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梧州市统计局统计公报

2014年梧州市统计局统计公报

2014年梧州市统计局统计公报
2014年梧州市统计局统计公报

2014年梧州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梧州市统计局

2015年3月25日

2014年,经济形势比预料更为严峻,困难矛盾超出预期。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围绕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奋力攻坚,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了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稳中有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4.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6.1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9.2亿元,同比增长5.0%。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60. 7:28.1。图1:

图2: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3.8亿元,增长7.0%;营业税6.5亿元,同比下降5.7%;企业所得税3.6亿元,增长

10.8%;个人所得税0.7亿元,同比下降20.9%。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4.1亿元,增长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9亿元,增长5.3%;公共安全支出7.5亿元,增长1.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9亿元,增长

2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2亿元,下降7.7%;医疗卫生支出24.2亿元,增长29.8%;住房保障支出6.4亿元,下降8.2%,交通运输支出5.8亿元,增长2.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温和上涨态势,CPI同比上涨2.1%,涨幅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与全区持平。八大类消费及服务价格呈现“六升二降”的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居首,上涨4.2%;居住类价格次之,涨幅为3.3%;其他各类价格涨幅分别为:烟酒类下降1.3%;衣着类上升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上升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0.7%。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69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5.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末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104.1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31.7亿元,增长15.9%;畜牧业产值49.2亿元,下降0.7%;渔业产值9.4亿元,增长10.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9亿元,增长14.6%。农业结构如下,图3: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03%。粮食播种面积15.9万公顷,下降2.1%;粮食总产量82.2万吨,下降1.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4万公顷,下降0.3%;其中甘蔗播种面积2861公顷,甘蔗总产量19.0万吨,下降11.8%。蔬菜播种面积7.7万公顷,增长4.9%;蔬菜总产量195.0万吨,增长4.3%;肉类总产量20.7万吨,下降0.7%;禽蛋总产量8168吨,增长0.1%。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119.5万头,增长0.2%,肉猪累计出栏164.1万头,增长2.7%;水产品产量8.8万吨,增长6.6%。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31.8万千瓦,机耕面积13.5万公顷,机收面积6.0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7.2亿元,增长10.4%。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309.3亿元,增长4.6%;重工业总产值1607.9亿元,增长11.6%。全年实现全部工业

增加值595.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2.2亿元,增长8.2%。图4: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良好。其中,总资产贡献率

42.4%,上升4.4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9.2%,下降0.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3.7%,下降3.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3次,提高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1.6%,上升2.0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97.0%,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5.8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179.2亿元,增长34.8%;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5.17万人,同比下降3.74%。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8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21家,大中型企业157家。

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3家。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0.8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2.8万平方米,增长5.9%;竣工面积84.5万平方米,上升15.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26.4亿元,比上年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876.0亿元,增长9.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1.5亿元,增长9.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更新改造投资380.6亿元,同比增长10.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6.5亿元,下降9.9%;第二产业投资459.9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投资389.7亿元,下降6.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8.0亿元,下降3.5%。商品房销售面积18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3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126.4亿元和33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3.4%;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3.7亿元和2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6.7%。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图5:

六、招商引资与对外经济

全年新签内资项目474个,其中引进市外国内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63个。内资项目(合同)资金1118.7亿元,实际到位内资额686.1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24948万美元(海关数),比上年下降29.2%。其中,进口总额74171万美元,同比下降41.4%;出口总额50777万美元,增长1.7%。在出口总额中,国有企业出口8546.8万美元,下降17.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5124.9万美元,增长5.3%;民营企业出口17104.9万美元,增长9.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3.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108.6亿吨公里,增长20.4%;公路客运周转量15.6亿人公里,增长2.2%,公路货运周转量50.2亿吨公里,增长11.4%;水路货运周转量56.8亿吨公里,增长30.3%;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3141万吨,增长4.2%。全年开通国内航线1条,民航运输起降

1211架次,航空客运量2.6万人;航空客运吞吐量4.3万人,航空货邮吞吐量20吨。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61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8.5公里。

全年末全市各类机动车保有量62.6万辆,比上年增长6.5%。其中,汽车128872辆,增长15.2%。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111148辆,比上年增长18.3%。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亿元,增长17.5%;电信业务总量21.4亿元,增长11.3%。

