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版ppt
12
2.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全身情况的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质,并注 意疼痛的轻重变化。如发现腹痛,压痛、反跳痛明显且有 弥漫全腹趋势,提示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应及时通知医 生。
编辑版ppt
13
3. 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确诊胆漏之后,向病人讲明引流管的重要性。妥善固定引 流管,避免压迫或过度牵拉,防止引流管脱出。
编辑版ppt
6
LC在不能完全排除胆道损伤的情况下,术毕应在胆囊床 附近放置引流管,起到引流液体和病情观察的作用,以便 及时发现问题。如引流出棕色胆汁样液体,24h 引流量 ≥100ml , 甚至超过500ml ,则提示胆漏, 当24h 引流量 仅为30~50ml ,与血性液相混,使引流液呈红棕色,与LC 术后正常引流情况相似,容易忽视.出现胆瘘时,指导患者 取半卧位,并适当限制活动。
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及有效引流,每日观察并 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引流管周围伤口皮肤应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是否有胆汁外 渗。一般引流量达高峰后,随着瘘口逐渐愈合,胆漏量亦 逐渐减少。如果引流量骤减,往往示引流不畅,可能原因 为引流管堵塞或移位,应立即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管处 敷料并换药,看有无引流管脱出,并报告医师作相应处置
编辑版ppt
7
对T管早期滑脱与术后2周以上拔管出现胆漏者应区别 对待。前者一般在T管周围尚未有明显瘘道形成,胆漏易 扩散致腹膜炎与腹腔内感染,此时多需再次手术治疗。后 者瘘道虽然形成不完全或不牢固,但腹腔内已有粘连,且 胆漏部位大多发生在瘘道腹壁交界处,应立即以带有侧孔 的导尿管经原瘘道插入约6 ~ 8 cm 处接负压球吸引引流。 经过引流之后,原漏口会很快闭合,引流的胆汁逐渐减少 至无,再经B超证实无腹腔积液时可予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