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440.00 KB
- 文档页数:15
癫痫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痫证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病症体征:病理性赘述,捕蝇舌征,额叶癫痫的“击剑姿势”,额叶癫痫的运动皮质发作,钙离子内流,癫痫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抽搐,意识丧失,双眼向上凝视疾病介绍:癫痫是怎么回事?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为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症状体征:癫痫有什么症状?癫痫的症状可分为以下五大类:一、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
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
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
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二、失神发作(小发作):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
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
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三、单纯部分性发作: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
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JACK)。
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称TODD 麻痹。
四、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
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
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
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五、植物神经性发作: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
化验检查:癫痫的检查1、EEG、BEAM、HOLTER(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动态脑电图监测):可见明确病理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宋全荣一、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人入院后了解病情,查体,测生命体征,并给予入院宣教。
了解饮食、睡眠、药物过敏史,协助医师完成各种辅助检查及化验标本的留取。
2、根据病情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如剪指甲、胡须等,并协助更换病员服。
每周一洗发,剪指甲,每晚洗脚、擦浴。
特殊需求病人随时给予生活护理.3、对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4、卧床病人取合适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偏瘫病人给予肢体功能位摆放。
5、应用甘露醇的病人,须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一般15-30分钟滴完,老年患者及心功能不好患者酌情放慢滴速,防止局部外渗。
6、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并有计划的给与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二、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一)定义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一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症.(二)症状、体征夏秋季高发,以儿童多见,多为急性病.1、出现病毒感染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光,肌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乏力等。
2、脑膜刺激征如头痛,呕吐,轻度颈强和Kerning征等。
(三)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安静,定时通风,监测体温及伴随症状,如体温在39度以上应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保证摄入足够的液体量。
2、(1)保持昏迷患者侧卧位,定时翻身及按摩皮肤,防止出现压疮;(2)保持肢体呈功能位,病情稳定后及早帮助患者逐渐进行功能锻炼.3、(1)观察瞳孔及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现呼吸节律不规则,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多提示有脑疝和呼吸衰竭;(2)观察意识变化: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应警惕是否存在脑水肿。
(四)健康宣教1、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智力训练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常规(一)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点是患者情绪波动剧烈,出现情感高涨和情感低落的交替周期。
本文将就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展开讨论。
1.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抑郁期、高涨期、缓解期和混合期。
每个病程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症状特征,下文将对各个病程进行详细描述。
2. 抑郁期抑郁期是双相情感障碍中主要的病程阶段,患者在此期间常常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自卑。
他们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对平日喜爱的活动产生厌倦感。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嗜睡)、食欲改变(食欲增加或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社交退缩等。
3. 高涨期高涨期是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另一个病程阶段,患者在此期间情绪异常兴奋,自视甚高。
他们可能表现出异常活跃、冲动和好斗的行为。
在高涨期,患者可能会睡眠减少甚至完全不睡觉,精力过度充沛,口才流畅,思维迅速。
此外,高涨期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易怒、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等。
4. 缓解期缓解期是指处于抑郁期或高涨期之后,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情绪较为稳定的一段时间。
在缓解期,患者可能感到轻松、正常或稍微低落。
然而,在这个阶段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以防病情复发。
5. 混合期混合期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高涨期和抑郁期的症状,患者同时体验到情感高涨和低落。
这种情况极具挑战,并对患者造成严重困扰。
在混合期,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痛苦,可能出现冲动和自伤行为。
他们的思维变得混乱,情绪极不稳定。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了解病程和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需要得到认真重视和有效处理的心境障碍,对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持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DSM-Ⅳ的診斷標準1、注意力缺陷要在下列症狀中出現六種以上,而且這些症狀已有六個月以上的歷史。
這些症狀的出現與正常兒童的成長應有相當大的差別:(1)經常對事物的細微末節掉以輕心。
做功課時、遊戲時或其他活動時,經常出現無心的錯誤。
(2)經常對工作、功課或遊戲無法保持注意。
(3)當別人對他說話時,經常看似無法聽進去。
(4)經常無法完成指定的功課、遊戲或日常事物。
(5)經常無法把事物或活動連貫起來。
(6)經常避免或拖延一些需要費精神的活動,如學校功課或是動腦筋的遊戲。
(7)經常丟掉日常必需的東西如玩具、文具、書本簿子。
(8)外界稍有動靜就會轉移注意力。
(9)經常忘記日常的事務。
2、過動在下列症狀中要出現六種以上,而且這些症狀已有六個月以上的歷史。
這些症狀的出現與正常兒童的成長有相當大的差別:(1)經常坐立不安,手足無措;勉強坐在椅子上也是不斷扭動身體。
(2)在教室中或是其他需要靜坐的地方,會經常離開座位。
(3)經常跑來跑去,爬上爬下。
(4)無法安靜地遊戲或是從事休閒活動。
(5)就如身上帶一個馬達,時時都在轉動。
(6)口無遮攔,早上一覺醒來就講個沒完。
(7)在教室中,老師的問題都沒有說清楚,孩子就搶著發言回答。
(8)沒有辦法等待,沒有輪流的觀念。
(9)別人談話或遊戲時,插手打攪別人的活動。
3、ADHD的症狀在七歲以前就已出現。
4、ADHD症狀所造成的行為問題要在兩種以上的場合出現。
例如在學校、家中或工作場所都會出現同樣的症狀。
5、孩子的行為症狀對人際關係、功課以及日常生活有相當的妨礙。
