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临床判断
- 格式:pptx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4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技术原因1. 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好,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2. 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静脉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和血管。
骨突隆、关节部位(如内、外踝、手腕、指、趾关节)、静脉活瓣、血管硬化、血管分布呈索状,医源性造成的血管损伤等都容易造成失败原因。
3. 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穿刺深度要适宜。
一般情况下,进针的角度为15°~20°,穿刺深角度较大,穿刺浅则角度小,过大与过小都易将血管穿破,造成失败。
4. 判断上的失误:静脉穿刺成功的重要标准是以见回血为标准。
判断失误,临床上常见进针后不回血,常常经过拉锯式的穿刺后出现回血,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穿刺针尖的斜坡面所致。
5.进针时用力速度不当: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的用力速度大小不同,各个组织的进针力量和进针的速度掌握得不当,直接影响穿刺的成败。
当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要大,速度要快;当穿刺血管壁进入血管腔时,用力小而轻、稳、慢。
客观条件因素1. 穿刺针选择不当:选择穿刺针的型号大小,要根据所被穿刺血管的粗细相应的选择。
2. 穿刺针、止血带:在选择穿刺针、止血带时要认真检查,针尖是否完好、通畅、长短是否适当,止血带弹性过低、过细,起不到止血目的,造成回血不畅,止血带过粗,易压迫止血带下端血管,使血管腔变小,针尖达不到血管腔内,易损伤血管壁,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3. 静脉血管营养状况:静脉血管的营养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易发生穿刺并发症,如:(1)病理性营养障碍:各种原因引起的高度水肿等病人,静脉血管虽然充盈,但壁薄、滑、弹性差、通透性增加,穿刺时容易引起体液外渗,造成局部组织肿胀、感染等。
(2)外伤性障碍:严重失血性休克,重大面积的深度烧伤、穿刺部位及被穿刺血管受损、破坏等。
(3)生理性血管障碍:肥胖性体形的孕妇、新生儿,局部血管畸形。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选择静脉时受病人干扰。
选择血管特别重要,选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有助于穿刺成功。
可是有的病人手背部静∙脉条件不好,手胖血管细小弯曲,想给病人穿刺卷侧的粗血管,可病人嫌疼不肯,有时候尊重病人的意愿,违背了自己的选择,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2、穿刺角度掌握不好。
由于没有熟练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穿刺之后经常由于进针比较浅,导致液体渗到患者的皮下。
通常适合的角度为10°~20°,而穿刺时没有控制好力度,从而使血管穿破,导致穿刺失败。
穿刺角度要因人而易,手部皮下脂肪多的人进针角度深,皮下脂肪薄的人进针要浅。
3、握拳法要因人而异。
在学校学的是握拳式操作方法。
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存在用力握拳、身体僵硬等现象,由于患者的肌肉和皮肤比较紧张,挤压了表浅静脉,降低了静■脉的充盈度,导致操作时很难找到静脉的走向,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可以尝试让病人手部放松,以穿刺的血管充盈、暴露明显为标准,能收到较好效果。
4、穿刺成功后固定不当。
穿刺失败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儿量患者,在穿刺成功之后对针头进行固定时,稍不注意会将针头带出来一小段,使针头斜面与穿刺部位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使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
5、心理素质欠佳。
由于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平时静脉穿刺水平还不错,但
遇到工作特别繁忙,病人态度差的时候,就会紧张,彩响水平发挥。
护生静脉穿刺不成功的成因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规操作之一,而护生静脉穿刺失败的成因有很多,包括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患者身体特殊情况等等。
在进行护生静脉穿刺操作时需要我们了解其失败的成因,以便提高成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并维护护理质量。
一. 技术不熟练对于一些新手护生来说,技术不熟练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没有经验和熟练的手法,会导致操作不规范、迟缓或不准确。
而对于静脉穿刺,每个步骤都包含了一定的难度和要求,任何一个细节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操作失败。
所以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之前需要学习相关操作技能和知识,并进行模拟练习,提高护生的技术熟练度。
二. 操作不规范对于静脉穿刺的操作,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不规范的操作也是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护生进行操作时,如果没有按照规范操作程序,或是忽略了患者适应症、注意事项等,都会导致操作失败。
所以,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前,护生需要仔细的审查医嘱并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等,确保操作前做好全部准备操作规范,注意疼痛控制以及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 患者身体特殊情况对于一些身体情况特殊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肥胖患者、贫血患者,受盐水、氧气等刺激,可能出现血管痉挛等情况,导致护生静脉穿刺不成功。
