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瘫痪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瘫痪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大小便功能失调、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瘫痪患者的护理较为复杂,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下面是各个方面的瘫痪护理措施:1.良好的皮肤护理:瘫痪患者长时间保持不动,容易导致长时间的压迫而发生压疮,特别是露出的胁肌、臀部和脚掌等部位容易受到损伤。
因此,护士需要进行定时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品,避免皮肤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2.肌肉功能恢复护理:针对不同部位的肌肉萎缩、僵硬等问题,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被动运动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的活动性,防止肌肉挛缩和血栓的形成。
3.防止呼吸系统感染:瘫痪患者往往摄氧不足,容易导致呼吸系统感染。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进行胸部物理治疗,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同时,注重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4.膀胱和肠道护理:由于瘫痪患者膀胱和肠道功能受损,护士需要定时排空和清洁患者的膀胱和肠道,以防止尿路感染和便秘的发生。
对于尿失禁和尿石患者,可以使用导尿管或引流袋帮助排尿。
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以采取口服润滑剂或灌肠的方式。
5.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瘫痪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绝望、沮丧和失去信心,因此,护士需要进行心理援助和支持。
同时,帮助患者进行社会适应,鼓励他们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交流,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抗压能力。
6.饮食和营养护理:瘫痪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往往存在肌肉萎缩和体重下降的问题,因此,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其摄入足够的营养,并进行体重监测和营养评估,及时调整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7.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护士可以每天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电刺激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8.疼痛管理:瘫痪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和长时间的压迫,常常会出现疼痛和不适感。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脑瘫儿童感统康复训练具体实施措施
脑瘫儿童感统康复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康复计划,涉及到多个
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
首先,在感统康复训练中,重要的一环是视觉训练。
这包括通
过视觉刺激来促进儿童的视觉感知和协调能力。
具体实施措施可以
包括使用各种视觉刺激器材,如彩色玩具、图形卡片等,以及进行
眼球运动训练、眼球追踪训练等。
其次,触觉训练也是感统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可以通
过提供不同质地的材料,如绒毛、塑料、木头等,让儿童进行触觉
刺激和感知,以促进他们的触觉协调和感知能力。
再者,运动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包括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如爬行、跳跃、平衡训练等,以提高儿童的肌肉协调能力和平
衡感。
此外,儿童的听觉训练也是感统康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提供各种声音刺激,如音乐、自然声音等,来促进儿童的听觉
感知和协调能力。
除此之外,感统康复训练还可以包括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理能力训练、社交能力训练等,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融入日
常生活。
总的来说,脑瘫儿童感统康复训练的具体实施措施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视觉、触觉、听觉、运动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
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由专业的康复训
练师进行指导和实施。
感统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和康复训
练师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常导致肌肉协调和运动控制的问题。
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训练旨在帮助患儿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地独立生活。
康复训练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物理治疗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牵引、按摩和热疗等。
通过这些方法,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控制他们的肌肉,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语言治疗是帮助脑瘫患儿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发音、改善语言流畅性以及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有助于患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职业治疗旨在帮助脑瘫患儿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独立性。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和洗澡等。
此外,职业治疗也可以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设备,以帮助患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除了传统的康复训练,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康复。
例如,水疗可以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提供一种低压力的环境,帮助患儿
进行肌肉锻炼。
艺术治疗可以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形式,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方式来发展患儿的运动和表达能力。
这些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患儿的个体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使用。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定期的评估。
与家人和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脑瘫患儿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成人脑瘫康复训练方法成人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肌张力紊乱、肌力减退和运动协调障碍等。
对于成人脑瘫患者而言,康复训练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成人脑瘫康复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成人脑瘫康复训练的基础,通过运用各种物理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牵引、热敷、冷敷、电疗和运动疗法等。
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牵引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热敷和冷敷可用于缓解肌肉痉挛和炎症。
电疗可以通过电流刺激来激活肌肉,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肌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二、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例如,对于肢体功能受限的患者,可以进行手部功能训练,包括握力、捏力和灵巧性训练。
对于步行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以提高行走能力。
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认知训练成人脑瘫患者在认知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认知训练可以通过各种认知任务和游戏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例如,通过解谜游戏可以锻炼患者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记忆游戏可以提高记忆力。
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
四、辅助器具使用对于成人脑瘫患者而言,辅助器具的使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例如,步行架可以帮助患者练习行走,矫形器可以纠正姿势畸形,轮椅可以提供移动支持。
辅助器具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五、心理支持与社交训练成人脑瘫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社交困难,因此心理支持和社交训练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
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社交训练可以通过各种社交活动和角色扮演来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支持和社交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逐年降低,但因各种因素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却逐年增高,其中脑瘫是0~6岁肢体残疾儿童的致残主要原因,因此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是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大事。
脑瘫患儿康复尽量要做到普查早、诊断早、治疗早,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并存症状越少。
关键词:脑瘫康复护理护理方法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17【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82-01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在妊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婴幼儿大脑的非进行性病变,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
1 临床表现1.1 运动障碍: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自我运动能力控制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更甚者没有自理能力,不能抓东西,不会走路,翻身、坐起、站立、正常的咀嚼和吞咽都有困难。
1.2 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1.3 智力障碍: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1/4。
1.4 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1.5 视、听觉障碍: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
