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迥异的绘画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绘制、涂抹等手段在画布、纸张等媒介上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技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留白的美感。
中国绘画笔法多样,常见的有写意、工笔、泼墨等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面常常通过色彩、构图等手段在留白中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中国绘画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而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等流派中,画面的写实性更加重要。
西方的绘画风格强调逼真的写实效果,追求光影透视的表现和画面中的细节刻画。
西方绘画也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和整体性美,强调留白和笔墨的运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逼真的写实效果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二、审美理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感,强调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有“意境”、“气韵”、“神韵”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被提及。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也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感。
三、艺术技法中西方绘画在艺术技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毛笔、水墨、颜料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强调笔墨和墨色的运用对画面的影响。
而西方绘画主要通过调色盘、画笔和画布等材料来实现画面的创作,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对调色、明暗、透视等技法要求较高。
西方绘画中还有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美术史的发展不是某个或几个所谓优秀民族的事,也不是能说是某几个民族优秀文化影响的现象。
在通往美术文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贡献。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 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董源《潇湘图》: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
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
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
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1/ 5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
这是江南乡野间的生活场景,是画家眼里的真山水,这里没有苍山夹乱流的险峻,而是草木葳蕤的绵延。
这里没有仙风道骨今谁有的禅问,而是平平常常的大自然、真生活。
在这幅画中,董源用细细密密的点子皴,由远及近、由疏及密,由淡及浓,呈现出云霭雾气,烟水微茫的一片江南。
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忘却宠辱,寄情其间。
想来,董源的受宠,还是得益于画面上呈现的一派澄静气象的, 1000 多年前,偏安江南的南唐王室,只有这片青山绿水是聊以慰藉的。
画派风格分类绘画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风貌。
在绘画领域中,画派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画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群画家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和表现方式,因此产生了某种风格的绘画流派。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画派,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风格。
1. 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其特点是强调色彩和光线的变化。
印象派的画家喜欢在户外直接观察自然,用大量的快速笔触来表现视觉印象。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德加、马奈等。
2.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强调情感和内在体验的表达。
表现主义的画家们喜欢用夸张的形式和色彩来表现内心的冲动和情感。
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有基立克、舒尔茨、贝克曼等。
3. 立体派立体派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强调几何形式和透视关系的表达。
立体派的画家们喜欢将物体分解成几何形体,再重新组合,以达到表现立体感的效果。
立体派的代表画家有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等。
4. 抽象派抽象派是20世纪初期在欧美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表达。
抽象派的画家们喜欢将物体的形象去除,只保留色彩和线条,以达到抽象的效果。
抽象派的代表画家有克里姆特、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
5. 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新表现主义的画家们喜欢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社会问题和人性的黑暗面。
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有基普林格、克莱斯、波尔凯等。
