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瘘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6
T管拔除后胆瘘患者“三管”疗法的护理目的:总结T管拔除致胆瘘患者行“三管”保守疗法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7例T管拔除致胆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T管拔除前后,经留置T管的窦道插入硬麻导管、普通导尿管、气囊导尿管,行胆瘘“三管”保守治疗,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
结果:本组7例患者采用“三管”疗法,经恰当的护理措施,均未经开腹手术,保守治疗成功。
结论:胆瘘及时发现、早期正确处理,辅以得当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再次手术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的重创,“三管”保守疗法切实减轻患者各项负担,效果确切。
标签:T管;引流;胆瘘;硬麻管;导尿管;护理胆道手术患者无论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还是胆道成形或重建手术,手术结束时,绝大多数要在胆总管内放置一根T形橡胶管以引流胆汁,降低胆管压力,防止胆汁渗漏、感染,或起支撑胆道等作用。
当T管放置时间达到2~4周,经T管造影正常,患者夹管试验无任何不适,此时拔管,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瘘现象[1]。
一旦发生,对已经经过一次手术创伤的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观察,胆瘘严重者转手术剖腹探查,行腹腔冲洗、引流,或根据病情行胆道重建,修复后再行T管支撑引流治疗。
对患者身体和精神势将造成严重打击。
本院自2010年2月-2013年1月,对用硬麻管初筛发现胆瘘者,或延迟拔管、或经窦道插入引流管、或经窦道缺损处插入气囊导尿管入腹腔作为引流管,建立腹腔冲洗和引流通路,并进行恰当的护理,避免了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例胆瘘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
7例患者留置T管时间均大于4周,行常规T管造影证实胆道无梗阻,无下端狭窄及残余结石;试夹管1~2 d,夹管期间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所有放置T管的手术患者经T管造影后,开放T管引流2 d,使造影剂完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
肝胆手术发生胆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摘要】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胆瘘的标志包括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之一。
宣教对患者的帮助也不可忽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及护理方法。
手术及时处理是必要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尽管护理方法有效,但胆瘘护理中也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未来,希望能够不断优化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护理方法,早期发现,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宣教,手术处理,有效性,困难,展望。
1. 引言1.1 肝胆手术发生胆瘘的护理重要性肝胆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胆道疾病的方法,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胆瘘,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胆瘘的护理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加快恢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胆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包括导致感染、疼痛、持续性腹胀等症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对肝胆手术发生胆瘘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包括早期发现胆瘘的标志、药物治疗胆瘘的方法、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宣教对患者的帮助,以及手术及时处理的必要性。
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胆瘘,避免其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促进患者的康复。
重视肝胆手术发生胆瘘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胆瘘护理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1.2 胆瘘的危害胆瘘的危害主要包括:1. 胆汁外溢引起腹腔感染:胆瘘的形成会导致胆汁在腹膜腔内外溢,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严重时可引起腹腔感染、脓肿甚至败血症。
2. 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因为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胆盐,胆瘘导致胆汁大量外漏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脂肪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情况。
3. 胆盐代谢紊乱引起黄疸和恶心呕吐:胆汁外溢后,因为体内胆盐的流失,会导致身体内胆盐的代谢紊乱,引起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