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饼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56.29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贵州茶叶种植中茶饼病的流行与防治贵州茶叶生产是贵州省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茶叶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是决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贵州茶叶种植过程中,茶饼病往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病害。
茶饼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茶树病害,如果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导致茶树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茶饼病的成因茶饼病的病原菌是茶饼病菌,是一种真菌感染,常常在潮湿、高温、通风不良、水分过多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由于贵州的气候和环境较为湿润,加上一些不良的种植习惯,才导致了茶饼病的流行。
茶饼病最初的症状是茶树的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水渍,逐渐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黑斑,形状像中国传统花饼或糕点,所以被称为“茶饼病”。
二、茶饼病的流行和危害茶饼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贵州的茶叶种植过程中,受到茶饼病的影响茶园常常会出现大面积的损失,茶园内的茶叶叶片被感染后,会逐渐变成黑色的饼状物,这些饼状物会生长扩散到茶叶的其他部位,包括嫩枝、嫩叶等地方,导致这些部位的失水、枯死、脱落,这不仅影响茶树的生长,甚至会影响茶叶的质量,使其含鞣酸、咖啡因等有害成分增多,口感变得苦涩。
三、茶饼病的防治措施茶饼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施肥茶树营养不良和某些元素缺乏都是导致茶饼病的原因之一,因此,适量施肥可以提高茶树的免疫力,预防茶饼病。
2、勤奋的修剪与补剪保持茶树枝条通风,减少湿度滞留是预防茶饼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茶树的长期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和品种,合理地进行修剪、摘心、开松等工作,保持枝条通风,防止茶饼病的发生。
3、防止积水茶树生长需要均衡的水分,但五湖四海来的积水却往往是茶饼病病害的一个重要导因。
在茶园内,常常存在湖坑和水沟,它们会在雨天积水,为茶饼病的发生提供温床,所以要注意茶园内的排水。
总之,茶饼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茶树病害,对茶树种植和茶叶的质量产量带来很大影响。
只要在种植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定期杀菌、提高茶树的免疫力、积极预防病害的发生等,就可以有效地预防茶饼病的发生。
茶树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我国是茶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叶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保健饮料,亦是重要的传统出口创汇农产品。
但茶树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面临着病虫的危害,最终导致茶农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天敌,掌握综合治理的有效方法,成为了夺取茶叶优质高产的关键点。
1茶树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1.1我国茶树病虫害发生总体情况我国幅员辽阔,茶区分布广泛,各地气候适宜,环境多样,因此病虫种类繁多,区系复杂。
据调查,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茶树害虫,我国有400多种,造成经济损失的有50~60种。
这些害虫以昆虫为主,少数为螨类。
茶树病害近100种,常见的病害约30多种,害虫约40多种。
从全国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来看,茶树害虫的种类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我国四大茶区茶树害虫种数呈现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的趋势。
其在全国各名茶区都有较为严重的害虫种类。
茶树病害则以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的较为严重,病害种类较多;北方茶区如陕西、山东等省份则情况较轻,病害种类较少。
1.2茶树主要芽叶、茎、根病害茶叶芽叶病害主要有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芽枯病等。
其中茶白星病、茶饼病以高山茶区发生较为严重;茶芽枯病则在浙江、湖南等省份为常见病害。
成叶和老叶以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为主要病害,全国各地都有这些病害发生。
主要的茎病有在江南及南方茶区发生较为普遍的红锈藻病;老茶园中常见的地衣、苔藓、膏药病以及在局部地区茶园发生的茶胴枯病、茶枝木腐病。
根病主要分为根腐病类和茶苗根结线虫病。
在南方茶区根腐病类以茶红根腐病和茶褐根腐病为主,华东和北方茶区以茶苗白绢病和紫纹羽病为主。
茶苗根结线虫病在全国范围内的茶区中都普遍发生且较为严重。
1.3茶树主要害虫种类①叶蝉类,如小绿叶蝉,在全国为范围的名茶区内都有发生。
②螨类,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其中茶跗线螨在西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局部发生严重。
茶饼病的防治中文名称:茶饼病英文名称:Tea blister blight中文别名:疱状叶病、叶肿病、白雾拉丁学名:Exobasidium vexans Masse为害作物:茶为害症状:为害嫩叶和新梢,花蕾及果实上也可发生。
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先为淡黄色水渍状小点,后渐扩大为圆形、平滑而光亮。
病斑正面凹陷,淡黄褐色,背面突起,呈馒头状,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突起部萎缩成淡褐色枯斑,边缘有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
发生严重时,病部肿胀,卷曲畸形,新梢枯死。
病原菌形态特征:分类属性:分布区域: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以云南、贵州、四川以及海南省为害较重。
发病特点:以菌丝体在活的病叶组织中越冬。
次年春季,当平均温度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
