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DP对中国股市的影响2.0

GDP对中国股市的影响2.0

GDP对中国股市的影响2.0
GDP对中国股市的影响2.0

GDP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

学期:2016-2017 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金昊

姓名:黄泽龙

学号:22920142203833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6年12月

GDP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一、内容摘要:

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一向受到各国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相较于美国股市百年的历史,中国股市则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虽然只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渐强盛,股市也在这二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11月4日,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已经超过7万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上仅次于美股的25万亿美元。

因此,GDP作为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时常被人当作股市的风向标。人们普遍认为,国家经济形势越好,股市上涨的概率也就越高。

本文旨在通过运用回归分析,探究与GDP相关的某些指标和股市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GDP如何对股市产生影响。

二、相关概念介绍:

(一)GDP简介: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二)GDP增长率简介:

GDP年增长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年时间内增长状况的统计指标。反映了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上证指数简介: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是以上交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这一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起开始实时发布,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

三、论文的要点概要:

1,运用回归分析探讨GDP增长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论文的第一个要点是探讨GDP增长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并根据结果分析原因。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为GDP增长率,因变量为一年内上证指数最高和最低点平均值。

2,运用回归分析探讨市场资本化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论文的第二个要点是探讨市场资本化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并根据结果分析原因。回归分析用到的解释变量为市场资本化率(即股票市场总市值/GDP总量),因变量为一年内上证指数最高和最低点平均值。

3,总结:

对前面的分析结果作总结

四、运用回归分析探讨GDP增长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一)导入数据:

为了研究GDP增长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本文选择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GDP增长率选取的是2006年到2015年的数据。上证指数选取的是2006年到2015年每年最高最低点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如下图所示

(二)分析过程:

对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建立以下的回归函数模型,设上证指数平均值为Y,GDP年增长率为X,回归系数为b,常数为a,随机变量为u,则其表达式可写为

Y=a+bX+u

根据以上函数模型,我们就可以利用导入的数据进行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

这里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a=80.6028,b=2125.325

因此回归方程为:Y=2125.325+80.6028X,

即index=2125.325+80.6028growthrate

回归模型的总结分析:

1,拟合优度:R-squared仅为0.0551,说明拟合优度较差。

2,显著性水平:growthrate的P-value值为0.514,远大于0.1,说明在10%的水平上也不显著。常数项的P-value为0.103,在10%水平上可看为显著。

由上图可以看出,GDP增长率和上证指数平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23,为正相关,但相关程度不高。下图为两者的散点图,也可以说

明这一点。

五、运用回归分析探讨市场资本化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一)导入数据:

为了研究市场资本化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本文选择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市场资本化率选取的是2006年到2015年的数据。上证指数选取的是2006年到2015年每年最低点的算术平均值。(数

源:

计局)数据如下图

(二)分析过程:

对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建立以下的回归函数模型,设上证指数平均值为Y,市场资本化率为X1,回归系数为b1,常数为a1,随机变量为u,则其表达式可写为

Y=a1+b1X1+u

根据以上函数模型,我们就可以利用导入的数据进行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

这里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由图可知a1=1512.741 b1=2317.166

因此回归方程为Y=1512.741+2317.166X1

即index=1512.741+2317.166capital-rate

回归模型的总结分析:

1,拟合优度:R-squared仅为0.5411,说明拟合优度较好。

2,显著性水平:capitalrate的P-value值为0.015,说明在5%的水平上显著。常数项的P-value为0.014,在5%水平上显著。

由上图可以看出,市场资本化率和上证指数平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7356,为正相关,且相关程度较高。如下图所示,散点图中除了一两个点出现较大偏差以外,其余点均在拟合曲线附近。

七、总结:

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GDP增长率和市场资本化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了两个线性回归函数方程,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市场资本化率与中国股市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而GDP增长率与中国股市之间的相关性则相对较弱。因此,较高的GDP增速带来的经济走强并不意味着股市将会上涨,同样地,较低的GDP增速所导致的经济疲软也不意味着股市将会走弱。我们不能仅仅依靠GDP 增速的变化来判断其将会对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否则,很可能将会出现大的偏差。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市场资本化率之所以与中国股市存在较强正相关性,其主要原因在于股市总市值和上证指数之间的强相关性,指数拉上去了,总市值自然就高了。这就使得GDP总量在这个模型里看起来并不那么重要。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先引入轴心率这一概念。所谓轴心率就是指市场资本化率会以其为轴心上下波动,换句话说,轴心率乘以GDP 总量就大致可以得到中国股票市场的轴心点位。

