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专题练习(含答案)

简单机械专题练习

一、力臂及其作法

1、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1的力臂.

2、(1)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使杠杆平衡最小的力F.

第1题图第2题图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3、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杠杆上刻度均匀,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不挂钩码,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此时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当凋节杠杆在水平平衡后,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总重为_______N的钩码;

(3)撤去B点所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此时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拉,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组实验更好,理由是.

(3)小组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动力(F1/N)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3 4 4 3

请你对小明的分析做出评价:.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5、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需要在A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是多少?

6、做俯卧撑运动的人可视为杠杆.如图所示,一同学质量50kg,P点为重心,他每次将身体撑起,肩部上升0.4m.在某次测试中,他1min内完成20次俯卧撑,g=10N/kg.求:

(1)同学的体重;

(2)将身体匀速撑起,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

(3)该同学在1min内的平均功率.

三、滑轮组的绕线

7、如图1所示,要用向下的力提升重物,请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8、请在图2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上拉绳使重物升起。

9、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图3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图1 图2 图3

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较轻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测定前3组数据,换用一个更重的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测得第4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动滑

轮重

G动

/N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F/

N

绳端移

动距离

s/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

3 60.6

3 0.5

4 0.1 2 0.3 ①

4 1 4 0.1 ②0.3 55.6

(1)实验中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缓上升.

(2)表格中变化①处应为;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②处应为N.

(3)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比较第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1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向,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钩码重/N 钩码上升

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

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第1次 2 5 1 15 66.7%

第2次 4 5 1.7 15 \

第3次 6 5 \ 15 83.3%

(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

(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结果精确到0.1%);

(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J;(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

12、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倾

斜程度

物体重

量G/N

斜面高

度h/m

沿斜面

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斜面的机

械效率η

1 较缓 5 0.1 1.5 1 0.5 1.5 33.3%

2 较陡 5 0.2 2 1 1 2 50%

3 最陡 5 0.3 2.

4 1

(1)根据表格中数据,第三次(最陡)实验的有用功是______J,总功是J,机械效率是______;(2)分析数据可知,斜面越陡,机械效率_____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3)分析实验数据还可知道,斜面越平缓越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

13、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5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力F为200N,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s,(不计绳重,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物体上升的高度;

(2)拉力F所做的功;

(3)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

一、作图题

1、【考点】力臂的画法.

【分析】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

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解答】解: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如图所示

2、【考点】力臂的画法;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分析】(1)已知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方向,根据力臂的画法,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和阻力臂.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解答】解:(1)延长动力作用线,过支点O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L2和L1.如图所示:

(2)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连接OB即为最长动力臂,做OB的垂线即为最小力F,方向向斜下方.如图所示:

3、【考点】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分析】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

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向下,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奇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解答】解:对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绕线方法有两股和三股两种,两种方法都达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三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两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根据题意要用向下的力提升重物可知,是有两股绕线的这种方法.如图所示:

4、

5、

二、计算题

6、解:l1=0.3m l2=0.4m F2=30N

根据F1·l1=F2·l2

=

40N

7、【考点】重力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功率的计算.

【分析】(1)知道同学的质量,利用G=mg求其重力;

(2)知道动力臂、阻力臂和阻力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地面对手的支持力;

(3)根据W=Fs求出将身体撑起一次所做的功;然后求出一分钟内做的功,利用P=求出功率

【解答】解:

(1)同学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2)如图,O为支点,

则动力臂L1=OA=OB+BA=0.9m+0.6m=1.5m,

阻力臂L2=OB=0.9m,

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可得:F×L1=G×L2,

所以,地面对手的支持力:

F=G×=500N×=300N;

(2)将身体撑起一次所做的功:W=Fs=300N×0.4m=120J;

1min内完成20次俯卧撑,

则1min内做功:W总=20W=20×120J=2400J,

该同学做功的功率:

P===40W.

答:(1)同学的体重为500N;

(2)将身体匀速撑起,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300N;

(3)该同学在1min内的平均功率为40W.

三、实验,探究题

8、 (1)左(2)1.5 (3)变大

9、【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分析】(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

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3)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

(4)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左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

【解答】解:(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右端偏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乙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便于测量力臂.

(3)小明同学仅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不科学;分析数据时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不能采用加减法.

(4)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故答案为:(1)右;(2)第二组,便于测量力臂;(3)只做一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分析数据时不同的物理量不能采用加减法;(4)杠杆有自重.

10、【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分析】(1)为准确地测出拉力,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2)根据公式η=×100%=×100%计算①的机械效率;进行②的读数时,注意测力计的分度值;(3)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及前面物理量的变化得出结论,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4)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起的物重、动滑轮的重有关,在提起的物重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在动滑轮重相同时,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解答】解:(1)实验中应匀速竖直方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才能准确测出拉力的值;

(2)①η=×100%=×100%=×100%≈66.7%;

②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其示数为2.4N;

(3)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4)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故答案为:(1)匀速竖直;(2)66.7%;2.4;(3)越高;(4)3、4.

11、(1)缓慢;(2)78.4%;(3)2.4;0.3;(4)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点评】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考查了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要理解并熟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