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解读动态血压检测报告——24小时血压变化的规律

如何解读动态血压检测报告——24小时血压变化的规律

如何解读动态血压检测报告——24小时血压变化的规律

24小时血管压力变化的规律

白昼血压水平较高,夜晚睡眠时血压水平较低,在清晨4:00-5:00 点开始上升,6:00-8:00 点(也有报道为8:00-9:00 点)左右出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16:00-18:00 点再次出现高峰(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凌晨0:00-2:00 点(也有报道2:00-3:00 点)达低谷并维持到4:00-5:00 点,全天出现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型曲线。

血压的这种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学者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PER)即白昼均值与夜间均值之差除以白昼均值作为判断ABPM 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的定量指标,一般以≥10%表示正常昼夜节律,<10%提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根据24 小时动态血压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即以小时为单位,将一天分为24 个时间区间,连接各时间、区间的平均收缩压或平均舒张压的曲线图,分析呈“杓型”改变,即夜间血压下降。反之为“非杓型”改变。最近有学者报道了第三种类型(即深杓型),指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 %。

高血压患者据其血压昼夜波动规律分为4 种类型:①正常昼夜节律型;②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型;③夜间血压升高型;④嗜铬细胞瘤型:常表现为发作性血压明显升高和直立性低血压[1]。

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及产生的可能机理。血压节律受脑力、体力活动的控制,受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及人体内体液激素泌节律的调节。白天血压主要受力、脑力活动的变化控制。正常人白天主要以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晚以副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全身肌肉松弛,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因此夜间血压下降。这对适应机体活动和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具有重要意义。夜间睡眠时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及多种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这时的血压最能反映病人最基础状态及高血压相关的病变程度。

Abate的研究显示非勺状现象与副交感神经冲动减弱和交感神经冲动增强相关。非勺状者较勺状者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患者夜间的血压下降减少,可能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应激敏感性增高,且此敏感性随着靶器官的受累程度的加全重而进一步增高。这种血压不随生理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神经体液调控机制的紊乱导致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夜间血压下降减少,从而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紊乱[2]。高血压病人对血压调节能力下降,全天24 小时血压水平较高,夜间不下降,使心、脑、肾等脏器更长时间处于压力负荷状态,致使靶器官受损,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血管昼夜节律紊乱提示靶器官受损,节律消失者受损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更频繁[3]。夜间血压降低减弱或消失的高血压病人与较高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相关,收缩压昼夜节律及夜间收缩压水平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勺型曲线预后较好,非勺型预后较差。也有学者认为一旦靶器官受损,其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压昼夜节律引起改变[4]。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动脉硬化的发展,动脉可扩性减少,重要脏器、内分泌腺不足,血管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下降,阻碍(尤其是睡眠中的)动脉血管的扩张,使夜间血压不下降甚至升高。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血压波动性很大,健康人的一天中血压的波动也达40~50mmHg。靠一次测量很难判断一个人的血压水平,所以提倡大家要经常测血压,而动态血压监测可反映一天之中的血压变化,尤其是第一次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通过监测,帮助确诊是否真患了高血压,还可以评价用药的效果,了解血压变化的规律。 一般人右手活动较多,所以常将动态血压记录仪佩戴在患者左上臂,仪器会自动测量患者24小时的血压、心率,通常设定早7点到晚10点,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为白昼血压,共测60次;晚10点到次日早7点,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为夜间血压,共测18次。监测期间可正常活动并记录活动情况,但每当加压测量时,手臂需自然放松(站立位、坐位和仰卧位均可)。 问题来了:动态血压报告参数很多,如何看懂呢? 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平均血压这些都很容易懂,但要结合起来看。有的人一看自己最高血压180mmHg,就很着急,以为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其实还要看您当时的状态,如果当时您正在活动或者刚激烈运动结束,正常人的血压都可能达到180mmHg或更高,所以我们还要看平均血压高不高(我国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血压应小于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应小于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应小于120/70mmHg),同时还要看血压负荷等其它指标。 血压负荷值听起来难懂,其实就是高压、低压高于正常有多少次,占多大比重。比如一个人测了60次白昼血压,都成功有效,在这里面,有6次高压>140 mmHg或低压>90mmHg,6除以60,占10%。夜间我们进入睡眠状态后,血压会降低,所以判断夜间血压高不高,一般以高压>125 mmHg或低压>75 mmHg作为标准。正常人血压负荷值应<10%,但也不能绝对化,白天活动多、活动量大的人,夜间睡眠不佳、起夜次数多的人,往往血压偏高的次数也会多一些,但并不是血压高,所以最好记录下测量时的状态,供医生综合判断为佳。夜间血压下降率是看血压昼夜节律是否正常。用白昼平均血压减去夜间平均血压,再除以白昼平均血压,如果在10%-20%之间一般认为是正常的,称为勺型血压,而<10%称为非勺型血压,>20%为超勺型血压,都视为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提示人体血压调节能力的下降。血压变异性系数一般报告会给出24小时、白昼和夜间血压的变异系数,反映这些时间段内的血压波动是大是小。血压变异系数越大越不好,以<15%为宜。 温馨小提示: 做动态血压监测,应避免剧烈活动等影响血压的因素。因为在运动、紧张、生气时,血压都会升高的。

