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实训网络平台
- 格式:docx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6
软件设计开发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基于实训云平台的开发及算法研究刘赟(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00)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视。
为了满足社会上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之间建立的共同教育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基于云技术开发的实训云平台,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训云平台的开发与设计,优化数据挖掘算法,提高实训管理水平。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云平台;开发;算法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5-0091-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在职业教育的实训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到院校方面、学生方面以及企业方面的需求,在设计开发实训云平台时,要坚持校企教育的实践性,强化实训信息的统一管理,并以实训云平台为纽带,增强职业院校、学生以及企业的沟通,也让职业院校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实训效果。
1基于实训云平台系统开发设计1.1院系管理模块设计基于实训云平台的开发,需要在职业学校统一管理下,构建起有效的运行模式。
由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安排学生开展实训时,学校教务负责人,要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够更加深入地评价整个实训过程的效果,以便职业院校可以积累实训经验,提高实训管理水平,完善实训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实训指导[1]。
在院系管理模块设计中,需要从学生实训的目标以及流程的角度,去安排实训方案,如学生实训的条件、环境、压力以及后续的合同签订等,这些都是院系管理模块所必须包括的内容。
图1院系管理业务流程图1.2学生实训模块设计1.2.1学生实训云报名实训云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因此在学生实训模块设计中,应当以学生需求为核心,从学生报名到学生参与实训,以及最后的学生实训成绩等方面,要通过详细的实训业务流程来进行说明和指导,如让学生在实训云平台上先详细查询并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在选择适当的实训企业后,再选择实训岗位,最后进行实训报名及确认[2]。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改造与智慧实训基地建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职业人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实训基地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实训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空间。
一、数字化改造数字化改造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改造能够有效提升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具体而言,数字化改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进行真实场景的操作与实践。
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例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电子实训基地中进行电路拆装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互联网+教育能够将实训基地的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时间地域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训。
通过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在线视频、参与在线实时互动等方式获得更全面、深入的实训教育。
3. 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教学数字化改造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借助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弱点,并针对性地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和教育。
二、智慧实训基地建设智慧实训基地建设是数字化改造的延伸和深化,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智慧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内的设备、仪器等可以实现网络化连接和智能化管理。
例如,利用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对实训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
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进行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立体的实训体验。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搭建唐春刚 李敖 丁峥时(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 江苏无锡 214151)摘要:研究搭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融入管理平台之中,分析了实训基地管理平台系统架构的技术原理,阐述了信息化平台功能的组成,对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网络信息化采集和处理,以期实现实训基地管理的高效性、便捷化、智能化和开放性,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 实训基地 信息化管理平台 绩效评价 智慧实训室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24-0239-05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raining BasesTANG Chungang LI Ao DING Zhengshi(School of Wuxi Transportation,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151 China) Abstract:Research and build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raining bases, integrat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training base into the management platform, analyze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 of the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 architecture, expla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functions, and dynamically collect and process key indicator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through network informatiz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management of the training base The intelligence and opennes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training bas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mart training room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强调了职业院校应积极推动“三教”改革,提出了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建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目标要求。
