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课 琵琶行(并序)练习及答案

第6课 琵琶行(并序)练习及答案

第6课 琵琶行(并序)练习及答案
第6课 琵琶行(并序)练习及答案

第6课琵琶行(并序)练习及答案

第6课琵琶行(并序)练习1

一、双基夯实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浔阳(xún)枫叶(fēn??) 瑟瑟(sè) 迁谪(zhé) B.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o) C.幽咽(yè) 暂歇(zhàn) 乍破(zhà) 转徙(xǐ) D.收拨(bō) 裂帛(bó) 钿头(diàn) 银篦(bì) 【答案】C(暂读“zàn”) 2.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①明年秋②委身为贾人妇③曲罢悯然④今漂沦憔悴⑤铁骑

突出刀枪鸣⑥整顿衣裳起敛容⑦恬然自安⑧因为长句⑨暮

去朝来颜色故⑩老大嫁作商人妇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⑦ C.①③⑧⑨ D.④⑤⑨⑩ 【答案】B(①⑤⑥⑧⑨⑩句中加点词都属古今异义,所以选B。)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B.铮铮然有京都声沛公然其计,从之 C.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得复见将军于此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答案】C(C项均为介词,在。A项,助词,附在词或词组后构成名词性“者”字词组,用来指代人,可译为“……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动词,认为……正确;D项,动词,写,作/动词,认为。)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自言本是京城女 C.轻拢慢捻抹复挑商

人重利轻别离 D.低眉信手续续弹胜似闲庭信步【答案】D(两个“信”字都当“随意”讲。) 5.选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C.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答案】D(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均为省略句。) 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夸张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

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答案】B(“夸张”不正确。) 7.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答案】C(琵琶女的迟疑是因为她“无心见生人”。) 8.对下列寓情于景的句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萧瑟秋意,创设氛围,以烘托送客的情真意切。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描写映于茫茫江水中的冷月,渲染冷清、寂寥的气氛,烘托惨别之情。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沉浸于江心的秋月洁白、冷寂,烘托“悄无言”,以“寂”衬“声”,从侧面写乐声之感人。 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以孤舟、冷月与江水的寒意,烘托琵琶女“守空船”的冷寂、凄凉、悲怆。【答案】A(“以烘托送客的情真意切”不对。) 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2题。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9.小序部分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说明了写作的缘由,为全诗奠定了________的基调。【答案】地点人物情节;凄切10.第①段的诗句中有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在这些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画线句子应为第①段的第一、二、六句。其作用是烘托环境、渲染气氛。 11.第②段的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

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手法是烘托。作用是写出听众已处忘我境界,写江心秋月冷照,以烘托演奏的效果。 12.第③段是作者关于

浔阳住地景物的描写,这与诗中的哪些句子照应?这几句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些句子映衬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与上述两段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照应,有烘托作用,表达了诗人谪居浔阳的郁闷心情。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v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3.这首诗的首联除了“今”与“昔”对比以外,还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还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14.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卷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快哉亭陈师道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

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5.前两联写登高所见,先流水而后山色,在景物描写上分别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写流水,“江”与“泉”是动景,“城”与“石”是静景,所以是动静结合;山色是通过夕阳与暮霭来写的,“隐”“依”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自然景物带有了人性特点,形象而具体。 16.五、六两句融情于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在此

联中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飞鸟匆匆,云雾却舒卷自如,可以看到诗人无心与世争逐,恬淡平静、悠闲自得的心境,所以才会陶醉于斯而“兴不尽”。四、高考热点 17.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上填入李白的两句诗。(只填序号) 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

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①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②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

中仙③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⑥淮阴市井笑

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⑦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答案】②⑤(这个题不是很难,但是要吃透所给的材料才能做好。“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是整个题的关键。②⑤句都很好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信息。) 18.某校即将举行校庆100周年活动,一位成为著名画家的校友王先生寄来一幅曾经获得全国大奖的处女

