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杀菌剂防治茶树茶饼病的效果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31.53 KB
- 文档页数:2
茶园杀菌剂波尔多液的使用
波尔多液杀菌剂可以防治茶树叶病,但是要特别注意杀菌剂使用时的用量和时间,且喷药最好在晴天进行否则会因增加铜离子浓度而易出现药害。
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杀菌剂,呈天蓝色的悬浮液。
毒性低,主要成分是碱式硫酸铜,有良好的悬浮性和黏着力,在茶树上喷施后不易被雨水冲刷。
碱式硫酸铜不溶于水,喷施在茶树叶表后经空气、水分、二氧化碳的作用下逐渐释放出可溶性铜离子,发挥杀菌作用。
制剂为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防治茶树叶病(如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应在发病前期喷施以发挥其保护效果。
防治茶树茎病应均匀喷施,使在茎部有一层药液保护,对茶树上的地衣苔藓也有良好的防效。
由于波尔多液稳定性和黏着力都很好,施药后至少应间隔25天方可采摘,不然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并会造成高的铜残留。
世界各国规定茶叶中铜残留限量标准多在100~150毫克/千克,我国规定茶叶中的铜残留限量为60毫克/千克。
因此,不宜在采摘茶园中使用,但可在秋季封园后和非采摘茶园中使用。
注意事项:喷药最好在晴天进行,天冷、潮湿、多雨时不宜使用,否则会因增加铜离子浓度而易出现药害。
不能与酸I生农药混用。
家蚕对波尔多液很敏感,因此在茶桑混种地区要谨慎使用,以免引起家蚕中毒。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茶(铁观音)中文学名:茶树科:山茶科Theaceae 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属:山茶属Camellia 界:植物界种:茶树 C. sinensis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域:真核域Eukary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英文名:tea plant目:杜鹃花目Ericales茶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
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
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裂后露出种子。
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主要病虫害据统计,我省茶树害虫共有389种。
为害重的有20~30种,占总数的7%,其中大多数在生产过程当中不必用药防治。
一、茶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剌吸为害:造成叶片的叶尖叶缘枯焦。
芽叶萎缩,严重时整个茶园似火状。
对茶叶的品质影响很大,可造成茶叶碎片多,涩味重。
成虫产卵为害: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是芽叶生长受阻,传播病害。
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我省一年发生8~9代(高山茶园)或12~13代(平地茶园),,冬季以成虫在向阳避风的茶园或杂草上越冬。
每年发生主要集中有二个时期(高峰)。
主峰在5~6月份,主要为害夏茶。
此时是全年为害最重的时期。
次峰在9~10月份,主要为害秋茶,在有此地区发生也十分严重。
(3)此虫寄主多如豆类、麦类和禾本科杂草。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虫情调查据宋寿龄1995年报道:对小绿叶蝉的调查,用95%机油乳剂加3~5%凡士林充分溶解后作粘着剂,使用时,涂擦在搪瓷盘上用拍打法检查盘中的成及若虫的数。
此方便准确,同时不受时间的限制。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茶园适用农药适宜于茶园中使用的化学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
目前适用于中国茶园的农药有如下种类:敌百虫:对黑刺粉虱、小绿叶蝉有一定的效果。
使用剂量一般为每亩90%结晶体100~125g(合1000倍稀释液)。
安全间隔期5~7天。
敌敌畏:对卷叶蛾类、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食叶类害虫的幼虫有特效,并可兼治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黑刺粉虱。
使用剂量为每亩80%乳剂75~150g(合1500倍稀释液)。
安全间隔期6天。
乐果:对部分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茶梢蛾幼虫的蛀叶阶段有良好效果。
每亩40%乳剂用量为40~62.5g(合2000~3000倍稀释液)。
也可兼治黑刺粉虱、茶尖绵蚧、日本龟蜡蚧、角蜡蚧。
每亩40%乳剂用量100~125g(合1000倍稀释液),安全间隔期10天。
马拉硫磷:可用以主治各种盾蚧、蜡蚧、黑刺粉蛾、茶黄蓟马,兼治小绿叶蝉、茶迟蠖、卷叶蛾类,对茶叶螨类只有杀成螨和幼螨的效果,对螨卵无效。
每亩50%乳剂用量100~150g[合800倍(蚧类)~1000倍稀释液(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其它害虫)]。
安全间隔期10天。
亚胺硫磷:可用以主治各种蚧类,兼治茶尺蠖、小绿叶蝉、茶黄蓟马、黑刺粉虱等害虫。
对茶叶螨类的成螨、若螨有杀伤力,但对螨卵无效。
每亩25%乳剂用量100~150g[合800(蚧类)~1000倍稀释液(其它害虫)]。
安全间隔期5(雨天)~7(晴天)天。
杀螟硫磷:对茶尺蠖、油桐尺蠖、卷叶蛾类、刺蛾类等害虫有特效,且可兼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日本龟蜡蚧、茶长绵蚧等害虫。
使用剂量为每亩50%乳剂100~150g(合1000倍稀释液)。
安全间隔期10天。
辛硫磷:具强触杀作用,兼具胃毒作用,对尺蠖类、刺蛾类、蓑蛾类等鳞翅目食叶类害虫的幼虫具特效,此外对多种盾蚧(如长白蚧、椰园蚧等)和蜡蚧(如角蜡蚧、龟甲蚧)、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也有良好效果。
只有短的残效,必须在喷药后三天左右重复喷药才能杀死新孵化的幼螨。
Z i x u n t a i茶饼病是国内外茶树上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在我国茶区分布广泛,近年来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茶树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被列为湖北省检疫对象。
茶饼病的病原是坏损外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1.发生危害特点1.1发生范围2016年3月起,恩施市进行了茶饼病的普查工作,各茶叶主产区均有发生,且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如在鄂茶10号上,发病严重时候,一个叶片上近20个病斑,龙井43上发病也比较严重。
1.2症状特征茶饼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幼嫩芽叶和新梢。
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至红褐色半透明小点,后扩展为直径3㎜~12㎜不等的圆形疱斑,病斑处褪绿黄化,正面凹陷,背面凸起,个别情况下,正面凸起,背面凹陷,隆起的表面生灰白色霉层(担子和担孢子)。
后期,霉层逐渐消失,病斑萎缩,凹凸部位变得较为平整,病斑中间呈暗褐色至深褐色,边缘呈灰白色,形状圆形或具棱角,病健部界限较明显,发病严重时数个疱斑融合,导致叶片枯死。
叶柄和新梢发病,一般只表现轻微肿胀,有时则肥肿呈瘤状,表面也产生灰白色粉状物,最后瘤状物渐渐萎缩变为暗褐色,使病部以上的叶片和新梢枯死。
1.3流行规律茶饼病菌发育和入侵适温为15℃~25℃,超过25℃病菌存活能力急剧下降,35℃1h死亡。
担孢子形成和萌发的相对湿度高于80%和90%,相对湿度小于50%担孢子很快死亡。
担孢子怕光和热,阳光下经0.5h~1h就失去萌发力。
低温高湿是大发生的重要条件,当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阴雨多湿条件有利发病。
当气温高于31℃,且连续光照超过4h,病害发生受到抑制。
地处二高山多雾的茶园,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病情指数显著增加,一般情况下该病发生在较高海拔地区(400m以上),当海拔在800m以上时病情指数可达10%以上。