一、前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训教育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我校引入了综合实训平台。
本文将对我校综合实训平台的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实训效果进行分析。
二、实训平台概述我校综合实训平台集电工电子、工业机器人、测控技术、财务等多个领域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训资源。
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需求。
1. 电工电子实训模块:包括电路分析、电工基础、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实训内容。
模块采用磁吸式和插接式结构,内嵌虚拟仪器测试测量装置和图像采集设备,具有小体积、多功能、高性能的特点。
2. 工业机器人实训模块:由工业机器人、实训模块、气动工具、基础台架和附属设备组成,旨在培养学生对工业机器人及其周边应用技术的理解和实操技能。
3. 测控技术实训模块:满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的实验需求,包括压力、压电、应变、电容、霍尔、温度、光敏、电涡流、光纤位移、长光栅位移、差动变压器、光电耦合等各种常见传感器。
4. 财务实训模块: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
三、实训过程1. 电工电子实训: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搭建电路、测试电路性能、分析电路原理等环节,掌握了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工业机器人实训:学生学习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基础操作、参数配置、在线示教编程、简单语言编程等技能,并进行了模拟上下料和码垛工艺应用等实训。
3. 测控技术实训:学生在实训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信号处理电路及检测方法。
4. 财务实训:学生通过模拟企业经济业务,学习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提高了会计实操技能。
四、实训效果分析1.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训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收稿日期]2019-10-10[基金项目]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内蒙古职业教育远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共享架构模式研究 成果之一ꎬ项目编号:NJSY17428ꎮ[作者简介]蒿丽萍(1960-)ꎬ女ꎬ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ꎬ教授ꎻ孙宇清(1975-)ꎬ男ꎬ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ꎬ高级工程师ꎮ职业教育远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架构及功能结构蒿丽萍㊀孙宇清(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ꎬ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㊀㊀[摘㊀要]将虚拟仿真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融合ꎬ研究虚拟实训平台架构及功能结构ꎬ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ꎬ实现传统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的互补ꎬ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虚拟仿真教学的发展ꎮ[关键词]职业教育㊀虚拟仿真㊀功能结构[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19)06-0063-05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19.06.016一㊁问题提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是基于虚拟仿真技术㊁多媒体技术㊁人机交互技术㊁网络通讯技术构建的虚拟仿真实验操作环境ꎮ在远程开放大学实践教育中将虚拟仿真技术与开放教育远程教学模式相融合ꎬ建立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和环境ꎬ具有物理真实感㊁环境真实感和行为真实感等特征ꎬ使学习者在开放㊁自主㊁交互的虚拟环境中模仿出真实工作程序㊁工作环境㊁技术指标和动作要求ꎬ[1]特别是对于高危或极端环境㊁不可及或不可逆㊁高成本㊁高消耗的大型或综合性实验项目ꎬ可以达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ꎮ201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以下称 实验教学中心 )ꎬ国内多家高校和企业致力于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ꎮ 实验教学中心 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ꎬ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ꎬ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ꎮ[2] 实验教学中心 的开放共享使教师及学习者享用全国优质实验资源ꎬ缓解了目前实训基地匮乏㊁实训设备不全㊁工学矛盾等问题ꎬ既关乎教育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益ꎬ也关乎开放教育及传统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ꎮ[3]然而ꎬ现有的许多虚拟仿真环境不够逼真ꎬ主要是学习内容的文字显示㊁实验过程的动画演示ꎬ很少有学生与设备互动的操作过程ꎬ无法让学生产生高度现实感ꎬ实训产品在教学设计㊁职业性㊁交互性㊁情境性等方面不够完善ꎻ虚拟仿真学习资源开发者缺乏与教学相关的项目研发组织能力ꎬ导致已建成的实验仿真教学资源教学内容逻辑性㊁严谨性㊁科学性不强ꎻ开放性和实用性还很不够ꎬ难以适应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环境和需求ꎮ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的关键是研究分析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功能需求㊁平台框架㊁功能结构及实现ꎬ真正实现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环境实验的有机结合ꎮ二㊁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思路(一)科学规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应 以学员为主体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ꎬ科学规划㊁校企联合㊁理论与36实践结合㊁资源共享 为设计理念ꎬ坚持 虚实结合㊁相互补充㊁能实不虚 的基本原则ꎬ根据学校㊁学科㊁地域㊁专业分布和学校的持续发展㊁学校教学改革需求㊁经费等进行整体规划ꎬ[4]构建具有高度真实感㊁直观性和精确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ꎬ实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与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及技术培训的有机结合ꎮ(二)采取 外购㊁合作开发和自主开发 三结合建设模式外购 ꎬ我国已建成和拥有了一大批优质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ꎬ被同类院校专业教师广泛认可且使用ꎬ教学中尽可能选择和使用这些产品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ꎻ 合作开发 