动态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根据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我国≥18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其中≥60岁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9.1%2。目前,我国≥18岁人口>11亿≥60岁人口>2亿,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近3亿。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使用各种类型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因高血压患者人数庞大,需要更多依靠创新科技,才能管理好高血压,减少其所承受的巨大心血管风险。 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断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它可测量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既可测量轻、中度体力活动状态下的血压,也可测量睡眠过程中的血压,因而可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血压整体情况,发现“隐蔽性高血压”56,包括单纯夜间高血压-8。动态血压监测由血压测量仪自动完成,因而还可避免“白大衣现象”。如进行一个昼夜24h的动态血压监测,还可了解血压的变化趋势,包括血压在夜间的下降情况-8;在晨起时的升高情况9;及个昼夜中血压的总体变异情况10。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高血压管理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用于高血压的识别与诊断;用于评估心脑血管风险;用于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56。目前,英国1及加拿大口12高血压管理指南明确建议,诊室血压在1、2级高血压范围内即收缩压140~179舒张压90~109mmHg(1mmHg 0.133kPa),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对高血压进行确首选动态血压监测,若动态血压监测的白天血压 Hg,则可诊断高血压 无创的动态血压监测进入临床应用已超过 年13,在我国也已超过20年14。在这20多年时间里,我国动态血压监测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在高血压诊治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开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诊治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也开始主动要求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但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使用不够规范,包括监测对象选择不合适,或监测仪器设置不合理;其次,不能正确解释监测结果,导致信息使用不恰当或不充分;还有,对现有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夜间睡眠期间测量血压时干扰睡眠是否会影响测量准确性等,还无一致意见。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动态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与广泛开展。因此,亟需就这些问题进行广泛、深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规范 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要求 要获得真实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需要从正确选择血压计及正确制定监测方案开始。然后,根据相关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以及临床研究证据所确定的血压指标及其判别标准,对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做出判断 动态血压计:选择动态血压计的基本原则是,选择按照国际标准方案如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方案等15进行过独立临床验证( validation)的动态血压计,即选择验证过的型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校准 ),以确保每台血压计在每个时间段的准确高血压并发症为研究目标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大多来自使用“示波法上臂式袖带动态血压计因此,在得到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据之前,其他类型的动态血压计不推荐使用 新型的动态血压计增加了安全保护装置,比如袖带安装了排气装置,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有些动态血压计则增加了肱动脉血压之外的心血管检测项比如,中心动脉血压、脉搏波增强指数或脉搏波传导速度等1;或增加了其他检测指标,比如血氧饱和度等。这些附加功能在选择血压计时具有参考意义 监测方法: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和诊室血压测量一样,大部分成年人通常选择标准袖带;如果肥胖上臂臂围较大,应选择大袖带;相反,如果臂围较小,则应选择小袖带。监测前,应先测量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365编辑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140/90mmHg)患病率为18.8%,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81.8%,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为24.4%[1]。与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相比,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6.9%),知晓率略有上升(+3.6%),高血压患者治疗率明显升高(+36.3%),但接受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无明显变化(+1.9%)[2]。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总体情况是,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尚可,但控制率极低。核心问题是,通常不测血压或很少测量血压,因此知晓率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血压管理质量不高,因此控制率低。 让自动的电子血压计像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一样进入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家庭血压监测通常由被测量者本人自我完成,这时又可称为“自测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但也可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测量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而可以避免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常会出现的“白大衣效应”;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中血压的长期变化情况或降压治疗效应;而且有助于增强患者管理高血压的参与意识,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自动的电子血压计正在进入家庭,许多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经常在家中测量血压,并将这些测量结果带给治疗医生,供医生制定或变更治疗方案时参考[3-5]。为了促进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广泛讨论与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在专业领域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家庭血压监测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家庭血压监测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均嫌不足,因此,先参考近年来国外已经发表的几个家庭血压监测指导性文件[6-10],结合我国特点制定一个专家层面的共识,希望在合适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中国数据的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一、临床意义 (一)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目前,我国通常是那些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才在家中测量血压。