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运动性发作的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17.15 KB
- 文档页数:5
激越和激惹激越是一组跨疾病分类诊断的临床综合征(症候群),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思维、语言、情绪和行为紊乱状态(病理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变化无常),不是单一症状,先焦虑(主观感受到烦躁不安),再激越(表情、语言、行为异常),后攻击(自伤自残或攻击他人)。
是精神科急诊最多的就诊者,是伤医事件的主要源头。
激越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各种疾病发生的机制不一样,与原发疾病致病机制有关。
生物学机制上来说,NE和DA神经递质增加及5-HT和GABA神经递质下降应该是现阶段可以理解的发生机制;另外内分泌系统肾上腺轴(HPA)功能的亢进活性的增高(ACTH、皮质醇增高),激越就明显。
比如精神分裂症可能和DA功能亢进产生幻觉、妄想有关;抑郁、焦虑、双相障碍可能和神经递质失调有关;人格障碍可能和人格特质有关;痴呆可能和大脑皮质退化、改变及生化改变有关;躯体疾病更复杂。
心理因素方面,心理素质低下、心理能力不足、认知功能受损等也有影响。
环境因素也有影响,比如紧张的家庭关系、患者所处的特殊环境(医院、人多场所、幽闭空间)、社会纷乱等。
药源性引起的激越也可以有,比如喹硫平激动a1受体引起激越或恶梦,阿立派唑激动5-HT1A受体,触发焦虑,引起激越;氟西汀的焦虑副作用比较大,也易触发激越,文拉法辛提高NE能,激活脑干上行网状系统,触发激越,三环类抗抑郁药因提高NE能,易触发激越;安非他酮因提高NE和DA能引起激越;另外抗抑郁药物的戒断(尤其半衰期短的药),也易触发激越形成。
激越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思维、语言、情绪和行为方面。
思维内容和语言多是悲观的紊乱的(负性认知、思维内容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过度言语或言语迫促、幻觉或妄想等);情绪反应多是负性的(表情紧张、烦躁不安、心烦意乱、大喊大叫、目光对视、愤怒仇恨、易激惹等);行为活动多是紊乱的(坐立不安、治疗不合作、自杀自残、损物破坏、来回走动、不停的抓头发、撞墙、换衣服或扯衣服,甚至攻击、威胁他人等),对内在(疼痛、恐惧)和外界刺激(语言、光照、声音)过度反应、警觉性增高等。
精神症状一、相关概念(术语)(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3.社交能力;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与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①症状消失程度;②自知力恢复程度;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二、幻觉(一)概念与分类1.幻觉:即虚幻的知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2.按不同的感官可分为听、视、嗅、味、触、内脏性与运动性幻觉。
以幻听最为常见。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表现一般症状:意识与精神活动障碍;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偏瘫;癫痫发作;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等。
定位症状:额叶(P。
187—192);顶叶(P。
192-194);颞叶 (P.194—195);枕叶(P。
195-199);岛叶(P。
119);边缘叶(P.199-);基底神经节(P.199);胼胝体(P.200);内囊(P201-202)。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一、额叶背外侧面病变的定位诊断(一)额叶背侧部皮质及皮质下病变的诊断要点:1.运动障碍是主要的症状;2。
瘫痪大都由弛缓性过渡到痉挛性;3.单瘫(皮质病变)或偏瘫(皮质下病变);4.肌张力减低(4区病变)或肌张力增高(6、8区病变);5.早期、剌激性病变→癫痫发作,破坏性病变→瘫痪。
(二)运动区病变的定位诊断:1.运动障碍:(1)癫痫发作: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I.局限性运动性癫痫(I)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局部→全身)(II)不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仅限于局部)II.全身性癫痫大发作(I)无先兆(II)有先兆I) 反转性发作(头眼向对侧转动)继大发作,病变在 6、8 区(头转→全身抽)II)先为头部相继出现身体向对侧旋转,而后扩延为全身大发作,病灶在6区头、身转→全身抽III)先有意识障碍,相继出现全身性癫痫大发作,病灶位于额叶的更前部(额极部)昏迷→全身抽III.瘫痪发作(抑制性发作)(2)瘫痪:上肢单瘫;下肢单瘫;中枢性面瘫;面肌与上肢瘫;皮质性偏瘫;皮质性截瘫(旁中央小叶性截瘫)皮质性三肢瘫(旁中央小叶性三肢瘫)2。
反射异常:即出现所谓的“锥体束征”(1)病理征阳性.自皮质至第五腰髓锥体束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出现(2)病变对侧深反射亢进(急性期减低或消失)(3)病变对侧浅反射减弱或消失(4)出现踝阵挛、髌阵挛、腕阵挛●(三)运动前区病变的定位诊断● 1.运动障碍:●特点(1)病变对侧上下肢出现一过性上下肢瘫痪,伴精细运动障碍,粗糙运动保存.●(2)慢性进行性病变者往往先出现肌张力增高以后才出现瘫痪。
继发性癫痫,又称症状性癫痫,指由其他疾病导致的癫痫,可见于任何年龄,大多起病于青壮年之后。
发作形式多为部分性发作,如单纯部分性发作(运动性、感觉性、植物神经性)、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少数患者可发展为全身性发作。
1.大发作,又叫做全身性发作,大多数都有先兆,比如说患者感到如头昏、精神错乱、上腹部不适、视听和嗅觉障碍。
发病时有些病人先发出尖锐叫声,随后既有意识丧失而跌倒,有全身肌肉强直、呼吸停顿,头眼可偏向一侧,数秒钟后有阵挛性抽搐,抽搐逐渐加重,这个过程有十余秒钟,阵挛期呼吸恢复,口吐白沫。
刘国英指出部分病人有大小便失禁、抽搐后全身松弛或进入昏睡,随后意识慢慢清楚。
2.小发作,一般在短时间内患者意识障碍或丧失,并没有全身痉挛现象。
每天都会有多次发作,有时可有节律性眨眼、低头、两眼直视、上肢抽动。
3.精神运动性发作,这种发作一般表现在发作突然,意识模糊,有不规则及不协调动作。