全年末全市已有星级饭店30家;旅行社29家;A级旅游景区(点)9个;星级农家乐30家;工业旅游基地4个。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9.0万人次,同比增长4.2%;国内旅游人数127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1%。累计入境收入6547.8万美元,增长16.0%;国内旅游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年旅游总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长

22.8%。

八、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年末全市共有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3.3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29.5亿元,同比增长10.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0.3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5.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72.7亿元。

全市各类保险公司21个,其中财险公司12个,寿险公司9个。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3亿元,增长16.1%;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9.5亿元,增长9.0%。全年保险赔付支出4.7亿元,比上年增长0.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3所高等院校。2014年全年招生5433人,在校生16677人,毕业生3838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8457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9028人,在校生53447人,毕业生16147人。全市初中招生46705人,在校生134041人,毕业生40581人。普通小学招生46361人,在校生282141人,毕业生4671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0024人。

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55项,安排市级科技项目46项,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1.6亿元,获得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39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1024件,其中发明697件;获得授权专利484件,其中发明75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8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梧州市共有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0座,其中市级1座,县级19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台和转播台5座,其中市级1座,县级4座。公共广播节目5套,公共电视节目7套。有线电视用户34.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34.6%;有线数字电

视用户22.2万户。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6.7%,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4%。

全年末全市有文化馆7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104.8万册(件),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7572.2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70个,其中医院(含乡镇卫生院)93个,疾控中心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4个,妇幼卫生机构5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52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1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453张。

全年我市现有体育训练基地1个,体育馆5个,当年等级运动员发展74人;等级裁判员138人;社会体育指导员367人。年度注册运动员497人。运动员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夺金牌4枚,参加省级比赛夺得金牌48枚,银牌56枚,铜牌82枚。全年举办、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竞赛6次,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0次,举办群众体育赛事105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人数达到10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户籍人口数340.3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4.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27.7万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42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净收入分别为3943元和34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2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工资性收入16130元,同比增长5.7%,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6.5%。

全年全市有8个就业服务机构,114个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3882个,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城镇居民(职工)人数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数12.3万人,增加0.6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0.1万人,增加4.4万人;工伤参保人数16.7万人,增加0.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2万人,增加0.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0万人,增加0.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191人,比上年增加4184人。

全市社会福利机构5个,床位560张,收养人数244人次。全市社区服务中心个数19个;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4万人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1万人次, 农村传统救济人数2.6万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梧州农业资源丰富,是闻名世界的黑茶品牌“六堡茶之乡”、全国“三黄鸡之乡”、“八角之乡”和“肉桂之乡”。水资源丰富,“三江连五省,总汇在梧州”,桂江、浔江、西江贯穿全市,汇集了广西河流85%以上的水量。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类动物10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黑叶猴、中华鲟等24种,属广西重要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0多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属矿资源有黄金、稀土、铜、铁、铅、锌、钛等12种,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花岗岩、砂页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和高岭土等24种,

是“中国花岗岩之都”,中国最大的人工宝石交易集散中心和世界人工宝石之都。全市(含县)2014年平均温度

20.0-22.4度,雨量1453.8-1660.8毫米;市区2014年平均温度21.5度,雨量1636.4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5.85%。梧州市的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紫色土,冲积上、水稻土等。

全年全市发生交通事故111起,交通事故死伤人数127人,死亡人数127人,事故损失额21.2万元;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11人;发生火灾133起,火灾损失折损3766.4万元。刑事犯罪人数(被告人判决生效人数)2085人,比上年增加79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

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

价格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1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13.4%。其中,国家铁路1214万吨,下降13.2%;非控股合资铁路8.30万吨,下降30.7%;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13.6%。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29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0.31亿吨公里、下降12.0%。其中,国家铁路294.96亿吨公里,下降12.0%;非控股合资铁路0.21亿吨公里,下降30.5%;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47.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62亿吨,比上年下降0.4%。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8亿吨,下降1.4%。粮食运量完成1.04亿吨,增长5.0%。石油运量完成1.38亿吨,增长1.7%。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93亿吨,增长7.3%。集装箱运量完成0.93亿吨,下降0.9%。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4亿吨,增长8.7%。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3亿吨,增长9.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8年3月3日 2007年,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加快铁路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深入挖潜扩能,大力提高客货运量,强化安全基础,狠抓节支降耗,增加经济效益,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铁路运输 客货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31.4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见图1);完成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23797.0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42.59亿吨公里,增长8.4%(见图2)。

