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分析与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223.76 KB
- 文档页数:3
高炉生产进入后期,炉型变化较大,设备破损也较多,需要对设备不断维护,高炉生产中会出现各类问题,操作指标也要及时调整。
偏料、崩料与悬料偏料。
两尺相差大于0.5m以上叫偏料。
钟阀高炉两尺相差1.0m以上也叫偏料。
偏料会破坏煤气流正常分布,能量利用率降低,使燃料比升高,降低装料调剂手段的效果;造成高炉圆周工作不均,特别是炉缸温度不均,对喷煤和下部调剂效果有较大影响;易产生炉况大凉、大崩料或连续崩料、悬料、结瘤;炉料粉末易集结在下料慢的部分。
偏料的原因包括:炉衬侵蚀不均,侵蚀严重一侧煤气流过分发展。
炉型变化不规则,变坏一侧可能有结瘤,使下料不均。
旋转布料器故障,停转后布料偏。
风口圆周工作不均,各风口进风量和风压不均。
炉料粉末多,布料时发生炉料粒度偏析。
偏料的处理办法包括:检查料尺工作是否正常,有无假象;出现偏料要避免中心过吹和炉温不足;偏料初期,可改变装料制度,采取疏松边缘或双装等办法;炉温充沛时,可铁后坐料,加3批~5批净焦,后补矿,改变煤气流分布;使用无料钟设备可采取定点布料;低料线一侧缩小风口口径,加套,严重时可堵风口;发现有结瘤要及时处理;大钟和旋转布料器工作有缺陷时要及时处理。
崩料与连续崩料。
炉料突然塌落的现象叫崩料,其深度超过500mm或更深。
不正常下料连续不断或不止一次突然塌料叫连续崩料。
崩料会使大量生料(未被加热,进行直接还原的炉料)进入炉缸,造成炉缸大凉。
炉料没预热会使热风能量损失,炉料不进行间接还原反应(矿石间接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炼铁能耗升高。
崩料的原因包括:主要原因是鼓风动能、煤气流分布、装料制度之间发生不平衡。
气流分布失衡,边缘或中心过分发展,小管道行程没及时调整。
炉热、炉凉调剂不及时,炉温波动大。
严重偏料,长期低料线引起煤气流分布失衡。
炉墙结厚、结瘤,炉型被破坏。
原燃料质量变坏,高炉没及时调整。
特别是焦炭质量变坏,炉料粉末增多,炉料透气性变差。
炉温和炉渣成分波动,形成短渣,软熔带透气性变差。
高炉冶炼炉况判断处理三字经铁冶炼稳求高顺为保要为顺须记牢一、上稳流下活缸精细勤把向量盯料变适应好防重治超前调管技合必有效二、炉异常忌急躁综分析稳准调遵下则祸自消1、墙结厚适能小风口异多崩料顶温差边温降流不稳压差高炉温低则塌料炉温高料难跑突憋压易悬料强求风多失常除其症须做到上下部配合调上疏导下活缸提炉温碱度降萤石洗热酸洗短风口径略小必要时集加焦理炉型净炉墙顺当先祸自消(莫强求追指标)2、消结厚莫急躁大思路有三方一气流边疏导二热洗加净焦三风口短径小如有效滑料少压渐稳风可保下一步最重要循序进切记牢依据点有四项边温起顶温长口渐均脱落少墙温升近正常三高时接受了方可求进中调三原则当至上风牵头平衡找两通路切要保上下部莫混调每调一须见效半月后自正常3、日操作把向量有四点至重要一料精二风口三热压四料速综分析勤细保捕趋势超前调早少动损失少4、滑尺多防炉凉减负荷控冶强如滑塌防失常加净焦减煤量上之措加疏导5、焦质差压差高缩矿批减矿角退负荷控冶强带萤石净筛网6、消粘结有一招提顶压边布焦(多环)稳气流强疏导加把力刷炉墙边效应明显好7、上亏尺下乱料风温低炉温高当务急渡乱料疏通路防失常下稳风上疏导控顶温匀赶料忌强风防悬料下一步最重要风八十尺正常多稳风莫急躁亏尺过全风要回负荷料制调两通路是方向具目的在三项净炉墙活炉缸降炉温切防凉保全风自正常8、加风难慢风长压不稳缸不好炉温下则塌料控冶强无大效急中措抽净焦均气流防凉炉停喷煤稳风量如连塌多亏料小矿批半倒流渡亏尺便疏导利加风保炉缸必要时堵风口(20%-30%) 周期到炉自好9、边不起厚没消波动小需加量流不稳重疏导风口异须防凉尺差大控冶强脱落多减风量10、无滑尺温正常R合适唯硫高析原因有三项边缘轻动能小料有变含硫长消其症有三方提R量11、上脱落有滑料压尚稳口正常(风口) 