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林业服务业工作中的野外调查与监测野外调查与监测是林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科学经营和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野外调查与监测的意义、方法以及应用,并讨论其在林业服务业中的重要性。
一、野外调查的意义野外调查是获取有关森林资源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的手段之一。
通过野外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森林的物种组成、分布情况、生长状态以及林地和土壤的特征。
这些数据和信息对于科学经营、保护生态环境和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外调查的方法1. 采样调查:通过采样调查,我们可以对林地进行系统的抽样,以获取代表性的数据和信息。
采样调查可以分为样线法、样方法和样地法等多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查。
2. 观测记录: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观测记录需要细致入微,包括记录物种数量、大小、年龄和生长环境等信息。
观测记录还可以结合航空遥感和地面观测相结合,提高调查精度和效率。
3. 专业设备:野外调查需要依托专业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
例如,使用GPS定位仪可以准确记录调查点位的经纬度;使用无人机可以高效获取林地的影像信息。
合理使用专业设备可以提高调查效果和数据质量。
三、野外监测的意义野外监测是对森林资源的长期观测和跟踪,旨在了解其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环境变化。
野外监测的数据可以提供给科研机构、政府决策者和经营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
四、野外监测的方法1. 定点观测:选择代表性样地或样线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其物种组成、生长状态和环境变化等信息。
定点观测可以有效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为科学经营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长期追踪:通过长期观测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例如,追踪研究某一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变化,以及生境面积的变化情况。
长期追踪可以揭示森林资源的演变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参考。
3. 数据分析:野外监测所获取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
森林调查监测实施方案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森林调查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查,可以及时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调查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目的和意义1. 目的森林调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分布、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意义森林调查监测的实施可以帮助政府部门了解森林资源的实际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帮助森林管理部门了解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可以帮助相关研究机构开展森林资源的科学研究,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施方案1. 调查监测内容(1)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2)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3)森林资源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4)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5)森林生物多样性情况(6)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2. 调查监测方法(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包括森林类型、面积、分布等,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样地调查设置样地进行定点观测,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
(3)生态调查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情况。
(4)资源利用调查调查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木材采伐、非木产品采集等情况。
3. 调查监测频率(1)定期调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调查,了解森林资源的基本状况。
(2)不定期调查根据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和政策需要,可以不定期进行调查监测。
4. 调查监测成果(1)形成调查监测报告对调查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调查监测报告,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数据库建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对调查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和共享,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工作保障1. 人员配备组建专业的森林调查监测团队,包括遥感技术人员、生态学专家、林业专业人员等。
第4章森林调查第1节概述森林调查(forest inventory)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森林资源又是林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
了解和掌握森林资源信息——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生长规律、环境条件等,是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前提条件,森林调查的目的就在于此。
森林调查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用途:①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和环境发展计划或规划、方针、政策等提供依据;②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制定长期、中期、短期或年度计划提供依据;③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
森林调查的种类多种多样,各类调查的方法、目的、内容等也有所不同。
在我国,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将森林调查分为3大类。
①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原称为“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也简称“一类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依据。
②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简称为“二类调查”。
此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划提供依据,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等。
③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
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的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
第2节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也简称为一类调查。
所谓连续清查是指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林业资源监测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为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林业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林场资源监测工作。
现将本年度林场资源监测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1. 全面掌握林场资源现状,为科学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 严密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为林业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3. 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提高监测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工作内容1. 制定监测方案:根据国家林业资源监测规范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林场资源监测方案,明确监测指标、方法、频率等。
2. 开展资源调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林场进行实地调查,对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壤、水源等指标进行监测。
3. 建立监测数据库:将监测数据录入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查询。
4. 分析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林场资源变化规律,为林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编制年度林场资源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三、工作成果1. 监测数据准确可靠:通过严格的监测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森林资源现状全面掌握:通过监测,全面掌握了林场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壤、水源等指标的现状。