ꎬ探索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模式ꎬ组织由高校教学专家㊁行业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构成的研发团队ꎮ专业教师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ꎬ负责课程实践教学需求分析㊁平台功能模块设计ꎬ整合和建设实验教学资源ꎮ行业专家参与实训平台开发ꎬ利用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支持服务能力ꎬ为中心建设提供技术资料㊁工艺规程和软件ꎬ将企业的效益观念与高校的教学需求结合起来ꎬ[5]实现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㊁工程实际㊁社会应用相结合ꎮ教育技术专家负责实训平台功能实现ꎬ建设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环境ꎻ自主开发ꎬ从服务学校专业㊁课程建设及发展出发进行自主开发ꎬ开发的产品及时发布于网络ꎬ供其他高校共享ꎮ(三)以信息技术标准为依据模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及使用ꎬ涉及学习者㊁高校老师㊁企业技术人员等主体ꎬ加大了平台使用过程中共享㊁检索㊁应用㊁维护的难度ꎮ以信息技术标准为依据就是规范建设行为ꎬ使共建共享得到切实保证ꎮ根据开放大学教学特点和现实条件ꎬ充分考虑软件使用对象㊁运行环境㊁后续更新㊁市场推广等因素ꎬ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ꎬ从系统架构规范㊁多媒体标准引用㊁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方面提出准则ꎬ规范和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技术㊁设备㊁平台㊁资源和信息等ꎮ三㊁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需求分析(一)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功能需求1.演示功能ꎮ利用多媒体技术ꎬ再现教学内容㊁实验操作过程以及生产过程ꎬ使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能够看到实验项目或工作岗位相关的操作方式㊁操作步骤以及操作失误信息显示等等ꎮ课程实验通常分为标准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ꎬ标准实验通常设计为演示型课件ꎬ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ꎬ充分熟悉实验操作程序ꎬ提高实践教学效果ꎮ综合设计实验设计为人机互动型课件(实战型)ꎬ学习者根据需求自己进行实验方案设计ꎬ并进行实验操作ꎮ2.互动功能ꎮ学生可以按照操作规范ꎬ借助键盘或鼠标等设备进行自主学习㊁对屏幕仿真实物设施进行操作和管理㊁下载和上传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㊁查看实验成绩等等ꎻ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管理㊁实验项目设计㊁评阅学生实验报告等等ꎮ[6]3.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ꎮ为师生提供相对完整的实验学习支持服务ꎬ提供优质资源展示㊁专业及课程学习资源㊁实验项目内容及操作要求以及信息发布㊁实验报告上传㊁答疑触感等功能ꎬ学生可随时随地基于平台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ꎬ自主进行实验和学习㊁自主配置虚拟实验仪器设备㊁自由搭建实验器材开展实验ꎬ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ꎮ[7]4.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价ꎮ通过教师上传资源的数量㊁实验项目推出㊁实验报告评阅㊁师生互动等对教师实践教学设计㊁实践教学组织和资源建设能力等考核评价ꎻ通过学生使用及实验完成情况㊁实验成绩记录以及师生互动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ꎮ(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性能需求1.科学性及适用性ꎮ综合分析实践教学在技能㊁训练㊁考核㊁学生自主练习以及学生技能培养等方面的需求ꎬ采用先进的开发理念㊁开发工具进行平台开发ꎬ使平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训练规律ꎬ提高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ꎬ增强实训效果ꎮ2.可操作性及稳定性ꎮ模拟仿真实训平台中的实验课件分为演示型和人机交互型两种ꎮ模拟仿真实训平台必须实现指定功能ꎬ能够模拟和再现实验过程㊁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装置操作过程ꎬ直观地看到环境或参数变化引起的变动ꎮ[8]平台操作应尽可能简单ꎬ学生可以熟练操作ꎬ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有提示信息指导学生排除故障继续进行实验ꎬ或自动终止ꎮ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ꎮ理论和生产实际相脱节46是理工学科很多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ꎬ仿真平台设计应将基本原理与实际生产融为一体ꎬ使学习者可以在实验操作中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ꎬ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结果及结论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ꎬ更好地掌握实际设备的操作方法ꎬ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ꎮ4.完整性㊁可扩展性及兼容性ꎮ实训平台展示的技能训练内容要涵盖专业及课程核心技能ꎬ且整合合理ꎬ可在不同的平台上正常运行ꎮ系统采用组件化㊁模块化设计模式ꎬ将功能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功能组件ꎬ根据实验要求以动态链接库形式对功能组件进行调用ꎬ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后续改进㊁升级和维护等ꎮ5.具有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容错功能ꎮ通过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ꎬ实现异构环境中客户机+服务器的多级调用ꎮ随着平台中实训教学资源的增加及多用户并发操作的发生ꎬ系统出错的概率增加ꎬ平台需要提供高质量用户接口及容错功能ꎬ避免并发操作或其他错误操作引起的系统错误发生ꎮ(三)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安全需求安全性是指保护系统数据ꎬ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操作ꎬ确保网络环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㊁可靠性和稳定性ꎬ保证教学资源㊁信息传输质量高且速度快ꎬ使学习者能够无障碍地㊁便捷地利用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实验ꎮ本平台设计的安全控制机制:用户身份信息的保护ꎬ避免用户信息泄露ꎻ系统运行中数据保密ꎬ以防非法用户对系统数据信息的窃取和篡改ꎻ[9]定期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ꎬ防止用户错误操作或系统异常终止运行导致数据丢失ꎮ四㊁远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架构(一)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设计模式虚拟仿真系统按照功能分为三种:桌面型VR系统㊁沉浸型VR系统和共享型VR系统ꎮ[10]其中ꎬ桌面型VR系统利用计算机和工作站实现仿真ꎬ用户借助鼠标㊁键盘㊁屏幕就可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ꎬ由于VR系统沉浸感不足ꎬ只适用于简单㊁交互性不强的实验项目ꎻ沉浸型VR系统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ꎬ需要使用传感器跟踪装置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ꎬ适用于复杂㊁交互性强的实验项目ꎻ共享型VR系统ꎬ用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多用户或多虚拟环境通过网络相连ꎬ实现虚拟空间的共享㊁观察和操作ꎮ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发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设计使用的都是共享型VR系统ꎮ本课题的原型系统采用B/S体系ꎬ是一种融合数据(消息)交换㊁Web服务及SaaS等多项技术的虚拟实验管理平台ꎬ利用互联网环境完成异构体系下项目管理ꎮ(二)平台架构平台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ꎮ图1㊀虚拟实验管理平台系统架构1.客户层(组件)ꎮ由用户/权限管理㊁实验资源管理㊁系统/组件管理等功能部件构成ꎮ虚拟实验管理平台集平台管理与终端应用管理两大功能于一体ꎬ 平台管理 负责对用户及其业务权限㊁模拟实验㊁仿真实验㊁虚拟实验等实验资源进行管理ꎮ 终端应用 用于用户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要求ꎬ通过注册在平台系统中并提供服务的实验节点ꎬ完成模拟类实验㊁仿真类实验及虚拟实验等实验任务ꎮ2.系统总线层(组件)ꎮ实现不同类型实验节点与不同应用客户实验需求的沟通㊁分发㊁队列调度(优先级调度㊁服务质量调度等)等系统组件间通信问题ꎬ实现对控制类信息流进行集中协调管理ꎮ3.