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材料运用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教案(整理精校版)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议论文论证的主要技法。
2.帮助学生在听课中明确技法,在训练中掌握技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
教学步骤:一、话题讨论交流班级两位同学的作文,看看他们的论证部分好在哪里。
二、写作指引一篇议论文总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
论证得高明,观点就鲜明,论证得精巧,分数就提高。
怎样论证才是高明精巧呢?这就得摆事实,讲道理,旁征博引,比较对照,善于证明,善于推理,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1.高考范文的选段,思考每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印发材料)例一:“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失败和挫折的,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
清代文学家XXX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
著名化学家XXX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〇六。
有发明大王之称的XXX,一生发明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
由此可知,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完全没有必要,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 《失败是成功之母》例二:“有鸿鹄之志,方能扶摇九万里。
XXX‘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XXX为中华之崛起而东渡日本……可以说一切英才都因为有了大志、大德、大才,才获得了成功。
‘机遇’并不会遍洒甘露,绝不是普渡众生之神,‘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机遇》例三:“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
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懦弱者,那是一堵高高的墙。
”(《尝试》)例四:“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
XXX吐哺,天下归心;XXX三顾XXX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XXX追韩信,方有后来垓下之围,一统江山。
事实胜于雄辩《在挫折中奋起》——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案教学目标:1.选择事实论据,掌握选择原则2.会使用论据:①学会合理剪裁②掌握段落结构:论点+论据+分析③掌握例后因果、假设分析方法3、培养学生乐观面对挫折及在挫折中奋起的精神教学重点:1. 选择论据原则 2.剪裁 3.例后因果、假设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合理剪裁2、因果、假设分析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学练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零点乐队的歌曲《相信自己》)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歌曲好听吗?你知道什么歌吗?生:<<相信自己>>师:是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就像歌中所唱:只要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
所以,我们应在挫折中奋起!以《挫折中奋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你会考虑哪些论据类型?生: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师补充: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成语俗语。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中外史实、科学数据。
使用道理论据比较简单,直接引用并进一步阐述就可以。
事实胜于雄辩,但同学们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容易出现问题,本课我们就以“在挫折中奋起”为题,学习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板书:选择事实论据使用二、选择论据以“挫折中奋起”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事实论据?第一组:下面三则事例你会选哪个?1、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王”的音乐大师王洛宾,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困境里。
然而他却以“顽强的精神,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2.名臣杨震,有人半夜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
引导学生得出:论据选择要紧扣中心,有针对性板书:针对性教师分析:意犹帅也,材料及议论是其兵卒,兵随将转。
第二组:下面三则材料说服力强吗?1、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遇到挫折不退缩,我为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2、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不能在挫折中奋起而自刎乌江。
作文议论文讲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作文议论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领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讲解作文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清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给学生看一篇精彩的议论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2. 讲解。
(1)介绍作文议论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论等部分的写作要求。
(2)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选择论点、如何运用论据、如何展开论述等。
3. 实例分析。
选取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4. 练习。
让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练习,可以提供一些话题或者让学生自选话题进行写作。
5. 评析。
对学生的议论文进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技巧,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作文议论文的写作要领和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篇议论文的作业,让学生在家进行写作练习,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议论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反思。
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议论文写作教案精彩4篇写作方法与技巧篇一叙事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记叙事件的文章。
如何才能把事件写得有条有理,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呢?这里为大家讲解如何写好叙事作文。
