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5.38 KB
- 文档页数:3
乌审旗自然概况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37°38’54”~37°23’50”,东经100°17’~109°40’22”。
辖区东西104公里,南北194公里,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
至2005年底人口97236人,其中男50722人,女46514人,蒙古族29581人,其它少数民族82人。
共30811户,非农业人口23888人。
总人口增加213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9‰。
,旗人民政府驻嘎鲁图镇,邮编:017300。
代码:150626。
区号:0477。
拼音:Wushen Qi。
【行政区划】乌审旗辖5个镇、1个苏木:嘎鲁图镇、乌审召镇、图克镇、乌兰陶勒盖镇、无定河镇、苏力德苏木。
设59个嘎查村。
【历史沿革】 2000年,乌审旗辖6个镇、7个乡、2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96873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达布察克镇20556 合同查干淖尔镇7643 图克镇3886 沙尔利格镇6809 陶利镇4358 乌兰陶勒盖镇3828 河南乡15937 纳林河乡10973 巴彦柴达木乡2698 黄陶勒盖乡2890 呼吉尔图特乡3933 乌兰什巴尔台乡2762 浩勒报吉乡3394 嘎鲁图苏木4896 乌审召苏木2310。
【地形地貌】乌审旗处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洼地中,海拔一般在1300~1400米,最高海拔1430米,最低海拔1178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南部为梁、滩、沙间地,无定河流经南部80公里,有纳林、海流图、白河等。
北部全为沙源,内多有柳丛,伴有沼泽、源泊70多处。
沙漠、河流、梁地呈西北—东南走向。
【气候资源】乌审旗位于温带南部季风区的边缘,属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压影响极大,西北冷空气控制时间长,降水少,干旱多风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无霜期偏短。
鄂尔多斯市概况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毗邻晋、陕、宁三省区,三面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全市国土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辖七旗一区,总人口162.5万,其中蒙古族18.3万人。
鄂尔多斯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隆起,四周递降,境内沟壑纵横,沙漠广覆,年平均降雨量为327毫米,年平均气温5-7℃,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鄂尔多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三万五千年前,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迈开了人类文明的脚步。
鄂尔多斯大地上,汉武帝沿秦直道布略巡查,王昭君怀抱琵琶出塞,赫连勃勃建都立国,隋炀帝索辫赋诗,党项族创立西夏基业,成吉思汗走完人生之旅。
明朝天顺年间,蒙古族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
清朝顺治六年,鄂尔多斯各旗会盟王爱召,形成伊克昭盟(汉意为“大庙”)。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主要有煤炭、化工、建材、羊绒等资源,是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
全市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7630亿吨,探明储量1716亿吨,占全区的1/2、全国的1/6。
天然气、煤层气丰富,已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有全国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
化工、建材资源富集,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的储量也相当可观,且品位很高。
全市耕地面积623万亩,可利用草场7000多万亩,水资源总量29.6亿立方米,黄河流经728公里,年过境水量316亿立方米。
鄂尔多斯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大地上,多个民族繁衍生息,匈奴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蒙古文化等多种文化汇合交融,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等文化名作灿若群星、流芳百世。
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沙漠绿洲恩格贝、银肯响沙、晋蒙黄河大峡谷等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成为国内外游人驻足观光的文化旅游圣地一、鄂尔多斯之“最”经济增长最快:2009年12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内蒙古大学校长连辑在第八届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表示,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中国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内蒙增速最快的是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过了香港。
鄂尔多斯市近十年来草原监测结果概要2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退耕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10【摘要】通过2011-2020年草原监测获得牧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相关数据,结合植被遥感监测和气象资料,对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实施成效等进行科学分析,以便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控制草牧场的载畜量,确保草畜平衡,促进牧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繁荣,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草原监测概要鄂尔多斯市草原幅员辽阔,总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5%左右,境内植被以温性草原植被为主。
草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能够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1]。
草原监测工作的本质目的是利用监测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草原保护方案[2]。
多年来,草原监测结果为依法实行草畜平衡、科学评价草原建设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为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宏观决策、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提供了第一手科学资料。
1.草原监测的生态作用1.1 控制草原灾害目前草场上常见的草原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鼠害、虫害、火灾等。
自然灾害发生后,经常会对草场的生产能力造成毁灭性打击,甚至破坏整个草原的生态系统,加快草原逐渐退化,沙漠化、荒漠化的进程。
