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第二学期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基础卷

初二物理第二学期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基础卷

初二物理第二学期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基础卷
初二物理第二学期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距离为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B.拉力的功率为Fv

C.额外功为1

n

(2nF﹣G)s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G

F

2.要用30N的力刚好提起40N的物体,若不计机械本身重力和摩擦,则下列简单机械可以采用的是()

A.一个定滑轮

B.杠杆

C.一个动滑轮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3.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物体比B物体轻;②提升A的拉力大;

③提升A做的额外功多;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多

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

4.初中物理中我们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B.图乙是利用斜面”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C.图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如图乙木块B中,B木块的重力和木板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斜面长s=4m,高h=2m,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7.5N的拉力将10N重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则()

A.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B.物体所受的额外功为20J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拉力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有关7.如图所示,用一根自重可忽略不计的撬棒撬石块,若撬棒C点受到石块的压力是

1800N,且AB=1.8m,BD=0.6m,CD=0.4m,则要撬动该石块所用的最小的力应不小于

A.600N B.400N C.150N D.200N

8.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

9.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10.小华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了不同的高度h1和h2(h1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一种轮式垃圾桶,拖动时它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垃圾桶底部的小轮子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若拖动时垃圾桶总重为120N,且动力臂为阻力臂的3倍,要保持垃圾桶平衡的拉力F为______N。

12.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圆柱形的),重是100N,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的一端微微抬起,所需的最小力是 _______N。

13.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当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若忽略绳重、滑轮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___N。

14.如图所示,一长为3m的粗细不均匀的水泥电线杆,用竖直向上的力F1=1200 N可将A 端抬起(B端仍在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2=600 N可将B端抬起.则该水泥杆重G=_____N,重心与A端距离x=_____m.

15.如图,小明在用动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提升不同重物时,记录下了在绳子自由端使用的拉力F与对应所提升的物体重力G,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式是:F=________;动滑轮重为________N;随着物重的增加,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________.

16.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做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后,小明又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数据,并绘制了F1与L1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1 m时,F1为

_____N。

17.如图所示,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N,地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是________N.

18.如图所示,一直撬棒AD=1m,CD=BC=0.15m,石头垂直作用在棒上的力是420N,若要撬动石头,则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至少是_________N。

19.如图所示,用F为4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 W。

20.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的质量为90kg,悬挂在滑轮组下的物体B 的质量为60kg.在物体B 的作用下,A 恰能沿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 1 拉动物体A 以0.2m/s的速度沿桌面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此过程中,物体A 通过绳子拉动滑轮组的力为T 1 ,T 1 提升物体B 的机械效率为η 1 .当用此装置以相同的速度提升物体C 时,水平向右拉物体A 的力为F 2 ,物体A 通过绳子拉动滑轮组的力为T 2 ,T 2 提升物体C 的机械效率为η 2 .已知η 1 : η 2 =16:15,T 1 : T 2 =5:4,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则拉力F 2 的功率为 W.(g取10N/kg)

三、实验题

2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D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

在占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为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节(填“左”、“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达到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在杠杆左侧A位置(左边位置第四格)先挂了3个钩码,如图乙,则在右侧B位置(右边位置第三格)应挂________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可以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丙,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

2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刻度均匀,每个钩码的重力均为0.5N。(1)实验开始时,杠杆如图甲所示处于静止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M点挂上2个钩码,在N点挂上3个钩码。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3)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配合使用,也可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

在A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

24.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滑轮的绕绳方法_________.

(2)实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____________(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第三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

25.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杠杆上相邻刻线间距离相等。(1)杠杆在甲图所示的位置静止时,杠杆_____处于平衡状态。(选填“是”或“不是”)。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选填字母)

A.求平均值

B.得到普遍规律

(5)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_____。实验时,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砝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_____。

四、计算题

26.如图所示,实心物体A漂浮在水面上,现利用电动机通过滑轮组拉动A,使A向下运动。已知A的体积为0.9m3,密度为0.8×l03kg/m3,动滑轮重为600N,电动机工作时拉绳子的功率为1.2×103W且保持不变,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求:

(1)A的重力;

(2)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A向下运动的最小速度及A向下运动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最大值。

27.体重为 600N 的小亮,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 400N 的木箱从水平地面匀速提高 2m,所用的拉力为 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这个过程中: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500N,求小亮利用这个滑轮组工作时能提起的最大物重.

28.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量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和钢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取10N/ kg。

(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50 kg,则建材的重力是多少?

(2)若工人在1 min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 12 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 N,求拉力的功率;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时,运送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29.边长为0.1m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4.8×l03Pa .如图所示装置中,桶D固定,高0.5m ;横杆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端的细绳通过动滑轮连着物体M,用大小为24N的力F在A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桶底的压强为1.6×l03Pa ,若仍用力F在C 点处竖直向上提横杆(C点未在杆上标出),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桶底压强为1×l03Pa ,已知横杆长OB=0.8m,OA=0.6m ,g取10N/kg ,一个标准大气压

1.0×l05Pa ,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

(1)求物体M的密度.