经济学家华生曾经提供了一个关于市场资本化率轴心率的估计:“低收入国家一般在20%~3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一般在50%左右。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股市市值大体与GDP持平。”

接下来,回到回归方程index=1512.741+2317.166capital-rate。我们将分为机会和风险两个部分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综述。

(一)机会:

根据回归方程,在2006年前后,以40%为轴心的上证指数对应的轴心点位为2439.6点。而实际上,在那个时候,上证指数却一直在1700点附近震荡,远低于轴心点位,最低点998.23更是仅仅对应20%的市场资本化率,属于明显被低估的状态。而就在之后的2007年,沪指一路上扬,最高触及6124点。(如下图所示)

到了2014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轴心率也被重估为75%。同样地,根据回归方程,上证指数的轴心点位由8年前的2439.6点上升到了3250.62点。而沪指却一直徘徊在2000点附近,最低点1974.38对应的市场资本化率也仅有40%,明显被低估。历史又一次重演,借着沪港通开通的东风,沪指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从2000点涨到了5000点。(如下图所示)

(二)风险:

然而,市场往往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在2007年沪指触及6124点后,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沪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从6124点一路跌到了1700点,许多人因此倾家荡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2015年沪指摸到了5178点之后,短短半年之内,沪指就跌倒了2800点,许多个股更是跌到了原来价格的30%。

贪婪是人类的本性,当你看到身边的人在几天之内赚了你几年的工资的时候,当你已经享受到了飞快赚钱的快感之后,要想冷静的全身而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因此,在中国股市里,学会规避风险有时候比把握机会更为重要,而市场资本化率的另一个作用正在于此。

前面提到的轴心率代表着机会,而与之相对应泡沫化率则意味着风险。

依据经济学家的评估,泡沫化率大致在100%到150%之间,市场越发达这个比率就越高,市场资本化率一旦突破这个比率,将面临着风险和拐点。

2007年,以120%为泡沫化率的上证指数对应点位为4293.34点,远低于6124点。而在最高点6124点对应的市场资本化率竟达到了160%。

2015年,以130%为泡沫化率的上证指数点位为4525.06点。这一数字虽与5178差距不大,然而,由于沪港通开通和新股的集中发行,使得在5178点的市场资本化率竟高达170%。

(三)综述:

因此,市场资本化率可以作为一个风险指标,较好的判断当前的股市是否存在风险或是机会。

文章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论文的题目:GDP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什么?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GDP对中国股市并不直接产生影响。GDP增速和GDP总量共同决定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弱,进而决定了市场资本化率中的轴心率和泡沫化率。经济越发达,轴心率和泡沫化率就越高,就意味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越好。然而这只是在宏观层面的分析,股票的涨跌还受到多方面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仅仅依靠市场资本化率这个因素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中美股市表现差异的原因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

2,《读懂中国股市》- 董少鹏-人民出版社

3,从股票总市值占GDP比例看本轮牛市的归宿-否极泰来的博客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同花顺炒股软件。

图解股市规律:很多股民做反了

导语:“在熊市中买资产,牛市中套现”。可惜很多股民都做反了。他们把股市当成了游乐场,频繁进进出出,这就是市场始终脱不了“一胜二平七输”铁律的原因,注定只有少数人能在市场中赚钱。 最近,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经历了一波可能一生中都难以遇到几回的大波动。恒指上周三单日一度大跌逾2000点后,周四、周五又迅速反弹,很多港A 股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股价腰斩,随后又在周四周五两个交易日内,从低点反弹逾一倍。 用周星驰那句经典的台词说就是:人生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 经历了这次股灾后,有位在我影响下去年开始做港股,但在最近的急跌中仓惶低位割肉出逃的朋友对我说:去年到现在,坐了一次过山车。港股这种涨法和跌法都太恐怖了,就像恐怖片。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去玩A股了。 这对我触动挺大,也力劝他不要焦躁,忽略短期波动,耐心等待,坚信港股将迎来好时光——价值只会迟到,从不缺席。 等待——是为了最好的机遇 上帝有一天夜访一个股民,并问他有什么愿望。 “我想赚钱。”股民单刀直入地说。 上帝就掏出了一张中国A股的市盈率变化图(见下图)给他看:“赚钱其实很简单,看看这图,你在绿色区域买入,在红色区域卖出就稳赚了。” 股民追问:“如果绿色区域永远不出现,那该怎么办?” “等待。”上帝答道。