因此,这些患者在操作前需要更加仔细的评估、选择正确的位置、调整好患者位置,以尽量减小对患者的刺激。
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技巧,进行选择性与灵活操作,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 操作器材问题对于一些装备问题,如针头尖端过钝、操作针长短不一、操作针太粗等问题都容易导致静脉穿刺不成功。
因此,需要护生在静脉穿刺的时候仔细选择器材,保证针具质量和剧针锋利度符合标准你,以提高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护生静脉穿刺不成功的成因有很多,除了以上所列的一些原因外,机体对静脉穿刺刺激比较敏感、患者静脉硬化血管情况较为严重等也是导致静脉穿刺不成功的成因之一。
探讨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我们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
穿刺能否一针见血,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身心健康,也反映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穿刺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对策1 静脉特点方面1.1 浅显粗大静脉:此类静脉富有弹性,充盈饱满,穿刺一般都易成功[1]。
若思想不重视,随意施行,失误也是有可能的。
1.2 深隐不显的静脉:此类静脉隐于皮下脂肪里,外观不易察看,必须在扎上止血带后按血管解剖位置分布特点,用手指触摸往往有一种条索状的饱满感,按压有弹性感,活动性小,只要掌握深浅度和方向,一手触摸一手进针或记准触摸的条索感在表皮的投影位置上进针,往往收到满意的效果,一般选肘部静脉。
1.3 细小静脉:此类静脉的特点是管径小,常见肢体末端的小静脉和小儿头皮静脉,适当的按揉、扎上止血带,气温低的情况下或肢端凉冷可先温热肢端使静脉充盈,选用小号针头进行穿刺,也通常能收到满意效果。
1.4 滑动性静脉:此类静脉见于皮下脂肪少、消瘦的患者,血管活动性大为主要特点。
止血带扎在靠近穿刺点,右手拇指压住穿刺点的下面或左手拇指在止血带的下面分别固定穿刺点的上下两端,称之为“捉拿”性手法,以锋利的针头稳准快速在血管正中刺入静脉。
1.5 硬化缓流性静脉:此类静脉空隙小,弹性差,回血较慢,选用较小的针头稳步进针通常是成功的,但观察回血不宜操之过急。
1.6 脆性血管:此类血管常见于慢性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缺氧,体质差,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的病人,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强,对这类血管如不慎重很容易穿破。
因此选用较小的针头,小心轻柔缓慢地进针,常可避免失误。
1.7 充盈不足的静脉:见于脱水、休克、衰竭等病人,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此类病人血管塌陷而至血管扁平,弹性差,皮肤表面隐约可见,不清晰,穿刺前局部热敷,扎上止血带适当的做向心按摩,拍打穿刺部位使局部静脉充盈再穿刺,也常获胜而不失抢救之际。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以及静脉注射见效快等因素,静脉穿刺越来越普遍。
静脉穿刺是一个合格的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医护工作者水平的高低,更关系着患者的切身利益。
然而静脉穿刺不是每次都一定成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总结失败的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必要的。
从工作环境、医护人员自身以及患者自身等方面,分析找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对策前言静脉穿刺能一针见血是医患双方所共同期盼的。
但是,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包括病人的静脉条件、护士的技术水平、病人的配合程度等。
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病人因素、护士本身技术原因等。
现分析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1原因分析及对策1.1环境因素①一般情况下,受病房建造结构的影响,白天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病房的灯光昏暗。
静脉穿刺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这就对医护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
而静脉穿刺往往因为小的误差导致静脉穿刺的失败。
因此,医护人员要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静脉穿刺时要在调整好光线等因素下进行。
②秋冬季室温相对较低,这使得患者的血管收缩,不利于医护工作者的查找和穿刺。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调整室温或者使用暖水袋等措施使患者在适宜的环境中血管显得充盈,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静脉穿刺。
③病房需要静脉穿刺的病人多,每一位患者都急于治疗而催促护士,这使得医护人员易产生烦躁和焦急的情绪导致静脉穿刺的失败。
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能合理地安排进行穿刺的先后顺序,比如病重的要尽量排在前面。
1.2病人因素部分病人不合作,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对于这些病人的静脉穿刺,需要其他医护人员或其家属的帮助进行肢体的局部固定。
例如儿童静脉穿刺时,除了固定头部外,还应设法固定四肢,避免静脉穿刺过程中因儿童肢体的动作造成穿刺失败。
另外,由于患者对实习护士缺乏信任,实习护士与患者又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患者拒绝实习护士的服务,这极大的打击了实习护士的自信心,带来一些不良情绪,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6-03-09T09:35:27.3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苟秀芹[导读]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现将置管失败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东营 257034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使用的国产Y型静脉留置针不但能满足不同年龄及病种患者的长期输液、穿刺极度困难患者的多次输液,而且也在手术科室普遍使用,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
