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15.41 MB
- 文档页数:69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宇宙和谐的追求。
从古代的唐宋画家到近现代的艺术家,中国山水画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鉴赏。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
张大千的山水画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巧和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的作品以笔墨浓郁、构图独特、气势磅礴而著称,其中《长江三峡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 于非闇(1901-1984)于非闇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独创了'虚实氤氲'的艺术风格,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
他的作品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构图独特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秋山秋水图》。
3. 黄胄(1915-1992)黄胄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赏。
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泼墨技法,创造出了独特的山水画效果。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夏日》。
4.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以其激情澎湃、气韵生动而著称。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情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白马山图》。
5.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
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松林图》。
这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课题: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课时: 1课时课型: 欣赏类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教材分析: 此课是欣赏表现造型学习领域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尝试等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了解中国现代艺术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设置教学深入展开的情景级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具准备: 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时间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想)教学手段设计意图组织教学1-5分钟检查学生课前准备1、保持课堂安静2、对所讲的内容进行预习起立,师生间互相问好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好习惯引入新课2-5分钟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1、专心听老师讲2、思维跟着老师走3、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出示油画《开国大典》)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讲授新课15-25分钟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
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
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
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
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
近现代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和发展,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下面将介绍几位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擅长运用写意的手法,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气势磅礴,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山水情怀。
2. 黄宾虹(1865-1955)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相融合,提出了“中西合璧”的绘画理念。
他的作品《白洞山图》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简洁大气,富有现代感。
3.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他以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写意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山水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严谨,笔墨流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4.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独特的笔墨技法和创新的艺术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以上仅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一部分,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贡献。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也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美术教案-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引言现代美术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它代表了中国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变革。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艺术家2.掌握欣赏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1.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美术的起源和影响因素–重要时期和代表性作品: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2.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艺术家–齐白石:中国画大师,擅长花鸟画和山水画–吴冠中:油画家,代表作品有《巴黎春天》、《红色娘子军》等–赵无极:抽象艺术家,代表作品有《无题》系列和《寂静之间》等–袁隆平:农艺学家,也是一位业余画家,擅长水彩和炭笔画3.欣赏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观察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4.创作实践:根据学习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进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展示作品,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艺术家2.展示法:展示并分析具体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4.创作实践: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作品进行创作实践,并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1.引入:通过图片和简短视频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起源和影响因素2.讲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影响,并介绍该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艺术家3.通过PPT展示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美术作品,并解读其背后的主题和情感4.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对于中国现代美术的理解和评价第二课时:中国现代艺术家欣赏1.