代理层(Agent)ꎮ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节点ꎬ进行 统一 指令向特定实验服务实体转换交互资源ꎮ相反ꎬ也可以把特定实验服务实体的处理结果转换为 统一 指令向上层传递ꎮ4.节点(群)层ꎮ架构中的节点就是注册登记到平台中ꎬ并能提供特定实验服务的资源ꎮ由于各实验节点的实验形式㊁类型㊁所需资源等差异ꎬ不同实验节点可以通过特定控制指令序列㊁WebService服务参数调用以及基于SaaS架构技术等进行交互ꎬ56完成特定实验内容的处理ꎮ5.数据层ꎮ从系统的角度提供 集中式 或者分布式 数据存储组织ꎮ五㊁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功能模块(一)功能模块根据模拟仿真实训平台需求分析ꎬ模拟仿真实训系统分为四个功能模块ꎬ如图2所示ꎮ图2㊀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结构(二)功能实现1.管理员功能模块ꎮ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ꎬ负责各级用户权限分配㊁系统数据初始化㊁数据库维护㊁系统安全维护㊁系统基本信息数据的录入和维护㊁硬件环境及网络管理与维护等等ꎮ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㊁班级管理㊁课程管理㊁课程审核㊁课程监控㊁计费及预约管理等ꎮ其中ꎬ 用户管理 模块是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ꎬ包括新用户注册㊁用户权限管理等ꎮ用户登录系统时ꎬ需从 用户名 列表框中选择或输入用户名ꎬ在 角色 列表框中选择相应的角色ꎬ在 密码 文本框中输入密码ꎬ点击 登录 按钮ꎬ系统进行身份验证ꎬ此模块还可用于新用户注册ꎻ 班级管理 模块负责对各专业分班情况进行管理ꎬ进行增加㊁删除㊁更改㊁查询等操作ꎻ 课程管理 模块对专业信息㊁课程信息以及课程实验项目信息进行管理ꎬ进行增加㊁删除㊁更改㊁查询等操作ꎻ 课程审核 模块负责接收并审核教师上传的实验课件以及学习资源ꎻ 课程监控 模块监控课程资源上传㊁实验报告提交及批改㊁学生实验参与情况等等ꎬ发现问题及时反馈ꎻ 计费与预约 模块ꎬ所有学生使用平台进行实验ꎬ必须预约ꎬ校外学生使用平台完成实验需按实验课时付费ꎮ2.学生功能模块ꎮ主要包括课程学习㊁实战实验㊁实验报告㊁实验预约㊁答疑解惑等模块ꎮ学生登录平台后可以完成指定的实验㊁提交实验报告和在线学习ꎬ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或实验成绩反复进行实验操作ꎮ其中ꎬ 课程学习 模块ꎬ学习者可以下载课程学习资源㊁实训项目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ꎬ学生必须通过 课程学习 模块学习后ꎬ才能进入 实战实验 模块ꎻ 实战实验 模块ꎬ进入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完成实验ꎬ获得实践体验ꎬ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ꎻ 实验报告 模块ꎬ学生填写和上传实验报告ꎬ查看实验成绩及教师批语ꎻ 实验预约 ꎬ学生实验前都需要进行实验预约ꎻ 答疑解惑 ꎬ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ꎮ图3为学生端操作界面ꎮ图3㊀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端3.教师功能模块ꎮ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管理㊁实验项目管理㊁预约管理㊁实验报告管理㊁成绩查看导出㊁答疑解惑等模块ꎬ图4为教师端操作界面ꎮ图4㊀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教师端学习资源管理 模块ꎬ针对课程教学重难点以及实践需求建设资源ꎬ并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资源的编制(添加)㊁更改㊁发布㊁查看阅读量等ꎻ 实验项目管理 ꎬ此模块用于老师上传实验课件㊁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㊁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ꎬ供学生实验时使用ꎮ根据教学内容将课程实验通常分为标准和综合设计型两类ꎮ标准实验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原理㊁操作流程及工程应用的实验项目ꎬ强化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ꎬ通常安全性㊁基础性㊁经典性的实验属于此类实验ꎬ设计为 演示型 课件ꎮ综合设计类实验是指将综合实验碎片化处理分解成多个独立的操作单元ꎬ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㊁进行操作单元组合㊁选取实验参数等ꎬ此类实验培养学生创66新能力ꎬ通常设计为 人机交互型 虚拟仿真课件ꎻ 预约管理 模块ꎬ与学生端的 实验预约 模块对应ꎬ学生端发起请求ꎬ教师或者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响应㊁安排㊁发布预约结果等信息ꎻ 实验报告管理 ꎬ教师查看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㊁批改实验报告㊁打分和写评语ꎬ教师打分提交后ꎬ学生可以在 课程实验 查看成绩及评语ꎻ 成绩查看导出 模块ꎬ查看学生实验成绩并导出成绩单ꎻ 答疑解惑 模块ꎬ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ꎮ4.专家:对教师教学过程㊁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系统运行等进行评价ꎮ通过教师上传资源的数量㊁实验项目推出㊁实验报告评阅㊁师生互动情况等ꎬ对教师实践教学设计㊁实践教学组织㊁资源建设能力等考核评价ꎻ通过学生实验平台使用及实验完成情况㊁实验成绩记录以及师生互动情况等ꎬ评价学生学习态度㊁动手能力和学习成果ꎻ通过系统运行平稳性㊁功能实现的即时性㊁实验过程人机交互性等对系统运行进行评价ꎮ六㊁结语虚拟实训平台的构建ꎬ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广度及深度ꎬ解决了不同地域㊁不同专业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ꎬ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㊁课程教学与实习环节紧密结合ꎬ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ꎬ既培养学生生产操作能力ꎬ提高了动手实际操作水平ꎬ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的作风ꎬ推动基于虚拟仿真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ꎮ[参考文献][1]孙爱娟.职教领域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ꎬ2012ꎬ(11).[2]徐㊀进.2013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小结及2014年申报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ꎬ2014ꎬ(8).[3]王卫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考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ꎬ2013ꎬ(12).[4]李㊀平ꎬ毛昌杰ꎬ徐㊀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㊁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ꎬ2013ꎬ(11).[5]李炎锋ꎬ杜修力等.土木类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ꎬ2014ꎬ(9).[6]杨㊀俊.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立及教学实践应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ꎬ2016ꎬ(2).[7]安建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创新训练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ꎬ2015ꎬ(12).[8]齐㊀淼.协同式化工生产三维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ꎬ2014.5.[9]孟㊀婷.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ꎬ2016.6.[10]刘国全ꎬ白㊀勇.浅谈高职院校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构建[J].网络与信息工程ꎬ2015ꎬ(18).[责任编辑:刘㊀洁]76。