一般而言,叙事作文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写单个事件、写多个事件、写集体活动,以及写某个场面。
首先,关于写单个事件。
记叙文章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写一件事,即单个事件。
当写一件事时,我们要注意:①写印象最深的事件,从小到大我们经历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要将自己所写的事件凸显出来,首先就要在记忆库中搜寻印象最深刻的那件事,并以此为材料;②清楚的交代出事件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让读者通过这些要素清楚明白了解事件;③具体经过写清楚,突出事件的闪光点,即事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④讲明自己从事件中获得的感受、影响,最好能够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从而深化主旨。
其次,关于写多个事件。
有时候一篇文章当中不止写一件事,而是写多个事件,这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就与单个事件有所不同了。
单个事件侧重于这件事本身的经过和意义,而写几件事往往是为了同一个中心思想服务。
因此,我们在写多个事件时,一定要注意围绕一个固定中心来选材和记叙,并且将事件之间的联系写明白,做到想略得当、中心突出。
再次,关于写集体活动。
写集体活动包括记叙班级活动、文体活动、参观、访问等集体活动。
不论是写哪种活动,都要注意将事情的发展过程写清楚,因此最好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活动的每个环节写清楚,并且注意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把活动参加者的不同反应、行为等写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集体活动的空间比较大,人物也比较多,而且所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一定要避轻就重突出活动的主要特点,并且做到有详有略,写出层次感来,这样才能给读者有多而不乱、有条有理之感。
当然,如果想加深读者的印象,我们还可以写写自己在活动前、活动时及活动后的不同心理感受。
最后,关于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活动描写并不相同,活动描写注重的是活动的发展过程,而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点内对众多人物进行活动总面貌的描写。
高二议论文写作教案【篇一:《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如何分析事例论据》教案】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如何分析事例论据教案教学目标:1、提高对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的写作能力2、熟练运用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论据分析的两种方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文段一: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副对联挂在门外,他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
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副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
于是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
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
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颗星。
文段二: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副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
一位老者看到这副对联后上门请教他,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
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
这句话给了苏轼很大的启示,使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谦虚谨慎的道理。
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如果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人应谦虚谨慎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思考:这是两篇作文的主体段,都用的苏轼的事例,同学们比较两段的写法,说说文段二比文段一好在哪里?请具体分点指出。
明确: 1、增加了论点,使文章结构清晰;2、事例简洁凝练,紧扣分论点;3、有论有据,使论点、事例更具说服力,文章有了深度。
二、典例导练(投影)典例一: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
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论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论证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针对不同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写作步骤2. 论证方法及技巧3. 常见论据类型的运用4.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5. 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在议论文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2. 讲解论证方法及技巧,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讲解常见论据类型的运用,如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权威论据等。
4. 教授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如引人入胜的开头、总结性的结尾等。
5. 讲解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在议论文中的应用,如排比、设问、反问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议论文实例,掌握写作技巧。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文练习:布置课后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修改意识。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写作步骤第二课时:论证方法及技巧第三课时:常见论据类型的运用第四课时: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第五课时: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在议论文中的应用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议论文结构梳理1. 教师通过PPT展示优秀议论文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写作步骤。
活动二:论证方法及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论证方法及技巧,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不同论证方法的运用。