6、這些症狀的發生並非智能發展的問題、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症狀;也不能用其他情緒問題來解釋。
7、有的孩子注意力渙散與過動兩者兼而有之,有的主要症狀是注意力渙散,有的則是以過動為主要症狀。
DSM—IV中主要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由主要躯体症状所致谵妄的诊断标准A.意识不清,表现为注意集中、保持或转移能力的下降(指对环境的领悟清晰度降低)。
精神运动性兴奋诊断详述*导读: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常见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精神障碍1.分裂症,如紧张型或青春型分裂症病人可以发生精神运动性兴奋,而偏执型病人在幻觉、妄想影响下,可发生情绪激动的精神运动性兴奋;2.心境障碍:躁狂发作一般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①情感高涨;②联想加速;③动作很多;3.癔症性情感爆发:是在精神刺激后发病,表现夸张表演的姿态诉说他们的委屈和愤怒,带有发泄的特征。
一般持续1—2个小时。
由于癔症样发作可见于多种疾病,故需要仔细予以排除;4.严重应激障碍: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刺激下突然起病,表现为情绪兴奋,躁动不安。
病人的言语内容易理解,多与精神因素或本人经历有关,持续时间不长;5.人格障碍: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病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缺乏自控能力,行为具有冲动性,易与人争执,甚至发生斗殴伤人行为。
虽然事后会承认错误,但缺乏罪责感,因此屡教屡犯,发作呈阵发性;2)冲动型人格障碍:为阵发性发作的难以自控的情感冲动,以致突然暴怒甚至暴行,事后后悔,但下次又同样发作,为阵发性发作,冲动型人格障碍病人平时与人保持较好的关系;3)表演型人格障碍:多为女性,喜欢追求新奇、自我中心、文过饰非,甚至发生病态说谎。
开始于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病人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如情感不稳,过度警觉,行为或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能自控,因此明显影响社会功能,使得病人环境适应不良并感到痛苦。
病人缺乏自知之明,虽重复发生严重后果,仍不能使其自行纠正;6.精神发育迟滞: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减低,因此容易出现冲动行为,这种兴奋状态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便可平息;7.癫痫,如有些病人在癫痫发作后出现意识模糊和兴奋,另有些病人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可持续几分钟至几天,突然中止,醒后多完全遗忘,脑电图检查异常;8.躯体疾病、中毒的谵妄或类躁狂状态也常有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卫生防治指南(大众版)精神分裂症一、概述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组进展性,慢性迁延的重型精神障碍,主要以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精神活动的异常为主要表现;最终会导致职业和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与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可以很大,地域、种族、文化、经济等因素是导致差异的不可变因素。
总体上,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发年龄和病程特点上。
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之间,发病的高峰年龄段男性为10~25岁,女性为25~35岁。
二、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多隐匿起病,急性起病者较少。
(一)前驱期症状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表现之前,可能表现为前驱症状。
最常见的前驱期症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
②认知改变: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的观念和想法,学习、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等。
③感知改变: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④行为改变:如社交退缩或丧失兴趣,敏感多疑,职业功能水平下降。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爱好〃,如痴迷某些抽象的概念、哲学和宗教迷信问题等。
⑤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虚弱感、头痛、背痛、消化道症状等。
⑥部分青少年患者会突然出现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
由于上述这些变化缓慢,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保持正常,且常常对这些症状有较为合理化的解释,往往被忽略,经常在回顾病史时才能发现。
(二)显症期症状1.阳性症状。
包括幻觉、妄想及言语和行为的紊乱(瓦解症状)。
(1)幻觉:幻觉属于感知觉障碍,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均可出现,但以幻听最常见,幻听通常被体验为不同于患者自己想法的声音,不管这个声音是否熟悉。
幻听可以是非言语性的,如虫鸣鸟叫,机器的隆隆声或音乐声等;也可以是言语性的,如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或听到某人或某些人的交谈秽语或议论,或听到来自神灵或外星人的讲话,也有可能是评论性的,声音对患者评头论足,患者可能因为评论内容的好坏表现为沾沾自喜和大发雷霆。
昆明癫痫早期症状有哪些?(转载请注明) 文章作者:云南癫痫个人主页:癫痫的形式多样,癫痫发作的时间也不固定。
当癫痫患者突然发作时如果我们能够迅速的判断出患者的发作类型,从而更好的进行急救。
癫痫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1.癫痫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
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
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
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2.癫痫的失神发作(小发作):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
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
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3.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发作: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
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Jack)。
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称Todd麻痹。
4.癫痫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
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
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
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5.癫痫的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不同类型的癫痫:1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
2症状性癫痫综合征系指有明确病因的癫痫。
故可以是局限性或弥漫性的,也可以是静止的或进行性的。
特发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类型既有部分性发作,又有全面性发作。
3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以往有癫痫发作史,精神症状呈发作性,每次发作的情况基本雷同。
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4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不自行停止。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摘自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1 联想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表现为思维联想散漫,缺乏目的性、连贯性,具体性和现实性;严重者甚至表现句与句,词与词之间无任何逻辑关系,显破裂性思维,或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症);或病理象征思维和语词新作。
2、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起特点是内容离奇荒谬,缺乏系统性,具有泛化趋势,或呈原发性妄想。
常见的妄想有关系、被害、夸大、嫉妒和钟情妄想等。