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GLIB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全库简介全库简介为了协助教育部促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工作,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和质量,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高职高专示范院校的领头作用,“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利用其在教学资源服务领域的影响力和网络服务优势,发起创建“高等职业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全库”(简称CCTR-GLIB)。
GLIB 将各学校不同平台、不同结构的优秀教学资源和共享型专业资源库进行汇总、整合并统一到一个开放式的全专业的共享资源平台中。
目前该资源全库首批整合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高教学资源网”等上百所高校的优秀教学资源1000G,覆盖200个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个滚动发展不断充实的过程,欢迎所有愿意开放共享的资源加入我们的建筑中。
我们还将为高职高专院校提供每年二次最新整合教学资源的更新服务。
全库资源架构GLIB以专业(群)为单元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群,专业参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标准设置,同时实现了资源跨课程、课程跨专业的资源合理分布。
全库包含多家合作院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库,每个专业的资源库按照专题分为以下类库:1.专业建设标准库:介绍每个共建学校该专业的建设信息、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双师队伍模型、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专业建设标准。
2.专业教学课件库:收录相关专业所有课程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3.专业教学资料库:收录该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计划、案例、试卷等教学资料;4.专业教学素材库:收录该专业的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素材资源。
5.实验课程资源库:收录实验课程的实验指导、实验相关资料、操作录像等资源;6.实训项目资源库:收录实习项目的相关资料、实训录像和仿真系统等;7.专业网络课程库:收录该专业的网络课程,一种是基于web网页形式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一种是基于教师课堂实录的讲授型网络课程;8.专业精品课程库:收录该专业各高校各级别的精品课程;9.专业行业应用库:收录该专业的行业应用资料,专业学术讲座视频;10.专业认证学习库:收录该专业相关的认证考试的学习资料、学习视频库;全库软件管理平台特点:1.符合教育部高职学校专业分类标准,按照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结构设计;按照专业和专业群为核心,以理论课、实验课、实训项目、专业素材及认证学习为实体对象,进行教学资源组织。
职教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概述 (3)1.1职教信息化发展现状 (3)1.2教育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3)2职教智慧教育建设目标 (6)2.1提升职教信息化基础能力 (6)2.2构建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 (8)3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 (9)3.1云平台基础资源池建设 (9)3.1.1计算资源池建设 (9)3.1.2存储资源池建设 (15)3.1.3网络资源池建设 (25)3.2数据库集群系统建设 (28)3.2.1数据库服务器计算能力模型建立与估算 (28)3.2.2数据库集群建设方案 (31)3.2.3数据库服务器选型推荐 (33)3.3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34)3.3.1云资源管理平台概述 (34)3.3.2云资源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34)3.3.3云资源管理平台详细功能划分 (36)3.3.4云资源管理平台的高可用机制 (38)3.4云备份系统建设 (39)3.4.1云计算备份概述 (39)3.4.2文件数据备份技术 (40)3.4.3数据库备份技术 (40)3.4.4云备份设计方案 (41)3.4.5备份系统设备选型推荐 (43)3.5云安全管理平台建设 (45)3.5.1安全技术体系设计 (46)3.5.2云安全解决方案总体设计 (58)3.5.3基于CloudFirm的云安全解决方案 (59)1概述1.1职教信息化发展现状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联系最直接、关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特别是在现阶段,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对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纵观欧美国家的快速经济发展,其背后都离不开发达的职业教育的支撑。
目前来看,我国的普通教育水平,早已接近甚至已经超出发达国家,而职业教育还远远的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种落后除了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领域等方面存在差距外,在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差距尤其明显。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行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人员技术培训和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对于有效扩大、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互动实践实训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真实、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平台设计理念、功能模块、应用场景等方面对互动实践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引言互动实践实训教学平台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教学、实践、实训等环节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个性化、创新性的学习体验。
该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平台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路径。
2.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 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4. 以创新为动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实践、实训提供有力保障。
三、平台功能模块1. 课程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视频、案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实践项目库: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涵盖各个学科领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线实训平台: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训体验。
4. 教学管理模块:实现对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等信息的统一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5. 互动交流模块:搭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学习。
6. 成绩评价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四、应用场景1. 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资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学习,拓展知识面。