3.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在监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报告了林场资源存在的问题,为林业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4. 监测队伍素质提高: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监测设备不足,监测技术有待提高;部分监测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加大监测设备投入,提高监测技术;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完善监测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质量。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2. 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3. 深化监测成果应用,为林业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的职责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森林、草原和湿地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还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呢?首先,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其主要目标是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草原和湿地的资源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为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任务包括对森林的面积、树种组成、蓄积量、生长状况等进行调查;对草原的植被类型、覆盖度、产草量、土壤状况等进行监测;对湿地的类型、面积、水质、生物多样性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在森林调查监测方面,相关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
这包括对森林的地理分布、面积、蓄积量等进行精确测量和统计,以了解森林资源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格局。
二是监测森林的生长状况。
通过定期设立样地,对树木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进行观测和记录,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三是评估森林的生态功能。
分析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固碳释氧等方面的作用,为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草原调查监测的职责同样不容忽视。
其一,要准确划分草原的类型和等级。
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草原在生态功能和利用价值上存在差异,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其二,监测草原植被的动态变化。
包括植被的覆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草原退化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其三,评估草原的载畜能力。
合理确定草原的适宜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湿地调查监测的职责则具有其独特性。
一方面,要全面清查湿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滨海湿地等,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准确的界定和测量。
资源环境大数据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在当今时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资源环境大数据的动态监测与评估,正逐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资源环境大数据,简单来说,就是涉及资源和环境各个方面的海量数据集合。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环境监测站点、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设备等等。
它们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生态、能源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具有多源、异构、时空动态等特点。
动态监测是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实时、连续的观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和网络技术,我们能够获取到高频率、高精度的数据。
例如,空气质量监测站可以每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提供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数据,水文监测站可以实时记录河流的水位和流量变化。
这种动态监测让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资源环境的异常变化和趋势,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然而,仅仅获取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估。
评估就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确定资源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这需要运用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将大量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和结论。
在资源环境大数据的评估中,数据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数据来源众多,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评估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例如,对于空气质量评估,可以使用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超标天数比例等指标;对于水资源评估,可以考虑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指标。
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环境大数据的动态监测与评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整合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很多部门和机构都在各自的领域内进行监测和数据收集,但这些数据往往相互孤立,难以形成全面的认识。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融合,可以打破信息壁垒,提高监测和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的种类一、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是对全国范围内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面积、质量、结构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对森林面积、林分密度、树种组成、林龄结构、林木生长状况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总体状况,为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森林生态环境调查森林生态环境调查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查。
该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和质量、植被类型和分布、动植物物种及其数量分布、水资源利用情况、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通过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调查,可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三、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是对森林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进行估算。
这包括森林木材、非木材产品、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价值评估。
通过对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可以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开发提供参考,推动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是对森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调查。
这包括对森林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等进行记录和统计。
通过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可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为保护和管理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五、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是对森林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可持续利用潜力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森林生长速度、更新能力、种质资源保存情况、人为干扰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估,可以制定合理的森林管理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六、森林火灾调查森林火灾调查是对森林火灾的起因、发展过程、烧毁面积和烧毁程度等进行调查和统计。
通过对森林火灾的调查,可以了解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和趋势,为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提供科学依据。
七、森林病虫害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是对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调查和监测。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概述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内容,包括植被覆盖度估算、森林健康状况评估、森林火灾监测等。
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实时性等。
探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策略,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
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更好地了解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林业资源调查;监测;应用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峻以及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而传统的调查与监测方法往往存在时间周期长、成本高、难以获取大范围的数据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林业资源的状况,无人机遥感技术应运而生[1]。