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1.3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23536.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21.45亿吨公里,增长8.4%。 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发送量1219万吨,比上年增加91万吨,增长8.0%;完成行包周转量260.8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1.14亿吨公里,增长8.8%。

重点物资运输。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运力支持。全国铁路完成煤炭运量154374万吨,比上年增运16510万吨,增长12.0%。全国355家直供电厂库存用煤保持在合理水平,顺利完成了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完成石油运量1531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化肥及农药运量8919万吨,比上年增运860万吨,增长10.7%。完成粮食运量11245万吨,比上年增运461万吨,增长4.3%。完成棉花运量394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集装

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五种运输方式概述及综合运输浅谈 在我国,运输地方式大体分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这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组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一、五种运输方式优缺点及适用性 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用机车牵引车辆,行驶于铺设着钢轨地线路上地一种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地优点 运输能力大 一般每列客车可以运输上千旅客,一列货车可装几千吨货物,重载列车甚至可装上万吨货物.据《年铁道统计公报》所显示地数据,旅客运输方面,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亿人公里;货物运输方面,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亿吨,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亿吨公里;换算周转量方面,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亿吨公里.由此可以看出铁路巨大地运输能力. 1.1.2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性 铁路运输具有专用地路线,而且列车在轨道上行驶,具有高度导向性,因此可以采用列车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列车运行,以达到车辆自动驾驶地目地. 1.1.3节省土地 铁路运输能够在有限地土地上进行大量地运输,可以节省很多地土地,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1.1.4污染小、能耗低、运价低 与其他地运输方式相比较,铁路运输尤其是电气化铁路地污染非常地小.能耗远低于汽车,但运价却也远低于汽车. 1.1.5受气候影响小 只要不是特别恶劣地气候,铁路运输都能够规律、准确、守时地进行运输. 只要是能够修建铁路地地方,都能够进行运输. 1.1.6安全性好 至年铁路运输中,每亿人公里客运周转量中死亡人数为人.可见安全性还是很好地.

1.2铁路运输地缺点 资本密集、固定资产庞大和需要大量地资金 铁路投入建设地大都是固定地资产,不可移做它用,固定资产比例较大.据统计我国目前每修建铁路,需要投资万元以上.高速铁路地公里造价甚至上亿. 货损较高 铁路行驶时振幅比较大,容易造成货物损坏.且中转站较多,货物容易遗失. 营运缺乏弹性 缺乏灵活性,不能因为货源或客源而灵活地改变路线,往往会有空车返回,导致成本增加. 设备庞大,不易维修 铁路上地设备都比较庞大,维修起来困难. 1.3铁路运输地适用性 国土幅员辽阔地大陆国家,铁路运输是陆地交通运输地主力,比其它运输方式更加具有优越性 适用于稳定地大宗货物运输,中长距离地一般货物运输 适用于中长距离和短距离地大中城市间、旅游城市间地旅客运输,能适应节假日大量旅客出行地需要 1.3.4现代快速市郊旅客列车能够满足大城市周围通勤、通学 和日常交通地迫切要求 2.公路运输 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地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地优点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汽车一人一车运输,体型小,控制方便,无需铁路那样地专门轨道,因此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投资少 公路每公里地造价远低于铁路,并且资金回转快. 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公路地大量修建以及汽车地机动性使得公路运输能够上门取货以及送货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进,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收入3.03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人民币。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24.83亿人次,农村居民11.2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219.76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092.11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39.7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75.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40.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16.9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2849.8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636.08万人次;香港同胞7613.17万人次,澳门同胞2063.99万人次,台湾同胞536.59万人次。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2.2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081.27万人次;香港同胞2587.45万人次,澳门同胞420.75万人次,台湾同胞472.74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914.98万人次,增长16.7%,其中:组织出国游2476.32万人次,增长18.7%;组织港澳游1059.87万人次,增长7.2%;组织台湾游378.79万人次,增长34.5%。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为:乌克兰。 ——出境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我国铁道年度统计公报(doc 18页)

我国铁道年度统计公报(doc 1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8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9年6月1日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战胜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任务,夺取了和谐铁路建设的新胜利。 一、铁路运输实现新的发展