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现将置管失败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
1.原因分析1.1心理状态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护士穿刺技术的发挥,护理人员在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及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遇到紧急、危重情况时恐惧、紧张甚至害怕,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急反应,或过低估计穿刺的难度,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均可导致穿刺失败。
1.2技术水平静脉穿刺能力是衡量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针见血率低,留置针穿刺时针尖未进入血管,或者刺破血管,或者因为经验不足,见到回血后担心刺破血管而不再进针便将针芯后退,此时套管口可能未进入血管,或只少许进入血管,致使套管推进困难,或前端卷曲,也可因固定不妥而致套管扭曲、滑脱等所致静脉留置穿刺失败。
1.3血管状况1.3.1血管生理性特点年老消瘦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且易滑动;肥胖患者血管不隆出皮肤,看不清晰;患儿血管管径细且哭闹不合作,穿刺难度大。
1.3.2血管病理性特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呈条索状不易见回血;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水肿患者血管不易看见或触及;长期使用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血管硬化、萎缩等。
实习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实习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实习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各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心理因素、理论要点掌握、操作训练、技术指导等都会影响静脉穿刺结果。
结论提高实习生心理素质、进行技术指导和训练对提高护生的静脉穿刺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习生;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护理对策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习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操作技能。
笔者就多年来所带学生在静脉穿刺中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总结如下:1 引起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1.1 心理因素实习生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知识,第一次来到临床接触患者,第一次理论联系实际,总有好奇心和恐惧感,不知穿刺失败如何处理,担心患者不满意,同时没有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语言,沟通效果不好,不能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鼓励,信心不足,心里高度紧张,双手颤抖,因此造成穿刺失败。
1.2 理论知识要点掌握不扎实现在的实习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动手能力差,静脉穿刺操作要点和步骤掌握不扎实,静脉穿刺要点体会不深刻,易造成穿刺失败。
1.3 选择穿刺血管不当不同年龄血管弹性不同。
小儿皮肤嫩,血管常常含在皮肤下不突出皮肤,穿刺力量不能大;老年人皮下脂肪薄脆性大,血管弹性差,表面看似血管清晰,有时呈条索状,进针时血管易滑走,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1.4 进针角度和针头在血管内留置长度不够有的实习生进针角度只有10°~15°,而且针头进血管内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这样针头在血管内较少,很易滑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败。
1.5 选择头皮针型号不恰当大号头皮针横断面积大,接触皮肤面积大,需要穿刺力量相对较大,使用穿刺的力量不均衡,易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1.6 穿刺成功后固定存在问题有的实习生穿刺成功后,固定不牢固造成穿刺失败。
2 护理对策2.1 实习生自信心的培养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的护理技术,住院病⼈的⼤部分治疗都是通过静脉输液来完成的。
静脉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
现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静脉穿刺成功率。
常见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以下⼏种。
1 环境因素 1.1 病房的光线暗淡 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静脉穿刺,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静脉穿刺失败。
护⼠要调整好光线的明暗,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譬如婴幼⼉可以抱⾄光线明亮处进⾏静脉穿刺,穿刺成功进⾏妥善固定后再抱回病房。
1.2 秋冬季室温过低 病⼈四肢发凉,使⾎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
护⼠应调节好室内温度,或采取保温措施如使⽤暖⽔袋保温,输液前⽤温⽔洗⼿等,使患者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中,以利于患者静脉⾎管的显露与充盈。
1.3 多病⼈病房 如观察室等,病⼈及陪护⼈员多,环境嘈杂。