因此通过对草原进行有效生态监测,有利于应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灾害,以保证整个草原生态平衡[3]。
1.2 调节局部气候草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提高环境的湿度、降水,减缓地表温度的变幅,增加水循环的速度,从而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
在草原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监测人员通过对日照、降水、温度、湿度等多种气候环境的组成要素变化情况以及适宜草原植物的最佳生态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分析,可得出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气候概况,能进一步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
1.3 水土保持功能草原植物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草原植被贴地面生长,可以很好地覆盖地面,防止土壤水蚀和风蚀,在防止水土流失和草原荒漠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保险工作总结【篇一:市森林保险工作情况microsoft word 文档】2013年在全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由鄂尔多斯市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各旗区林业局组织实施,全面开展鄂尔多斯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工作。
今年,我市森林参保面积为3270.465万亩,全部为公益林,其中乔木林431.208万亩、灌木林2839.257万亩。
参保范围涉及八个旗区、康巴什新区、市造林总场,投保金额共计4269.524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50%,自治区财政承担40%,市旗两级财政承担10%。
截至目前,全市各旗区、康巴什新区、市造林总场已分别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保单。
森林保险工作的全面展开将大力提高我市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为农户林地流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二:开展森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开展森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积极发展林业保险的要求,切实增强林农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对应重特大意外事故的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省、州关于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我局与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进行了座谈,对如何开展森林保险工作进行了调研。
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局森林资源现状(一)地理位臵(二)自然地理概况地质构造属松潘—甘孜地槽褶皱断裂带、雅砻江—鲜水河构造。
由一系列背斜向斜构造单元形成了众多的反“s”型构造系列。
施业区内古夷平面被河流解体变形,多见角峰刃脊、狭窄沟谷、悬崖峭壁、高原丘峦。
地势北高南低、中部突起。
山体属大雪山支脉,海拔4000—4900m的山峰有海子山、白日山、老乌山、格勒万涅山、加巴加果山。
施业区域海拔高度2620—5820m。
平均海拔3400m,相对高差3200m。
(三)河流水系施业区内地表河流属长江流域上游,长江一级支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及雅砻江支流鲜水河水系。
文章编号:1006-6993(2020)03-0017-04内蒙古森林资源状况及评价关瑞峰\朱雪莲2,苏志成3,段河"(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〇1〇〇20;2.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造林站,察右前旗012200;3.乌兰察布市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站,集宁012000;)第43卷第3期 内蒙古林业调査设计 V 〇1.43.N 〇.32020年 5 月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M a y.2020摘要: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内蒙古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
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林业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通过持续推进造林绿化,不断加强森林培育,严格控制森林消耗,深人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文章以内蒙古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为依据,概述了内蒙古森林的功能、数量、质量及分布情况。
关键词: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量;质量;分布;评价中图分类号:S 757.2 文献标识码:B〇引言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山脉纵横交织、江河湖 泊众多,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以及纬向、经向和垂直 地带的水热条件差异,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孕育了生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多样的森林。
自 1980年建立以来,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8年、 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进行了 8次森林资 源清查。
第八次清查从2017年10月开始到2018年 末结束,历时1年多,实测固定样地17 951个,客观、 准确、全面地查清了内蒙古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
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26 148 500 hm 2,森 林覆盖率22.10 %,活立木总蓄积1 662 719 800 m 3,森林蓄积1 527 041 200 m 3。
‖科技园地截至2018年底,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退化防护林总面积20345.49公顷,其中,沟心召分场4478.83公顷(乔木林3235.98公顷、灌木林1242.85公顷),白泥井分场3600公顷(乔木林2600公顷、灌木林1000公顷),九大渠分场2124.33公顷(乔木林1400.99公顷、灌木林723.34公顷),树林召分场769公顷(乔木林534公顷、灌木林235公顷),展旦召分场5819公顷(乔木林736公顷、灌木林5083公顷),以及万太兴分场3554.33公顷(乔木林133.33公顷、灌木林3421公顷)。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退化防护林中,灌木林多于乔木林,两者比例为5∶3,纯林与混交林的比例为9∶1,多数林冠下灌草稀少,乔木树种多为杨树,灌木树种多为沙柳、柠条,且林分结构简单、林相残败、防护效能低下。