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1.6 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常常会带来轻重不同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影响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自理能力,培智学校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康复训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这些脑瘫儿童得到了有效的康复和协助。
培智学校采取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康复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按摩、电疗、温热治疗、超声波等。
这些疗法能够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张力不足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帮助儿童恢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要包括传统物理疗法、健身器材疗法、功能性训练等方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练习脑瘫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帮助儿童恢复或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3. 语言康复。
脑瘫儿童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
培智学校通过语言康复的方法,包括言语疗法、声音模仿练习、口语教育、语音学习等,促进儿童语言的发音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4.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一种运动和感觉刺激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儿童借助于各种感觉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提高儿童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练习平衡、肌肉协调能力、对称性等,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运动控制和运动能力。
5. 食物疗法。
饮食调节也是脑瘫儿童康复的重要方面之一。
培智学校综合考虑脑瘫儿童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设计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营养搭配、食物多样性、饮食时间规律等,促进健康食物与良好的健康习惯。
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培智学校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儿童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力、自理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为脑瘫儿童争取更独立自主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浅谈脑性瘫痪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护理。
方法:对患有脑性瘫痪的新生儿进行护理。
结论:脑性瘫痪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对于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性瘫痪护理方法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23-02脑性瘫痪(cerebral paralysis)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期间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1病因脑性瘫痪的病因有很多,既可发生于出生前,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胚胎期脑发育异常等;也可发生在出生时,如早产、急产、新生儿窒息、产伤等。
还可发生于出生后,如某些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症等)引起的脑损伤。
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目前归纳起来有:1.1低体重儿。
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这些婴儿均不同程度宫内发育迟缓。
同时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且常并发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后者易引起痉挛性两侧偏瘫。
1.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如神经管闭合不全致先天性脑积水。
1.3脑缺氧缺血。
造成大脑损伤而遗留脑性瘫痪。
这些因素包括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
胎盘异常,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功能不良等,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等。
1.4核黄疸。
也是脑性瘫痪的重要病因,但现在由于围产医学进步,核黄疸引起脑性瘫痪比例下降。
此病严重性不一,不会恶化,亦不能治愈,为小孩最常见的永久性身体残疾。
1.5临床症状、体征与分型。
主要症状为中枢性运动障碍。
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运动僵硬、不协调,不对称。
患儿姿势异常、别扭,稳定性差,左右两侧不对称,头部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康复护理措施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1. 手足功能障碍:脑卒中可能导致肢体瘫痪或运动功能受限。
护理措施包括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帮助他们进行肢体活动、康复器械使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2. 吞咽困难:脑卒中可能导致吞咽功能受损,患者容易出现吞咽困难或误吸。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定期评估吞咽能力,确保患者安全进食,并在必要时配备吞咽辅助器具。
3. 语言和沟通障碍:脑卒中可能导致言语能力受损,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沟通。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言语治疗帮助,使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如图片、手势等以维持与患者的交流。
4. 感知和认知障碍:脑卒中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缺失等问题。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认知训练,建立信息传递系统,提供日常活动的指导和支持。
5. 心理和情绪问题: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交往,减轻情绪问题的影响。
康复护理措施包括:1. 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卒中发作后的早期阶段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早期干预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定期康复评估:定期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评估,以确定康复计划的调整和改进。
评估内容包括功能恢复、吞咽能力、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等。
3.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锻炼指导、言语训练、认知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4. 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患者重建社交网络,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交往,减轻康复过程中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5. 家庭教育和支持:为患者的家属提供康复知识和护理指导,教育他们如何正确照顾和支持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脑瘫健康教育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它对患者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提高公众对脑瘫的认知和理解,促进脑瘫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脑瘫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脑瘫概述脑瘫是一种由于脑部发育异常或损伤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和姿势障碍。
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受限,可能伴随着智力障碍、言语障碍和感知障碍。
脑瘫的病因可以是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因素造成的,如脑缺氧、感染、脑损伤等。
二、脑瘫的分类根据脑瘫患者的症状和运动障碍的程度,脑瘫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痉挛型脑瘫、痉挛-痉挛性脑瘫、运动障碍型脑瘫和混合型脑瘫。
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三、脑瘫的早期识别早期识别脑瘫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婴儿的发育情况,包括运动、姿势、反应和语言能力等方面。
如果发现婴儿存在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
四、脑瘫的康复治疗脑瘫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来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由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指导和实施。
五、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脑瘫患者需要特殊的日常护理和关注。
家人和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如饮食、洗漱、穿衣等。
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防止感染和皮肤损伤。
六、脑瘫患者的心理健康脑瘫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自尊心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
家庭和社会应提供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心理咨询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挑战和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七、脑瘫的预防一些脑瘫病例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避免。
孕妇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孕期健康,避免感染和外伤。
儿童应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一些可能导致脑瘫的感染病。
此外,安全措施的落实也是预防脑瘫的重要手段,如防止意外伤害和事故发生。
八、脑瘫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于脑瘫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至关重要。
脑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脑瘫主要是因为神经中枢受到损伤而造成的,一旦患病带给患者只会是身心
上巨大的伤害,不仅仅影响患者肢体发展,更是对大脑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但
不要因此对脑瘫治疗丧失信心,只要在平时注重饮食与护理,治愈脑瘫是早晚的
事情。
脑瘫造成四肢瘫患应该如何护理?