6. 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强调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的表达。
波普艺术的画家们喜欢将流行文化的符号和图像引入绘画中,以达到反映当代社会文化的效果。
波普艺术的代表画家有沃霍尔、莱希滕斯坦、洛斯特尔等。
以上介绍的几种画派,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了解这些画派,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当然,这些画派只是绘画领域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画派和流派,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富春山居图》与《向日葵》作者:周莹珺高一(6)班内容摘要:在美术的发展史上,中西方拥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绘画艺术,它们思想内涵不同,它们作画原料、技巧不同。
但当它们相互碰撞时,一种化学反应产生了,它们相互交融,一起进步与革新!关键词:中国小墨画,西方油画原料,绘画技巧,碰撞与融合,梵高与《向日葵》,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一、中西方不同的绘画技术(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人。
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小墨,浅降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赵孟頫并称“元四家”。
他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
并且曾以卖卜为生。
因为生活的坎坷,寒暖自知,他所画的画一致地有两种风格,一为浅降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另一为小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
在黄公望晚年时定居在今天的富阳市内,他情钟于富春山水。
79岁的高龄也未能阻止他终日不辞幸劳地奔波,观察那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之壮阔。
炉火纯青的技法夹杂着生活,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一幅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真实亲切。
世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吴洪裕的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每天乐不思蜀的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说要焚烧此画作为陪葬。
幸运的是,吴洪裕的侄子及时将其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的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半,前段较小称作“剩山图”,后段较长,称作“无用师卷”。
(二)梵高与《向日葵》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牧师家庭,今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
1890年7月份的时候,因为受到精神病的困扰,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后来又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那时他37岁,一位天才的画家便向着天堂上去了。
他死前的两年,也是他35岁时,梵高从巴黎来到了阿尔勒,一个法国南部的小城。
《向日葵》就从那蕴育出来,其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充斥每一个细胞,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温度就像跃跃欲试喷出的岩浆。
宣讲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宣讲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国历代绘画自古至今,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世界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点,形成了多元、丰富的绘画大系。
本文将从不同历代的绘画风格、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读者呈现中国绘画的辉煌历史。
1. 先秦绘画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绘画主要表现为岩画和陶瓷彩绘。
先秦绘画以“敷漆画、点石画、雕木画”为主要形式,受周代礼乐制度的影响较大。
先秦绘画注重线条的简洁流畅和色彩的对比鲜明,常以人物、动植物和神灵为题材,表现出一种淳朴、神秘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有《鸟兽面纹陶瓷盘》、《人物走兽纹陶壶》等。
2. 汉唐绘画汉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体现在壁画和绘画器物上。
汉代绘画受到东汉永兴宫壁画和西汉马王堆帛书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绘画风格。
汉代绘画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为主要题材,注重表现对象的形态和神韵,同时注重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
代表作品有《永兴宫壁画》、《二虎戏珠》等。
唐代是中国绘画的黄金时期,唐代绘画家以李思训、吴道子、张萱等为代表,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格局。
唐代绘画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要题材,注重环境氛围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同时注重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代表作品有《蛮石图》、《九马图》等。
3. 宋元绘画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的又一个高峰期,宋元绘画以北宋的“文人画”和南宋的“工笔画”为主要代表。
宋代文人画强调意境与诗情,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合理性,主张“画以诗意”、“诗以画意”,同时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代表作品有黄公望的《巨山雉栖图》、米芾的《脱口秀画》等。