因此,家庭血压监测常被误认为是高血压患者才需要做的事情,而自认为血压正常者则很少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实际上,家庭拥有血压计并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价值在于,那些血压正常者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从而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家庭拥有血压计的比例比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也比较高。 (二)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家庭血压监测在家中进行,测量次数和天数均比较多,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因此,和动态血压监测相似,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有效鉴别出那些只有在诊室测量血压时才升高的“白大衣性高血压”或主要在家庭测量血压时升高的“隐匿性高血压”。这样可避免给“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过度降压治疗的潜在风险,也可以及时控制“隐匿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 (三)提高高血压患者判断预后的准确性 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在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日本进行的Ohasama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钟栩1滕政杰2王纪3寇宗莉4蒙占权5卢玉俊6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血压作为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随着机体的生理节奏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呈明显的波动性,这种现象称为血压的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1)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2,3)。因此,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可较好地反映血压的变异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常用的ABPM参数有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动态脉压、趋势图、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曲线下面积、动态心率、谷/峰值和平滑指数等。 一. 监测方法: 以美国Welch Allyn 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为例:袖带绑于受试者左上臂,自动充气测量收缩压、舒压,并同时记录心率的变化。设08: 00- 23: 00 为日间,23:00 - 08: 00 为夜间。白昼为每15min 、夜间每30min测量一次血压,监测期间正常活动,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符合有效血压读数标准: 收缩压 70-260mmHg, 舒压40-150mmHg, 脉压20-150mmHg(4)。有效测量血压>90% , 排除心房颤动者。 二. 动态血压正常参考标准: 根据最新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建议,“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 和AAMI)的检测仪,动态血压的国正常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0/70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目前动态血压的正常参考值全世界尚无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夹层动脉瘤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巨大。根据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有2.7亿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者仅占13.8%,血压全面达标者的比例更低。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并进行有效管理的必需手段。目前除了可以在医院由医生、护士进行“诊室血压测量”之外,“诊室外血压测量”尤其是动态血压监测,正在高血压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5年9月20日,《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兆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伟伟教授出席了发布会。会上,王继光教授介绍了共识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四位专家就动态血压监测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本共识主要就以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的四个问题达成了专家共识: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要求;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与适应证;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判定与意义;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对策。 在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要求方面,共识建议必需选择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过独立临床验证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必需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监测时间必需达到24小时或以上,通常白天20分钟测量一次,晚上30分钟测量一次。 动态血压测量的对象,既包括怀疑高血压需明确诊断者,识别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也包括已经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疗效评估,识别出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与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还有助于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这些特殊时段的隐蔽性高血压的诊断。 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判定主要依靠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值。如果24小时血压≥130/80mmHg,日间血压≥135/85mmHg,或夜间血压≥120/70mmHg,则可诊断高血压。通过和诊室血压进行对比,可识别出那些动态血压正常而诊室血压升高(≥140/90mmHg)的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升高而诊室血压正常的(<140/90mmHg)的隐蔽性高血压。如果清晨起床后2小时以内所有血压读数平均值≥135/85mmHg,则可诊断为清晨高血压。 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动态血压监测,建立了基于云平台、互联网的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可以依托高血压专业机构,完成监测报告的解读与判断。 动态血压监测的一个常见误区是,担心夜间测量血压过程中因为反复充放气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这样的充放气的确会因压迫上肢而有不适感,影响睡眠质量,但只要不起床活动,对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影响很小,不影响结果的判断。

