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奥迪EA888系列1.8L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详解

大众奥迪EA888系列1.8L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详解

大众奥迪EA888系列1.8L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详解
大众奥迪EA888系列1.8L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详解

第二章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第二章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一、填空题 1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喷射方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两种方式。 2 . 在目前应用广泛采用间歇喷射方式的多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按各缸喷油器的喷射顺序又可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进气量的计算方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型两种。 4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有无反馈信号可分为_____________ 系统和___________ 系统。 5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是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及燃油泵进行控制。 6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组成。 7 . 有些车型的节气门体上设有加热水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电动燃油泵按其结构不同,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侧槽式。 9 . 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按其检测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 10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综合式三种。 11 .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光电式三种类型。 12 . 车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 上;有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两种类型。 13 . 常用的信号开关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和动力转向开关等。 14 . 对于喷油器一般要进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方面检查。 15 . 在采用顺序喷射方式的发动机上,ECU 根据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确定各缸工作位置。 16 . 当喷油器的结构和喷油压差一定时,喷油量的多少就取决于____________ 。 17 . L 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CU 根据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确定基本喷油时间。 18 . 发动机起动后,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之前,ECU 根据______________ 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 19 . 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时,喷油器停止喷油,防止___________ 。 20 . 在L 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流经怠速控制阀的空气首先经过______________ 测量。 21 . 怠速控制阀是由____________ 直接控制的。 22 . 燃油流经燃油泵内腔,对燃油泵电动机起到_______ 、______ 的作用。 23 . 滚柱式电动燃油泵的输油压力波动较大,在出油端必须安装_______________ 。 24 . 在部分车型上的叶片式空气流量计,装有_________ 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燃油泵电路。 25 . 多点燃油喷射系统根据喷油器的安装位置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种。 26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两种形式。 27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子VTA 与E 2 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应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 ____________ 。 28 . 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三种类型对喷油正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 。 29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喷射方式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0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喷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 . 进气管喷射式按喷油器的数目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2 . 多点喷射是在每缸____________ 处装有____________ 个喷油器。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2020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 决方案(2020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020新版) 摘要:汽油机增压,虽然在增压原理上与柴油机增压基本相同,但在技术上要比柴油机增压困难得多。主要由于汽油机增压后爆震的倾向增大,热负荷增高,且增压系统较为复杂。过去除高强化汽油机的赛车和高原行驶车辆采用增压技术外,一般汽油机很少应用。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地特别在发达国家,城市污染与噪声已成公害,再加上石油危机,这就促使汽油机增压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增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着重论述了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排温过高、爆燃、热负荷等。 关键词:涡轮增压爆燃热负荷增压中冷 一、汽油机增压技术的难点 (一)爆燃倾向增大

爆燃是气缸内未燃部分混合气在火焰前锋到来之前自行燃烧,在气缸内形成无方向的爆炸燃烧。因爆燃发生时,缸内的压力曲线出现高频大幅度波动,同时发动机会产生一种高频金属敲击声,故又称为敲缸或爆震。增压使压缩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趋于升高,致使爆燃的倾向增大。汽油机由于受爆燃限制,压缩比ε较低,因而造成燃烧膨胀不充分,致使排气温度较高。 (二)热负荷加重 汽油机混合气的浓度范围窄,燃烧时的过量空气少,造成单位数量混合气的发热量大,又因为汽油机不能利用加大扫气来冷却受热零件,因此使得汽油机在增压后的热负荷偏高。 (三)混合气的控制 汽油机采用变量调节,化油器式发动机进行增压时气体流经化油器喉口的压力是变化的,不仅难于精确供应一定浓度的混合气,还增加了一些如增压方案的选择、化油器的密封、加速响应性能等新问题。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的应用,为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中的应用扫除了一大障碍。

