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素材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范例
- 格式:ppt
- 大小:445.50 KB
- 文档页数:1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作文素材一材多用一、一例多用与最佳角度的运用任何事例都包含多方面的意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个事例,可以在不同的视角、表述、侧重点下,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意义或观点。
正因为事例有多种的使用角度,在事例积累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对同一事例作不同的裁剪,从多种角度充分利用同一事例。
例1:有一则寓言故事:蚂蚁每天不辞劳苦地建筑房舍,储备粮食,而蟋蟀却忙于张大喉咙唱歌。
寒冬来临,蚂蚁躲在温暖的家里,幸福地享受着美味,而可怜的蟋蟀却饥寒交迫,最后终于一命呜呼。
这则故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a)要做勤劳的蚂蚁,每天坚持不懈地劳作。
千万不要学蟋蟀,就只会短暂地玩乐,最终却一事无成走向死亡。
(b)蚂蚁一生不辞辛苦的奔波,最终的追求只不过是填满它们芝麻大的肚皮,而蟋蟀虽只有短暂的一生,却自始至终在快乐的歌唱。
例2:同样是一个人伏在书本上睡着了。
可以这么说:你看,这么懒!这哪是读书的料,一见书本就打瞌睡。
也可以这么说:你看,多用功啊,读书都读累了,撑不住睡了。
例3:《梦溪笔谈》和《唐宋八大家丛话》中,都记载了“黄犬奔马”的故事。
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写的是穆修、张景一同上朝,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两人便各记其事,以比较优劣。
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
《唐宋八家丛话》中写的是欧阳修和同事一同出游,见“有奔马毙犬于道。
”同事说:“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欧阳修嫌同事说得太啰嗦,说:“逸马杀犬于道。
”这样,同一个故事就有了六种不同的说法。
以上这三个事例,说明了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视角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表述也就不同,语言的表述具有倾向性,是随着侧重点的变化而变化的。
而表述的不同,又显示出事物的不同角度和侧面。
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文章中,使用同一个事例,也不是不可以的,一例多用,就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素材资源。
正因为同一事例包含着多方面的意义、多种的使用角度,那么,我们在分析事例、运用事例时,就要选准最佳的角度,注意寻找适合主题需要,能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质,典型地表现主题的角度,或独特新颖的角度,从素材中挖掘出一般人没有看到的内涵或哲理,力求观点的论证精巧到位。
一材多用作文指导及优秀范文【材料一】袁隆平1、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福建卷话题"圆形与星形")"圆",裸露身躯,怒目圆睁,向世人宣布:我最大,我是万物的中心,是不可违背的原则,不可忤逆的绝对的真理......他的声音震慑了天宇,震慑了大地。
懦弱者匍匐在这位圣人者脚下,他们双目低垂,不敢正视前方,沿着这位圣人厘定"圈"亦步亦趋、循规蹈矩。
于是空气凝固了,世界停止了脚步。
勇者无畏,智者无疆。
清醒的智勇者,走出了"圆"的苑囿,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辨是非,于是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赵武灵王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传统的不可变更"的习俗的圆,用犀利的目光看到自身民族屡战屡败的缘由,大胆地突破了贵族们极力维护的传统,宣布"胡服骑射",从此富国强兵,战胜了匈奴。
商鞅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祖宗之法不可变"这宗法的圆,大胆进行改革,强盛了一个秦国。
布鲁诺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教会的地心学说"这个宗教的圆,大胆地提出了日心学说。
李四光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地质学的权威定论"这个学术的圈。
大胆去探索,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彻底地粉碎了西方而得中国无油贫油学说。
袁隆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
这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使人类远离了饥饿,给世界带来福音。
邓小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两个凡是"迷信的圈,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仅如此他冲破了"社会主义农村集体所有制、和计划经济这个圈",大胆推行土地承包制,市场经济,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使中国走向富强。
语文作文中一材多用的方法那天,阳光灿烂,小鸟在树上唱歌,真的是个完美的日子。
我跟小明约好一起去公园玩,结果一件超级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哇,小明,你看那边有个大树!”我指着公园那棵高大的榕树喊道。
“真的耶,这棵树好大,好高啊!”小明眼睛都亮了起来。
“嘿,我们来爬树吧!”我兴奋地提议。
“爬树?哇,我从来没爬过!”小明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我们像两只小猴子一样,一边欢呼一边爬上了树。
树干粗壮,枝叶茂密,我们爬得高高的,像是站在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台上。
我俯瞰着地面,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小的国王一样。
“哇,真的是好高啊!”我感叹道。
“小心点,不要掉下去!”小明小心翼翼地提醒我。
正当我们沉浸在树上的乐趣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小明,你说,这棵树除了当我们玩耍的地方,它还有别的用处吗?”“别的用处?”小明一脸困惑地问。
“对啊,比如说,它可以给小鸟们提供家、遮风挡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呢!”我认真地说道。