且阴面茶园病害显著重于阳面茶园。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保障茶叶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茶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茶树苗木、种子等进行严格检疫,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同时,对于新引进的茶树品种和苗木,也要加强检疫,确保不带入潜在的病虫害。
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以下是一些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高茶树的抗逆性。
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磷、钾肥,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能力。
3、及时修剪:修剪可以去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修剪还可以使茶树通风透光,提高抗病能力。
4、清洁茶园:定期清除茶园内的落叶、枯枝等,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对于已经发病的茶树,要及时清除病枝、病叶,以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物理防治措施:1、灯光诱杀: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茶园内设置杀虫灯,可以诱杀多种害虫。
2、色板诱杀: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在茶园内设置色板,可以诱杀多种害虫。
3、人工捕捉: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生物防治措施:1、天敌保护: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例如,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可以控制蚜虫、粉虱等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2、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同时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污染。
例如,使用苏云杆菌等细菌性农药,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使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和病害。
两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初探王希;陈振华;舒宽义;黄向阳;赖伍生;钟玲【摘要】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及造林树种之一,经济价值极高.炭疽病是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之一,但目前尚未有登记的农药用于油茶炭疽病的防治.为筛选出安全、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杀菌剂,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茶饼病》,设计并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12.5%氟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41.67、62.5mg/kg、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50mg/kg对油荼炭疽病均有较好防效,第2次药后20d的防效均高于70%.【期刊名称】《农药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油茶炭疽病;防治药剂;田间药效【作者】王希;陈振华;舒宽义;黄向阳;赖伍生;钟玲【作者单位】江西省农药管理局,江西南昌330096;江西省农药管理局,江西南昌330096;江西省农药管理局,江西南昌330096;江西省农药管理局,江西南昌330096;宁都县植保植检站,江西赣州342800;江西省农药管理局,江西南昌33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S481+.9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又称茶子树、茶油树,系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广泛栽培[2]。
油茶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及造林树种,榨其种子所得之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清味香、耐贮藏且营养丰富;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4%,易被人体吸收消化,有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属天然绿色食品,有“东方橄榄油”之称。
油茶副产品包括茶枯、茶壳和茶粕。
副产品茶枯经深加工可提取残油、茶皂素;茶壳经提取可用于制作糠醛、木糖醇、栲胶、活性炭和培养基等[3]。
油茶炭疽病(Collectrichum capsici)是油茶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油茶产区均有不同程度为害[4],引起油茶早期落花、落果造成油茶茶果产量减少20%左右,严重时减产超过50%。
茶饼病怎么防治?茶饼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常见问题】茶饼病怎么防治?【专家解答】茶饼病是茶树芽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各地茶园均有发生,危害严重。
现将茶饼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茶饼病的危害症状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叶背面下陷。
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膨肿并扭曲,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
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二、茶饼病的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
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当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85%以上时,阴雨多湿的条件有利于发病,一般春茶期3~5月和秋茶期9~10月间发生严重。
丘陵、平地的郁蔽茶园,多雨情况下发病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荫茶园发病重,多雾的高山、高湿凹地茶园发病重。
三、茶饼病的防治技术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茶饼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
2.清除杂草、枯枝,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
3.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
4.发病初期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2~3次。
5.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三唑酮)3500倍液,残效期长,发病期喷药1次即可。
6.非采摘茶园也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0.2~0.5%硫酸铜液或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以保护茶树。
7.采搞茶园如喷施波尔多液,可于春茶前或每季采茶后各喷1次,喷后20天方可采摘。
【本人结语】做好茶饼病的防治,是保证茶树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当引起重视。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茶饼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