下脱落有滑料压不稳口异常(见块状) 温易下须防凉12、刚转顺则急躁求进攻追风易多环矿长批长其结果压不稳气乱跑伴滑料一抑制易悬料由此见急反向遵下则当即调中求稳边疏导稳有基加风量再回头两路找保顺行炉型跑循序进方有效13、非计划休风长恶循环易失常有三则当记牢送风前切莫忘堵风口招最高如凉炉插净焦稳回风当至上上调剂须做到矿批缩边疏导风料合自顺畅三原则互制约相辅承重在防有协调才有效14、最可怕冷悬料风难进热难长口易灌坐难消上之策慢吹烧风三十小风养喷渣铁净炉缸提炉渣待坐料必要时休风调如坐下补净焦堵风口活炉缸缩矿批退矿角多稳风慢赶料循序进定有效15、堵风口要记牢法有三量有标一匀堵交叉调二不堵两口上三偏堵不见常各侧重均有效关键在堵之量一般有三十好开炉时四十妙正负十范围调酌情定理为上16、开风口莫急躁其原则有三条风八十上料顺风口活无生降压差稳不超标(不超正常压力8%) 通风口方可操有二忌一忌开追风量下忌开过乱料其宗旨只一条保顺行稳炉况17、赶料线多技巧下料前有三要一顶温高不超二风量三十上三矿批须缩小赶料间最重要料要追风要上把三关务做到控顶温匀赶料视顶温把风调风八十尺正常注: (1) 控顶温均赶料: 一般在赶料线恢复炉况时,必要在每下一批料顶温下降后,并开始回升时,方具备再下料的条件.(2) 视顶温把风调: 随着赶料线,压力呈微状爬坡,不下料则自然平稳,同时顶温下降后回升较慢,下料后又周而复返时,则必须加风适应料柱透气性,以防难行.(3) 风八十尺正常指当加到全风的80%左右时,争取料线赶到正常水平,使风与料柱形成相适应,待正常料走上1-2小时风量则可加全.18、风与料相关照有三忌要记牢下料后忌风长加风后忌下料加风温忌连调有适应才有效19、缸冻结最难办多反复口易灌劳强大多危险消其险则有三渣铁通最为先口贯穿(风.渣.铁) 最关键开风口须顺连遵三则严把关行七保定顺转行七保:一保渣铁有通路,铁口不通渣口来。
高炉的炉况判断及事故处理第一节高炉炉况判断要保持高炉优质、高产、低耗、长寿,首先就是维持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
从操作方面来看,维持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主要是协调好各种操作制度的关系,做好日常调剂。
正确判断各种操作制度是否合理,并准确地进行调剂,掌握综合判断高炉行程的方法与调剂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炉况的内容主要就是判断高炉炉况变化的方向与变化的幅度。
这两者相比,首先要掌握变化的方向,使调剂不发生方向性的差错。
其次,要掌握各种参数波动的幅度。
只有正确掌握高炉炉况变化的方向和各种数据,调剂才能恰如其分。
常见的炉况判断方法有直接判断法和利用仪器仪表进行判断。
一.直接观测法高炉炉况的直接判断包括看出铁、看渣、看风口、看料速和探尺运动状态等,这是判断炉况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监测仪表不足的小型高炉更为重要。
虽然直接判断法缺乏全面性,并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但由于其具有直观和可靠的特点,因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观察方法,也是高炉工长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看出铁主要看铁中含硅与含硫情况,它的变化能反映炉缸热制度、造渣制度、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的变化情况。
判断生铁含硅高低,主要以铁水流动过程中火花大小、多少,以及试样冷却后的断口颜色为依据。
铁水含硅低时,在出铁过程中,火花矮而多;铁水流动性好,不粘铁沟,铁样断口为白色。
