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瘘患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26
肝胆术后易出现胆瘘,正确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很关键发布时间:2021-07-14T06:21:53.39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4期作者:沈云婷[导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615000“胆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胆道破损后胆汁流出胆道外形成的,一般由肝胆手术后、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尤其是肝胆手术中,在手术断面、胆肠吻合的吻合口处及胆道探查切口处都容易发生胆瘘。
胆瘘对于患者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在漏出较少,或者可以及时进行引流的患者而言,胆瘘的形成增加了局限性腹膜炎的发病风险,可引起上腹疼痛、肌肉紧张等。
如果漏出较多,或者引流不及时、效果差时,就可能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或者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
因此,对肝胆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胆瘘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可以提高肝胆手术整体效果,加速术后康复。
一、肝胆术后如何预防胆瘘在预防肝胆术后胆瘘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肝胆手术前检查。
肝胆手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并且手术有一定创伤,尤其是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发生术后胆瘘的概率高。
一些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平时疾病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在进行肝胆手术或者麻醉操作时,身体出现的应激反应会比较强烈,可能会对手术进行和预后造成直接影响。
所以,在进行肝胆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患者基础疾病,并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评估肝胆手术的安全性,做好胆瘘针对性预防。
第二,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
肝胆手术涉及的疾病包括结石、胆囊炎、肿瘤等,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以此降低手术后出现胆瘘的概率。
例如患者处在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或者胆囊结石发作期,在明确诊断后,应该在72h内进行肝胆手术。
而患者病程超过72h的话,或者出现胆囊炎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该在消炎治疗后再进行手术。
第三,手术操作。
在进行肝胆手术时,因为手术操作不当造成胆道出现充血、水肿等损伤,就容易在术后发生胆瘘,因此在手术操作时要做到解剖清楚,并且手术操作动作要轻柔、仔细,尽量避开胆道、胆囊等,减少损伤。
如何护理与预防肝胆术后出现的胆瘘肝胆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普外科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由于人体的肝胆系统结构比较复杂,术中需要进行胆道系统的切开和缝合,极有可能造成胆管通路堵塞,导致胆瘘的发生。
胆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因此,肝胆术后一定要做好胆瘘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胆瘘是一种常见于肝脏或胆管手术后的并发症,指胆道系统存在破口,胆汁或者含胆汁液体从破口处漏至腹腔中。
通常情况下,肝胆术后1~3天内是胆瘘的高发期。
当胆瘘比较严重时,患者会感到腹痛,并伴有发热、黄疸等症状。
一般来说,肝胆手术患者需要在术后早期使用引流管进行引流,从而避免发生术后胆瘘。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凭借肝胆术后37天内引流量未减少反而增加的症状,以及B 超等成像技术进行胆瘘的诊断。
胆瘘出现后的临床护理在治疗胆瘘的过程中,引流、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是主要的治疗思路,对于胆瘘严重患者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为主。
肝胆术后如果出现胆瘘,要严格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还需要对患者的腹部体征密切留意,结合患者的症状、体质等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腹腔引流。
如果需要引流,应当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引流方式。
护理人员在引流时要关注患者的引流量,如果大于300毫升,要及时联系医生检查患者的胆总管,并决定是否进行二次手术;如果引流量低于300毫升,则可继续进行引流治疗。
在围术期,护理人员应当提醒患者卧床休息,以免病情加重。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患者还应当注意营养均衡。
一般来说,肝胆术后1~3天内是禁止饮食的,应当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营养,随后逐步过渡到经口进食,一般7~10天能够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恢复后,患者要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以易消化为宜。
通常情况下,轻微胆瘘在2~4周内会自行闭合。
预防肝胆术后胆瘘的方法预防肝胆术后胆瘘的方法主要是对肝胆术进行术前控制。
术后胆漏的综合处理临床资料12年来术后胆漏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 年龄31~67岁;其中,肝创面胆管漏1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6例,肝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3例,胆囊癌附加肝叶切除的根治术2例),胆总管置放T管后漏4例(其中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1例),胆总管空肠吻合口3例(其中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胆肠再吻合1例,反流性胆管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改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未置T形管1例),胆囊管残株漏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单纯胆囊切除2例)拔T管后胆漏2例(胆囊癌行根治术后1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根治术后1例)胆囊床胆管瘘2例。