动态血压监测问题解答

我们平时测量血压时,病人必须坐在椅子上,或是躺在床上,而且测得的血压只是心脏收缩一次的血压,不能反映病人在一天24小时生活中的真实血压。因此,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做动态血压监测。 什么是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一般进行24小时,所以又被称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但这不是意味着要连续监测24小时的血压。因为一天24小时中,心脏大约要收缩10万次以上,每次收缩都产生一次血压,我们还没有办法把这些血压值都记录下来。动态血压监测是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共48次,这样可以大致了解一天之中的血压变动情况。根据大量高血压病人和血压正常人的测量结果,我们有了一天24小时的血压曲线。大多数血压正常者的血压在早晨起床后逐渐升高,2~3小时后达到最高,是第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傍晚18时左右是第二高峰,较第一高峰低一些;以后再逐渐降低,在半夜(24~2时)最低,是“谷”。也就是说,表现为2峰1谷,形状像“杓”。有少数人第二高峰高于早晨第一高峰。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曲线与血压正常者相仿,但水平较高。 动态血压监测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动态血压监测所用的仪器,其测量原理与电子血压计相仿。不同的是,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需要我们按血压计的按钮;测得的血压值会显示在血压计的液晶屏幕上。动态血压监测时,医务人员把仪器和充气袖带给你安装好以后,它会自动充气和测压,并把血压和脉率储存在仪器里。测量完毕,医务人员把储存血压数据的仪器放在专门设备上,就能把数据打印出来。 为什么要监测动态血压我曾遇到一位病人,说自己在半夜里血压很高。我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夜里睡觉不好,起床自己测量血压得知的。半夜睡觉时血压应该是最低的,像他那样睡觉不好,起床测量血压,不能反映半夜睡觉时的血压。有的人在医务人员给他测量血压时比较紧张,血压较高;平时不紧张时血压不高。上述情况就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另外,在观察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以及降压持续时间时,也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时必须注意的事项动态血压监测时,病人可以像平时一样正常活动。但由于身上有仪器,手臂上有充气袖带,所以不能洗澡,不能做剧烈运动。有充气袖带的手臂不能动作太大,在充气时手臂不要动。否则会使测得的血压不准确或测量失败。48次测量的血压数据中,不合格的血压数据不能超过10%。由于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血压,所以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要记日记。把一天24小时的所有活动,都按时间记录下来。例如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早、中、晚饭,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候大小便,看电视、写作、运动、发脾气、吵架,夜里是否睡好,等。 怎样看待动态血压数据测得的血压数据必须与记录的活动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有些活动会影响血压。例如在看电视,尤其是比较紧张的电视剧或足球比赛时,血压会升得很高;发脾气、吵架等情绪波动,也会使血压升高;如果晚上睡眠不好,血压就不会降低。从分析中可以得知哪些因素会引起血压升高,有助于病人采取预防措施。 怎样看待动态血压的高值和血压的谷峰值人处在不停的活动中,而且每天遇到的事情、进行的活动,也有可能不一样。血压随着不同的活动在不断变化,有些是正常的变化,有些是不正常的变化。对于不正常的血压高值与低值,要结合记录分析原因。所以要求病人记好日记,以便医生分析。 此外,动态血压监测的仪器,必须经国家有关权威机构批准是合格的,才能在临床应用。不合格的仪器,测量出来的数据就不可靠。病人必须严格遵守医生告知的注意事项,否则也会使监测失败。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事项