作《锦绣河山》表示祝贺,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为校长办公室写了一封短信给这位校友,其中4处画线部分里有的词语用法不妥,请写出修改意见。王先生:你好!校长近日收到你获得过全国大奖的第一幅处女作《锦绣河山》①,非常高兴,已安排我们将你的作品惠存于校友作品陈列室②。你随寄的对这幅画的说明文字,我们已按你的吩咐请校庆办公室主任雅正③,请你放心。对你在绘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功,校友们感到十分自豪。再次感谢你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祝你在绘画艺术领域里获得更大的成功④。祝身体健康××××中学校长办公室×年×月×日 (1)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删除“第一幅”。(2)“惠存”改为“珍藏”。(3)“雅正”改为“略作改动”。(4)“你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可以改为“你对母校作出的贡献”。(①“第一幅处女作”重复;②“惠存”和③“雅正”为敬辞,“绵薄之力”为谦辞。) 19.有一个学者希望某集体宿舍的人们要谦虚谨慎,和睦相处,不要与邻居争吵,写了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庭前广种虚心竹”,请你写出下联。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院里休栽带刺花(要做好这个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谦虚谨慎,和睦相处”,包含了两个信息:谦虚和和睦。而“庭前广种虚心竹”中就包含了谦虚的要素,所以下一句就应该是和睦。而

且“庭前广种虚心竹”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所以下联也应该如此。“带刺花”,就是不和睦的意思,“休栽”就是要和睦。对仗要工整。)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微课教案

《忆江南》微课教案 岚皋县城关镇六口小学杨长梅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迟暮岁月写下一首名作《忆江南》,带我们去领略了他回忆中的江南。 二、了解词和词牌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就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如《忆江南》,《清平乐》,《如梦令》等。“忆江南”就是词牌名。 三、诗人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比较有名的有《长歌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诗歌史上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四、《忆江南》写作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江南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因此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这是其中的一首。 五、范读,欣赏江南图片 “江南”在地域上相当于浙江、江苏南部、上海等地。江南文化,一种细腻绵长的文化代表,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烟波画船,这些都是典型的江南画面。 六、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白居易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琵琶行 》全国大赛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课例赏鉴 ——该课例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西安) 执教/王毅军观察/贾玲 【课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 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读小序) 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 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5分钟左右)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对,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

琵琶行 练习题

《琵琶行》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湓(pén)浦口水浆迸(bèng)呕哑(ōu yā)悯(mǐn)然 B、贾(jiǎ)人轻拢慢捻(niǎn)嘲哳(zhāo zhā)荻(dí)花 C、恬(tián)然声声思(sì)钿(diàn)头银篦(bì)铁骑(jì) D、六幺(yāo)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铮铮(zhēng zhēng)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A、气度不凡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命曰《琵琶行》() A、遂命酒B、奉命于危难之间C、民不堪命矣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A、烟涛微茫信难求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六百一十六言() A、七言律诗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3.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4.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

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5.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6、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琵琶行》导学案及训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编号:gswhywbx3—006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16日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3、能认识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 1、认识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读书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16岁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刺史,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表现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 3、熟悉乐府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完整版)琵琶行练习及答案

《琵琶行》课后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n) 憔悴(jiāo)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 2.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年 ..刀枪鸣。整顿 ..衣裳起敛容。 ..长句,歌以赠之。B.铁骑突出 ..秋。因为 C.老大 ..收拨当心画。终岁不闻丝竹 ..声。 ..江口守空船。D.曲终 ..嫁作商人妇。去来 3、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同是.天涯沦落人。C.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6.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委身(托身)为贾(商人)人妇命(题名)曰《琵琶行》 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 C.出官(京官外调)恬(淡泊宁静)然自安,感斯(这)人言 D.因(因此)为(作)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 7.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贬官,降职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 B.善才:指琵琶师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 C.管弦:指音乐铁骑:身披铁甲的战马 D.教坊:唐代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击节:打拍子 8、.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 B.“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形象、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句写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心情。 D.“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显示了琵琶女所演奏乐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身外的一切。

微课文言文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上蔡苏豫中学微型课堂,我是语文老师李保定!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话题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在我们所学习的高中文言文课文和高考文言文选段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类词语。 这是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重庆卷)选段统计。 语文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选段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并且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这占到了70%剩下的30%^,又以政论类为主。换句话讲,在考试中,要么直接写政治人物,要么间接写政治人物。 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表官职变动的“专业术语”有如下几类: 授官、罢官、升职、降职、调动、兼职以及辞职这些。 今天,我们首先讲解其中两类一一授官和罢官。