A股历史平均市盈率走势图 上面这张图揭示的规律屡试不爽——当市场处于20倍市盈率以下,买入。接近50倍市盈率,卖出。 这幅简单的图表真正告诉了股民梦寐以求的如何才能简单真正地实现“低买高卖”:耐心等待价值低估的时候(一般也对应市场的低位区域),买入后不折腾,依旧是耐心等待估值泡沫的时候(也就对应市场的高位),并在疯狂中了结。

中国股市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中国股市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摘要】: 中国股市价格形成机制比较特殊,该形成机制受到宏微观不同层面因素影响,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波动性。虽然融资融券、沪深港通、强化监管等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但是其作用发挥仍然受到市场环境约束,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本文研究结合中国股市价格形成的基础理论,联系近年来中国股市价格波动的相关数据和案例整理,分析股市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抑制股市价格过度波动的可行对策。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可以找到可行的抑制股市价格波动的策略。 【关键词】: 中国股市;股价波动;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正文】: 引言 在2018年1月初到2018年2月上旬,全球股市都发生了非常大的股指波动现象。沪深股市在2018年2月1-9号的交易日内出现每日2-5%的剧烈波动、一改2018年初的股指走高态势,持续下滑。在2018年的3月20日开始到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波动较大,最低一度出现2980的指数,回升也只是在3165附近波动,与2017年均值3300的水平差异比较大。这反应了股市价格指数的波动性较大,对应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也出现了非常剧烈的波动。这个情况有复杂的内外部原因,需要对股票价格波动有更准确的影响因素分析,才能更加理性地调节股市监管与相关的制度,逐步降低股市波动性,稳定股市发展。 一、股市价格形成机制 (一)股价的内在价值形成理论

Wi ll ia ms J.B.(1937)研究提出股利贴现模型,后续也有很多学者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提出零增长股利贴现、固定增长鼓励贴现等模型,以股利贴现为核心探讨股票的价值评价问题。Sa vi te sh Ma d hu li ka S ha rm a.(2016)研究中验证了超常收益模型相对于现金流量模型,具备更强的实效性。借此证明股价是由其价值决定的,而长期投资者必须关注股票所代表的上市公司的价值。 市盈率评估模型:年末股价=年初每股净收益*(1+每股净收益年增长率)*行业平均市盈率 市净率评估模型为:年末股价=每股年初净资产*(1+每股净资产年增长率)*行业平均市净率 相对合理的投资区间,应该是当前股价在最小和最大值之间,具备增长空间。如果显著高于最大值,则不适宜投资。显著低于最小值,盈利空间大但是风险也会比较高,不排除操控市场等行为存在。 (二)股价形成的影响因素 投资者选择股票投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取买进、卖出的差额价值,而股票的当前价格是高于还是低于其应有价值,未来股票是会出现增长还是下跌可能,就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最终以的依据。而股票投资价值也就是投资者判断股票价格发展趋势的最关键一步。 股票投资价值的影响因素非常的多元化:宏观层面,国家经济或产业政策、证监会对市场的调控或监管制度的调整、利率变动等都可能影响股票投资价值。比如,雄县被定义为新的开发区,国家对其积极开发的大背景下,雄县相关板块上市公司全线飙升,就是政策利好的影响。证监会在2017年全面推动沪深港通发展,创造有助于沪深股市与港股的互通投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价格过度波动的风险等。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政策 股市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政策股市 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包含诸多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本文首先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原因,其次重点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角度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股市 1.前言 政府调控、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资金入市是研究中国股市的约束条件或前提条件,似乎是不说自明的。中国股市设立以来,政府调控股价指数高低的政策性作法,不断实行。最典型的如1994年三大政策,1997 年人民日报社论,1999 年的五一九行情。股份公司的设立要政府批准,控制较严,而企业上市数量长期由政府控制和分配。股市的一个功能是为国企解困和改革服务,上市公司的多数是国企改制以后上市的。而股市证券商基本是国有企业,甚至近几年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由这些证券商发起的。中国股市的入市资金除了私人资金之外,国有控股公司的资金、证券投资基金以至银行资金都具有国有企业资金的特点,具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下类似的资金特点[1]。中国股市的这些现象,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不存在,即使在其它新兴的证券市场也不存在,或者只是微弱地存在。中国股市的上述鲜明特点,就注定了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影响。 2.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活动,它体现着国家与其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国家财政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纯收人。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生产部门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财政政策的正确与否,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教育、国防以及社会福利,国家合理的预算收支及措施会促使股价上扬,重点使用的方向,也会影响到股价[2]。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它对股市的影响也相当大。下面从税收、国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国债是区别于银行信用的一种财政信用调节工具。国债对股票市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国债本身是构成证券市场上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国债的信用程度高、风险水平低,如果国债的发行量较大,会使证券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国债利率的升降变动,严重影响着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价格。当国债利率水平提高时,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国债上。因此,国债和股票是竞争性金融资产,当证券市场资金一定或增长有限时,过多的国债势必会影响到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量,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4]。 税收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5]。运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投资者进行调节。对证券投资者之投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税后实际收入水平,从而起到鼓励、支持或抑制的作用。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收入,从而提升股票价格。增加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采购会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价格。居民收入增加,对