病人的举动没有动机、没有目标、盲目而有冲动性,发作持续几个小时,有时候持续好几天。
随后病人对于之前的事情完全没有记忆。
4.局限性发作,比较常见的是大脑皮层有器质性损害的病人,表现为一侧口角、手指或足趾的发作性抽动或感觉异常,能够扩散至身体一侧。
当发作蔓延到身体两侧,就会出现癫痫病的大发作。
继发性癫痫病 - 发作类型一.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
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
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
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若癫痫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清或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者称癫痫持续状态,常可危及生命。
二.失神发作(小发作)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
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
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三.单纯部分性发作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
精神运动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是指由大脑神经元在运动控制中枢不正常兴奋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患者病发时会出现意识紊乱、言语紊乱、肢体不协调、情绪异常等症状。
本文将从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症状精神运动性发作是一种多症状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但通常患者在病发前会出现较长的情绪波动和行为改变,如易激惹、烦躁、无缘无故情绪低落等。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往往出现无法控制的躁动、言语杂乱、无意义言语、悖论言语、不协调的肢体动作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症状。
病理检查表明,患者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血流增多,并有大量神经递质释放,进一步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
二、病因目前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存在多种因素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首先,遗传因素是导致精神运动性发作的原因之一,许多家族有人患有此病。
其次,脑部损伤或感染也是可能的病因,如脑震荡、脑卒中、脑炎等。
此外,药物的滥用或剧烈的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精神运动性发作的发生。
三、诊断由于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症状复杂多样,临床诊断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和测试,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病症。
首先,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方面。
其次,医生还会进行血液、尿液等化验检查,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病因。
如果还无法确定病因,则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脑磁共振等检查。
最后,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以了解发病的可能性和相关的病因。
四、治疗治疗精神运动性发作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镇静药等。
此外,电休克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谨慎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五、预防精神运动性发作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控制患者的情绪和行为,以避免触发病情的发展。
在预防的过程中,建议患者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
宁夏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70)(总分95.45, 做题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儿童先天脑积水中,症状少见的是SSS_SINGLE_SELA头颅异常增大B易激惹C呕吐D双眼"落日征"E叩诊"破壶音"分值: 0.81答案:C呕吐在儿童先天性脑积水中不明显并少见,但视网膜静脉曲张是脑积水的可靠证据。
2.小脑损伤的典型临床体征中错误的是SSS_SINGLE_SELA平衡障碍B共济失调C眼球震颤D静止性震颤E意向性震颤分值: 0.91答案:D3.半侧脊髓病变出现病变水平以下SSS_SINGLE_SELA同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B对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C同侧运动、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D同侧运动、对侧深浅感觉障碍E同侧运动、痛温觉和深感觉障碍分值: 0.91答案:C4.不属于特殊感觉的是SSS_SINGLE_SELA视觉B听觉C味觉D复合感觉E嗅觉分值: 0.91答案:D5.男性,56岁,近5个月来动作缓慢,小碎步,面部表情呆板,右手震颤,查:右手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动作,安静时明显,右侧上肢、下肢的屈肌张力、伸肌张力均匀一致地增高。