担孢子随风飞散(一般在夜间释放),飘落到新梢嫩叶上,在水膜中孢子发芽,侵入组织,经过3—18天后,产生新病斑;3—12天后,其背面出现白粉状物,继续飞散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病害不继扩大。
担孢子怕光照及高温,因此,在广东海南茶区,本病在夏季停止发展,病菌在荫蔽处越夏。
一般发生期在春、秋季。
高山飞山谷飞阴坡茶园,由于多雾露,日照少,湿度大,气温低,因此发生严重。
施肥不当,采摘、修剪及遮荫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发生也多。
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
病害通过调运苗木作远距离传播。
流行动态: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检查在调运苗木时,应加强检查,禁止从病区调动带病苗木。
发现病苗应即处理,以防止病害传入新区。
2.加强栽培管理勤除杂草,砍伐遮荫树,清除茶园及周围的野生灌木,促使通风透光良好。
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尽量少留嫩叶在茶树上,以减少侵染机会;选择适当时期修剪,使复壮后抽伸出的新梢在病害流行期,已达1个月以上叶龄或使新梢抽生时,避过病害发生期。
如海南省冬季修剪,宜在12月中下旬进行,20天内完成,以使病害发生期无新梢存在,可减少侵染基地。
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宜都市茶饼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极为严重的植物病害,对茶树种植业产生了极大威胁,
已经成为茶产业的头号哮喘。
茶饼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茶树品种,土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存在关系。
在宜都市这
种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由于湿度大,气温高,土壤含水量高,是茶饼病的高发地区。
茶树品种的不同,叶片的生长速度,软度和厚度也会影响茶饼病的发生和流行。
此外,茶
树的营养状况和土壤壤质也是茶饼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1.随季节变化,春季和秋季是茶饼病的发病高峰期,而夏季相对少见。
2.茶树下层的叶片易于被感染
3.茶饼病的传播速度快,具有感染隐蔽性和周期性
4. 茶产量大幅下降。
1. 深耕松散土地,加强土壤养护和改善酸碱度,培育更健康的茶树品种。
2.充分运用微生物和天然植物杀虫剂来应对茶饼病的侵袭
3.及时的查缜防病情
4.充分的病害防治培训,协调茶园管理者和茶民
综上所述,茶饼病是目前茶产业面临的头号哮喘,其严重性值得重视。
在茶饼病的防
治上,传统农药防治基本失效,而绿色防控技术是目前茶饼病防治的主要方法,这方面天
然材料有大量需求和研究,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
为了保证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监测并控制茶饼病,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贵州茶叶种植中茶饼病的流行与防治摘要:茶饼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真菌寄生在茶树的嫩叶上,对茶叶造成的损伤。
因此,茶饼病的发生极大了影响了贵州茶叶的产量与质量。
大量的真菌繁殖对茶叶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解决并根除茶饼病成为当前茶叶种植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结合贵州当地茶叶种植过程中的茶饼病形成原因、症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茶饼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贵州;茶叶种植;茶饼病;流行与防治,引言:茶叶市场广泛,具有较大的种植价值。
当前在我国的很多省份如云南和贵州等地具有大量的茶叶种植基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贵州省的茶树为例,占全国种植面积的近20%,当前,茶树种植业已经成为贵州的优势产业之一。
但是影响茶叶种植的关键原因是茶饼病,该并是由真菌感染茶树嫩叶而引起的病害,该病传染性较强,如果不加以防治将会影响整个茶叶种植区域。
鉴于此,本文接下来将重点介绍贵州省茶饼病以及发生的环境因素,为加强茶饼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一、病原菌的特点及生长环境导致茶饼病的病原体属于真菌,与细菌不同,很多真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该菌能够在15℃以上以及25℃以下的环境温度下生存。
一旦温度高度25℃,该菌的死亡率则大大的提高。
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仅需要十分钟即可将该真菌全部杀死。
该致病菌在形成孢子的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湿度,一般大大于80%以上,越高越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而孢子存活的最低空气湿度为50%[1]。
以上结果表明,茶饼病的出现可能是低温和高湿环境造成真菌大量繁殖,继而导致茶叶损伤。
在很多高山中间,空气湿度较大且温度较低,这时候容易滋生该致病菌,当这些致病菌寄生在茶叶上时将会引发茶饼病二、茶饼病的特征茶饼病的发生需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环境温度低,湿度大,导致致病菌的滋生;其次,致病菌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茶树的嫩叶上;第三,嫩叶的病变过程颜色变化,绿色-浅绿色-黄绿色-透明斑点-红褐色,最后慢慢形成圆形的病斑。
45-46.[3]张艳玲,齐丹,王佩佩.猫爪草块根•分株繁殖对产 量与化学成分的影响[安黴农业科学,2008,36 (32):14147-14148.[张艳玲,孙万慧,杨俊杰.遮光处理对猫爪草生长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2016,0 (55)33-34.[张艳玲,孙万慧,胡孔峰,等.栽培密度对猫爪草产科並蚩农植物医生科曰思农ZHI WUYI SHENG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河南农业科学.2013,42(4)110-120.[张艳玲,齐丹,吴月红,等.不同栽培密度对猫爪草 果期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河南农业科学. 2008,12(20):104-106.[7]张艳玲,孙万慧,尹健,等.信阳猫爪草主要病虫害 及防治方法初探[]信仰农林学院学报.2015,1 (25):107-108.K荼树荼饼病综合防治方法李志伟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是衡量茶叶好与坏的/个重要标准。
茶树是常绿植物,叶部病害种类较多,尤其是近几年茶饼病对茶树的为害较为严重。
该病害使茶叶 产量降低,品质明显下降。
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均有发生,以西南云、贵、川三省茶区发病最重。