发现胆漏时间:术后3天内17例,术后1周5例,术后2周1例,术后6周1例。
拔出T管后出现胆漏,其中1例在T管拔出后第2天因出现发热、腹痛行B超引导下穿刺证实;1例在拔管后4小时出现上述症状。
胆漏量20~1050ml/日。
方法:①Ⅰ组:单纯行腹腔引流术,共11例。
既发现胆漏后如原有腹腔引流,则继续保持引流通畅;如原无腹腔引流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②Ⅱ组:既腹腔引流加ENBD组,共6例。
在引流的基础上,分别发现在胆瘘后2~106天,常规ERCP下胆道造影,造影剂溢出胆管外处即为瘘口处,肝外胆管瘘则将鼻胆管置于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瘘则将鼻胆管置于接近瘘口的胆管内,外接负压引流袋。
③Ⅲ组:腹腔引流加生长激素组,共5例。
既经传统方法治疗10~60天后情况无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加用生长激素8U/日皮下注射,用药7~14天。
④Ⅳ组:再次手术组,共4例。
结果除1例经传统治疗6周,胆漏控制后带管出院外,其余均在院内治愈,治愈率96.15%。
但治愈时间不同,Ⅰ组中2周内7例(63.64%),3周内1例(9.09%),4周内2例(18.18%),未愈1例(9.09%)。
第37卷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v.20131123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刘炎凤(淮安市马甸镇卫生院外科,江苏淮安223200)摘要:目曲探讨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2010—06—2011一12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46例)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36/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对于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的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整体护理;肝胆手术;胆瘘;护理doi:10.3969/j.i ss n.1004—5775.2013.11.048学科分类代码:320.71中图分类号:R473.57文献标识码:B肝胆疾病是l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其手术类型主要包括胆囊手术、肝脏手术等。
胆瘘是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导致腹膜炎的病死率极高,可达26%…。
因此,在肝胆手术后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6~2011—12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46例)采用整体护理措施。
肝胆术后胆漏的护理发布时间:2022-06-07T02:52:42.9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3期作者:马丽丽李琪烟楠楠果建朋苗成利[导读]肝胆术后胆漏的护理马丽丽李琪烟楠楠果建朋苗成利(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102206)摘要:营养结构的改变使得肝胆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肝胆手术因此而增加,肝胆手术引起的胆漏现象也时有发生,胆漏是否需要进行手术,以及提高胆漏治愈力、减少并发症,和其护理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于肝胆术后引起胆漏现象的护理分析,确认护理措施对于胆漏患者并发症减少及其治愈率提升的相关作用。
基金项目:首都科委特色临床应用研究项目(Z161100000516025)关键词:胆漏;护理;肝胆术后胆汁或者含有胆汁的液体持续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称为胆漏[1]。
胆漏是指胆汁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异常通道向异常出口持续排出的状况。
此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
追根溯源,最有可能来自于肝内外胆管或胆囊。
胆管或胆囊外围通向某处或多处器官、孔道、体腔或体表,在此期间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病理性通道。
如能够及早地发现并给予及时的处理,绝大多数的患者则可以避免再次手术,减少脏器负担。
是否能够及早地发现胆漏现象并对其妥善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有研究显示,胆漏的发生率约为0.51%~2.40%,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和盆腔脓肿等不良后果,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2]。
1 导致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常见原因胆漏是一种严重的肝胆手术后的并发症,当手术后,患者含有胆汁的液体或者胆汁通过非正常的途径流出的情况就是胆漏[3]。
(1)如果胆囊管发生处理错误,比如胆囊管出现炎症水肿,导致结扎不牢,从而造成胆漏[4]。
肝胆手术后患者的胆囊管的钛夹出现过小或者夹闭不全的情况,导致钛夹或者结扎线随着胆囊管残端的退缩造成滑脱,最终形成胆漏。
如果胆囊颈结石嵌顿或者胆囊管比较短,会导致胆漏的发生率较高。
胆瘘是指胆道与体腔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通常发生在胆道手术之后。
胆瘘的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篇关于胆瘘术后护理措施的文章,字数约1500字。
一、术后一般护理1. 术后体位术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以利于呼吸和减少腹部张力。
待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后,可逐渐改为半卧位。
2.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脱出。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应及时处理。
二、术后用药护理1. 抗生素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 止痛药物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3.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三、术后饮食护理1. 术后早期术后1-3天,患者应禁食,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
待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经口进食。
2. 术后中期患者可开始进食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注意少量多餐,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术后后期患者可恢复正常饮食,但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
