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练习试题和答案(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3
小学语文扩句缩句知识及100道缩句练习题(有答案)(可直接打印)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专项知识及练题一、扩句扩句是指给句子的主干添加附加成分,使其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生动。
例如:原句“奶奶在打毛衣”,扩句后变为“慈祥的奶奶在专心地打毛衣”。
在扩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留句子的基本意思;二是加上的修饰词必须准确,要与主干搭配恰当。
下面是一些练题:1.同学们在做操。
2.少先队员在扫墓。
3.祖国在不断前进。
4.小鸟在枝头唱歌。
二、缩句缩句是指去掉原句的附加成分,保留主干,使句子更加简明。
例如:原句“蓝蓝的天上轻轻地飘着一朵朵白云”,缩句后变为“天上飘着白云”。
在缩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留句子的主干;二是要缩成最简的句子,去掉附加成分;三是一般要删掉“的”、“地”、“得”等字后面的修饰限制词语,以及表示特定条件和环境的词语。
下面是一些练题:1.父亲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支小手枪。
2.红日照耀着大桥。
3.XXX战士直扑敌阵。
4.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阻击战。
5.死亡逼近。
6.老象深陷泥中。
7.他快乐地向妈妈跑去。
8.他脸上闪出冷笑。
9.在军警中,我找到了被捕的工友XXX。
10.这台教学仪器结构精密。
11.父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2.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13.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泪水。
14.敌人控制的“391”高地插入我方阵地。
15.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16.焰火在夜空中构成美妙的图案。
17.小男孩捡树种。
18.几个被脚镣束缚的同志,在平时用来放风的地坝中跳起了秧歌。
19.无数颗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20.我数着井水里闪烁的星星,一颗一颗地数。
21.XXX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2.XXX又一次在长征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们熟练地安装了一台台进口钻机。
25.海滩上种着无数颗碧绿的西瓜。
26.XXX壮烈牺牲,挡住了敌人的枪口。
27.胜利的红旗在XXX上空高高飘扬。
小学缩句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原句: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缩句:春天早晨,阳光明媚,小鸟歌唱。
【练习题二】原句:小明在放学后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
缩句:小明放学后跑操场,和同学踢足球。
【练习题三】原句:老师耐心地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着复杂的数学题目。
缩句:老师耐心讲解复杂数学题目。
【练习题四】原句:小猫在温暖的阳光下懒洋洋地躺在软软的沙发上打盹。
缩句:小猫阳光下躺沙发打盹。
【练习题五】原句:放学的路上,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
缩句:孩子们放学讨论新知识。
【练习题六】原句:小河边的柳树随风轻轻摇曳,好像在向过路的人们招手。
缩句:柳树摇曳,似招手。
【练习题七】原句:李老师在办公室里认真地批改着学生们的作业。
缩句:李老师批改作业。
【练习题八】原句:公园里的孩子们在秋千上快乐地荡来荡去,笑声不断。
缩句:孩子们荡秋千,笑声不断。
【练习题九】原句:早晨的校园里,学生们背着书包,急匆匆地走向教室。
缩句:早晨校园,学生背书包走向教室。
【练习题十】原句:雨后的彩虹挂在天边,像一座美丽的桥。
缩句:雨后彩虹,似美丽桥。
【答案解析】缩句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提炼句子的主要信息,去除不必要的修饰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在进行缩句时,要注意保留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同时去掉不影响句子意思的修饰词和副词。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缩句试题及答案一、缩句练习题1. 清晨,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蹦蹦跳跳地去上学。
答案:我去上学。
2. 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园里放声歌唱。
答案:我们歌唱。
3. 同学们在操场上兴致勃勃地做游戏。
答案:同学们做游戏。
4. 老师在办公室里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
答案:老师批改作业。
5. 李华同学在教室里认真地做作业。
答案:李华做作业。
6. 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了。
答案:太阳升起来。
7.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答案:月亮穿行。
8. 我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书。
答案:我读书。
9. 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字。
答案:老师写字。
10. 孩子们在操场上兴高采烈地做游戏。
答案:孩子们做游戏。
二、缩句练习题及答案1. 奶奶在灯光下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着一件棉袄。
答案:奶奶缝棉袄。
2.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答案:李时珍是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3. 我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激动。
4. 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兴奋。
5. 他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要跳。
6. 我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兴奋。
7. 他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激动。
8. 我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要跳。
9. 他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要跳。
10. 我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激动。
三、缩句练习题及答案1. 我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激动。
2. 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3. 他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要跳。
4. 我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兴奋。
5. 他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激动。
6. 我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要跳。
7. 他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要跳。
8. 我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9. 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兴奋。
10. 我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要跳。
四、缩句练习题及答案1. 我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我激动。
2. 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答案:他兴奋。
三年级缩句试题及答案
一、单句缩句练习
1.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
答案:小草探出头。
2. 同学们在操场上欢快地踢着足球。
答案:同学们踢足球。
3. 老师在教室里认真地批改着作业。
答案:老师批改作业。
4. 孩子们在公园里高兴地放风筝。
答案:孩子们放风筝。
5. 爸爸在厨房里忙碌地准备晚餐。
答案:爸爸准备晚餐。
二、复句缩句练习
1.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小明还是坚持去上学。
答案:小明坚持上学。
2. 因为下雨了,所以操场上的活动取消了。
答案:活动取消了。
3.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答案: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
4. 尽管他身体不舒服,但他还是完成了作业。
答案:他完成了作业。
5. 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不能放弃。
答案:我们不能放弃。
三、缩句填空题
1. 李华()在图书馆里()。
答案:李华(正在)在图书馆里(阅读)。
2. 每当(),()就会()。
答案:每当(春天来临),(花园里)就会(开满鲜花)。
3. 无论(),()总是()。
答案:无论(天气如何),(小明)总是(按时上学)。
4. 因为(),所以()。
答案:因为(他很努力),所以(他考试得了满分)。
5. 只要(),()就能()。
答案:只要(我们团结),(我们)就能(克服困难)。
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缩句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缩句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一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习题: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25、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26、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27、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8、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9、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0、绿油油的牧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31、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32、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经典缩句练习1. 她怀着十分快乐的心情向妈妈跑去。
2.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3. 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4.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5. 这台教学仪器的结构十分精密。
6. 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7. 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8. 狐狸狡猾地装作假惺惺的样子挤出了几滴可怜的泪水。
★★★★9.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10. 张家界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11. 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
12. 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
★★13. 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过来。