活动三:论据运用练习1. 教师提供多个议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收集相关论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网络成瘾现象,学会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二、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 议论文写作的步骤:选题、立论、论证、反驳、结论。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提出有力的论点和论据。
2. 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有哪些危害?2. 提出问题:面对网络成瘾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二)讲授新课1. 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 介绍议论文写作的步骤:选题、立论、论证、反驳、结论。
3. 以网络成瘾现象为例,分析如何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与网络成瘾现象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
2. 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和反驳。
3.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观点和论据。
(四)成果展示1. 各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议论文写作的步骤和技巧。
2. 强调网络成瘾的危害,倡导正确使用网络。
五、课后作业1. 以“网络成瘾现象”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2. 收集有关网络成瘾的资料,了解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危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范文:题目:网络成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引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现象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本论:一、网络成瘾的成因1. 社会环境:网络游戏的泛滥、社交媒体的诱惑等因素,使得人们容易沉迷于网络。
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文昌华侨中学潘小咪一、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让作文升值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来打造我们的议论文段落。
2、明确概念:何为对比论证?议论文中举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正反的例子进行分析,从而突出自己的观点。
3、对比论证的作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观点更鲜明。
4、使用对比论证的原则(1)、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选材角度(属同一范畴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叙述角度(要紧扣论点进行叙述)(2)、要有完整的分析总结句5、点评段考作文段落段落1:《听取他人建议》回顾历史,善于听取贤臣建议的君主才能成就一番霸业。
春秋时期,齐桓公掌朝,想要任鲍叔牙为相国,而鲍叔牙提出建议,觉得任用管仲更适合。
齐桓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重用管仲,就因为如此,齐桓公才有一番春秋霸业,成为春秋一国霸主,历史上才有“春秋五霸,一匡定天下”的成就。
相反的,自以为是、不听取贤臣忠言的人又何能成就大业?想当年有西楚霸王美誉的项羽,最终死在刘邦的剑下,血染红了乌江。
如果项羽听取了贤臣的建议,杀了刘邦,或许就不会放虎归山,酿成大祸,自己也不会死在刘邦剑下。
可见,听取他人的建议有多重要。
优点:运用了恰当的对比事例缺点:语言叙例语言繁琐且有不准确。
指导对策:在叙例时,要紧扣观点句有侧重点地进行叙述,语言要简洁,叙例要尊重史实,如段落中说项羽死在刘邦剑下,歪曲历史。
修改:回顾历史,善于听取贤臣的建议的君主才能成就了一番霸业。
春秋时期,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
相反的,想当年有“西楚霸王”美誉的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错失杀掉刘邦的良机,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
同样是君主,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究其原因一个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一个却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想要成功,还是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
议论文材料的正确运用方法:素材剪影: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
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16岁时患伤寒症,从此左腿瘫痪,但他并不悲观,还是顽强的发奋自学。
20岁时,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深受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赏识,被邀请赴清华工作。
后来,熊庆来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两年里,他集中精力研究数学,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
在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1958年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把运筹学运用于国民经济中。
他还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等一大批数学人才。
素材运用:勤奋出天才、身残志不坚、敢于“班门弄斧”、爱国、成功需要专注、自学可以成才、不以文凭论人才、“千里马”需要“伯乐”1、勤奋出天才华罗庚出身贫寒,身体有病,主要靠自学成才。
他刻苦学习,几十年如一日,成为中国现代数学的泰斗。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华罗庚成功的秘诀,也是勤奋出天才的生动诠释。
2、身残志不残华罗庚18岁时患上伤寒,导致左腿关节变形。
但他身残志坚,矢志不渝地进行数学研究,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
华罗庚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困难并不可怕,哪怕是身体有残疾,只要不丧失前进的勇气,自强不息,照样可以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3、敢于“班门弄斧”华罗庚20岁时即写下《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例1不学无术的南郭先生和“管理与效益“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一经分析,豁然开朗,“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厮混下去,就是因为齐宣王管理体制不合理。
大锅饭让南郭先生钻了空子混吃口粮。
而齐缗王一改其父作风,让每个乐手单独展示自己的才能,凭实力去挣得一份报酬。
优胜劣汰,南郭先生只能逃之夭夭。
齐泯王的管理体制的更新,取得良好的效益。
”至此,论据与论点对接成功,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议论文材料的运用(两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材料运用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材料的能力2、掌握议论文陈述论据的要领3、掌握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教学重点:如何剪裁作文材料,恰当运用材料教学难点:如何提升材料运用的能力,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训练法一、看下面一段文章,讨论有什么问题《哈里波特》系列丛书,在全世界的青少年中刮起了一股魔法风,它以其奇幻的魔法色彩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这一系列丛书的作者罗琳也一举成名。