1、常见的脑瘫四肢瘫的护理措施是温度刺激按摩法,用冷(15℃±)热(38℃
±)水皮肤交替刺激,以达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发育完善,起到了促通的
作用。在用该方法初期,脑瘫四肢瘫患儿家长用盛有凉、热水的两个盆,各放入
两条毛巾。
2、最有效的家庭生活中的脑瘫四肢瘫的护理措施是四肢皮肤触觉刺激按摩
法,脑瘫四肢瘫患儿家长及护理人员用手轻轻摩擦脑瘫四肢瘫患儿双手掌、双足
掌及双上肢、下肢的皮肤。重点摩擦脑瘫四肢瘫患儿的大小腿内侧皮肤。主要通
过刺激脊髓丘脑系,强化感觉传入通道的刺激,来促进大脑某些功能神经细胞的
发育。这些都是较为有效的对于脑瘫四肢瘫的护理措施。
3、脑瘫任何治疗都是要由医患双方共同完成的,尤其是像脑瘫这样的残疾,
以平等的态度与患儿父母甚至患儿本人商量哪一种治疗方案更切合实际。所提的
建议要考虑到患儿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及客观环境,要有可接受性和可行性,
并尽量做到具体可行。
强直型脑瘫应该如何护理?
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
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
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
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
转变为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碍需婴儿发育到坐甚至站立时才能表现出来。关
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
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
1、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
2、降低肌张力的常用药物。使用时要掌握一定的适应症,并根据患儿的反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近年来,有部分病人接受肉毒毒素A肌肉注
射,对降低局部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3、改善脑功能的常用药物。利用促进脑组织发育的药物,促进脑的新陈代
谢,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补充脑发育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神经细
胞的发育及轴突的生成有良好的作用,特别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病儿更为适
用。
脑瘫患儿的心理护理方式
1、多安慰和鼓励患儿,少批评,患儿有了某些进步,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
和鼓励。
2、家长要正确地教育和引导患儿,尽量克服心理障碍,使患儿的身心都向
健康的方向发展。
3、与患儿交流要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
及耐心、充分地倾听,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4、家长要多与患儿交流、沟通,告诉家长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乃至
终生的过程,光靠训练人员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帮助在脑瘫患儿的康复
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认知功能差的患儿一定要指导家长配合训练人员
在业余时间对患儿进行教育和训练,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家长要帮助患儿克服依赖心理,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去做,能自己做的
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培养其独立意识,使其生活能够自理,减轻负担。
脑瘫的康复护理方法
1、发音训练教会患儿下颌控制法与呼吸控制法,学会用嘴和鼻子呼吸,训
练患儿听力、视力、感觉、味觉等感官器官。
2、如果下肢呈僵直并夹紧状态时,要控制膝关节让患儿的双腿外转,两腿
夹紧时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即可达到放松、患儿两腿一屈一伸
的运动,活动时先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脚趾拉直。
3、将患儿的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转,拳头张开,若患儿的拳头紧握,可以
利用手臂伸直外转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伸直;将患儿的手掌平放,腕部向
上屈,使手活动,即腕、肘、手一起伸直的方式。
4、日常生活训练脑瘫儿进食最好选用边圆平浅的、匙柄长而粗的较易握拿
的汤匙。帮助患儿控制肩部,协助患儿的前臂外旋,大拇指根部往外转,将食物
送入口中;患儿头颈常转向一侧,可将患儿的头转向另一侧并加以固定;对于后仰
睡眠者可用布套将双肘套住,保持双肩向前,可促进两腿并拢,减少过分的踢动;
俯卧睡姿的患儿,不要用枕头,将患儿的脸转向一侧,若患儿的脸总是固定在一
侧,要摆成反相方向。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