四、术后生活护理1. 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便秘。
2. 戒烟戒酒戒烟戒酒可减少胆道感染和胆瘘发生的风险。
3. 适当运动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促进康复。
五、术后并发症护理1. 胆漏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黄疸程度、腹痛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感染观察手术部位的伤口,如有红肿、渗液等,及时处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感染。
3. 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六、出院指导1. 定期复查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肝胆手术后出现胆瘘患者的护理目的分析研究肝胆手术后出现胆瘘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以回顾性的方法总结与分析18例肝胆手术之后出现胆瘘患者的护理体会与经验。
结果17例胆瘘患者通过治疗之后痊愈出院,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各不相同,平均住院27d;有1例肝移植胆瘘患者再次实施手术治疗之后由于晚期肿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结论科学合理的病情观察,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腹腔冲洗护理与营养支持对于有效降低肝胆手术之后患者胆瘘的出现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肝胆;胆瘘护理所谓胆瘘实际上就是胆汁通过异常通道向着异常出口排除的情况,此类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由于肝内外单管或者胆囊,通过某处或者多处器官、体表、孔道以及体腔,再次期间存在着多个病理性通道[1]。
临床研究显示,胆瘘是肝胆疾病手术之后较为普遍的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出现率为13%,而胆瘘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死亡率高达25.9%。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了18例肝胆手术之后出现胆瘘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在49~71岁,平均年龄为59岁。
腹腔镜下的胆囊摘除术后8例,胆叶切除术后5例,胆总管结石行肠为何术后3例,肝移植术后2例。
胆瘘出现术后3~7d,11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在38℃以上;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跳痛与腹痛,另外有9例患者的引流液是综合或者金黄色胆汁样改变,2例胆瘘患者出现胆汁性腹膜炎[2]。
所选取的18例患者的血胆红素和白细胞均存在升高和B超检查结果显示:不相同的腹腔积液。
1.2方法所选取的18例胆瘘患者全部都接受了抗感染、生长抑制激素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等检查,9例患者实施腹腔冲洗,2例患者由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而需要再次实施手术对其进行治疗。
2 结果17例胆瘘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7d;1例患者肝移植胆瘘患者再次实施手术治疗之后由于晚期肿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3 护理3.1病情分析腹部体征能够有效的反映患者是否真正存在胆汁性腹膜炎。
肝胆手术发生胆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摘要】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胆瘘的标志包括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之一。
宣教对患者的帮助也不可忽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及护理方法。
手术及时处理是必要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尽管护理方法有效,但胆瘘护理中也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未来,希望能够不断优化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护理方法,早期发现,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宣教,手术处理,有效性,困难,展望。
1. 引言1.1 肝胆手术发生胆瘘的护理重要性肝胆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胆道疾病的方法,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胆瘘,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胆瘘的护理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加快恢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胆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包括导致感染、疼痛、持续性腹胀等症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对肝胆手术发生胆瘘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包括早期发现胆瘘的标志、药物治疗胆瘘的方法、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宣教对患者的帮助,以及手术及时处理的必要性。
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胆瘘,避免其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促进患者的康复。
重视肝胆手术发生胆瘘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胆瘘护理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1.2 胆瘘的危害胆瘘的危害主要包括:1. 胆汁外溢引起腹腔感染:胆瘘的形成会导致胆汁在腹膜腔内外溢,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严重时可引起腹腔感染、脓肿甚至败血症。
2. 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因为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胆盐,胆瘘导致胆汁大量外漏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脂肪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情况。
3. 胆盐代谢紊乱引起黄疸和恶心呕吐:胆汁外溢后,因为体内胆盐的流失,会导致身体内胆盐的代谢紊乱,引起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