罗琳的成功是自己付出努力的结果。
罗琳在成名之前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
大学毕业后,四处漂泊,只能靠打工糊口。
去找大学男友又没有找到,后来与一位西班牙记者结了婚,可是又被赶出家门,带着四个月大的女儿又开始了流浪。
在这段时期,她的意志并没有消沉,她一有灵感便拿出廉价的本子记下。
后来在妹妹的帮助下,她在一间咖啡厅二层的一个角落里,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活。
她写作的旁边,熟睡着她女儿。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写出了畅销世界的丛书。
罗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人生就是受苦。
的确,人一生下来便注定与苦难同行。
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真实的。
成功便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战胜苦难。
(《成功需要付出努力》)二、看几则例文,归纳陈述论据的方法和要领例1、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正确的选择,无悔的人生》例2、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护的是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例3、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浙江考生《“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例4、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
“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
”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
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轻巧奇谲的诗。
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
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
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讨论归纳:议论文中的事件仅为论证论点,应仅仅叙述与论点有关的部分,即谁做了什么(与论点关键词一致),结果怎样,并且重点是对事件的分析。
论据陈述要领:1、详略结合;2、突出观点、3、人事果模式三、练习巩固阅读下面的练习,指出事例运用不当之处,并加以改正练习1、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古今中外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远的如古时的赵括,军事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
近的如留苏的王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他的脱离实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国外,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考试成绩很差,而且不守校规校纪,曾被关过禁闭,受过警告处分,可后来却成为屡建奇功的名将。
而他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毕业后虽多工作于国防部,却大都没有干成什么大事。
种种事实证明,分数与能力并非成正比。
明确:赵括、王明的例子以及巴顿违反校规校纪的内容与论点“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无关。
赵括、王明的例子如果要保留应该围绕分数与能力的关系加以改造,巴顿违反校规校纪的内容则应删去。
练习2、勤,包含着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血汗。
有了它,人们才可能达到知识和智慧的高峰。
物理学家霍金,以他高度残疾的躯体,凭借轮椅上的机械和电脑,写下了令世界震撼的《时间简史》。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然而,他身处逆境,从不畏缩,走向人生的顶峰。
明确:霍金的这个事例包含有勤(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血汗)的内容,分析时应突出强化这方面的内容,至于不幸、逆境则与论点无关,应弱化。
练习3改写《哈利波特》一段,使其符合要求四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复习)阅读下列文段,分析运用了什么方法分析论据踮起脚尖,是为了洞察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翻开历史,旧中国被列强用利炮轰开了国门,随之而来的是签订一系列屈辱条约。
试想,如果当时中国官员能冲破顽固守旧的思想,踮起脚尖遥看发展,怎会如此被动?如今中国人学会了洞察市场的变化,大力发展综合国力。
是踮起脚尖,比别人高看一截,成就了神州系列的振奋人心;是踮起脚尖,比别人早看一步,提升了中国的综合竞争力,使中国立于不败之林。
小小的动作孕育了对未来的洞察,学会它,不断的发展创新,与时俱进。
明确: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归纳语言模式:因果分析法:正是有了……,才有了……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是因为……因为……,才……假设分析法:假如不……又怎会有……假如没有……恐怕就不会有……假如能……怎会落得……比较分析法:有了……则……;没有……则…………反之(否则)……五阅读两篇文章,分析其中的优点和缺点小事物大用途花儿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绿叶的衬托,蓝天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有白云的点缀,夜空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有星星和月亮的赞美。
美好的事物之所以出众是因为有人在为它默默的奉献与付出。
如果花儿失去了绿叶那它将会面临单调,如果蓝天失去了白云那它将变得乏味,所以不要小瞧那些不起眼的东西,有它们才会更精彩。
我们的人生也一样。
那些默不作声的人奉献这自己,只有有了他们,我们的世界才能更美好和谐。
清晨,天刚蒙蒙亮,一群身穿橘黄色小马褂的人在为人们清洁着道路,走到那里都会有一片洁净的天地。
这些“橘黄色”为我们的环境做着贡献,不要笑他们工作卑微,不要用鄙视的目光投向他们,只有有了他们才有我们清新的环境,所以不要看不起那些微不足道的人。
小草在默默的生长着。
它没有大树那样高大没有花儿那样美丽,但是它却在为我们服务着,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不会有新鲜的空气,就不会有美丽的景色。
白蚁体型很小,可是它们是猩猩的至爱,因为它们可以帮助猩猩消化胃里堆积的食物,为它们排便清毒,这些渺小的生物带来的是健康和快乐。
在家具厂里有很多做家具时剩下的木屑。
别以为那些木屑微不足道,它们可是有很大的用途呢!在运送武器时,那些枪支弹药里都充满了木屑,为的是防止途中摩擦发生事故。
小东西大用途嘛。
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用途的,那美好事物的背后总会有默默付出的事物。
事物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的,就像建筑没有玻璃就会透风,就像灯泡没有钨丝一样不能发光,就像成功人士背后总是有一些人在默默的奉献。
玫瑰之所以高贵是因为那让人不敢触摸的尖刺,保护着它,避免调皮的孩子或者不遵守公德的人的攀摘;红松之所以孤傲是因为它可望不可即的位置让它高高在上,不要对那些不起眼的东西漠不关心,因为它有时候会派上大用场。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宇宙万物,大如日月星辰,小如微尘,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有他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