动态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随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 1966年,Bevan首先采用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小时血压。 以后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间接法(无损伤性):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1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2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3 3.夜间血压上升型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中日友好医院柯元南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2010年这个中国高血压的防治指南是在1999年和2005年指南的版本基础上,组织了包括心内科、肾脏科、神经科、老年科和内分泌科的专家,同时吸取了国外指南的,一些相关指南的经验,经过多次的讨论和编撰,讨论编撰而成。 首先来看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情况。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个是1958年到1959年的调查结果,患病率的粗率是5.1%,在1991年的调查,就上升到13.58%,200年的调查,上升到,这个是18.8%,呈明显的上升。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还有这么一些,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一个是高钠低钾的饮食。咱们国家在大部分地区的人均的盐的摄入量都>12g/d,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5g/d,尿的钠钾比>6,而西方人群是2 — 3,是2 — 3。第二是超重和肥胖,对城市人群中,超重的患者比例达到25% — 30%,所以他这个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还有过量饮酒,再有就是精神紧张,就是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也是重要的因素。其他,比如像人口老化、缺乏运动、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还有高血压的家族史等因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咱们的高血压的人群这个发生率增高,发病率增高和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咱们国家的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但知晓率和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比较低。这个根据2002年的调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30%左右,治疗率24.7%,控制率6.1%。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病人都没有得到,就是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者是没有治疗,有高血压没有治疗,或者是治疗了没有得到控制,94%,将近94%的病人没得到控制。这种情况,到2004 — 2005年的调查的时候有所改善,但是也不明显。同时2005年的知晓率48.4%,治疗率38.5%,控制率9.5%。治疗的患者控制的也是有24%,所以3/4的病人治疗了,但是还没有得到控制。所以对这个,对控制高血压方面,咱们国家有很大的,还有很多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随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 1966年,Bevan首先采用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小时血压。 以后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 间接法(无损伤性):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 260mmHg或<70mmHg。 舒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收缩压或舒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1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2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3 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见于严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和部分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4 4.嗜铬细胞瘤型 见于嗜铬细胞瘤和及少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规范化测量血压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科王文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简称“指南”)是我国首部血压测量的指导性文件,是规范化测量血压的依据。指南具有三项特点: 操作性强该指南没有长篇大论叙述血压原理、血压测量理论,主要就血压测量操作方法做了详细描述,包括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及动态血压测量的方法。 重点突出该指南分四个部分:即血压测量基本技术、诊室血压测量(OBPM)、动态血压测量(ABPM)和家庭血压测量(HBPM),每个部分均列出其要点。 具权威性该指南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委员会、《中华高血压杂志》联合组成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经30余名各学科专家历时4 年编撰而成。 三种血压测量方式 1、OBPM最常用的血压测量方式,也是目前高血压诊断、评估疗效的传统的基本标准方法。主要源于现实中高血压的诊治效果评估主要依据诊室血压水平,且OBPM 一般用台式水银血压计,价格便宜且准确性好。台式水银血压计也是目前验证电子血压计及动态血压计的常用仪器和依据。但OBPM 也有局限性:OBPM 为偶测血压,无法一天内多次测量;测量质量受测压人血压测量误差的影响。 2、ABPM 可测量24 h血压,了解血压节律,检测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等。测量血压较准确,无人为误差。但其价格较贵,一般基层单位无此仪器,目前无法广泛使用。同时24 h 中袖带的松紧及位置;夜间患者不习惯血压测量,从而影响正常睡眠,睡眠不佳也可影响血压测量。现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动态血压测量。 3、HBPM是患者在家庭测量的血压,可反映患者清醒状态下白天的血压,也可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等;可测量长时血压变异。可协助高血压诊断及疗效评估,是经济的易于操作的血压测量方式。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简介 心电图室新进英国牛津动态血压分析系统一套,可以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病临床诊断、用药指导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该检查项目收费标准:100元/人次,其临床意义如下: 一.明确高血压的诊断 由于血压波动,偶测血压值对高血压患者较易漏诊,而动态血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一过性血压升高者。 二.鉴别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与正常人相似, 98.5%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大于 15mmHg,而继发性高血压66%的患者无明显昼夜节律变化,如嗜铬细胞瘤、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肾移植术后患者血压夜间升高,无昼夜节律变化。 三.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 动态血压参数和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血压水平持续较高、日夜节律减小或消失、血压变异性较大、血压负荷增高等,提示高血压并发症的存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呈正相关。24小时血压均值<120mmHg/80mmHg者很少有并发症,而>160mmHg/100mmHg者则出现并发症。血压负荷>40%,是高血压心、脑受累的警报。 四.评估高血压的预后 1.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 24h平均收缩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降幅越小,左心室肥厚程度越重。 2.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 与“勺型”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心肌缺血,尤其是清晨血压升高的患者,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 3.动态血压与肾脏损害 “非勺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均高于“勺型”血压患者,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越高,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排泄率越高。 4.动态血压与脑卒中 血压越高,脑卒中发生率越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五.指导及评价降压治疗 动态血压监测能反映24小时患者真实血压变化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更全面的掌握病情进行合理治疗。目前常用的指标有: 1.血压水平(平均值、最高值) 2.血压负荷 3.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增高比率 4.血压昼夜节律 门诊二楼心电图电话:60908766