元代工笔画以写实精细见长,注重细节描绘和色彩的细腻处理,作品形象逼真,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有赵孟頫的《郁金香图》、董源的《溪山行旅图》等。
中国绘画三大派系中国山水画至北今,始分北方派系,南方派系和北势南气派系。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李、关、范的画风,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
当今山水画大家邱汉桥实为北势南气山水画派之宗,他汲取南北不同画派之精华,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风格个性,为当今中国山水画派开创了新的体系。
被当今许多艺术理论家评论为“含古接今”。
与北方派系,南方派系同时誉为中国绘画三大派系。
北派山水派系: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
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是李成。
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
”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
米芾又谈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
”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它的表现形式。
“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
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
济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两山,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邻,历来文风颇盛。
沁河由西北截太行而出,两岸峭壁如削,谷幽水长。
荆浩故里位于今县城东北十五里的谷堆头村,现存荆浩墓遗址。
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是各有特点;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兀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
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区别。
绘画作品风貌
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风貌。
以下是几种常
见的绘画作品风貌:
1. 写实主义:写实主义是一种追求真实和细节的绘画风格。
这
种风貌的绘画作品以精确的描绘和细腻的表现力为特点,力图将事
物呈现得尽可能逼真。
2.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一种追求抽象和表达感觉的绘画风格。
这种风貌的绘画作品通常不关注物体的外貌,而更注重表达艺术家
的情感和思想。
3. 油画:油画是一种常见的绘画媒介,具有独特的风貌。
油画
作品通常以颜料和油性介质为主,色彩鲜艳、层次丰富,能够表现
出丰富的细节和质感。
4. 水彩画:水彩画是一种使用水彩颜料的绘画技法,具有清新、透明的风貌。
水彩画作品色彩柔和、流动性强,常用于表现自然风
景和人物形象。
5. 素描:素描是一种以简单线条勾勒出形象的绘画形式,具有独特的风貌。
素描作品通常以黑白或灰色为主,能够表现出明暗、质感和立体感。
绘画作品风貌的选择取决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目的。
不同的绘画风貌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
梵高的画风演变及其艺术特点梵高是19世纪末荷兰著名画家,他的画风极具个性化,深受后人喜爱。
但梵高的画风并非一成不变的,经历了许多转折和演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梵高的画风演变及其艺术特点。
一、早期风格梵高早期的画风源于荷兰的大师们,如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家博格曼和蒂特斯。
梵高继承了绘画家的传统题材箱和作画技法,创作出了许多早期的代表作,如《荷兰风景》和《公园的大道》等。
这些作品受到了日本版画的影响,可以看出他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的矛盾和不协调,但鲜明的色彩和浓烈的个性特点已然表现出来。
二、后期风格后期梵高的画风最为人熟知,他采用了强烈的色彩和线条,表现出独特的表现风格。
梵高的画作大多细致入微,如《星夜》、《向日葵》、《医生盖特曼的肖像》等,都展现出他精湛的笔触和对色彩的把握的独树一帜的风格。
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倾注在画作之中,每一笔都表达出他深厚的内心感受。
三、精神世界梵高在画作中不仅仅是为一些物体或者人物作画,更是画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
他的画作总是展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
他的画作都充满着对自我的探究和对美的追求。
他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些与他个人经历相关的事物,如吸盐的工人和自己的母亲等等。
四、技法梵高的画作细节非常丰富,他可以用点线面去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或者形态。
他的作品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绘画技法,如色彩分层、明暗交替、点描和线条渲染等等。
这些技法使得他的画作更加生动动感,体现出他独特的创意和构图格局。
总的来说,梵高的画风演变中经历了艺术技法的升华和深度探讨,表达出他深厚的内心感受和对美和理想的追求。
他的画风独特又富有个性,梵高这位艺术大师的画作永远是人们心中的经典。
唐代人物画的艺术风格与成就唐代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风格之一,它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唐代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唐代人物画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唐代人物画注重形象的写实性。
画家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精确的构图,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面上。
