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瘘患者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019.50 KB
- 文档页数:26
T管拔除后胆瘘患者“三管”疗法的护理目的:总结T管拔除致胆瘘患者行“三管”保守疗法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7例T管拔除致胆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T管拔除前后,经留置T管的窦道插入硬麻导管、普通导尿管、气囊导尿管,行胆瘘“三管”保守治疗,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
结果:本组7例患者采用“三管”疗法,经恰当的护理措施,均未经开腹手术,保守治疗成功。
结论:胆瘘及时发现、早期正确处理,辅以得当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再次手术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的重创,“三管”保守疗法切实减轻患者各项负担,效果确切。
标签:T管;引流;胆瘘;硬麻管;导尿管;护理胆道手术患者无论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还是胆道成形或重建手术,手术结束时,绝大多数要在胆总管内放置一根T形橡胶管以引流胆汁,降低胆管压力,防止胆汁渗漏、感染,或起支撑胆道等作用。
当T管放置时间达到2~4周,经T管造影正常,患者夹管试验无任何不适,此时拔管,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瘘现象[1]。
一旦发生,对已经经过一次手术创伤的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观察,胆瘘严重者转手术剖腹探查,行腹腔冲洗、引流,或根据病情行胆道重建,修复后再行T管支撑引流治疗。
对患者身体和精神势将造成严重打击。
本院自2010年2月-2013年1月,对用硬麻管初筛发现胆瘘者,或延迟拔管、或经窦道插入引流管、或经窦道缺损处插入气囊导尿管入腹腔作为引流管,建立腹腔冲洗和引流通路,并进行恰当的护理,避免了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例胆瘘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
7例患者留置T管时间均大于4周,行常规T管造影证实胆道无梗阻,无下端狭窄及残余结石;试夹管1~2 d,夹管期间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所有放置T管的手术患者经T管造影后,开放T管引流2 d,使造影剂完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
肝胆术后易出现胆瘘,正确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很关键发布时间:2021-07-14T06:21:53.39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4期作者:沈云婷[导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615000“胆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胆道破损后胆汁流出胆道外形成的,一般由肝胆手术后、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尤其是肝胆手术中,在手术断面、胆肠吻合的吻合口处及胆道探查切口处都容易发生胆瘘。
胆瘘对于患者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在漏出较少,或者可以及时进行引流的患者而言,胆瘘的形成增加了局限性腹膜炎的发病风险,可引起上腹疼痛、肌肉紧张等。
如果漏出较多,或者引流不及时、效果差时,就可能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或者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
因此,对肝胆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胆瘘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可以提高肝胆手术整体效果,加速术后康复。
一、肝胆术后如何预防胆瘘在预防肝胆术后胆瘘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肝胆手术前检查。
肝胆手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并且手术有一定创伤,尤其是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发生术后胆瘘的概率高。
一些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平时疾病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在进行肝胆手术或者麻醉操作时,身体出现的应激反应会比较强烈,可能会对手术进行和预后造成直接影响。
所以,在进行肝胆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患者基础疾病,并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评估肝胆手术的安全性,做好胆瘘针对性预防。
第二,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
肝胆手术涉及的疾病包括结石、胆囊炎、肿瘤等,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以此降低手术后出现胆瘘的概率。
例如患者处在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或者胆囊结石发作期,在明确诊断后,应该在72h内进行肝胆手术。
而患者病程超过72h的话,或者出现胆囊炎症状反复发作时,应该在消炎治疗后再进行手术。
第三,手术操作。
在进行肝胆手术时,因为手术操作不当造成胆道出现充血、水肿等损伤,就容易在术后发生胆瘘,因此在手术操作时要做到解剖清楚,并且手术操作动作要轻柔、仔细,尽量避开胆道、胆囊等,减少损伤。
如何护理与预防肝胆术后出现的胆瘘肝胆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普外科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由于人体的肝胆系统结构比较复杂,术中需要进行胆道系统的切开和缝合,极有可能造成胆管通路堵塞,导致胆瘘的发生。
胆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因此,肝胆术后一定要做好胆瘘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胆瘘是一种常见于肝脏或胆管手术后的并发症,指胆道系统存在破口,胆汁或者含胆汁液体从破口处漏至腹腔中。
通常情况下,肝胆术后1~3天内是胆瘘的高发期。
当胆瘘比较严重时,患者会感到腹痛,并伴有发热、黄疸等症状。
一般来说,肝胆手术患者需要在术后早期使用引流管进行引流,从而避免发生术后胆瘘。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凭借肝胆术后37天内引流量未减少反而增加的症状,以及B 超等成像技术进行胆瘘的诊断。