(2)求OC长度.

(3)现在桶内放满水,物体的底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至少需要多大的竖直向上的力才能将物体拉离桶底.

30.如图所示,实心物体A漂浮在水面上,现利用电动机通过滑轮组拉动A,使A向下运

动。已知A 的体积为1m 3,密度为0.5×103kg/m 3。动滑轮重为1×103N ,电动机工作时拉绳子的功率为1.2×103W 且保持不变,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求:

(1)A 的重力;

(2)A 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A 向下运动的最小速度;

(4)A 向下运动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 .当动滑轮的重力超过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使用该滑轮组也可能费力,故A 选项不正确;

B .根据滑轮组特点可知,绳子的运动速度为2v 。由P =Fv 得,拉力的功率为2Fv ,故B 选项不正确;

C .根据滑轮组特点可知,绳子的运动的距离为2s 。由W =Fs 得,总功为2Fs 、有用功为

W 有=fs =

G s n

所以额外功为

W 额=W 总-W 有=2Fs -G s n = 1

n

(2nF ﹣G )s 故C 选项正确;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Gs

W G n W Fs nF

η===

有总 故D 选项不正确。 故选C 。

2.B

解析:B 【详解】

A .定滑轮不能省力,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故A 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1230N 40N L L ?=?

所以12:4:3L L =时可以满足条件,故B 符合题意;

C .如果不计机械自身重力和摩擦,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的拉力应为20N ,故C 不符合题意;

D .使用滑轮组时通过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至少为2段,如果不计机械自身重力和摩擦,

F 最大为物重

G 的二分之一,即拉力最大为20N ,不可能达到30N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A

解析:A 【详解】

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 额=G 动h 知,提升A 和B 所做额外功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 W W W W η=

=

+有有总

有额

额外功相同,提升A 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所以提升A 物体所做的有用功较大,由于提升物体高度一样,所以A 物体较重,提升A 物体用的拉力较大,故BCD 错误,A 正确。 故选A 。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小车在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小球推动木块移动,是研究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实验; (3)研究机械效率时,用测力计拉着物体上升到顶端;

(4)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详解】

A 、图甲中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故A 错误;

B 、图乙中通过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反应小球动能的大小,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故B 错误;

C 、图丙中测量出斜面的长度和高度,物体的重力和沿斜面的拉力,可以测定斜面的机械

效率,故C错误;

D、图乙中,木块B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与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同一的物体上,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B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得:;

当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即m1增大时,而物体质量即m2、L2不变,则L1会减小,而L1的长度代表物体的质量,所以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小。

故B正确。

点睛:关键是要清楚杆秤的结构,即放物体一端的力臂长度是不变的,秤砣在有刻度的另一侧,秤砣质量增大时,力臂会减小,而此力臂的长度代表被称量物体的质量,所以质量偏小。

6.D

解析:D

【解析】A、总功为:,

有用功:,

机械效率为:,故A错误;

B、额外功为:,故B错误;

C、额外功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摩擦力不等于拉力,故C错误;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粗糙程度有关,因为两者都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而克服摩擦力做的是额外功,所以影响机械效率,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D

【解析】

若以D点为支点,则作用在A点的最小力应垂直杠杆斜向下,此时DA为动力臂,DC为阻力臂,如下左图所示,若以B点为支点,则作用在A点的最小力应垂直杠杆斜向上,此时BA为动力臂,BC为阻力臂,如下右图所示.

由左图可得:12F DA F DC ?=? 211800N 0.4600N 1.2F DC m

F DA m

??=== 由右图可得:32F BA F BC ?=?

231800N 0.2200N 1.8F BC m

F BA m

??=

== F 3

8.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当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如果动力臂不变,只改动用力方向,其动力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设拉力的力臂为L ,则由题意可知,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G×OD=F×L 由此可得:F=

因为G ,OD 不变,OD=L=r ,故F=G ,由于F 1、F 2、F 3的力臂都为圆的半径,相等,故F 1=F 2=F 3=G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问题的分析能力,此题关键是力臂的确定.

9.C

解析:C 【详解】

由图可知动力F 1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 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 2<L 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 2>L 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10.B

解析:B 【解析】

(1)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分别为:

111111

22

W F s G G h G G h ==+?=+物轮物轮()(),

222221

33

W F s G G h G G h 物轮物轮()()==+?=+,

因为h 1<h 2,

所以W 1<W 2,故①错;

(2)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

不计绳重及摩擦,由()W Gh G

W G G h G G η==

=++有用总

轮轮

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②

正确;

(3)不计绳重及摩擦,

拉力1F G G n

=+物轮(),n 1=2,n 2=3,

绳子受的拉力分别为:112F G G =+物轮(),213

F G G =+物轮(), 所以F 1>F 2,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故③正确; (4)因为W 1<W 2,且做功时间相同,由W

P t

=

可知,P 1<P 2,故④错. 综上分析,②③说法都正确,正确的有两个. 故选B .