一、退化防护林的 成因1.内因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乔木造林树种以杨树为主,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品种多,且容易杂交、改良遗传性及无性繁殖等特点,目前,大面积用于工程造林。
经过生长量调查, 杨树前3年为幼龄期,4~10年进入速生期和壮龄期, 7~10年为生长最快时期,20年为成熟龄期,25年为过熟龄期。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当地营造的杨树林已进入过熟龄期,表现为林木老化、生理机能衰退、逐渐枯萎死亡。
目前,已有过熟林8640.3公顷,蓄积量为184371立方米。
在当地生态保护方面有着独特作用的灌木林,生长周期更短,一般4~8年就必须平茬复壮1次,否则,将会退化衰老甚至死亡。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抚育平茬经济效益低下等原因,导致成熟、过熟灌木林退化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并且呈逐年加重态势,目前面积已达11705.19公顷。
2.外因(1)立地条件差当地气候常年表现为干旱少雨、沙大风多,且土壤贫瘠保水力差、植被稀疏、光照强、蒸发量大,加之逐年因工业发展,呈愈来愈严峻之势,即使一些抗逆性强的树种也渐渐抵抗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林总场退化防护林改造技术鄂尔多斯市吕广林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INNER MONGOLIA FORESTRY36科技园地表现出生长势衰弱、年生长量低下,形成了小老头林或干头林。
内蒙古森林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摘要: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森林保护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数据为数据源,用多分类器融合的方法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内蒙古区域进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森林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森林覆盖变化;驱动因素;内蒙古0引言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但也是森林退化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省份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用地和粮食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使得部分森林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或耕地。
为此,内蒙古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生态建设,如“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政策的实施并制定更有效的措施,对内蒙古森林进行持续性监测和驱动因素分析很有必要。
1国内外研究现状大部分对森林覆盖变化的研究都是先进行影像分类,获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再运用各种方法来分析森林覆盖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Marc等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方法对多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分类并提取出森林覆盖区域,简单分析了森林覆盖的变化原因[1]。
Hu等在研究区内分树种、小区域对森林覆盖变化进行研究,采用二元逻辑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研究区内森林覆盖变化的影响[2]。
Martin Cvitanović等结合遥感、统计模型和问卷调查三种方式,研究森林覆盖变化率以及驱动因素[3]。
2研究区域及实验数据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全区面积约为118万平方公里。
地势西高东低,由于降水和气温的空间差异,内蒙古从东北到西南的主要覆盖为森林、草地和沙漠。
本次实验用到的数据包括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
影像数据主要用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选取了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MOD09A1数据产品。
统计数据从《内蒙古统计年鉴》中获得。
影像分类利用MODIS处理软件MRT(MODIS ReprojectionTools)对MOD09A1数据进行拼接、投影转换和几何校正等预处理。
浅析鄂尔多斯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伍秀峰【摘要】利用鄂尔多斯地区近50a的气候资料,分析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鄂尔多斯地区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蒸发量自西向东增多,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7.9倍;70年代,由于受干旱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鄂尔多斯市的大风、沙尘暴日数一度增加,但随着2000年开始的大规模治理,大风、沙尘暴日数明显减少;遥感产品监测到近10a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状况得到了全面逆转,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态势.【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5页(P56-59,110)【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干旱;蒸发;生态环境【作者】伍秀峰【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气象局,内蒙古东胜0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引言在鄂尔多斯市8.7×104km2的土地上,沙化、退化草场面积达4×104k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4.7×104km2,占总面积的 54%,每年从鄂尔多斯市境内输入黄河的泥沙约1.6×1012kg,其中粗砂1×1012kg,分别占整个黄河上中游地区入黄泥沙和粗砂总量的1/10和1/4。
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危害着鄂尔多斯自身的生存条件,而且严重威胁着华北地区的环境质量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鄂尔多斯也因此成为中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之一。
因此,分析鄂尔多斯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气候概况鄂尔多斯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平,地形复杂多样。
冬季寒冷而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各类自然灾害频发。
在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总面积的4%,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和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各占总面积的48%,20世纪70年代沙化面积一度占到总面积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