5、教学过程: 课型新授课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 从身边的情境引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晴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大 蛋糕。妈妈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晴吃了其中2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引导学生探究,并提问:在这个生日会上,你们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 你们能根据情境用学 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 话吗? 2. 师:你能根据刚才想 到的分数知识,提出 一个数学问题,并说 说怎么列式解决吗?妈妈将这块蛋糕平均 分成8份,每份是这 个蛋糕的,小晴吃了 这个蛋糕的,爸爸吃 了这个蛋糕的,妈妈 吃了这块蛋糕的。 …… 小晴和爸爸一共吃的 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 几? 小晴和妈妈一共吃的 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 几?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的 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 几? 我比妈妈多吃的是这 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爸爸比妈妈多吃的是 这个蛋糕的几分之 几?……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 多少蛋糕。 学生独立思考、探 究。 教学,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体验数 学的价值。同时又 巧妙地运用情境让 学生主动地复习旧 识,为知识迅速迁 移做好准备。 问题意识,是互动 生成课堂教学的关 键所在。“学生提 出问题——教师梳 理问题——合作解 决重点问题——带 着问题走出教 室”是互动生成课 堂教学的基本流 程。本节课让学生 根据情境所提供的 信息,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 导者波利亚曾经指 出:“在数学的领 域中,猜想是合理 的、值得尊重的、 是负责任的态 度。”课堂上适时 让学生合理猜想, 对于培养学生的数 感无疑是有很大帮 助的。本节课教师 在教学简单分数加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评课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评课 姜绍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今天上课的李玉薇老师,这是刘忠森老师和梁欢老师。 下面进行我们的评课环节,李老师刚刚上完课,相信她肯定有很多的感触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下面我们先请李老师谈一谈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教后感受。李玉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我首先要感谢教育办的领导给了我一次展示交流的机会,感谢团队的老师对我的帮助.我是去年刚从语文转到了数学学科.再次拿起数学课本,接下这个任务,总感觉自己对数学知识和理念理解不到位。这次出课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的机会,通过磨课我开始教案的设计和课堂的把握渐渐有了一点感觉,能够和教案融合在一起,我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关注过程,使这节课开始有了一点数学的味道,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这节课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 抓住了这节课的本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方法的多样性,正是因为学生的有效经历,有理有据的表达才有了今天的精彩表现。 这节课感觉比较遗憾的地方: 课堂应变能力有所欠缺,没有及时抓住一些好的课堂生成资源,错过了一些较好的机会。评价语言比较匮乏,有的时候学生说的那么好,可就是想不出更好的评价语,这是特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然我也知道这节课中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能多提宝贵意见。 姜绍奇:李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考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品味李老师的课,大家肯定会有很多感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刘中森:我先来谈一谈,大家都知道,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语言的恰当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进学生学习信心。 本节课中,我主要从老师的课堂语言和评价语言方面进行观察。 在这节课中,李教师教态大方、语言精炼,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有效教学。李老师的提问,有效且富有启发性:如上课开始在学生发现信息后,李老师问:你们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呢?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几个比较大小的数学问题,那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得数是6、7的加法》评课

《得数是6、7的加法》评课 最近有幸听了李老师的《得数是6、7的加法》一节课,下面我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1、课堂语言富有激励性。 李老师的语言相当精彩、生动。每次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李老师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再好好想想;噢,是这样的;你现在明白了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上来了,上课也就敢于发言了,课堂生机勃勃。 2、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李老师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意后让学生自己提问再让别的学生来解答;让同桌互说1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意 思?1+5表示什么意思;在齐读1+5=6和5+1=6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学生既参与进来,课堂纪律又得到了保证;还有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都给予一定的评价,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样即使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想参与到学习中来了,上课教学面也广泛了。 3、课堂教学有层次感。 李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逐步掌握重点和难点。从例题入手,教会学生一般的得数是6和7加法,然后以练习巩固得数是6和7的加法,最后以开放题,□+□=6和□+□=7结束,并且在教学前者时是让学生自己说,没有提出要求,在教学后者时要求学生按次序说出全部.

一堂课上,我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学生学得开心,老师同样也开心,一举两得。 但是在最后的练习部分,教师似乎说的有点含糊,没有清晰讲清。 随后又听了姜雪萍老师的一节课,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课的开始进行了6和7的分成与合成的练习,能让旧知识成为新内容学习的基础。钱老师以植树劳动导入本课新授教学,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从而根据不同的图意列出相对应的加法算式,使学生认识到 5+1=6、1+5=6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把5个和1个合起来或把1个和5个合起来,都可以算出“一共有q多少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试一试”通过由青椒红椒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的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看图片、独立思考等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完成“想想做做”1,2两题,学生已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在前面的铺垫基础上,孩子们能够直接反映出加号前后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接着钱老师设计了一些巩固练习。看一道算式,学生说另一道算式的得数,学生对成组记忆掌握较好。我觉得姜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教案、反思

