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上下册科学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四年级上下册科学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四年级上下册科学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四年级上下册科学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一览表

课题序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

空气的性质1 认识空气的性质

证明空气的存在

了解空气的性质

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1.纸、杯子、水

2.气球、饮料瓶、绳子

3.木棍、2个气球、针、橡皮

4.水槽、塑料袋、杯子、2个注射器

示2

探究压缩空气的

力量

探究压缩空气力量的大

气球、气筒、吸管、绳子、胶带、铁丝

热空气和冷空

气3

研究热空气的流

热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蜡烛、纸蛇、细木棍、2个大小相同的

纸杯、火柴、细线

组4

探索冷热空气的

对流

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2个一样大的玻璃瓶、香、热水、冷水、

玻璃板、大塑料袋、水槽

空气中有什么5 研究空气的成份

1.探究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3.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3个相同的蜡烛、玻璃片、水槽、去

底的饮料瓶、木棍、红色的水、

2. 小苏打、醋、带玻璃管的塞子、胶皮

管、澄清的石灰水.烧杯.长条金属

3. 冰块、玻璃杯、卡片

热的传递6

热在固体和液体

中的传递

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热传

递方式

1.酒精灯、蜡烛、金属汤匙、试管夹

2.木屑、水、烧杯、三脚架、火柴

加热和冷却7

加热和冷却对物

体形态和体积的

影响

认识冷热变化对物体形

态的影响

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

热胀冷缩现象

1.糖、蜡烛、火柴、金属勺子、

2.固体热胀冷缩装实验置、酒精

3.水.水槽.细玻璃管.胶塞.瓶子、饮料瓶、

热水、冰水、气球、红水

吸热和散热8

研究不同物质的

吸热和散热性能

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

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油、

2个一样大的纸盒、纸板、金属片、相

同重量的油和水

水在加

热和冷却后9

水蒸发的快慢与

什么因素有关

了解水蒸发的快慢与哪

些因素有关

2个大小不同的盘子、水、扇子、湿抹

布与纸巾

声音的产生10

探究声音产生的

原因

认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

动产生的

塑料袋、尺子、饮料瓶、鼓、豆子、音

声音的传播11

固体液体能传播

声音吗?

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

果不同

沙子、水、铅笔、塑料袋、纸杯、长线、、

豆粒、牙签、鼓槌、细盐

不同的声音12

研究声音的音量

和音调

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与什么因素有关

橡皮筋、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

木棍、盒子

吃的学问13

检测食物中的营

养成份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

粉和脂肪

碘酒、土豆、萝卜、花生米等食物、纸、

滴管、白纸等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课题序号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备注

关节 1 关节作用的实验研究关节的作用木棍、夹板、胶带或

绳子等

分组

小车的运动2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

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探究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

么因素有关

计时器、小车、尺子、

垫圈等

分组

摆 3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

有关的实验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

有关

夹子、重物、棉线、

铅笔等

分组

力在哪

里4

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

影响

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玻璃弹子等分组5

探究力对物体形状的

影响

认识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橡皮泥或面粉团分组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6

探究弹性物体的共同

特征

发现物体具有弹性

弹簧、橡皮筋、钢尺、

海绵、硬币等

分组7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

长之间的关系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之

间的关系

同样的弹簧、钩码若

干个、实验记录表等

分组

摩擦力的秘密8

研究减小固体间摩擦

力的办法

研究减小固体间摩擦力的

办法

弹簧称、带钩的重

物、尺子、圆杆铅笔、

油等

分组9

研究减小液体阻力的

办法

研究减小液体阻力的办法

橡皮泥、油或洗洁

精、透明塑料瓶、秒

分组10

设计实验研究如何减

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

时所受的阻力

研究流线型物体在空气中

受到的阻力情况

根据自己的设计取

分组

降落伞11 探究降落伞下降的速

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

的因素

各种各样的降落伞、

实验记录表

分组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 w

w.5Y k J.cO m 一、填空题: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

2、骨骼具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重要组织)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5、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6、运动的速度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7、一个摆,摆锤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1)次。