增压技术及发展使

增压是发动机进气形式的一种,区分于普通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它是将空气事先进行压缩,再注如气缸,按照增压器工作原理分为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两种 最早出现的增压器是安装在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上,在发动机上加装增压器,对高空稀薄的空气进行加压,从而克服随着海拔的提高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的不利因素。这种问题同样出现在汽车发动机上,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一个进气行程的时间只有百分之几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进汽缸的空气量远小于汽缸的工作容积,使得汽缸内的空气密度低于大气密度。要提高容积效率,让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更高,就必须改善它的“呼吸”。而既然每次进气的时间无法延长了,对应的办法就是加装增压器,将空气事先加压,然后将高压气体注入汽缸,使汽缸内的空气压力高于外界空气压力。增压发动机在拥有更好的动力表现的同时燃油经济性也是同功率级别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不可比拟的。 对于世界汽车工业而言,涡轮增压(英文为Turbo charging)并不是新名词。湖南大学教授、发动机专家韩志玉告诉记者,涡轮增压概念的诞生,已有上百年历史。相关资料显示,1905年,苏尔寿(Sulzer)兄弟研发公司的总工程师阿尔佛雷德?J?波西(Alfred J Buchi)博士在瑞士温特图尔首次提出了涡轮增压的概念,并于当年的11月16日,被德国专利局授予了第204630号专机辅助增压器技术”,这标志着涡轮增压技术正式诞生。波西 。也被公认为涡轮增压技术的创始人--,, 1912年,世界上第一台废气驱动的增压器正式问世。不过,这项技术最初并未用于汽车行业,而是应用于船舶、航空领域。1923年,德国交通部建造了两艘轮船,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该技术使轮船的10缸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输出由1750马力增大到2500马力。涡轮增压器的规模化生产出现在二战时期,由美国首先将其运用在军用飞机上。;;; 1961年,小轿车开始尝试性地安装增压器,但因为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和热量,使安装后效果并不理想。瑞典萨博汽车公司是第一家把涡轮增压器成功批量应用到汽车产品上的汽车制造商。配装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萨博99车型,在1969~1984年间销售量高达近59万辆,足以显示市场对该技术的肯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萨博公司使汽车发动机在应用涡轮增压技术上,真正走向成熟,宣告了汽车产业一个新时代的诞生,涡轮增压技术改写了“排量大小决定功率”的传统概念。在上世纪涡轮增压技术发展的历史中,宝马的Turbo200、保时捷的911Turbo都是消费者追捧的热门车型。在中国,大众公司率先引入了轿车涡轮增压技术。目前,运用于多款车型的 2.0TS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发动机,曾连续数届(2005、2006、2007年)在约30个国家近60位顶级汽车专业记者组成的评审团的“年度发动机”大奖评审中,获得1.8~2.0L排量级别“年度发动机大奖”,该评审团认为该款发动机“在技术、性能、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平衡”。 韩志玉告诉记者,涡轮增压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也不短,但主要应用于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对这项技术的应用较少。“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上大学时,学校就有一位教授在为一家国内汽车企业研发涡轮增压汽油机,目的跟现在的不一样。当时汽车在高原上行驶时,由于空气稀薄,输出扭矩和功率大幅度下降。

现代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及维修

现代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及维修 缸内直喷汽油机己被各大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尤其是大众汽车公司近两年在国 内销售的新车己大部分采用TSI发动机,即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国内各汽车杂志都曾详尽地介绍过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由于此项技术发展很快,那些文章上很多内容己不符合当前实际。本文以大众TSI发动机和通用SIDI 发动机为例介绍目前实际装车用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维修注意事项。 目前实际装车用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的低压燃油系统和高压燃油系统都采用按需调节燃油系统,参见图1。所用的缸内直接喷射都取消了“分层”充气工作模式(压缩行程 喷射、稀混合汽),只有“均质”一种模式(进气行程喷射、入=1的混合汽)。这样可以不使用昂贵、且易损坏的存储型氮氧化物催化转化器,也能使排放达标。 一、低压燃油系统 1.低压燃油系统结构 与传统的进气道燃油喷射系统相比,其低压油路增加了燃油泵门控开关、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G410油泵控制单元J538。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采用传统三线式压力传感器燃油泵门控开关能使打开驾驶员侧车门时燃油泵即开始工作,车门开关信号被送至发 动机控制单元,燃油泵被触发2s。燃油泵提前工作是为了迅速建立高压以缩短启动时间。

有些汽车还具有碰撞燃油切断装置,它是通过燃油泵继电器断开燃油泵。 2.按需调节低压油路 低压油路在发动机工作时仅保持油压,以节电。在易汽阻状态则使油压保持在。然而,发动机工作时燃油消耗是不固定的,因此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时刻将燃油压力信号发送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此信号向燃油泵控制单元发送一个有20Hz 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燃油泵控制单元根据这个指令,为电动燃油泵送去的脉冲宽度调制电流,形成闭环控制。换言之,此时燃油泵上的电压不是12V,而是由脉冲 宽度调制电流产生的较低的有效电压。即燃油泵转速是受控可变的,不需要燃油压力调节器,输出油压也保持在。 应注意,图1 中燃油泵上的回油管不是用于低压燃油系统的,它是仅用于高压燃油系 统的。低压燃油系统都采用无回油式的 二、高压燃油系统 1.高压油路系统结构 第二代高压泵高压油路系统如图2 所示,它由高压泵、燃油压力调节阀、燃油压力传感器、燃油分配管、喷油器、压力限制阀及低压回油燃油管等组成。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用版)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用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60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 用版) 摘要:汽油机增压,虽然在增压原理上与柴油机增压基本相同,但在技术上要比柴油机增压困难得多。主要由于汽油机增压后爆震的倾向增大,热负荷增高,且增压系统较为复杂。过去除高强化汽油机的赛车和高原行驶车辆采用增压技术外,一般汽油机很少应用。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地特别在发达国家,城市污染与噪声已成公害,再加上石油危机,这就促使汽油机增压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增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着重论述了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排温过高、爆燃、热负荷等。 关键词:涡轮增压爆燃热负荷增压中冷 一、汽油机增压技术的难点 (一)爆燃倾向增大