随着铁水含硅量的提高,火花逐渐变大、变少,当含硅量超过3.0%时就没有火花了,同时铁水流动性也越来越差,粘铁沟现象越来越严重,铁样断口逐渐由白变灰,结晶颗粒加粗。
看火花估计含硅量要综合看出铁的全过程。
既要看主沟火花的多少,又要看小坑出口及其他地方的火花情况,同时还要注意铁水的流速对火花的影响,一般流速快时火花多,这要与硅过低的情况区分开来。
目前大型高炉铁沟都加沟盖,很难通过看火花来判断含硅量,这时可以通过看铁样断口来判断炉温。
看生铁含硫情况是以铁水表面“油皮”多少和凝固过程中表面裂纹的变化及铁样断口来观察。
高炉炉况的判断与调节炉况的稳定是相对的,为了保持长周期的稳定,消除外界多因素的干扰,工长对炉况的判断与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炉况的调节,无非是调节四大制度,本节内容先阐述四大制度的调节,然后在讲述如何整体把握炉况,进行一般的炉况分析。
一.碱度的调整炉况的稳定,必须保证良好的炉渣流动性,而炉渣R的高低,直接影响炉渣的流动性,此外,炉渣其他成分的变化,工长们也应同样重视。
特别是Al2O3和MgO,Al2O3高于16%,炉渣的流动性明显变差,MgO在10~12%是比较合适的,但湘钢的渣相中大多只有8.5%左右的水平。
调整R时注意以下几点:1. R容易调整,但很难一步到位,计划休风时,一般考虑提早1---2个班将R校准。
2. 炉渣R调整以后,一个冶炼周期后,实际炉渣R不一定与计算的R相符,一般需1.5个冶炼周期,这是因为炉渣R比重小些,炉渣容易滞留在炉内局部区域,从而造成R的波动。
3. 炉渣的热熔比铁水要高,炉渣R的波动容易造成软熔带的波动,给炉况及煤气流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热制度的调节保证充沛的渣铁物理热时高炉冶炼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甚至在顺行和炉渣发生异常的时候,必须先保证炉渣,否则是不可能有顺行的,高炉相继发生的炉凉事故,给炼铁工作者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实际上是渣铁的物理热充沛,即渣铁的温度比较高,另外,还有铁水的化学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参数,即版报上记录的铁水含Si量,在正常的冶炼强度下,铁水Si含量高,铁水物理热亦很高。
它们是正比关系,铁水中Si的还原是在高温的条件下被还原的,铁水温度越高,炉内的矿石中Si还原条件越好,铁水Si含量越高。
但不同高炉相同的铁水化学热,其物理热的水平有一定的差别,比如某钢厂一高炉[Si]含量0.45时,铁水物理热约1480℃,但另个高炉Si约0.30时,铁水物理热亦有1480℃,这主要时与矿石中Si还原的条件不同所能决定的,这方面的知识大家可查阅一些书籍,比如“低Si铁的冶炼”方面的问题。
04.12~05.4 2#高炉炉况分析总结2#高炉从04.12~05.4月初经历了长时期的炉况不稳,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产量及其他经济技术指标均在较低水平徘徊(05.2除外)分析炉况失常及恢复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04.12~05.1,这阶段高炉的主要矛盾为:稳定气流,恢复风量。
一、失常的原因分析:1、炉况基础不好04.12初2#高炉在11月初处理炉缸中刚恢复,又遇外界原燃料条件不好及崩亏料的影响,炉缸出现恶化(12月5日~9日崩料10次,亏料1次3.9M)年休恢复时风口吹开过多,风量被迫上去,造成料行不畅,顶温高,导致管道气流,炉况失常。
2、操作炉型不规则,有局部结厚的可能,气流不稳,风量难以恢复。
3、对炉况的认识、把握、恢复上有偏差,节奏未调整好。