二、填空题

11.省力 减小 40 【详解】

[1]由图知道,拖动所示垃圾桶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相当于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

解析:省力 减小 40 【详解】

[1]由图知道,拖动所示垃圾桶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相当于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力。

[3]根据题意知道,垃圾桶总重是G =120N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所以,由杠杆原理Fl 1 =Gl 2知道,保持垃圾桶平衡的拉力是

22

12

120N 40N 3GL L F L L ?=

== 12.50 【详解】

根据题意知,此时可以将木棒看做是一个以木棒没有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阻

力是木棒的重力,为100N ,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动力臂等于木棒长L ,阻

力臂是木棒长的一半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

解析:50 【详解】

根据题意知,此时可以将木棒看做是一个以木棒没有离地端为支点的杠杆,阻力是木棒的重力,为100N ,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动力臂等于木棒长L ,阻力臂是木棒长的一半为

1

2

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所需要的力为 22

11

100N 2==50N L

F L F L L

?

=

故所需要的最小的力为50N 。

13.100 【详解】

因不计绳重和摩擦,由题意可知,效率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

解析:100 【详解】

因不计绳重和摩擦,由题意可知,效率

=60%G G G η=

+物

物动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150N

=

-=

-150N=100N 60%

G G G η

动物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

14.1 【解析】

分析:设杠杆的重心位置距杠杆一端的距离,然后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列出两个关系式,联立方程组求解. 解答:如图所示,

电线杆的长L=3m ,设电线杆的重心与A 端的距离为x ,结合图示

解析:1 【解析】

分析:设杠杆的重心位置距杠杆一端的距离,然后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列出两个关系式,联立方程组求解. 解答:如图所示,

电线杆的长L=3m ,设电线杆的重心与A 端的距离为x ,结合图示可知,重心到细端的距离为L 1=3m-x ,离粗端的距离为L 2=x ,将A 端抬起(图1),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

11F L GL =,代入数据得:120033N m G m x ?=?------()①;将B 端抬起(图

2),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22F L GL =,代入数据得:

6003N m Gx ?=-----②;联立①②解得:18001G N x m ==,

故答案为 (1). 1800 (2). 1

【点睛】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确定两种情况下的力臂大小是关键.

15.F=1/2(G+0.4N ) 0.4 大 【解析】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动滑轮省一半力,即, 从表格中选任一数据代入得:,解得:, 所以拉力F 与重力G 的关系式是:; 机械效率为有用功

解析:F=1/2(G+0.4N ) 0.4 大 【解析】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动滑轮省一半力,即()1

2F G G =+物

滑轮, 从表格中选任一数据代入得:()1

0.7N 1N 2

G =

+滑轮,解得:=0.4N G 滑轮, 所以拉力F 与重力G 的关系式是:()1

0.4N 2

F G 物=

+; 机械效率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要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减小做功过程中的额外功或增大有用功.所以随着物重的增加,有用功增加,而额外功不变,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大. 点睛:重点是动滑轮省一半力的应用和机械效率的判断,当一次做功中有用功增大时,或额外功减小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都会增大,即机械效率增大.

16.6

【解析】由图象可知,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始终不变,当L1为0.2m 时,F1为3N ,乘积为0.6;当L1为0.6m 时,F1为1N ,乘积为0.6,图象上的点都满足此规律。故当L1为0.1 m 时,F1为

解析:6

【解析】由图象可知,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始终不变,当L1为0.2m时,F1为3N,乘积为0.6;当L1为0.6m时,F1为1N,乘积为0.6,图象上的点都满足此规律。故当L1为0.1 m 时,F1为6N。

故答案为:6

17.4

【解析】

(1)甲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6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乙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6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析:4

【解析】

(1)甲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6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乙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6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这个力,等于6N;(2)乙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和拉力的差值等于10N-

6N=4N.

故答案为6;4.

18.63

【解析】要使施加在撬棒A点的动力最小,应使动力臂L1最大;当以D为支点,在A点施加垂直AD向上的动力时,动力臂L1=AD=1m,即动力臂为最大值,则动力为最小;此时阻力F2=420N,阻力臂L

解析:63

【解析】要使施加在撬棒A点的动力最小,应使动力臂L1最大;当以D为支点,在A点施加垂直AD向上的动力时,动力臂L1=AD=1m,即动力臂为最大值,则动力为最小;此时阻力F2=420N,阻力臂L2=CD=0.15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

22 1

1420N0.15m

63N

1m

F L F

L ?

===.

故答案是:63.