爆燃是气缸内未燃部分混合气在火焰前锋到来之前自行燃烧,在气缸内形成无方向的爆炸燃烧。因爆燃发生时,缸内的压力曲线出现高频大幅度波动,同时发动机会产生一种高频金属敲击声,故又称为敲缸或爆震。增压使压缩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趋于升高,致使爆燃的倾向增大。汽油机由于受爆燃限制,压缩比ε较低,因而造成燃烧膨胀不充分,致使排气温度较高。 (二)热负荷加重 汽油机混合气的浓度范围窄,燃烧时的过量空气少,造成单位数量混合气的发热量大,又因为汽油机不能利用加大扫气来冷却受热零件,因此使得汽油机在增压后的热负荷偏高。 (三)混合气的控制 汽油机采用变量调节,化油器式发动机进行增压时气体流经化油器喉口的压力是变化的,不仅难于精确供应一定浓度的混合气,还增加了一些如增压方案的选择、化油器的密封、加速响应性能等新问题。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的应用,为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中的应用扫除了一大障碍。

(完整版)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习题答案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填空题 1.汽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 2.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油面指示表;贮存;滤清;输送。 3.进气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 4.雾化;汽化;汽油蒸气;空气。 5.稀;太浓;燃烧上限。 6.起动;怠速;中小负荷;大负荷和全负荷;加速。 7.多而浓;少而浓;接近最低耗油率;获得最大功率;额外汽油加浓。 8.主供油;怠速;加浓;加速;起动。 9.上吸式;下吸式;平吸式;单喉管式;双重喉管式;三重喉管式;单腔式;双腔并动式;双腔(或四腔)分动式。 10.充气量;燃油雾化。 11.阻风门;空气滤清器。 12.脚操纵机构;手操纵机构。 13.汽油泵;杂质;水分;汽油泵;化油器。 14.偏心轮;油箱中;汽油滤清器;化油器浮子室中。 15.进油阀;出油阀;进油阀;出油阀;化油器浮子室。 16.惯性式;过滤式;综合式。 17.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油膜。 18.温度和压力;火星和噪声。 二、解释术语 1.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2.可燃混合气中燃油含量的多少。 3.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 4.发动机不对外输出功率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 5.化油器浮子室不与大气直接相通,另设管道与空气滤清器下方相通,这种结构的浮子室称为平衡式浮子室。 6.在汽油机中,使汽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装置。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 四、选择题 1.(A); 2.(A); 3.(B); 4.(A); 5.(C); 6.(B)。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摘要:汽油机增压,虽然在增压原理上与柴油机增压基本相同,但在技术上要比柴油机增压困难得多。主要由于汽油机增压后爆震的倾向增大,热负荷增高,且增压系统较为复杂。过去除高强化汽油机的赛车和高原行驶车辆采用增压技术外,一般汽油机很少应用。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地特别在发达国家,城市污染与噪声已成公害,再加上石油危机,这就促使汽油机增压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增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着重论述了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排温过高、爆燃、热负荷等。 关键词:涡轮增压爆燃热负荷增压中冷 一、汽油机增压技术的难点 (一)爆燃倾向增大 爆燃是气缸内未燃部分混合气在火焰前锋到来之前自行燃烧,在气缸内形成无方向的爆炸燃烧。因爆燃发生时,缸内的压力曲线出现高频大幅度波动,同时发动机会产生一种高频金属敲击声,故又称为敲缸或爆震。增压使压缩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趋于升高,致使爆燃的倾向增大。汽油机由于受爆燃限制,压缩比ε较低,因而造成燃烧膨胀不充分,致使排气温度较高。 (二)热负荷加重 汽油机混合气的浓度范围窄,燃烧时的过量空气少,造成单位数量混合气的发热量大,又因为汽油机不能利用加大扫气来冷却受热零件,因此使得汽油机在增压后的热负荷偏高。 (三)混合气的控制 汽油机采用变量调节,化油器式发动机进行增压时气体流经化油器喉口的压力是变化的,不仅难于精确供应一定浓度的混合气,还增加了一些如增压方案的选择、化油器的密封、加速响应性能等新问题。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的应用,为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中的应用扫除了一大障碍。 (四)汽油机与增压器匹配困难 与柴油机相比,汽油机的转速范围宽,从低速到高速混合气质量变化大。当节气门突然开打时,增压器相应滞后;增压后发动机排气温度高,易造成增压器损坏;并出现低速时增压压力不足,高速时增压压力过高及寿命降低的情况。 二、汽油机涡轮增压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汽油机增压爆燃的技术措施