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摘要 背景与目的:中青年人群高血压伴随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愈发普遍,这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国内外都对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管理给予了更多关注,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年轻患者的高血压评估和治疗尚无共识。我们达成了共识,旨在为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策略。 方法:中国心脏病学会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小组的作者和专家回顾了有关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抗高血压治疗的现有文献和证据,进行讨论并就相关建议达成了一致意见。 讨论和建议:青年和中年人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与老年人所观察到的有很大不同。特别是,该人群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均被显着激活。应进行总体CVD风险评估,作为开始抗高血压治疗的决定因素。降血压治疗首先应达到把血压降至低于140/90mm Hg的目标,如果可以忍受,大多数患者的最终血压应低于130/80mm Hg。在高CVD风险的患者中,首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与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联合开始降低血压的疗法,以及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结论:应在年轻和中年高血压人群中实施积极、全面的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理策略。一.内容介绍 高血压定义为血压(BP)≥140/90mm Hg,是心血管疾病(CVD)最常见但可逆的 危险因素之一。2010年,全球有940万人死于高血压,占总死亡人数的17.8%;由高 血压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为1.7亿人年,占全球DALYs总数的7.0%。来自 中国的数据显示,高血压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4.6%,占全部DALYs的12.0%,每年高血压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366亿元人民币。 年轻人和中年(<65岁)人群的高血压大多是潜伏的或偶然发现。从历史上和目前 来看,人们更多地关注老人的血压和CVD风险管理。尽管由于预期寿命更长,尽管年轻 和中年高血压受试者的长期风险(>10岁)和终生风险比老年人高,但国内外只对老年人高血压有指导方案及专家共识。加强年轻患者的血压控制和系统性管理将有助 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谨代表中国心脏病学会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小组达成一致,为中、青年人的高血压治疗提供指导和建议。 二.方法 小组成员审查了现有证据并提出了建议。在三届全体会议上对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并且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小组成员同意才能通过任何决议。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它与高血压并发症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使高血压病的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崭新阶段,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 间接法(无损伤性):①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②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在指套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左手食指的动脉血压。但手指的活动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袖带频繁地充气放气,晚上影响病人休息,影响睡眠时段血压评估。 适应症:经医生诊治,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作动态血压监测: ①医院内测得血压,与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②发作性高血压。③顽固性高血压。④体位性低血压。⑤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如:晕厥。⑥高血压治疗效果的评估。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 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见于严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和部分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4:嗜铬细胞瘤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有如下优点: (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3)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 (4)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 (5)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易受高血压损害的器官)损害。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 (6)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在凌晨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7)动态血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血压相比,24小时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第一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血压偏低者。特别是50岁以下,舒张压<16.0kPa(105mmHg ),而以往无心血管病发作者,测量动态血压更有意义,可指导用药,预测心血管病发作[2]。 为什么要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访问人次:9467)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大量研究提示,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能更为准确地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于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有以下重要进展: 1.对未接受治疗者,白天与夜间血压水平对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性的价值是相似。 2.接受降压治疗者,夜间血压对发生心血管事件可能性预测作用更佳。 3.最近发表的国际动态血压数据库(n=7458)的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提示:在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受检者,白天与夜间血压对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 夜间血压越高,心血管与非心血管死亡的危险越大;白天血压越低,非心血管死亡危险越大,其危险增大的原因并非来自于低血压本身。 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仅夜间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而白天血压无此关联。 4.夜间与白天血压比值可独立预测死亡危险。夜间与白天血压比值越高,死亡危险越大,即非杓型血压(夜间与白天血压比值>0.9)患脑卒中的危险显著高于杓型血压(夜间与白天血压比值介于0.8~0.9之间)。所以夜间血压下降率非常重要。 5.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血管功能损伤。可能是高血压的一种较早期表现。 只有通过24小时血压监测,才能了解到白天与夜间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获得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比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发现单纯夜间高血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也可以发现夜间、白天的低血压。 因此建议有高血压的人应该接受24小时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治疗有何意义 动态血压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它与高血压并发症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使高血压病的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崭新阶段。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间接法(无损伤性):①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②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在指套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左手食指的动脉血压。但手指的活动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袖带频繁地充气放气,晚上影响病人休息,影响睡眠时段血压评估。 适应症:经医生诊治,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作动态血压监测: ①医院内测得血压,与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②发作性高血压。③顽固性高血压。④体位性低血压。⑤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如:晕厥。⑥高血压治疗效果的评估。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 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2014年ESH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解读 (1)