引入:通过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和简介,介绍齐白石、吴冠中、赵无极和袁隆平等中国现代艺术家的贡献和影响2.欣赏齐白石的花鸟画和山水画,分析他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3.欣赏吴冠中的油画作品,讨论他的艺术思想和表达方式4.欣赏赵无极的抽象艺术作品,分析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理念5.欣赏袁隆平的水彩和炭笔画,了解他在农业科学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平衡第三课时: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方法和技巧培养1.引入:通过展示具体作品,介绍欣赏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学习观察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了解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来解读作品3.分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思考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信息4.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比较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思想5.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幅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分享给全班第四课时:创作实践和总结反思1.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进行创作实践,鼓励他们将所学的观点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评价3.进行总结反思: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4.结束语: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中国现代美术,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和能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作品评估: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构图、色彩运用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3.反思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反思,评估学生对于中国现代美术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扩展活动1.参观当地美术馆或艺术展,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和作品欣赏2.邀请当地艺术家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分享创作经验和艺术理念3.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结束语通过学习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实践,我们希望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鼓励他们成为自主、创造性思维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欣赏吴冠中作品1、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
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赵无极作品2、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
1921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北京。
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
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
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
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
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
2013年4月9日下午,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丁绍光大型壁画《美丽的西双版纳》3、丁绍光,1937年生于陕西。
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
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
1980年七月,赴美定居。
自1986-96年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
著名美籍华人画家。
现定居美国加州洛杉矶。
杰出的现代艺术家,11岁时就显示出不凡的创造力和才华,开创出闻名中国画坛的“现代云南画派” 。
范曾泼墨写意国画作品4、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家、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美术作业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赏析傅抱石(1908年-1968年)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是中国美术学会创始人之一,也是山水画、花鸟画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以奇特的构图、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笔触而闻名,对中国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傅抱石的作品《保俶塔》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赏析。
《保俶塔》是傅抱石于1963年创作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是以保俶塔为题材,展现了傅抱石独特的绘画风格。
保俶塔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古老的砖石结构的浮层式木构宝塔。
傅抱石以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色与建筑艺术相结合,传递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这幅作品的构图非常独特,整个画面被分为两个部分。
居中的是浓郁的绿色山川,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
傅抱石通过夸张的笔触和明快的色彩,充分表现了山川景色的壮丽与美丽。
这种色调的运用和对细节的突出加强了整幅画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对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画面的左上角,傅抱石描绘了一片深红色的屋顶。
这种鲜明的色彩选择与背景中的绿色山川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屋顶看起来更加鲜艳夺目。
这种对比可以表达出傅抱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推崇,也是他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致敬。
而在画面的右下角,傅抱石描绘了保俶塔的宝塔身影。
保俶塔是古老的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钦佩。
傅抱石通过对保俶塔的描绘,使得整幅画更具传统文化的气息,并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向宝塔。
傅抱石在画中的山川、屋顶和宝塔都以夸张的线条和饱和度鲜艳的色彩进行描绘,这种表现方式使画面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他运用了独特的审美观点和绘画技法,通过简化形象、凝练笔触和丰富色彩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无限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而且令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傅抱石的作品《保俶塔》集中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杰出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建筑物和色彩的处理,向观者传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和钦佩。
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材作品素材1、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年)徐悲鸿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这时徐悲鸿正在印度访问,在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引荐下,徐悲鸿拜访了印度圣雄甘地,并在印度的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先后举办画展。