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难点及现状

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难点及现状 车用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难点: 1.易爆燃 汽油机增压易发生爆燃增压使压缩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压力趋于升高,致使爆燃的倾向增大。汽油机由于受爆燃限制,压缩比ε较低,因而造成膨胀不充分,致使排气温度较高,热效率下降。 2.热负荷大 汽油机增压热负荷大汽油机混合气的浓度范围窄(过量空气系数α=0185~111),燃烧时的过量空气少,造成单位数量混合气的发热量大;同时,汽油机又不能通过提高气门重叠角δm加大扫气来冷却受热零件(如气门、燃烧室等),造成汽油机在增压后的热负荷偏高。汽油机增压后热负荷大又促使爆燃倾向的发生。 3.匹配难 汽油机与增压器匹配困难与柴油机相比,汽油机的转速范围宽,从低速到高速混合气质量流量变化大。当节气门突然开大时,增压器响应滞后造成动力响应的滞后;汽油机增压后发动机排气温度高,易造成增压器损坏,并出现低速时增压压力不足,高速时增压压力过高及寿命降低的情况。 4.混合气难控制 汽油机采用变量调节,化油器式发动机进行增压时气体流经化油器喉口的压力是变化的,不仅难于精确供应一定浓度的混合气,还增加了一些如增压方案的选择、化油器的密封、加速响应性能