a)对于高炉失常的判断经历了从处理炉缸到炉腹粘再到炉身下部较高位置粘的过程;b)高炉操作者在气流的把握上存在失误,料制的使用,恢复的节奏过快,用O2的时机未把握好。
04年12月12日休风堵风口+热洗操作后,随后喷煤70kg/t.Fe,料制很快用回11档,12月14日14:42便富氧3000m3/h,两小时后因气流原因被迫17:25停氧。
同样经历12月15日加组合焦热洗后17日10:09再次富氧,19日4:36被迫停氧稳气流,料制回到C 987442O 1029844松边。
二、 炉况处理:基于对高炉炉况认识的原因,炉况的处理分两个阶段。
1、 元月4日以前,主要处理以:加组合焦热洗;加锰矿洗炉缸;上部适当松边,料制用过C 987343O 1039843,C 987442O 1029844等。
2、 元月4日开始判断炉身下部较高位置局部粘结,因此采取偏堵2#探尺方向的12#~24#加上3#,9#共15个风口,负荷退至O/C3.0,结合组合焦(1K+5H )×8,强制调整气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了元月7日、15日两次休风调整风口,更换漏水和歪小套后,气流得到控制,元月17日喷煤,料制随着风量过度到逐渐压边,元月31日,捅开18#风口,产量达6100t/d 以上,高炉基本恢复正常。
项目六
失常炉况的征兆及处理2020-10-16
《高炉炼铁操作》
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原燃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经常会产生波动,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入炉料的称量可能发生误差,操作失误与设备故障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这些都会影响高炉顺行,如不及时调整,就会发生炉况失常,顺行遭到破坏,经济指标下降,
甚至中断高炉生产,因此对高炉炉况作出准确判断、及时处理
十分重要。
项目导入
目录CONTENTS 处理崩料1
处理管道行程2处理炉缸堆积5处理低料线3处理悬料4处理高炉大凉6。
高炉炉况失常后的恢复规范炉况失常是高炉最大的工艺事故,失常后高炉的产量、质量、寿命均受到极大的影响,为减少高炉失常带来的不利后果,有必要对高炉炉况失常后的恢复进行规范,具体如下:一、炉况失常后的恢复分为四个阶段高炉失常后,炉况的恢复按照先后顺序,分为:炉温恢复阶段、顺行恢复阶段、炉型恢复阶段和炉缸状态恢复阶段。
二、炉温恢复阶段1、绝大部分的炉况失常是由于炉凉引起,充足的炉温是炉况恢复的基础。
2、恢复中退负荷和加净焦一定要足够,本着宁多勿少、宁热勿凉的原则,留有足够的余地。
3、对于由于炉凉导致炉况失常的炉子,提炉温要造成一定过热,抬高炉温基础,才有利于炉况较快恢复。
送风后能采取的提温措施都要考虑。
4、炉温基础抬起来过后,降炉温要缓,严禁降炉温过快造成二次炉凉、炉况反复。
5、基础负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随炉料结构、原燃料质量、冶炼强度等而变化的。
三、顺行恢复阶段1、绝大部分的炉况失常都有低料线,赶料线是炉况恢复的前期工作。
2、赶料线过程中要求上、下部相适应。
上部料制要相对疏松边缘,下部要堵风口、低风压。
赶料速度要和风压匹配、赶料速度要和顶温匹配等。
3、堵风口本着集中堵、宁多勿少的原则。
4、赶料过程中,顶温要逐步下降,不能下降过快,同时每一批下料前,顶温要有明显的回头。
5、压差和料线深浅、焦负荷大小相匹配,尤其是料线过深(料柱过短)、负荷过低时,压差一定要低,严防赶料线过程中悬料。
6、风压和风口数量要想适应。
一般地,最高风压=正常风压-10×堵风口数。
7、加风必须要等压力平稳后加。
加到一定的压力后,必须要上部料开始动了后才能继续加。
每次加风后要关注透气性变化,透气性降得太多要及时减回来。
