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1
- 格式:doc
- 大小:535.50 KB
- 文档页数:16
机械基础知识总结机械基础知识是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一些重要的机械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机械工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机械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可以定义为能够实现物体运动或转换能量的装置。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机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传动机械:用于将电动机产生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物体的运动。
- 工作机械: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例如钳工机床、铣床等。
- 辅助机械:用于辅助完成工作任务,例如输送带、起重机等。
2. 机械元件和结构机械元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机械元件:- 轴:用于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
- 轴承:用于支撑轴的旋转运动。
- 齿轮:用于传递转矩和实现不同旋转速度。
- 连杆: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 弹簧: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
- 联接件:用于连接不同机械元件。
机械结构是机械元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整体。
常见的机械结构包括平行四连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等。
3. 机械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原理的学科。
了解机械动力学有助于分析和优化机械系统的运行。
以下是机械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和力的作用。
- 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如力、质量、加速度、冲量等。
- 动力分析:通过应用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的力和能量变化。
4.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是将机械原理和工程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的过程。
以下是机械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强度和刚度:机械设计应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预期载荷并保持稳定。
- 可靠性:机械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因素,以确保机械系统的长期性能和安全性。
- 经济性:机械设计应尽可能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
- 渐进优化:机械设计可以通过逐步改进和优化来提高性能和效率。
通过学习和掌握以上机械基础知识,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工程的原理和实践,并在机械设计和分析中应用这些知识。
机械基础知识要点归纳总结机械基础知识是指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它们对于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备的。
本文将对机械基础知识进行要点归纳总结,包括力学、材料学、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力学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指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定律,给出了力与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对于任何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拆分成若干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常用于力的分析和计算中。
3. 力矩: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转动影响的物理量,它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
力矩的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4. 质心与惯性矩:质心是指物体所有质点的矢量和除以总质量所得到的位置矢量。
惯性矩是描述物体对于转动的惯性特性,与质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二、材料学1. 材料分类:常见的材料分类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非金属材料多用于绝缘和耐腐蚀等领域,复合材料融合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优点。
2. 弹性与塑性:材料的弹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大小的性质,塑性则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可以永久变形的性质。
3. 热胀冷缩:物体在受热或冷却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对机械设计和结构的稳定性有影响,需要予以考虑。
4. 硬度与强度: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刮擦和压入的能力,强度则是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硬度和强度是衡量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的特性由材料的导热系数决定。
3.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尺寸的变化,称为热膨胀。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机械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物理工作。
本文将从简单机械的定义、类型、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介绍。
二、简单机械的定义简单机械是指那些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能够将力和运动相互转换的装置。
它们通常没有电动或电子部件,是基于物理原理运作的。
三、简单机械的类型1. 杠杆: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常见的杠杆有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它们的原理都是通过力臂和力臂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2. 轮轴:轮轴是由一个固定的轴和一个绕轴旋转的轮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轮轴的原理是通过轮的旋转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滑轮:滑轮是一个带有凹槽的圆盘,它可以转动并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通常与绳索一起使用,通过绳索的拉扯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4. 斜面: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它可以减小或改变物体移动时所需的力。
斜面的原理是通过减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分量来减小所需的力。
5. 楔子:楔子是一个尖锐的物体,它可以分割物体或将物体固定在一起。
楔子的原理是通过将力分散到较大的面积上来实现工作的。
6. 螺旋:螺旋是一个带有螺纹的物体,它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
螺旋通常与螺母一起使用,通过旋转来实现线性运动。
四、简单机械的原理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
通过合理设计和组合各种零部件,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方向的改变、运动的转换等功能。
五、简单机械的应用简单机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1. 日常生活中,剪刀、开瓶器、梯子等都是简单机械的应用。
2. 工业生产中,起重机、传送带、机械手等都是基于简单机械原理设计的。
3. 农业领域,农用车、农用机械等也都是简单机械的应用。
六、总结简单机械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物理工作。
本文从简单机械的定义、类型、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和组合零部件,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方向的改变、运动的转换等功能。
机械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机械基础知识1.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在机械原理中,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受力分析等问题;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力、受力分析等问题;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力、运动规律等问题。
机械原理的研究旨在使机械结构更加安全、稳定、高效。
2.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指机械运动的传递和转换。
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联轴器传动等。
这些传动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机械材料机械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机械零件的材料。
常见的机械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载荷较大的零件;非金属材料具有较轻的重量和较好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外壳等零件;复合材料具有综合性能较好,适用范围较广。
4.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塑性变形、切削、磨削等工艺来制造零件。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式有车削、铣削、钻削、磨削、螺纹加工等。
机械加工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使零件精度、表面质量、形状尺寸等得到满足。
二、机械设计知识1.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是指在机械设计中常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些基础知识包括载荷分析、应力分析、材料选择、零件设计等。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根据零件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来进行设计,保证零件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2. 机械元件设计机械元件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中对零件进行设计和优化。
常见的机械元件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轴等。