是授官封:任命,授职。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赏:任命,授职。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赏双眼花翎。 征:任命,授职。主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任命,授职。主要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察、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除:任命,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拜:任命,授职。 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任命,授职。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起:任命,授职。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 二是罢官。罢、黜: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wan)、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普一》、削、免:罢免。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褫、夺、革:削除。 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三是升职 升:升官 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程鸟、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闭绝私路,拔进英隽。(《汉书?李寻传》) 迁:一般指提升。 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 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4.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琵琶行》课内巩固练习题与答案

《琵琶行》课内巩固练习题与答案 1.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1.D 明年秋:明年,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于是, 就。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 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而显露出来。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整理。今指治 理。C.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去来江口守 空船: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今指去了又来。D.“丝竹”古今都 是借代音乐。 2.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2.B 都是判断动词,是。A.使快弹数曲。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 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名词,数量。C.轻拢慢捻抹复挑。轻:形容词,轻 轻;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动词,轻视。D.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动词,哭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名词,眼泪。 3.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D (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张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4.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D (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秋水时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左右欲刃相如。 5.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1/5

琵琶行答案

琵琶行 命题人张春萍审核人王永霞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二、欣赏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案 一、文苑寻宝 1、关于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文学常识 “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三、字音 嘈杂(cáo)嘲哳(zhā)贾人(gǔ)憔悴(qiáo)江渚(zhǔ) 湓浦口(pén)六玄(yāo)铮铮然(zhēng)虾蟆陵(há)呕哑(yā)

第七课琵琶行

教案 章节 课题 第七课琵琶行并序 课型新授课课时4教具学 具 电教设 施 教科书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 教学 点 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能力 培养 点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 的相似性;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德育 渗透 点 1、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 2、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 法;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难点 1、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 法;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学法引导朗读感悟法、讲授法、研讨法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语文》教师用书

参考资料其他书籍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课后体会

教 与 学 互 动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内 容学生活动内 容 时间 1、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 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教授新课 一)把握基础,总体感知 1、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以此命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请学生勾画记 录最重要内 5 5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能力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 B.迁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 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7.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9.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1.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明年(2)秋,送客湓(p?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3)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4)。年长色衰,委身(5)为贾(gǔ)人(6)妇。遂命酒,使快(7)弹数曲。曲罢悯(mǐn)然(8),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9)憔悴,转徙(xǐ)于江湖间。予出官(10)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11)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2)。命曰《琵琶行》。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1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6)弦弦掩抑声声思(第四声),似诉平生不得志。(17)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18)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2]》。(1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jiān)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a)泉流冰下难。(2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

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2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4)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25)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a)陵下住。(26)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27)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8)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29)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30)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31)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3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3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难为听。(36)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37)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38)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39)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0)[3]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琵琶行情景式默写答案