需要输液的病⼈多,每位病⼈都急于做治疗⽽不断的催促护⼠,使护⼠产⽣急躁情绪⽽影响穿刺成功率。
要合理安置病⼈,分清病情轻重缓急,做好解释⼯作,取得病⼈的理解。
2 操作者因素 2.1 穿刺成功与否与操作者静脉穿刺熟练程度、操作者经验密切相关⼯作经验丰富的护⼠多拥有⼀针见⾎的本领。
⽽刚踏上⼯作岗位的年轻护⼠则稍逊⼀筹;许多⽼护⼠在长期的护理⼯作实践中,⼿指的触觉变得特别灵敏,可以准确估计⾎管的充盈度、深浅、位置及⾛向,⽽年轻护⼠则需要经过⼀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才能培养出较好的静脉穿刺技术。
2.2 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操作者患病、视⼒⽋佳、睡眠不⾜或操作时注意⼒不集中进⾏穿刺,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因为静脉穿刺是需要眼、⼿、脑处于⾼度集中协调状态下进⾏的;护⼠应保证⾜够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操作时要全神贯注。
2.3 选错针头 如果⼀条纤细的⾎管你选择了⼀个⼤号针头,就容易穿破⾎管下壁,护⼠应根据病⼈⾎管的粗细等具体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宜的针头。
有时护⼠不了解病⼈的具体情况,按常规做好准备,端着治疗盘来到病⼈床前,才发现不太合适,回去换⼜怕⿇烦,就怀着侥幸⼼理,结果出现穿刺失败。
浅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穿刺失败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加医患纠纷,有时还会延误治疗和抢救的最佳时机。
因此,一次性穿刺成功不仅是病人对护士的期望,也是每一位护士终生追求的目标。
失败的常见原因1 环境因素1.1 光线光线的强弱及照射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强光直射会使瞳孔缩小,眼睛发花;灯光暗淡,阴雨天气以及夜晚进行穿刺时,对血管的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穿刺失败。
1.2 室温秋冬季室温过低,病人四肢发凉,使血管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1.3 环境嘈杂需要输液的病人较多,每一位都想尽快得到治疗而不断催促护士,易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1.4.病室内不整洁、凌乱,通风不良有异味,易使护士产生不良情绪而影响穿刺。
2 病人因素2.1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和通透性增强;血管大都细、滑,虽然皮下脂肪少,血管清晰可见,但穿刺时如不细心进针,很容易刺破血管。
2.2 小儿患者患儿合作性较差,且对医护人员会产生恐惧而哭闹,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使穿刺部位偏离;患儿好动,家长如不能很好的固定,也易导致穿刺失败。
2.3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易掌握深浅度。
2.4 血管充盈差患者发热出汗、腹泻、呕吐等引起脱水,或因出血等原因,致血容量不足,穿刺时常无回血,易误以为穿刺失败而继续穿刺,致使血管穿破。
2.5 同一部位穿刺次数较多,皮下容易出现硬结;拔针后局部按压不当,造成皮下出血形成瘀斑,增加了再次穿刺的难度。
2.6 病人躁动不安或者上厕所、不适宜的牵拉输液管,使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壁。
2.7 病人出汗汗液浸湿固定针头的胶布,胶布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针头滑脱。
2.8 水肿病人由于病人皮下水肿,组织积液而使血管位置看不清,影响穿刺成功率。
3 操作者因素3.1 基本功不扎实穿刺技术练习不够,对不易看、不易摸、较难穿刺的血管有畏惧感,导致穿刺失败。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主要的给药途径。
可以用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挽救病人的生命。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是治疗疾病的根本保证,也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得时间。
根据2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了相应的对策。
1 原因1.1 护士因素与患者因素1.1.1 护士因素:①紧张:这是护士在进行操作时最常见的一种负面心理因素,年轻的护士这种情况最为明显,对自己没有信心。
患者输液前就对穿刺护士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须一针见血,从而造成了很浓的紧张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穿刺失败。
另外,当患者是熟人、同事、朋友、还有遇到院里面领导检查工作时,护士常担心要是一针打不好,给患者造成痛苦会很没面子,也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心里害怕,手就不听使唤了,越想穿刺成功就反而越不成功。
②烦躁:工作繁忙、疲劳、心情不佳、熟人找看病、下班时间到了,其他同事都脱了工作衣准备下班,操作者越想抓紧时间,越容易发生穿刺失败。
③焦虑:有些护士对自己能力认识不足,遇到肥胖、消瘦、浮肿血管浮、滚、硬、弹性差以及血管不显的患者,缺乏足够的信心,一种潜在的担心使操作者焦虑不安。
④准备不佳:a没有选择好血管,心中无数、盲目穿刺。
b穿刺前没有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
针头是否的达到穿刺的要求。
c操作处光线暗淡或阳光直射。
d局部血管暴露不明显。
e操作者手上擦了油脂,针头容易滑动,手中无数,容易穿破血管。
⑤倔强:有个别护士在静脉穿刺失败后,常产生一种不服输的心态。
特别是高年资的护士,既是多次穿刺失败,也不想把针交给年轻的护士,如果把针交给年轻的护士并一针见血则会感到很没有面子。
这种心态驱使自己一针又一针的扎,有一种非成功不可的精神,有时以“胜利”告终,但有时以“失败”告终的也不记其数。
1.1.2 病人因素:①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显穿刺时不好掌握血管的深浅度。
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第一,心理原因。
确保静脉穿刺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操作者心理状态,一旦心理状态存在问题极易造成穿刺失败。
当护士心理压力增加,或遇到紧急、危急情况,出现紧张、忙乱等心理,不能正确判断与应急反应,或是有些低估穿刺难度,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都有可能造成穿刺失败。