在设计这些机械元件时需要考虑零件的强度、刚度、耐磨性等性能,并根据零件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和设计。
3. 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中对整个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整个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运动性能等问题。
常见的机械结构包括机床、起重机、输送机、传动装置等。
机械行业必背知识点汇总机械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不断发展的领域,它涉及广泛的技术和知识。
以下是机械行业必背的知识点汇总,这些知识点对于从事机械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是基础且重要的:1. 机械原理:- 理解基本的力学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 掌握材料力学,了解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学习机械振动的基础知识,包括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2. 机械设计:- 熟悉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 了解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和链传动。
- 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模式和预防措施。
3. 材料科学:- 了解不同金属材料(如钢、铝、铜)和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的性质和应用。
- 学习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 掌握材料的腐蚀和防护知识。
4. 制造工艺:- 熟悉各种机械加工技术,如车、铣、磨、钻、刨等。
- 了解数控加工技术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 学习铸造、锻造和焊接等金属成形技术。
5. 流体力学:- 掌握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学习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包括层流和湍流。
- 了解泵、压缩机和风机等流体机械的工作原理。
6. 热力学与传热学:-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学习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原理。
- 掌握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
7. 自动控制理论:- 了解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 学习PID控制算法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 掌握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8. 机械系统动力学:- 学习多体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掌握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振动控制。
9.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建模。
- 了解CAM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10. 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工程:- 了解ISO标准和质量管理系统。
- 学习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如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 掌握统计过程控制(SPC)和六西格玛管理。
机械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机械基础知识1.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由零部件和构件组成的,主要包括机床、工具机、机械手、传动机构等。
机械结构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
2.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
了解机械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优化机械结构。
3.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中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零件的绘图、尺寸标注、注解和剖视图等。
掌握机械制图可以帮助工程师理解和沟通设计意图。
4. 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热处理等,这些工艺用于加工原材料,制造成各种机械零件和构件。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
5. 机械材料机械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等,其性能和特点对机械结构和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机械材料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二、机械设计知识1. 机械设计原理机械设计原理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分析各种机械结构和零部件。
2. 机械传动设计机械传动设计包括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了解传动原理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传动方案和参数。
3. 机械零件设计机械零件设计包括轴、轴承、齿轮、连杆、销轴等,掌握零件的选材、设计和加工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可靠和经济的机械结构。
4. 机械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包括机床、工具机、机械手、自动化系统等,全面了解机械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高效和稳定的工程设备。
5. 机械设计软件机械设计软件包括CAD、CAM、CAE等,掌握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机械设计、分析和优化。
三、机械制造知识1. 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案和工艺路线。
2. 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加工方法,了解数控机床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加工各种复杂的机械零部件。
机械基础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础1. 机械基础的力学基础是牛顿力学,重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等内容。
2. 牛顿三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包括平行力的力合成和共点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可分为平行力的分解和共点力的分解两种情况。
4. 力矩:力矩的概念,力矩的计算公式,平衡条件下的力矩。
5. 运动学基础: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二、材料力学1.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的学科。
2. 主要内容包括: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
3. 长度变化:拉力导致的长度变化计算,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4. 压缩变形:材料压缩应力应变关系,体积应变。
5. 剪切变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剪切模量。
6. 弯曲变形:弯矩与曲率之间关系,梁的挠度计算。
三、机械制图1.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课程,它包括正投影与倾斜投影、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尺度比例、视图的选择与构图等内容。
2. 阅读:机械制图的阅读,包括正投影图与倾斜投影图的阅读方法,平行投影图与中心投影图的阅读方法。
3. 绘图:机械零件的一二三视图绘制,轴测图的绘制。
4. 投影:机械制图的正投影与倾斜投影,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四、机械设计基础1.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零件的设计、联接件的设计、轴的设计、机构的设计等内容。
2. 零件的设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尺寸和公差。
3. 联接件设计:联接件的类型和分类,常用联接件的设计原则,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的设计计算。
4. 轴的设计:轴的分类及选择原则,轴的强度计算,轴的刚度计算。
5. 机构的设计:机构的分类、机构的设计步骤,机构的运动分析。
五、机械传动1. 机械传动是研究机械零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关系的学科,包括平面机构、空间机构、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内容。
机械基础总结知识点一、机械基础概述机械工程是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各种机械设备和机械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主要内容,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石之一。
机械工程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是众多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
机械基础知识是机械工程学习的基础,它包括了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机械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机械基础的相关知识点入手,对机械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领域。
二、机械基础知识点总结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工程是利用材料、能量和信息,专门设计、制造和使用工具、机器、零部件、结构和系统的学科。
它涵盖了制造工艺、材料加工、运动学、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传动、机械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2. 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机械、机器、运动、力、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机械能、机械效率、机械传动等。
这些概念是机械基础知识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应用机械工程的基础。
3.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它包括了力学、动力学、静力学等相关知识。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它包括了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三个方面。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机械设计和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4.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分支,它是指利用机械原理和相关知识,对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进行设计和计算。