等新问题。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的应用,为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中的应用扫除了一大障碍。 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现状 目前,适用于大众集团生产制造的诸多车型如奥迪:A3、A4、A6和高尔夫GTI等。2.0L FSI被评为“2005最有影响力的发动机”。结合涡轮增压,FSI拥有能行高和油耗低的特点[3]。据报道,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正在将汽油机涡轮增压器视为降低排放的有效武器,有望使该产品在欧洲的需求剧增。通过引入涡轮增压器,汽车制造商可以提供较小排量的汽油机。与现有的同类产品相比,这种发动机的性能持平或更高,而油耗量较低;加上车辆质量的减轻,可帮助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实现他们对欧盟的保证,即2008年,车辆的二氧化碳平均值为163 g/km。博格华纳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希望到2010年,欧洲的汽油机中大概有25%为涡轮增压发动机。 发动机采用固定喷嘴涡轮增压器时,由于涡轮增压器不能控制调节,因此很难在高速和低速工况下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此外增压器的瞬态响应特性不好,因而发动机的动态特性也难以提高。为改进增压器的性能,人们采用了减小增压器转动惯量,加废气放气阀,采用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等改进措施。在各种改进方法中,采用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的方法对增压器和内燃机性能的改善最明显。 电控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工作,主要是找出在发动机运行的各种稳态或瞬态工况下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的最佳开度。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汽油机所用的燃料是汽油,在进入气缸之前,汽油和空气已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内被压缩,在接近压缩终了时点火燃烧而膨胀作功。可见汽油机进入气缸的是可燃混合气,压缩的也是可燃混合气,燃烧作功后将废气排出。因此汽油供给系的任务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情况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最后还要把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汽油及其使用性能 汽油是汽油机的燃料。汽油是石油制品,它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碳(C)和氢(H)。汽油使用性能的好坏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车用汽油需要满足许多要求。 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 一、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燃油系统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运转工况的需要,向发动机供给一定数量的、清洁的、雾化良好的汽油,以便与一定数量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同时,燃油系统还需要储存相当数量的汽油,以保证汽车有相当远的续驶里程。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是化油器,它是实现燃油系统功用、完成可燃混合气配制的主要装置。此外,燃油系统还包括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气分离器、油管和燃油表等辅助装置。 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汽车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形成时间很短,从进气过程开始算起到压缩过程结束为止,总共也只有0.01~0.02s的时间。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关键在于汽油的雾化和蒸发。所谓雾化就是将汽油分散成细小的油滴或油雾。良好的雾化可以大大增加汽油的蒸发表面积,从而提高汽油的蒸发速度。另外,混合气中汽油与空气的比例应符合发动机运转工况的需要。因此,混合气形成过程就是汽油雾化、蒸发以及与空气配比和混合的过程。 三、发动机运转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一)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法可燃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油的比例称为可燃混合气成分或可燃混合气浓度,通常用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表示。 1.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油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完全燃烧1kg燃油的化学计量空气质量之比为过量空气系数,记作φa。φa=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理论混合气;φa<1的称为浓混合气;φa>1的则称为稀混合气。2.空燃比可燃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为空燃比,记作σ 。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当量关系,可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教案)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 统(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 第1 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概述 教 案 容 一、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用于军用飞机上,1954年德国奔驰公司在奔驰300SL 上装了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K型)。 20世纪60年代在K型的基础上发展了机电组合式汽油喷射系统(KE 型)。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德国BOSCH公司研制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 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经历了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微机处理三大发展进程。 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能提供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合适的混合气浓度,是发动机在各种工况条件下保持最佳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配用排放物控制系统后,大大降低了HC、CO和NO X三种有害气体的排放。 3.增大了燃油的喷射压力,因此雾化比较好。 4.汽车在不同地区行驶时,对大气压力或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的变化,发动机控制ECU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补偿。 5.汽车加减速行驶的过渡运转阶段,燃油控制系统能迅速的作出反应。 6.有减速断油功能,既能降低排放,也能节省燃油。 7.在进气系统中,由于没有象化油器那样的喉管部位,因而进气阻力小。 8.发动机冷机起动容易,暖机性能提高。 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1.按喷射式分类 同时喷射——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并联,所有喷油器由电脑的同一个指令控制,同时喷油,同时断油。 分组喷射——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分成几组,同一组喷油器同时喷油或断油。 顺序喷射——各喷油器由电脑分别控制,按发动机各气缸的工作顺序喷油。 a)同时喷射 b)分组喷射 c)顺序喷射 2.按空气量的计量式分类 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利用绝对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管的绝对压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试题答案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试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 1、燃油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2、传感器执行器 3、缸外(间接)喷射缸内(直接)喷射 4、单点喷射多点喷射 5、连续喷射间歇喷射(脉冲喷射) 6、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 7、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8、电动燃油泵燃油分配管油压调节器喷油器 9、内装式外装式 10、燃油分配管内的进气歧管内300 11、低阻式高阻式电压驱动式电流驱动式 12、0.2—3 13、2—3 13—16 14、300KPa 15、250 300 16、250 300 50 17、空气滤清器节气门体发动机进气量ECU 18、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19、节气门轴的一端节气门开度ECU 发动机工况(负荷) 20、开关式滑动电阻式(线性输出型) 21、旁通式节气门直动式 22、规定的快怠速(通常为1500r/min)正常怠速(750r/min) 23、偏浓偏稀 24、空气流量计 25、CO HC NOx 26、排气燃油蒸发曲轴箱窜气 27、三元催化转换器EGR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28、CO HC NOx O2 CO2 N2 29、14.7 EGO 30、NOx 31、故障报警显示故障码自检 二、选择 1—5:CABAB;6—10:BBADD;11—15:ABBDA;16—20:CAABA;21—25:BCDCA;26—30:BCACC;31—35:BADB D×;36—40:CCAAB;41—45:ADDCB;46—50:BCAAB;51—52:AB 三、判断 1—25:√√×√××√√×√×√×××√√√√×√×√√×26—50:××√×√×√√××√×××√××√√×√√√××51—68:√×√√××××√√××√√√√×√

汽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毕业设计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汽车技术和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正日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案,这使得汽车修理称为引人注目、迅猛发展的行业。 废气涡轮增压型发动机是利用发动机本身排出的压力废气驱动涡轮旋转,涡轮轴带动叶轮式压气机来提高进气的压力,增加气缸的充气量。采用涡轮增压技术能使发动机功率提高30%~100%,并降低发动机的比油耗和比质量,同时减轻发动机的排气污染,还可以扩大发动机的变形系列。