3、幻觉:较常见,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如经常出现评论性或争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和思维化声,则更具有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4、情感障碍多为情感淡漠,也常出现与客观刺激和内心体验不相称或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即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行为愚蠢、幼稚、怪异,或出现紧X症状群(如缄默、刻板动作、模仿动作、违拗、作态、或木僵),无目的冲动行为。
6、被动体验如内心被揭露感,被控制体验,思维被播散,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中断,常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7、意志减退较发病前明显孤僻、懒散、退缩、被动,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对基本的日常活动缺乏主动性。
有的还可出现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
[诊断要点]临床上患者首先要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诊断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单纯型起病缓慢,病程至少2年。
若精神病症状学标准符合,而病程不符合上述病程标准时,则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
严重程度标准要求患者的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和现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
诊断时应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以与由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而且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识别重性精神病(二级书P18)心境障碍(一)概念: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变为慢性。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
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临床特征,既往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躁狂症或抑郁症是指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习惯上称为单项躁狂或单项抑郁。
临床上单项躁狂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1)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
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就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例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②语言增多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或活动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⑦睡眠需要减少⑧性欲亢进【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或严重标准至少已经持续一周②可有某些分裂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说明】本躁狂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1双相情感障碍(F31):见二级书P18它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出现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期间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与其他心境障碍,本病男女性中的发病率较轻较为接近。
精神运动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是指由大脑神经元在运动控制中枢不正常兴奋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患者病发时会出现意识紊乱、言语紊乱、肢体不协调、情绪异常等症状。
本文将从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症状精神运动性发作是一种多症状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但通常患者在病发前会出现较长的情绪波动和行为改变,如易激惹、烦躁、无缘无故情绪低落等。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往往出现无法控制的躁动、言语杂乱、无意义言语、悖论言语、不协调的肢体动作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症状。
病理检查表明,患者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血流增多,并有大量神经递质释放,进一步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
二、病因目前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存在多种因素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首先,遗传因素是导致精神运动性发作的原因之一,许多家族有人患有此病。
其次,脑部损伤或感染也是可能的病因,如脑震荡、脑卒中、脑炎等。
此外,药物的滥用或剧烈的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精神运动性发作的发生。
三、诊断由于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症状复杂多样,临床诊断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和测试,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病症。
首先,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方面。
其次,医生还会进行血液、尿液等化验检查,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病因。
如果还无法确定病因,则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脑磁共振等检查。
最后,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以了解发病的可能性和相关的病因。
四、治疗治疗精神运动性发作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镇静药等。
此外,电休克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谨慎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五、预防精神运动性发作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控制患者的情绪和行为,以避免触发病情的发展。
在预防的过程中,建议患者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
Description of psychomotor epilepsy(简述精神运动性癫痫)Psychomotor seizures (referred to as psychomotor seizure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often delusion, hallucinations and automatic psychosis international human complex partial seizures). Due mostly caused by temporal lobe lesions, it is also known as temporal lobe epilepsy. Each age group may be the disease.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简称精神运动性发作,国际人类为复杂部分发作)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上,常有错觉、幻觉及自动症等。
因多由颞叶病变引起,故又称颞叶癫痫。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About 40% of patients at onset aura, feel stomach discomfort, such as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dizziness, nausea, fea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约有40%的病人发病时有先兆,感到胃部不适、幻听、眩晕、恶心、恐惧等。
临床表现可分为:(1) only a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the awareness of this type of disorder more than 1 minute, and more in less than one minute absence seizures, absence seizures nor EEG 3 times / sec spike and wave integrated.(1)仅有意识障碍本型的意识障碍多在1分钟以上,而失神发作多在1分钟以内,脑电图也没有失神发作的3次/秒棘慢波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