无人机遥感技术通过搭载传感器和相机等设备,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林地的信息,实现对林业资源的高效调查与监测。
因此,本文旨在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内容1.1植被覆盖度估算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影像获取大面积植被信息,并利用图像分析算法对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
这对于林地的植被监测、植被变化的动态分析以及植被生长模型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植被覆盖度,可以了解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分布,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2森林健康状况评估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光谱、高光谱或热红外相机获取不同波段的图像,从而探测和分析森林健康状况。
通过提取植被指数、荧光特征、热量分布等参数,可以识别出森林中的病虫害、干旱胁迫和土壤疾病等问题。
这有助于及时评估森林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
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目标一、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的退化,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重点探讨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工作目标。
二、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概念和意义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连续、动态的观测和分析,以获取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趋势和变化原因的一种工作方法。
它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决策支撑: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趋势,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于发现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损失和生态灾害。
3.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资源的供需状况,指导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社会稳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通过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社会稳定提供参考依据,避免资源争夺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工作目标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的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监测资源的数量变化:包括土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资源数量的监测,可以了解资源的增减情况,为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监测资源的质量变化:包括土壤质量、水质状况、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资源质量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资源污染和退化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1. 背景与目的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工作。
二类调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指定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现状、动态和变化,为科学保护森林、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本文档旨在介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案。
2. 调查范围和时间(1)调查范围:选取指定区域作为调查样本,建议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区域。
(2)调查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的最佳时间段。
通常选择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季节变化。
3. 调查内容和方法(1)森林植被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线路走查的方式,记录样地内的主要植被类型、植物物种组成、树高、胸径等,可以辅以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获取全局视角。
(2)野生动物调查:通过摄像机监测、声呐监测、踪迹追踪等方法,记录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规律等信息。
(3)水体调查:测量水体的水质指标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密度、丰富度等,以了解水体生态环境的状况。
(4)土壤调查:对土壤进行采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壤质地、含水量、负荷等指标的测试,了解森林土壤的肥力和性质。
(5)气象数据收集:收集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分析气候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调查工具与设备(1)生态调查工具:样地调查表、物种名录、测量工具(尺、经纬仪、高度仪等)(2)摄像机监测设备:摄像机、红外传感器、存储卡等(3)土壤采样设备:铲子、土样采集器、塑料袋等(4)气象数据收集设备:温湿度计、雨量计等(5)数据分析软件: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R、Python等5. 调查程序与流程(1)确定调查区域和样本。
(2)准备调查工具与设备。
(3)根据调查内容和方法,制定调查计划并分配调查任务。
(4)进入调查区域,按照调查计划依次进行调查,并记录相关数据。
(5)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6)编写调查报告,并进行数据报送。
(作者单位:安仁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平台中森林资源“一张图”的应用◎侯利波森林资源是林地和森林中各种有机体总称,这种森林资源还包括野生动物、林下植物等各种资源。
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大,为了更好完成管理作业,要构建资源管理平台,而且要合理应用“一张图”。
一、管理好森林资源的意义1.森林资源能够保持水土流失,保存雨水。
2.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森林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森林资源对于防止环境污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吸收大气中各种不同类型有害气体。
4.维持生态平衡。
二、森林资源“一张图”概述森林资源“一张图”指的是林地经过更新、采伐、抚育、林树树种结构进行调整,人为或自然等灾害各项影响,以及经济建设合理占用征收土地、林地等各项因素都是森林资源管理中重要内容,而通过对高清遥感影像技术进行应用,针对林地变化情况,对森林资源进行及时更新,进而制作成“一张图”。
在此基础上,依据林木自然生长引起林地中各种不同类型资源改变情况,结合数据库中林况,以及不同类型树种生产模型,及时对树种具体情况,对树种进行全面更新,精准反映森林资源动态改变和资源现状。
三、“一张图”在管理平台的合理应用1.开发林业专题对“一张图”的应用。
林业生产经营期间,不仅要对森林中各项资源进行管理,还要对林地占有征收、更新造林设计等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调查。
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要对各项工序流程进行合理统一,利用平台森林资源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科学管理。
开发林业专题中“一张图”的应用主要应在不同方面,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开发林业专题中“一张图”的应用2.动态监测森林资源对“一张图”的应用。
从目前我国的都是地区森林资源监测情况的具体情况来看,许多区域森林资源监测项目有森林资源覆盖率、公益林资源生长情况、沙化土、野生植物和动物等多项内容的合理监测。
针对森林资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监测时,任意一项监测内容都可以将“一张图”作为监测作业开展的载体,在实际监测期间可以通过计算机、高清遥感影像、数字化林业档案等各项资料进行合理应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审查、上报信息、审核数据、成果反馈作业程序,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监控,掌握森林资源现状,以及动态报告,通过科学方式实现对森林中各项资源管理,进而为各项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1 / 7
研究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
作业名称: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学号:
学生:
2 / 7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引言:
森林资源与人类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关系,但是要达到森林的健康与可
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本文概述了森林资源
动态监测背景,并且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目标
以及包括3S技术、抽样技术、数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
术和数据库技术新技术在内的一些新技术,并对今后森林资源动态监
测的发展进行展望。
1、关于概念的界定
1.1森林资源
从广义上讲森林资源是包括了林地、林木、动物、植物、微生物
和构成森林资源环境的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的最大的陆地生
态系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资源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
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1]。
1.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指根据监测的目标,运用相关技术与指标,查
清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
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以及
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定期的调查、核查、检查、统计分析、监
督管理的过程[2]。
2、提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背景