四、炉型恢复阶段1、炉况失常必定造成炉墙粘结,高炉实际操作炉型发生变化。
2、炉型恢复的核心是发展边缘气流,洗掉炉墙粘结物。
3、较高炉温、较高顶温、较低风温、较大煤气量条件下发展边缘气流对洗炉墙最为有利。
4、发展边缘气流对洗炉墙时一定要考虑最大冷却能力,严防炉墙粘结物掉下后,加上高温、高速煤气流,造成冷却设备烧坏。
同钢450m3高炉高[Ti]铁、高(Al2O3)渣炉况失常分析与处理高社张润堂吴建军大同煤矿集团钢铁有限公司摘要对4#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机理及处理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铁中[Ti] 、渣中(Al2O3)异常升高是炉况失常的主要原因,采用锰矿和净焦洗炉、堵风口恢复、疏松中心气流、控制炉温、碱度、炉外出净渣铁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高炉炉况失常分析处理1 引言山西大同煤矿集团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4#高炉有效容积450m3,自2004年10月18日点火开炉以来,因设备事故频发,原燃料成份波幅大,每年均有大的炉况失常,给全厂生产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4#高炉自进入2007年后,由于不断采取强化措施,加强综合管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月攀升,利用系数达到了3.3――3.4t/(m3d),到6月下旬高炉日产量突破1600吨,其中23日产量达到1630.56吨,炉况稳定顺行。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增加,铁矿石进口量日趋紧张,价格不断上涨,为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同钢提出了“低成本战略”思路,充分利用大同周边地区资源及价格较便宜的外粉(7月份地矿比例增加到80%),导致入炉料杂,铁中[Ti] 、渣中(Al2O3)异常升高,铁水包粘结严重,炉缸不活,炉墙结厚,事前又没有一点防备,致使炉况失常。
2 炉况失常处理过程7月份前半月,高炉炉况处于稳定顺行的良好状态,各项生产指标均保持高的水平,具体指标见表17月份中班,由于上密封胶圈烂,17:16休风1小时更换,同时更换14#弯头。
复风后高炉开始加风,但明显感到高炉接受风量的能力较差,料线一直不动,20:20开始崩料,减风25kPa控制,顶压降至100kPa,矿批原来的20吨缩到18吨,布料角度同缩2度,由原来的αO935433,αC730.7628.7调整到αO933431,αC728.7626.7,逐步恢复炉况。
18日白班10:44风口工作呆滞,料慢,崩料1.4-4.1米,11:43料线5.3米,补净焦27吨,布料角度调整为αO1330,αC1328.7。
八钢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张文庆(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炼铁分公司)摘要:对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新区有效容积高炉炉况失常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总结炉况异常采取处理措施,要求高炉作业必须执行好技术规程,提前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关键词:大型高炉:炉顶煤气流;负荷八钢公司新区高炉有效容积,于年月日点火投产。
经过近两年生产实践,在高炉操作上取得较大进步。