其病变定位在SSS_SINGLE_SELA前庭核B锥体外系统C小脑D脊髓后索E皮质脊髓侧束分值: 0.91答案:B6.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与下列有关的为SSS_SINGLE_SELA精神高度紧张B头颈部肌肉收缩或缺血C遗传因素D内分泌与代谢因素E饮食不调分值: 0.91答案:B7.去皮质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是SSS_SINGLE_SELA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检查见肌肉松弛,无锥体束征B保持完整的睡眠觉醒周期和心肺功能,对刺激有原始清醒,但无内在的思想活动C能无意识的睁闭眼、眼球活动,浅反射存在,存在睡眠觉醒周期,四肢肌张力高D意识内容清晰度降低,有基本的反应和简单的心理活动,但注意力涣散,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失常,常有错觉和幻觉E持续过度延长的睡眠状态,呼唤和刺激患者肢体时可被唤醒,能回答问题和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义进入睡眠状态分值: 0.91答案:C8.抢救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首选方法是SSS_SINGLE_SELA水合氯醛灌肠B苯妥英钠静脉注射C地西泮静脉注射D氯丙嗪肌内注射E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分值: 0.91答案:C9.患者,男性,40岁,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2天。
癫痫病人的护理讲义4篇癫痫病人的护理讲义(一)癫痫是一组由于大脑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造成短暂性大脑功能失常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一)病因癫痫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癫痫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继发性癫痫多为脑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如颅脑外伤、脑膜炎、脑部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尿毒症等。
(二)临床表现1部分性发作最为常见(1)单纯部分性发作多为症状性癫痫(2)复杂部分性发作:又称精神运动性发作,主要特征是意识障碍,常出现精神症状及自动症(3)部分性发作激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全面性发作特征是发作时伴有意识障碍或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强直阵挛性发作:旧称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
先有瞬间麻木、疲乏、恐惧或无意识的动作为先兆,随后出现意识丧失,发出叫声倒在地上,所有骨骼肌强直收缩、头后仰、眼球上翻,上肢屈肘、下肢伸直,喉部痉挛,牙关紧闭,呼吸暂停,口唇发紫,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持续约10~20秒,随继全身肌肉阵挛,约1分钟抽搐突然停止,口吐白沫,然后呈昏睡状态,伴有大小便失禁。
约10余分钟至2~4小时后病人逐渐苏醒。
3.癫痫持续状态: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三)辅助检查1脑电图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出现各种痫样放电,部分性发作病人可出现局灶性异常放电,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短,目前可应用24小时脑电监测。
2.CT和MR1对癫痫诊断无用,但通过检查可以明确病因。
在各种检查方法中,脑电图无疑能提供最大效果。
发作时记录的脑电图诊断意义最大。
脑电图也可以用以区别发作类型和明确病灶部位。
(四)治疗原则1对继发性癫痫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对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2.合理用药长期用药者在完全控制发作后应再持续服药3~5年,然后再考虑停药。
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保证一定的血药浓度。
特别是要根据发作类型选择最佳药物。
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突然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和局限性发作等类型。
大发作在中医学称为“痫证”,俗称“羊痫风:发病原因,一为先天遗传,一为情志刺激,或续发于其他疾病,如脑部疾病、一氧化碳中毒、心血管疾病等。
由于心、肾、肝、脾的脏气失调,导致一时性阴阳紊乱,气逆痰涌,火炎风动,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
【诊断】1询问既往有无同样发作病史,有无脑部疾病和其他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原因,以区别是原发性疾病,还是因脑部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癫痫。
2 .癫痫的典型症状为大发作,即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口中发出异常叫声,头转向一旁,全身强直,抽搐咬牙,口吐白沫,咬破唇舌,瞳孔散大,两目上视,二便失禁,经数分钟后抽搐渐停,转入昏睡,约半小时以上逐渐清醒。
小发作者,突然表现痴呆,不能自主,一侧肢体或面部有麻木或抽搐,但为时短暂,并不跌倒。
另有表现为精神障碍的,如精神模糊,无意识动作,短暂的情绪或知觉改变和幻觉等为主,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经过时间亦很短暂。
3 .如癫痫连续发作,反复抽搐,间歇时间短,神志不清,终致昏迷,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者,为危重现象,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4 .注意与瘠病性抽搐、晕厥、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发作性跌倒及其他精神病相鉴别。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一般多属实证,但反复久发可致正虚。