他们善于把握人物的神态、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以及服饰、发髻等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第二,唐代人物画追求表现人物的气质和个性。
画家通过对人物的神情、举止和衣着等方面的描绘,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
他们善于通过细微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人物的风采和品味,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
第三,唐代人物画注重人物与背景的结合。
画家通过绘制背景的山水、建筑和花鸟等元素,使人物形象与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的画面效果。
他们善于运用透视和远近法,使人物与背景之间产生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
唐代人物画在艺术成就上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
唐代人物画家以王维、顾恺之、吴道子、韩干等为代表,他们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但都对唐代人物画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维是唐代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他以山水画和人物画闻名于世。
他擅长以淡墨轻描的笔法,描绘人物的神态和形象,他的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诗意。
顾恺之是唐代人物画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他以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精湛的技法而闻名。
他的人物画以细腻的线条和精确的构图为特点,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情和气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生动。
吴道子是唐代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是唐代宫廷画院的画师,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描绘人物形象。
他的人物画以造型逼真和色彩鲜艳为特点,他善于运用光影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韩干是唐代人物画的另一位重要画家,他以潇洒飘逸的笔触和奔放豪放的构图而闻名。
论迥异的绘画风格
姓名:龙瑞
学号:10022154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
专业:广告学
论迥异的绘画风格
龙瑞10022154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关键词:绘画风格欧洲、中国、美国
如果说谈到欧洲、中国、美国艺术风格方面的话,那么不得不谈到的一点就是绘画了。
欧洲,中国,美国三个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在绘画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
首先我们说说他们各自的整体风格,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无论是多么的历史悠久和地域辽阔,在绘画方面总会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特色风格。
其中,中国画就是以自然成趣,意境深远为其特点。
中国画所追求的是对事物外在形象的写意,与欧美所追求的写实不同,作者们更多的是借物抒情,因而,其画出的与事物相似度有多高并无什么太大的关系,最要紧的是能够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情感,并且达到虽形不似而神似的最终目的。
这样的风格形成跟封建社会的中国下的固有思想有着极大的关联。
当然与当时的绘画工具和手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欧洲则是以入木三分,真实感人为其长处。
如果说中国画是将实物画出来后意象化作为一个感情抒发的桥梁,所追求的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话,那么,欧洲的画家们在表达感情上则更为直接,视觉上也更加直观。
欧洲这种写实主义的产生,不同于中国绘画风格产生于封建礼教之下,而是与当时的宗教有着极大的关系。
直到进行了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才渐渐出现了违背写实主义的印象画派、超现实主义等等画风的出现。
另外,对于美国而言,由于在历史最初,将美国这片土地开发出来的便是欧洲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绘画风格与欧洲有几分相似,也是以写实为主。
直到美国独立之后,才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特有风格,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写实,只是在表达情感上,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方式和说法。
其次,我们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来谈谈这三个地区绘画风格的变化。
每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历史长短和连续性并不一样,文明的起源早晚也不尽一样,随之的文明转型快慢不同,从而文明表现得方式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文明兴起是很早的,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的绘画艺术史也是极其长的。
然而由于中国在过去的几千年中,都是不停的经历着朝代的更替交换,而每个朝代或者是几个朝代由于统治者的思想,往往会在一定的时间上存在着相同点。
欧洲文明兴起较为晚,大概要晚于中国一千年左右,而美国的绘画史正确的来说要从17世纪才真正开始。
夏朝时,中国的封建王朝已经建立,此时中国的绘画已经经历了石器时代的历练,开始步入了更高一级的绘画追求。
在夏朝和商朝中期以前,中国绘画在着色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追求,但是其色彩的考究,并非为绘画本身的美观,而是为了追求合乎礼教的用意,当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周朝。
到了商朝中期(大约公元前12世纪)以后,欧洲开始出现了绘画艺术。
