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60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一位评论家说他是“实用主义神圣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M.怀特)。
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詹姆士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个人简介约翰·杜威约翰·杜威,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生于佛蒙特州,在佛蒙特大学读书。
后来他在霍普金斯大学的赫尔门下学习。
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受欢迎。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
这十年是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时期。
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退休。
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
生平介绍杜威在公元1859年10月20日出生,他诞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
他的家乡在新英格兰的维蒙特州的贝林顿。
这个地方向来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
杜威小的时候有点害羞,并不是很聪明的小孩,不过他很喜欢看书,是大家公认的书虫。
他在中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当地的维蒙特大学就读。
大学的时候,杜威修过希腊文、拉丁文、解析几何及微积分,大三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大四时,他才更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能的领域。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
1882年,杜威首次发表论文,这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全国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鼓舞。
后来,杜威拿到博士学位,也结了婚,他六个孩子中最聪颖的老三后来不幸因病夭折,对他和太太的打击很大。
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杜威五步教学法(Dewey's Five-Step Teaching Method)是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包括五个步骤,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这五个步骤分别是:
1. 创设情境(Setting the stage):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与实际经验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提出问题(Presenting the problem):教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問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3. 进行假设(Making assumptions):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
4. 推理验证(Deductive reasoning and verification):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对假设进行检验,修正错误,完善解决方案。
5. 总结推广(Generalization and extension):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杜威五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助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经验与自然》〔美〕约翰杜威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经验与自然》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著作,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经验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经验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杜威在书中指出,“经验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经验的一部分”(杜威,2021)。
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经验主义将经验视为个体心理现象的局限,强调了经验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经验不仅仅是感觉和心理的产物,而是个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观点为经验主义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杜威还强调了实践在经验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实践是经验的起点,也是归宿”(杜威,2021)。
实践不仅是人们获取经验的方式,也是经验得以验证和实现的途径。
这一观点体现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书中,杜威还批判了传统哲学将经验与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
他指出,传统哲学过于注重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忽视了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实际联系。
这种做法导致哲学脱离生活,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杜威认为,要真正理解经验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走出书斋,关注个体的生活实践。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借鉴杜威的观点,注重个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以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世界。
同时,我也将关注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哲学成为指导我行动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杜威,约翰. 经验与自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第二篇范文从教育视角重读《经验与自然》——对杜威经验主义哲学的再思考《经验与自然》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重要著作,书中对经验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
从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部著作,可以发现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强调了个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经验不仅仅是感觉和心理的产物,而是个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杜威教育思想编辑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目录1杜威简介2思想内容3精髓1杜威简介编辑约翰·杜威,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柏林顿市人口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
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解析: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一著作有很多地方的书名为《民本主义与教育》,让大多数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民主主义与教育》全名《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旧译《民本主义与教育》。
2思想内容编辑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是指以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的一种教育理论。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达到某种预先设定的目标,而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杜威看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标准化的评估,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
他主张通过实践、体验和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与他人的合作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
他主张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从中反思和总结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民主的过程,学生应该参与到教育的决策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师还需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然而,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有人认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忽视了学习的规律和纪律。
另外,实施杜威教育无目的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不适用于所有的学校和教师。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它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然而,实施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约翰·杜威(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约翰·杜威在学术生涯中,曾先后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长期任教,并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
杜威一生推崇民主制度,强调科学和民主的互补性,民主思想是他众多著作的主题。
与此同时,他也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改革者之一。
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他还创立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其太太担任学校校长。
杜威的思想曾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曾到访中国,见证了五四运动并与孙中山会面,培养了包括胡适、冯友兰、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国学大师和学者。
杜威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学者之一,2006年12月,美国知名杂志《大西洋月刊》将杜威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0名。
己未
甲戍 3癸酉壬申辛未庚午已巳戊辰丁卯丙寅乙丑93甲子
辛卯
甲午
此身强杀浅,喜中晚年六十余载火木佳运,成就了一位著名哲学家,甲子运壬辰年,岁运辰子会水,冲尽午火用神,卒。
教育行业领导者的重要事迹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的未来发展的基石。
在历史长河中,众多教育行业领导者通过他们的智慧、热情和承诺,推动了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改善了无数学生的条件和生活质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几位教育行业领导者的重要事迹,他们的贡献不仅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未来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约翰·杜威(John Dewey)重要事迹:- 作为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倡导者。
-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被动接受。