1978-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变化

1978-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变化 1978年 排名城市 GDP值(亿) 1 上海 272.81 2 北京 108.8 3 天津 82.65 4 重庆 67.32 5 长春 51.2 6 哈尔滨 45.7 7 沈阳 44 8 广州 43.09 9 大连 42 10 武汉 39.91 11 青岛 38.63 12 成都 35.94 13 南京 34.83 14 鞍山 32 15 苏州 31.95 16 石家庄 29.9 17 南通 29.38 18 唐山 29.11 19 杭州 28.4 20 烟台 25.78 1979年 1香港1117亿 2上海286亿 3北京120亿 4天津93亿 5重庆80.98亿 6广州48亿 7武汉46.20亿 8成都41.3亿 9南京38.64亿 10杭州33.5亿 11宁波24.15亿 12济南26.5亿 13长沙21.3亿 14深圳1.9亿 1980年

1香港1422亿 2上海311亿 3北京139亿 4天津103.5亿 5重庆90.68亿 6广州57亿 7武汉53.44 8青岛48.65 9成都46.29 10南京42亿 11杭州40.65亿 12宁波29.53 13济南28.8 14长沙23.1 15深圳2.7亿 这是1980年的,某些城市比如沈阳数据遗失,根本找不到了. 1981年 1香港1712 亿 2上海324 3北京139.15 4天津108 5重庆97.2 6广州63 7武汉56.29 8成都49 9杭州46.8 10南京43.1 11宁波32 12济南31.5 13长沙25.7 14深圳4.95 这一年香港突飞猛进,北京原地踏步,其他城市座次基本不变,另外沈阳大连等城市数据遗失,无法查找。 1983年 1香港2134亿 2上海352 3北京183.1 4天津123.4 5重庆120 6广州79

中国股市十大经典案例

中国股市“铁达尼号”————琼民源 琼民源:1996年4月1日收报2.08元,1997年2月27日摸高至26.18元,加上1996年中的10送3除权因素,其理论最高价应在34元以上。也就是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琼民源的最高理论升幅达1637%。1.87亿流通盘的股票,1996年跑完全程,1997年开市后仍然是“快马加鞭未下鞍”。 琼民源:这艘超豪华的巨轮,满载充满梦幻的股民启航,向着希望的彼岸汽笛长鸣。 然而,股海无情,1997年2月28日,中国“铁达尼号”琼民源股海沉船。 沉船当日成交5635万股,均价23.75元,有13.38亿元的资金胜利逃生。同时,有13.38亿元的资金在最后一天入套。 琼民源的庄家以气冲霄汉的凌云壮志,将股价一年之内翻了17倍。以其巨型的流通盘和豪华的“成长性”而言,是中国股市名副其实的“铁达尼号”。 耐人寻味的是,在最后的日子里,市场上却传出“快买琼民源”的消息,消息的来源是“有背景”的权威人士。因此而造成的一日之内13.38亿元的成交额,使多少机构和散户从此落入暗无天日的深渊 中国股市曾经的航空母舰————上海石化 上海石化,中国超级大盘股,总股本72亿股,流通盘7.2亿股。该股为主力部队驾驭的航空母舰。从1994年开始有超级主力进驻,每年中期发作一次,一方面以旗舰的姿态炒作;另一方面通过它调控沪市大盘。 在1996年刚刚完成一轮炒作之后,又赶上下半年的中国牛市大行情。该主力不失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反映,开始了一轮惊心动魄的炒作。 1996年9月20日,该股以完成为期1个月的W双底的底部形态打响了本轮炒作的第一枪。当日开盘3.90元,报收4.19元。至10月25日,股价已上摸8.28元,1个月的时间,股价升幅达212.3%。其间两次连拉7阳,中间只隔1天的喘息时间,在这23个交易日中,如以日K线形态中的酒田战法分析,几乎日日都该卖出。从10月22日起,主力已开始出货,至11月6日经过12个交易日,主力已将大部分筹码交给了散户或其他大户,而此时的大盘正处于最疯狂的冲高阶段。 之后,主力用手中剩下的一些筹码将该股做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漂亮的W双底形态,至12月5日,破位冲上8.63元,从技术图形上看,向上突破已成定局,在疯狂的大盘涨势中,这显然是给散户们火上浇油,于是主力从该日起倾囊派发,散户蜂拥接货。至12月20日,主力已功成身退。散户们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更漂亮的M头部形态。这是主力送给散户们的一份大礼、一个永久的纪念品――麦当劳标志。 50亿资金量的航空母舰,被该主力在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玩弄于股掌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界龙实业 到1994年7月底,中国股市持续了17个月的连续暴跌。 在最后的5个月恶跌之中,界龙实业股票,走出了熊市牛股,其中从4月21日到6月24日的45个交易日,只有3根阴线,其余那42根不可思议的连续红阳,使当时所有的中国股票黯然失色。