19.75% 48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拉力F=40N,拉力F移动的速度v=3×0.4m/s=1.2m/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3mg=0.3×300N=90N,则所做的有用功W有=fs

解析:75% 48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拉力F=40N,拉力F移动的速度v=3×0.4m/s=1.2m/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3mg=0.3×300N=90N,则所做的有用功W有=fs,总功W总=F3s,滑轮组的机械效

%75%1003

4090%1003%100=??=?=

?=

N N s F

fs W W 总

有η;拉力的功率P=Fv=40N×1.2m/s=48W。

考点:功、功率及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20.【解析】 ,

而T1:T2=5:4,即, 解得:; 而mB=60kg ,

则物体B 的重力为:GB=mBg=60kg×10N/kg=600N, 因此物体C 的重力为:GC=×600N=450N; 而==

解析:【解析】

B

11B 2C 21C 2

G 3T G 3T 16G 3T G 153T ηη==?=, 而T 1:T 2=5:4,即

B C G 3416

35G 15

??=?, 解得:

B C G 4

G 3

=; 而m B =60kg ,

则物体B 的重力为:G B =m B g=60kg×10N/kg=600N , 因此物体C 的重力为:G C =

B 33

G 44

=×600N=450N ; 而

12T T =B C 1

(G G )31(G G )3

++轮轮=600N G 5

450N G 4

+=+轮轮, 解得动滑轮的重力为:G 轮=150N ;

∴A 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1/3(G B +G 轮)=1/3×(600N+150N )=250N . 以物体A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而T 2=1/3(G C +G 轮)=1/3×(450N+150N )=200N ,

∴拉力F 2的大小为:F 2=T 2+f=200N+250N=450N , ∵v=0.2m/s ,

∴拉力F 2的功率为:P 2=F 2v=450N×0.2m/s=90W .

三、实验题

21.1

2

100%Gh Fh ? 杠杆的自重 变大 【详解】

(1)有用功为W 有=Gh 1,总功W 总=Fh 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

η=W W 有

×100%=1

2Gh Fh ×100%.

(2)有用功是提升钩码所做的功,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总功所占的比例;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说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力.

(3)钩码的悬挂点在A 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 ?OA =F ?OB ;悬挂点移至C 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 ?OC =F ?OB ,经对比发现,由OA 到OC 力臂变大,所以拉力F 也变大,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22.右 便于测量力臂 4 变小 见解析 【详解】

(1)[1]杠杆静止时,杠杆左端下沉,说明右端偏高,平衡螺母需向右调节。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3]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设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

343G L nG L ?=?

解得

4n =

故应挂4个钩码。

(3)[4][5]将弹簧测力计从C 位置移到D 位置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这是因为在C 位置处,是由弹簧测力计拉力竖直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动力,而到了D 位置,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全部提供动力,故需要一个较小的力,故示数变小。 23.左 不平衡 1.2 【分析】

(1)如果杠杆左端下沉,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杠杆右端下沉,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平衡位置平衡;

(2)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1122Fl F l =,杠杆平衡;若

1122l F F l ≠,杠杆就不平衡,会沿力和力臂乘积大的力的方向转动;

(3)左侧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向下,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则弹簧测力计施加的力使杠杆沿顺时针转动,保持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计算出弹簧秤的示数,判断弹簧测

力计的位置。 【详解】

(1)[1]图甲中,杠杆右端下沉,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左调。 (2)[2]图乙中,设一格长度为L ,一个钩码重G ,则有

2433G L G L ?

即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左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3)[3]丙图中钩码的重力

0440.5N 2N G G ==?=

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

拉力在A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212N 3 1.2N 5G L L

F L L

??=

== 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内容的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即1122Fl F l =;运用此条件进行杠杆平衡的计算。

24. 匀速上升 1.8 74.1 变大 克服摩擦做功更多 增加提起的物重(或减轻动

滑轮重或加强转动部分的润滑等) 【详解】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 是钩码上升高度h 的3倍,说明由三段绳子承担物重,故滑轮组的绕线情况如下图所示:

(2)在缓慢提升物体时,还需克服机械摩擦做功,所以为了测量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所以需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

(3)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 ,所以拉力F=1.8N , 第三次试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

=

×100%≈74.1%;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间的摩擦力做的功;随着物重的增大,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物重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额外功变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2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单元测试二 一、 精心选一选(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24分) 1、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约为 ( ) A . B . C .0.49 kg D .4.9 kg 2、下列四个物理量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 ( ) (1)质量 (2)重力 (3)力 (4)长度 A .(1)(2) B .(2)(3) C .(1)(3) D .(1)(4) 3、若先在地球上后在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称量同一个物体,则会发现 ( ) 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B.天平示数变小,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4、下列几种关于摩擦力的利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橡皮擦掉错字时,橡皮与纸面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B.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在手上涂抹镁粉是为了尽量减小摩擦 C.在皮带传动中,皮带上涂蜡是有害的 D.竹梯下端包扎橡皮是为了增大摩擦 5、如图1所示的各种剪刀,要剪较硬的铁皮,最省力的是 ( ) 6、如图2所示,F 的方向竖直向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当F 以B 点为轴转向BM 方向和转向BN 方向 的过程中 ( ) A .F 始终逐渐变小 B .F 始终逐渐变大 C .转向BM 方向时,F 逐渐变大;转向 BN 方向时,F 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 D .转向BM 方向时,F 逐渐变大;转向 BN 方向时,F 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7、如图3所示中,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 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 1、F 2、F 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一样大 8、如图4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 ( )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左端下降 C.杠杆右端下降 D.无法判断 图1 图2 图3 A B C D 图4