关键词:经济作物;茶饼病;综合防治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芽与叶片,是茶树芽叶的 重要病害之一。
其分布较广,在信阳地区为害也较为 严重。
茶饼病是一种低温(平均气温在15 ~ 20 T :)、髙 湿真菌性病害,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信阳毛尖 闻名天下。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 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一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 带过渡区。
大体上,以淮河干流河床为界,南部为北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性半湿润 气候。
年平均气温15.1 ~15.3年均土温16.9 ^,降雨丰沛,年均降水日数102 - 129 d 年均降雨量 900 ~1 400 mm ;空气湿润,年均相对湿度77% ~ 80%。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保障茶叶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茶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茶树苗木、种子等进行严格检疫,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同时,对于新引进的茶树品种和苗木,也要加强检疫,确保不带入潜在的病虫害。
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以下是一些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高茶树的抗逆性。
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磷、钾肥,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能力。
3、及时修剪:修剪可以去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修剪还可以使茶树通风透光,提高抗病能力。
4、清洁茶园:定期清除茶园内的落叶、枯枝等,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对于已经发病的茶树,要及时清除病枝、病叶,以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物理防治措施:1、灯光诱杀: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茶园内设置杀虫灯,可以诱杀多种害虫。
2、色板诱杀: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在茶园内设置色板,可以诱杀多种害虫。
3、人工捕捉: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生物防治措施:1、天敌保护: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例如,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可以控制蚜虫、粉虱等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2、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同时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污染。
例如,使用苏云杆菌等细菌性农药,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使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和病害。
茶树病虫害防治茶,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其品质和产量与茶树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而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常常给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做好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茶树常见的病害有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等。
茶炭疽病主要危害成叶和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后渐变为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
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呈不规则形,褐色,后期病斑上有黑色小点。
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病叶最初呈现淡黄色半透明小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正面凹陷,背面凸起,上生白色粉状物。
茶树常见的虫害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等。
茶尺蠖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叶片吃光,使茶树变成光杆。
茶毛虫幼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取食,被害叶形成半透明网膜斑,后期呈枯焦状。
茶小绿叶蝉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
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病害的滋生和传播,而干旱则可能加重虫害的发生。
茶园的生态环境也对病虫害有影响。
单一的茶树种植模式容易导致病虫害的集中爆发,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可以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有助于控制病虫害。
为了有效防治茶树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茶园管理是基础。
合理修剪可以改善茶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和病果,集中销毁,能有效减少病原和虫源。
合理施肥,增强茶树的抵抗力,避免偏施氮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其次,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螨等,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物理防治也是常用的手段。
使用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安装杀虫灯诱杀蛾类害虫;人工摘除虫苞、卵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