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股市大起大落,牛熊市反复无常。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等各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股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以便为政府决策部门在政策设计和选择有效的调控措施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股市参与者投资(或投机)策略的制定、实现盈利目标提供依据。 关键词: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20-02 一、引言 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年的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板块结构逐步优化,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股市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繁荣发展阶段,股价波动乃至过度波动现象仍很普遍。2005年6月,上证综指仅为998点,两年内一路上涨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超过500%;然后又连续下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跌幅近半。2010年3月,上证综指下跌了20.14%,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当月最大跌幅。但是,股价过度波动时危害是巨大的:在股票价格超涨阶段,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票市场,使实体经济中投资严重不足,同时也抑制了消费;在股价超跌阶段,投资者手中的财富大大缩水;在股价超跌的时候,

一般都会发生信用危机,这将给金融系统带来剧烈冲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何种因素影响了股市的波动。 二、文献综述 关于股票市场波动影响因素的探索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政策、非理性因素与股价波动等方面,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者队伍也日益壮大。如国外学者stenius(2000)以1980-199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四个主要的工业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性之间以及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hamilton(1996)认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能够很好地预测总体的经济活动。 rigobon,sack(2002),schwarz(2006)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对股票 价格指数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波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edrzejbialkowski(2008)对oecd27个国家的股市研究发现政策出台的一周内指数收益方差的政策部分增加了一倍,有过度反应的趋势。mehmetumutlu等人(2010)认为,金融自由化影响政府政策,从而引起股市的总体波动,在新兴市场尤为显著。德朗、施利弗、萨默和沃尔德曼(delong,shleifer,summersandwaldmann,以下简 称dssw)建立了“噪声交易者模型”,引起了对封闭式基金中到底有没有噪声交易者的大量验证。李、施利弗和泰勒 (lee,shleiferandthaler,以下简称lst)在dssw模型基础上提出了

中国股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过度投机问题的存在,加剧和放大了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制约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虽然我国限制内幕交易的立法措施和执法力度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仍旧难以满足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为防止新形式的内幕交易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并影响市场效率。应借鉴国际经验,从立法、执法以及交易制度等方面入手,杜绝内幕交易孳生的土壤。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这些包括了监管力度、人才的培养、以及一些交易的内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原因、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找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股市监管问题对策

ABSTRACT After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stock market has been formed to adapt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scale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vestor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s perfect. But the stock market is not perfect in many aspects still more obvious.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speculation exists, intensified and expanded market volatility and 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investor, especially the interests of small investors,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in our country, we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solve, although China's restrictions on insider trading made Fatos and law enforce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But still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order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behavior of new forms of disrupting the market order and affect the market efficiency. We should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nd trading system,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in soil.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se defects weaken the stock market function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the potential for caus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depth, these include supervision, personnel training, as well as som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insider trading,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China's stock market excessive speculation, find out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ock market supervis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关于股市永远需要记住零和定律

关于股市永远需要记住零和定律 2015-07-02 字号:小中大 零和定律是什么意思? 假设某一时间,某国的股市总共有n元货币进入,比如说,总共有一万亿元货币进入,这一万亿元货币分属各个不同的股民。假设有一段时间,比如说一年,这一年中并没有新的货币进入,持有这一万亿元货币的股民,有的买进股票,有的卖出股票,手中的钱一会儿变成股票,一会儿变成钱。 则到了这一时间段的末尾,比如一年结束,有的人手中的钱多了,有的人手中的钱少了,有的人赚了,有的人亏了,但是所有人的钱加起来,仍然还是那n元,就是说,还是一万亿元钱。这就是零和定律。 根据零和定律,大家在买进卖出的过程中,总的货币量是不可能增加的,但是,有一种倾向,就是钱会向着少数人手中集中,具体是哪少数人,那可不一定。这一点和赌场的性质差不多。