第一章增压器的简单概述 (4) 1.1概述 (4) 1.1.1 增压技术简介 (4) 1.1.2 发动机进气增压的基本原理 (6) 1.1.3 增压发动机的特点 (7) 1.2 废气涡轮增压器及其增压系统 (8) 1.2.1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 1.2.2 涡轮增压器的设计考虑因素 (10) 第二章废气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的分析 (11) 2.1分析与修理 (12) 2.1.1简要分析 (12) 2.1.2增压压力不足 (12) 2.1.3 增压器涡轮进口温度过高 (13) 2.1.4增压器的冷却水温度过高 (14) 2.1.5 增压器轴承滑油温度过高 (14) 2.1.6 废气倒流 (14) 2.1.7 异响与振动 (15) 2.1.8涡轮端气窗冒烟气和轴承油变质 (15) 第三章涡轮增压器的优缺点及使用注意 (16) 3.1涡轮增压器优缺点分析 (16) 3.1.1 涡轮增压器优缺点的对比 (16) 3.1.2 比较奥迪A6 1.8T与奥迪A6 1.8 (16) 3.1.3 涡轮增压器的不足之处 (17) 3.2 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注意 (18) 3.2.1工作环境 (18) 3.2.2 不能着车就走 (18) 3.2.3 不要立即熄火 (18) 3.2.4 注意选择机油 (18) 3.2.5 发动机机油保持清洁 (18)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内容及功能 1、电子控制燃油喷射(EFI)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主要包括喷油量、喷射定时、燃油停供及燃油泵的控制。 1)喷油量控制 ECU将发动机转速和负荷信号作为主控信号,确定基本喷油量(喷油电磁阀开启的时间长短),并根据其它有关输入信号加以修正,最后确定总喷油量。 2)喷油定时控制 在电控间歇喷射系统中,当采用与发动机转动同步的顺序独立喷射方式时,ECU不仅要控制喷油量,还要根据发动机各缸的发火顺序,将喷射时间控制在一个最佳时刻。 3)减速断油及限速断油控制 a. 减速断油控制 汽车行驶中,驾驶员快收油门踏板时,ECU将会切断燃油喷射控制电路,停止喷油,以降低减速时HC及CO的排放量。当发动机转速降至一定的特定转速时,又恢复供油。 b. 限速断油控制 发动机加速时,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或汽车车速超过设定的最高车速,ECU将会在临界转速时切断燃油喷射控制电路,停止喷油,防止超速。 4)燃油泵控制 当点火开关打开后,ECU将控制汽油泵工作2—3秒,以建立必须的油压。此时若不启动发动机,ECU将切断汽油泵控制电路,汽油泵停止工作。在发动机启动过程和运转过程中,ECU控制汽油泵保持正常运转。 2、电控点火装置(ESA) 点火装置的控制主要包括点火提前角、通电时间和爆震控制等方面。 1)点火提前角控制 ECU中首先存储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及运行条件下最理想的提火提前角。发动机运转时,ECU 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并根据其它有关信号进行修正,最后确定点火提前角,并向电子点火控制器输出信号,以控制点火系的工作。

单元四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答案

单元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填空题 1.汽油机供给系由_燃油供给_装置、_空气供给_装置、_可燃混和气形成_装置、__废气排出__装置及__可燃混合气___装置等五部分构成。 2.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包括__抗爆性____、___蒸发性____和____腐蚀性___。 3.汽油机所燃用的汽油的 __蒸发性_____愈强,则愈易发生气阻。 4.汽油的牌号愈____高____,则异辛烷的含量愈__多____,汽油的抗爆性愈 ___好____。 5.按喉管处空气流动方向的不同,化油器分为___上吸式____ 、___下吸式_____和 ___平吸式_____。三种,其中___平吸式____多用于摩托车, 而汽车广泛采用_____下吸式 ___ 。 6.按重叠的喉管数目的不同,化油器分为__单喉管式_____和 __多重喉管式_____。 7.双腔分动式化油器具有两个不同的管腔,一个称为___单腔式___ 。另一个称为___双腔式____ 。 8.BJH201型化油器中的H代表__化油口___,2代表该化油器为 __双腔式_____化油器。 9.化油器由__主供油装置_____ 、___怠速装置_____和 ___加浓装置____三部分组成。 10.汽车上,化油器节气门有两套操纵机构。 11.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 __膜片式_____汽油泵,它是由发动机配气机构的__凸轮轴 _____上的__偏心轮____驱动的。 12.现代化油器的五大供油装置包括__起动__装置__主供油道___装置、___怠速__装置、___加速___装置和__加浓____装置。 13.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一种_直接测定空气为基准控制喷油量___的喷油系统。二、判断题 1.汽油机燃用的是汽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所以汽油的蒸发性越好,汽油机的动力性越好。 ( X ) 2.过量空气系数A越大,则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越浓。 ( X ) 3.过量空气系数A=~称为火焰传播上限。 ( X ) 4.简单化油器不能应用于车用汽油机上。 ( √ ) 5.车用汽油机在正常运转时,要求供给的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由浓变稀。( √ )