治疗当以化痰熄风为主,兼以顺气、清火。
如久发正虚,当补益心肾,健脾化痰,标本同治。
1 .风痰壅阻发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旋即昏倒,不省人事,发出尖叫声,面色苍白,目瞪直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甚则二便失禁,发后头昏痛,神疲,身酸痛,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举例:定痫丸加减。
嫩钩藤12g,川贝母6g,陈胆星5g,竹沥半夏IOg,朱茯神12g,菖蒲5g,远志5g,全蝎5g,制僵蚕10g,珍珠母30g。
亦可服成药定痫丸,每次5g,1日2次。
加减:气郁胸闷甚者,加矶水炒郁金10g,制香附10g。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及康复等内容的一门临床学科。
感觉性失语: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说话的含义。
运动性失语:又称Broca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听理解相对较好,呈非流利型口语。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部分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造成移位,当位移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
三偏综合征:指内囊包含大量上、下行纤维,一侧内囊小范围损伤时,可引起对侧肢体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大范围损伤还可以有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即出现“三偏综合征”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颈膨大:颈部上部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相当于C5~T2,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呈上神经元性瘫痪。
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相当于L1~S2,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
延髓麻痹:舌咽、迷走神经彼此邻近,有共同的起始核,常同时受损,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也称真性延髓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舌咽、迷走神经的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当一侧损害时不出现延髓麻痹症状,当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时才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因难,而咽反射存在,称假性延髓麻痹。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
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表现,脑膜病变导致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精神卫生防治指南(大众版)精神分裂症一、概述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组进展性,慢性迁延的重型精神障碍,主要以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精神活动的异常为主要表现;最终会导致职业和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与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可以很大,地域、种族、文化、经济等因素是导致差异的不可变因素。
总体上,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发年龄和病程特点上。
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之间,发病的高峰年龄段男性为10~25岁,女性为25~35岁。
二、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多隐匿起病,急性起病者较少。
(一)前驱期症状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表现之前,可能表现为前驱症状。
最常见的前驱期症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
②认知改变: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的观念和想法,学习、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等。
③感知改变: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④行为改变:如社交退缩或丧失兴趣,敏感多疑,职业功能水平下降。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爱好〃,如痴迷某些抽象的概念、哲学和宗教迷信问题等。
⑤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虚弱感、头痛、背痛、消化道症状等。
⑥部分青少年患者会突然出现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
由于上述这些变化缓慢,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保持正常,且常常对这些症状有较为合理化的解释,往往被忽略,经常在回顾病史时才能发现。
(二)显症期症状1.阳性症状。
包括幻觉、妄想及言语和行为的紊乱(瓦解症状)。
(1)幻觉:幻觉属于感知觉障碍,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均可出现,但以幻听最常见,幻听通常被体验为不同于患者自己想法的声音,不管这个声音是否熟悉。