但是股市相对于赌场,稍微有一点不同在于,上市公司如果持续盈利,则股票价格会上涨的,或者说,有可能分红,就这一点看,持股者有可能通过分红挣到更多的钱。 但是,分红打钱的存折,根据规则,和进入股市的钱是两处放的。当然如果有人愿意将分红的钱又投入到股市,那么零和定律不成立的原因就在于新的钱进入了。 因此,早就有人统计过,无论股市行情好坏,大多数人是一定亏本的,就是百分之五的人赚了,百分之十五的人,不赔不赚,百分之八十的人,赔本。这一点类似于“久赌必输”定律。在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数学课程《随机过程》中,是严格证明过久赌必输定律的,而炒股既然有这种赌博的性质,则当然也服从“久炒必输”原理。 股市是有大涨的时候,叫牛市,也有大跌的时候,叫熊市。但是,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零和定律都照样起作用。有无可能一年下来,广大股民笑逐颜开,大多数人都拿着更多的钞票回家了?应当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已经阐述过,牛市会产生出一种错觉,就是大多数人都赚了。但是不应当被错觉左右。这是因为,当股价节节升高的时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作者:————————————————————————————————日期: ?

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 “复杂化” 使得决定股市趋势的内外因素更为 “多元化” GDP

反映经济基础变量 货币供应量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实际利率汇率与进出口 物价指数物价指数反映的是我国市场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整体经济状态税率税率反映的是调控政策的变动 汇率 利率 货币 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则反映的是我国金融市场环境

前言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当今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从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开始萌芽。在经历30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欧美成熟市场需要十几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并且在经过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更是成为了广大人民生活理财的重要部分,如何在投资股票市场中掌握好投资机遇,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行情的影响。 影响中国股市的因素有很多,但中国股市对宏观政策尤其敏感,中国的股市更是在宏观经济的运作状况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运作展开的。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着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其中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按照一般常理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由此看来宏观经济走势影响着股市的波动,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趋势的变动周期也不是完全同步的。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分析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并且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其影响力,并借此为投资者提供宏观经济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信息,以提高其投资的准确性。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整理)(精)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整理) 一:回顾2011 2011年,中国股市上证下跌21.76%,深证成指下跌28.41,中小板下跌37.09%,创业板下跌35.88%。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好,导致大盘不断创出新低,市场抛压十分沉重。2011年,国家出台了多项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六次上调准备金率,央行三次加息;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采取数量化手段暂时收紧流动性。 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得2011年政策基调尘埃落定:会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2012年股市 6月2日股市指数上证综指2373.44, 深证成指10145.80, 沪深3002633.00, 期指12062629.20,恒生指数18558.34。 2012年我国经济将显著下滑,其中固定投资增速下滑最为明显,较差的基本面决定上半年A股仍可能继续下跌。在设备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不过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增速比2011年有所回落;在政府换届的2012年,基建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为10%左右。2012年上半年,欧债危机将会最严重。在这种国内外不利的氛围中,内有经济快速下滑的负面影响,外有债务危机的冲击,上半年A股仍可能延续下跌之势,难有大的起色。 到2012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时候,基于“稳经济”的需要,政策放松的力度大大提高,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有望改变,经济最差的因素将成为过去;同时2-4月是欧债还款的密集集中期,欧债最大的风险爆发,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时候,欧债的最大风险过去。到明年年中,国内外影响股市的两个最大利空都将成为过去,相当于“利空出尽”,A股便失去了下跌的动能,转为趋稳或 上涨,再加上国内政策的大幅放松,股市有望见底上涨。不过在地方债务的压力之下,财政空间有限,2012年年中经济刺激的力度将远弱于2008年底,所以A 股难以出现“V”形反转,上涨的幅度和速度都将以波浪式的形式出现,呈现“U”形。 三:宏观政策对2012年股市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见证了“牛市”的6000点,现在又经历着跌破1200的“熊市”,广大股民的心理素质想必有了很大的提高,毕竟这可是从天堂一下子掉到了地狱。 现在问及大众怎么看待现在的中国股市,想必大多的答案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毕竟现在的股市,真的已经让广大人民群众伤心透了。从6000点下跌,人们观望着,期待不会跌破4000点,可是它就这样轻易的破了这个界限,毫不顾忌人们的感受。然后人们又相信不会跌破3000点,可是它坚持了好久周,最终还是没能坚持到底,又跌破了3000点。现在人们已经不在抱幻想,可是依然保持着最好的期待,可惜,事与愿违,该来的总要来,2000点也破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是什么让中国股市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学期选了“证券投资与分析”这门课,虽然只是选修,但是老师全面的分析股市,还是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现在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也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专家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五个观点。主要观点一:股权分置。很多人将股市走弱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置问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不利于形成外部治理机制,不利于市场形成稳