24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11月 第29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4,Vol. 29 Supplment 《2014年ESH 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解读 陈鲁原 作者单位:51008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高血压病研究室作者简介:陈鲁原 主任医师 教授 主要从事心血管临床研究 Email:zyly2010@https://www.doczj.com/doc/b115885496.html,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4)增刊-0024-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4.增刊.007关键词 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1]。尽管对该建议有很大争议,但也很快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2012年2月澳大利亚发表了本国的ABPM 专家共识[2],全面系统地阐述了ABPM 的临床应用,并提供了降压起始治疗及降压靶目标的ABPM 数值以指导临床实践。在2012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期间,欧洲的专家们举行了“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研讨会”,共同讨论制定第一部“欧洲动态血压监测指南”。2014年5月30日,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发布了《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3]。该指南由ESH 动态血压监测工作组制订,包括我国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和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宇清教授在内的30余位专家,参与了指南制定及撰写工作。该指南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列出了9个框型的基本要点),操作性强,涉及ABPM 的适应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学问题、在日常实践中如何应用等,是一部适于指导临床工作的实践指南。1 什么样的患者应该接受ABPM?1.1 ABPM 的优点和局限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评估、治疗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包括诊室血压(OBPM)、ABPM 以及家庭血压测量(HBPM)三种测量方式。2013年《ESH/ESC 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诊室外血压测量可做到多次测量,远离医疗环境,是一个更可靠的血压评估手段[4]。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国的大多数心血管和基层医生,普遍不了解、不重视、未掌握后两种血压测量方式。指南列举的ABPM 的主要优点包括:可提供个体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血压状况,可以了解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特别是检出夜间非杓型血压),可以识别白大衣高血压(WCH)和经治疗/未治疗的隐匿性高血压(MH);不仅如此,ABPM 还可用于评估降压药物的24小时疗效,监测24小时内血压过度降 低现象。同其它高血压指南和共识一样,该指南再次强调ABPM 是一个比OBPM 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预测因子。ABPM 的主要局限性包括:在活动时测量的血压可能不准确,每小时血压均值的重复性不佳,可能引起不适尤其在夜间,部分患者不愿重复使用以及受成本影响;这些因素使得ABPM 的使用受限。1.2 ABPM 的临床指征1.2.1 绝对适应证ABPM 的绝对适应证包括以下四项:①识别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包括未经治疗的WCH、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的白大衣效应、经过治疗而归因于白大衣效应的假性难治性高血压);②识别MH;③识别 异常的24小时血压模式(包括日间高血压、夜间高 血压、午睡/餐后低血压等);④评估疗效(评估24 小时血压控制情况、识别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WCH 和MH 是高血压的两种特殊现象。WCH 是指在医疗环境中出现的血压升高,又称“孤立的 诊室血压升高”。经OBPM 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中, 有20%属于这类人群。MH 则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

血管早期病变检测专家共识

血管早期病变检测专家共识

血管早期病变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 上海瑞金医院_王继光_心血管网 一、血管早期病变检测的意义 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和动脉硬化 ( arteriosclerosis )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病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是预防这些严重致死性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动脉壁的脂肪性退化(atheroma ) ,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同时,也可以引起血管壁的机械功能障碍。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弹力板退化、内中膜增厚,不仅导致管腔狭窄,还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异常。动脉结构与功能病变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非常明确。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原因,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降压、降糖、戒烟等措施均可显著减缓动脉硬化。进行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检测,不仅可以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直接指导临床治疗。譬如,与其它种类的降压药物相比,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更为显著地减缓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通过进行动脉的结构与功能检测,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 近年来,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一些能早期发现动脉壁异常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已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在严格规范使用范围的前提下,有序地推广这些检测手段,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脉血管的分类和功能 在人体的体循环系统中,动脉主要分为弹性贮器动脉、肌性分配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弹性贮器动脉一般指大动脉,包括主动脉主干及其大分支,如颈总动脉等。这些血管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弹性(elastiCity )和可扩张性(distensibility )。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心脏射出的一部分血液贮存在扩张的大动脉内。当主动脉瓣关闭心脏停止射血时,扩张的动脉壁弹性回缩,将贮存的血液继续推向外周。大动脉的这种功能既缓冲了收缩压,义维持了舒张压。心脏虽然间断射血,但外周血管内的血液是连续流动的。肌性分配动脉血管主要指中动脉,如服动脉、股动脉等,是弹性大动脉至小动脉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中膜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动脉收缩时,流入某部位的血量减少;舒张时,流入的血量增多,故称分配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壁富含平滑肌。在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下,通过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调节血管直径,改变血管阻力。由于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直径小,血流速度快,因此,血流阻力大,约占体循环总外周阻力的47 %左右,是形成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称之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