”- 杜威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倡导通过实践和探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他创立了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实际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影响:- 杜威的教育理论对20世纪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方法的革新,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2.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重要事迹:- 玛格丽特·米德是一位著名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她通过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
- 她在作品中阐述了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强调教育应尊重和促进学生的文化多样性。
- 米德的著作《文化与承诺》中提到,“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这一点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解。
影响:- 米德的工作促进了跨文化教育的兴起,使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文化差异,并寻求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3. 马丁·特普尔(Martin Tupper)重要事迹:- 特普尔是英国的教育改革者,他致力于改善工人的教育条件,提倡终身教育理念。
- 他创建了多所技术学院和成人教育中心,为工人阶级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
- 特普尔还提倡通过函授教育为远程地区的者提供教育机会。
影响:- 特普尔的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后来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强调教育不应受年龄限制,而是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要谈教育哲学,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教育哲学,哲学以最简洁最基本的形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延伸到教育哲学即以最基础的方式来思考整个教育世界,然而,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如果没有教育哲学,人们就不会思考人类的教育事业,只需人云亦云,赶时髦或不求改进,教育哲学就是要让知其所以然,并指导人们去实行不盲从、不演习习惯的教育(杜威在华教育演讲)。
杜威教育哲学社会基础是民主社会,在民主社会中,资源是共享的、开放的,每个人有均等的教育机会。
他教育哲学的精要是实用主义,批判传统教育中学科与生活断绝联系,导致社会与学校分离,最终导致社会的不公平,这恰好与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从做中获得快乐和知识,让儿童热爱学习和生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非常赞同杜威关于“做中学”的观点,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但若能促进其学习的发生,“做”一下又何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更喜欢游戏或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学得更快,并且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紧密地与生活相结合。
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阶段的学生,以及活动或游戏的方式。
我认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就此辍学,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而在中等教育阶段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联系实际来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回到实际中,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或方案。
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儿童在还没有懂得这个社会的状况前,就去研究政治,这是荒.唐可笑的。
杜威的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我理解为生活主义,中国的成语叫“学以致用”,一种知识学习了如果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作为炫耀或显示地位的东西,这种教育是极其失败的。
现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理工科专业学的知识远远落伍于现今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教育有何用处?可是要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合拍,谈何容易。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家们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各种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性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实践性作业的教育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
一、实践性作业的教育家1. 爱德华·德·博诺爱德华·德·博诺是实践性作业的倡导者之一,被誉为“思维训练之父”。
他主张通过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他的著作《六顶思考帽》中,提出了六种不同的思考方式,旨在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 约翰·杜威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实践性作业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赵志坚赵志坚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教育改革先锋”。
他主张将实践性作业与课程改革相结合,通过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实践性作业的教育价值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性作业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学生需要学会沟通、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性作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性作业的教育实践1. 课程设置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性作业。
杜威实验主义经验这些
实验主义是一种重视实践的哲学流派,它强调从实践出发,认为实验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它认为,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客观真理,并且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对客观事物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因此,实验主义强调实验,认为实验是认识客观真理的最重要方法。
经验主义和实验主义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图来概括:经验主义是实践的基础,实验主义是实践的具体实施方式。
经验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最终途径,实验主义则认为实验是认识真理的最重要方法。
这两种哲学流派都强调实践,但仍然有不同之处。
实验主义的主要思想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的。
他认为,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家可以通过实验获取真实的客观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客观事物。
他还认为,实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因此可以帮助科学家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经验主义和实验主义都强调实践,但仍有不同之处。
经验主义将实践作为认识真理的基础,而实验主义则认为实验是认识真理的最重要方法。
实验主义的思想源于约翰·杜威,他认
为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获得更准确的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客观事物。
从这两种哲学流派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践的重要性,可以从中研究到认识客观真理的方法。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讲义一、杜威的生平及成书背景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于1859年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市。
其父是个零售商。
1879年,他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两年。
1882年,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至1884年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以后,他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教哲学。
1889年,他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系主任。
1894年改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和教育系主任。
在这里,他为了进行教育实验并施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于1896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
这所学校是他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创办实验学校的目的在于“检验作为工作假设的来自某些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
实际上,实验学校就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实际应用。
杜威通过教育实践为写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材料。
从1904年起,他去纽约哥仑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直到退休时为止。
他曾一度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和哲学会会长。
1952年杜威逝世,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到处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
杜威的教育论著很多,主要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思维术》、《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是杜威最重要的一本教育著作,也是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最集中的综合阐述,是一部内容渊博、值得深入挖掘的名作。
该书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迫切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适应工业革命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种问题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应运而生。
二、篇章结构全书共26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教育性质(第1——6章)第二部分讲述教育过程(第7——17章)第三部分讲述教育价值(第18——23章)第四部分讲述教育哲学(第24——26章)第一部分教育的性质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出发,提出生活的更新通过传递,教育则是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