“哇,这么厉害!树真是太棒了!”小明惊讶得大叫。
就在这时,树下传来了小猫的叫声。
我俯身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猫在树下打滚,似乎在等我们下去。
“小猫也喜欢这棵树!”我笑着说。
“对呀,它一定觉得这棵树很舒服!”小明也笑了起来。
我们决定下来和小猫一起玩。
爬树的时候,我不小心把一只小树枝扔到了地上,小猫看到后,立刻跑过去扑腾扑腾地玩了起来,真是好玩极了!“这树枝好像也能变成小猫的玩具呢!”我感慨道。
“没错,真是太神奇了!”小明点头同意。
后来,我们找到了一片草地,决定在那儿野餐。
我们把带来的三明治和水果摆放好,然后躺在草地上,享受美味的食物。
那片草地也是大自然的宝藏,它柔软的草坪像是给我们铺了一张绿色的大床。
“草地真舒服!”我闭上眼睛,享受着。
“小猫也躺下来了,它一定也觉得很舒服!”小明看着小猫,满脸笑容。
吃完东西,我们玩了好多游戏:捉迷藏、踢足球、放风筝……每一种游戏都让我们觉得很有趣。
玩累了,我们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一材多用让材料丰富起来(附:运用示例)每当拿到作文题,总有同学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有同学悲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你仿佛正置身山间,漫山遍野满是食材,你只是少了一对发现的慧眼,更或少了一双烹调的巧手。
事实上,事例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的特点,一个材料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在进行举例论证时,我们可以根据论点需要,对材料进行剪裁处理,抓住需要信息,舍弃与论点无关的信息进行概括叙述,这就是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
如果掌握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的技巧,面对自己手头有限的材料,我们就可以使有限的材料鲜活起来。
现以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的一则材料为例,谈谈如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
原材料如下: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习法律。
有一天,他参加一个上流社会举行的晚会。
当他从楼上走下来时,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此人正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大仲马。
于是,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在大仲马一步步的影响下,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一、抓住材料关键词语就像作文审题要抓关键词语一样,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往往可以作为多角度分析时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如果你能敏锐地抓住这个关键词语,就一定能够用好现有的材料,使现有材料鲜活起来。
比如:抓住“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影响”,就可以从“影响”这个角度进行论证。
示例如下:不由得想起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他就是一个影响改变人生的典型。
凡尔纳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有次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结束时,童心未泯的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一下撞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在大仲马一步步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
凡尔纳终生庆幸大仲马对自己人生中的影响。
是啊,如果没有大仲马的影响,巴黎的法律界或许多了一位著名的律师,但一定没有了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凡尔纳这样一位文学巨星。
高考高分作文速成-- 作文素材的一材多用(附:应用示范)一、一材多用的思路及应用示范一材多用的关键在于用最少的素材挖出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材多用你必须要注意的事1把已知素材往论点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作文的材料。
例:现有材料:篮球巨星科比常规角度:努力造就成功一材多用:偶像/榜样的力量应用示范:科比是篮球界的传奇巨星,闪闪发光,影响了几代人。
2020年,篮球巨星科比的离世,让人扼腕,更让人深思:年轻人,不能只是崇拜偶像,而应该像偶像那样持久地努力,这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地方。
追星就要"追”他们最有益于事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闪光之处。
试想,如果追星只追那个具体的人,人会离世会消散;而追精神,崇高的精神却会永存。
要追就追最优秀的”星”, 要学就学其最卓越的精神。
2重点突出素材的某个方面同一材料都会牵扯到方方面面,证明不同的论点,在引用材料时只选取对论证论点有用的方面。
例:论点:奋斗造就美丽人生现有材料:李佳琦、杨超越等人落户上海常规角度:不以学历降人才一材多用:尽管去奋斗,生活总会还你惊喜应用示范:人的一生不是生来就注定的,是碌碌无力,还是前途无量,全凭自己决定。
网红主播李佳琦,靠着自己的努力,以出色的销售能力,最终落户上海;女团出道的杨超越,凭着自己的人气,以“人气也是软实力”,最终也落户上海。
他们原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淡的日子,但因为努力,他们练就了常人不具备的能力让自己脱颖而出,让人生朝着更广阔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由此看来,人生没有定数,只要我们肯努力,就能前途无量。
3另辟蹊径,转换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思考方位、新的视角使素材别具一格。
例:现有材料:2020年广东一高考生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骗家长常规角度:1.从孩子的角度:诚信做人,不要善意的谎言2.从家长的角度:家庭教育需要交流和沟通一材多用:综合辩证角度:不必苛责,多些理解和包容应用示范:作为学子,考上一所好大学,本身就是他们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