8、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9、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10、刚孵出的小蚕叫(幼虫)。

11、蚕蛾的身体分为(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状)形状的。

12、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3、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14、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15、(地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7、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古道尔)。

18、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推论。

19、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20、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21、骨头中空的,里面的软物质叫(骨髓)。

2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23、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24、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恢复)。

25、肌肉除了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能保护(骨骼)和(身体)。

26、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没动),如果选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则人(在动)。

27、最早的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28、(伽利略)根据教堂的吊灯不停的摆动,发明了“脉搏计”。以后又出现了摆。

29、(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力的单位是(牛顿)。

二、判断题: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开展。(对)

2、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错)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

4、所有的调查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目标。(对)

5、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对)

6、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错)

7、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错)

8、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错)

9、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错)

10、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对)

11、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对)

12、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也停止运动。(错)

13、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对)

14、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对)

1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对)

16、不同的运动项目锻炼的效果也不一样。(对)

17、骨骼是一个完整的骨架,一块或一群都不能称为骨骼。(对)

18、膝关节的活动方式只能是屈伸;上臂的活动方式只能是旋转;肩关节即可以屈伸也可以旋转。(对)

19、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对)

20、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对)

21、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对)

22、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不会产生摩擦力。(错)

23、球、轮胎、泳衣、弹簧等物体都具有弹性,当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使其发生形变时,它们才有了弹力。(对)

三、问答题:

1、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答:大米7克、面粉9克、黄豆36克、绿豆24克、豆腐7.4克、白菜2克、茄子2.3克、苹果0.4克、花生27克、猪肉9.5克、牛肉20克、人乳1.5克、牛乳3.3克、鸡蛋15克、鲤鱼17克、对虾21克。虽然人乳、牛乳、鸡蛋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但它们所含的必需氨基酸量基本上与人体相符,所以营养价值较高,是膳食中最好的食品。

2、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答:运动能提高大脑的指挥能力,运动能延缓运动器官老化,运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运动能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运动可以预防高血压。

3、怎样预防运动受伤?

答:一、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二、做好放松和整理活动。三、大重量训练要适可而止,用大重量训练,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请人保护。四、加强医务监督和训练场地安全检查。五、注意身体的警号。六、认真总结预防伤害的经验。

4、请举出生活中包含两种以上复合运动的物体有哪些?

答:在圆形操场上跑步,直升飞机起飞、易拉罐滚动

5、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摆或是摆动?

答:钟表,秋千、节拍器

6、生活中对物体施加力以后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例子!

答:气球、橡皮泥、面粉

7、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的?

答:打篮球,跳水,乒乓球

8、力是无形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感受力的存在?

答:看力所施加的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改变和形状改变。

四、牢记:

肩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膝关节——屈伸

桡尺关节——屈伸

指关节——屈伸

肘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颌关节——屈伸

髋关节——屈伸

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力)

汽车轮胎上的纹路(增大摩擦力)

轴承中的小钢珠(减小摩擦力)

车轮上的防滑链条(增大摩擦力)

流线型的船体(减小摩擦力)

鞋底的花纹(增大摩擦力)

