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琵琶行 并序》 课件(1)【部编本 必修上】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
琵琶行并序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
2.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3.结合诗人与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4.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诗中的音乐描写方法。
2.结合诗人与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将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平易,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行》。
”作者简介白居易像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朝中重臣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一片混乱。
白居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五年后,唐宪宗去世,唐穆宗即位,白居易才得以调回长安。
历史背景武元衡像本诗作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年秋天,作者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遭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
创作背景傅抱石《琵琶行》生平与诗作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