机械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机械结构的形状、尺寸、比例、配合、材料、加工工艺、制造工艺、装配工艺等。
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设计概念、设计步骤、设计原则、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计算、设计标准等。
5.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是指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它包括了车削、铣削、钻削、磨削、锻造、冲压、焊接、螺纹加工、齿轮加工等相关工艺。
通过机械制造,可以将机械设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机械实操知识点总结作为机械工程师或机械操作者,熟练掌握机械实操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从基本的机械原理到复杂的机械操作流程,涉及到机械设备的维护、操作、安全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重要的机械实操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机械实操知识点总结:1.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包括机械结构、机械传动、机械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机械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为机械维护和操作提供基础。
2. 机械维护-机械设备的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机械维护知识包括设备清洁、润滑、检查、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在进行机械维护时,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并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机械操作-机械操作涉及到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铣床、车床、钳工机床等。
在进行机械操作时,需要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根据相关的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4. 机械安全-机械安全是机械实操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进行机械操作时,要时刻关注设备的安全性能,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5. 机械控制-机械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
掌握机械控制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能够针对设备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控制。
6. 机械绘图-机械绘图是机械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了解机械绘图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进行绘制和阅读机械图纸。
7.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切削、成形、打磨等操作,制造出需要的零部件。
掌握机械加工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加工工艺和工艺要求,确保加工质量。
8. 机械材料-机械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
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造和加工。
以上就是关于机械实操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进行机械实操时,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机械基础知识点归纳 ( 1 )一、静力学1、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2、力: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3、力的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线。
6、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7、力的合成:将几个力代换成一个力。
8、力的分解:将合力代换成几个分力。
9、力的性质:( 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二力平衡。
( 2 ) 力的可传递性: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作用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 3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做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事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0、力矩:度量力使物体绕点转动的效应。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力矩为正。
力使物体绕矩心顺时针转动→力矩为负。
10、力矩的性质:( 1 ) 将力矩沿其作用线移动时,不会改变它对某点之矩。
( 2 ) 力 F 等于零或者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为零。
( 3 ) 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11、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12、平面力偶: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共线的力所组成的力系。
13、力偶只能使物体转动,所以力偶不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
14、力偶矩:衡量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应。
逆时针→正,顺时针→负。
最新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1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上: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钩码A B,放手后将出现的现象是(忽略滑轮重,绳重及摩擦)()A.A下降 B.B下降 C.保持静止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分析解答此题。
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解答:B所在的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省一半的力,A所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A与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将B拉起只需A重力的一半即可,所以A下降,B上升。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难点是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属于基础题目。
2.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老师演示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同学们观察实验C.便于正确理解力臂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所以这样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故C正确.3.某商店有一不等臂天平(砝码准确),一顾客要买2kg白糖,营业员先在左盘放一包白糖右盘加1Kg砝码,待天平平衡后;接着又在右盘放一包白糖左盘加1kg砝码,待天平平衡后.然后把两包白糖交给顾客.则两包白糖的总质量A.等于2Kg B.小于2Kg C.大于2Kg D.无法知道【答案】C【解析】解答:由于天平的两臂不相等,故可设天平左臂长为a,右臂长为b(不妨设a>b),先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1,后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2由杠杆的平衡原理:bm1=a×1,am2=b×1,解得m1=,m2=则m1m2=因为(m1+m2)2=因为a≠b,所以(m1+m2)-2>0,即m1+m2>2这样可知称出的白糖质量大于2kg.故选C.点睛:此题要根据天平的有关知识来解答,即在此题中天平的臂长不等,这是此题的关键.4.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B.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C.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D.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答案】A【解析】【详解】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A选项正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C、D选项错误;5.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B.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解:A、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B、说法错误,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故选C.6.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且刻度均匀,各钩码质量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会()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杠杆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原来:3G×4L=4G×3L,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减少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2G×4L<3G×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右端下沉。
故ACD错误,B正确。