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增大摩擦力)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 w w.5Y k J.cO m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b31386881.html,/shti/xxkx/101882.htm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1、认识固体 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2、把固体放倒水里 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结论: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液体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3、认识液体 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 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 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 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 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A 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资料。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B 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仪器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A 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仪器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 与 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现象观察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B 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下册(10个) 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明细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明细表 实验名称实验器材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温度与气温温度计、温度填充图 要会正 确使用 温度计。 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 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 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 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 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 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 低的规律变化的。 风向和风速硬吸管、硬纸板、带 橡皮的铅笔、大头 针、透明胶带、剪刀 等 操作过 程中要 安全,仔 细观察。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3、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4、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 转动。 5、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1、风向是指()的方向。北风是由 ()吹来的风; 降水量的测量直筒玻璃杯或塑料 杯、刻度尺、纸带、 透明胶带、剪刀、 喷壶 观察数 据时要 会比较 1.分析这段时间的温度数据统计表; 2.分析这段时间的云和风的统计表; 3.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变化柱状图。 根据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描述这段 时间的天气变化。 学会了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用简易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透明的玻璃杯、盛有 水的水槽、食盐、面 粉、沙、筷子、搅拌 棒、滤纸、漏斗、烧 杯、方座支架 操作过 程要注 意变化 现象。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 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 有什么发现?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 解。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四年级上册(11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展示试题四年级(下) 一、实验名称: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大小不同的各2个)、三脚架、坩埚钳、扇子、烧杯、水、玻璃片(2个)。(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 1、在大小相同的蒸发皿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1分) 2、把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把其中一个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 精灯。( 1分) 3、实验现象: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的快。( 1分) 4、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其中一个把水摊开,观察蒸发的快 慢。( 1分) 5、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蒸发的快。( 0、5分) 6、在两块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用扇子在其中一块上扇。观察蒸发的 快慢。( 1分) 7、用扇子扇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的快。( 0、5分) 8、结论: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的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1 分) 9、自由发挥。( 1分) 10、整理器材。( 1分) 二、实验名称: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石棉网、三脚架、烧杯、铜片(铁盒盖)、酒精灯、冰块、水。(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 1分) 2、将烧杯中倒入约1/5的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1分) 3、在小铁盘中放入冰,并将小铁盘放在烧杯口上。( 1分) 4、点燃酒精灯。( 1分) 5、待杯中水沸腾后观察。( 1分) 6、实验现象: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状,过一会烧杯中有水滴落 下。( 1分) 7、结论:雨的形成就是云雾中的小水滴遇冷而形成的。( 1分) 8、自由发挥。( 1分) 9、整理器材。( 1分) 三、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圆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烧瓶、试管、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让铜球通过圆环数次,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用酒精灯给铜球加 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通过圆环。( 1分) 2、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圆环。( 1分) 3、在小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瓶塞塞紧,在液面 处做一记号。( 1分) 4、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中的液柱有什么变化。( 1分)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一、实验内容:研究土壤成份 所需仪器材料: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坩埚、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过程及步骤: 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 4.用酒精灯点燃加热土壤。 5.让学生观察变化。 6.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二、实验内容: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所需仪器材料:沙土、黏土、壤土、漏斗、大小相同的杯子、纱布、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及步骤: 1.观察土壤样品 2.放土: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3.倒水: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 4.观察比较 5.实验总结 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结果: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三、实验内容:制作肥料袋 所需仪器材料:塑料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实验过程及步骤: 1.放土 2.放入蚯蚓 3.加水 4.翻动 5.持续观察 6.交流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实验内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所需仪器材料:出芽豆、浸泡过的植物种子、放大镜、镊子 实验过程及步骤:剥开浸泡过的种子及出芽豆,观察它的结构。 实验结果:种子都有胚根、胚芽 五、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条件 所需仪器材料: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纸巾、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水 实验过程及步骤:将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分别编号,在2号中装满水,3号中铺上湿润的吸水纸,然后在4个瓶子中放同种植物的种,将1、2、3号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4号放在冰箱中冷藏。实验结果: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六、实验内容:区分直根和须根 所需仪器材料:各种植物的根 实验过程及步骤: 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观察比较。 2.介绍直根和须根。 3.学生把带来的根分类。 实验结果:直根:只有一根粗粗的主根。 须根:有很多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根。 七、实验内容:茎的作用 所需仪器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烧瓶、红墨水、小刀 实验过程及步骤:将一段芹菜插入红墨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芹菜,再切开芹菜的茎观察 实验结果: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 演示实验 1 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变化。 实验材料:温水、相同的温度计两支、烧杯 实验过程: 1.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烧杯中的温水中蘸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没浸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论:蒸发吸热。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片2、温水、试管夹 实验过程: 1、向同样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均匀受热) 3、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 步骤演示: 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 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 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 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金属盘面向下冲些小坑。 (2)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三脚架上,烧杯放石棉网上,向烧杯中加约1/5的水,在小盘中放上冰块。 (3)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有雾出现时,用试管夹夹住小盘置于烧杯口的上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 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 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小灯泡亮了。1二、"实验名称: 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 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材料: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2三、"实验名称: 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 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