第二,技术原因。
临床护士若操作技术水平不扎实,会造成穿刺过程中针尖未能全面进入血管或将血管直接刺破等情况,最终造成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
第三,患者情况。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机体功能下降,造成血管细脆且短,穿刺难度较大,特别是部分老年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或水肿等情况。
此外,血管粗细、弯曲与否、是否存在静脉炎等也会影响穿刺成功率。
通常血管细且弯曲或是进针位置偏上或偏下,都会造成针尖未全部进入血管或血管内套管出现折叠。
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简要阐述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关键词】静脉穿刺护理素质1、概述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常规技术操作,是完成各项治疗、抢救、诊断的前提,成功的静脉穿刺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2、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2.1操作因素(1)血管选择不当:选择了近关节处静脉或在穿刺中误入动脉等原因。
(2)操作力度不当:包括穿刺过深、过浅,使穿刺针斜面位于血管边缘,造成液体外渗。
(3)固定不当:胶布松解或穿刺针滑脱。
(4)判断不准确:即穿刺针已经到达静脉血管内,但由于循环不良,血液高凝,以及穿刺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或穿刺针斜面紧贴血管壁,致使回血不畅或无回血,自认为穿刺失败而行再穿刺。
2.2环境因素(1)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静脉穿刺失败。
(2)秋冬季室温过低:病人四肢发凉,使血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
(3)多病人病房:如观察室等,病人及陪护人员多,环境嘈杂。
需要输液的病人多,每位病人都急于做治疗而不断地催促护士,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2.3病人因素(1)肥胖、水肿:病人由于皮下脂肪丰富或皮下组织液体积聚过多,使静脉隐藏不露,肉眼不易观察。
(2)失血失液、大出血、腹泻、进食困难、液体补充不足的病人:由于有效血液循环量不足,血管内压力不足,浅静脉充盈量度减少影响观察。
(3)血管硬化,弹性减弱:常见于老年病人、心血管病病人以及长期静脉给药病人,血管按压时有条索状感觉,按压该血管远端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变。
3、对策3.1 创造良好的环境因素(1)护士要调整好病房内光线的明暗,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2)护士应调节好室内温度,或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暖水袋保温、输液前用温水洗手等,使患者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中,以利于静脉血管的显露与充盈。
(3)对于多病人病房,护士要合理安置病人,分清病情轻重缓急,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理解。
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处理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1)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针头斜面一半在在筋脉内,一般在静脉外,抽吸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使局部皮肤隆起,病人有疼痛感;(2)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静脉壁,抽吸可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病人有疼痛感,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3)针头刺入太深,针尖穿透对侧静脉壁,抽吸无回血;(4)针头刺入过浅,或因松解止血带,致针头未刺入静脉,抽吸无回血。
静脉穿刺失败的处理:(1)做好准备工作:准备专门的静脉穿刺室,保证光线充足,调节合适的室温。
护士必须耐心,细心挑选血管,应选择走行直,粗大,富有弹性的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
手应轻、准、稳,掌握好角度进行穿刺。
选择好血管,针头后,剃去局部毛发。
充分暴露血管,准备好胶布,将病人置舒适及方便操作的体位,并固定好病人头部。
(2)加强技能训练:苦练基本功,掌握扎实的穿刺技术。
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冷静,与病人家属多沟通。
(3)穿刺前准备:穿刺前要安抚病人,消除恐惧感,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哭闹。
对不合作的病人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病人家属回避,由其他护士协助固定好病人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交托家属,以避免家属给操作者造成心理压力。
(4)对特殊情况的处理:①肥胖病人,血管较深肉眼观察不明显,可用拇指或示指顺静脉血管的方向探摸,可有弹性或凹陷性,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做一标记,消毒后顺标记线穿刺;②对脱水及循环不良的病人,穿刺时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若感觉进入血管腔而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或用注射器进行抽吸,若仍无回血,可试注入等渗液体,如局部不肿胀,且注入时通畅,即为穿刺成功;③对长期输液的病人,要注意保护血管,多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可减少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与恐惧;④由于寒冷或发绀致皮肤青紫的病人可用温热湿毛巾热敷局部,或将病人置于保暖设施内再行穿刺;⑤对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若退针后回血好,则可指压前方穿破点2~4分钟后再开放输液,这样可使原穿破点愈合,有一部分病人也可成功输液,但要注意观察,以免药液外渗。