校本小课题: “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有效策略研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评课稿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课标版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也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4、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是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本节课要结合校本小课题:“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有效策略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中利用“吃蛋糕”这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问题,并把问题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最后联系生活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不同方面的巩固新知的练习。

威远县高石镇方向希望小学校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孕伏铺垫 1、说说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1) 7/8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5/9 里有()个 1/9 ;()个1/8 是 7/8 。 (3)3个 1/4是(); 4/11 是4个()。 二、探究新知 1、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的听力,请听题: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 3/8张饼,妈妈吃了1/8 张饼。(1)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板书。) ①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②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③还剩多少张饼? 2、解决问题 (1)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想一想,该怎样列式?(指名说)3/8+1/8 = (2)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试试看。先独立算,再小组合作。激励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泉古拉完小孙海琴 听了加羊措老师执教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让我吸取了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经验,让我感受到了课堂上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她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绚丽多彩的教学情景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节课,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这节课,深深吸引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是因为他们的课能够放的开,收的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整个课堂上,普遍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如加羊老师让学生根据两个学生分得柚子提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并展开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根据几个课件的讨论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开放课堂,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加羊老师创设的学习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整个课

堂教学体现出生活化、艺术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与生活。 四、激励评价,激活创新思维 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孩子你真细心”“孩子你真行”“孩子你知道的可真多”。“孩子你真勇敢”“孩子你火眼金睛””等等。这些话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有时想想自己平时的态度,真是自叹不如。看来,我真的需要学习了,你看这些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发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总之,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收益匪浅,让我真正领略到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她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导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作者:————————————————————————————————日期: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韦兆晏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8等分的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

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下: (1)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什么叫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完成下列填空。 ( 1)7 8; 的分数单位是(1 8)。 ( 2)5 6里面有(5)个1 6。 ( 3)3 7里面有3个( 1 7)。 ( 4)3个1 5的和是( 3 5)。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创设。 1、播放《儿童节的由来》动画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儿童节的由来》的动画片。播放动画......“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今天的儿童真幸福;说到儿童节,上次小芳过儿童节时,妈妈给小芳买了一张大饼,小芳把大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共7篇

篇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意见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意见 今天听了曾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能感受到曾老师备课充分,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例题进行改编。《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学期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曾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算法以及师生有针对性的讲解、评议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能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雪狐,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教学相机结合。在探究新知环节,曾老师借助较为直观的纸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探究新知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应用环节第2、3题的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基本能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 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注重学生学情反馈,多让学生板演,做到因材施教。现在的课堂提倡的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曾教师在教学中能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反馈给教师,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我认为不管是在新课教学,还是在练习巩固阶段,都要多让学生上台板演,让学生板演代替教师板演。通过板演不断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矫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曾老师在板演过程中能特别强调书写格式,如小数点对齐,进位作记号,时时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1、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2、曾老师在新知的探究环节创设的情境只是较为直观,生活气息还不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 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曾老师这节课,如果能注重学法指导,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算理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那就太完美了,相信曾老师今后的课堂教学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篇二: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丁益武: 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董老师的课朴实、实在,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在评课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寓言故事。 就像这则寓言故事所说的,只有不停的奔流向前,不停的学习,我们心灵的河流才不会干涸,才能时刻充满生命力。赛课、评课是提升我们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非常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学习平台,非常感谢各位赛课老师的精心准备与付出。在这个活动中,还要感谢为这次活动默默付出的磨课组。有了你们这些可爱的人的存在,才有了这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也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个评课的平台,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严肃的场合,这么庄重的评课,所以在忐忑心情的裹挟下,我着重评的是我们三年级段丽群老师所上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我将从7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从教材的处理上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基础上建立的。段老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将同分数加法和减法合并一节课来上,非常的科学合理,并且可以在学生学好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模仿推导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和算理。既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减法这个新知识,又巩固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和算理,还考察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二、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否的主要尺度。接着我们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2个,一是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是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这两个目标非常具体,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这节课我们在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水平?而整个的教学环节,从复习引入——高效学习——当堂检测——培优提升,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在铺设和展开。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复习引入的设计,有3大优势:一是帮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意义,比如六分之三,就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六分之一,为后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做铺垫。二是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好本节课的信心。三是这三个题目的设计,从填几个六分之一,到2个几分之一,再到全部由自己去填几个几分之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了难度,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认识到表述上,上了梯度。 课题的介入,从学生喜欢的西瓜入手,引出题目,培养了学生从题目中筛选数学信息的能力,提数学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列算式的能力。根据所列出的算式8 182 ,让学生观察分母是相同的,继而引入到这个课的主题上来,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渡自然,巧妙。在学生知道了这节课要学什么之后,马上出示学习目标,以便方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科学合理。在学生给出算式的同时,也给出得数,段老师不慌不忙,将得数写在副板书,告诉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松北区乐业中心校的张静,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三个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学情分析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基础,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及含义,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 教法学法 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