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3四、"实验名称: 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的: 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 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 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木片…是绝缘体。4五、"实验名称做个小开关 实验目的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 实验器材小木块、图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等实验步骤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下册(10个) ● 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1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 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第2 / 6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由带塞针剂小药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在管外套一个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用与上面相同的方法组装的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 实验结论:根据水、煤油、酒精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小药瓶要贴上标签,不要混用。 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 试验方法: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竖立胀大。把锥形瓶取出,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如果能找到壁很薄的气球,光靠手掌提供的热量(双手握瓶),也能使气球竖立起来。 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铁垫圈一个,木板、小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方法:1.在木板上钉两个钉,便两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垫圈最好是铜的,直径要大一些。 2.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实验记录单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与实验步骤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一)体验静电现象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实验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纸屑、几个气球、绑起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实验过程: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碎纸屑被吸起来了)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头发被吸起来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把头发吸起来了) 由以上三个实验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

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这和我们了解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磁铁都有两极,相互接近时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二)连接简单电路 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器材: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目标: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步骤: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安装电池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 发光。(检查?)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小灯泡是怎样装到小灯座上的?)再连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视线要与液柱平齐。 2、实验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左手持铁环、右手持铜球,使铜球正好通过铁环;将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再放在铁环上。 实验现象: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水槽、气球、锥形瓶、热水、冷水等 实验步骤:将气球套进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先把锥形瓶放入水槽的热水中,然后放入水槽的冷水中。 实验现象:放入水槽的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然后放入水槽的冷水中,气球会瘪下去。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研究岩石的方法:用放大镜和盐酸(注意滴管的使用方法)来做

5、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器材:酒精灯、岩石(用较软的石头)、镊子、烧杯、水等 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浸入冷水中,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会炸裂,有碎岩石块掉下。 实验结论: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6、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水槽、纱布、烧杯、玻璃片、滴管、水、土壤、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土壤放在铁盘里,然后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有水蒸气冒出,同时会闻到一股气味。 实验结论:土壤里含有水分、腐殖质。 实验步骤:2用纱布包住土壤,放在水槽的水里揉搓。 实验现象:水会变浑浊 实验结论:土壤里含有细腻的黏土 实验步骤:3将土壤放在盛有水的烧杯里,用小棒搅拌,静止沉淀一会,用滴管吸水并滴在玻璃片上,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再固定加热。 实验现象:滴水的地方会留下一个圆的斑点。 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盐类。 证明空气的实验:可以用干土块放入水中。 我们的发现: 土壤里含有:水、空气、粘黏土、砂子、腐殖质、盐类、微生物等。 7、实验名称:光的传播 实验器材:带孔的纸板三块,蜡烛、火柴、直筒、弯筒、电灯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利用电 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 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电池两端直接用导 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使学生会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纪录点亮小灯泡的 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像与推测。 3、使学生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像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实验材料: 小灯泡、电池、导线等 要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 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的意义。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电 路中的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那么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 观察的重点。 学生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导线大约10厘米长,两端分别除去外包皮约 1.5厘米;干电池是1.5V的;小灯泡最好挑选电压最低的那种, 这样连接在电路中比较亮,容易观察。 有了这些材料,学生们就可以尝试着点亮小灯泡了。同时应该 让学生了解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