欧洲的绘画艺术起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人是生活在神话时代的,各种神话为希腊人的想象力奠定了基础。
所以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几何纹风格的小雕像等。
其主要用途并非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陪葬。
而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7世纪。
到了公元前7世纪,中国大约是进入了东周时期,然后开始了纷乱的春秋战
国。
春秋时的作品:《王逸除词注》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神灵、橘诡及古圣贤怪物行事”。
《说苑》中有说道:“齐有敬君者,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
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其妻对之”,以此可以推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绘画渐进紧密。
与此同时,欧洲先后出现了三种讨回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这些风格的来源是欧洲人对于陶器样式和外观的不断追求。
其中,红绘风格的代表作是绘在双耳瓶上的《迎春图》,画面上有三个人正在向天空中眺望飞过的燕子,画中有文字:“长者说:看,燕子!青年说:是的,想赫理克里斯发誓!少年说:对,那是春天来了。
”
随后,中国不久之后进入了以山水为名的唐朝,此时的绘画已经开始更加的追求流畅的线条所表达出来的意向,随后的魏晋南北朝非常发达的人物画也是在此基础之上所发展的。
而这一时期的绘画发展,更多的是跟宗教有关系,当然,更深层次的追究的话,还是封建王朝的君主专政所有的产物。
在这同一时期,欧洲绘画开始真正的步入了写实主义之中这是由于古罗马人更加务实,其艺术没有那么多浪漫色彩,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特点。
因而此时绘画艺术更多的是实用主义的,强调个性的。
之后,
中国步入了五代,五代的花鸟画达到了一个顶峰,此时的中国不再是那么单调的水墨画,反之,着色画更为画家们所青睐。
但是,依旧没有跳出写意之列。
中国绘画到了宋代,开始进入了文学化时期,即此时的绘画往往会跟文字相结合。
而此时所主流的是泼墨一派和笔墨注重细润的院体画。
元代时期,绘画多是为了表现个性,而不局限于工整华丽。
而明代时,由于派别分歧,各自为谋,所以绘画风格,非常复杂。
中国五代到宋朝这个时间段内,欧洲几乎是出于中世纪。
中世纪在人们眼中有黑暗的涵义。
在宗教的约束之下,人的创造力受到损害,人的在我意识处于昏睡阶段,灵魂完全受上帝支配。
先后经历了早期的基督教绘画艺术、拜占庭绘画以及哥特式绘画。
中世纪时期,文字的还不十分普及,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宗教选择了通过绘画来传播教义。
早期基督教绘画艺术就是在此基础之上诞生的,其特点为抛弃写实,多用象征、抽象、寓言的方式绘制神像。
而拜占庭绘画风格是多样的,东方式的绘画艺术,与基督教早期墓穴壁画中所流露出的艺术观念,在拜占庭艺术中得以相互融合吸取。
而随后的哥特式风格则主要是为了冲破宗教的束缚,因而被人们形容为在中世纪黑暗丑陋的生活中的一篇美丽动人的童话。
中世纪之后,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的原义是指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思想的基础上,获取新知的运动。
文艺复兴时代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恩格斯在讲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写道:“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艺术界群星荟萃、流派纷呈的时代。
在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变革中,先后涌现出佛罗伦萨画派、罗马画派、威尼斯画派、热那亚画派和那不勒斯画派等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
之后中国则进入了清朝,清朝时期,由于通过绘画作为传教工具的传教士受到诸位皇帝的其中,很多中国画家开始更多的参用西洋画法,开始更加的写实。
到了近现代和当代,由于世界各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画的风格也越来越多而杂。
17世纪之后,由于思想进一步解放,欧洲开始频繁的出现新的绘画风格,其中有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现实主义绘画、印象画派、野兽绘画、超现实主义等。
而这一时期,美国的绘画开
始出现。
17世纪时,欧洲殖民者登陆现在的美国,由于殖民者都是清教徒和荷兰的新教徒,他们都反对宗教,所以他们带来的绘画风格便是当时风靡欧洲的“巴罗克”风格,这群陌生大陆的开垦这,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怀念着以往的生活,所以此时期的绘画主要是贴近生活,尤其是肖像画。
到了美国独立之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摆脱了殖民之后,美国开始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景画派---哈得逊画派。
然而,好景不长,随后在美国爆发的南北战争又使人们赶到迷茫和不安,从而在美国又掀起了一场赴欧狂潮,绘画风格几乎与同一时期的欧洲相差无几。
二战的爆发,虽然美国没有产生类似于毕加索那样的大画家,但是为美国后来的创作积累了很多,这一时期,是美国探索其独特个性的阶段。
在一段时间积累后,美国形成了以马蒂斯为代表的粗狂的野兽主义风格。
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现代艺术风格“精确主义”出现,后来有先后出现了抽象表现主义以及波普艺术,成为美国的特色绘画风格。
欧洲、中国以及美国这三个地区,由于绘画艺术的起源有早有晚,连续性也不尽一样,所以最后呈现出的绘画风格也不同。
而且每个地区绘画艺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自然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地区的绘画风格正在进一步的融合以及同化。
但是,无论如何,最终各个地区还是会保留自己的风格。
尽管最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也不可能是绘画风格统一化,因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思想。
绚丽各异的绘画风格还是会存在于世!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史》:郑昶,团结出版社
《图说西方绘画艺术》:伊丽达等,上海三岭书店
《美国艺术》,郭西萌: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