2. 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项目需求,为学生提供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基于“智%职教(平台的项目式教学应用模式设计郭绍娜刘光然田笑笑(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摘要: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面向高职院校的“智慧职教”为平台,QQ群为交流空间,设计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项目式教学应用模式,并对两平台的支撑性作用以及具体的实施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o为促进线上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更新做出贡献。
关键词:智慧职教;项目式教学;应用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1-0072-06项目式教学能够突出职业教育侧重实践的特点,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作用,国内外关于项目式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设计和应用,关于线上项目式教学的研究较少。
通过网络平台促进项目式教学的线上发展,将有效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感。
线上项目式教学如何开展,选用何种网络平台为支撑,这些构成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选用QQ群作为线上交流的空间,一方面减少师生学习的负担,另一方面发挥QQ群能够提供比微信群更大的空间以的文保存时间等功能。
选用专门面向职业院校的学习平台一智慧职教,作为线上学习资源平台%网络学习平台的适用性和需。
构于“智慧职教+QQ群”的线上项目式教学应用模式,以:动职业院线上教学模式的进步%一、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的内涵及作用于项目的学习学生的实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进行较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构起知识的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式教学活动,需要一特的项目题,项目实,实践性,过%项目式学习:养学生心的有效学习方式一,发展学生的4C((通能力、作能力(创造力)有着重要意义。
项目式学习这种“困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传统教学难以完成的(多元化的能力与叫职业院中要以面业的实践为,但是在一些课程中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实践问题以解决的情况%项目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一项目题进作究,在解的过中掌握知识,锻炼实操,并且受到实情的影响,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上进行项目式教学,有充的开,可以避免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带的学生疲惫感%成,并且展示作品的过,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在线上的学习情况,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二)项目式教学现状1.设计现状项目教学缘起于美国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包作者简介:郭绍娜(1995—),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设计
解喜玲
【期刊名称】《集成电路应用》
【年(卷),期】2024(41)4
【摘要】阐述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施,介绍体系结构的选择、用户界面设计的关键点。
探讨职业教育实训内容的数字化转化,包括交互式学习模块的设计、开放教育资源的整合。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解喜玲
【作者单位】长春健康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虚拟导游实训系统中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实现——以《比干庙导游实训VR教学平台》为例
2.小组合作辅以数字化平台学习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3.基于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平台的教学研究
4.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实训平台构建
5.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实训平台构建策略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设计在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的引入,就像一股清泉涌入干涸的土地,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这种平台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更要关注其如何有效地服务于教育的核心目标。
首先,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的设计必须像建造一座桥梁一样,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两岸。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各种操作练习。
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技能。
其次,这个平台应该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行业的快速变化,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与时俱进。
因此,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应具备灵活的内容更新机制,能够及时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去。
再者,这个平台还应像一位智慧的导师,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表现,平台可以智能地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练习任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然而,在赞美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潜藏的风险。
技术的过度依赖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设计这样的教学平台时,我们必须像行走在钢丝上的杂技演员一样小心翼翼,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又要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实践操作经验。
最后,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的设计还应该像编织一张网一样,将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职业教育中,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和应用能力。
因此,这个平台应该能够支持多学科的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国家网络教育平台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网络技术不断创新和拓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教育平台已经成为学习方式的主流,中国的网络教育也在逐步推进。
网络教育平台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等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学习、教学和教育服务平台。
如今,各个地区的网络教育平台虽然不同,但是都以便利学习、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领域为宗旨,致力于为广大学员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其中,国家网络教育平台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建立和负责维护,管理新网址、内容和视频,服务全国人民,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教育的重要支撑之一。
国家网络教育平台是为广大学员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人才培养服务的综合平台。