汽油机的涡轮增压

汽油机,涡轮增压 以前涡轮增压器大都用在柴油发动机上,现在一些汽油发动机也采用涡轮增压器。因为汽油和柴油的燃烧方式不一样,因此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器的形式也有所区别。“涡轮增压器之二”一文已经略提过,这里再阐述一下汽油机涡轮增压器。 汽油发动机不同于柴油发动机,它进入气缸的不是空气,而是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压力过大容易爆燃。因此,安装涡轮增压器必须要解决爆燃问题,这里涉及两个相关问题,一个是高温控制,另一个是点火时间控制。因为强制增压后,汽油机压缩和燃烧时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增加,使爆燃倾向增大;另外,汽油机排气温度比柴油机高,而且不宜采用增大气门重叠角(进、气排门同时开启的时间)的方式来加强排气的降温,降低压缩比又会造成燃烧不充分;还有汽油机的转速比柴油机高,空气流量变化大,很容易造成涡轮增压器反应滞后。因此,针对汽油机使用涡轮增压器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一一做改进,才能使汽油机也用上废气涡轮增压器。 中冷器的作用 涡轮增压器吸进的空气经压缩温度会增高,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与进气管壁摩擦还会进一步升温,这样不仅影响充气效率,还容易产生爆燃。因此要装置降低进气温度的设备,这就是中间冷却器。

它安装在涡轮增压器出口 与进气管之间,对进入气 缸的空气进行冷却。中间 冷却器就象散热器,用风 冷却或者水冷却,空气的 热量通过它而逸散到大气 中去。据测试,性能良好 的中间冷却器不但可以使 发动机压缩比能保持一定 比值而不会产生爆燃,同 时降低了温度也可提高进 气压力,进一步提高发动 机的有效功率。 (1)电磁阀、(2)气缸燃烧室、(3) 中冷器、(4)空气滤清器、(5)叶 轮、(6)涡轮、(7)排气旁通阀 叶轮的作用 由于汽油发动机转速范围宽,空气流量变化大,因此涡轮增压器的压缩叶轮外形是复杂的三元曲面超薄壁叶轮片,一般有12~30片叶,呈放射线状曲线排列,叶片厚度只有0.5毫米以下,采用铝材用特殊铸造法制作。叶片形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到涡轮

涡轮增压技术现状及发张趋势教学总结

车用涡轮增压技术现状及发张趋势分析 自涡轮增压技术概念提出至今已有百年时间了,在这百年的时间里,涡轮增压技 术经历了轴流式、径流式、混流式及配置放气阀、电机等自身的不断改进,其在航天、航海及陆地机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车辆的广泛应用及当前人们对车辆节能、功率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为车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需求。 发展背景与环境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能源危机的加剧, 在满足发动机排放要求的前提下 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显得格外迫切。在近来各厂家采用的发动机新技术中, 增压技术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各厂家追逐的对象增压指的是能够将进人发动机气缸 新鲜空气或者混合气的压力、密度提高到高于周围大气压力、密度的方法, 其可以明显地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 并且可以降低发动机重量和尺寸( 给定功率下) 。。一般来说, 汽车的最高车速越高, 需要装备的发动机功率就越大, 那么发动机增压的意义也就越大。增压技术对于中高级汽油机轿车来说, 是很有实际的意义。目前, 国外有相当数量的汽油机轿车都采用了增压技术, 而在国产轿车中只有个别车型的汽油机采用增压技术, 但是国内各大汽车主机厂 都在加快汽油机增压技术的开发应用。 近20年,随着涡轮增压技术的普及、深入, 有关涡轮增压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开始不断涌现。可以说,正是由于各种排放、噪声法规的大量出台和人们对涡轮增压技术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涡轮增压技术对高原发动机的功率补偿,车用涡轮增压技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涡轮增压技术的现状 传统的增压器很难在发动机高低负荷下均与之合理配合,而增压器与发动机的良好匹配是保证燃油消耗率以及排放性能的关键,因而近些年来采用各种设计理念的增压系统已经成功得到应用。 2.1.1 相继增压(STC) 在研制高压比、流量的增压器同时,涡轮增压器的可靠性、寿命也不断提高,其制造工艺也相应的简化。如ABB 采用了一种新的润滑油泵,它能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分离出润滑油中的杂质,从而提高轴承的寿命。再如三菱的 SUPER MET 涡轮增压器采用新的进气消音器后使压气机效率提高 1.5%~3.5%。相继增压 STC 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多个小流量的增压器,随着柴油机工况的提升,依次投入运行。它改变了增压系统在低工况时废气能量不足而引起的涡轮转速下降,增压压力不足,从而引起的增压器喘振、柴油机功率下降等问题。在柴油机额定工况下,每台增压器都在高效区运行;而在柴油机部分负荷时,减少投入使用的增压器数量,使得投入运行的增压器运行线仍处在高效区附近,从而改善柴油机的经济性及排放性能。 2.1.2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是柴油机废气通过喷嘴环时,根据涡轮增压柴油机外界负荷的变化来改变喷嘴环叶片的角度,使流入涡轮叶片的气流参数改变,通过涡轮焓降的变化实现涡轮做功的变化,进而让压气机出口的增压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得