胆瘘出现后的临床护理在治疗胆瘘的过程中,引流、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是主要的治疗思路,对于胆瘘严重患者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为主。
肝胆术后如果出现胆瘘,要严格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还需要对患者的腹部体征密切留意,结合患者的症状、体质等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腹腔引流。
如果需要引流,应当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引流方式。
护理人员在引流时要关注患者的引流量,如果大于300毫升,要及时联系医生检查患者的胆总管,并决定是否进行二次手术;如果引流量低于300毫升,则可继续进行引流治疗。
在围术期,护理人员应当提醒患者卧床休息,以免病情加重。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患者还应当注意营养均衡。
一般来说,肝胆术后1~3天内是禁止饮食的,应当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营养,随后逐步过渡到经口进食,一般7~10天能够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恢复后,患者要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以易消化为宜。
通常情况下,轻微胆瘘在2~4周内会自行闭合。
预防肝胆术后胆瘘的方法预防肝胆术后胆瘘的方法主要是对肝胆术进行术前控制。
术后胆漏的综合处理临床资料12年来术后胆漏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 年龄31~67岁;其中,肝创面胆管漏1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6例,肝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3例,胆囊癌附加肝叶切除的根治术2例),胆总管置放T管后漏4例(其中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1例),胆总管空肠吻合口3例(其中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胆肠再吻合1例,反流性胆管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改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未置T形管1例),胆囊管残株漏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单纯胆囊切除2例)拔T管后胆漏2例(胆囊癌行根治术后1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根治术后1例)胆囊床胆管瘘2例。
发现胆漏时间:术后3天内17例,术后1周5例,术后2周1例,术后6周1例。
拔出T管后出现胆漏,其中1例在T管拔出后第2天因出现发热、腹痛行B超引导下穿刺证实;1例在拔管后4小时出现上述症状。
胆漏量20~1050ml/日。
方法:①Ⅰ组:单纯行腹腔引流术,共11例。
既发现胆漏后如原有腹腔引流,则继续保持引流通畅;如原无腹腔引流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②Ⅱ组:既腹腔引流加ENBD组,共6例。
在引流的基础上,分别发现在胆瘘后2~106天,常规ERCP下胆道造影,造影剂溢出胆管外处即为瘘口处,肝外胆管瘘则将鼻胆管置于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瘘则将鼻胆管置于接近瘘口的胆管内,外接负压引流袋。
③Ⅲ组:腹腔引流加生长激素组,共5例。
既经传统方法治疗10~60天后情况无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加用生长激素8U/日皮下注射,用药7~14天。
④Ⅳ组:再次手术组,共4例。
结果除1例经传统治疗6周,胆漏控制后带管出院外,其余均在院内治愈,治愈率96.15%。
但治愈时间不同,Ⅰ组中2周内7例(63.64%),3周内1例(9.09%),4周内2例(18.18%),未愈1例(9.09%)。
第37卷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v.20131123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刘炎凤(淮安市马甸镇卫生院外科,江苏淮安223200)摘要:目曲探讨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2010—06—2011一12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46例)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36/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对于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的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整体护理;肝胆手术;胆瘘;护理doi:10.3969/j.i ss n.1004—5775.2013.11.048学科分类代码:320.71中图分类号:R473.57文献标识码:B肝胆疾病是l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其手术类型主要包括胆囊手术、肝脏手术等。
胆瘘是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导致腹膜炎的病死率极高,可达26%…。
因此,在肝胆手术后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6~2011—12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46例)采用整体护理措施。
肝胆术后胆漏的护理发布时间:2022-06-07T02:52:42.9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3期作者:马丽丽李琪烟楠楠果建朋苗成利[导读]肝胆术后胆漏的护理马丽丽李琪烟楠楠果建朋苗成利(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102206)摘要:营养结构的改变使得肝胆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肝胆手术因此而增加,肝胆手术引起的胆漏现象也时有发生,胆漏是否需要进行手术,以及提高胆漏治愈力、减少并发症,和其护理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于肝胆术后引起胆漏现象的护理分析,确认护理措施对于胆漏患者并发症减少及其治愈率提升的相关作用。
基金项目:首都科委特色临床应用研究项目(Z161100000516025)关键词:胆漏;护理;肝胆术后胆汁或者含有胆汁的液体持续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称为胆漏[1]。
胆漏是指胆汁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异常通道向异常出口持续排出的状况。
此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
追根溯源,最有可能来自于肝内外胆管或胆囊。