货物运输量持续增长。深入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大力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构建区域集疏运系统,优化调整运输组织方案,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年货运量仍然在上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增长。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30354万吨,比上年增加14661万吨、增长4.6%.其中,国家铁路275243万吨,增长3.7%;非控股合资铁路27983万吨,增长8.2%;地方铁路27128万吨,增长11.2%.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5106.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891.54亿吨公里、增长3.7%.其中,国家铁路23648.91亿吨公里,增长3.5%;

非控股合资铁路1306.46亿吨公里,增长5.9%;地方铁路150.92亿吨公里,增长13.7%.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29035万吨,比上年增加14561万吨,增长4.6%.其中,国家铁路273932万吨,增长3.7%;非控股合资铁路27975万吨,增长8.2%;地方铁路27128万吨,增长11.2%.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4817.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863.58亿吨公里,增长3.6%.其中,国家铁路23360.32亿吨公里,增长3.4%;非控股合资铁路1306.26亿吨公里,增长5.9%;地方铁路150.88亿吨公里,增长13.7%.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2月26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发表时间:2015-03-13 来源: 运行监测协调局 关键字: 工业经济态势电子信息产业2014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超过5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87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8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 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总体看,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势头初显,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有力促进了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两化深度融合,并为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综合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超过5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87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8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 图1 2010-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情况 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先于全国工业。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中增速居第7位;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8%和20.9%,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2.8和17.6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9.4%和7.8%,比上年提高0.3和1.2个百分点。

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时间:2010.12.29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10年3月25日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精神和作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夺取了和谐铁路建设的新胜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铁路运输实现持续发展 旅客运输量再上新台阶。大力强化客运营销,推行以客补货战略,统筹新增和既有运力资源,适时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推广多样化的售票方式,旅客运输再上新台阶。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451万人,比上年增加6321万人、增长 4.3%。其中,国家铁路150798万人,增长4.4%;非控股合资铁路1234万人,下降2.6%;地方铁路419万人,增长2.0%。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878.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00.28亿人公里、增长1.3%。其中,国家铁路7840.09亿人公里,增长1.3%;非控股合资铁路33.16亿人公里,下降1.3%;地方铁路5.63亿人公里,下降3.8%。

货物运输实现增长。积极开展增运增收活动,加强重点区域运输组织,深化大客户战略,发挥战略装车点建 设和路企直通运输优势,充分发挥大秦、侯月两线能力,批量投入和谐型大功率机车,调整机力配置布局,优化车流径路,提高分界口通过能力,全年货运实现增 长,特别是四季度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33348万吨,比上年增加6101万吨、增长1.9%。其中,国家铁路 277572万吨,增长0.8%;非控股合资铁路31903万吨,增长14.0%;地方铁路23873万吨,下降0.5%。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 周转量)完成25239.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32.88亿吨公里、增长0.5%。其中,国家铁路23649.88亿吨公里,略超上年水平;非控股 合资铁路1462.71亿吨公里,增长12.0%;地方铁路126.59亿吨公里,下降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2年3月26日 -------------------------------------------------------------------------------- 2001年,全国铁路干部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铁道部党组的统一部署,顽强拼搏,奋勇开拓,锐意进取,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创造了历史新纪录,铁路建设持续发展,各项改革积极稳步推进,取得了“十五”开局首战告捷的优异成绩。 一、铁路运输 货物运输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行业完成货物发送量192580万吨,比上年增长8.2%;完成货物周转量145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其中,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178592万吨,比上年增长7.9%,增幅、增量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1425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9%。合资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4446万吨,比上年增长7.0%;完成货物周转量270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6%。地方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9542万吨,比上年增长14.0%;完成货物周转量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0%。 重点物资运输任务圆满完成。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重点物资运输的指示,把搞好重点物资运输作为支持国有企业扭亏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全力保证,出色地完成了重点物资运输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全年完成煤炭运量76625万吨,比上年增长11.8%;石油运量9852万吨,比上年增长4.9%;冶炼物资运量41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0.5%;磷矿石运量1424万吨,比上年增长17.9%;化肥农药运量5601万吨,比上年增长7.9%。粮食、棉花等国家重点物资运输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旅客运输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全行业完成旅客发送量105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1%;完成旅客周转量476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0168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直通旅客发送量29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完成旅客周转量463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0%;旅客平均行程为456公里,比上年延长23公里。合资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完成旅客周转量12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地方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完成旅客周转量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3%。 行包运输继续较快发展。完成行包发送量609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普通行包发送量217万吨,与上年持平;行包专列发送量392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完成行包周转量11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普通行包周转量2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行包专列周转量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4%。