定预期,不利于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是中国股市问题的唯一症结,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向好。中国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国股市也有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并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会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会有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权益,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出了安然事件。对于那些素质差的上市公司,迟早要退市的公司,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只能给大股东再增加一次圈钱的机会,只能再让投资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主要观点二:上市制度。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问题,已不能简单地当个案来处理了,我们必须反思发行上市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必然要带来投资者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上的调整。仅仅凭借财务数据和业绩预期选股已不够,即使我们能够甄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假虚实,即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我们不能察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潜在缺陷,我们仍然无法规避投资风险。 主要观点三:新股发行的心态。 新股发行也是影响近期市场走势的一个因素。面对新股发行,投资者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新股发行要带来现有股价结构的调整,要分流市场的资金。另一方面投资

中国股市十大定律

中国股市的十大定律 第一定律:闻利好消息应坚决斩仓。此时态度之迅速决绝,非用壮士断臂一词不足以形容。 第二定律:闻利空消息可倾囊一搏。尤其要大力买进ST家族之宠儿,公司越发布股价异动告,越宣布亏损严重,越不需理会,或者干脆视为利好消息可也。简言之,公司越亏损,股票越易涨,也即负利润率与股价成正比。 第三定律:专家意见与选股错误率呈正相关。越听专家意见,越容易选错股。这倒不是说专家都是骗子。一般情形是,若专家推荐两只潜力股,你斟酌再三,选中一只。未选中的偏偏大涨,你买的那只绝对不涨,而且必跌无疑。 第四定律:买入时机肯定错误。无论多好的股票,无论大盘涨势多么肯定,你一买入必下跌。 第五定律:卖出时机绝对错误。持股一年甚至两年,非但不涨而且大跌,于是忍痛斩仓。但今日出局,该股明日十有八九涨停矣;而且十有八九要连续涨停数日。其停止上涨的时间,一般在你追高后之一小时内,而且随即大幅回调,再度令你套牢。 第六定律:鼓吹做短线的股评家一般是券商的喉舌;鼓吹做长线的专家大多是庄家的哥们,或者就是庄家本人。故中国股欲不受人摆布,以做中线为宜。何谓中线?定律曰:中线的时段长度,一般正好是你买入的那家公司从盛而衰直至破产,开始有谣传将被收购这样一个较长的周期。 第七定律:股市指数变化与绝大多数股所持股票价格的变化没有关系。即,指数上升而很多个股价格下降。 第八定律:公司业绩与公司经营状况无关,一般是根据大市特别是该公司股票的表现而确定年报的赢利状况。在帐面上做业绩,可以避免被摘牌、被告、被股抛弃。 第九定律:决定股票价格的既非赢利水平,也非供求关系,而是题材。题材决定价格,犹如文学上的题材决定作品艺术水准。故从审美意义上,中国股市可以称

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看法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与投资策略历经了十四年跨越式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由于起步晚的原因,虽然证券市场在规模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也就构成了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一般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市场结构不均衡。目前,我国发行上市的证券品种已涵盖了股票及其存托凭证、证券投资基金、债券、权证、资产支持证券等。资本市场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开辟了更为多样的直接融资渠道。首先是现在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以股票为主,股票在市场中所占比重很大,而公司债融资上市的品种也是寥寥无几,不利于上市公司运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其次投资基金比重偏低,由于基金在证券市场起着一定的稳定器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的波动。再次就是衍生产品种类少,这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现在市场上衍生产品少,不利于分散投资风险,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适合的投资品种。 第二个特点就是市场运作不规范。虽然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发行环节的不规范的缺点。股票发行方式不合理。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现在的新股发行方式仍旧不够合理,机构投资者由于有网下发行时候的机会,而坐收几乎无风险的新股收益,广大中小股民却鲜有机会中签买到新股。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不够规范。 第三个特点就是机构投资者队伍偏小,在市场上所占比重不够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反映了市场的成熟程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市场的投资主体是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规模有限,通常买卖频率较高,追涨杀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由此可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是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四个特点是监管手段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证券、期货的一线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行为以及监管部门的行为,但是远远不能称之为法制化的证券市场,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我从持股周期长短来分析国内投资市场的投资思路,可以分成以下两种: 1、短线追高型。此类投资者基本不关心股票的基本面情况,完全根据个股短线走势来决定买入时机,他们每日跟踪涨幅榜前列的若干支股票,选择刚开始启动的个股作为投资对象,而后在涨势开始衰竭时迅速卖出,持股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这种理念的逻辑基础是,大多数强势个股均有一个加速上升区,在此区间介入该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一般而言,中小散户比较倾向于接受短线快进快出的理念,而许多证券营业部收入的主要来源正是此类客户活跃的短线交易。在此种理念的指导下,短线交易的一种极端做法是,一旦