7.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滑轮组成甲、乙两装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装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装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A.W1 = W2,η1 =η2B.W1 = W2,η1 <η2C.W1 < W2,η1 >η2D.W1 > W2,η1 <η2【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由“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可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再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的总功大小.然后利用η=WW有用总即可比较出二者机械效率的大小.【详解】(1)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2)当有用功一定时,甲中所做的总功为对一袋沙所做的功,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就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3)又因为乙是动滑轮,乙中所做的总功还要加上对动滑轮所做的功,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即W1小于W2,η1大于η2.故选C.8.在斜面上将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40N,斜面长2m、高1m.(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B.做的有用功是5JC.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2.5%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答案】C【解析】A. 沿斜面向上拉物体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四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B. 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mgh=5kg×10N/kg×1m=50J,故B错误;C. 拉力F对物体做的总功:W总=Fs=40N×2m=8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W有用总×100%=50J80J×100%=62.5%,故C正确;D.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80J−50J=30J,由W额=fs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sW额=30J2m=15N,故D错误.故选C.点睛:(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2)已知物体的重力和提升的高度(斜面高),根据公式W=Gh可求重力做功,即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3)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利用公式η=WW有用总计算出机械效率;(4)总功减去有用功即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根据W额=fs求出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9.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此图是动滑轮,由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省一半的力,即F=12 G;B.此图是定滑轮,由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不省力,即F=G;C.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3股,则F=13 G;D.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2股,则F=12 G.由以上可知: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C,C符合题意.10.如图所示,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有长方形木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现有水平拉力F拉木块C,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由B向A缓慢运动过程中,拉力F将A.变小B.不变C.逐渐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以杆为研究对象,杆受重力G和C对它的支持力F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支•l支=G•l G,水平力F由B向A缓慢匀速推动木块,F支的力臂在增大,重力G及其力臂l G均不变,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整个过程中支持力在逐渐减小;由于支持力逐渐减小,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可知杆对物体C的压力也逐渐减小,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知,C和木板间、C和地面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拉力F也逐渐减小.11.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η甲=η乙,W甲=W乙B.η甲>η乙,W甲>W乙C.η甲<η乙,W甲<W乙D.η甲>η乙,W甲<W乙【答案】A【解析】【详解】物体升高的高度和物体重力都相同,根据公式W=Gh可知做的有用功相同;由图可知,动滑轮个数相同,即动滑轮重力相同,提升的高度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则总功相同,即W甲=W乙.根据η=WW有总可知,机械效率相同,即η甲=η乙.故A符合题意.12.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B.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C.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高【答案】D【解析】【详解】A、做功多,有用功不一定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不一定高,所以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B、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与单位时间内做功多少无关,故B错误;C、省力多的机械的机械效率往往偏低,故C错误;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①总功=有用功+额外功;②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③由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机械效率的高低只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与做功多少、功率大小无关.13.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A .乙升降机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B .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C .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D .乙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提升物体质量和高度相同说明甲、乙升降机做的有用功相等,故A 错误; BCD .既然甲机械效率高,则说明甲做的额外功少,总功也就少,故BD 错误,C 正确.14.质量为60kg 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已知工人在1min 内将货物匀速提高6m ,作用在钢绳的拉力为40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的功率为400W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C .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为1000ND .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3.3%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 nh = ,利用W Fs = 求拉力做的功,再利用WP t=求拉力的功率;(2)由图乙可知,物重G=3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60%,利用=33W Gh Gh GW Fs F h Fη===有总求拉力;因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拉力13F G G =+动(),据此求动滑轮重力;(3)该工人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绳子的最大拉力等于工人的重力; (4)利用13F G G =+动()求提升的最大物重,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W G h G W G G h G G 有最大最大大总最大动最大动η===++ . 【详解】(1)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36m 18m s nh ==⨯= , 拉力做的功:400N 18m 7200J W Fs ==⨯=总,拉力的功率:7200J120W 60sW P t ===总,故A 错;(2)由图乙可知,物重G=3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60%, 根据=33W Gh Gh G W Fs F h Fη===有总可得:拉力300N 500167N 3360%3G N F η===≈⨯, 因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则()13F G G =+动, 所以,5003N 200N 300N 3G nF G =-=⨯-=动 ,故B 正确; (3)该工人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绳子的最大拉力:60kg 10N/kg 600N F G mg ===⨯=人大 ,故C 错;(4)由()13F G G =+动可得,提升的最大物重:3600N 200N 1600N G nF G =-=⨯-=大大动 ,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则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1600N100%88.9%1600N 200NW G h G W G G h G G 有最大最大大总最大动最大动η====⨯=+++,故D 错.故选B .15.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 ,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 1、G 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G 1= G 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B .若G 1= G 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C .若G 1= G 2,甲的机 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 .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用功为GH ,若12G G =则有用功相等.对动滑轮做的功为额外功W G H =⨯额动,乙的动滑轮质量大额外功多,因此乙的总功多,机械效率低.答案AB 错,C 对.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有用功不同,额外功相同,机械效率不同,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D 错.1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 的物体在5s 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 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B .拉力F 做的功为200J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D .拉力F 的功率是40W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物重由两段绳子承担,因此,当物体提升1m 时,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 ,故A 错误;B 、拉力为120N ,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 ,则拉力做功为:,故B 错误;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 正确;D 、拉力F 的功率,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弄清楚这些功后,求效率和功率就显得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