邯郸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邯郸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邯郸调查队 2010年3月18日 2009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放思想,强化调控,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015.3亿元,首次超过2000亿大关,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6.9 :31.0 变化为12.1:55.1:32.8。 表1: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二)财政收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9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01.3亿元,完成了超200亿的年度目标,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2亿元,增长12.5%。分区域来看,县级收入增长19.9%,强力拉动了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分税种来看,营业税增长28.6%,增值税增长10.4%。

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2.2亿元,增长24.0%。一是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支出22.2亿元,比上年增加4.8亿元,重点支持零就业家庭和城镇下岗 失业人员等就业再就业,确保养老金、低保金和抚恤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支持教育发展,支出49.0亿元,增加9.9 亿元,重点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支持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三是支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支出16.8亿元,增加4.7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四是支持环境保护和农林水事务,支出27.3亿元,增加7.9 亿元。 (三)物价:价格逐步回升,食品价格涨幅较大。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1月份同比上涨2.9%,2月份同比上涨0.6%,3-4月持平,5-8月份下降,9月份以后开始回升,12月份 达到全年最高,上涨3.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 年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6%,带动总指数上涨1.2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其中:城市上 涨0.9%,农村上涨0.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5.42%。 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1999年国家铁路运输生产建设统计公报

1999年国家铁路运输生产建设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 1999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了建国50周年,喜迎了澳门回归,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全路干部职工在部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一个目标,两大任务,三个立足”的总体工作思路,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铁路运输生产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铁路运输 1999年,铁路运输生产面对运输需求不旺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以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在加大运输改革力度,运输企业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同时,强化客货市场营销,努力开拓市场,大力组织开展灵活有效的各种运输方式,狠抓了春运暑运、假日运输、旅游运输、行包专列运输、“五定”班列运输、口岸运输,扩大提速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了铁路运输竞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运输收入完成998.9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了提前一年扭亏的目标,甩掉戴了五年的亏损帽子,取得了三年扭亏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客货运输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全年客运量完成97725人次,为年预期值的105.1%,同比增长5.1%;行包运量完成358万吨,同比增长57.7%;货运量完成156881万吨,为年预期值的101.9%,同比增长2.4%,其中煤炭完成64917万吨,为年预期值的102.6%,同比增长1.3%。全路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物资、国庆50周年和澳门回归等特殊运输任务。 换算周转量完成16696亿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4%,同比增长4.4%。其中:旅客周转量完成4046亿人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8%,同比增长9.6%;旅客平均行程414公里,同比延长17公里;货物周转量完成12578亿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2.7%,同比增长2.6%;货物平均运程802公里,同比延长2公里;行包周转量完成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7.2%。 货运日均装车完成74038车,为年预期值的101.6%,同比增长2.2%。货车周转时间完成5.48天,比预期值压缩0.12天。货运机车日产量完成97.0万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2%,同比增长2.9%。货运机车日车公里完成438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2.3%,同比增长2.1%。列车平均牵引总重完成2654吨,为年预期值的100.9%,同比增长0.8%。 运输安全以“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为主线,以提速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基础建设不断深化,多数单位运输安全保持了相对稳定。全年共发生行车重大、大事故25件,同比减少3件。