八年级下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含答案)【最新整理】

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单元 简单机械跟踪测试 一、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羊角锤 B. 食品夹子 C. 核桃夹 D. 撬棒 2.下列实验中,采用多次测量,其目的相同的是哪几组() ①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②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③研究杠杆平衡条件④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3.如图赛艇比赛的场景,赛艇的桨可看成一个杠杆。若把杠杆按省力杠杆、等臂杠杆和费力杠杆进行分类,赛艇的桨属于() A. 省力杠杆 B. 费力杠杆 C. 等臂杠杆 D. 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一个重G = 20N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被匀速提升了20 cm.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及其向上移动的距离s分别为() A. F = 10 N,s = 0.2m B. F = 10N,s =0.4m C. F = 20 N,s =0.2m D. F = 20 N,s = 0.4m 5.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天平 B. 瓶盖起子 C. 食品夹 D. 钳子 6.如图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和BC斜面受拉力从底端匀速运动到C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F B,拉力所做功分别为W A)W B,则 A. F A)F B)W A)W B B. F A)F B)W A)W B C. F A)F B)W A)W B D. F A)F B)W A)W B 7.下图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瓶盖起子 B. 钳子 C. 镊子 D. 独轮车 8.图中正在使用的机械,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填空题 9.(贵州省六盘水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500N,用F=150N的力拉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重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方向向_______) 10.每周一升国旗时,在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三角支架ABC固定在客厅墙上,已知AB长40cm,AC长30cm,一花瓶正好放置在AB中点处。A处螺钉能承受的最大水平拉力为40N,为防止因A处螺钉松脱而使支架绕C点倾翻,所放置花瓶的重力最大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专题练习(含答案)

简单机械专题练习 一、力臂及其作法 1、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1的力臂. 2、(1)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使杠杆平衡最小的力F. 第1题图第2题图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3、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杠杆上刻度均匀,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不挂钩码,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此时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当凋节杠杆在水平平衡后,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总重为_______N的钩码; (3)撤去B点所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此时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拉,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组实验更好,理由是. (3)小组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动力(F1/N)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3 4 4 3

请你对小明的分析做出评价:.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5、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需要在A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是多少? 6、做俯卧撑运动的人可视为杠杆.如图所示,一同学质量50kg,P点为重心,他每次将身体撑起,肩部上升0.4m.在某次测试中,他1min内完成20次俯卧撑,g=10N/kg.求: (1)同学的体重; (2)将身体匀速撑起,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 (3)该同学在1min内的平均功率. 三、滑轮组的绕线 7、如图1所示,要用向下的力提升重物,请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8、请在图2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上拉绳使重物升起。 9、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图3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初二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N/kg)()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2.下列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B.机械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D.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3.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 4.农村建房时,常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轮提升建材。在一次提升建材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400N的拉力,将重600N的建材在10s内匀速提高3m。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滑轮的机械效率η=75% B.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1200J C.滑轮自身的重力为100N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大小为3m 5.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

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正确的是 A.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略空气阻力) B.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 C.同名磁极(S)的磁场方向 D.吊桥所受拉力的力臂L1 7.工人师傅用拉力F1将重物匀速搬运到h高处,对重物做的功是W1;若工人改用动滑轮将该重物匀速提升到h高处,拉力为F2,对重物做的功是W2(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B.F1W1D.W2=W1 8.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 A.A物体下移,B物体上移B.A物体上移,B物体下移C.仍将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杠杆,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此杠杆在动力F作用下,将一个由细绳系的物体由图中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则 A.F大小始终不变B.F先变大后变小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及答案doc资料