胆管或胆囊外围通向某处或多处器官、孔道、体腔或体表,在此期间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病理性通道。
如能够及早地发现并给予及时的处理,绝大多数的患者则可以避免再次手术,减少脏器负担。
是否能够及早地发现胆漏现象并对其妥善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有研究显示,胆漏的发生率约为0.51%~2.40%,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和盆腔脓肿等不良后果,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2]。
1 导致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常见原因胆漏是一种严重的肝胆手术后的并发症,当手术后,患者含有胆汁的液体或者胆汁通过非正常的途径流出的情况就是胆漏[3]。
(1)如果胆囊管发生处理错误,比如胆囊管出现炎症水肿,导致结扎不牢,从而造成胆漏[4]。
肝胆手术后患者的胆囊管的钛夹出现过小或者夹闭不全的情况,导致钛夹或者结扎线随着胆囊管残端的退缩造成滑脱,最终形成胆漏。
如果胆囊颈结石嵌顿或者胆囊管比较短,会导致胆漏的发生率较高。
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对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取的40例肝胆术后胆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采纳整体护理。
结果: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
护理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
观察组的引流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
结论:对于肝胆术后胆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缩短其引流及住院时间,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胆术后;胆瘘;整体护理肝胆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导致该病发生率不断上升,由此给人们的生产及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1-3]。
肝胆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术后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胆瘘便是最常见的一种,会导致患者发生腹膜炎或者脓血症,严重影响到其康复。
对此必须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但在此过程中由于对疾病不够了解,患者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其治疗依从性和效果[4-6]。
对此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使其对疾病有正确认知,进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保障良好预后。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该病患者,对其实施整体护理的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取的40例肝胆术后胆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54岁,均数(33.54±2.11)岁。
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4-52岁,均数(34.12±2.53)岁。
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对其实施常规基础对症护理。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上采纳整体护理。
1)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并结合其特点,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给予其对应心理干预,积极耐心地解答患者问题,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同时可向患者提供治疗成功案例,使其树立治疗信心。
2014.07护理经验197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上的对比(例(%))组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观察组(n=48)35(72.92%)12(25%)1(2.08%)97.92%对照组(n=48)28(58.33%)10(20.83%)10(20.83%)79.17%肝胆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1]。
尽管现在医疗技术的完善是手术误差减小,但是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等并发症仍较为常见,相关研究证实,胆瘘引起的腹膜炎的病死率极高,可以达到26%[2]。
因此,在肝胆手术后对发生胆瘘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十分必要。
为进一步探讨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方式,本文选取96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某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方式,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在43~71岁,其中21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13例行肝叶切除术,8例行肠吻合术,5例行胆管癌根治术,1例行肝移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在42~70岁之间,其中20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14例行肝叶切除术,9例行肠吻合术,4例行胆管癌根治术,1例行肝移植。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休息护理、生命体征监护以及用药护理等。
(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2.1 心理护理由于肝胆手术患者其病情较为严重,很多患者由于对病情并不了解,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进行心理辅导,耐心为患者讲解病情原理,安抚患者的不安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史永红河南省荣军医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2【摘 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