第五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五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一、选择: 1 .在电喷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中,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 )。 a. 控制燃油压力衡压 b. 在节气门开度大时燃油压力变小 c. 燃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保持恒定 d. 进气管压力大时燃油压力小 2 .缸外喷射的电喷系统,喷射压力一般为() a. 0.20 ~ 0.35MPa b. 3.00 ~4.00MPa c. 0.20 ~ 0.35KPa d. 3.00 ~ 4.00KPa 3 . D 型汽油喷射系统是将( )和转速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由电脑计算出充气量。 a. 空气流量计 b.歧管绝对压力 c.歧管相对压力 d. 电脑 4 . L型汽油喷射系统是由()直接测量进入进歧管的空气量,并到电子控制单元,由电脑计算出相应充气量。 ?空气流量计 b. 歧管绝对压力 c. 歧管相对压力 d.电脑 5 .当汽油泵输出油压达()时,卸压阀打开。

a. 0.02MPa. b.0.4 MPa. c. 0.06MPa. d. 0.8MPa. 6 .热限时开关的作用是控制该起动喷油器的( ) a. 关闭时间 b. 喷油量 c. 喷油时间 d. 喷有压力 7 .电磁式喷油器开启时间越长,其喷油量( ) a.多 b. 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8 . L 型射系统采用的热级电阻式进气温度传感器,一般安装在( )内。 a. 进气总管 b. 进气歧管 c.空气流量计 d. 气缸 9 .怠速控制是控制发动机在保证( )的情况下有一个稳定的怠转速。 a. 低排放、低油耗 b. 大功率、大油耗 c. 大功率、低油耗 d. 低噪音

10 .废气再循环量过大时,发动机功率( )、油耗( ) a. 升高、下降 b升高、升高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11 .三元催化转换器中的催化剂在()时,转化效率最高。 a. A/F=14.7 b. A/F > 14.7. c. A/F < 14.7 d. 任何时候 12. 下列哪项不是利用计算机控制发动机功能的优点? ( ) a. 空燃比精确控制 b. 发动机工作效率更高 c. 减少排放 d. 减少单位燃油行驶里程 e. 发动机响应性更好 13. 下列哪种传感器通过比较大气压力与进气歧管真空而进行工作? ( ) a.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b.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c. 进气温度传感器 d.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e. 曲轴位置传感器 14. 下列哪个不是发动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出执行器? ( ) a.空燃比控制电磁阀

汽油机上的涡轮增压器

汽油机上的涡轮增压器 参加竞赛的跑车或方程式赛车一般在发动机上装有涡轮增压器,以使汽车迸发出更大的功率。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作功来产生功率的,输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气缸内空气量的限制,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来增加燃料量,提高燃烧作功能力。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涡轮增压器是唯一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 构造涡轮增压器是由涡轮室和增压器组成的机器,涡轮室进气口与排气歧管相连,排气口接在排气管上;增压器进气口与空气滤清器管道相连,排气口接在进气歧管上。涡轮和叶轮分别装在涡轮室和增压器内,二者同轴刚性联接。 原理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技术涡轮增压器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排气歧管上,处在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的工作状况下,其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工作要求又比较苛刻,因此对制造的材料和加工技术都要求很高。其中制造难度最高的是支承涡轮轴运转的“浮式轴承”,它工作转速可达10万转/分以上,加上环境温度可达六、七百度以上,决非一般轴承所能承受,由于轴承与机体内壁间有油液做冷却,又称“全浮式轴承”。 缺点另外涡轮增压器虽然有协助发动机增力的作用,但也有它的缺点,其中最明显的是,“滞后响应”,即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骤时变化反应迟缓,即使经过改良后的反应时间也要1.7秒,使发动机延迟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这对于要突然加速或超车的汽车而言,瞬间会有点提不上劲的感觉。 改进但是涡轮增压器毕竟是无本生利的事情,它是利用发动机的废气工作的,这些废气的能量如果不加以利用也会白白地浪费掉。因此,自从涡轮增压器面世以来,人们就经常对它进行技术改造,例如提高加工精度,尽量减少涡轮与涡轮室内壁的间隙,以便提高废气能量利用率;采用新型材料陶瓷,利用陶瓷的耐热高,刚度强,重量轻的优点,可以将涡轮增压器做得更加紧凑,体积更少,而且能减少涡轮的“滞后响应”时间。 在最近30年时间里,涡轮增压器已经普及到许多类型的汽车上,它弥补了一些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先天不足,会发动机在不改变气缸工作容积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输出功率10%以上,因此许多汽车制造公司都采用这种增压技术来改进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藉以实现轿车的高性能化。 提高压缩比是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措施之一。而提高压缩比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采用高顶活塞及改变曲轴行程或者改变燃烧室形状,这是牵一动百的举措,花费较大;另一是增加进气量的方法,采用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