证券市场六大规律

系统作用规律 系统是一种普遍的自然和社会存在现象。观事物往往是以 系统的方式存在和运动。 证券市场无疑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除了遵循所有系统的共同规律外,还有自组织系统的特有规律。 其一,证券市场及其运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系统作用,在进行市场分析时,原则上应该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依据单一因素甚至几个因素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不可靠的。比如将中国股市看成政策市的流行观点就是错误的,仅仅依据政策投资操作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二,影响市场、指数、趋势、价格的众多因素,其作用的大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有些起决定性作用,有些起辅助性作用,有些则相互抵消,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市场分析中,必须对众多因素尤其是重要的因素,进行权重排序,对影响市场权重大的因素,要给予更多重视。 其三,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证券市场,其系统的构成、影响因索及权重排序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不存在一种通用于所有国家、所有时期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基本面分析方法。 以下几个因素在形式上是普遍存在和必不可少的:①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②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状况及国家实力;③产业及企业经营管理状况;④市场心理和投资预期;⑤货币政策;⑥市场操纵。 价值轴心和价格波动规律 所谓价值轴心指的是价格、指数尽管波动频繁,但总是在围绕着价值转,此可谓万变不离其宗,而这个“宗”正是价值。 其一,市场中并没有一把公认的尺子来准确地衡量价值,这一点证券比商品更加突出。 其二,价格还受到供求关系、社会心理、投资预期、政策调整、企业发展变化、经济和产业周期、资金操纵、虚假信息等等数不清的因素影响。 其三,价值本身也是变化的,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商品生产中所需的劳动量减少,价值自然也会减少,价格也就随着会降低。 意识乖离规律 其一,证券价值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体,市场上从来就没有过纯粹客观的价值,也从来没有过完全主观的价值。 其二,价值的衡量或评估标准会随着投资者认识的变动而变动,因此,也可以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价值,价值会随着社会、企业、投资者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此外,在意识乖离大规律之下,还有一个附带的规律,它也是与前面的价值轴心和价格波动规律相关的,那就是负乖离多于正乖离,也就是说,相对价格低于价值的意识乖离,价格高于价值的意识乖离更普遍。 不对称、不平衡规律 其一,证券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资金大小是不平衡、不对称的。 其二,无论是对整个市场还是对具体品种,每个投资者的分析判断能力、所掌握信息的多少,也是不对称、不平衡的。 其三,个股之间同样是不对称、不平衡的。 确定与随机、可测与不可测相统一规律 笔者属于中庸的第三派,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就在于市场具有确定性与随机性、可测性(可知性)与不可测性(不可知性)相统一的规律。所谓市场的确定性、可测性或可知性,包括明确的事实和明显的规律两部分:明确的事实主要是市场规则、市场容量、个股与企业的关系、指数和价格走势轨迹等明白无误的东西,这些都是很容易确定的事实;明显的规律

影响股市的因素,精华版

1 请问存款准备金率是什末?上调或下调对股市有啥影响? 最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主要影响: 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4、基金:没什么影响,基本上是随股市个债市走的。 5、期货:短期有利空影响,对一些商品期货会有较大利空影响,我国目前还未有这种类型的金融期货,呵呵,所以基本上影响不大。 6、存款:银行会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吸引存款,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没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两次调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摘要】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对投资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对于股票市场走势的影响。在证券投资中,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还要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状况,才能顺应股市潮流,规避风险,把握时机,获得最好的投资收益。下面就结合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策以及股票市场的特点来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股票市场;股市的走势;股票价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而言,我国的股票市场由于成立时间过短,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制度缺陷和制度不确定性以及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实证工作的开展更是远远落后于股市的发展。这些都造成了我国股票市场投机色彩非常严重,股票市场经常是大起大落,股票价格的波动也成为了股票市场上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实际上,我们国家目前的金融体系还保留着过去那种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的问题。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股票市场发展滞后的制约来看,我国的

货币政策应当更重视发展资本市场,更多地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来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如何?货币政策如何对股票市场造成影响?各种政策工具的功效有何区别?众所周知,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 一、理性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下面先从股票市场的特点着手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