幻听可以是非言语性的,如虫鸣鸟叫,机器的隆隆声或音乐声等;也可以是言语性的,如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或听到某人或某些人的交谈秽语或议论,或听到来自神灵或外星人的讲话,也有可能是评论性的,声音对患者评头论足,患者可能因为评论内容的好坏表现为沾沾自喜和大发雷霆。
精神运动性兴奋,紧急处理很关键2016-10-18精神心理专业平台作者:福喜多多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精神运动性兴奋即兴奋躁动状态,可表现行为紊乱、脱抑制、动作言语增多及暴力行为,通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醉酒状态、脑器质性疾病等,还可见于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反作用,如物质滥用及戒断反应等。
兴奋躁动状态属于精神科急症,需要精神科药物干预,当患者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可自伤或伤人,过度消耗体力,饮食睡眠不足,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或继发感染,甚至全身衰竭,急性期及维持期的治疗十分重要[1]。
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的常见精神疾病一、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通常分为:①紧张型:以突发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特点,可突然攻击人或毁物。
有时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抑制交替出现;②青春型:表现为思维散漫,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喜怒无常,行为紊乱,行为幼稚愚蠢及冲动行为。
可伴片段的幻觉妄想;③偏执型:以幻觉和妄想为主。
在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突发的情绪失控和冲动行为。
处理要点:目前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2]。
长期(>5年)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症状稳定的患者可不考虑换药。
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通常选择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当患者处于兴奋躁动状态,首先将患者隔离并保护,通过谈话安抚,如果患者配合口服药物,氟哌啶醇是处理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的主要药物,较为安全有效。
苯二氮䓬类药物可快速发挥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可作为短期“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但很少用于维持治疗。
二、心境障碍躁狂发作多为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言语活动明显增多、思维奔逸、情感高涨或易激惹、行为忙碌等。
患者极度兴奋时,可有短暂的片段性幻听,行为缺乏目的,伴有冲动,也可出现意识障碍、错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称为谵妄性躁狂。
精神病性症状可出现在双相心境障碍的躁狂相和抑郁相,而兴奋躁动状态通常发生于躁狂相。
处理要点:目前注射剂型药物选择有限,氟哌啶醇肌注仍是治疗躁狂发作兴奋躁动患者的有效方式[1],在过渡时期,可选择劳拉西泮或其他苯二氮䓬类药物作为基础药物,采用口服或肌注方式,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配合使用。
精神性羊癫疯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羊癫疯发作时期常常会出现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现象,只有充分了解羊癫疯发作特征,严密观察发作时的表现,把详细的情况告知医生,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确保病人度过危险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精神运动性羊癫疯的症状表现:1、矇胧状态。
仅有意识障碍本型的意识障碍多在1分钟以上,而失神发作多在1分钟以内,脑电图也没有失神发作的3次/秒棘慢波综合。
发作突然,通常持续1小时至数小时,有时可长至1周以上。
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伴有情感和感知觉障碍,如恐怖、愤怒等,也可表现情感淡漠,思维及动作迟缓等。
2、情感障碍症状。
可产生发作性的情感异常,如突然感到忧伤、愤怒、恐惧、高兴、得意、性兴奋、大祸临头、末日来临等。
3、神游症。
比自动症少见,历时可达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
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异常行为较为复杂,对周围环境有一定感知能力,亦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表现为无目的地外出漫游,患者可出远门,亦能从事协调的活动,如购物、简单交谈。
发作后遗忘或回忆困难。
4、幻听。
精神感觉症状如听错觉发作时,别人对自己的谈话像是隔了一堵墙。
视错觉感到看到的东西像蒙了一层纱。
幻觉也是常见的症状。
幻觉鲜明、生动、病人的情绪也受其支配。
另外,有的病人对当时的环境及人有一种虚幻的感觉,像做梦一样。
5、自动症。
是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混浊状态,此时患者仍可维持一定的姿势和肌张力,在无意识中完成简单或复杂的动作和行为。
自动症主要与颞叶自发性电活动有关,有时额叶、扣带回皮质等处放电也可产生自动症。
80%患者的自动症为时少于5分钟,少数可长达1小时。
精神运动症状以自动症最常见。
口咽部不自主的动作,如吸吮、咀嚼、吞咽等。
有的病人手擦衣服、手举空中划圈等。
有时较为复杂的自动症则表现梦游及神游等。
如一位病人独居,早晨发现室内物品混乱,才知自己昨夜又发病了。
有一病人发病时骑摩托车环城游荡,并顺利返回住所,而自己毫无所知。
6、识别性症状记忆障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