年月高炉出现异常炉况,高炉不接受风量期间,炉身中上部有结厚现象,高炉崩悬频繁,高炉炉况完全失常,此次事故经过天处理,高炉才逐渐恢复正常,期间高炉指标及产S较差。
为此,对高炉炉况失常进行分析。
高炉失常过程年月曰高炉il划检修小时,月日中班点加入休风料,因当时高炉矿焦负荷较轻,因而休风料矿焦负荷选择较低。
至年月日:顺利开风,比讣划提前小时。
休风前气流不理想,边缘气流强,开风后在复风料反应期间,气流分布较好,但复凤轻负荷料反应完后,中心气流逐渐减弱。
具体操作:复风后恢复正常:,:风量逐步加到,值在,之后值维持在(正常炉况V)。
说明休凤料逐步在反应后,高炉料柱透气性逐渐变差。
月日中班高炉出现两次朋料,一次悬料,且风量逐渐萎缩到,炉身静压波动大且频繁,造成加凤困难。
日夜班出现连续性朋滑料,风量维持在。
白班:调整至,期间炉况有所好转,风量加到。
日:恢复至,到当日中班炉况出现异常,出现连续崩悬料并伴有管道,高炉越来越不接受风量,凤量一直萎缩,于是逐步退至,全焦冶炼恢复炉况。
风量有所恢复。
日日高炉一直退负荷操作维持,从退至全焦,炉身静压波动频繁剧烈,高炉越来越不接受风量,炉况趋于恶化,至日高炉风呈维持在,日中班高炉连续悬料,不下料,高炉坐料操作后,铁水温度严重不足,观察高炉风口至风口发红,炉缸温度严重不足,同时风口漏水灌渣,中班悬料后坐料造成个风口灌渣,炉缸有趋凉现象,高炉炉况完全失常。
炉况处理本次炉况处理恢复正常分为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一般炉况处理阶段,从月日日计划休风,高炉检修完开风后,高炉压差偏高,炉身静压波动大,气流分布紊乱,高炉风量只能维持在(正常风量)同时毎班有悬料,管逍和大量小崩料,月曰退负荷,月日退负荷,白班炉况正常,风量维持在,但值较高在以上,中班炉况突然恶化,:悬料后高炉不接受风S,凤量萎缩期间连续悬料,第一阶段处理炉况失败,炉况恶化。
高炉特殊炉况处理技术(总4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专家顾问王维兴:高炉特殊炉况处理技术(上)低料线料线;低于正常料线以上叫低料线,时间在1小时以上.•低料线的危害;打乱了炉料的正常分布,使料拄的透气性变坏,炉内煤气流分布失常,炉料得不到正常预热和正常还原,是造成炉凉和炉况失常的重要原因.。
低料线会使高炉顺行变坏,炉温向凉,生铁含硫升。
高1-2倍。
风渣口易破损低料线易损坏炉衬,打乱软熔带的正常分布,易造成炉墙结厚和结瘤,也容易烧坏炉顶设备。
低料线;的炉料到达软熔带时,高炉难操作。
炉料透气性差,风量和压差不对应。
•低料线的原因;生产不稳定.高炉顺行变差,崩料或连续崩料;懸料坐料形成低料线,特别是顽固懸料坐料形成低料线特别深;设备故障不能上料或上料慢。
以及原燃料供应不上等。
•低料线的处理;要充分认识低料线的危害。
根据炉顶温度(不超过250℃)高低,适度减风,控制好料线,要确保炉顶温度不能超出允许最高值(300℃),保护好炉顶设备(启动炉顶打水设备,但不能打水过多)。
减风是赶料线的最好办法。
但不适宜于长期低料线作业。
减风、低压时间不超过2小时。
为补偿炉料加热不足,防炉凉,低料线一定要轻焦炭负荷,要根据料线的深度和时间而定,一般轻焦炭负荷10%——30%。
•设备故障;减风到高炉允许的最低水平,只要风口不来渣。
故障消除后,要先装料,撵上料线后,再加风。
上料过程中要补净焦。
故障处理时间长,不能上料,要抓紧组织出铁,铁后休风。
•上料设备故障之后,可先上几批焦,后补矿石。
但焦炭上料设备故障,不允许先上几批矿石,后补焦炭的做法。
•炉况不顺的高炉低料线的处理一定要慎重。
要防止恶性懸料。
可采取减风与控料线相结合的办法,风压平稳是前提。
炉子已懸料,要先装料,后坐料。
•赶料线到炉料碰撞点时,可改1-3批倒装料,以疏松边缘。
•低料线的炉料到达风口区时,如遇风压高,高炉炉况不顺,可改1-3批倒装料或适度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