图 6 1.如图6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 1的作用下,拉着重300牛的物体A 以1.5m/s 的速度在水 平面上匀速移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物体A 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56N ,拉力F 1的功率为P 1 ,在10s 内拉力做功为W 1 。 若滑轮组在拉力为F 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 以 0.5m/s 的速度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 ,拉力 F 2的功率为P 2 ,在20s 内拉力做功为W 2 。 滑轮自重和绳重忽略不计,则下列正确的是: A .F 1=100N ,P 1= 450W ; B .W 1 :W 2=3 :2 , P 1 = 3P 2 C .F 2=210N ,P 2=35W ; D .W 1 :W 2=1 :2 , P 1 = P 2 2.如图6所示,滑轮重力和摩擦均不计,物体重均为100 N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都是30 N , 作用于各绳端的拉力分别为F 1、F 2、F 3.,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 1=100N 、F 2=50N 、F 3=200N B. F 1=30N 、F 2=60N 、F 3=15N C. F 1=100N 、F 2=50N 、F 3=50N D. F 1=30N 、F 2=15N 、F 3=60N 23.如图11所示装置,物体B 所受重力为G B ,物体A 在物体B 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小红用一个水平向左的 力拉物体A ,使物体B 以速度v 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为η1;若将一个质量和体积都与物体B 相同的物体C 系在物 块B 下端,小红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 ,使物体B 和C 一起以2v 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η1: η2=4:5,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第二次水平向左拉物体A 时,拉力的功率是 。 12.边长为0.1m 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 ,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5.0×103 Pa 。如图7所示装置,横杆可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 端的细绳通过动滑轮连着物体M ,用力F 在A 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 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3 Pa ,若仍用力F 在距离A 点0.1m 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 对地面压强为1.0×103 Pa ,已知横杆长OB =0.8m ,OA =0.6m,,g 取10N/kg ,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物体M 的质量为50 kg B . 物体M 的密度为0.5×103 kg/m 3 C . 动滑轮的质量为2 kg D . 力F 的大小为24N 图11 B A 图7 A M F B O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新人教版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时间 标题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中心发言人成员 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在新教材的“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新教材将相关知识整合为本章,这样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完了简单机械后紧接着就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更利于机械效率和简单机械知识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在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时要先对前面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做必要的回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力、功和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认识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并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意义。 本章第一节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第二节滑轮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后面学习机械效率的基础。第三节机械效率是对前面滑轮知识的综合、扩展和运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对简单机械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杠杠、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杠、滑轮,以达到省力和方便的目的。1、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来看,初二学生的几何作图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应用到物理学上还有一段距离;其次要作好图,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力的三要素”作图及“物体受力分析”有较好的掌握。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综合概括能力较差,所以很难从日常工具中抽象出杠杆模型,更难画出一些变形的杠杆的示意图。学生对支点理解具有局限性,不少学生误以为支点是固定不动的一点,遇到运动的物体如动滑轮这一特殊杠杆时,如何确定支点就难了,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以为动力和阻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有的同学在具体画力臂时,常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错误地当成力臂,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学生往往很难全面照应,要正确地作好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分析与综合,抽象

最新初二物理简单机械_经典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工具:①钢丝钳;②镊子;③扳手;④扫帚;⑤钓鱼竿;⑥瓶盖起子,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B、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C、浮力的大小等于容器中液体受到的重力 D、浮力的大小等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力4.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用剪刀剪叠得较厚的纸片时,用剪刀的尖部不易剪断,而用中部就容易些,这是因为() A、增大了动力 B、减小了阻力 C、减小了阻力臂 D、增大了动力臂6.在家庭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浴室地面上应铺上带有凸凹花纹的地砖 B、人沐浴时穿的拖鞋鞋底带有凸凹花纹 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7.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8.如图所示的杠杆,O为支点,B点挂一重物G, 在A点分别施力F1、F2、F3,使杠杆平衡,这三个 力中最小的是() A、F1 B、F2 C、F3 D、无法确定 9.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物G,若摩擦和动滑轮重均不计,那么需要的拉力F 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 D、丁 3 甲乙 丙丁

(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专项小结(解析版)

(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专项小结(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工人用200N的拉力F在10s内将重为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物体没有露出水面,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不计绳重和摩擦, g=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露出水面前,工人匀速提升重物时拉力的功率为40W B.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320N C.物体的体积为8×10-3m3 D.物体露出水面后,此滑轮组提升该物体的机械效率将小于8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2×2m=4m,拉力端移动的速度: v=s/t=4m/10s=0.4m/s,拉力的功率:P=Fv=200N×0.4m/s=80W,故A错;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F浮)h/Fs=(G?F浮)h/F×2h=G?F浮/2F=400N?F浮/2×200N=80%,解得:F浮 =80N,故B错; C.由F浮 =ρ水V排g得物体的体积:V=V排 =F浮/ρ水g=80N/1×103kg/m3×10N/kg=8×10-3 m3,故C正确; D.物体露出水面后,没有了浮力,相当于增加了提升物体的重,增大了有用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变大,此滑轮组提升该物体的机械效率将大于80%,故D错。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答案】C 【解析】 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功率表示做功快慢,功率越大,机械做功一定越快.机械效率与功率没有关系,故A错误. 做功越多的机械,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不一定大,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B错误.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故C正确,符合题意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如图12-Z -1所示的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图12-Z -1 2.如图12-Z -2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 ) 图12-Z -2 A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 B .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增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 C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 D .将左边的钩码向里移动一格,同时将右边的钩码去掉一个并保持位置不变 3.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功多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B .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慢 C .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功率一定大 D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 4.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杆AB ,从其上找一点C 用支架支起来,如图12-Z -3所示。当小强依次在杠杆上的A 1、A 2、A 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大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图12-Z -3 A .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为什么施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 B .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C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D .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5.利用如图12-Z -4所示的装置估测物体重G ,当杠杆平衡时,已知力F 的大小为5 N ,则物体重G( ) 图12-Z -4 A .大于5 N B .小于5 N C .等于5 N D .无法确定 6.用如图12-Z -5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图12-Z -5 7.某地发生地震,一个结构坚固的水塔因地基松软而倾斜,为阻止水塔继续倾斜,救援队借助山石用钢缆拉住水塔。下列方案中,钢缆对水塔拉力最小的是( ) 图12-Z -6 8.如图12-Z -7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在5 s 内将重为100 N 的物体匀速提升2 m ,每个滑轮的重力均为10 N 。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图12-Z -7 A .F 甲<F 乙 B .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C .F 甲做的功小于F 乙做的功 D .F 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 乙做功的功率 9.如图12-Z -8所示,一根铁棒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以O 点为转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动力F 与动力臂l 1的大小变化是( ) 图12-Z -8