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才能使灯泡发光。 在此基础上,教材提供了四种连接方式,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让学生都要尝试连一连,知道哪种连接小灯泡亮,哪种连接小灯泡不亮,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亮) 2、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短路)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接触。(亮) 4、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小灯泡的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断路) 2、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知道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使学生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3、激发学生对电探究的兴趣,发展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实验材料: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1.实验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左手持铁环、右手持铜球,使铜球正好通过铁环;将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再放在铁环上。实验现象: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水槽、气球、锥形瓶、热水、冷水等 实验步骤:将气球套进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先把锥形瓶放入水槽的热水中,然后放入水槽的冷水中。 实验现象:放入水槽的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然后放入水槽的冷水中,气球会瘪下去。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器材:酒精灯、岩石、镊子、烧杯、水等 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浸入冷水中,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会炸裂,有碎岩石块掉下。 实验结论:自然界的岩石热胀冷缩会炸裂,由大变小。 4.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水槽、纱布、烧杯、玻璃片、滴管、水、土壤、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土壤放在铁盘里,然后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有水蒸气冒出,同时会闻到一股气味。 实验结论:土壤里含有水分、腐殖质。实验步骤:2用纱布包住土壤,放在水槽的水里揉搓。 实验现象:水会变浑浊 实验结论:土壤里含有细腻的黏土 实验步骤:3将土壤放在盛有水的烧杯里,用小棒搅拌,静止沉淀一会,用滴管吸水并滴在玻璃片上,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再固定加热。 实验现象:滴水的地方会留下一个圆的斑点。 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盐类。 证明空气的实验:可以用干土块放入水中。 5.土壤的保水性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上课讲义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一)体验静电现象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实验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纸屑、几个气球、绑起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实验过程: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碎纸屑被吸起来了)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头发被吸起来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把头发吸起来了)由以上三个实验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这和我们了解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磁铁都有两极,相互接近时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二)连接简单电路 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器材: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目标: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步骤: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安装电池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

四年级科学实验上下册

四年级上册(11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

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

苏教版四年级上下册科学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一览表 课题序 号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 备 注 空气的性质1 认识空气的性质 证明空气的存在 了解空气的性质 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1.纸、杯子、水 2.气球、饮料瓶、绳子 3.木棍、2个气球、针、橡皮 4.水槽、塑料袋、杯子、2个注射器 演 示2 探究压缩空气的 力量 探究压缩空气力量的大 小 气球、气筒、吸管、绳子、胶带、铁丝 分 组 热空气和冷空 气3 研究热空气的流 动 热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蜡烛、纸蛇、细木棍、2个大小相同的 纸杯、火柴、细线 分 组4 探索冷热空气的 对流 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2个一样大的玻璃瓶、香、热水、冷水、 玻璃板、大塑料袋、水槽 分 组 空气中有什么5 研究空气的成份 1.探究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3.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3个相同的蜡烛、玻璃片、水槽、去 底的饮料瓶、木棍、红色的水、 2. 小苏打、醋、带玻璃管的塞子、胶皮 管、澄清的石灰水.烧杯.长条金属 3. 冰块、玻璃杯、卡片 分 组 热的传递6 热在固体和液体 中的传递 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热传 递方式 1.酒精灯、蜡烛、金属汤匙、试管夹 2.木屑、水、烧杯、三脚架、火柴 分 组 加热和冷却7 加热和冷却对物 体形态和体积的 影响 认识冷热变化对物体形 态的影响 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 热胀冷缩现象 1.糖、蜡烛、火柴、金属勺子、 2.固体热胀冷缩装实验置、酒精 3.水.水槽.细玻璃管.胶塞.瓶子、饮料瓶、 热水、冰水、气球、红水 分 组 吸热和散热8 研究不同物质的 吸热和散热性能 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 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油、 2个一样大的纸盒、纸板、金属片、相 同重量的油和水 分 组 水在加 热和冷却后9 水蒸发的快慢与 什么因素有关 了解水蒸发的快慢与哪 些因素有关 2个大小不同的盘子、水、扇子、湿抹 布与纸巾 分 组 声音的产生10 探究声音产生的 原因 认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 动产生的 塑料袋、尺子、饮料瓶、鼓、豆子、音 钹 分 组 声音的传播11 固体液体能传播 声音吗? 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 果不同 沙子、水、铅笔、塑料袋、纸杯、长线、、 豆粒、牙签、鼓槌、细盐 分 组 不同的声音12 研究声音的音量 和音调 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与什么因素有关 橡皮筋、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 木棍、盒子 分 组 吃的学问13 检测食物中的营 养成份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 粉和脂肪 碘酒、土豆、萝卜、花生米等食物、纸、 滴管、白纸等 分 组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 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 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 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