3 / 7
2.1 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产生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
致森林资源的衰减,森林面积的减少,进而促使生态环境的恶化,带
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这就改变了人们对森林的传统认识观
念,使得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森林除了要产生经济效益外,还
要更加注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地经营森林是
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基础[3]。森林资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
统,在人类的干扰与恢复过程中,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森林资源
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是实现对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
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
视,引起了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2.2 监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
1975年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
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的成果已在我国的林业
决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对森林多种效益认识的加深,
随着森林资源经营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体系急需进
行更新和完善[4]。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
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虽然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一个省的森林资源动态变
化情况,然而,却难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更难
反映地区以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因此需要充分地利用现行的
先进技术,以较少的投人获取可以有效地直接服务于科学管理和合理
经营森林资源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其次,目前的监测体系难以
4 / 7
反映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状况,也不能落实到目标地块。
最后,监测体系的监测内容不够完善。现代的森林资源监测,不仅要
求对森林生产力进行监测,而且还要对林地防火、防虫、防风沙等多
元化监测。
3、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技术
3.1传统抽样调查技术的应用
在动态监测体系中,抽样技术是必不可少传统技术。基本的抽样方
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二阶与多阶抽样、系统
抽样,这些在林业资源调查及监测中都有所应用。应用抽样技术进行
调查和监测,可充分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的对现代林业进行长期
有效的动态监测[5]。美国林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阶抽
样方法研究,先后设计出3种HPS/PPS抽样方法,20世纪90年代设
计出的第3种方法,即第1阶为水平点抽样,第2阶为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样本限制在第1阶样点内,样本选取是按与直径平方成比例的概
率进行,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的总体调查,而且对树龄较大的天然混交
林更呈现出它的优点[6]。国内在林业抽样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入,如在
森林资源清查中应用2期抽样方法进行动态监测,另外还有PR抽样、
角规点抽样等方法,且仍在不断探索准确、高效、费用少的抽样方法。
3.2 运用数学方法模型监测
以数学为工具的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精确有效。即用数学语言表
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推导、运算、分析,以形成解释、判
断和预言的方法,具有定量性、抽象性、预测性、精确性和适用性的
5 / 7
特点。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数学方法的,如
线性代数、概率分布与随机过程、数理统计与多元分析、集合论、模
糊数学等方法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过程中的数据提取、数据统计分析
以及信息预测、信息分析评价和定量化等方面都有应用,其中数据统
计分析在林业中应用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领域[7]。据资料显示,目前
世界上发布的统计分析软件包大约有70多种,国外在林业上应用最
多的有2种,即SAS和Mathematicao,其他数学分析软件如MATLAB,
SYSTAT等,在国外林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8]。另外在森林资源估测
方面应用较多的是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和最小二乘法,但由于多重共线
性的影响,故又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如岭迹估计方法和稳健估计方
法等。
3.2 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和
遥感技术(简称RS)这3项技术,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于
一身,具有快速、实时的空间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是构成地理信息
产业的支柱产品和技术,也是应用于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一种技术手
段和科学方法。3S技术中,GPS主要被应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
包括各种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利用其定位功能,快速准确
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辅助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和精度[9]。RS用于实时或准时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和非语义信
息,及时地对GIS进行数据更新,具有快速机动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为信息的处理、信息
6 / 7
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可进行动态仿真、模拟,进行最优化决策,
是3S技术集成的基础平台,3者的结合与集成已成为空间科学的发
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4、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流程
森林动态监测流程主要有确定监测目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及数
据处理和分析等四大部分细成[10]。监测目标主要根据主管部门以及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所确定。数据采集由人工调查和各种传感器
(如视觉、温度、湿度等)、摄像机及计算机控制单元组成,负责被监
测对象的信息的收集。数据传输由有线传输的方式和无线传输系统及
人工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分析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它相关计算
机应用软件。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把与被监测对象有内在联系
的数据与数据采集系统所取得的信息叠加、合并[11]。分析资源分布
特点,灾害发生位置、X围、趋势等。从而实时监测森林资源生长变
化情况,灾害发展变化情况,最终达到科学管理和决策的目的。
5、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展望
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将进一步促进
森林调查监测技术的创新,使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走向了现代高新科
技的新时代,动态监测的X围扩大、周期缩短,精度提高、现势性增
强、工作量减小,从总体看来,未来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发展特点是:
技术的集成性、数据的多样性、信息的实效性和信息成果的共享性等,
而且未来的森林调查监测技术将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其发展也不是
单科独进的发展,而是多种技术乃至多种学科的综合和集成。将航空
7 / 7
摄影判读与卫星遥感,抽样设计与数学建模,GIS与空间分析,地图
与GPS,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有机地综合为森林调查监测一体化的集成
技术,将成为未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发展的主流技术。
6、参考文献:
1、于政中.森林经理学[M].2版.:中国林业,1993.
2、康文智,李媛.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探讨[J].某林业调查设
计.2010,33(01):65-83.
3、连亦同.自然资源利用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1987.
4、徐萍,徐天蜀.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综述[J].某大学学报.2007,29:251-254.
5、]文彦桂,来庭.国外用两阶抽样估计森林蓄积[z1.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5(l):63.
6、朱胜利.国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特点[J].林业资源管理,
2001(2): 21 -26.
7、李崇贵,赵宪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森林蓄积LS估计自变量选择
研究[J].遥感学报,2001,5(4):277-281.
8、梁长秀,冯仲科.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稳健估计及分析[J].林业大学学
报,2001,23(6):10-12.
9、肖化顺.森林资源监测中林业3S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林业资源管
理,2004(2):53-58.
10、李东升,王伟. 森林动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森林工程.2000,16(06):15-17.
11、周立.森林灾害动态监测防治与预测模型研究.林业科技,1998.7(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