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荧光和胶体稳定性增强型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

荧光和胶体稳定性增强型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

目录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目录............................................................................................................................. V

第一章绪论 (1)

1.1荧光量子点性质概述 (1)

1.1.1 量子点的概念 (1)

1.1.2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2)

1.1.3 量子点的电子性质 (2)

1.2 量子点的合成 (3)

1.3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 (4)

1.3.1 配体交换 (5)

1.3.2两亲性聚合物包覆 (7)

1.3.3 硅烷包覆 (8)

1.4 量子点的生物应用 (9)

1.4.1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9)

1.4.2 基因技术 (9)

1.4.3 细胞蛋白的荧光标记 (9)

1.4.4 细胞跟踪 (10)

1.4.5生物成像 (11)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12)

第二章烷基化的聚乙烯亚胺氨基功能化的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 (19)

2.1 实验部分 (20)

2.1.1 试剂与仪器 (20)

2.1.2油溶性CdSe/ZnS荧光量子点的制备 (20)

2.1.3 烷基化的聚乙烯亚胺(PEI(n)Cs)的制备 (21)

2.1.PEI(n)Cs-CdSe/ZnS水溶性荧光量子点的制备 (22)

V

荧光和胶体稳定性增强型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

VI

2.1.5 PEI-CdSe/ZnS水溶性荧光量子点的制备 (22)

2.1.6 表征 (22)

2.2实验结果与讨论 (22)

2.3 本章小结 (32)

参考文献 (34)

第三章金属化的二氢硫辛酸配体羧基功能化的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 (37)

3.1 实验部分 (37)

3.1.1 试剂与仪器 (37)

3.1.2 Cdse/ZnS荧光量子点的合成 (38)

3.1.3 二氢硫辛酸(DHLA)的制备 (38)

3.1.4 DHLA-CdSe/ZnS水溶性荧光量子点的制备 (38)

3.1.5 (DHLA)2Zn2--CdSe/ZnS水溶性荧光量子点的制备 (38)

3.1.6 表征 (38)

3.2 结果与讨论 (39)

3.3 本章小结 (45)

参考文献 (46)

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工作 (51)

致谢 (53)

第一章绪论

第1章绪论

随着对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荧光成像技术为探测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方式。许多基于荧光原理的实验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活性实验中,例如生物分子在细胞或者组织中的构象动力学、作用力和分布。最近,先进的荧光成像模式已经能在单个分子层面上探测生物分子作用力,并具有纳米空间分辨率的亚细胞结构成像。这些进展提供了一些与细胞过程相关的未知的细节,比如基因表达、蛋白质运输、信号传导和调控通路。在大多数情况下,荧光检测需要能提供信号输出或者能增强影像对比的外源荧光素。

有机染料是在生物成像和生物鉴定应用中最常用的荧光素[1]。许多染料分子,如荧光黄、罗丹明和青色素可以用于不同的实验。然而受传统染料的性能限定,例如,吸收率低和耐光性差,这对进一步开发高灵敏度广泛成像技术和高通量检测提出了很多难题。因此,科学家对开发出高质量的荧光探针有很大兴趣。同时也希望能开发高质量的荧光纳米粒子,包括荧光量子点和含染料的纳米粒子。荧光量子点在纳米材料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已经成功的应用于生物领域。荧光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子特性,如调节荧光量子点组成和大小可以控制其发射光谱的位置,用可见光到红外光来激发量子点,都可以发射荧光即宽峰激发,窄峰发射,同时激发波长分布连续,相对于传统的染料具有增强的亮度和耐光性。

1.1荧光量子点性质概述

1.1.1 量子点的概念

量子点是尺寸在1-20 nm的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纳米晶,二十世纪80年代,在贝尔实验室[2]的Louis Brus实验室和圣彼得堡的A.F.Ioffe物理技术研究所的Alexander Efros 和Alexei I. Ekimov[3]实验室最初发展了半导体纳米晶技术。Mark A.Reed在1988年第一次提出量子点这一术语,它是指把导带电子、激子及价带空穴限域在三维空间方向上的半导体纳米结构。量子点的电子运动在三维空间都受到了限制,因此有时被称为“超晶格”、“超原子”、“人造原子”或“量子点原子”。量子点通常由从II到VI族,III到IV族或者IV到VI族的一些元素组成(如,Cd,Hg,Pb等),最主要研究和应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