在国家网络教育平台上学习,学员可以享受到很多优良的教育资源,如优秀师资、丰富课程、趣味化学习、即时互动等。
相对于传统教育,国家网络教育平台为学员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灵活性和效率性更高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需求。
国家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国家开放大学、普通高校及职业教育等部分。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专门面向全国提供远程开放教育的学校,也是网络教育平台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家开放大学顺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才培养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国家开放大学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堂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方面,致力于推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学员能够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在国家网络教育平台上,普通高校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各大高校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开展课程,为学员提供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支持,不断优化和拓展课程体系,以满足各种专业、知识领域和技能要求,切实推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此外,职业教育也是国家网络教育平台的一部分。
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建设一个满足现代实践教学需求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要充分了解产业需求。
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使实训与产业的融合有效实现。
在建设实训平台之前,要进行充分的产业调研,了解不同领域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实训项目内容和实训设备。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训平台建设中,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再通过实训平台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在实训平台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远程实训技术等,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
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在线实训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训,提高学习效果。
要注重评价与改进。
在实训平台建设完成后,要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效果,进一步优化平台的设计和实训项目的内容。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实训平台,提高实训效果。
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结合产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注重评价与改进,才能建设出一个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实训平台,培养出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便捷的操作环境,助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款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平台产品,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二、产品概述1. 产品名称:智慧实践教学平台2. 产品定位:为高校、职业院校及企业提供实践教学解决方案,助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 产品特点:(1)全面性: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需求;(2)互动性:支持师生在线交流、讨论,提高教学互动性;(3)便捷性:操作简单,易于上手,降低使用门槛;(4)安全性: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确保平台数据安全可靠;(5)扩展性: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三、产品功能模块1. 课程资源库(1)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课件、案例等;(2)支持教师在线上传、下载、分享课程资源;(3)实现课程资源的分类、检索、推荐等功能。
2. 实践教学管理(1)支持教师创建、管理实践教学项目,包括项目简介、任务分配、进度跟踪等;(2)支持学生在线提交实践报告、完成实践任务;(3)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全流程管理。
3. 在线互动交流(1)支持师生在线提问、答疑、讨论,提高教学互动性;(2)提供在线论坛、问答、聊天等功能,方便师生沟通交流;(3)支持在线投票、调查等功能,提高师生参与度。
4. 实践成果展示(1)展示学生实践成果,包括实践报告、项目作品等;(2)支持学生在线评价、点赞,提高实践成果的曝光度;(3)为优秀实践成果提供展示、推广机会。
5. 实践教学评价(1)支持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成果进行评价;(2)实现实践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透明;(3)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提升的反馈信息。
6. 数据统计分析(1)对实践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师、学校提供决策依据;(2)支持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估;(3)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典型案例职业院校阳光职业学院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参与了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前期的建设工作,通过甲省教育厅共推荐了36门在线课程和7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同时,作为乙地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首批入驻学校,学校正积极参与智慧教育平台虚拟仿真中心板块的建设。
2022年3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伊始,就结合学校数字化专项规划对平台展开了研究,初步归纳了平台应用的三个方向、六个场景。
一、应用背景(一)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总目标是建成甲省旅游、商贸流通两大行业现代职教体系的中心枢纽,跻身国家“双高”校行列。
所谓“中心枢纽”,一是通过做好中高职“3+2”一体化联合培养、“3+2”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等改革项目,成为本省职业教育中、高、本层次学历教育“纵向贯通”平台;二是以甲省特色现代学徒项目建设为中心,成为整合学校、企业、行业、培训机构等职教资源的“横向融通”平台。
要实现上述发展愿景,学校必须克服合作办学的差异化,依靠智慧教育平台,实施数字化教学改革是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弯道超车的腾飞之翼。
(二)依靠智慧教育平台完成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学校承担了教育部信息化标杆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甲省产业发展人才供需平台、教学诊改工作试点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任务,2022年又成为首批完成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数据中台的对接院校。