2000年国家铁路统计公报

2000年国家铁路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 2000年是落实“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国家铁路全体职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部党组的部署,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使铁路运输生产、经营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运输生产和经营 2000年铁路运输系统紧紧围绕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强化经营管理,加大客货营销力度,千方百计增运增收节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全路运输收入完成1097.4亿元,同比增长9.9%,巩固扩大了铁路扭亏增盈成果。 铁路运输主要指标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10.18亿人次,同比增长4.2%。行包发送量558万吨,同比增长55.9%。货物发送量16.55亿吨,同比增长5.5%,其中煤炭68545万吨,同比增长5.6%;石油9391万吨,同比增长7.9%;焦炭4725万吨,同比增长21.5%;粮食7935万吨,同比增长22.7%。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物资和人民日常生活物资运输任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年完成换算周转量17858.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0%。其中旅客周转量4414.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1%;旅客平均行程为433公里,同比延长19公里;货物周转量13336.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0%;货物平均运程为806公里,同比延长4公里。 运输效率有了新的提高全路日均装车完成77645车,同比增长4.9%;货车周转时间为5.39天,同比压缩0.09天;货运机车日产量为99.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5%;货运机车日车公里为443公里,同比增长1.1%;货运列车平均牵引总重为2676吨,同比增长0.8%;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56.8公里/小时,同比每小时提高0.8公里;旅客列车出发正点率达99.8%,保持了较高水平。 开辟营销增长点,努力增运增收为巩固扩大扭亏增盈成果,运输系统及时把握市场动态,抓住新的收入增长点,通过及早准备、周密组织,把春运、暑运、“五一”、“十一”的客运压力作为提高增收的动力,实现了较大幅度增运增收;同时积极组织旅游运输、行包运输、集装箱运输、大宗货物运输、口岸运输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运输组织上针对运输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充分利用提速资源,增加夕发朝至列车、特快列车开行;四是进一步完善旅客列车、行包专列和货运“五定”班列开行方案,提高了服务质量。 顺利实施了第三次提速调图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组织对陇海、兰新线实施了提速,京九线实施了达速,加上前两轮的提速,已初步形成我国铁路“四纵两横”的提速网

2014年河北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14年河北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财政厅 2015年12月11日 2014年,全省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2014年,全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14.2亿元,比上年增加31.7亿元,增长11.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07%,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分活动类型看,全省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为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应用研究经费28.5亿元,增长-9.1%;试验发展经费279.6亿元,增长15.0%。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9%、9.1%和89.0% 。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2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30.4亿元,增长16.9%;高等学校经费12.4亿元,增长13.6%。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85.8%、9.7%和

3.9% 。 分产业部门①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超过1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7个,这7个行业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2.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1%(不含)的行业大类有7个(详见表1)。 表1 2014年全省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R&D经费情况 行业R&D经费(亿元)投入强度(%) 合计260.67 0.55 采矿业16.83 0.3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2.71 0.6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79 1.3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17 0.0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01 0.01 非金属矿采选业0.15 0.12 开采辅助活动0.00 0.00 其他采矿业0.00 0.00 制造业242.24 0.61 农副食品加工业 3.24 0.15 食品制造业 3.10 0.33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4.05 0.85 烟草制品业0.00 0.00 纺织业0.78 0.04 纺织服装、服饰业 1.05 0.25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0.34 0.03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0.05 0.02 家具制造业0.04 0.02 造纸和纸制品业0.91 0.18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0.78 0.2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0.24 0.08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5.12 0.2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73 0.72 医药制造业18.24 2.04 化学纤维制造业0.41 0.5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36 0.2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76 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 时间:2010.12.29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10年3月25日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精神和作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夺取了和谐铁路建设的新胜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铁路运输实现持续发展 旅客运输量再上新台阶。大力强化客运营销,推行以客补货战略,统筹新增和既有运力资源,适时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推广多样化的售票方式,旅客运输再上新台阶。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451万人,比上年增加6321万人、增长4.3%。其中,国家铁路150798万人,增长4.4%;非控股合资铁路1234万人,下降2.6%;地方铁路419万人,增长2.0%。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878.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00.28亿人公里、增长1.3%。其中,国家铁路7840.09亿人公里,增长1.3%;非控股合资铁路33.16亿人公里,下降1.3%;地方铁路5.63亿人公里,下降3.8%。

货物运输实现增长。积极开展增运增收活动,加强重点区域运输组织,深化大客户战略,发挥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优势,充分发挥大秦、侯月两线能力,批量投入和谐型大功率机车,调整机力配置布局,优化车流径路,提高分界口通过能力,全年货运实现增长,特别是四季度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33348万吨,比上年增加6101万吨、增长1.9%。其中,国家铁路277572万吨,增长0.8%;非控股合资铁路31903万吨,增长14.0%;地方铁路23873万吨,下降0.5%。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5239.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32.88亿吨公里、增长0.5%。其中,国家铁路23649.88亿吨公里,略超上年水平;非控股合资铁路1462.71亿吨公里,增长12.0%;地方铁路126.59亿吨公里,下降16.1%。