14. 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气势汹汹地来捉拿“弼马温”孙悟空。
★★★15. 二十只草船上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16. 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17. 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18. 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
19. 八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
20. 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1. 李敏那双绝好的眼睛看到了湖对岸的行人。
★★★★22.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
23. 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寒流慢慢地侵入了胶东半岛。
★★24.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
25. 我们可以推测发生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6.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7. 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28.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29. 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30.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31.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32. 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缩句练习题及答案一、介词短语缩句练习题1.将下列句子中的介词短语缩句,保持原句意义不变。
•例句:He lives in a house made of wood.•缩句:He lives in a wooden house.(a)The book is on the table.(b)I walked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c)She is wearing a dress with a polka dot pattern.(d)John works in a hospital near the city center.(e)We found a key under the mat.2.根据所给的缩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例句:She’s in a room with a yellow wall.•问题:What color is the wall?•答案:The wall is yellow.(a)He lives in a house near the beach.•问题:Where does he live?•答案:He lives near the beach.(b)She’s wearing a necklace made of silver.•问题:What is the necklace made of?•答案:The necklace is made of silver.(c)The library is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building.•问题:Which floor is the library on?•答案:The library is on the second floor.(d)They found a photo of their grandparents in the album.•问题: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album?•答案:They found a photo of their grandparents.(e)I’m going to a party with my best friend.•问题:Who are you going to the party with?•答案:I’m going to the party with my best friend.二、形容词从句缩句练习题1.将下列句子中的形容词从句缩句,保持原句意义不变。
小学四年级缩句练习题及答案2 、任性、冷酷的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冬季。
3 、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4 、小井的周围有许多小树。
5 、金色的阳光照遍了美丽的田野。
6 、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
7 、每当春天来临,小园里那嫩绿的菜秧纷纷从土里钻出来。
8 、当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获得金牌的喜讯传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9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10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1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的画。
12 、离开祖国四百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3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14 、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5 、学校操场北边的墙上满是嫩绿的爬山虎。
16 、小小的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17 、山上的果树在春风中欢快地摆动着细小的枝叶。
18 、颤颤巍巍的母鸡顺着墙根,扯长了如怨如诉的声19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0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21 、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22 、狡猾的狐狸一直盯着乌鸦嘴里的肉。
23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
24 、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25 、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26 、在农民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27 、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28 、又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
29 、这是第一面搭载我国自己的航天器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
30 、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一、缩句:1 、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缩句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一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习题: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25、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26、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27、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8、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9、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0、绿油油的牧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31、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32、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33、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起来。
3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35、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36、六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37、山沟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38、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3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0、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4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很多货物。
42、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43、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48、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44、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45、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46、9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在镇外的葡萄园散步。
47、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
二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只能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
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
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
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
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
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
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A句不妥,B句正确。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中不能删掉,应保留其最简内容。
例:柔软的淤泥把高大的黄河象陷了下去。
若按照一般地缩句原则,就缩为“淤泥陷了下去”,这明显不合情理和不符原句意思;若缩为“黄河象陷了下去”,从语意上看似乎恰当,但在原句中,“高大的黄河象”只是受事体,而施事体则是“柔软的淤泥”,在缩句中,施事体、受事体都是句子的主干,应保留。
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是:淤泥把黄河象陷了下去。
由此可见,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
同样道理,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二、“地”和“得”两个助词在句中的结构成分不同,缩句时应辨清。
在缩句中,大家对“+地”的成分比较容易把握,对“得+”的成分把握就难的多了,往往出现误改。
按照一般的语法结构,“+地”往往充当状语成分,“得+”往往充当补语成分。
在缩句中,状语、补语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例:“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地跳起来。
”就应缩句为:“他跳起来”;“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得跳起来。
”这个句子的缩句为“他激动”。
三、缩句应合情理、应符合句子原意。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