为完成这些重点任务,学校必须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后,学校通过整合建设校本信息平台,与省级、国家平台积极对接数据,不断加强平台资源应用,拓展应用场景,促使学校更快地融入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
(三)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支持学校的专业建设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增强适应性。
专业每年需要动态调整,课程、教材、教师能力需要适应行业最新的岗位需求,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的职教资源总是处于结构性短缺的状态——理论上来讲,所有职业院校都是在用昨天的职业教育资源去培养明天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培训教育行业在线职业培训平台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背景分析 (4)1.2 建设目标 (4)1.3 建设意义 (5)第2章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5)2.1 市场现状分析 (5)2.2 竞品分析 (5)2.3 用户需求分析 (6)2.4 培训课程需求分析 (6)第3章平台架构设计 (6)3.1 总体架构 (6)3.1.1 系统分层 (7)3.1.2 系统组件 (7)3.2 技术架构 (7)3.2.1 前端技术 (7)3.2.2 后端技术 (8)3.2.3 开发工具与环境 (8)3.3 数据架构 (8)3.3.1 数据存储 (8)3.3.2 数据模型 (8)3.3.3 数据访问 (8)3.4 安全架构 (9)3.4.1 身份认证 (9)3.4.2 权限控制 (9)3.4.3 数据加密 (9)第4章课程体系规划 (9)4.1 课程分类 (9)4.2 课程设置 (10)4.3 课程开发与更新 (10)4.4 课程评估与优化 (10)第5章教学资源建设 (10)5.1 教师资源 (10)5.1.1 师资队伍构建 (11)5.1.2 教师能力提升 (11)5.1.3 教师激励机制 (11)5.2 教学内容资源 (11)5.2.1 课程体系建设 (11)5.2.2 教学内容更新 (11)5.2.3 教学案例库建设 (11)5.3 教学工具与设施 (11)5.3.1 网络教学平台 (11)5.3.2 实践教学设施 (11)5.3.3 教学辅助工具 (11)5.4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12)5.4.1 校内外资源共享 (12)5.4.2 行业企业合作 (12)5.4.3 跨区域资源共享 (12)第6章教学模式与策略 (12)6.1 教学模式设计 (12)6.1.1 混合式教学模式 (12)6.1.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2)6.1.3 案例教学模式 (12)6.1.4 项目制教学模式 (12)6.2 教学策略制定 (12)6.2.1 分层教学策略 (13)6.2.2 互动教学策略 (13)6.2.3 自主学习策略 (13)6.2.4 持续跟踪策略 (13)6.3 教学活动组织 (13)6.3.1 线上课程 (13)6.3.2 线下实践 (13)6.3.3 交流互动 (13)6.3.4 比赛竞赛 (13)6.4 教学评价与反馈 (13)6.4.1 过程性评价 (13)6.4.2 结果性评价 (13)6.4.3 个性化反馈 (14)6.4.4 教学改进 (14)第7章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 (14)7.1 用户角色与场景分析 (14)7.1.1 学生:学生用户在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作业提交、互动讨论等操作,追求简洁明了、易操作的界面设计。
职业教育实训网络平台
1.技术架构
“职业教育实训网络平台”以“虚拟化云技术”为基础,在一个平台下建立“理论型”和“实践型”两类实训平台。
除管理类服务器外,整体环境都将采用虚拟化技术,并以虚拟化技术搭建各类模板;在这之上采用“环境仿真技术”,模拟各类应用环境;在基础建设完成后,由实训平台统一建设工具库,提供各类操作技术、方便实训人员对目标环境进行实际演练操作;同时,对实训环境实现“行为跟踪和态势呈现技术”,方便组织者对整个“实训平台”的掌控。
技术架构
2.系统组成及功能
职业教育实训网络平台在安全云平台支撑下,其分系统系统组成:学习系统、训练系统、演练系统。
2.1学习系统
学习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网络战知识,学习部队配发的常见安防设备和网络武器的操作使用,具备应用实训平台的基础技能。
设定有初级(基本安全知识)、中级(常见安全威胁和安全防护手段)、高级(高级攻击和防御)三类学习模式;建立有培训考核体系。
如图2-3所示:
学习系统
2.2训练系统
学习掌握专业基本技能。
可进行人机学习和分组学习。
分为初级(基本案例练习)、中级(人-机对抗)、高级(人与人对抗)三类训练模式。
如图2-4所示:
训练系统
2.3 演练系统
学习掌握网络攻防的基本技能。
导演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红蓝双方下达
演练任务,也可进行分组演练。
如图2-5所示:
图2-5演练系统
2.4安全云平台
提供云平台的宿主机资源管理、虚拟机资源管理、虚拟网络管理,云计算节点管理、云存储节点管理、云安全规则设置、云用户管理,提供创建、备份、删除虚拟机,提供云平台API接口供网络实训平台应用软件调用。
云平台系统
3.关键技术
3.1安全云技术
慧创安全云(HCSC:HuiChuang Security Cloud)技术:慧创安全云技术是一套基于开源平台OpenStack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自主可控的云平台集群系统,允许建立、运行自己的云计算和存储设施。
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动态地分配、配置、部署及回收计算机资源,能自动地管理资源,动态安装软件及应用。
保障云平台中训练、测试、模拟场景、演练所需资源的优化配置。
云平台管理系统:提供云平台的宿主机资源管理、虚拟机资源管理、虚拟网络管理,云计算节点管理、云存储节点管理、云安全规则设置、云用户管理,提供创建、备份、删除虚拟机,提供云平台API接口供网络实训平台应用软件调用。
云平台管理节点软件:云管理节点,提供对云计算节点、存储节点的弹性调用。
云平台计算节点软件:接受管理节点分发的虚拟机任务,完成网络存储的节点调用,为应用软件提供所需要的虚拟机环境。
云平台存储节点软件:接受多个计算节点的存储请求,实现存储与计算分离,以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方式解决IO存储瓶颈,使云平台中的虚拟机高效、有序、稳定运行。
“云平台”是指以云的方式向授权用户提供攻防训练及演习服务的基础支撑平台。
系统层
系统层包括物理基础架构和虚拟化层。
物理架构是组成云的各种计算资源,包括存储、计算服务器、网络,它是整个系统运行的物理基础,在云架构中,物理基础架构是以资源池模式存在,所有的物理基础架构应当是统一被管,且任一设备可以看成是无状态,不与其它的资源,或者是上层应用存在紧耦合关系,可以根据云最终用户的需求以及预先定制好的策略,对其进行改变。
虚拟化是实现云的前提条件,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可以让计算资源运行超过以前更多的负载,提升资源利用率。
虚拟化让应用和物理设备之间采用松耦合部
署,物理资源状态的变更不影响到虚拟化的逻辑计算资源,且可以根据物理基础资源变化而动态调整,提升整体的灵活性。
管理层
管理层是服务自动化层,它实现了对计算资源操作的自动化处理。
它可以集中的监控目前整体计算资源的状态,比如性能、可用性、故障、事件汇总等等,并通过预先定义的自动化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处理。
管理层是计算资源与云计算业务层相关联的重要部件,拥有存储管理、备份服务、自动计算调度等自动化配置和部署功能,可以进行服务模板的制定,并将服务内容和选择方式在云计算业务层上注册,用户可以通过业务层上的服务目录来选择相应的计算资源请求,由管理层自动化实现服务交付。
应用层
云应用层,为使用者提供最终可直接使用功能和资源,如空间攻防行为(事件)跟踪系统、测试平台,防御资源系统、云武器工具等。
应用层是用户使用云资源的接口,它提供了所有可用服务的目录。
不同的用户通过同一个云服务门户当中,将会看到只属于自己的应用、计算资源和服务目录,这是云计算当中的多租户技术,用户使用的资源在后台集中,但是在前端是完全的逻辑分离,有众多的安全保护措施来确保隔离。
访问控制与安全传输
在云当中,具有完整的安全体系,包括物理资源、虚拟化平台、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用户访问安全,每个层次都有相关的安全监控和控制,确保最终用户的应用运行稳定可靠。
3.2 网络实训平台透明技术
对网络行为进行自动跟踪与识别,并采集相关事件送报中心采集服务器,供相关系统分析和展示引用。
在平台中的任何精细网络行为对研究、测试、验证等人员透明,以便达到其工作目的。
一是利用主机层面的传感器(攻击方传感器、目标区传感器、防御方传感器);二是利用网络层面的传感器(包括:防火墙、IDS、IPS等安防设备提供的事件日志),将所有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将跟踪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完全展示,使得在网络平台中的网络行为透明化。
传感器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