画展由泰戈尔撰写序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4月,徐悲鸿喜闻国内传来鄂北大捷,非常高兴,他感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此,他以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了一件作品,以表达他的这种思想,就是这幅《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说,古代有个叫愚公的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王屋和太行挡住了去路,为了方便,愚公就准备把这两座山挖掉。
可有个叫智叟的人却说,这样两座大山,你一辈子也挖不掉,算了吧。
但愚公并不气馁,他说,我挖不掉不要紧,还有我的儿子,儿子之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挖下去,一定能够成功。
从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就可以明确看出徐悲鸿创作此作品的用意了。
2、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湿壁画,1508—1512)米开朗基罗(意大利)米开朗基罗(1475—1564)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
雕刻方面的著名代表作有《大卫》、《摩西》等,绘画方面的重要代表作有《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西斯廷教堂祭坛画》等,建筑方面的代表作有圣罗伦佐教堂图书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等。
其中《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杰作。
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
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平方米,但由于屋顶是券拱形结构,画面略呈曲形,实际面积达500平方米,乃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
提出由米开朗基罗来完成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的任务,原来是出于心怀嫉妒的建筑师布拉曼特(1444—1514)的主意,他企图以此使缺乏绘画创作经验的米开朗基罗当众出丑,达到贬低米开朗基罗的目的。
现代画家周亚女,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世界中文作家协会会员。
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
少时曾研习透明水彩画。
主攻工笔花鸟画。
上溯黄荃画风,清丽典雅、细腻含蓄,尤擅牡丹等花卉。
作品多次入展省市级画展并入画册。
获2003全国茶花书画大赛优秀奖。
曾赴欧洲文化交流,观摩借鉴西方绘画,持“绘画最终是审美的胜利”的信念。
与绘画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中华散文》《江南》《中国花鸟画》等国家、省(包括台湾)、新加坡一级文学美术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文学美术评论若干。
获多项全国性散文大赛优秀奖及作品入编《华夏散文经典》等多种专集。
宋永进1966年7月生于浙江兰溪。
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四年中,留校作品数量居全系之首,共计二十余件(包括油画、水彩、素描等)。
其中油画《有鱼的静物》被浙江美术学院正式收藏。
1999年考入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硕士课程研修班。
现为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浙江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任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系主任。
主要发表油画作品在下列全国性专业杂志上发表《美术》——(1993)《红色的休止符》《新美术》——(1999)《画具包围中的老头》《女双人体》《半边天》《三十秒》《红色的休止符》等。
《文艺研究》——(1999)《绿茶》《美术观察》——(2002)《穿过斑马线》《力聚等分结》《红色的休止符》《男人体A》等。
《艺术状态》——(2002)《门系列之二》《红色的休止符》等。
《中国油画》——(2003)《家系列之二》《艺术丛林》——(2003)《灯火阑珊处》等《美术报》——(1994—2001)《红色的休止符》《东方欲晓》等油画作品在下列国内报刊上发表《文艺报》《美术报》《青年月刊》《杭州日报》《金华日报》《无锡日报》《浙江日报》《香港商报》《信息参考》《钱江晚报》《金华晚报》《羊城晚报》《体坛报》《深圳商报》油画作品被收入下列美术史册或大型画册《中国油画大展作品集》《中国静物油画作品集》《93博雅油画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国艺术收藏年鉴》《中国现代书画名家精品润格》《纪念香港回归全国美术作品集》《中国现代艺术家作品润格》《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浙江省第三届青年美展作品集》《全国高校美术教师作品集》《当代素描艺术》主要参展1990《有鱼的静物》油画中国美院优秀习作展优等奖(最高奖)1993《红色的休止符》油画中国93博雅油画大赛大奖(最高奖)国际巡回展览(作品在北京-成都-深圳-香港-纽约-多伦多等地巡回展出,6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做了报道,多家刊物为《红色的休止符》作了专题评论和介绍,作品被海内外三十余家刊物相继转载。
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公共艺术家袁运甫四⼗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1921年7⽉,中国共产党宣告成⽴,中国⾰命的⾯貌从此焕然⼀新。
百年风⾬,砥砺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复兴正在⼀步步变为现实。
追忆峥嵘岁⽉,缅怀先辈风范,⼀幕幕如在眼前,令中华⼉⼥倍感震撼和骄傲。
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的成⽴标志着中国⼜进⼊了⼀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种相对狭⼩的空间中进⾏的。
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命美术传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成的⼀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主要是由这⼀历史主线规定的。
传统⽂化与外来⽂化的冲突,时代和⾰命的要求与艺术⾃⾝规律间的⽭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了影响。
现代历史⽂化和包括⾰命⽃争、民主⾰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中听到回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批新⼈也开始登上画坛。
⼭⽔则始于建国初期,此后随着精简的发展变化,⼭⽔画创作中所占的⽐重越来越⼤。
⼏代⼭⽔画家经过艰苦探索,逐渐形成⼀种在题材、风格和语⾔上较为契合、艺术个性相对能够得到发挥的创作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与经验,其影响⾄今不衰。
今天我们来分享袁运甫经典绘画作品。
袁运甫(1933年5⽉—2017年12⽉13⽇),1933年⽣于江苏南通。
1949年就读于杭州国⽴艺术专科学校,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学张仃艺术研究中⼼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
作为当代公共艺术的奠基者,袁运甫数⼗年来坚持在这⼀领域进⾏不懈探索。
他认为积极参与城市⽂化建设,是公共艺术⼯作者服务于社会的主要⽅式。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公共艺术已经作为⼀门新学科逐步建⽴和完善起来。
吴冠中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先生的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创自己独解,诠释自然之美,人生喻其中,竟如他艰辛磨难的经历,寻味良久……而其所著文章也育人,朴实无做作,可看,所得甚多。
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作为其生前最后一幅公开拍卖的作品,在翰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他1974年作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到2011.11.19日,他的《长江万里图》以1.3亿人民币成交。
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春雪》,《长城》。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清华大学在26日发出的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清华大学将举行吴冠中教授追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