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以及简单机械知识点,初二公式综合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公式 Pt FS W == 各量单位:W :J (焦耳) F :N (牛顿) S :m (米)P :W (瓦特) t :s (秒) 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 N ·m 5、公式应用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 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f 是摩擦力) 二、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 1、公式:t W p =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kW 换算:1kW=1000W

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4、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三、机械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机械能势能 a、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高度),重力势能就越大 b、弹性势能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C、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 简单机械 思维导图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杠杆五要素 杠杆平衡的含义: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我们就认为杠杆平衡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是在受力时不能有大幅度的形变 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阿基 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注意事项 1.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便于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 2.实验之前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左倾右调,右倾左调。但是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3.要进行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其他简单机械 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特点1.能省力但是费距离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两倍 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绳子自由端拉力F=1/n(G+G 动) 动滑轮个数m和n的关系 m=1/2n n为偶数 m=1/2(n-1) n为奇数 滑轮组连线规律:奇动偶定,由外而内 或者 奇动偶定,由内而外 杠杆的分类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天平 钢丝钳,园艺剪刀 缝纫机脚踏板,理发剪刀,钓鱼竿 斜面 轮轴 定义:由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轮,小的称为轴 定义: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省力机械 不计摩檫力,则FL=Gh, 有摩檫力存在则FL=fL+Gh 斜面省力的例子:盘山公路 轮轴的实质:轮轴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动力作用在轮上则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费力。不计摩擦:F 1*R=F 2*r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有用功:达到目的必须做的有实用价值的功。 额外功:无实用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达到一定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三种功 额外功产生原因 1.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 2.克服机械摩檫 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特点: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1.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做功性能的好坏的物理量 2.机械效率与机械是否省力还是费力无关,效率高只说明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 滑轮组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1.提升物体的重力 2.动滑轮的重力 3.绳子与滑轮组的摩檫力 机械效率计算的四个公式即对应的使用条件

笔记(初二物理—简单机械)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 1.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这样做的好处是 A.省距离B.省力 C.费力,但省时间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用剪刀剪东西时,如果用剪刀的尖部去剪就不易剪断,而改用剪刀中部去剪就容易些,这是因为 A.增大了动力 B.减小了阻力 C.减小了阻力臂 D.增大了动力臂 3、测某机器的机械效率时,有如下4个记录结果,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A. 99℅ B. 120℅ C. 60℅ D. 80℅ 4、关于机械效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C.有用功相同,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高 D.额外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高 5.分别用杠杆、动滑轮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 A.杠杆最多 B.动滑轮最多 C.滑轮组最多 D.一样多 6.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A.动滑轮 B.订书机 C.羊角锤 D.镊子 7.如下图所示,下列实例中使用简单机械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赛艇的桨是省力杠杆 B.乙图独轮车是费力杠杆 C丙图扳子是费力的轮轴 D丁图盘山公路是省力的斜面 8.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15 N的鱼,如图所示,OA=0.4 m,OB=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 B.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C.手对钓鱼竿的拉力F1的大小为75 N D.手对钓鱼竿的拉力F1的大小为3 N 9.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能够用20 N的力提起50 N的物体的是( ) A.杠杆 B.动滑轮 C.斜面 D.轮轴 10.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A.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 B.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 C.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D.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11.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 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 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 12.一根重100 N的均匀直铁棒放在水平地面上,抬起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是() A.50 N B.75 N C.25 N D.100 N