2014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4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4年,铁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运输生产取得新成绩,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3.57亿人,比上年增加2.51亿人、增长11.9%。其中,国家铁路23.24亿人,增长12.0%;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1604.7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009.13亿人公里、增长9.5%。其中,国家铁路11556.36亿人公里,增长9.5%。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8.13亿吨,比上年减少1.54亿吨、下降3.9%。其中,国家铁路30.69亿吨,下降4.7%。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27530.1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1643.70亿吨公里、下降5.6%。其中,国家铁路25103.42亿吨公里,下降6.5%。

换算周转量。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39134.94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634.57亿吨公里、下降1.6%。其中,国家铁路36659.78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0%。 运输安全。全年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8%。 二、铁路建设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88亿元。其中,铁路建设投资6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机车车辆购置投资1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全年共投产新线842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91公里。 路网规模。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2万公里,比上年增长8.4%,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6万公里。路网密度116.48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9.04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里程5.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7.7%,复线率50.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6.5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6.9%,电化率58.3%,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营业里程4.4万公里,比上年增加4020公里、增长10.2%。

邯郸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邯郸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邯郸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02.03.05 【实施日期】2002.03.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邯郸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邯郸市统计局 2002年3月5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全力打好农民增收、国企改革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与管理四个攻坚战,确保了全市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89.6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82.01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08.4亿元,增长1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007元,

比上年增长7.5%。 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3%,比上年上涨0.3%,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6%,比上年上涨0.6%,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6%。 居民消费价格类指数(以上年为100%)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增强。200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7.81 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2.93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第一产业213.08万人,第二产业106.48万人,第三产业118.25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2001年,全市累计发生下岗职工4.61万人,涉及国有企业100家,通过多种途径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92万人,再就业率为41.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发放再就业资金1.42亿元,救助下岗职工36.4万人次,向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发放生活费924万元,救助4.4万人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综合竞争力偏弱;城乡居民收入偏低,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亏损增加;利用外资下降,经济外向度偏低。 二、农村经济 2001年,全市继续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继续打好农民增收攻坚战、提高农业综合经济实力为主要任务和目标,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育特色畜牧、蔬菜、林果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优质高效农产品,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1年,全市围绕“两高一优”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推广常规农业技术和优种统供工作,按照“一减四增一调”安排农业生产,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4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4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5年3月3日 -------------------------------------------------------------------------------- 2004年是铁路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全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铁路改革,努力加快铁路建设,大力挖潜提效,各项工作成果显著。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同时,铁路实现了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铁路运输 2004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运输需求居高不下,铁路运能持续紧张。全路大力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第五次大面积提速、优化运输组织、发展重载运输、开展“多拉满载、挖潜提效”等活动,坚持客货并举,努力增运增收,运输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货物发送量、旅客运输周转量、货物运输周转量、换算周转量、运输收入的增量也创出历史记录。 货物运输继续大幅增长。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总发送量249017万吨,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17816万吨,比上年增长9.0%;合资铁路完成16277万吨,比上年增长43.2%;地方铁路完成149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总周转量19288.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828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合资铁路完成914.2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2%;地方铁路完成89.0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1%。 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发送量248130万吨,比上年增加24650万吨,增长11.0%,是历史上年增量最大的一年。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16961万吨,比上年增长9.0%;合资铁路完成16245万吨,比上年增长43.3%;地方铁路完成149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9110.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8109.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9%;合资铁路完成911.6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3%;地方铁路完成89.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1%。 全国铁路完成行包运输发送量887万吨。其中,国家铁路完成855万吨,比上年增长15.9%;合资铁路完成32万吨;地方铁路完成2100吨。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周转量178.20亿吨公里。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75.5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4%;合资铁路完成2.64亿吨公里;地方铁路完成0.02亿吨公里。 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证。为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全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关于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加大运力倾斜,拿出90%以上的运力保证重点物资运输,千方百计给予保证,关键时期全力以赴突击抢运。重点物资运量在2003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去年又实现了大幅增长。全国铁路全年煤炭运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完成116784万吨,比上年增运15756万吨,同比增长15.6%,增量首次超过1亿吨,其中电煤运量同比增长35.3%。两次突击抢运煤炭战役,同比分别增运煤炭1792万吨和1344万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