琵琶行》情景默写练习(教师版) 一、风物的描写 1.《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通过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有:“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其中“江空月静”一句,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的————,————。两句异曲同工。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 4.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两句就借杜鹃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凄凉。 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琵琶行》中借清冷的秋月烘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悲凄心情的句子:—————,—————。 6.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二、音乐的描写 1.《琵琶行》中一共三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其中第一次写琵琶女演奏音乐的句子是从侧面来描写的:————,—————。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女在第三次演奏后,诗人的表现是:————,—————。 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时,声音由浊杂粗重转为轻细急促的句子:—————,—————。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5.《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体现婉转流利转而低沉抑郁的句子:————,—————。 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6.《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的诗句是:————,—————。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7.《琵琶行》中写音乐由清冷凝滞乃至逐渐中断的状态的句子————,—————。 7.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8.《琵琶行》中用婉转鸟鸣声和冰下水流声来比喻琵琶声的句子是:—————,—————。 8.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9.《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9.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0.《琵琶行》中对乐曲的终止写得很好:—————,—————。琵琶声戛然而止,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10.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其他 1.《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校音都很有情调的句子是:—————,—————。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主旨 2、理解作者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3、4、5段,了解琵琶女的经历,体悟其与诗人相似的遭遇,从而解读主旨,把握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 一、导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一起,于是世上便流传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什么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今天继续学习白居易遭贬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作《琵琶行》 二、品读 请读课文第4—6段3 1、诗歌中塑造了那几个人物?(琵琶女诗人板书) 2、上节课我们品读文中的音乐描写,三次音乐的摹写、多变的描写技法, 让我们了解了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技艺,同时在乐音中也似乎听出了琵 琶女心酸的故事。那么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这共 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板书) 3、除了琵琶曲,还有什么?请同学速读第5段,从文中找出解答上面问题 的句子。(音乐经历板书) 4、⑴“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找出句子后,思考“此语” 指什么? ⑵请同学细读第4段,解答上一问题。并谈谈你从本段了解到了什么? 琵琶女的经历侧重介绍什么时段,表现在哪些方面?今昔有何差异,运 用了什么写法?(京城名妓沦落江湖;少年得意老年失意;门庭若市门 可罗雀;过去欢乐今日心酸……) 5、“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诗人由此又叹息什么呢?邀请同学诵读第5段。诗人由琵琶女想到自己,不禁伤感,本段又侧重于什么时段?和上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讨:侧重描述诗人遭贬后的凄惨处境。(谪居病卧孤苦寂寞无乐无乐) 6、由听闻琵琶曲、自叙经历,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有何变化? (泪红阑干青衫已湿板书:泪) 7、再读,体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 三、悟(探究主旨的意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1)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知识链接】 1、品思题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 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号“酔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3、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学习过程】 1.填空

白居易《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湓.浦口(pén)嘲.哳(cháo)六玄.(yāo) B. 铮.铮然(zhēnɡ)贾.人(jiǎ)荻.花(dí) C. 虾.蟆陵(há)幽咽.(yè)钿.头(diàn) D. 江浸.月(jìn)呕哑.(yǎ)银篦.(bì)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惟 B. 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 C. 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夹背 D. 东船西坊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3.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弦弦掩抑 ..声声思掩抑:压抑,形容音乐低沉。 B. 老大 ..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 去来 ..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 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明年 ..长句,歌以赠之。 ..秋。因为 B. 铁骑突出 ..衣裳起敛容。 ..刀枪鸣。整顿 C. 凄凄不似向前 ..江口守空船。 ..声。去来 D. 终岁不闻丝竹 ..鞍马稀。 ..声。门前冷落 5. 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6.下列选项中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7.《琵琶行》中抒发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感慨的诗句是()。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C.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 《琵琶行》一诗中,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月微课教案2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人明月情怀的文化渊源,积累月亮的其他名称。 2.赏析诗歌中月亮的意象,总结这一意象背后丰富的思想感情。 3.体会古典诗歌的意象美,激发古代诗歌的阅读兴趣。 重点:古代文人墨客的明月情怀的文化渊源 难点:不同情景中月亮意象的内涵 课时安排:9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月亮成为诗人笔下钟情的意象,似乎古代文人都有着很深的明月情怀,这是为什么呢?“明月”意象又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赏那轮多情的明月。 二月亮的雅称 1因传说得名:“银兔”、“玉兔”、“蟾兔”、“金蟾”、“银蟾”、“玉蟾”、“蟾宫”、 “蟾蜍”“桂轮”、“桂宫”、“桂魄”“广寒”、“清虚”“望舒”“嫦娥”、 “姮娥”、“素娥” 2 依形色得名:“金轮”“玉轮”“冰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飞镜”“玉壶”“玉璧” “银钩”“玉钩”“玉弓” 3 其他:还有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与“太阳”相对,称“太阴” 从时间上看:“新月” “朔月”,“满月”“望月” 三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探源 1.中国月文化源远流长。 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

拜月、赏月、吃月饼之俗。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2.月光凄清,最易引人感怀。 月光虽明亮,但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她仍然显得有些清幽,不像太阳那样让人感到温暖,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凄清、悲凉。 因此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月为古今你我共享,最易寄相思。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月亮多代表相思。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尤其是月圆之夜,因为古代通讯技术的落后,人们只能将这份相思托明月带去。因此产生了很多月下名篇。。 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借明月抒发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思念。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因明月起思乡,借明月托相思。 4.月圆月缺,引人哲思。 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象,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 如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又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