八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机械测试题及答案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2013?河北)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013?临沂)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吃饭用的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C.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3、(2012?济宁)衣服夹是一种常见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住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 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 4、(2012?德州)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左端下倾的是() ①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②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③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 ④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6、对如图几种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使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可省一半力 C.图丙所示的装置是一种等臂杠杆 D.图丁所示的开瓶盖的起子也是一种杠杆 7、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F1>F2 W1>W2 B.F1=F2 W1>W2 C.F1=F2 W1<W2 D.F1<F2 W1<W2 (第8题图) (第9题图)(第10题图) 9、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10、(2011?无锡)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不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不相等 11、如图所示的剪刀中,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最合适的是() 12.在生活中,用剪刀剪东西时,如果用剪刀的刀尖部分去剪就不容易剪断物体,而改用刀口的中后部靠近支点出去剪就容易剪断物体,这是因为() A.增大了动力 B. 减小了阻力 C. 减小了阻力臂 D. 增大了动力臂

八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初中物理 简单机械 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

简单机械 1.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省力的是(D) A.用羊角锤起钉子 B.用撬棒撬物体 C.用起子起瓶盖 D.用钓鱼竿钓鱼 2.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点,挂上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 g),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最小为(g取10 N/kg)(D) A.15 N B.6 N C.3 N D.1.5 N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m2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不计杠杆重力,则m1、m2的关系为(B) A.m1>m2 B.m1

6.如图所示,某人在A处提起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解: 7.请画出门手柄受到的压力F的力臂. 解: 8.小明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左(填“左”或“右”)调.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乙所示的A位置挂上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在B位置挂上4个钩码. (3)下表是该组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 上表中空格处所缺的数据是:△=1,☆=20; (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F1l1=F2l2. 机械效率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简单机械》例题精讲(附答案)(重要推荐)

期中期末串讲之简单机械 金题精讲 题一 如图装置中,物体A重100牛,物体B重10牛,在物体B的作用下,物体A在水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力的功率为10瓦,使物体B匀速上升3米所用的时间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计绳重)( ) A.3 s B.4 s C.5 s D.6 s 题二 如图,人通过定滑轮拉住重为98牛的物体,当人拉绳子从A点慢慢移动到B点时,人对绳子的拉力和拉力所做的功为( ) A.拉力逐渐增大,拉力所做的功为98 J B.拉力的大小不变,拉力所做的功为98 J C.拉力的大小不变,拉力所做的功为294 J D.拉力的大小不变,拉力所做的功为392 J 题三 跳绳是冬季的一种健身运动,旁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亲自跳起来就会感到运动量是相当大的。有位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可估算出此跳绳者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168.75W B.135W C.75W D.67.5W

题四 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以0.4 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为6 N,不计滑轮和绳重以及它们的摩擦,则 ( ) A.2秒内重力对物体A做功16 J B.5秒内拉力对物体A做功12 J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 N D.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50% 题五 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如图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 L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的变化以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 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 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 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 题六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面关于自行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车把是一个费力杠杆 B.轮胎上的花纹能增大压力 C.刹车系统应用了杠杆及摩擦知识 D.上坡时用力踩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 题七 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 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起向上的力F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 ) A.270 N B.360 N C.540 N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使用 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杠杆。使用 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的杠杆。 2.根据杠杆知识,费力杠杆省距离,省力杆费距离。可见, 滑轮是费距离的,而 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3.如图所示,AB 为轻杆,AO=OC=CB ,B 端悬挂重为10N 的物体,当A 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______N 时,杠杆平衡.如果动力作用点从A 点移到C 点,能使杠杆仍平衡的力F 至少是______N ,该力的方向是______. 3题图 4题图 5题图 6题图 4.如图的杆秤,提纽O 处是支点。已知AO 为5cm ,秤砣质量是500g ,秤杆上B 处的刻度(也叫“秤星”)表示2kg ,当秤砣放在B 处时秤杆平衡.则被称物体的质量是 kg ,OB 之间的距离是 cm 。 再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将500g 的秤砣换成一个550g 的较大秤砣,秤钩上挂的还是原来的物体,这时秤砣的位置与提纽的距离应比原来 (选填“大些”或“小些”)才能平衡。这时从秤杆上读得的被称物体的质量比它的实际质量要 (选填“大些”或“小些”)。 (2)现在社会上有些不法小商贩,采取偷换秤砣的办法来坑害顾客。想想看,他们在卖货时,是用偏大的秤砣还是用偏小的秤砣?答: 。 5.仍然看图甲和乙.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不计,G =300N ,则图甲中的拉力F 甲= N ,图乙中的拉力F 乙= N ;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是30N ,G =300N ,则F 甲= N ,F 乙= N 。[3.5] 6.如图所示,绳及滑轮重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已知物重为100N ,使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40N 。则物体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受的合力是 N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是 N 。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滑轮重及滑轮摩擦不计,物体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G 1=2G 2. B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f A =2G 2. C .A 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是向右的. D .A 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轻质杆AB 可绕支点O 自由转动,其A 端由一根细绳AC 固定于地面。若在其B 端分别施加大小相同的四个不同方向的力,则当细绳AC 承受的力最大时,B 端对应的力应当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示意图画法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根据题意先确定支点O; (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明相应的“l1”“l2”,“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的应用 三种杠杆应用: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示意图五要素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